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地方热线

  上访名镇何以不上访
  本报记者宋学春
  山东省胶州市的北王珠镇,曾一度因上访闻名全省,乃至全国。从1998年夏季至今年第一季度,这个镇未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上访名镇何以不再上访了?前些日子,记者带着这一问题对北王珠镇进行了采访。
  前几年,北王珠镇一度出现集体上访多、越级上访多、信访积案多的“三多”现象,到1997年底,全镇69个村,有3个村支部班子瘫痪,7个村存在不同程度上访,17个村不同程度拖欠“三提五统”款及各种税款,其中,有的村全村拖欠“三提五统”款达9年之久。
  有个叫“十五亩地”的村,161户,550口人,村子不大,名声大。从1995年春开始,个别群众因村干部有经济问题,先后到各级政府上访,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上访专业村”。连换三茬支部班子,都因无法工作而瘫痪,几任工作组进村无功而返。附近一些村也纷纷效仿。
  1998年春节刚过,北王珠镇新的党委、政府负责人走马上任,通过深入、细致调查,认识到基层干部“财务不清、办事不公、作风不正”固然是群众上访的导火索,而根本原因就是村干部没有将党的方针、政策一五一十地宣传到位,中间出现了“政策断层”。上级开会传达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大多数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回到村后,要么用高音喇叭喊几声,要么干脆自己埋在肚里。再加上村干部不将财务公开,村里办什么事情,几个人说了算,群众不理解,自然产生许多抵触情绪。记者在十五亩地村与村民座谈时,他们都说,过去光知道集资,不知道“三提五统”的内容,为什么搞“三提五统”,干什么用等,甚至有些镇村干部也说不清。于是,不论是缴什么款,村民一律都称“集资”,集资的比例也不清楚。有关土地承包政策、经济合同法、婚姻法等,群众更是知之甚少。
  针对这种情况,镇党委、政府决心“还政策于民”,把党的方针政策原原本本地送到群众的手上。为搞好“送政策下乡”活动,镇党委、政府组建百人宣讲团,包村包户进行宣讲。
  镇党委书记范继锡分别到四个村与群众直接对话100多次。在南王珠村,他不厌其烦地向干部群众宣讲《土地法》及相关的土地政策,终于使干部群众认识到,过去对镇政府规划建设用地出难题、使绊子的做法是错误的。支部书记胡清堂高兴地说:“过去镇政府搞规划建设,我不提条件群众不让,提了条件领导为难,自己更是两头犯难,开展政策教育,群众都明白了,我也解脱出来。”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树芳带领工作组进驻十五亩地村,走街串巷,进门入户,站街头、蹲地头、坐炕头,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掏心里话,宣讲党在农村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受挖苦、挨白眼,工作人员不介意。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多的达一二十次。
  干部如此心诚意切,村民的心暖了,但群众的要求也实实在在,不解决问题,他们是不会相信工作组的。
  十五亩地村的村民提出大小问题300多个,冲角埠村的村民提出大小问题260多个,中大高村也提出200多个……工作组的同志都一一做记录,无论什么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合法,都一一耐心、热情解答,并将结果存入档案。
  驻冲角埠工作组走进村民赵钦才家时,赵气呼呼地将工作人员赶出门外。工作人员没有生气,而是耐心细致地进行了调查。原来,1990年村里调整土地时,给老赵少分了1.2亩,他多次向村干部反映,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掌握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顾不上吃午饭,叫上村干部到田里实地丈量,当场予以补偿。老赵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流下了眼泪:“拖了七八年没解决的问题,一个中午就给解决了。”
  工作组的诚心打动了群众,十五亩地村的孙长金对记者说:“心里明白了,缴钱也舒心。我家一次性缴纳了5年的欠费。”短短半个月,十五亩地村23万余元欠款缴齐到位,追回集体财产20余件。
