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⑦

  克拉玛依正年轻
  陈沸宇刘枫
  ●克拉玛依是维吾尔语黑油之意,是共和国石油勘探第一个突破之地。
  ●这座因石油而诞生、因石油而发展的城市面积达9500平方公里。
  ●《克拉玛依之歌》是一首久唱不衰的歌。
  克拉玛依人得感谢著名音乐家吕远,是他作词作曲的《克拉玛依之歌》使克拉玛依走出了新疆,走向了全国。克拉玛依人都说,他们是在歌声中同克拉玛依一起成长的。
  对歌中所唱的“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我不愿意走近你”的凄凉景象,现年67岁的陆铭宝深有感触。在他的记忆中,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呵?“泛着青褐光泽的茫茫戈壁滩上,夏日酷暑,冬日严寒,蚊蝇牛虻成群,鲜见人烟。吃水要用骆驼到40公里以外去驮,无休止的大风刮歪了井架,刮飞了被子……”1955年盛夏,22岁的陆铭宝技师(队长)率领一支青年钻井队开进了这块亘古荒原,发誓“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经过近4个月不分昼夜的奋战,终于在10月29日打出了克拉玛依1号井,并由此揭开了大规模勘探开发克拉玛依油田的序幕……
  44年过去了,这块黑土地上累计生产原油1.59亿吨,上缴税金168.5亿元……每当提起这些,克拉玛依人总是满怀豪情,这里不仅贡献出了大量的石油,而且还向全国各大油田贡献出了成千上万科技管理专业人才,堪称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因石油而诞生,因石油而发展,石油今后依然是克拉玛依的主要产业。现仍处于开采青春期的这块老油田,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探明储量1亿吨,原油产量18年持续稳定增长,连续9年居我国陆上第四位。3座石化厂的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业已达到920万吨,二次配套加工能力达600万吨。克拉玛依人大踏步地走出了国门,与哈萨克斯坦合作勘探开发扎纳若尔、肯基亚克等油田,为苏丹喀土穆修建一座年加工25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
  在40多年的沧桑风雨里,克拉玛依市走过了地窝子、帐篷、干打垒、土木平房,走过了“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如今,全市除了具有保留意义的“友谊馆”外,五六十年代的破旧建筑都已被拆除,而代之以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建筑群。田园风味十足的人民广场,宽阔笔直的迎宾路、塔河路,设计精良设施齐全的南林、南泉、南苑小区……“依照现代城市功能的要求,加快旧式工矿型城市改造的步伐,建设一个现代发达的克拉玛依市,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重大使命。”克拉玛依市市长唐健如是说。
  细心的人会告诉你,克拉玛依最大的变化当属人的变化。大碗喝酒大声说话曾是克拉玛依石油人给外人最深的印象,不大碗喝酒无法抵御大西北戈壁滩上令人心悸的严寒,不大声说话无法在狂躁的大风和隆隆的机器声中相互传递信息。恶劣的环境养成了人们这种粗犷的性格。然而,现在无论是在商店医院,还是在街巷餐馆,这种现象已经很难看到了。生产生活及文化教育条件的改善使新一代石油人的素质及文明程度大为提高。据介绍,全市至少有30%以上的家庭拥有电脑与钢琴等,第二代石油人中有80%接受过大中专文化教育……
  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和拥挤,也没有海滨的诗意与浪漫,这座边疆石油城显示出更多的还是整洁、淡雅和宁静。而这份淡雅和宁静所孕育的却是一次更大的创业潮。到2000年,新增地质储量6亿吨,控制天然气地质储量2000亿立方米,原油产量达到1000万吨,生产天然气30亿立方米,基本建成克拉玛依——独山子国家级石化基地,建成“引水工程”和30万亩高效生态农业示范田……
  一部艰难创业史,百万覆地翻天人。两代石油人不仅造就了这座城市,还给这座城市赋予了精神和灵魂。为了共和国的石油事业,不知有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长眠在了克拉玛依周围的荒漠戈壁上。
  今天,新一代石油儿女正在用自己的科技知识、聪明智慧和坚韧毅力创造着更加辉煌的克拉玛依。
  题图:今日克拉玛依人民广场一角。刘宪广摄(附图片)
  创业初期,油田生产生活用水要从40公里以外用骆驼队运来。
