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三年任务力争两年完成。请看——
  中国铁路扭亏攻坚战
  本报记者 江世杰
  9月17日,铁道部傅志寰部长宣布,全国铁路运输系统三年扭亏的艰巨任务,力争提前一年于今年年底完成。
  我国铁路运输系统的亏损情况是严重的!从1994年至1997年,四年累计亏损156亿元。去年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铁道部以1997年的亏损额40亿元为基数,在三年内扭亏为盈,成为全国交通战线扭亏增盈的突破口。
  现在,时间刚刚过去20个月,铁路三年扭亏便有了基本的答案,真叫人既欣喜,又惊奇,还意外:他们到底有什么招法?
  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到位
  背水一仗必须打赢
  在铁路内部,有人认为,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客运票价、货物运价太低,调价幅度太小。也有人说,铁路亏损与整个国民经济降温减速是同步的,言下之意无非是“责任不在我们”,“我们无能为力”,等等。
  铁道部党组分析后认为,铁路连年亏损,固然有某些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自身观念陈旧,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机制不活,产品结构不合理,营销体系不健全,市场竞争力不强而结下的苦果。铁路三年扭亏,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而且是铁路自身谋生存、图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标已定,关键是把扭亏的决心变为全路的行动。从1月初的全路领导干部会议到4月中旬的全路运输工作会议,铁道部党组每位同志,逢会必讲扭亏:
  “铁路三年扭亏为盈,没有一分一毫的价钱可讲,我们已向国务院领导立下‘军令状’:如果三年不能扭亏,铁道部党组将集体引咎辞职!”
  “企业不消灭亏损,亏损就要消灭企业!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铁的规律,中国外国、路内路外概莫能外!”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皇历不行了,老办法不灵了,大锅饭吃不成了,‘铁老大’的交椅坐不稳了,治沉疴必须用猛药——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和每个岗位上的职工,都必须承担减亏增盈的责任指标!”
  这些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传递着铁道部党组“三年扭亏”的信心和决心。从总体上说,铁路运输系统毕竟是一支素质较高的产业工人队伍,很快,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认识开始统一了:
  “部党组已经破釜沉舟,断了后路,咱们要真刀真枪地玩儿命干了!”
  战略上重视战术上也重视
  首战必捷至关重要
  1998年是铁路三年扭亏的第一年,铁道部党组确定的减亏指标是20亿元,相当于1997年亏损总额的50%。
  扭亏是一项系统工程,横向涉及运输生产、财务、劳资等部门,纵向包括从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直到基层站段。为了首战必捷,一炮打响,这一年,铁道部党组精心组织,协调运作,下了很大功夫:
  ——在广铁(集团)公司和柳州、南昌、呼和浩特、昆明4个直接管理站段的铁路局,进行资产经营责任制试点,明确了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下放了12项生产经营和资产经营的自主权,把扭亏增盈的压力和动力,层层传递到每个干部职工身上。
  ——加大减员分流力度,运输系统三年内分离30万人,净减员30万人。首先将铁道部机关的人员编制由809名减为400名,司局级机构由23个减为16个,处级机构由133个减为74个;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两级机关,去年也减员6273人。机关干部带头搬掉“铁交椅”,基层职工打破“铁饭碗”和“大锅饭”就容易多了。到1999年8月,全路运输系统净减员25万人,完成三年减员计划的80.5%。
  ——调整运输生产布局,撤并了伊图里河、加格达奇、丹东、西昌4个铁路分局,停办了1230个业务量过小的车站,撤销了207个中间小站,减少了车务、机车、车辆、工务、电务等主要生产站段73个。长期以来重投入、轻产出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初步有了改变。
  ——优化产品结构,开辟客货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在1997年列车提速的基础上,再一次提速,又推出了一批适销对路的运输产品。特别是铁路职工普遍树立了市场观念,层层实施营销战略,初步放下了“铁老大”的架子,“门难进,脸难看,票难买,事难办”的现象逐步减少,一度失去的客流和货源又陆续回来了。
  1998年对中国铁路来说,既是体制改革深化的一年,又是增收节支取得空前成效的一年。尽管在这一年里,原煤、原油、粮食、原材料和出口物资的运量大幅度减少,而且长江、松花江流域的特大洪水又给铁路增加了28亿元的抢险救灾支出,但是,财务结算依然表明,全年的运输收入完成了922亿元,比1997年增收80亿元,运营亏损同口径比较,实打实的减少22亿元,减亏幅度高达58.5%,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铁路甩掉亏损帽子越早越好
  一鼓作气夺取全胜
  今年1月24日,铁道部党组又为扭亏第二个战役定下目标:全年实现运输收入964亿元,比去年增加42亿元;亏损控制在10亿元以内。
  应当说,今年扭亏增盈的难度比去年更大。一是运量增长十分有限,例如,煤炭在去年压产8000万吨的基础上,今年还将压产1.7亿吨,这对煤炭运量占42%的铁路货运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二是住房、医疗、待业保险等改革措施的出台,都需要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从而增加了生产经营的成本。三是加快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改造,又需要增加大量投资。只有消化这些减收增支因素,大幅度增加运输收入,三年扭亏的第二个战役目标才能实现。
  今年头8个月与去年相比,铁路扭亏攻坚战有几个新的措施值得圈点:
  一是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4个铁路局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各铁路局认真落实市场主体责任,对经营目标层层分解,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开拓客货市场,增加运输收入的积极性,许多“老铁路”说:市场营销形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好!
  二是把佳木斯铁路分局开展的“富小拖”现象大讨论,扩展到了全路运输系统,有力地推动了干部职工的观念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干部职工不仅找到了货源流失、市场份额缩小的直接原因,而且看清了铁路运输企业在体制、机制和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大大增强了加快铁路改革和扭亏增盈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三是一些高新技术在扭亏增盈中得到应用。几十年来铁路运输系统吃“大锅饭”,一个客观原因在于无法准确计算出运输过程中不同路径、不同车种、不同货物、不同编组占用的成本。现在,铁道部有关部门已研制出一个崭新的电脑软件——“中国铁路成本计算系统”,这对于实现科学的成本管理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8个月来,铁路扭亏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换来了客货运输增收的喜人效果。与去年同期相比,旅客周转量增长8.2%;货物周转量增长3.8%;行李包裹发送量增长89.9%,集装箱运输增长23.5%;运输收入完成664.5亿元,同比超收57.7亿元。比全年计划超收的42亿元还多出15.7亿元,创下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
  面对比预想好得多的战果,铁道部领导完全可以长长地舒一口气了。但是,铁道部党组并未就此满足,开始考虑要不要争取提前一年实现三年扭亏目标的问题。经过充分讨论,大家认为:目前,铁路的内外部环境,都为争取提前一年实现扭亏为盈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全力以赴,乘势而上……
  于是,“中国铁路力争提前一年于今年年底实现扭亏目标”的消息,通过新闻媒体传遍四面八方。我们期待着这一目标如期实现。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减负办召开座谈会提出
  为国企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据新华社广州9月23日电 (记者张朝祥)国务院减轻企业负担办公室近日在广州召开全国治乱减负工作座谈会。减负办负责人提出要认真学习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治乱减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昨天晚上,参加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治乱减负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集体收看了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公报,并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代表一致拥护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致认为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重大决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座谈会主要是总结过去两年来治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经验,探讨明年的工作思路。国务院纠风办、国务院减负办、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审计署以及来自全国十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认为,经过两年来的努力,全国治理乱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各地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完成了全面清理乱收费的任务,宣布取消了2万多个项目的收费,每年可降低社会收费负担1200亿元。同时,遏制了新增收费项目的增长,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收费进行了专项治理,如对附加在电力上各种费用的治理,就使全国电价每千瓦时降低了0.05元,全国可减轻电价负担400亿元。
  会议提出,一定要在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脱困目标的顺利实现,态度更加坚决,工作更加扎实,把治乱减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机制转换、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2版(要闻)
专栏:

