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经济)
专栏:

  国企改革在广西
  (下)
  本报记者 于宁 江世杰 郑盛丰
  “广西国有企业改革能出现今天的好形势,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和广西实际,进行创造性工作的结果。”这发自企业领导和地市县领导内心深处的话语,是实际情况的真实写照。
  从实际出发提出新思路
  广西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的总体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效益为目标,以改革为动力,以企业领导班子为关键,以职工队伍为基础,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机制呆板、管理粗放、产品落后、效益低下”的问题。对于这“七个以”,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予以充分肯定。
  十五大之后,有些企业的领导片面地把国企改革理解为单纯的“改制”,等着有朝一日“一卖了之”、“一股分之”。自治区党委领导认为,国有企业在旧体制积弊并未解决,企业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符合中央和江总书记讲话精神,实际上也不可能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巩固,难以长久。根据广西实际,必须充分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从基础性工作抓起。首先就是要转换企业内部机制,彻底打破大锅饭,调动企业和职工两个积极性,把企业和职工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同时,还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素质,认真解决产品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突出问题。因此,对国有企业不仅要抓改革,转换企业内部机制,还必须抓整顿,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改革”主要是抓以分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三项制度改革,解决平均主义、“大锅饭”问题;改革过程中的“整顿”主要是对企业领导班子和以产品为中心的整顿,实现生产力各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最佳运作,使企业的人和物两种生产要素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为生产“市场需要、用户满意、企业赚钱”的产品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搞好搞活企业。
  一年多来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机制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的发展之路。
  从实际出发推出新举措
  广西国有企业改革攻坚的效果之所以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组织措施十分有力:在一把手负总责的前提下,设立了改革攻坚的“参谋部”、“小分队”和“警戒哨”。
  所谓“参谋部”,是指自治区和地、市、县层层设立的企业改革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群众团体等,抽调政治业务素质强的专人参加,形成自上而下、党政协调、横跨部门、坚强有力的改革攻坚组织保证体系。办公室内部分工明确,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国有企业多方面的要求,一般设有三项制度改革、领导班子建设、产品和质量、经营目标责任制、再就业等七八个专门小组,负责各自分工范围内的调查研究、掌握信息、拟订政策、总结经验等,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所谓“小分队”,是指自治区和地、市向下级派出的100多个近800人的企业改革攻坚指导组,以保证“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这种自上而下派出指导组的举措,对各地、市领导及企业进行有效督查,防止了拖拖拉拉和形式主义、走过场,确保了改革攻坚顺利实施。
  所谓“警戒哨”,是指自治区和地、市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试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加强企业财务活动的日常监督,特别是事前、事中监督,支持、引导企业正确运用各项自主权,依法进行国有资产运营和规范财务活动,避免财务信息失真,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抵制社会上的“三乱”歪风。目前,从已经派驻财务总监的75户大中型重点企业来看,财务总监“警戒哨”的作用正日益突出出来。
  从实际出发营造新氛围
  广西区党委认为,现阶段的国企改革,是深层次的系统攻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须各方面大力协助,形成合力,形成氛围。用自治区经贸委一位副主任的话说,就是:国企改革攻坚,让企业“独唱”不行,少数企业少数部门“小合唱”也不行,只有党政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一起“大合唱”,才能确保成功。
  在今日广西,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都积极支持国企改革,加入“大合唱”的行列。柳州市的做法很有代表性。
  首先是宣传舆论的强有力推动。去年11月,柳州市委宣传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出文件,决定加大宣传力度,合力推进企业改革。新闻媒介各展所长,使企业改革攻坚这件大事每天都“报纸有文,电台有声,电视有形”。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国企改革攻坚的巨大推动力。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促改革”的氛围越来越浓。柳州市总工会牵头在全市企事业中发起评选优秀职工代表等活动,唤起职工以当家作主的精神积极参与和支持改革。企业的改革整顿方案,在职代会上顺利通过,变为全体职工的自觉行动。在众多企业的职代会上,代表们的提案不是局限在生活福利等问题上,而是对企业改革踊跃出主意、提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支持国企改革中,下大力气选配好企业一把手。去年以来,柳州市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了7名厂长、经理,在企业中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影响。同时,他们加紧企业经营者的人才储备工作。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筹建的“柳州市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资格评价推荐服务中心”,为企业经营者走向“职业化、市场化”作了有益的探索。土地、规划、金融、税收、国资局等部门,主动为企业改革中的资产置换提供便利:计委、教育和卫生等部门,为加快将企业办的学校、医院等社会功能剥离出去协同工作;科委积极协助企业技术改造;工商部门为下岗职工再就业积极准备市场摊位;人事部门负责的从国内和国外各引进100名高精尖企业人才的“双百工程”,团市委和市妇联组织的“青年家政”和“巾帼家政”活动等,都从不同的角度为企业的改革攻坚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协助。
  由于营造了浓浓的氛围,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各地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桂林联合收割机总厂的变化很典型。这个厂原先把出路寄希望于出让产权,改革整顿直到今年3月中旬才起步。但至5月底,仅两个多月,便基本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科室撤掉2/3,中层管理人员减少50%,职工实行全员竞争上岗,836人次的竞岗答辩用了整整11个白天和7个夜晚;工资100%浮动,再没有一分钱的“保底”薪金。如此力度、深度和速度的改革方案,职代会上高票通过,顺利实施。而且在选举上级党代会的代表时,厂长江文良还得了全票。对此,江文良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全社会形成改革的良好氛围,没有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桂联”决不敢这样大刀阔斧,全面推进。
  压题照片为柳州五菱微型汽车厂的总装生产线。
  柳传宣摄(附图片)


