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经济组织创新
  ——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根本途径
  丁俊发
  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一个很大的矛盾,是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单个农民作为一个农产品生产者如何面对全国大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是各级政府指导着农民的生产与销售,但市场千变万化,政府不应该大包大揽,政府也不能成为农民的经济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农民在政府指导下,力求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经济组织形式。经过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各地出现了一些成功的组织形式。
  “龙头企业”+农户
  所谓“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服务的企业(公司),一般都设在县或镇,也有的在地级市或村。为了追求规模化经营与利润最大化,他们把周边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企业的生产者。这种“龙头企业”+农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龙头企业(公司)与农户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农民并不是公司的职工,只是一种用契约关系固定的松散联合。
  第二,龙头企业(公司)与农户各负其职。公司向农户提供种子或种畜、种养技术、销售服务,按合同付费,使公司通过廉价劳动力获得稳定货源。农户按合同要求进行生产,使农户从盲目生产纳入了公司产销一体化的有计划生产,使“卖难”得以解决。
  第三,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使龙头企业(公司)与农户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共存共荣,谁也离不开谁,目的都是一个,即获取最大的利润。
  龙头企业(公司)+农户这种经济组织形式,已在不少省市兴起,山东省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就超过100家。
  专业合作社+农户
  所谓专业合作社,是指当地(县、镇、村)农民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围绕某种专业农产品,在政府或供销社指导下,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这种专业合作社有以下特点:
  第一,组织的紧密性差异较大,有的要入会,交会费。有的比较松散,自由度很大。
  第二,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社是由当地供销社牵头组织的,是供销社拓展服务领域的一种尝试。
  第三,专业合作社一般都有自己的章程,经县有关部门批准,但法制还不完备。
  这种专业合作社在北方省市区发展很快,如山东就有这种专业合作社1200多个,入社股金达2.8亿元,涉及棉花、果品、蔬菜、生猪、禽蛋菜,主要任务是把农民的各种生产组织起来,负责提供信息、种子与畜种、技术指导、生产资料供应、组织推销等等,把农民分散的经营联结成一定的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
  专业农协+农户
  所谓专业农协或专业农业技术协会是指农村专业大户与一般农户为了自我服务与自我保护以协会的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种以社会化服务为宗旨的经济组织。它与城市里的协会有不同之处,其特点是:
  第一,农民专业协会实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方针。
  第二,农民专业协会主要是提供服务,包括资金、技术、加工、保鲜、贮藏、运销等等。
  第三,农民专业协会针对性强,服务意识强、服务方式灵活、服务成本低,已成为当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陕西凤翔县苹果协会,专门组建了股份制果品流通企业,通过抓信息、建冷库、设销售网点等,将90%的苹果销往外地,解决了“卖果难”的问题。
  河北满城草莓协会以供销社为依托,主要为农民提供信息、供应农业生产资料与推销服务,已占领北京80%的草莓市场。
  批发市场+农户
  所谓批发市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现货有形交易场所。按大类分,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与生产资料批发市场。这类批发市场大多自发形成,经政府支持,逐步壮大,形成全国性与地区性批发市场。这类批发市场相当一部分设在地级市、县城或镇上,与当地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批发市场比较多,联系农户的数量也很多,已成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形式。
  中国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必须寻找一种或几种农民创新的经济组织,目前已在中国大地出现的龙头企业(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专业协会+农户以及批发市场+农户只是比较成功的几个,全国各地情况不同,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可以继续进行组织创新。
  (作者为国内贸易局副局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注重高速公路发展的科学规划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岳颂东
  高速公路是国家交通现代化的标志。它是需要高额投入、长期使用的公共产品。其一经规划和修建,将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城市化布局、国土的整治和利用、区域规划和建设以及经济带的形成。其直接、间接与潜在的效益几乎囊括经济、社会、文化、国防各个领域。作为综合运转体系中的“主动脉”,高速公路的走向与布局将影响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功能,它的规划是国家的系统工程,因此制定高速公路规划必须采取科学的态度,并以现代科技为手段,运用当代先进的规划方法,进行系统规划,科学设计。