  当年石油会战时工人们住的帐篷。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一个不沿山、不临水、不靠大中城市、不靠交通要道的内陆小县,怎么会成为中国丝网的最大产地、最大市场?请看——
  安平丝网连世界
  本报记者何伟
  盛夏,记者来到河北省安平县。占地500亩的丝网大世界位于县城的西侧,远远看去如一座新城。宽敞的柏油马路车来人往,近600余家三至四层的白色店铺一字排开,从普通的铁丝网,到钢丝网,再到航天用的特质网,应有尽有,品种达万余种。作为中国最大的丝网集散地,它的价格影响国际市场,而20亿元的年成交额,当之无愧把这里推上中国丝网的“霸主”地位。
  记者随意走进一爿小店,店主叫马永壮,是位老业主。他的两儿一女开了三家丝网厂,统一交给他销售。经营的主要品种是科技含量高的密纹网,能达到不漏水的程度。他说生意还不错。我们根据税费推算,马永壮的年收入至少上百万。这样的人家,在大世界里很平常。
  500多年前,安平人开始用马尾和头发丝编织罗绢。今天,市场经济使安平古老的产业发生蜕变。机械穿梭取代木制手搬,高等精细淘汰低档粗劣。但是,市场却依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县城大街小巷的丝网店星罗棋布,一家一店散乱不堪。初级原始的市场形态难以实现信息传递、资源配置、产品结构调整等功能,一个“建大市场、搞大流通、谋大发展”的构想摆到县委县政府领导的案前,并很快按一流水准运作起来。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评估论证使“大世界”的宏图跃然纸上;应邀而来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设计者突出了实用性、艺术性的特征。然而,最令人称奇的还是资金。这项投资数亿元的工程,上马之时赶上国家紧缩银根,国家一分钱也指望不上。对一个年财政收入还不到亿元的小县,这个难题如何解决?“我们没有特异功能,只有靠改革求生路。”“大世界”管委会主任说。一般的方法是政府建好市场再租售,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先按商家要求设计图纸并租售,然后用预付款建市场。此计一出,应者云集,筹到的资金竟超出了一期工程所需。
  市场建好了,如何招商又是一道难题。安平的决策者深知,招商引资须先栽好“梧桐树”的道理。
  客商最怕乱收费,于是市场管委会亮出挡箭牌:任何执法部门收钱罚款须先经过管委会;客商最怕服务不配套,于是水电路及汽车站、金融机构、电信等“成套”服务同时启用。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国际互联网上抢占了阵地,通过自己的网站对外发布安平丝网信息,对内传递国际市场风云。业内客商身居小小店铺,便晓天下大事。来自台湾的邱先生说,安平吸引我们的,与其说是市场,不如说是市场的环境。来这里的客商大都有钱可赚,所以巷子虽深也会发达。
  据匡算,仅“大世界”带动的丝网业,给安平经济的贡献,可占财政收入的60%,可吸纳1/4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为农民增收3.5亿元。如今,安平已步入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强县富民的良性循环。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公益热线难打通
  冯奎
  眼下,各种类型的公益热线电话不断涌现。有的热线专门接听、反映寻常百姓遇到的法律疑难问题,如眼下全国推广的“148”(要司法);有的热线负责将市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困难下传上达,如沈阳市率先在国内开通的市民投诉电话……公益热线在城乡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老百姓对公益热线的期望也越来越大。
  记者在采访中,却发现一些公益热线开通以后,只是热了一阵子,就明显冷了下来。有的热线电话经常都是“嘟嘟”占线声,知情人说这部电话肯定又被作了手脚;有的打通了,却没有人接线;较多的情况是,接线人对打电话的人哈哈两句,“该找哪个部门您自己找去吧!”明显地敷衍了事而已。当初开通热线时的那份热乎劲似乎早已过去了。
  某些公益热线为什么热不起来呢?有人说,怪就怪开办热线的部门或人员态度不端正,不负责任。这种“怪罪”有一定道理。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近些年,有的单位在开办热线时,只想着一时风光,博取“为民办实事”的美誉。等到热线有了几分热度,本单位或本人也有了知名度,就不大把热线当回事,放松了对热线的管理工作。有哗众取宠之心,缺真正为民办实事之意,公益热线怎能热下去呢?
