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涨工资啦
本报记者 李建兴
在50周年国庆即将到来之际,提高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喜讯传遍祖国大地。
提高收入皆大欢喜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的何女士,是一位副处级干部。当记者让她谈一谈对涨工资的感受时,她赞不绝口,连说好事,好事。并说,单位领导已通知我们,涨工资的钱10号到位。正赶上过节用。过节时要带着孩子好好玩一玩。
王先生,64岁,是一家中央新闻单位的离退休人员。他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感谢党和政府,还惦记着我们离退休人员。”他拿出了9月6日的人民日报,指着其中一段给记者念道:离退休人员相应增加离退休费,离休人员按照同职务在职人员的增资额增加离休费,退休人员按照本人退休时的职务分不同档次增加退休费。
这几天,许多人见面的问候语也改成了“涨工资了吗?能涨多少?哪一天涨?”这次调整收入政策涉及面广,直接受益人员达8400多万人。因此,涨工资成为当前的流行语。
钱多了就增加消费
财政部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到涨工资的目的时说,旨在刺激消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按照测算,这次调整收入政策全国需要增加经费支出540亿元。也就是说,下半年将有540亿元装进老百姓的口袋里。
540亿元发下去,对经济增长会有什么影响?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贾康分析说,对经济增长肯定有积极的影响。你问我具体会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现在很难测算出来。去年增发1000亿元国债,测算的结果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540亿元发下去,面对的是8400万个受益者。每个受益者的消费倾向有多高,很难掌握。如果消费倾向没有提高,对很多人来说,增加的钱还是不会拿去消费,而是去存入银行。这次提高收入的最大受益者是城镇低收入居民。从国际经验看,低收入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全部支出中用于食品开支的比例)比较高,收入增加后转换成即期消费的份额也会比较高。一般来说,我国消费对国内经济的贡献比例达60%左右,因而刺激消费对扩大内需意义重大。
在北京师范大学工作的穆女士的一番话,印证了专家的观点。她说,钱多了就增加消费。家里的彩电、洗衣机是80年代中期买的,到了更新换代的时候。几年来,一直想买一台VCD,也没买。涨工资后,可能考虑买一台DVD。
钱不会变毛
在记者采访时,常被采访对象反问,涨工资后,钱会不会变毛了?钱会不会不值钱了?
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从当前我国的财政状况和整体经济情况看,这种担心又是多余的。
从财政状况看,540亿元的支出除少部分由企业和社会保险统筹基金承担外,绝大部分由财政负担,主要是通过税收超收解决。税收超收的部分主要来自于打击走私后海关税收的增加。对居民储蓄存款利息开征的个人所得税也将主要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补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补发拖欠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等。由此看来,提高收入的540亿元不是靠银行多印票子。既然不是靠多印票子,钱就不会变毛了。
从整体经济情况看,我国已告别了短缺经济,走进了剩余经济。目前,国内各种产品极大丰富,市场疲软,物价连续出现负增长。即使提高收入的540亿元全部转换成即期消费,我国也不会出现剧烈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出现,钱就不会贬值。(附表格)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机关涨工资 企业怎么办
本报记者 顾兆农 冯奎 朱剑红 白天亮
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增光:公务员增加工资,对国有企业是一个促进。在增加职工工资时,要从企业实际出发。冀东水泥集团中,目前有的企业效益好,可以给职工增加工资;有的企业在没有走出困境之前暂不能增加工资。在企业扭亏为盈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后,可以增加工资。这样,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效益优先的激励机制,把职工的思想引导到发展生产上来,对于搞好国有企业可以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庚久:近几年国家对企业的分配政策已从与机关事业单位同步调整变为逐步分离,企业将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在国家有关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决定其工资水平。目前,中建一局集团正在实施改革与发展三年规划,在工资制度方面的做法是:一、坚持“两个低于”原则,即企业的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企业管理层和作业层以技能、业绩、劳动贡献为依据适当拉开工资分配差距,对于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要给予重奖,同时,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增强企业凝聚力。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南京金陵教具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金根:我们是乡镇企业,本来就没有基本工资的概念,职工都是拿计件工资,多干多拿。现在,我们企业职工的平均收入800多元。企业的效益还不错,今年准备提高职工购买养老保险金的额度,提升的幅度大约是10%—15%,也算是一种职工福利的增长吧。
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吴瑞林:金陵石化已连续18年盈利,这次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统一部署,有调整工资的打算。不过,调整是有前提的——年初确立的效益目标不能变。这意味着,企业得进一步挖潜增效。调整是有原则的——“毛毛雨”要洒,但又不是绝对的。公司各下属工厂、单位,根据效益情况,调整的幅度和时间是有差异的,照顾公平,更要突出效率优先。我们最近制定了一个办法,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为进一步留住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月奖励津贴2/3当月就发给其本人,另外的1/3,账记在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名下,但钱放在企业保存。突出贡献人员的比例在企业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且,“宁缺勿滥”,公平、公开,严格筛选,每两年重新评定一次。总的看,我们这次工资调整的幅度,可能低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沈阳东北制药集团公司总经理陈钢:国家不强求企业也跟着给职工加薪,这体现了国家尊重企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同时也符合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1998年,东药进行新一轮改革,万吨VC生产线人员全部重新竞聘上岗,企业工人的收入普遍比改革前增多,但收入差距也明显加大,工人月薪从500元到3000元不等。对于企业来说,灵活的收入政策是一个杠杆。企业自主地用好它,就能把职工积极性调动起来,对生产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些私营企业的反映也很平静。沈阳同联集团是辽宁省私企百强之一。记者走访集团下属的老龙口酒厂,一车间的十几个人正在午休,去年招聘进厂的王小明说:私营企业里干得好多拿钱,干得不好少拿钱,合同里都写得明明白白的。要想多挣钱,只有表现好!另一位女同志插话说:“公务员、下岗职工这些人涨钱了,对企业倒是很有好处。你想想,涨了钱的人有更多的钱买酒喝,咱酒厂和咱职工的日子不也好过了嘛!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下乡手记(6)

三次挫折说明啥
王慧敏
不久前,一位熟识的基层干部给我来信,说:“现在农产品供过于求,上级要求结构调整。如何调整?种什么才好呢?你当记者的,信息来源广,能否给指指路子?”