  高速公路的规划应当着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大背景。我国资源禀赋差异巨大,分布十分不均衡,南粮北调,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棉东运,大宗货物长途运输势不可免。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交通运输业需要大发展。
  据专家预测,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出比重将由1995年的13∶67.3∶19.7转变为2020年的5.8∶67.3∶26.9,说明到了下世纪20年代第二产业仍将成为产出的主体。而第二产业的产出是以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的,可见至少到下个世纪初叶,我国实物的运输量仍是十分巨大的。
  我国跨世纪的发展将使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建设,将会带动一大批新的城市群出现,在大城市周围将会出现许多以高速公路为纽带的卫星城,这将加速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另外,开发中西部,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西移将成为下个世纪的发展趋势,高速公路在中西部地区的规划和建设,将对这种趋势起到牵拉和引导的作用。
  高速公路的规划必须注重综合效益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速公路的规划也应在基本国策的原则下考虑综合效益。高速公路所产生的效应十分广泛,因此不能仅就运量和客流的单因素去指导规划,而应就自然、地理、资源、环境、区域规划、人口聚居、文物保护、土地占用、安全行车、噪音传播、能源消耗等各种因素全面考虑、反复权衡,将规划的不同方案加以遴选、评价、修改,通过科学的程序,产生最佳方案。
  高速公路的规划应与开发相结合。高速公路投资巨大,仅靠政府一家投资难以满足其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大力引进外资,社会资金也应广泛参与。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可以采取国际上通行的BOT方式,国家应鼓励商业银行对BOT方式下项目公司债券融资提供一定的优惠。
  对于国内开发商,建议给予开发商提供一定数量的公路两侧土地开发权,使建路后两侧土地升值获得的预期收益弥补开发商的投资风险,以经济收益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高速公路的建设。
  高速公路的规划要注重增加科技含量。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方式,其运营与管理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对于发达国家已风行的智能交通系统应给予高度重视。车辆路导器将有利于车流的优化调度,电子收费将有利于匝口的畅通。采取高科技的智能系统进行管理,一次性投入可能较大,但从长计议,单位时间的管理成本可能降低,从大跨度的时限计算,经济上是合算的。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高速公路是现代交通运输基础
  国家计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赵永铮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大,汽车行驶速度快,缩短了空间距离,为公路运输业向经济社会提供优质、高效运输服务、实现公路运输发展过程质的突破,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和基础;为运输企业提供了利用高档车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组织运营与管理,大幅度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创造了条件;带动了运输服务和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速公路是公路运输大发展,公路运输现代化,使公路运输业的发展发生质的突破的根本保证。
  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必须有结构合理高效运行的现代化的综合运输网络与之相匹配。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运输是综合运输体系高速运行的基础。高速公路不仅是公路网的骨干,也是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所有运输方式的高效运行均需要高速公路运输为其高速集散。因此,交通运输的现代化有赖于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是建立高效综合运输系统的重要基础。
  此外,高速公路建设必须适度超前。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有一个交通运输业超前发展的时期,交通运输业的超前发展,并具有一定的储备能力是经济高度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美国由于超前建设了强大的综合运输网(仅公路就达632万公里,相当于我国现有公路的5.15倍),为美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原西德,世界大战后几乎是在废墟上重新发展经济,由于坚持交通运输推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巨资,1835年开始建铁路,1960年铁路就达1.1万公里,1921年建成最早的往返分离式公路,1945年建成4000多公里高速公路,目前德国公路已达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万公里。交通真正成为德国经济运行的动力,这是德国经济在毁灭性世界大战后,能迅速发展起来的重要原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与速度,还是技术装备能力和水平的提高,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目前公路里程已达127.8万公里,1980年至1997年公路增长了34万多公里,近十年建设了8733公里高速公路,这样快的建设和发展速度是多年来公路运输、公路建设滞后、数量严重不足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决不是什么高速公路建设超前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目前的公路运输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按国土面积计算,每万平方公里的高速公路,美国为94.69公里,德国为313.9公里,加拿大为16.62公里,我国仅为9.10公里。