  公益热线不热,还因为公益热线是新生事物,其形式和内容都有待进一步探索。细究起来,公益热线只起到对信息的快速收集、反馈作用,百姓反映的问题到底如何解决,毕竟还待相关部门去处理。可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头头脑脑一时头脑发热,认为几条热线就可能“包治百病”,没有下大力气,建立政府职能部门或执法部门和热线之间的联合工作机制,几条热线承载了不该由它承载的东西,只好“拉闸断电”。另一方面,公益热线不同于纯粹商业热线。公益热线的资金补偿、人员编制问题都需要好好研究,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公益热线就只能热上一阵子,不能长久热下去。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远行记

  维西呵护“秘境”
  张帆罗天成
  维西,位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传说中的“香格里拉”腹地,“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并流”奇观的核心区,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79座,大小河流763条,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是一块真正的人间“秘境”。
  走近这块宝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绿”字,入眼处,群山叠翠,草木葱茏。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3.4%,居云南之首,其中有不少珍贵树种,如珙桐、秃杉、红豆杉、榧木等,珍贵的药材有天麻、虫草、胡黄连、雪莲花等。除了滇金丝猴外,在密林里还有野驴、苏门羚、小熊猫、云豹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出没。
  这些珍稀动植物并非没有危机,维西的资源环境也不是没有受到破坏。维西从70年代起开始发展森工企业,多年来形成了以木材生产、加工为支柱的产业格局,全县财政收入的80%依靠祖宗留下的这片森林。但过度的采伐并没有使维西走上富裕的道路,相反,带来的是严重的水土流失,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了13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9%。自1985年起,水土流失给全县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20万元。至今维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13万农业人口中还有5万多人没有解决温饱。
  1998年夏,长江、松花江流域百年不遇的洪灾使国务院痛下决心,立刻停止长江上游的天然林采伐。维西首当其冲,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派遣工作组奔赴各林区及采伐点,对木材生产和经营进行彻底清理,封存锯子和斧头,采伐人员全部撤出林区。1998年9月1日,维西县经营20年的森林工业画上了句号。树不能砍了,维西的发展靠什么,维西5万老百姓的温饱靠什么?
  严峻的生存考验让维西人认清这样一个道理:维西真正的优势在于皑皑的雪山、珍稀的金丝猴、高耸的红豆杉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只有还青山以苍翠,还江河以清澈,维西的发展才有后劲。
  于是,两项对维西的将来有着深远意义的工程启动了:一项是从1997年—2000年,在4年内,完成总规模59862亩的绿色扶贫经济林建设;另一项是澜沧江防护林工程,从1998年—2002年,用5年的时间,营造21.7万亩林地。
  斧头下山,锄头上山。碧落山坡,三江两岸,维西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造林运动展开了。1998年全县完成干果基地建设7040亩,绿色扶贫项目近1.3万亩,以工代赈林业项目1万多亩,造林总面积3.85万亩。目前,维西已成为全省干果种植规模最大的县,为下世纪维西以生态旅游、经济林果业替代木头财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维西人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呵护这块人间秘境!(附图片)
活跃在维西原始林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赵轩摄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

  龙眼有个“坏脾气”:今年结果多,明年必定结果少。今年广东龙眼普遍结果少,而兴宁市种植的龙眼却硕果累累——
  兴宁龙眼
  没“脾气”
  罗茂城罗幼珣
  盛夏时节,兴宁市合水镇漫山遍野的优质龙眼硕果累累,呈现一片丰收景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家房前屋后空地上栽种的许多“老龙眼树”却是中看不中用,高过屋顶的龙眼树只有葱翠的树叶,很少见到果实。
  龙眼有“南国人参”的美誉。兴宁市向有种植龙眼的习惯,农民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上几棵或几十棵龙眼树。但龙眼却有个“坏脾气”,就是今年结果多,明年必定结果少,当地人把这叫做龙眼的“大小年”现象。几百年来,群众早就“容忍”了龙眼的“坏脾气”。
  不能“容忍”龙眼“坏脾气”的是兴宁市果树研究所的科技人员。90年代初,兴宁市果树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从国内外引进各种优质果苗,并通过对龙眼保花保果、疏花疏果等不同时期对成花影响观察和叶果比较观察等一系列试验,从中探索出龙眼“早结丰产稳产技术”,在小范围内连续三年解决了龙眼“大小年”现象。该技术获得了兴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列入广东省科研项目。
  科学技术只有在实践中应用和推广,才能转化为生产力。1993年,市果树研究所率先在合水镇六管区办起了500亩优化龙眼示范基地,农科人员手把手地指导农户玩好科技“魔方”。去年,该基地龙眼首次全面挂果,共收鲜果7万公斤,产值80多万元,户平收入近万元。按龙眼过去的“坏脾气”,今年该基地的龙眼应属“小年”。
