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澳门经济走向新的繁荣之路
  黄振奇黄海涛
  本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30年间,澳门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了“微型经济”的奇迹,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1.6万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地区)行列。但从1994年开始,澳门经济即进入艰苦的调整期,至今已历时5年,澳门经济发展受到不少方面的挑战。目前,澳门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机遇,特别是今年底实现主权回归,实行“一国两制”方针和贯彻澳门基本法,为化解制约澳门发展的一些重要矛盾,创造了政治前提。澳门主权回归之后,应务必把握新时代的机遇,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澳门经济的潜力与活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提高整体经济的竞争力,使澳门经济走向新的繁荣。下面讲述的是研究人员的一些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
  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打开澳门经济局面的切入点。这是因为旅游业在澳门经济中的突出地位和启动这个产业相对容易及见效快。澳门400多年中西文化交汇,留下许多历史遗产,加上近几十年来蓬勃发展的博彩业,使之成为一个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澳门的旅游业主要由旅运业、博彩业、娱乐业、酒店业和饮食业等组成。未来特区政府应大力整顿治安,改善生态环境和服务素质;同时积极开发外来客源,除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合作外,还要加强与内地有关方面合作,吸引更多的内地游客来澳观光;从长远看,特区政府还必须加强对博彩业的监管,改革博彩业的经营管理体制。
  调整工业结构,实现工业转型。澳门工业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在七八十年代,新兴的织造工业和制衣工业取代了传统的神香、炮竹、火柴等手工业,毛织、制衣、塑胶、电子、玩具、建材等新兴工业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出现罕见的好景象。1961年澳门只有工厂172家,总产值为7569万澳门元,经过二十几年发展,1989年制造业工厂增加到2184家,总产值高达134.81亿澳门元。工业曾是澳门经济的第一支柱,带动了澳门整体经济的繁荣。从80年代中期以后,澳门一些工厂陆续向中国内地迁移,但同时没有实现本地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工业生产发展开始放慢,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下降。1996年澳门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4%,比1989年下降16.5个百分点。如果抛开建筑业(占4.3%)和电力、煤气及供水业(占2%),制造工业仅占GDP的8%。并且澳门工业产品单一化,1997年纺织和服装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85%,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在降低产品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的竞争中建立起优势,过多地依赖国外市场产品配额和关税优惠的照顾。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澳门工业受到巨大压力,难于化解。今后特区政府,应抓紧工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产品单一化的弊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从长远看,必须实现工业转型,一方面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本地和已内迁的传统产业,另一方面应特别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和高增值工业,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启动房地产市场,激活占压的大量资金。澳门地产建筑业在近20年间曾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带有很大的投机成分和盲目性。1991年下半年至1993年上半年发展到高峰期,由于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1993年下半年开始剧降,现在仍处于困境中。目前累积的空置楼宇估计在5万套左右,积压的资金逾千亿澳门元。盘活地产建筑业市场,是搞好澳门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地产建筑业市场活了,被占压的庞大的资本就可以重新运作起来,用于新的投资和消费,扩大本地需求,带动澳门整体经济发展。解决澳门地产建筑业的困难问题,应标本兼治,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入手:特区政府成立后,应对地产建筑业实行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根据市场实际情况,适当调节土地的供应量和楼宇的建设速度;完善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政策,优惠香港、台湾和内地居民到澳门置业居留;吸引境外公司企业来澳门设置后勤基地或分支机构;为澳门本地住房困难户提供各种购房优惠。
  发展金融市场,促进澳门各种产业的发展。澳门的金融业以银行业为主,1982年澳门新银行法颁布后,澳门现代金融业才有了一定程度发展,但与澳门经济发展和澳门作为自由港地位不相适应,目前澳门共有中国银行、大西洋银行、大丰银行和国际银行等20多家。近些年由于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和本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澳门银行业经营日趋困难,成本上升,利润下降,1998年银行业盈利总额比上年下跌22.3%。澳门金融业今后摆脱困境和求得进一步发展的出路,一是金融业要积极地参与澳门各种产业的成长,扩大本地的信用市场;二是加快建成辅助香港的一个离岸金融中心;三是从长远看应建立一个有多种投资工具可供运用的金融市场,使澳门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节。澳门的基础设施发展很不平衡,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港澳水上客运、管理和功能比较先进的国际机场以及比较完善的通讯网络设施,也存在着相当突出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澳门没有深水港,大部分进出口货物需经香港中转;澳门无铁路、高速公路与香港和内地连接,经济腹地局限于珠江三角洲西部,使得澳门自由港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难以形成,并且会使产品成本加高。这说明,现有基础设施不足之处,已在相当程度上制约澳门经济的发展。今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发挥澳门自由港功能、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提升澳门经济地位具有重要意义。澳门未来基础设施建设的最重要工程,是与内地及香港合作,在伶仃洋构建一座沟通港澳珠(海)三地的跨海大桥,并使之成为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结合建设深水港。跨海大桥和深水港的建设对澳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这项工程的实施,有赖于粤港澳三地进一步的合作与协调。