第2版(经济)
专栏:

  加大工作力度 主动适应市场
  铁路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扭亏
  本报北京9月19日讯 记者江世杰报道:铁道部部长傅志寰9月17日在全国铁路货运营销工作现场会上宣布:我国铁路运输系统三年扭亏为盈的目标,将力争提前一年于今年年底实现。
  自1994年以来,铁路运输企业连年亏损,到1997年底累计亏损156亿元,仅1997年就亏损37.6亿元。1998年初,国务院领导同志要求铁道部以1997年的亏损额为基数,在三年内扭亏为盈,成为交通战线扭亏增盈的突破口。铁道部党组认为,铁路三年扭亏,不仅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也是铁路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于是迅速动员全路220万干部职工,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与扭亏增盈结合起来,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扭亏攻坚战。到1998年底,铁路三年扭亏首战告捷,全年运输总收入完成922亿元,比1997年增收80亿元,亏损额减少22亿元,减亏达58.5%,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从今年开始,铁道部进一步加大了扭亏增盈的工作力度,在14个铁路局全面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并由傅志寰代表部党组与各铁路局党政一把手签订了资产经营责任书,保证到今年年底完成铁道部下达的扭亏计划。8个多月来,各铁路局努力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市场,大力推进客货运输改革,继续调整生产布局,实行减员增效,加强成本管理,使1—8月客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4.9%和3.6%,行李包裹发送量同比增长89.9%,运输收入完成663.25亿元,同比增长9.3%,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铁道部党组“力争提前一年实现扭亏目标”的决策,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来的。
  傅志寰说,目前的内部经营形势和外部大环境,为争取提前一年实现扭亏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前8个月运输收入完成比预想的好,为提前一年实现扭亏奠定了基础。


第2版(经济)
专栏:

  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显成效
  本报辽宁朝阳电 记者高云才报道:全国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第十四次工作会议日前在此间举行。记者在会议上获悉,我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成效显著。全国八片地区经过17年的连续治理,不仅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
  据悉,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是我国第一批大规模开展集中治理水土流失的地区。到1998年底,八片重点治理区共完成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2700平方公里,其中营造水保林1600万亩,兴修水平梯田400万亩。通过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2版(经济)
专栏:

  八家企业被注销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
  本报讯 记者龚雯报道:外经贸部近日注销了八家企业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权。
  这八家企业是:湛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伊春建设开发总公司、逊克边境经济贸易公司、饶河县对外贸易公司、上海石化工程建设总公司、新疆哈密农垦进出口公司、新疆五家渠农垦进出口公司和厦门友利贸易有限公司。在今年国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经营许可证年审工作中,上述八家企业均未通过年审。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峡二期建设国际招标合同签字
  本报讯 记者孟扬报道:三峡工程左岸电站高压电气设备采购合同和贷款协议、转贷协议签字仪式近日在北京举行。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及代理此项招标采购工作的三峡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代理融资业务的中国银行分别与来自德国、瑞士、法国的供货厂商和贷款机构签署了十五台高压电气设备等的采购合同、贷款协议及转贷协议。这批设备是实现三峡工程二期建设目标、保证二○○三年首批机组投产后电力外送的关键设备。此次国际采购以国际公开招标方式进行。两项主要设备的供货合同分别为德国SIMENS输配电集团公司和瑞士ABB高压技术有限公司夺得。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确保国庆供电万无一失
  本报讯 记者冉永平从承担50周年大庆保供电任务的北京供电局获悉,经过8次专项大型预演成功,该局对确保50周年大庆供电万无一失已充满信心。日前,这个局又召开誓师大会,从此,各个环节开始投入到保供电的实战阶段。
  据北京供电局局长张一士介绍,此次保供电任务,所涉及电源点多达146个,为历次之最,加上有许多新投入使用的设备没有经过“磨合”,所以任务非常艰巨。但是由于全局上下对保供电任务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年初就开始了统筹安排,并抓住国家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的契机,对北京市区内关键地段的输变电设备均进行了改造,从而为保供电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2版(经济)
专栏: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 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南京涉外经济势头强劲
  本报南京9月19日电 记者龚永泉、顾兆农报道:今天上午,南京第十届金秋经贸洽谈会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霍英东参加了开幕式并剪彩。据悉,南京市现有的外资项目中,有一半来自以往的9届洽谈会。1997年以来,该市实际利用外资额,相当于此前15年的总和。涉外税收占到全市税收总额的1/5以上。
  今年以来,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进一步改善了投资环境,出台了鼓励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的新政策。上半年,该市又新批一批三资企业,使全市合同利用外资额同比增长了8.7%;因35家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增资项目合同外资同比增长了3倍多。进出口额同比增长43.4%,其中,出口额同比增长8.9%。工业制成品占全部出口的份额上升到98.9%。全市9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上半年技工贸收入达到233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税26.09亿元,同比增长了167%。
  目前,南京市已累计批准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259个,产值超亿元的三资企业就有30家,其中,依维柯、金城、华飞、爱立信等企业的产值已超过10亿元,成为南京经济发展重要的新增长点。利用外资还促进了地方工业的调整和发展。该市一轻局外资已占总资产的一半以上,三资企业的利税占到2/3,支柱产品已由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转向食品饮料、日用化工、日用玻璃、电光源等,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