  但令果农惊奇的是,今年这里的龙眼仍然鲜花盛开,果实累累,丰产、丰收已成定局。
  事实摆在人们面前,人们终于发现龙眼原来这般“温驯”,种植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如今,合水镇已种下7000亩优化龙眼,成为兴宁市最大的龙眼生产基地。其中超过一半的龙眼今年已经挂果,总产可达45万公斤,产值900多万元。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

  大港的路
  本报记者傲腾施芳
  拥挤与喧哗,是现代城市人的烦恼;而在天津市大港区,人们则尽享安宁与闲适。盛夏时节,我们来到大港,不由羡慕生活在这儿的人们:马路洁净宽阔,街巷绿草如茵,花坛姹紫嫣红,环境优雅舒坦。
  大港本是退海之地,60年代,当地还是一片盐碱滩。随着大港油田的开发,工厂不断崛起。那时的建设思路是“先生产,后生活”,基础设施基本空白。
  1995年,大港区政府明确提出“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下大力气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大港开始脱胎换骨。
  北围堤路原为一道防洪大堤,随着时代的变迁,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且由于路况较差,交通事故频发。1996年,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很快让这条破败不堪的马路焕发了容颜。让大港人引以自豪的世纪大道原是7米宽的厂区道路,如今有100米宽、4公里长,其中44米为路面,56米为绿化带。1996年,世纪大道动工时便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当时区政府计划盖办公楼,设计图纸出来了,地基打好了,最后却停建了,这部分资金用于绿化,当年增加20万平方米绿地。
  别小看了这点点新绿,在大港一草一树都来之不易。大港地区原为盐碱地,只长野草和芦苇,树木难以存活。大港人有办法,他们在地上挖1米多深的坑,铺上沥碱管,用别处运来的土把坑填上,再把树栽种在改良后的土壤上。有人估算了一下,大港的每棵树的成本是100元,每平方米草坪的成本是80元。大港区1996年至今先后投入9600多万元搞绿化,到1998年底人均绿化面积达7.16平方米。
  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中,城乡建设投入30.6亿元,其中区财政投入的建设资金仅2.8亿元,其他资金都是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事业的发展,给大港带来了巨大的财富,3年中,仅建筑营业税就收回1.2亿元,每年拉动经济增长都在4个百分点以上,还直接吸引国内外投资达10.6亿元。
  到天津市中心45公里的路,过去需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只需40分钟。过去到港口必须绕道天津,随着港塘公路的建成,只要40分钟就可以到达。
  人们惊喜地发现:“大港不再遥远”,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附图片)
宽畅、明亮、绿草如茵的大港世纪大道。刘耀辉摄


第11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万家忧乐系心头
  湖南省岳阳市市长周昌贡
  周昌贡,1952年生。曾任中共湖南衡阳县委副书记,湖南省经委副主任,岳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1997年12月任岳阳市市长。
  天下闻名的岳阳楼不仅以悠久的历史、万千的气象令人神往,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楼台内那幅“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的楹联,常常令我反躬自问,感慨良多。
  不言“忧乐”不登楼,这既是一种登楼的境界,也是一种从政的境界。守土一方的领导干部为什么必须将人民群众的忧乐系在自己心头呢?我认为,首先是来自角色意识的神圣使命。市长,自然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但更是由人民群众推举出来代表人民管理公共事务的“公仆”。如果不把群众的冷暖时刻挂在心上,不以人民之忧为忧、群众之乐为乐,这个“公仆”就变味了,这个市长就官僚了。基于此,我尽可能下基层,走“机耕路”,串小胡同,交“布衣朋友”,面对面地倾听群众的忧与乐。
  其次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不高,无非是要求社会安定一点,发展更快一点,生活过好一点。如果连这样的基本要求都不能满足,“地方官”就当得太不够格了。古时范文正公尚且能有“先忧后乐”的襟怀,现在,身为人民政府的一任市长,群众不富裕,我们寝食何以能安?
  再次是来自我自己的亲身感受。我出身农家子弟,“根”在基层,与基层群众一道在风风雨雨中摸爬滚打久了,深深地理解群众,只要你真心实意为他们办事,他们就乐意找你拉家常,说心里话,切合实际的决策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大政以民为本,以民为命。这是为官的基本,我将为之而努力终身。(附图片)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本期聚焦

  解读“双休日党校”
  ——河北廊坊市探索加强干部教育新形式的调查
  吴公剑崔士鑫余继军
  6月19日是周末休息日,但河北廊坊市的8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却像小学生一样,齐刷刷地坐在市会议中心礼堂里,听台上的老师讲课。这一天,讲课的老师是国防大学研究员金一南教授,课程的内容是科索沃战争对我国的影响。台下的听讲者,或聚精会神地听课,或认真地做着笔记。这些平日里他们讲、别人听的全市各方面的领导干部,现在的身份,则是“双休日党校”的学员。
  双休日进党校,对廊坊市的干部们来说,并不新奇。因为廊坊市开办“双休日党校”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对于全国其他地方,这种加强干部教育的方式,却很新颖。利用双休日办党校,能否办好,效果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从“零星补课”到“系统辅导”
  为什么要办一个“双休日党校”?