  加强合作,共创繁荣。澳门主权回归后,必须广泛开展经济合作,积极开拓活动空间,借助外力发展自身经济,融入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澳门除了继续密切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发挥与欧盟及拉丁语系国家关系的优势外,特别要加强与内地、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合作。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努力开拓新的市场
  方晓宇
  党的十五大把进一步发展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联系与合作,作为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河南省安阳市到南宁市举办商品展销会,体现了这一精神,达到了加强合作、增进友谊、繁荣经济、共同发展的目标。
  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生存空间
  今年5月,安阳市在广西南宁市举办了安阳商品展销会。参展企业达187户,参展产品416种。展销会共直销商品价值328.89万元;签订合同102个,合同金额41433.2万元;达成意向119个,意向金额24718万元;成交总额为66480.09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南宁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对这次展销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从而加快了两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展销会之前,安阳市不少企业甚至主管部门对西南市场了解有限,认为产品难有大的作为。但在展销会上,安阳市的自行车、纺织品、卷烟、手电筒、营养铁锅、食品等受到了南宁市民的喜爱,展销会当天就签订合同62份,金额2.3亿元;达成意向51个,意向金额1.1亿元;直销商品价值230万元。安阳市一些产品在南宁十分畅销,而且价位高于本地。辰龙自行车厂的产品原来只销往国外,这次内销价格比外销还要高,道口烧鸡、文峰牌洗衣膏等产品均为先收款后提货。毛巾在安阳4元钱一条,在南宁4.5元一条。
  南宁展销会既是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又是一次大规模的市场调研。通过展销,我们了解到了南宁及其周边市场的特点、价格行情,为企业依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新的依据。如在产品包装及外观方面,南宁消费者喜欢浅色调的产品,喜欢小巧别致的包装,在产品价格方面了解到当地食用油、毛巾等产品价格高于我市。只要我们依托现有产品开发适销对路的花色品种,改善现有产品的包装,就能在西南市场打开新局面,取得更好效果。
  政企联手,这是开拓市场的一项有效途径
  通过今年南宁展销会,我们体会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政府搭台、经贸唱戏,引导企业开拓市场,非常必要。政府组织企业参加展销,一是有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拳头优势;二是有利于取得当地党政、新闻部门的支持,营造舆论、政策环境;三是有利于增强当地客商和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的信任度;四是有利于增强合作伙伴签订合同的信心。这种形式,就目前来讲,应该说是政府帮助企业开拓市场的好办法。
  这次展销会能够取得较好成效,得益于深入的市场调研。广西地处边疆和沿海,经济结构呈明显的二元性和多元性特征。广西人口众多,是沿边、沿江、沿海开放地区,享有众多优惠政策,发展潜力大,既有以南宁、北海、钦州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又有以柳州、桂林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还有以百色为代表的贫困地区,商品需求多元化。在南宁举办展销会有利于立足广西,辐射华南、西南,还可为开拓边贸,进而使安阳市的产品进入南亚市场奠定基础。高中低档产品销售一空,充分证明在南宁举办展销会市场定位准确。
  增强市场意识,提高营销水平
  这次展销会给安阳市与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教育课,使大家学到了不少鲜活的市场经济知识,更加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开拓不了的市场,只有开拓不了市场的人;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家门才有路。南宁展销会告诉我们,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明显,市场潜力大,只要我们积极开拓市场,就能找到生存空间。目前,安阳市多数企业在营销机构、人员、方式、策略等方面还没有适应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患有严重的不适应市场经济综合征。必须进一步增强企业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及各工业委局领导的市场观念和营销意识,把企业主要领导的精力放在抓市场、抓营销上来,加强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建设,把企业最优秀的人才充实到营销队伍中来,提高企业营销水平。(作者为河南省安阳市市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小企业要真正放开
  龙心平
  “抓大放小”的决策作出后,不少企业主管部门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对小企业大胆放开,大胆运作,通过联合、兼并、租赁、出售、股份、拍卖甚至破产等形式,使企业脱困增效。可是,也有些企业主管部门对“放小”口头上也说“好得很”,而在行动上却不愿意把自己所管辖的企业放开,放到位。这种做法不利于搞活小企业,不利于搞好国有企业改革。
  放活小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主体。它应成为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方能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可能会挫伤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制约生产力发展,企业也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因此,不管某些主管部门愿不愿意放,“放小”已是大势所趋。
  放活小企业也是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现整个国有经济放开搞活的需要。我国目前基本上是小型企业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这决定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放小”的问题,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仅亏损的企业要放开,盈利的企业也要放到位。这样才符合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搞活中小企业的目的。
  建国以后,江西省吉安地区企业确实发展快,但数量多,而质量规模并不理想。按照现代化企业的规模和水平要求,在吉安地区的骨干企业,如吉安啤酒有限公司、宏盛水泥建材集团、江西电缆有限责任公司、井冈山卷烟厂、井冈山纺织厂、广恩和制药公司等,不仅与大企业比相差甚远,而且连中型企业也难够格。因此,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吉安地区应着力做好“放小”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较快脱困增效。如,民营九鼎公司连续收购5家国有企业,继1995年1月收购经营艰难、负债累累的泰和联合收割机厂后,去年又采取资产抵押等形式,一举收购了泰和乌鸡酒厂、吉安电器厂、赣中电子器材厂、吉水缫丝厂等4家国有企业,新组建的8家企业,总资产已达亿元,初步形成了工农、商贸多产业化集团的经营格局。吉安啤酒有限公司、宏盛水泥建材集团、井冈山纺织厂是我区企业中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对它们也先后转制为股份制企业。通过转制,这些企业也进入了市场,显示出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西吉安地委党校)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政策建议
