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二人戏剧”走俏申城
  杨传坤
  一种被称之为“二人戏剧”的话剧剧种,时下正在上海悄然走红,并成了申城剧坛又一朵艳丽奇葩。
  “二人戏剧”,顾名思义,就是二位演员共演一出话剧,也就是说,一出话剧自始至终只有二位演员演出。其特点是:舞台场景相对集中且可以灵活变化,台词精练幽默,要求演员所做的动作不大,自然,贴近生活。前些时候,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先后排练、上演了两幕话剧《爱情书简》和《护照》,前者讲的是一对男女缠绵的爱情故事;后者讲述的是一本护照所引发的一连串故事。虽说均是“洋剧本”,但由于现实意义非常强烈,又切中时弊,因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接连上演了二十余场,场场爆满,许多媒体都这样评论:“二人戏剧这一‘艺术快餐’给多年来不大景气的话剧舞台带来了生机……”
  “二人戏剧”是在当今人们工作、生活均是“短、平、快”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紧跟时代的节拍,迎合了上海市民的休闲和审美需求,因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正因为如此,眼下,上海话剧界正在组织、征集比较优秀的“二人戏剧”剧本,试图以此来带动话剧新的繁荣。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山西黎城:红火的广场音乐会
  时下,每逢周末晚上,在位于太行山腹地山西黎城县县城的街心文化广场上,一片热闹景象:成群结队的市民边散步,边欣赏着流光溢彩的夜景,鲜花簇拥的喷泉,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周末音乐会主台前,不时传出观众阵阵掌声。
  这是黎城县在去年投资二百万元建成这个八千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后,又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办的实事之一。文化夜市里的周末音乐会,由县直八大口各单位轮流演出,既给群众带来欢乐,又成为各单位精神面貌的一次大展示。单位积极参加、群众满意回家,文化夜市“生意”十分火爆,周末音乐会已成为该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张洪波摄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全国新寓言新故事征集评选开始
  旨在发展中国动画事业、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由中华五千年动画文化工程促进会、中国音像协会、团中央《辅导员》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北京紫砚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新寓言新故事征集评选系列活动”近日拉开序幕。
  “全国新寓言新故事征集评选系列活动”针对许多幼儿和小学生的培养教育缺乏形象、生动内容的情况,推出三个步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创作新寓言新故事作品;请少先队员讲故事,评出全国少年优秀故事员,在全国中青年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中推选出“当代孙敬修”式艺术家;绘制动画片,制作VCD光盘,在全国发行。(沙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王兰若“清逸的粤东情怀”个展
  “清逸的粤东情怀——王兰若作品展”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王兰若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画院名誉院长,是粤东地区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1911年出生于广东揭阳,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国画系,得刘海粟、黄宾虹等老师的教导和赏识,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七十年代后期起,进入创作的活跃期,曾在不少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王兰若先生作品题材丰富,尤以画兰、画鱼著称,作品既有儒雅典丽的传统水墨精神,又有西画写实造型的趣味,构成了隽逸清丽、灵秀丰实的艺术风格。王兰若先生的人生态度与他的艺术风格相一致,清闲淡雅,安详宽怀,平易亲切。(艺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向国庆献礼

  我看《徽州女人》
  鲁彦周