  市委书记王学军回答了这个问题。原来,1998年初,廊坊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一上任,便铆足了劲儿,要利用廊坊地处京津之间的优势,让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然而,做过多年组织工作的王学军发现,整个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不少县级班子成员的知识层次偏低,做大事业力不从心。
  廊坊市曾专门做过一个调查:各县(市、区)党政班子成员中,大学以上学历的只占15.9%。而全日制本科学历更少,只有7.9%,多数干部为后取学历,未经过专门训练,基础知识不扎实,经验型干部多,知识型干部少,尤其是金融、外经贸、企管、经管等方面的知识更是缺乏,亟须“补课”。
  以前,也有部分干部进党校等院校“充电”,效果不错。然而,毕竟只有少数人有时间、有机会。于是市委把眼光瞄上了双休日,一个开办“双休日党校”的新点子出台了。
  “坚持高起点,办出新特色,办出高水平”,这是“双休日党校”开办伊始,廊坊市委提出的要求。党校的学员,是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市直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还有部分优秀青年干部;授课的老师,是聘请的中央党校、中央和国家部委知名专家、教授;课程的内容,是针对思想和工作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安排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南亚金融危机、涉外礼仪、法律知识等,这些学员们平时不知其真谛、奥妙何在的似懂不懂的理论、名词,经这些国家级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的讲解,顿时使学员们感到,它们与自己从事的工作,居然有这么近的关系。
  “双休日党校”设有专门的领导机构,市委副书记连树臣任校长,下设专门的具体办事机构,并制定了周密的培训计划。一年来,“双休日党校”集中授课22次,受训干部1.76万人次。
  启示之一:“双休日党校”的兴办,把常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载体。
  从“吃苦头”到“尝甜头”
  “双休日党校”开办之初,负责组织的人员遇到了一个头痛的问题。
  这些学员都是方方面面的主要领导,即使是双休日,他们也常常忙得不亦乐乎。不少人担心,虽然有请销假制度,但“双休日党校”恐怕很难长期坚持下去,办出效果。
  然而,开学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打消了人们的顾虑。
  在一次集中授课时,一位副县长因连日到省里联系项目,头天夜晚很晚才回来,在课堂不觉打起了瞌睡。市委很快在全市对他公开通报批评,并责成其写出书面材料,公开检查。
  市委动了真格,“双休日党校”学风为之一振;遇上集中授课,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领导几乎次次不缺,尤其当学员们看到,市委书记王学军和市长王辅捷坐在前面,认真地做着笔记,谁也不好借口说自己忙、不能参加学习了。何况,到课情况和考试成绩均列入了干部年度考核,每月都有听课等情况的通报,学员要定期提交体会文章等,学员全年到课率达到了98%以上,各县(市、区)和市直主要领导的到课率达到了95%以上。逐渐地,双休日到党校学习,从被动变成了自觉。
  更重要的原因是,学员从参加“双休日党校”的学习中尝到了甜头。
  大城是廊坊最南边的一个县,农业土地资源条件较差,特别是近3年的大旱,使一向是个乐天派的县委书记莫忠秀也皱起了眉头:大城的路该怎么走?
