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天堑变通途
  吴卓 符雄
  国庆节前夕,海南环岛高速公路洋浦至九所段将竣工通车。至此,长达六百零一点四公里的海南环岛高速公路将正式全线贯通。海南的交通事业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千百年来,海南岛孤悬海外。一道琼州海峡,把海南和大陆隔开,海南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大陆。在封建时代,海南被称为“化外之地”,成为流放谪臣的“鬼门关”。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的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交通体系。但由于底子薄,投入少,“进出岛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交通仍是制约海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一九八八年,海南建省办大特区后,作为一个岛屿省份,其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必须以高度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为依托,这就为海南交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从一九八八年开始,海南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陆路,以“三纵四横”为主干骨架的岛内公路网络已经建成,环岛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九月二十六日全线贯通通车;水路,新建成了十个港口深水泊位,形成了“四方七港”的港口格局,并建立起一支多功能、多种类、多层次的近远洋结合的船队;航空,新建成海口美兰机场和早几年建成的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两个航空港一南一北,开通了连接国内外五十多个城市的七十多条航线,成为中国南端重要的航空港口;铁路,被称为海南运输生命线的粤海铁路通道正在抓紧建设当中;管道运输,也正在起步……一个陆海空立体化的大交通运输网络已在海南基本建成。交通已不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发达的交通体系极大地改善了海南的投资环境,为海南经济的高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着交通的改善,海南的工业、旅游、热带高效农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
  天堑变通途,海南不再遥远。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世纪之交再跨越
  中共海南省委书记 杜青林 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汪啸风
  海南省位于祖国的最南部,陆地面积3.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最年轻的省份。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南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掀开了富裕文明的新篇章。
  ——国民经济实现了历史性飞跃。1998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438.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6.49亿元,分别是1978年的8.72倍和26.82倍;工业总产值248.58亿元,农业总产值253.67亿元,分别是1952年的285.77倍和23.82倍。海南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地区一举跨入全国地区经济竞争力十强的行列。特别是建省办经济特区11年来,实现了年均12.21%的高速增长,构建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产业新格局。热带高效农业迅速崛起,反季节瓜菜、热带水果、热带作物和海洋水产蓬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国内外客商投资农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兴工业茁壮成长,培育出了椰树牌椰子汁、新大洲摩托车、富岛大颗粒尿素等一大批名牌产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和医药工业异军突起,成为海南跨世纪发展的支柱产业。休闲度假旅游业欣欣向荣,热带海滨、黎苗风情、温泉康乐、热带植物、南中国海潜水、热带田园、海南美食、海南文化古迹和商务会议考察等十个方面的系列旅游构成了海南经济画面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经济特区以改革开放为己任,高举改革大旗,创建“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体制的建设,革新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市场经济法规,率先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经济特区开创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累计利用外资87.38亿美元,投资环境日益优化。改革开放使海南告别了封闭和僵化,以骄人的战绩和崭新的姿态阔步迈向新世纪。
  ——基础设施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自古以来人们就以“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来感叹海南之遥远和举步之艰辛。如今,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110条,连通五洲四海,架起空中走廊。全长600多公里的环岛高速公路全线贯通,粤海铁路通道也将于2001年建成通车,届时琼州海峡将天堑变通途。经过多年建设,海南已由缺电省变为富电省,港口吞吐能力大大增强,邮电通信建设成效显著,海口市电话普及率位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全省基础设施超前发展,大规模开发建设条件业已具备。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持续性进步。科教兴琼成果丰硕,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小康生活指日可待。
  辉煌的成就,归功于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归功于全省各族人民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
  在跨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努力增创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新优势。一是制度要创新,二是技术要创新,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新的产业格局。通过10年的努力,一定要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实现富民强省。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要走在前列,精神文明建设也要走在前列。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落实和检查。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齐心塑造海南形象,为特区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在跨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奋力推进生态省建设。我们的战略目标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用30年左右的时间,把海南建设成为具有良好的热带生态系统、发达的生态产业体系、和谐的生态文化氛围和优异的居住环境质量的国际一流生态区!