  最近看了一场很美很有意境的黄梅戏,这出戏使我异常喜悦,使我近几年来第一次领略到了黄梅戏的舞台魅力,一个舞台上的《徽州女人》把我迷住了。
  黄梅戏《徽州女人》叙述的是一个在古老的徽州发生的古老的故事。故事很简单,是说一个徽州的美丽的女人,从出嫁开始就守空房,一直守了几十年,最后终于等到了丈夫归来,但却带回他早已在外结婚生子的妻子。这出戏的情节虽然简单,但在舞台上所呈现的却是非常凄婉非常丰富。这出戏舞台美术,用了现代版画的手法,音乐伴奏上吸收了管弦乐的丰富而表现力强的旋律,伴唱也改变了老的伴唱方法,大胆吸收了话剧舞台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因此大幕一拉开,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这一切都还是黄梅戏的,编导并没有生硬地抛开黄梅戏的传统,他们只是作了有益的改革尝试,因此整体演出很和谐,给观众以很大的美的享受,特别是韩再芬的表演,使这出戏在艺术上达到了较高的美学境界和对人物内在精神的深刻发掘和升华,她的表演对这出戏的成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徽州女人》打破了传统戏曲的叙事方法。这部戏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正面的矛盾冲突,它只有一个徽州女人的命运,只有徽州这地方的文化和风情,因此这个空间为演员的表演,为音乐的伴奏和演唱,为舞台美术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个空间,固然能让艺术家施展才能,但弄不好也会产生沉闷枯燥和空泛的说教。这里我又要说到韩再芬,韩再芬在这出没有多少外在矛盾和人与人之间冲突的戏里,几乎是她一个人为中心在表演,从而让观众在剧场里度过两个多小时,并且一直能让观众精神专注地进入戏中,为戏剧中的这个女人而感动,感到这确实是一场美的享受,这就是演员的魅力所在。
  该剧的编导在处理这部戏时,别具匠心。她们既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也吸收了其他剧种如话剧、歌舞剧等优点,使这部戏面貌显得和谐、优美,很有新意,比如他的结构就很像话剧,该剧共有四幕戏,“嫁”、“盼”、“吟”、“归”,这种结构便打破了传统的戏曲结构方式,为演员的表演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便于演员发挥,同时它也很适合这部清装戏的内容。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该剧不仅调动了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还有专业画家为之创意、策划,使舞台上既富于美感,也富有徽州的情调,呈现出很高的审美境界。这一切都是《徽州女人》取得成功的原因。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走进“贞观”瞧“盛事”
  本报记者刘玉琴
  前几天,友人打电话说,去看戏吧,京剧《贞观盛事》,上海京剧院演的。
  说实话,看过一些历史剧,但留下审美愉悦印象的不多。上海京剧院素以精心打磨出精品著称,近几年推出的《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等曾屡获大奖,观众也特别买账,上座率居高不下。此番进京演出的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事》,想来不会沉闷、乏味。
  走进剧场看戏,《贞观盛事》果然令人感到轻松开心。严肃刻板的历史故事被重新演绎得欢乐喜庆,情趣盎然。《贞观盛事》讲述的是唐贞观年间,谏臣魏征以隋亡于奢靡为鉴,向唐太宗李世民力谏革除百官享乐之风,李世民毅然纳谏,从自身做起,端正世风的故事。此剧删繁就简,只选取一个侧面,并将焦点集中在革除皇室奢靡之风,李世民由不愿到决定释放三千宫女上。这里没有过多纠缠于史实,只将李世民与魏征、魏征与长孙无忌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中的戏剧因素尽情释放,所以演来简洁明快,亦庄亦谐,欣赏时没有枯燥感与沉重感。剧中虽也设置了不少尖锐的戏剧冲突,但都在热闹喜庆的情境中展开,观众在审美的愉悦中感受着情节的变化和推进,故事在明快流畅的节奏里完成了起承转合。不经意中,人们记住了一段历史,记住了一群鲜活可爱的人物。同时,舞台浓墨重彩描绘的大唐文化的厚重繁荣和古人坚韧、大度、执著的精神气质以及宫廷的巍峨挺拔,梨花院落的清幽雅致,明君贤臣的理想关系也都引人赞叹。因此,看似简单的情节,却负载了并不简单的内涵。此剧的编导人员在历史剧的雅俗共赏、寓教于乐上可以说做出了可贵尝试。尤其是剧中的一些音乐、唱腔优美动听,赏心悦耳,重唱、对唱令人陶醉,极易为新老观众接受。