  “‘双休日党校’给了我一个开阔视野的好机会。”莫忠秀说。听形势,理思路,他体会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今天,眼界必须要开阔,要跳出本地小圈子来谋划发展思路,把大城作为一个棋子,放在全国甚至世界的大棋盘上去考虑。大城县要学会向“大城市”靠拢。于是他在发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谋思路的同时,专门聘请省内外的专家,确定了《大城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作为特色经济和支柱行业来发展。去年,全县财政收入提前一年登上亿元台阶,实际利用外资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现在,县委书记们都是“双休日党校”最积极的学员。他们分别做了6万多字的笔记,撰写了5篇以上体会文章。
  启示之二:工学矛盾,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但是并不是无法克服。利用双休日进行学习,就是避开工学矛盾的方法之一;另一方面,只要领导干部带头、制度严密、管理严格,尤其是所学内容管用、有效,对实际工作确有帮助,工学矛盾就会转化为工学相互促进。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双休日党校”取得的效果有些是意想不到的。
  以前双休日一到,尽管有一些领导干部是占用休息时间忙于公事,但一部分人是优哉游哉,也有个别人或忙于吃喝,或钓鱼、打牌,读书、学习的风气淡薄。开办“双休日党校”以后,学习的风气渐渐变浓。
  同时,“双休日党校”的组织者们也想了不少办法。既要让课程的内容新、与实际结合得紧,又要保证讲授的水平。好题目没有讲好,同样达不到预期效果。
  为此,党校下设了教学组。教学组提出的每个专题,都要和市委领导一起审定。专题确定后,认真物色主讲人,详细了解主讲人的经历资历、理论功底,包括讲授能力,千方百计把最佳主讲人请来讲课。
  廊坊、燕郊、安平、霸州4个省级开发区的负责人大都忙于在外招商,虽说掌握一些对外合作的知识和经验,但是在听了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副司长胡景岩作的《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和政策走向》的精彩讲座后,积极要求:“像这样对实际工作有很强指导性的报告,以后要多安排一些。”
  无论是学历较高的年轻干部,还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上了“双休日党校”后,都对学习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和心得:“‘双休日党校’解决了许多对实际工作的认识问题。但是,上课的时间毕竟有限,另外,提高理论水平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遇到问题就找一两本书来读。要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学会方式方法,就需要平时的大量积累,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大家感受到了需要学习的压力,同时也切身体会到了“双休日党校”的效果,目前,廊坊全市9个县(市、区)和33个市直单位在市委创办“双休日党校”的基础上,已自发地办起了组织科级以下干部开展学习的“双休日党校”,参训干部达到了64800人次。
  启示之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处处讲求效益,干部的理论学习也异曲同工。只有确有收获,干部们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因此也可看出,精心选定专题,细心物色主讲人,确保授课质量,也是大兴学习之风不可小视的一个环节。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三讲”漫笔

  由“三炮”想到“三真”
  ●郭强
  批评与自我批评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然而,一个时期以来,这一传统在一些党员,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心目中逐渐淡化,以致在实践中变了味。最典型的表现即所谓放“三炮”,即批评自己放“空炮”,批评他人放“哑炮”,批评领导放“礼炮”。这显然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我们党是执政党,要保持先进性,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法宝无论如何是不能丢的。批评有助于帮助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今后少犯或不犯错误;有助于分清是非,提高认识,明确努力方向。只要是善意的批评,何乐而不为?说到底,有的人怕批评和自我批评,还是“私心”作怪。自我批评怕埋没了政绩,批评同级怕撕破面皮,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总之,“怕”字当头,“三炮”自然就出笼了。
  在这次“三讲”教育中,要挡住这“三炮”,务必解决“三真”问题。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一要说真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遮遮掩掩,不添油加醋。特别是当领导干部的,如果会上讲一套,会下做一套;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群众哪能服气?二要交真心。只有掏出心里话,才能解开千千结,才能换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三是要讲真理。说真话交真心都不能撇开原则,更不能在班子中“和稀泥”,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这就要求我们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立场,对原则问题毫不含糊,理直气壮,以理服人。只有做到这“三真”,才能切实避免前“三炮”,才能使党内民主生活真正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图片新闻
  在中外合资企业安徽安利合成革有限公司,提起供应部副经理、共产党员夏传宏,人们都把他坚持多年持之以恒抄录《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的事迹传为美谈。
  走进夏传宏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马列著作、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方面的书籍以及他精心抄录的全套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这是他花费多年精力的成果,是他视为比生命还要珍贵的精神财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有16年党龄的夏传宏的执著追求就是学习革命理论。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系统地学习了毛著和邓选,自1986年至今,他将《毛泽东选集》和《邓小平文选》逐卷逐篇逐句地用正楷字精心抄了一遍,并写出了几十万字的心得体会。为了这个追求,他几乎牺牲了所有的业余时间。通过学习,夏传宏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以此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近年来,夏传宏手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的消息传开后,安徽省各新闻媒体纷纷作了报道,省新华印刷厂义务为其手抄本进行了装帧,省、市有关领导曾多次为他题词、登门看望他。图为中共合肥市委副书记周富如(左)正在和夏传宏(右)交流理论学习体会。本报记者张严摄影报道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公仆心声