  财务公开,政务公开,是“还政策于民”活动的重要内容。各村都成立了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充分发挥群众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作用。凡是记者采访过的村子,都有了财务、政务公开栏。镇党委明确规定,每月10日为全镇各村的统一公开日,同时也是机关干部的宣传日。每月10日这天,包村的机关干部全部下村,与村干部一起组织群众大会,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科技、法律知识,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征求群众意见,有效地保证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圆满的解决。在十五亩地村,村民们纷纷对记者说:现在顺心了,只要是符合政策的事情,都愿意干。去年搞河西水利工程,挖沟、修桥、修涵洞和路,出义务工600多个,没有一户不干的。
  过去,许多村干部凭经验、凭主观决定村里的大事小事,久而久之,干群间就形成了“隔心墙”。通过这次宣传教育活动,多数村干部弄懂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更懂得照章办事的重要性。徐家闸子村主任徐吉堂颇有感触地说:“我干了20多年村干部,惯用土办法,现在看这种办法是行不通了,今后还真得注意按政策办事。”南顶子村党支部书记牟成泽说:“还政策于民,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我们基层干部工作起来自然就顺手了。”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远行记

  今夏黄河安然否
  拭目大堤缚苍龙
  ——“行走黄河”日记之二
  本报记者李泓冰吴焰
  1999年5月13日济南
  从东营直奔济南。
  平畴如砥,满眼绿意,正是小麦抽穗的季节。行进在鲁西北平原这片黄河冲积洲上,深感造物的诡异神奇。这片广袤的土地,都是拜黄河所赐。每一棵小麦的根系抓住的,都是来自西北黄土高坡上的泥土,它们被黄河激流冲荡,被迫离开故土,随河水迁移来此,哺喂这里的黄河子民。同时,它们也将黄河河床愈抬愈高,黄河大堤越垒越高,终于,大堤夹束着黄河,高高突起于平原之上。
  我们行走于大堤之上,似乎能听到它不堪重负的呻吟。我们和黄河,像是一对旷日持久的怨偶,又怕又爱,怕远多于爱。没有黄河的大浪淘沙,中华民族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横空出世;没有黄河的咆哮横决,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耐苦勤耕和遍地生根。黄河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向达几千年之久,直到更年轻更蓬勃更滋润的长江后来居上。
  为了缚住这条黄龙,人们真的是殚精竭虑。从鲧、禹父子的堵与疏之争,到明清之际潘季训“束水攻沙”之类的妙想,再到而今的“淤背”策略,不知多少人把一生的智慧抛进了黄河的浊流之中。
  在济南段的黄河大堤之内,我们走过麦田,走过农民违规筑起的护田土堤,走过二级悬河上的荒草沙滩,走近缓缓流动的河水。泺口水文站技术科长刘新民说,今天的流量与含沙量急剧下降,仅100立方米/秒,含沙量2.5公斤/立方米。
  黄河是“悬河”,甚至是“悬河上的悬河”———由于农民在河滩上擅建生产土堤,导致河水被挤逼在河道中央,使主河道往往高出河滩地,出现“二级悬河”。黄河就这样一高再高,一悬再悬,最高处竟高出地面20米左右。从1958年到现在,河道平均淤高了4米左右。就在济南,泺口河段设计防洪水位比市区地面高10米左右,一旦黄河决口,必将造成毁灭性灾难。
  在初夏的酷热中,黄河人正在为捍卫自己的家园而奔忙。
  在大堤上,看到一条极长的粗黑钢管顺堤蜿蜒。山东黄河河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张振水告诉我们,这是为“淤背”用的。所谓“淤背”,就是抽取黄河水到大堤背后,沉沙固堤。我们看到,“淤背”的结果,是大堤背后出现了高出平地约8—10米的高台,抵住大堤,帮它分担洪水的压力——这真是一个妙想,只是成本太高。我们还看到,在与黄河大堤相隔不远的地方,整整齐齐地码着备方石,一些险工险段还在加固加高……
  山东黄河河务局为我们组织了一次专家座谈。话题集中在今年黄河会不会有特大洪水?来了洪水我们有什么招数应对?有哪些困难?