这几年,农产品市场波动频仍,有些地方,种什么什么多,卖什么什么赔。给我来信的这位干部所在的县,这几年在市场波动面前就买足了教训:
1985年,这个县看周边地区种菜发了财,县里提出“少种粮多种菜,小康日子来得快”。要求农户每家都必须种一定面积的蔬菜。谁知次年,蔬菜价格大跌,许多农民连本都搭进去了。
1991年,县里又提出“栽植一亩苹果园,胜过十亩粮和棉。”要求农民人均种半亩苹果。岂料未等苹果进入盛果期,又烂了市,红艳艳的大苹果每公斤1块钱仍无人问津。
1997年,县里再次调整种植业结构,提出“西瓜地里套大蒜,一亩净赚二三万”。这次更惨:西瓜、大蒜销不出去,许多烂在了地里。
这次事件后,我到该县采访时曾问县委书记:“去年已经出现了西瓜、大蒜供过于求的现象。今年你们为什么还种?”书记这样解释:“当时认为大家都在压缩面积,我们大面积种,必然会以人少我多取胜,万没料到大家都这么想……”
种菜、种苹果、西瓜,这个县连遭三次挫折。而这三次挫折,都与某些干部有关。就拿种苹果来说,为了推广种植面积,县里专门发文,要求村组干部带头搞,把能否完成种植任务,当作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县委书记亲自担任“落实苹果种植面积专职小组”组长,并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督促检查,三年间跑坏了两辆桑塔纳。
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农户成了市场的主体。按理说,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种少,应该农户说了算。但事实上呢,在有些地方,政府部门常常越位,替农民做主。如此,不仅使农民经营自主权丧失,也容易产生农产品结构的趋同性,加剧卖难。
笔者在基层采访时,曾听农民这样呼吁:“想的是产品都有销路,怕的是干部摊派任务,盼的是经营自己做主,缺的是信息技术服务。
农民的呼吁,再次校正了政府部门的角色方位: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中,政府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服务而转。譬如国际、国内市场行情如何?哪种产品多了哪种产品少了?政府有责任遴选出准确的信息给农民。再如,如何完善运输网络?如何延长农产品的增值链?如何促使科技新成果转化?这些问题,靠单个家庭不行,政府必须去协调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即使有了优质、高效的东西,等农业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后,卖难,依然会出现。今年,荔枝、龙眼在南方市场大量积压,不就是一个明证吗?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完善政策 调节差距
国务院研究室 丛明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普遍提高全国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这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正不断扩大。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1998年可与国际比较的基尼系数是0.456,1997年为0.425,1996年为0.424,收入差距已出现不合理状况并呈扩大之势。1998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按七等份分组,最高的居民组人均可支配货币收入增长6.9%,最低的居民组仅增长1.9%;从收入增加的绝对额看,前者增加707元,后者增加46元,两者相差15.4倍。收入差距的扩大,不仅扭曲了消费行为,而且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因此,调整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全面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直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特别是这次增加工资和补助的资金来源,要靠财政增收来解决,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征收利息所得税。据估算,一年可征收200多亿元利息税,将专项用于对低收入居民的补助。从全社会来看,等于从高收入居民的储蓄当中多征收一些税,用来补助低收入者,是“抽肥补瘦”。下一步,还要积极酝酿开征遗产税,所得收入也将全部用于对低收入者的补助。不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保持社会稳定。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提高收入 增加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米建国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制约生产。”这是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不可割裂的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趋缓,对未来支出增加预期趋强,储蓄意愿趋强,抑制消费行为趋强,直接导致消费低迷,已经形成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严重制约。因此,如何增加消费,并借此启动经济,应是目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这次提高“三条社会保障线”的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及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幅度之大前所未有,其重要意义不可低估。这是因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消费的主要解释变量。在我国居民透支消费意识非常薄弱的情况下,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于扩大消费极具现实意义,也有助于保持社会稳定。特别值得称道的是,这次国家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向低收入阶层倾斜的意图极其明显。对于高收入阶层来说,由于其消费已具相当水平,消费倾向较低,新增收入是“闲钱”,收入的增加对其消费的刺激作用并不显著,他们的新增收入将会较多地转为储蓄。而对于低收入阶层来说,有许多方面急需消费却因收入水平低不得不受到抑制,消费倾向较高,新增收入是“急用钱”,他们一旦有了新增收入就会马上投入消费。这样的政策必将带来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为何炸桥