  政绩考察应走出“三个误区”
  邹正金
  干部政绩考察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核心环节之一,考察工作能否做到科学、严密、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干部选任工作质量的高低,乃至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当前,有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政绩考察问题上,存在着三大误区,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全面地评价干部政绩,走出“一俊遮百丑”的误区
  看政绩用干部,这是干部工作的一条根本原则。评价干部政绩,应坚持全面、系统、真实的原则。但少数地方和单位评价干部时,由于干部的某一方面的政绩和品德才干特别突出,产生一种日晕效应,给人造成错觉,导致在干部评价上只看表象而忽视本质。干部评价上的不全面,往往给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一种错误的导向,有的在抓物质文明建设上舍得下功夫,而忽视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的甚至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暂时的“繁荣”;有的为了赢得领导的赏识和达到提拔的目的,不惜以牺牲人民利益为代价,违反发展规律,急功近利,追求“表面”政绩等等。乍看起来,这些地方的领导仿佛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果不认真地调查研究,不全面地加以分析,不看那里的整体面貌是否真正有了变化,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否真正得到提高,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是否真正同步发展,就很容易被现象所迷惑,步入“一俊遮百丑”的误区。
  二、历史地看待干部政绩,走出“一绩管终身”的误区
  干部政绩是指一个干部在一段时期内和一定职位上所创造的成绩,它只能说明当年当地当职的情况,不能说明现时现地现职。但时下,在干部政绩考察工作中,常会发现某些干部大讲特讲当年的贡献多大,创造的政绩多辉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扩大政绩的影响力。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大多数干部戒骄戒躁,以领导的鼓励和群众的赞誉为动力,更加努力工作,从而创造出更大的成绩;有的干部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则枕着“功劳簿”睡大觉,拿着荣誉证翘尾巴,该奋斗的时候停滞了,该发展的时候落后了;有的甚至自吹自擂,居功自傲,造成不良后果。如果仅凭以往的业绩来考察,老以为这个同志不错,“一叶障目”,就会步入“一绩管终身”的误区,不能正确评价和使用一个人,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危害。
  三、科学地划分干部政绩,走出“一人包众绩”的误区
  干部政绩划分为个人政绩和集体政绩两大类,它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当前,在干部政绩划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一绩多用,难以划分”的问题,党政“一把手”政绩共用,分管同一工作的领导政绩共用,有的述职报告内容基本相同,政绩谁大谁小,作用谁主谁次,难以划分;二是“一统全绩,简单相加”的问题,出现“一把手政绩等于副职政绩之和”、“分管领导政绩等于分管部门负责人政绩之和”的不良现象。如果我们不掌握科学的划分方法,不注意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分解,就会发生“集众人之功,填一人之绩”,把集体的政绩统归于个人的现象,步入“一人包众绩”的误区。
  (作者系中共湖北省枝江市委副书记)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三讲”教育笔谈

  讲政治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关键
  耿彦波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势,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领导干部的本质要求,也是承担跨世纪历史责任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讲政治是提高执政水平的关键。列宁指出:“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看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完成它的生产任务。”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没有这个政治的灵魂,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和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可能成为一个清醒的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领导者。”讲政治,怎么讲?作为领导者关键要把握三条:首先,要学会从政治上看问题,不能就事论事。一个领导者陷于具体事务圈子而不能自拔,思想庸俗化,眼界不开阔,缺乏敏锐的政治鉴别力,习惯于就经济论经济,就业务讲业务,这是不够格的。在当前这样一个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转型,新旧正在交替,旧的东西已破未破,新的东西已立未立,加上国际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如果没有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的能力,就会目迷五色,耳乱五音,左右摇摆,迷失方向,甚至作了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俘虏而不自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大是大非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科学的认识、坚定的信念,做到泰山崩裂于前而色不变,风云突变于旁而心不惊,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是一个领导干部合格不合格的根本标志,领导干部都要经过这道考试关。其次,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实践,不搞空头政治。过去我们吃了不少“空头政治”的苦头,政治成了可以冲击一切的“怪物”,这种政治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灾难。经验教训值得记取。现在我们讲政治,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所以,领导干部讲政治,最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执政实践,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体现在总揽和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上,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学习里。再次,要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全局看,地方工作是个局部,是个小局,从事地方工作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深明大义,把握大局,服务大局,服从大局,以全局利益为重,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令要行,禁要止。决不能把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对中央的方针政策采取自由主义的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这是党的纪律所不能允许的。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兖州千名干部下乡进村为民办实事