  王韩民郭玮程漱兰王前进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生态环境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状态。实现生态安全,主要是保持土地、水源、天然林、地下矿产、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能够有利于经济增长,有利于经济活动中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人民健康状况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现阶段对于经济快速稳步发展的我国来讲,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高度重视国家生态安全势在必然。
  (一)树立全民生态安全意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国家生态安全受到损害,直接的原因都是由民众或其他社会主体的不当行为所引起。因此,要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要唤醒人们的生态安全意识,树立生态安全观念。长期的经济落后使我们只注意经济的增长,而忽视生态的安全。现在,要彻底扭转重经济增长轻生态保护的观念和做法,将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第一,政府要将维护生态安全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像对待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和经济安全一样来对待生态安全问题。要把生态安全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硬指标。
  第二,要在全社会开展生态安全教育和宣传,使每一个公民都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生态安全教育要从小抓起,要在中小学教材中充实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第三,通过绿色希望工程等多种形式,建立规范的渠道,方便公民向生态建设提供资金、物质等方面的支持,使那些关心生态事业的个人和组织找到其贡献力量的渠道。
  (二)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监测预警系统。为确保国家的生态安全,必须对国家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为此,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的衡量标准,也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这个标准要能将生态系统维持在能够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状态。具体讲,可以将森林、土地、水源、矿藏、动植物种质资源、大气等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可实现的理想状态作为标准,将现实受损状态与之加以比较,分别以“退化率”衡量发生退化的比例,即生态(不)安全的广度指标;以“退化程度”衡量现实状态与理想状态的距离,即生态(不)安全的深度指标。可以将广度和深度指标综合成“生态安全指数”。同时,依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对各种生态环境因素给予不同的指数,综合成一国的“生态安全总指数”,进行一国不同时期的时系纵向比较和不同国家的剖面横向比较。
  (三)增加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政府投入。生态安全影响范围广,生态危机产生的后果严重,生态建设的效益受益面宽、受益时间长,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建设应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生态安全方面的投入,对投入主体来讲,效益并不直接,但其社会效益却巨大而深远。这样的投入单靠社会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必须主要靠政府的力量。在编制“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时,应将生态环境建设的支出列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盘子。
  (四)建立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的利益机制,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生态建设政府责无旁贷,但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必须建立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和利益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入生态建设。对农民、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小流域治理,在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以及从事其他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各种经济开发,要给予鼓励,保护其投资收益。要鼓励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通过承包、拍卖、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进行生态开发与建设,所涉及土地的使用权要长期不变,并允许继承、转让,以促进长期生态投资。生态建设项目投资大、见效慢、投资回收难,国家银行应设立专门的长期贷款,来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生态建设,有些项目国家财政要给予适当的补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也应当将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开发作为重点,坚决停止新的开荒。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强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础
  赵奎
  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于1988年2月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依法稳健经营,各项业务不断拓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截至1998年底,公司总资产已达185.04亿元人民币,其中净资产22.49亿元,实收资本金11亿元。
  1997年11月,公司新领导班子上任后,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与挑战,抓住内部存在的问题,把1998年作为公司的“管理效益年”,求真务实练内功,下大气力理顺内部关系,扎扎实实抓内部管理,形成了新的管理格局,促进了业务的开拓与发展,1998年公司实现利税8941万元,同时也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顺内部管理关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实施“大财务”管理体制,初步实现了财务核算、机构、资金调度三统一。作为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居于管理的中心,财务乱,则全盘乱。1997年底以前,公司内部有大大小小26个独立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各自为政。为加强财务管理,理顺财务管理关系,公司出台了“大财务”管理体制实施办法及配套措施,规定实业集团、证券总部的财务主管由总公司派出,会计人员须经总公司计财部审查后方可聘用,财务主管的工资、奖金、福利等也由总公司发放。