  “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海南全省各族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奋力拼搏,开拓前进,开创海南经济特区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订单农业 富民兴省
  吴钟斌
  对海南农民而言,一年之计在于冬。以冬季瓜菜为特色的订单农业正在变成农民怀中大把大把的钞票。
  今年,海南计划种植156万亩冬季瓜菜,产量力求达到210万吨,其中80%以上将以订单的形式销往全国各地。
  订单农业在海南由来已久。80年代初,三亚、乐东、陵水和澄迈等地的农民发现,每年冬季,北国天寒地冻,瓜菜稀缺,而海南依然风和日丽,是生产的好时节。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风气之先的海南农民逐渐明白:可以把冬季瓜菜当作挣钱的门路来抓。这一大胆创举,竟意外地造就了中国的一个大菜篮子。每年,数十万吨上百万吨瓜菜源源不断地端上全国各地的餐桌。海南农民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订单农业:需要多少货,就种多少地。
  仅仅十余年,订单农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1986年,海南冬季瓜菜面积仅1.3万公顷,产量12.9万吨;1998年冬季瓜菜面积达9.5万公顷,总产量增长了近15倍,猛增到193.5万吨,外销品种也多达数十种。冬季瓜菜使海南的农业连续10年快速增长,成为热带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
  1998年11月,海南省政府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联合挥写大手笔:在海口举办了首届“冬季农副产品交易会”。全国27个省市区和香港、台湾及日本、韩国等地的1500多名客商云集椰城,订下了200宗瓜菜合同,成交货量96.4万吨,成交金额29.85亿元。
  订单农业大大充实了海南农民的钱袋子。据统计,去冬今春,瓜菜的整体效益达51.4亿元,同比增长28.5%。全省农民人均此项收入达338元,同比增长了11.6%。秋收后的几个月时间,海南农民在脚下这块热土上,创造了50多亿元的产值!
  订单农业也吸引了外地农民。每年,数万江西、湖南、四川等地的农民千里迢迢闯天涯,租地种瓜种果种菜。岛内外农民的“大交融”,使海南农业种植水平提高了,瓜菜品种结构改善了。
  瓜菜收购季节,全省4100多个各类运销联合体、专业户和企业活跃于田间地头。海南专为瓜菜制作包装箱的厂家近50家,每年竟创造3亿多元的产值。
  订单农业也吸引了内地、香港、台湾等地有实力的企业来琼投资农业。如今,订单瓜菜已与“椰风海韵”一样,成为海南的象征。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三制”之花艳琼州
  卢智斌
  率先创立“小政府、大社会”运行机制的海南省,正在通过推行“三制”即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运行机制进行有益的探索。
  “三制”是近几年来海口市委、市政府根据群众需要,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所形成的机关管理方式和办事制度的根本变革。直接办理制的主要特征是,机关自我削减不必要的权力,精简重复、繁琐的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手续;窗口服务制将受理与审办分离,改单个分散作业为集中流水作业,变“暗箱”操作为公开办事,一个窗口对外服务,内部“一条龙”运作;社会服务承诺制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服务事项公开承诺,承担违诺责任。推行“三制”,一方面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和投资者,另一方面使党政机关的办事和服务置于广大群众直接监督之下,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塑造了特区机关的良好形象。
  从1992年5月海口市实行直接办理制至今,推行“三制”单位已达85个,服务项目580项。所有政府部门都开展了以“三制”为主要形式的政务公开工作。海口市又以“三制”为载体,创建现代文明机关,优化投资环境,有力地促进了海口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在今年海口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三制”被称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品。
  海南省委、省政府1998年3月在全省推广海口“三制”经验后,涌现出一批如国土、规划、工商、电信、邮政、车管所、公安派出所等文明先进窗口单位。“三制”已成为海南省跨世纪塑造形象工程之一,不断推动“小政府、大社会”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新兴名牌角逐市场
  程旺 杨谦
  1998年,海南省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萎缩等因素的影响,完成工业总产值248.58亿元,工业增加值55.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9.6%,在全国15个亏损省份中率先扭亏为盈。富岛化肥、新大洲摩托、聚酯切片、亚太啤酒等一批名牌工业产品,也相继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这一切说明,新兴工业正在海南迅速崛起。
  1950年,海南解放。人民政府接管的官办、民办工业,只有制盐、榨油、造纸、藤器等少数企业,且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很低。直到1978年,海南还没有形成工业体系,大型企业更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建省办特区10年,海南工业利用特区优惠政策,发挥特区对外开放的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吸收国内外资金和技术,突破传统工业化模式。
  以建设新兴工业省为战略目标,立足于本地矿产资源和热带作物资源,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对工业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和改造。新兴工业,如化工、医药、化纤、交通运输等比重不断上升;传统工业,如纺织、橡胶、冶金、制糖、盐业等比重相对下降。工业结构的总体格局逐步朝优化方向发展。一大批技术先进、规模合理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支撑海南省工业的骨干力量。
  海南天然气化肥厂,是全国大颗粒化肥基地;开发热带水果资源、生产以椰子汁、芒果汁等系列饮料行销全国的椰树集团和椰风集团,是全国天然果汁生产基地;此外,还有产量和效益均居全国摩托车行业前列的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海南新兴工业的迅速崛起,是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据统计,1988年到1998年10年间,全省500万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共完成183项,完成投资额83.6亿元。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椰风海韵醉游人
  程旺
  南中国最大的热带岛屿上,四季风光宜人。海南省旅游局公布的数据,1998年,海南接待游客总数855.97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游客816.55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9.1%。