  《贞观盛事》在编导演上还是一次强强联手。上海京剧院打破剧院围墙,吸纳戏剧界优秀人才,为这出戏的好看耐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剧的编剧为原中国京剧院的资深编剧戴英禄和原山西知名剧作家梁波,他们的京剧代表作品《李清照》、《蝶恋花》、《大脚皇后》等在戏剧界享有殊荣。导演陈薪伊在话剧界是一位实力派导演,这几年涉足戏曲领域不负众望,佳作频出。这表明上海京剧院优化组合模式已由机缘凑巧变为主动寻求,逐步走向“为好题材找好人才”的创作机制。此剧更是追求以表演的审美为中心的具体实践。京剧名角尚长荣、关怀、夏慧华、孙正阳、陈少云五位院内外一级演员联袂出演,使得满台灿然,相映生辉。这些,再加上剧中所传递出的高贵典雅,恢宏博大的时代气韵,这表明《贞》剧始终将表演的审美放在了中心位置。编导人员认为,京剧进入二十一世纪将走向典雅的审美和性格的审美,高贵典雅的唐代气韵将陶冶世风,知名演员的精彩表演能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所以这出戏同样是追求艺术美的有益探索。
  尝试也好,探索也罢,《贞》剧依然牢牢把握了京剧艺术的自身规律,全面展示了京剧艺术唱念做打的深邃魅力,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明君贤臣励精图治,开创一代盛世的华彩篇章,剧中独特的审美品质让人回味悠长。
(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舞台屏幕

  生死场上中国魂
  曾镇南
  最近,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被中央实验话剧院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在首轮演出的一个多月中,这出戏强有力地抓住了观众并使人们受到一次灵魂的洗礼。
  《生死场》的剧情是单纯、紧张而富有迫压力的。故事发生在东北哈尔滨近郊一个村庄里,时代背景是“九一八”前后。戏剧冲突沿着两条线展开:一条是村里威信高、胆量大的农民赵三和心气高、性子烈的妻子王婆以及众村民与地主刘二爷之间既对峙又夹缠的矛盾斗争。
  另一条线是胆小谨慎,背负着旧道德的重负,忍受着村人的冷眼的跛足者二里半和他那胆大莽撞,被情欲燃烧着便对世俗的戳点不管不顾的儿子成业与赵三之间的恩仇。
  这两条戏剧冲突线索贯串全剧始终,但在日本侵略者进村,民族矛盾上升和激化之后,它们的分量和形态便发生了变化。刘二爷以其倨傲的神态表现出的民族尊严感和慨然喋血的壮举,使他和赵三、王婆及众村民的生死斗争退到了舞台的一角;成业更以他回村宣传、鼓动村民抗日,怒杀日本兽兵的反抗行为在舞台上投下了一束强光。刘二爷的喋血,麻面婆被奸杀,金枝被射杀,拒不出卖成业的乡亲们一个个被刺杀……这些,震醒了赵三,震醒了二里半,震醒了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中国人。北方乡村一角的生死场拓展了,汇入了全中国的广袤的生死场。那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拒死求生的生死场,那是即将蓬然升腾起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大火场,那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战场。中国东北农村在沉默中爆发出的这一声声悲壮的喊叫,不正是世界反法西斯生死大搏战的第一声雷鸣吗?
  在使原作的人物关系变得集中、单纯方面;在改变原作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的弱点,使戏剧人物的性格得到层次清晰的展开和生动多姿的刻画方面;在别出心裁地采用现代感强烈的戏剧叙事方式并成功地掌握剧情发展节奏方面,话剧《生死场》自然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但它最值得称道之处还是在于它大体上传递出了原作在表现“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方面“力透纸背”的力度,给人以“坚强和挣扎的力气”。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注视明天
  冯双白
  北京舞院编导专业广东班的学生们,是一群在南国成长起来的年轻编导。他们的毕业演出《明天星火灿烂》,在观众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人们在问:这是否预示着新一代舞蹈编导登上历史的大舞台?
  《明天星火灿烂》由九个作品构成,敏锐的内心视角和身体感觉是大部分作品的共同特点。赵小刚编导的《春秋》是艺术个性昭彰的作品,在整台晚会中很抢眼。它描写一个在黑白棋子世界中倘佯独行者的形象。他有怪异的举止,有不落俗套的行为,或于空荡荡的棋盘上落子如飞似的奔跳,或如盘松般静止不动。作品名为《春秋》,颇有“以小见大”的味道。年轻编导们在《深闺》、《妻妾成群》、《梁祝》、《我们心中的河》等作品中都力图抓住自己独有的内心感受,让人感觉到作品背后那一双双敏锐的眼睛,热切的关注着眼前的世界,一切都还很新鲜,很刺激,当把这新鲜与刺激付诸于舞蹈动作表现出来的时候,也自然带来一份兴奋,甚至带有新生一代的大胆和冲击性。
