1999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五千年文明存照
  ——记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特别展
  本报记者 卢新宁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循环放映着一部短片:从西安半坡、辽宁牛河梁遗址,到四川广汉三星堆;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到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8月13日至10月17日在此举行的“中国文物事业五十年特别展”,将这些建国5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影像资料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1100平方米的展厅里,450件文物有的是首次在北京展出,有的是作为特例公之于众。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物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生动缩影、50年新中国文物工作者恢弘业绩的见证。
  来自各地的观众留下了令人动容的话语:“一个展览,讲活了两部历史:中华民族文明史、新中国文物事业奋斗史。”
  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
  “新中国考古发掘研究的成果,使我们不得不重写中国历史。”面对展览,北大考古系严文明教授如是说。国内外学术界公认:半个世纪来,中国文物事业的巨大成就,在于用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填补了古代历史的一些空白,充实了中华文明的框架。展览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元谋猿人粗糙的刮削器,河姆渡文化别致的稻穗纹陶盆,仰韶文化精美的鸟兽纹彩陶葫芦瓶,红山、良渚文化形制各异的玉器……50年来,考古学者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寻找到不同阶段的古人类文化遗存。这是新中国考古学的重大突破,它改写了历史上“中原一统”的旧有概念,证明了中国古代文明不仅是连续发展的,而且是“多瓣花朵”、“满天星斗”:除了中原的黄河文明外,各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源流,使中华文明的起源问题曙光初露。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但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极少又缺乏考古支撑,许多人怀疑其存在。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近20年来一些令人振奋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驱散了中国历史上的“疑古”思潮。展览中,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等器物,以及“夏商周断代工程”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情况,可以看出夏商文化传承脉络。走出“疑古时代”,使我们五千年文明史有了确凿的源头。
  唐代墓葬中有着浓郁西域风情的彩绘胡人俑,新疆出土具有中原传统的《伏羲女娲图》,青海都兰热水墓地各类丝织品,东北渤海国遗址的唐三彩女俑……这些绚丽多彩的文物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文化统一性不断加强的历史轨迹。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新中国的考古学者重新梳理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生共荣的历史文化长卷。
  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告诉记者,“新中国的许多考古发现,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国50年来中国考古学的新成就不仅为世界瞩目,更将作为中国考古学的黄金时代永载史册。”
  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
  近年来,关于中国革命史的展览,总能引起观众的热烈回应。这次展览特意开辟的“革命文物征集”单元,打动了许多观众的心。展览精选的135件近现代珍贵文物,折射出一个半世纪来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辉煌的奋斗历程,成为中国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伟大革命的实物见证。
  从1839年林则徐等合奏虎门焚烟完竣折,到1896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手稿;从1914年孙中山为讨袁事致黄兴的亲笔信,到1949年江竹筠烈士的遗书……这些中国近现代史上极为珍贵的文物珍藏,让人们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开国时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印章和牌匾,大庆铁人王进喜用过的石油钻井架上的刹把,60年代陈景润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手稿,“文革”期间廖沫沙写在烟盒纸上的读书笔记,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上签字用的金笔……这些现代文物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共和国风雨沧桑的50年光荣与梦想,牵动了无数参观者的脚步。
  “文物大国”的未来
  伴随着文物保护法的实施,中国这个“文物大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极具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