  二是理顺了母子公司关系。公司全资子公司实业集团自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开拓,已发展成为公司的重要利润支柱,但由于总公司没有对集团所属子公司的干部职级、人事工资、奖金福利发放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集团所属部门及子公司干部职级与总公司部门相同,工资福利却比总公司高,形成较大反差,不利于调动总公司人员的积极性。为了理顺母子公司关系,按照“管少、管好”的原则,出台了鲁信实业集团人事、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在干部、人事、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给予其充分的自主权,总公司主要管理集团总经理,下达利润计划,确定编制,核定费用率,加强审计监督。母子公司关系的理顺既加强了总公司对集团的宏观管理,又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三是调整了海外公司的发展战略。公司自1991年以来相继开办了8家海外公司,投资共计391.5万美元。海外公司在对外联络、融资咨询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由于管理失控,到1997年底亏蚀资本497万美元。为此,公司果断调整了海外公司的发展战略,收缩战线,对海外公司进行撤并重组,关停了驻美国、德国的公司,处分了违纪人员,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促进了海外公司的健康发展。
  构建了全方位的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规范公司经营行为和员工的行为。
  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在劳动合同、全员聘任、全员考核、全员奖惩、工资奖金分配等方面构筑了崭新的管理框架。实行全员考核,坚持紧紧围绕岗位职责进行考核的原则,纠正了考核靠评议、评议看人缘的弊端,解决了不敢大胆管理的问题;通过定期考核,对员工形成了约束。为完善内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严格贯彻审贷分离原则,设立了项目评审部,制定了项目评审办法,实行项目三级评审制(即业务部门、项目评审部及项目评审委员会、公司董事会),投资或贷款不经评审,不能提交董事会或总经理办公会议研究。为了节约开支,提高效益,制定了各部室租车费、招待费、电信费包干及管理办法,完善了大项开支预算审批制度,堵塞了乱开支、违规开支、虚报开支的漏洞。进一步增强依法守规经营意识,促进稳健经营。严格的管理不但使公司工作初步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全体员工的精神面貌也为之改观。
  坚持以人为本,抓住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公司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在各个层面推开。在公司领导层,提出了自我约束的8条要求;对中层干部,提出了一个合格的中层干部的6条标准;对员工,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提倡敬业爱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者为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探寻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张少农
  目前,农民收入增势趋缓,不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而是在生产发展、供给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础上出现的新问题。因此,沿袭传统的办法去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已不灵验,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寻求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一靠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增收。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的结构,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增长点。现阶段,农业初级产品量大质次,造成销路不畅,价格低迷,直接影响农民收入。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以种子革命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的优质品率。
  二靠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增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驱动器”。因此,全区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靠牵动龙头企业增收。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农业产业化,而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接农户,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延长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围绕麦棉果菜畜五大主导产业,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带动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龙头企业”。
  四靠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增收。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
  五靠减轻农民负担增收。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同农民不合理负担也有关系。农民负担过重,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严禁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纠正变相增强农民负担的各种错误做法,从根本上杜绝农民的不合理负担。
  促进农民增收的保障措施,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如何把农民手中的农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使之转化为货币,形成购买力,这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使农产品的供给结构更好地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另一个是要加快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的建设,既要建好遍布产地的销售市场,又要建好集散全国的专业市场,同时还要眼睛盯着连接国内外的国际市场。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三是要制定出台扶持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投入资金倾斜方面,对以政府投资为主兴建的高科技示范基地,县、乡、村都要全力配合和支持。四是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翻身工程,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全面搞好农村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为山西省运城行署专员)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积极培育果品经济,为市郊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丰富市场供应创造条件。目前全区已建成二千亩果园。今年八百亩的桃园上市鲜桃三百多吨,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三十。图为果农喜收鲜桃。陈岗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