  展示5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成就
  ’99农业博览会开幕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 新华社记者刘红灿、本报记者夏珺报道:新中国50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成就展暨’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今天在北京农展馆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陈俊生出席了开幕式。
  展览由成就展和博览会两部分组成,以图片、模型、实物及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农、牧、渔、农机、乡镇企业等方面的新成果、新工艺及名特优新产品,多角度宣传和反映了农业50年来的辉煌成就。这是本世纪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最后一次综合性盛会。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改变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局面,保障和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谷物、棉花、油料、肉类、禽蛋、蔬菜和水产品产量,都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也不断扩大,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交流和合作关系,引进了数以万计的农作物及畜禽良种和种苗。
  据介绍,此次展览会突出体现了四个特点:一是规模比前三届博览会大,展区面积5万多平方米,囊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领域;二是突出发展成就,展示科技成果;三是展示与招商引资相结合,贸易洽谈与技术交流融为一体;四是突出提高农产品质量,认定了1330个名牌的农业优质产品。展区分为农业成就馆、中国展区、国际展区及农产品展销区四个部分。
  此次展览活动由农业部主办,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外经贸部、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政府协办。今天的开幕式由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主持,农业部部长陈耀邦致开幕辞。中央各有关部委、各省区市的有关负责人、20多个国家驻华使节及有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负责人参加了开幕式。展览将持续到10月20日结束。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家质监局要求做好监督抽查
  保证节日商品质量和设备安全
  据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丛亚平)为保证广大群众购物放心满意、欢度佳节,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锅炉压力容器监察监督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质量监督和确保锅炉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做好节日期间商品质量监督检查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第2版(要闻)
专栏:

  崛起的中国品牌系列
  活动高级研讨班举行
  本报讯 由国家经贸委和人民日报联合组织的崛起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许多省市区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不久前,江苏省在南京举办崛起的中国品牌系列活动高级研讨班,组织省内200余家企业代表,与品牌问题专家一起探讨品牌理论以及如何进行整体品牌策划等问题。(林章清)


第2版(要闻)
专栏:

  月饼品种丰富多彩
  本报讯 记者杜海涛报道:中秋节前夕,记者从国内贸易局获悉:月饼作为中秋佳节的传统食品和馈赠礼品,仍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今年的中秋月饼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技术含量又有提高。
  据了解,今年我国月饼生产工艺讲究,质量上乘,品种繁多。既有传统的豆沙、五仁、椰蓉、莲蓉、蛋黄等月饼,更有标新立异的新品种,如香菇、玫瑰、苔菜、葡萄、芝麻、松仁、南瓜、哈密瓜、草莓等月饼。在充分挖掘传统月饼生产技术过程中,更加注重现代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清真月饼生产受到重视,保健养生型月饼也已出现。


第2版(要闻)
专栏:

  月饼质量合格率91.4%
  本报讯 记者白天亮报道: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近日公布了1999年月饼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结果。本次抽查共涉及了上海、北京等14个省、直辖市75家企业生产的116种月饼,合格106种,抽样合格率91.4%。
  抽查表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月饼产品总体质量较好,不合格的月饼只是少部分。消费者只要购买名牌、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一般是有保证的。此次被抽查月饼的过氧化值、酸价、砷、铅等理化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说明企业对原辅料的质量控制严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