  1949年,中国只有20座博物馆,而今已有近2000座。单是这个数字就说明了新中国文物保护事业的飞速发展。“博物馆建设”、“文物的科技保护与修缮”以及“文物事业全面发展”这几个部分的展览,用大量典型的实物资料和事例,展现了新中国文物事业的成就。
  展览用生动的图片,向观众展示了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避暑山庄等举世闻名的修复工程。50年来,中国政府投入巨资对各类文物建筑进行的有计划的大规模保护与修缮,受到了世界的赞誉。那些特意从西藏运来的布达拉宫维修前已经糟朽的木质构建,使观众更为形象地了解这项足以载入史册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程。
  半个世纪筚路蓝缕的卓越努力,无数文物工作者为炎黄子孙守护着中华民族的命脉。50年文物事业的巨大成就,是历史的中国之所以成为文明古国的凿凿明证,是今天的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丰富资源,是未来的中国光大民族文化的坚实基础。就此而言,一个展览远远不能穷其意义。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所长李学勤教授说,早在80年代初,美国著名考古学家格林·丹尼尔就曾预言“世界考古学的希望在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文物事业将在新世纪迎来更灿烂的未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夺取大地的丰收
  ——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述评之四
  本报记者 蒋建科
  建国50年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许多农产品的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仍面临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矛盾,解决的唯一出路是科技创新。
  农业发展提出新课题
  每一次农业大发展都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单从粮食来看,育种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创新和突破,就会催生一批新品种,从而推动粮食产量上台阶。50年来,我国已成功地进行了5次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这是粮食增产的坚强后盾。棉花等经济作物也是如此。就拿棉铃虫来说,1992年,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大面积暴发成灾,当年的发生量为常年的20倍以上,棉花减产达50%,有的几乎绝收,仅黄淮棉区,年损失60亿—100亿元人民币,接近蝗灾。棉农们不得不加大用药量,喷药次数高达15—20次,每亩农药成本达80—100元。广大棉农“谈虫色变”。现实逼着农业科研人员跳出原有的治虫思路,大胆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培育抗虫棉。经过6年艰苦奋斗,到去年共有6个抗虫棉品种通过审定,这才基本解决了棉铃虫问题。
  今年,许多地方的劣质小麦出现了卖难现象,而优质专用小麦则大受欢迎。农业生产现在最需要既优质高产又有抗逆性的农作物新品种,但一般的育种材料通常是高产的抗逆性差,抗逆性强的产量又不高。要把两个优良性状整合到一个品种里,必须在育种方法方面进行技术创新。
  大量化肥的施用为增产粮食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化肥的大量施用,开始出现土壤板结、作物品种下降等问题。近10年来,我国的肥料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继化肥之后先后出现了叶面肥、微肥、气肥、液肥、生物肥等一系列新型肥料。目前,光是生物肥就有40多个获得农业部登记许可证。这些新型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巨大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还专门研制开发成功用于平衡施肥的新肥料“壮丰优”,使肥料的生产、施用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农民可以请科技人员对自己的土地养分进行测试,再根据自己土地对养分的需要向厂家发出订单,厂方则根据订单为农民生产配方肥料,像抓中药一样方便,受到农民欢迎。从而使我国的施肥技术与国际接轨。
  集中力量争取大成果
  技术创新是提高农业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现有1000多个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课题低水平重复、分散现象十分严重,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也制约着重大成果的出现。1972年在山西太谷县发现了一株不育小麦,后经中国农科院邓景扬博士鉴定,确认这是我国独有的世界首例珍稀种质资源。邓博士意识到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必将获得重大成果,但他并没有组织小而全的课题组开展研究,而是以创新的姿态组织科研。在科技部、农业部、中国农科院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21个协作单位共89位科技人员一起研究,大家齐心协力,在理论研究、基因定位方案设计、育种技术等方面坚持创新。20年来,协作组共培育出35个新品种,推广面积1亿多亩,为提高占全国耕地面积2/3的中低产田产量作出了贡献。其中已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鲁麦15号”覆盖面积6000万亩。这项研究使我国的核不育研究自成体系,领先于国际,从而为开辟小麦育种新途径带来希望。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早熟甘蓝新品种“8398”,是中国农科院甘蓝课题组取得的高水平成果。课题组与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合作,共育成甘蓝新品种13个,种植面积占全国甘蓝总面积的60%—70%,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0亿元,部分种子已销往美洲、东南亚及独联体国家。