  这些二十岁左右的年轻舞者们的作品有着某种共同的特征,一是直接面对中国的舞蹈文化传统,对这传统做题材和动作技术两方面的大胆处理。《梁祝》在中国舞蹈舞台上已经有许多版本,而这场晚会中的同名作品却一反常态,运用历史与现实交叉、古人与今人对话的方式进行。结构上的大胆恰恰突出了立意上的“解构”精神。二是在结构作品时运用多重意象组合中的非逻辑推演,其逆向思维的特点十分明显。《我们心中的河》用著名的乐曲《黄河》作底子,但是不再重新演示黄河旧事,而是把故往和未来、辉煌和曲折、胜利和痛苦都融合在一起。作品中出现的种种形象,有时甚至是片断的、非逻辑的,而作为内在连接线出现的则是年轻一代编导们对于历史和现实的重新审视。我认为,在整场演出里几乎处处能够见到理念上的新鲜,而某些艺术表现上的不成熟则是显而易见的,有的作品在动作展开的时候尚有些意思,结尾处却掉在了不知所云的空洞里。显然,作品的编导们在舞台艺术综合因素的把握上,在作品内涵的深度把握及外化表现上等,都还显得力不从心。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新剧本杂志重奖征稿
  向以出新著称的北京新剧本杂志最近与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联合举行“相约2000大型‘电视电影剧本’全国征集活动”。
  此次征稿题材不限,要求主题积极向上,创意新颖,构思独特,情节起伏跌宕,故事丰富多彩,语言贴近生活,人物真实感人。长度和一般电影剧本相同,文字在三万字左右。
  由国内影视专家组成评委会将对征集到的稿件进行严格评选,评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奖金十万元。获奖作品将由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拍摄。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锦伞夫人》走上舞台
  广东粤剧院二团日前在京演出了新编历史故事粤剧《锦伞夫人》。
  《锦伞夫人》一剧着力塑造了我国南北朝年代岭南杰出的女英雄——俚族大首领冼夫人(冼英)的独特形象。在当时政局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冼英主张俚汉两族不打冤家结亲家,更破例与汉官——高凉太守冯宝联婚,使俚人世居的高凉山日渐富庶安宁。后来高州刺史李阳纥阴谋裂土分疆,在紧急关头,冼英摒去哀思,舍子平叛,稳定了岭南大局,为坚持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建立了不朽功勋。《锦》剧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感人。二度创作也富有创意,舞美、灯光、服饰的设计新颖别致,又有珠影乐团加强乐队阵容,全剧场面热闹,气势恢宏,载歌载舞,充满少数民族风情。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红果,红了》赏心悦目
  河南省豫剧三团创作演出的《红果,红了》日前与首都观众见面。该剧通过果林镇大小两个三角恋情的跌宕起伏,表现了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独特的爱情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折射出了当代农村生活的风貌。
  《红果,红了》继承和发展了戏曲艺术的优长,将现代艺术语汇与传统戏曲手段融为一体,在当代审美情趣与古典戏曲美学精神的有机融合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于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低迷中的亮点
  本报记者杜英姿
  在拍卖界享有盛誉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不失时机地抓住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与’99世界邮展在北京举行的机会,筹办了“中国’99世界邮展嘉德邮品钱币专场拍卖会”。这场拍卖会总件数达一千五百零一项,总金额逾一千五百万元,规模之大、品种之多、拍品之精,为中国嘉德开设邮品钱币拍卖以来绝无仅有,自然也成为这次邮坛盛会中引人注目的重要活动之一。
  邮币市场进入低谷已有一段时日,尽管一直期待转机的邮人将厚望寄予’99世界邮展,然而邮市人气并没有明显提升。嘉德在分析国内收藏市场的现状,把握收藏者需求的基础上,调整古典邮品(包括清代、民国、解放区邮品及近代金银币)和新中国邮品的比例,使拍卖有的放矢。8月22日持续近十二个小时的拍卖,拍出最高价为二百一十万元,最低价为三百元,总体进展呈现稳步的走势。
  邮市低谷正所谓是双刃剑,成交不活跃是一方面,但对于有眼光的投资者和真正爱好集邮、收藏的人来说,正是入市的良好时机。这次拍卖会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无论古典邮品还是新中国邮品中的珍罕邮品几乎全部拍出。头号国邮瑰宝清代红印花小字当壹元邮票,蜚声国际邮坛,目前知其下落的“小壹圆”邮票只有三十一枚。此次拍卖的“小壹元”新票,为荷兰集邮家斯多尔特旧藏,1984年首次出现在美国邮品拍卖会上,拍得二十四万美元。这次它一百九十万元起叫,竞叫阶梯为五万元,以二百一十万元成交。新中国珍邮则汇聚了大家熟知的“蓝军邮”、“黑题词”、“一片红”、“公元前”等未发行、撤销发行邮票,其中一枚上品“蓝军邮”以三十九万五千元拍出。极为鲜见的“大一片红”也出现在拍卖会上。“大一片红”尚未出世便胎死腹中,且国内目录未予收录,较“一片红”更富传奇色彩,备受邮人瞩目。这次列在拍卖品1451号的“大一片红”新票,以一百一十九万元成交。好的邮品永远不便宜,而珍罕邮品又永远是收藏和投资的首选。