  我国目前公路运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距形成高效运行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尚有很大距离。公路建设规划中的两纵两横三个重要路段尚没有一条能贯通,国道网中还有25000公里的路段年平均交通量超过8800辆,这些路段不尽快建成高速公路,公路网建设滞后,车辆无法高速运行,我国公路运输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将无法解决。因此,只有超前建设高速公路,建设快速高效的公路大通道,实现高速公路网络化,才能建设起高效运行的公路运输网络,才能实现公路运输现代化,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森林的作用
  杨继平
  森林是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与生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活动取之于自然并还之于自然。经济发展过程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个基础。从世界上看,1996年由于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和部分间接经济损失已占世界GDP总量的14%;从我国看,全国每年因为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因洪涝灾害减产粮食100多亿公斤。可见,经济要想求得可持续发展,必须保护和建设好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控制全球变暖的缓冲器。由于近期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和森林大面积减少,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迅速增大,产生了“温室效应”,使全球发生气候变暖的趋势。研究结果证明,在当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因素中,森林面积减少约占所有因素总和作用的30%—50%。
  温室效应的后果是惊人的。一是会引起降雨格局的变化。二是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三是会导致陆地现在生长的许多植物群落因温度的变化而死亡。这样的变化又会进一步推动温度的上升,形成生态系统全球范围内的恶性循环。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洪保土的根本。江河泛滥造成的损失不亚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的洪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9亿元,如果加上灾后重建的开支,则经济“付费”的数额就更惊人了。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们总是跳不出只顾经济发展而不顾保护生态,而生态的破坏又必须由经济来承担的恶性循环圈。
  森林又具有巨大的水土保持功能。据研究,林地土地只要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层,就可以使泥沙流失量减少94%。有林地每公顷泥沙流失量为0.05吨,无林地为2.22吨,相差44倍。
  森林生态系统是防风固沙的屏障。森林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其防风效益是从降低风速和改变风向两个方面表现的。一条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迎风面防风范围可达林带高度的3—5倍,背风面可达林带高度的25倍,在防风范围内,风速减低20%—50%,如果林带和林网配置合理,可将灾害性的风变成小风、微风。乔木、灌木、草的根系可以固着土壤颗粒,防止其沙化,或者把被固定的沙土经过生物作用改变成具有一定肥力的土壤。
  森林生态系统可满足人类健康和精神的需求。经济发展的目的,还在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精神生活的质量。由于环境污染造成人们健康的恶化,还是要由经济来承担。森林、林木和草地具有净化空气、减轻和治理污染、满足人类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的功能,可以说,森林、草地是人们健康的身体和高质量生活的保护神。
  森林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几个方面,还有许多。比较突出的还有:第一,是振兴山区经济的根本出路。我国山区占国土面积的69%,山区人民占我国总人口的1/3。山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场之一。根据山区的特点,治水必先治山,治山必先兴林,抓好林业这个龙头,山区经济和生态的一盘棋就搞活了。第二,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木材是世界公认的四大原料之一,用途极为广泛。第三,是天然的蓄水库。据科学测算,树木在土壤中根系达到1米深时,每公顷森林可贮水500—2000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森林每小时可吸纳雨水20—40吨,大约为无林地的20多倍。雨水多时,森林可贮水;雨水少时,森林可慢慢释放水分,简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水库。
  (作者为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引进外资着重抓什么?