  技术创新任重道远
  人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蔬菜,而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农作物常年病虫害发生面积达35亿—40亿亩次,去年全国农药总产量达35万吨,市场供应的农药制剂约1600种,大量农药喷施后,70%流入江河或残留在农作物和土壤中。要解决农药污染问题,首先要研制开发低毒农药品种。我国经过50年努力,建成了完整的农药工业体系,但在农药开发方面尚未彻底摆脱仿制的阴影,真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还不到10%。单从农药来看,技术创新的道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
  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实质就是要让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化,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农业技术创新的确任重道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辉煌的50年(图片新闻)

  农民学习三部曲
  左上图:1999年,地处安徽西部地区的霍邱县创办扶贫开发人才培养基地,多形式、多层次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这是青年农民在进行电脑培训。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右上图:十年动乱后的70年代末,全国广大农村掀起了学习农业技术高潮。这是吉林怀德县农民带着录音机在培训班听课。(选自《图片中国百年史》画册)
  左图: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全国人口80%文盲的情况,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工作。这是农民在田间参加扫盲学习。(选自《图片中国百年史》画册)
  本报记者 李舸整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首次发现黑脸琵鹭繁殖地
  本报讯 最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对黄海北部考察时,首次发现了黑脸琵鹭繁殖地。这一重要发现为拯救这一濒危物种奠定了基础。黑脸琵鹭是一种在北方繁殖、到南方越冬的迁徙性涉禽,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一些国际研究机构采用卫星追踪的方法,试图了解和发现它们新的繁殖地,但始终没有如愿。(丁文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少儿书画摄影大赛揭幕
  本报讯 由《人民画报》社和北京中天文化发展中心共同举办的“世纪之星全国少儿书画、摄影大赛”近日拉开帷幕。本次大赛旨在让学有所长的少年儿童展示才华,培养能力,了解社会。现已收到来自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精彩作品数万件,其中包括部分弱智和残疾儿童的优秀作品。(思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开展城市文化旅游活动
  本报讯 北京城市新貌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日前启动。这次活动以改造、美化后的长安街、平安大街和北京近几年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为主要参观点。首期开辟的长安街专线,沿线参观天安门广场、恒基中心,讲解天安门广场改造和王府井、西单、东方广场、金融街建设工程,以及沿途的人文景观。(林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赛贝尔公司推出“呼全球”呼机
  本报讯 一只寻呼机,就可以收到远在异邦亲友的问候和书信;往寻呼台打个电话,就能把你想说的话越海过洋传到海外亲人的计算机上。在传统的中秋节来临之际,北京赛贝尔网络公司推出了这种“呼全球”的呼机服务系统。(陈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相约夕阳红》
  本报讯 中央电视台《电视研究》编辑部、《夕阳红》栏目日前在京联合举办《相约夕阳红》节目专题研讨会。《相约夕阳红》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的周六版,自今年元月开播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会专家对《相约夕阳红》半年来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对栏目今后的走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丁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生命的红烛》将与教师见面
  本报讯 由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江西教育社《教师博览》编辑部联合摄制的电视艺术片《生命的红烛》将于九月十日教师节晚上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生命的红烛》突破传统的舞台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视角和方式,用电视手法来抒发对教师的感情,赞美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为教师树起一座可歌可泣的丰碑。(徐光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召开
  本报讯 九九国际采矿科学与技术大会日前在京召开。由中国矿业大学和几所国外著名大学合作发起的这一大会,现已举行过三届,是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国际矿业学术研讨会。(赵歌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百家名院巡礼

  专家领衔攀高峰
  ——记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廖定国 贾西平