  本报讯山东省兖州市把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今年以来,兖州市委、市政府派出1000多名机关干部分成13个工作组,进驻100多个贫困村帮助村两委理清思路,寻找增收突破口。离城30公里的小孟乡王海村是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市委书记胡桂龙自带被褥深入该村蹲点包村,帮助该村发展经济。目前,该村已建成立体高效生态蔬菜大棚10多个,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张健民张颂阳王建国)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乐亭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出政绩
  本报讯去年5月,河北省乐亭县委选派500名优秀中青年机关干部分赴250个村任(挂)村支部书记、副书记、村主任助理职务。一年来,这批机关干部“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安下心来当村官,谋村政,兴村业,在农村第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徐建君郑洪涛)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找准切入点
  ——株洲车辆厂物资处党建工作纪事
  刘敏余秉湖柯建新
  铁道部株洲车辆厂物资处党支部围绕经济建设,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促进了物资处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该处党支部连续四年被车辆厂评为红旗党支部,去年,又被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党委授予红旗党支部光荣称号。
  株洲车辆厂物资处党支部在抓班子建设中,把提高班子的决策能力作为主要内容。他们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目标互保,工作互补,困难共担”的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形成了“职工酝酿提出,职代会讨论通过,支委会形成决议”的决策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他们每月还要进行一次大会通报,并对局部工作提出调整意见。这种严格的议事程序,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避免了决策失误。两年来,物资处在保证厂里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原材料没出现积压,而采购成本却降低了800多万元。
  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还开展了“创党员先锋岗,建红旗责任区”的竞赛活动。党支部按照党员所在的岗位划分了32个责任岗,把处室所属的7个部位划为7个责任区,并制定出“五好五强”的竞赛标准,每个季度由党支部对岗、区进行一次检查考核,由党员、党小组自测自评,党支部评议打分。在这项活动中,党员的参与率达到100%。有5个党员责任区、岗被厂党委评为党员先锋岗和红旗责任区。在这次竞赛活动中,该处党员义务贡献工时1.1万多个,为厂里节约资金360多万元。
  株洲车辆厂物资处党支部把廉政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他们从教育入手,坚持在职工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纪法规教育。党支部每月进行一次以廉政内容为主题的电视电化教育,并请职工家属一起观看廉政教育片,一起受教育。他们先后制定了《三级计划会审制度》、《合同洽谈二人以上参与制度》和《合同审批制度》等规章制度,并规定所有业务人员都必须作出廉政承诺。几年来,该处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先锋谱

  “爱才董事长”——张铁山
  陈慧萍
  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郑州市东风啤酒厂,1985年初,产品因质量差而没有销路,企业亏损32万元,濒临倒闭的边缘。在公开招标中,张铁山中标,开始承包经营,15年励精图治开拓奋斗,终于用心血捧起了一颗闪光的“金星”。今日的河南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大一企业。1998年产、销量36万吨,产值4.2亿元,交税8000多万元,拥有固定资产4.5亿元,名列河南省啤酒行业第一名,全国同行业第五名。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张铁山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省劳动模范。
  张铁山认识到:制约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是人才的极度匮乏,当务之急是引进几个大学生。1985年,求才若渴的张铁山,每天骑自行车60多公里,往返于劳动人事部门和大专院校之间,他的诚恳真挚感动了劳动人事局的同志,也赢得了大学生的信赖,3名已分配到国有大企业的学生毅然抛弃了铁饭碗,追随在他身边。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锻炼和培养了一批骨干,有些已成为啤酒行业的知名专家。到目前为止,金星集团已拥有大中专生600名,硕士研究生2名,企业还准备引进博士生,金星已成为科技型企业。张铁山深有体会地说:“人才是创新的灵魂,是企业腾飞的翅膀。”
  张铁山上任之初,签订了承包合同,按合同规定个人提成累计起来已超千万元,但张铁山始终分文未取,全部用于企业的发展。他说:“拿了这钱理所应当,但会给领导班子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个人生活上标准很低,只要同志们团结一心把事业干大干好就行了。我们要当艰苦创业的带头人,不做最先富裕的带头人。”


第11版(党的建设)
专栏:

  湖北劲牌酒业公司重视企业党建工作
  本报讯湖北劲牌酒业有限公司注重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公司稳步发展。公司高层领导班子成员90%以上是党员,中层部门干部包括车间主任都是党员在挑大梁,党员成为公司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公司营销总部汇集了一批优秀人才,但由于人员分散全国,管理一度成为空当。为了加强对营销队伍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使其更好地发挥骨干作用,该公司去年报经上级党委批准,专门成立了营销党支部。营销党支部成立伊始,就发挥了较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全体营销员中开展“比业绩、比贡献”的销售竞赛活动。在8名党员的带动下,全体营销员谁也不服输,你追我赶,公司销售稳步上升,1月至7月份,实现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5%。
  (徐汉洲夏循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