  殷增涛
  大力引进外资,要做的事很多,孰重孰轻?我以为有几点很重要:
  一、抓好环境比优惠政策重要
  靠政策吸引外商,无疑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外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优惠政策的潜力已十分有限,投资环境中的政策因素已逐渐淡出,外商更看重的是投资环境,这包括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经营环境等诸多社会、政治及经济要素。我市的两个国家级开发区着力创造优美的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外商营造了一种充满吸引力的态势、氛围和机制,外商蜂拥而至,收到筑巢引凤的效果。
  二、引进企业比直接引进技术重要
  我们提倡“以市场换技术”,然而实际的结果又往往是,引进的是处于衰退期的技术,甚至是已淘汰的技术,其结果是我们的市场被他人所占,而先进的技术却未“换”到手,影响了经济素质的提高。有关方面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分析发现:美国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80%是通过其国外分公司、子公司完成的。因此,对外商我们应敢于与其“联姻”,甚至鼓励其控股或独资,这样外商才会把这些企业视成自己的企业,才会真正“舍得”将最新技术同步落户武汉。
  三、抓好跨国公司比零星引进重要
  目前全世界已有5.3万个跨国公司及其几十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这些跨国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产,掌握了70%的直接投资、2/3的世界贸易、70%以上的专利和其它技术转让。跨国公司的入驻将拉动其产业链前后端一批产业的大发展,将对各国外商起到“领头”作用、“示范”作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开发区之所以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法国雪铁龙、日本NEC等一批跨国公司在此落户并不断增资扩股所产生的示范效应。
  四、抓好外资质量比抓规模重要
  引进外资固然要讲规模,没有规模,就难以改变一个地区、一个企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沿海城市相比,我市的引资规模还不够大。同时,更为紧迫的是,引进外资要注重质量。要“引得进,用得好,还得起”。首先是“引得进”,资金要到位。第二要“用得好”。有了资金要合理使用,使资金得以高速高效流动,使项目尽快产生效益。第三要“还得起”。项目投产后,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很快带来回报,并在预定期限内收回投资。因此,引进外资要注重效益和质量,不能把别人“夕阳西下”的东西引进来,把污染生态环境的东西引进来,把成本高、市场小、效益不好的东西引进来,这些东西即使是有“规模”也不能要。要结合本地实际,分析产业结构,着力引进那些效益优、前景好的项目。
  五、抓好外资后期管理比引进来重要
  招商引资工作容易存在“重引进,轻管理”的问题,近来我市外商投诉中方合作伙伴日渐增多,这也佐证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其实缘于我们某些人“生怕别人不来”又“生怕别人赚钱”的心理。外商进来后“欲干不能,欲罢不忍”,叫苦不迭。“请进来”固然重要,但最终还得看来了后能不能赚钱,赚不赚钱又取决于后期管理,切忌“请进来”后就没人管了。外商进来后,各部门只有兑现原来的各项承诺,全力搞好各项服务,外商才会觉得宾至如归,环境宽松,大有作为,不断增强投资的信心。
  (作者为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副市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如何启动消费需求
  李新民
  首先应适当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消费需求的治本之策。因为,从根本上说,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手里没有钱,拿什么去消费?目前银行里存款不少,但很大一部分是高收入阶层的,这些高收入者衣食住行已得到满足,基本上应有尽有,日常消费有限,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大量增加消费;真正的消费潜力在普通百姓那里。因此,扩大内需主要应在增加大众消费上做文章。现在,人们的收入所对应的商品,不仅包括原来那些农产品和一般轻工产品,而且还包括住房、汽车类带有固定资产性质的消费品,城镇职工收入较低的矛盾凸现出来。为此,应逐步增加国家公务人员和科教文卫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适当放开企业工资,以此拉动全社会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城镇职工的收入水平提高了,农产品才有可能卖出好价钱,农民收入才能增加,农民的消费才会增长,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其次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这是消除目前大多数人消费上的后顾之忧的一个关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落实,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对于实现中央提出的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至关重要。各级财政再困难,也要努力调整支出结构,确保这方面的资金。社会和企业负担的部分难以落实的,政府财政要负责“兜底”。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费用,政府财政也要全力予以保证。要按照中央要求,完善养老基金省级统筹制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政实力的增加,今后还应该逐步提高这三项基本保障资金的标准,切实增强保障能力。同时,加快建立医疗保险和其他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
  启动城市消费需求,当前最重要的是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房价,尽快实现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目前商品房开发建设中的各种税费很多,数额很大,约占房价的1/3左右,这是住房价格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房价太高,很多老百姓买不起;而房子又大量空置,无法销售,形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只要把商品房中的税费减免一些,住房价格就会下降,再配合住房信贷,商品房的销售形势就会好起来。而取消一些税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有可能的。
  最后是农村消费市场的潜力很大,需要大力开拓。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之比为1∶4,即1个城镇居民相当于4个农民的消费水平。尽管如此,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因此农村市场的容量也绝对不可忽视。如果能把农村潜在的需求挖掘出来,就可以大大扩展经济增长的空间。随着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农村水、电、道路、通信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得到加强。消费环境的改善,将会为家用电器和电话大量进入农民家庭创造条件,这将有利于农村潜在市场的开发。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鹤壁市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粮食结构调整要形成合力