刘福昌
1999年7月8日10时45分,一向以铺路架桥为荣的铁道部十四局三处的职工破天荒干了一件令他们极不情愿的事:炸桥。随着轰隆一声巨响,邳州运河大桥被爆破拆除。这座桥1973年才投入使用,不到20年,就被鉴定为危桥,1993年封桥停用。两岸的群众只好再次靠轮渡,给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拆除危桥,目的是为了消除它给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但它为何如此短命,个中原因也值得人们注意和思考。据专家介绍,邳州运河大桥1968年开始建设,跨度只有60米,大运河走到这里又拐了一个弯,大型船队在水高浪急速度难以控制的情况下,桥墩多次被船只碰撞,其中有记载的就达75次。当初设计和施工时是否考虑到这些因素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我国建筑工程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已经不同程度地出现,有关混凝土工程的维修、加固和重建等现象不断增加。比如北京地区五六十年代所建的工程,由于当时受经济实力和科技发展因素制约,特别是当时冬季施工须添加防冻剂氯化纳和氯化钙,大量的氯离子造成钢筋锈蚀,箍筋锈断,主筋直径逐渐减小,混凝土开裂,必须加固或重建。据有关资料显示,有些发达国家在基本建设的高峰期因为不重视工程质量,现在不得不投入数百亿美元对上万座桥梁进行维修和重建。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建筑不能违背科学,尤其是当前加大基础建设规模、全国各地形成施工高潮的时刻,更要重视工程质量问题。前不久,专家评估,南京长江大桥还可使用70年。和这座桥修建的年代相比,如今我国的工艺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已显著增强,难道不应该建造出更优质的工程吗?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国,但百分之六址五的水泥袋不符合国家标准——
水泥包装质量差
本报记者 刘国胜
被朱镕基总理多次批评的九江防洪大堤、昆禄公路、钱塘江堤、綦江虹桥等一批“豆腐渣”工程之所以出现质量问题,除了人为因素外,包装低劣,使水泥降标变质,是又一罪魁祸首。这是全国包装改进办公室去年先后7次对全国10多个省、市、区组织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水泥包装质量低劣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各地技术监督部门均有发现。重庆抽查了136家水泥企业,合格的只有27家。山西省质检所抽检36家水泥包装袋生产企业,抽样合格率只有25.5%。北京市水泥质量监督检验站于去年第四季度对北京市范围内的水泥经销单位进行监督抽查,产品抽查合格率为36%。国家建设部指出:出口的水泥因包装不一,色差大,受潮结块等,外商反映强烈,致使有的外轮上竟写着“警惕中国水泥”等标语。
水泥包装是我国商品包装改进的难题,去年国家经贸委下发的583号文件已将其列为全国包装改进重点,包装改进办也提出了“发展散装,推动集装,改进袋装”的方针,但因我国水泥中小企业占80%以上,尽管国家给予散装水泥以优惠政策,中小企业发展散装仍有困难。即使关掉一批小水泥生产企业,短期内也很难改变袋装水泥的主导地位。
由于包装质量低劣而造成的主要问题,一是水泥撒漏严重。目前我国使用的水泥袋中有65%是国家标准严禁使用的无复膜塑编袋,用此种水泥袋散失率不下3%。去年有2.8亿吨水泥用无复膜塑编包装,年损失水泥800多万吨。水泥平均价270元/吨,一年就损失20多亿元。二是污染环境。水泥撒漏使全国水泥灌装线上的5万多名灌装搬运工人,深受尘肺疾病之苦。三是降标变质,影响工程质量。水泥受潮后性能改变,抗压强度大幅度下降。水泥包装存在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工程质量的大隐患。
为此,全国包装改进办建议:
停止执行“一号修改单”。1997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下发“一号修改单”,取消了膜塑编袋“应内衬纸”的规定。1998年2月1日实施后,复膜塑编袋基本上无人再加内衬纸,使用时因其不透气,需打孔,灌装喷灰、搬运撒漏比无复膜塑编袋有过之无不及。
加大执法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以各级经贸委和技术监督部门为主,建材和包装部门配合,对水泥包装袋新国标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执行水泥包装新国标的企业要坚决限期纠正。
发放生产许可证。发证可以有效地对水泥包装质量进行监控,防止无证产品进入市场。
加快新产品开发。要动员生产厂家、科研单位大力开发研制新品种,政府给予大力支持。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把工程隐患炸上天
江苏省正在建设中的宁宿徐高速公路拒绝隐患。该高速公路宿迁市靳桥段分离式立交桥部分工程未达标日前被实施人工爆破。上图:宿迁市组织各重大交通工程承包商参观即将爆破现场以吸取教训。右图:隐患消除,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     刘朝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