  由一个昔日叛臣谪官的流放之地,到今天中国一个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变迁。
  回溯历史,海南旅游业的发展主要在于改革开放的20年。尤其是建省办特区10年,在国家和全社会的扶持下,在600万海南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南旅游业由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行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优势产业乃至全省经济的基石和热点。
  由于海峡阻隔,建省初期,海南各项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绝大部分景点处于原始未开发状态。1993年,针对资金匮乏的实际情况,海南省政府提出了“全社会共办大旅游”的发展方针,促使各界投资向旅游业倾斜。近200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建成开业,海南旅游业完成了阶段性发展。
  1983年前,海南没有一家上档次的旅游饭店。现在,全省有2家五星级、9家四星级、25家三星级饭店,完全可以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
  建省前,海南拿得出手的景点没有几个。而今,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南山文化旅游区、兴隆热带植物园、东山湖热带野生动物园、通什中华民族文化村、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南燕湾高尔夫俱乐部等等,各种精品旅游项目星罗棋布。
  建省前,“出岛难,入岛亦难”,海南与外界的联系仅靠几条有限的航线和一些渡轮。现在,海南已拥有两个4E国际标准的机场。去年海南民用航空航线达140多条。海上营运船舶也已开通至20多个国家。
  一业兴,百业旺。作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旅游业对推动海南经济发展起到独特的产业带动作用。全省旅游服务业上交营业税(不含交通)约占地方工商税收的14%。同时,还直接对城乡建设、交通、通讯、商贸等产业产生推动作用,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了大批人员就业。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建设“智能岛”
  陈虎
  一向以热带农业和旅游业享誉国内的海南省,近3年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智能岛”建设初现端倪,前景诱人。
  1997年5月,省领导撰文向全省提出“智能岛”的信息化建设思路:1997年10月,省政府组建海南省信息化办公室,成为负责监督、管理和推动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
  海南电信部门在岛内数据线路的建设投入巨大,形成全岛贯通的环形宽带网络。1993年以来,全省共铺设了“三纵两横”环岛光纤传输网络,线路总长度超过3000皮长公里,传输速率达到每秒2.5GB,可做到数字、语言、图像“三合一”传输,达到了同期的国际先进水平。经过5年的努力,信息高速公路已具备基础。
  海南把信息资源开发和信息化建设放在社会经济建设的重要位置。1996年12月25日,海南公共信息网正式开通,成为全省第一个公共信息交换平台,与有线电视网、金融信息网和公安监控网一起,构成了海南信息化四大应用系统。
  目前全省信息企业发展到200余家,业务范围涉及信息设备制造、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网络接入服务。海南新大洲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第一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有实力的上市企业和股份公司纷纷投资信息产业。
  海南优良的投资环境和建设信息“智能岛”的远大前景吸引了海内外的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最近,北大青鸟,清华紫光,天津环球磁卡,东大阿尔派,日本NEC、NTT,美国IBM、COMPAQ、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进驻海南,开设分支机构和投资重大项目。


第5版(国庆专版)
专栏:

  塑海南形象 创一流环境
  曹健
  今年以来,海南省把齐心塑造海南形象,营造一流投资环境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内容来抓。全省各地认真结合省委、省政府制定的《齐心塑造海南形象活动总体方案》精神,把塑造海南形象活动始终贯穿于开展“三讲”教育、揭批“法轮功”、典型宣传、环境整治和查禁“黄赌毒”等活动的全过程,各地区各行业的形象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海南省省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开展“三讲”教育中,认真查找和揭摆党风党性和工作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尤其是把改革开放和投资软环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重点整改对象,进行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展开边整边改活动。
  为了彻底消除“法轮功”的危害,海南省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认真负起责任,深入揭批“法轮功”的种种危害,扎实做好“法轮功”练习者的转化工作。同时开展一系列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引导人们科学健身,文明娱乐。
  为了树立海南人的良好形象,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海南省在大规模学习宣传“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的同时,重点宣传了“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王应才、全省十大“公仆”之一的陵水黎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张力夫等人的先进模范事迹,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情。
  为了搞好全省城乡环境建设,海南省有关部门加强了对文明乡镇和村庄建设的指导,加大了对城乡“脏、乱、差”现象的综合治理。海口、三亚等地抓好街区花卉景点建设,儋州等市县实施的城市“亮丽工程”。广大农村的各项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海南形象建设重点内容之一的“百万亩椰林工程”在全省顺利开展。
  在部门形象建设方面,海南省在巩固党政机关“优质服务年”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海口市的“承诺制、直接办理制和窗口服务制”。同时,省人大等部门开展对公检法机关的评议工作,促进了行风的好转;省旅游局等单位开展了行业整治活动,进一步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改善了旅游环境,树立了海南旅游的新形象。
  针对一度群众意见较大的“黄赌”和“私彩”泛滥现象,海南省各级政府在端正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禁赌禁娼”活动,取缔了一批“黄赌”窝点,打掉了“私彩”保护伞,极大地净化了社会环境。(附图片)
  压题照片:海口市滨海公园一角。时新德摄
  右上图:海口市海秀东路即景。时新德摄
  右下图:全国最大的城市绿地海口万绿园。符曜摄
  本版由海南省委宣传部组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