  吴典军
  国务院最近召开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决定对保护价收购政策进行调整,把一些品质差、不适应市场要求的粮食品种逐步退出按保护价收购范围,并依此促进粮食结构的调整。这是国务院从我国粮食由长期供不应求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新情况出发,针对困扰粮改进行的顺价销售难等问题,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完善保护价政策,促进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收储企业和农发行等各个部门。要保证这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键是有关部门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抓好贯彻落实。特别是在夏粮收购在即的情况下,做好这项工作更显迫切和重要。从基层的现实情况看,关键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信息引导和技术支持。广大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最终要通过广大农民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国家通过调整保护价收购政策,减少按保护价收购的范围,拉开收购的品种、季节差价,给农民以强烈的市场信息,促使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但目前农民作为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者,科技水平、文化素质和经济实力较弱,获取市场信息和驾驭市场的能力较差,在种植结构的调整中,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提供信息引导和技术支持。因此,当前各级政府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规划本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目标,加强政策引导,切忌一刀切,杜绝强迫农民调整种植结构现象的发生。要加强组织协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站、良种公司等农业部门的作用,及时为广大农民提供良种、技术上的支持,保证种植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要做好财政补贴资金的拨补工作。
  其次,粮食收储企业要按新政策切实做到敞开收购、顺价销售。目前困扰粮改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顺价销售难的问题,产生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大量库存粮食品质低劣,没有销售市场;二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没有完全控制粮源,私商粮贩对粮食市场造成冲击。因此,在通过完善保护价收购政策,促进种植结构调整的同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要坚决执行国家收购政策,真正做到敞开收购。
  第三,农业发展银行要调整信贷管理措施,确保收购资金的及时合理供应和持续稳定封闭运行。保护价收购政策调整后,按品种、品质和季节确定收购价格,实行敞开收购,使收购工作的程序和时间都发生了变化,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将由收购品种、价格单一,收购资金投放时间相对集中,转变为收购品种较多、计算复杂,收购资金投放时间相对较长,给收购资金的供应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各级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分析收购政策调整对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改进收购资金供应和管理办法。(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连云港市分行)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提高干部驾驭市场能力
  王凯军
  河北省香河县位于北京东南五十公里处,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被誉为首都的门户。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围绕京津做活经济文章,推动了全县经济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一九九八年,这个只有三十万人口的县实现财政收入一点二六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千七百七十六元。全县经济工作之所以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关键是有一批能驾驭市场的基层干部。
  在新时期,把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作为提高干部的第一素质来抓,提高他们的经济决策和管理水平是时代的需求。特别是各单位“一把手”和各乡镇“直接责任人”,必须掌握能驾驭市场经济促全局工作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肩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我县淑阳镇党委书记李建新,在任钱旺村乡宣传委员时,就主动向乡党委请求自己一肩挑两担,在抓好本乡宣传工作的同时,主动参与到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在乡党委支持下,他挑起了乡水泥构件厂厂长的担子,勇于改革,大胆实践,为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担任淑阳镇党委书记后,李建新抓经济工作如鱼得水,使全镇经济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成为廊坊市“经济十强乡镇”之一。
  提高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是为了推进经济工作和全局工作上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干部只要有了参与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有思路,有魄力,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解决新的问题,从而闯出新的路子。我县钳屯乡党委书记凌少奎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注重对自身参与市场经济能力的培养,通过大量的市场调查和外出取经后,大胆地带领全乡农民由传统型农业向知识农业、市场农业转变。在本乡创办了农业示范服务基地,探索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党委、政府对农业的领导方式由传统的行政指挥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实现了“小机关、大服务”。
  (作者为中共河北省香河县委常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