  解放军战士梁强舍身救火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85%,三度烧伤60%,并发重度吸入性损伤、败血症、急性肾功能不全等症,生命垂危。这样的重症烧伤经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抢救治疗,18天内就全部切除焦痂。如今,梁强已当上了副指导员,带兵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
  西南医院烧伤研究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烧伤外科专家黎鳌教授率领下,历经41个春秋钻研,已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学科。目前,烧伤研究所已收治烧伤病人1.5万余例,总治愈率达98%,大面积深度烧伤治愈率达85%以上,居国内外领先水平。
  位于第一、二或三肝门区的巨大肝脏肿瘤,由于瘤体紧邻、压迫或已侵及主要出入肝血管或肝后段腔静脉,采取常规方法切除极为困难,其主要危险是大出血。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中心董家鸿等专家教授创造了一种治疗方法,他们采用生物泵来转流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的血流,可避免下腔静脉及门静脉淤血而保证全身循环稳定,并减轻门静脉淤血后肝脏再灌流损害,同时采用肝脏低温灌注,以减轻转流期间肝脏的缺血性损害,进一步延长肝脏安全缺血时间,因而可以从容地对出入肝大血管及肝后段静脉进行切除、修复或重建等手术处理。家住四川省广安市的魏全应是这一技术的受惠者。他患肝门区巨大肿瘤,肝胆外科中心果断将这一技术用于临床,在完成猪半离体肝叶切除及肝后腔静脉部分切除重建的模拟手术后,成功地为魏全应施行了全肝血液转流及冷灌注下半离体肝肿瘤切除术。“肝胆外科的临床防治与实验研究”应用于临床后,解决了严重胆道狭窄、胆道系统严重感染以及门脉高压症的救治难题,为无数病人解除了疾苦。
  作为全军传染学专科中心、全国综合性医院中规模最大的专科,西南医院传染科早在1988年就开展了肝细胞培养工作,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肝细胞治疗重型肝炎疗效肯定的经验。他们瞄准国际上人工肝发展趋势,提出并开展了长期培养人肝细胞用于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方法学研究。该项目将进一步完善长期、大量、高密度、高活性肝细胞———肝非完质细胞培养系统,探讨体外大规模分离肝细胞及其冷冻保存的可靠方法,联合血液透析滤过、血浆交流、血液灌流吸附,优化组成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最终推出理想的国内最先进的并可模拟体内正常肝脏功能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装置,为重型肝炎等肝衰竭患者的肝移植和肝再生争取时间。近6年来,他们已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动物实验,现已投入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泌尿中心在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金锡御教授的率领下,致力于尿道损伤和外伤性尿道狭窄的治疗研究,倡导对尿道破裂有尿外渗及尿道断裂者尽可能施行一期吻合术,使后尿道损伤的治愈率达85%,并在国内首次提出有关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定义,首创膀胱颈—尿道直针吻合法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使外伤性后尿道狭窄的手术治愈率达96.5%,创国际先进水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无毒元素特种铜合金研制成功
  本报长沙电 新华社记者奚启新、本报记者杨健报道:一种不含有毒元素的新型特种铜合金研制成功,日前通过了湖南省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湖南西城特种铜合金研究所组织国内新材料专家经过长期探索,采用新工艺和一种可取代“铍”、“镉”功能的无毒元素,研制成功了无毒元素特种铜合金。这项成果成功解决了传统特种铜合金含毒及在水平连铸生产中易产生裂纹和炸裂等问题,可在航空、航天、冶金、汽车、化工、机械等领域广泛应用。经国际联机检索查证,这种无毒元素特种铜合金属世界首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强制使用低硫煤
  本报北京9月1日讯 记者丁伟报道:北京市经委、市环保局等部门今天明令在京各单位和个人一律停止销售、使用、存放超标煤,全面推广使用优质低硫煤。据调查,北京冬季采暖期间市区空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若干倍,全市大气中78%的烟尘和92%的二氧化硫是煤烟造成的。为此,北京市有关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全面推广使用低硫优质煤》的通告,决定采用强制的办法,在市区规定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低硫优质煤及制品标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工商银行推出助学贷款
  本报讯 从9月1日开始,中国工商银行正式推出国家助学贷款等六类消费信贷新品种。国家助学贷款面向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发放人民币贷款,用于支付学费和生活费,并由教育部门设立助学贷款专户资金给予贴息。借款人只需承担50%的利息,其余50%由财政支付。特困生贷款借款人不需提供担保,贷款期限最长可达9年。(张洪超 熊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希望工程”电话纪念卡首发
  本报北京9月2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希望工程10年201电话纪念卡”首发式暨“北京电信优秀大学生奖励基金”启动仪式今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启动以来,北京电信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累计捐款近500万元,资助了大批失学儿童,为希望工程作出了贡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连拨专款改造“马路操场”