  与一些价位在数万乃至上十万的邮品相比,一批价格在两三万元以内的票品如老纪特、梅兰芳小型张及无齿邮票、文革邮票、编号邮票及小型张等为这次拍卖会看好。这些票品品相上乘,价格适中,且具有较乐观的收藏投资前景,竞投较为激烈。另外,适合集邮爱好者组集的新中国封、片、简也有一定数量的精品上拍,木刻图及剪纸图美术邮资实寄封二件“8分大庆人、剪纸图案焦裕禄”和“8分军民联防、剪纸图案雷锋”,以九千三百元高于底价的价格成交。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北京
音乐·画廊·咖啡
  如果你有一些闲暇,你想让这些闲暇情调一些,高雅一些,你不妨去中粮广场内的古钢琴咖啡厅。这里没有真正的古钢琴,有的是古钢琴时代的典雅和韵味。不信?请跟我来。
  走进咖啡厅,很自然地被古堡式的装潢风格所迷住:拱型的石门将咖啡厅分割,巨大原木支撑的天花板,粗犷中不乏典雅,木制的酒架,粗花面的墙壁上挂满了不同风格的画……这时,你听到了巴赫的音乐,是那种令你感到净化的音乐。这里的几千张唱片都是为顾客准备的。
  你被邀坐在了大提琴造型的坐椅上,选一杯咖啡,无论是蓝山还是加倍思侬,喝上一口,你再次为所置身的地方着迷。你发现,画上的生命活脱起来,周围的雕塑也极力表现着他们的主题。
  忘记外面喧嚣的街道,忘记购物大厅时髦的商品,进入这个咖啡厅,就像回到一个人的精神家园。每一个现代人,内心都会有迷恋的艺术,只要轻轻触动,难免会心一笑。
  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展,是古钢琴咖啡厅的吸引力所在。当英国现代艺术研究院展在古钢琴咖啡厅举办时,一位中学女教师在留言本上写下这样的话:从艺术角度看,这些作品是科学;从科学角度看,这些作品是艺术。在如此独具情调的咖啡馆办艺术展,拉近了人和艺术作品之间的距离。为来宾提供来自世界各地的五十一种优质的“音乐会咖啡”,让来宾感到艺术作品带来的愉悦,是咖啡厅经营者的心愿。
  在这里,你会得到美妙的时刻,你会留恋这美妙的时刻,你会常来找寻这份美妙。
  (筱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江苏徐州:
走进艺术天地
  桑世波焦兆庆
  徐州市文化市场辟在市中心一条幽深的巷内,巷子两边是青色砖块砌成的仿古城墙,进去深些,便会看到厚厚的带有铜环的深红色仿古城门,沉静、安详。在整条巷中看不到城市流行色,给人的是一种质朴、净雅之感,只有在不经意听到此消彼起的鸣笛声,你才会从“云深不知处”中回到现实。
  这里的人很多,周末更是如此,每个人都那样温雅有礼,谦卑仁和。人虽很多,却没有大街上那样的喧嚣,更无乡村集市中的吵嚷,有的只是弥漫在市场中的浓厚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凝固在人们伫立的脚步之下,凝聚于人们留恋的目光之中。
  这里的摊点拥挤,但不芜杂;商品很多,但不落俗套。古玩纸币的朴拙,会令你思绪幽然;玉瓷器皿的华美,会令你浮想联翩;那一沓沓的邮票册就是一部中国断代史;那一串串的货币就是祖国的发展史;还有各色隽永的雕刻,各款精致细腻的文房四宝……真所谓各具魅力,争领风骚。
  至今,我仍忘不了那一屋子类似蜡染的各种质地的布料及其制成的各款日用装饰品。在色泽上以深蓝色做底韵,又点缀些白色的碎花,看上去那么古朴、自然。悠然地,一种浓浓的眷恋滋生起来,怎么也不忍空手离开。其实,明知有些东西在现代家居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只因固执地喜欢上了它那种清爽、宁静的韵味。
  这里的画廊也很有特色,单是看那一面面的招牌就会有种冲动,站在门口只需往里一看,那种只有在一勾一画中才能表现出的美、丑、动、静、力量与生命已深深地感染了你,牵动了你。于是在守着一杯清茶,笑谈品评之后,一幅浓淡相宜的粉墨山水已在你面带笑容付款时放进了你的手袋中。
  如果你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就更应到文化市场来。市场的最西端罗列着各色书籍、报刊,其中,最醒目的乃是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立在书架上的古籍书。单从那泛黄的封皮及装线中已知道了它的久远,它的价值。随手一翻,深读几句,一种“不知今夕是何年”的感觉已缠绕着你,仿佛老子、孟子、孔子、韩非子等一大批贤达已从书中走出来欲与你理论,又仿佛你已辗转在词人、才女演绎的平平仄仄的故事中不能自拔……
  文化市场于我有太多的诱惑,因为到这里来只需带个好心情,永不会出现到市面精品屋购物时常有的尴尬,在这里你可以放心地走进去,尽情地欣赏,尽心地玩味,每个业主都很友善,即使不买,他们也会热情地招呼你,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你眼中流露出的肯定与欣赏,更需要的是“久逢知己千杯少”的陶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