  本报讯 大连市政府决定拨出专款,用两年时间解决城区26所中小学“马路操场”问题,还孩子安全、自由、宽敞的运动场地。最近,大连市计委会同大连市教委、大连市规划局等部门对全市城区中小学马路操场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适当动迁学校周围居民、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的解决方案。(赵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武警官兵关怀“春蕾女童”
  本报讯 记者王娜梅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获悉:武警部队迄今已资助500余名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武警部队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事业,1977年首批募集捐款322.7万元,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武警春蕾专项基金”。今年继在陕西创建延长、商南武警希望小学之后,又在安康、商洛地区的重点贫困县(市)创办了5个“武警春蕾女童班”。武警部队共创办了10个春蕾女童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南京大屠杀”图片展举行
  本报北京9月2日讯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海南出版社、人民日报灵通信息发展中心、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等在京共同举行《南京大屠杀》画册出版暨赠送仪式,并举行“南京大屠杀”图片展,希冀国人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胡畔)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教育电视台将推出《岁月如歌》
  本报讯 中国教育电视台制作的面向老年人的综合类节目《岁月如歌》将于今年9月12日开播。节目贯彻“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的宗旨,根据老年朋友的需要和兴趣,开设了“关注老年”、“夕阳的故事”、“康乐园”、“金秋学苑”等小栏目。据悉,《岁月如歌》节目每周一期,周日下午15∶45首播,第二周周六中午11∶20重播。(北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秦腔《白鹿原》与观众见面
  本报西安电 记者郑少忠报道:根据著名作家陈忠实小说《白鹿原》改编的秦腔剧,最近由西安市秦腔一团搬上舞台,日前首次在西安与观众见面。小说《白鹿原》描写了清朝覆灭前后半个多世纪,陕西省渭河平原大变革、大动荡形势下农民生存命运的变革史。该小说曾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东莱州优化 教育资源配置
  本报讯 随着新学期开始,山东省莱州市顺利完成了以“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规模优势”为目的的学校撤并工作,合并后的新校焕然一新,师资、设施均上了一个大台阶。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莱州市因地制宜,在城区重点建设了三处“龙头型”小学、中学、高级职业学校,撤并了3所中专、大专院校。在镇区,探索出幼儿、小学、初中、成人教育中心连片建设、建立中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等模式。至今全市已投入5000万元,撤并中小学校57处、镇区成人教育中心校8处、大中专学校3处。(吕俊峰 李华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学一技之长 获全面提高
  南方青年进修学院实施素质教育
  本报讯 云南省南方青年进修学院把实现人才就业作为办学的目标,硬件软件一起抓,培养社会急需的人才。
  该学院的硬件建设令人称羡,有配置先进的计算机室,财会实验室,功能齐全的电工、家电实验室等。学院在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上,同样追求高标准。全院百余名专职教师,大部分有中级以上职称。院长兰靖十分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既学到一技之长,又得到全面提高。
  学院根据用人单位的“消费”意愿设置专业。三年来,先后开设了市场营销与商贸公关、广告装潢、幼儿教育等20多个专业层次,并建立了完备的就业后服务体系,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中的困难。近年来,学院毕业的3000多名学生,已全部顺利就业。(梁鑫)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学制有长有短 课程有多有少
  北京民族大学面向市场安排教学
  本报讯 北京民族大学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安排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北京民族大学建校15年来,已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23个民族的本科和大专毕业生6000多人。学校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的教学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多种形式办学,学制有长有短,课程有多有少。为了使学生将来就业更具竞争力,学校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英语、计算机教学,并增加了学习汽车驾驶的课程。该校去年被国家民委和北京市政府评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吕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