  专家们手心里都捏着一大把汗。
  一位搞黄河调研的专家说:“长江去年九江大堤决口,我看着电视新闻,头上就冒冷汗,要是黄河的话,无论如何堵不住——在郑州以下,黄河都是地上悬河,高出地面10—20米,像一缸顶在头上的水,一旦决口便兜头泼出,一泻千里;再说,黄河大堤的土质与长江大堤也截然不同,长江大堤是粘性土,黄河大堤是沙壤,一冲即溃!长江退水之后,田可以照种,而黄河退水之后,留下的却是一片荒凉的沙漠!所以我们必须立足于防。”
  另一位工程专家说他们不久前举办黄河防汛演习,河工们几乎都是长胡子的中年人——黄河河务局已经20年没有招过工了。做第一批“柳石枕”时,他们还显得动作娴熟,待到第二批就力不从心了。“柳石枕”是自明清时就传下来的黄河抢险办法:用柳条捆扎石块如巨枕之状以备堵漏。还有“搂箱”、“铅丝笼”、“阶斜帚”等等,都是从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手上传下来的,现在还在用。
  几乎所有专家都异口同声:困难确实不少,但今年国家给黄河防汛工程的投入力度加大,光是给山东就安排了8.5亿元,中央决策层高度重视黄河防汛,山东省也已确立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
  我们必须保证万无一失!(附图片)
  黄河下游河段已成为地上悬河。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安达启动“牛”产业
  朱志娟
  地处黑龙江省中西部松嫩平原腹地的安达市,拥有272万亩草原,奶牛存栏数居全国县级之首,是全国重点奶牛基地。近年来,国内乳制品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给单纯依靠奶牛业牵动经济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对此,安达市把肉牛生产提到与奶牛并重发展的地位,确立了“乳肉并重、双向开发”的牛经济发展战略,按照“龙头、基地、市场”三位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思路,促使一个传统的牧业大市变成经济富市。
  产业化,龙头是关键,龙头强,才能带起龙身,舞起龙尾。围绕龙头企业,安达市做足了文章。这里曾经诞生了共和国第一代乳品企业和国产奶粉品牌。为使老企业跟上市场步伐,市里先后采用剥离重组、零价出售、租赁承包、合资联营等多种方式,对全市的5家乳品企业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改造。企业获得了适应市场的新机制,一度暗淡的传统名牌重新闪亮。安达市乳制品第一当家品牌——红星牌奶粉出现积压时,着实给安达人上了一课:没有自己的品牌不行,有了品牌并不等于永久性地拿到了通行证,必须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必须把产品宣传出去,将“品牌”做成“名牌”。市委书记王兆斌亲自带领红星集团的员工到北京、大连、成都、长沙等10多个大中城市展开促销活动。1998年,这家企业的奶粉不但出现零库存,定货还要交预付款,“红星”重又成为耀眼的“明星”。
  为了确保企业的发展后劲,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全市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引进吸收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红星集团引进世行贷款,新上了2万吨保鲜奶项目,改变了传统的产品结构。更重要的是安达市委、市政府组织龙头企业,广泛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深入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
  产业化的基础在基地。虽然安达市的养牛基地发展一直相对稳定,但安达市委、市政府始终关注着基地的变化。他们一方面不断扩大饲养规模,实行万头乡、千头村、百头场、十头户的金字塔工程;另一方面坚持科技推广和科学管理,全面提高奶肉牛群的品质。
  为保护农民养牛的积极性,安达市强化龙头企业和农户利益对接。红星集团和金利达公司等几家龙头企业和基地之间签订原料收购合同,企业和农户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政府重视,加上企业丰厚的回报,激发了农户养牛的积极性,现在全市18个乡镇,奶牛专业乡就占了10个,肉牛专业乡有8个,全市奶牛存栏10万头,肉牛存栏4.5万头。1997年,安达市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奶牛之乡”。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锦绣大地”真稀奇
  务农两脚不沾泥
  本报记者吴坤胜
  身穿白大褂、守着计算机的现代农民已在京郊悄然出现,这种操作方式使农业生产就像工业的流水线一样,日日播种,天天收获。
  蔬菜长在水面浮板上,鱼在浮板下往来穿梭,花卉播种在小玻璃瓶里,1吨多重的加拿大利木赞纯种牛和100多公斤的南非布尔山羊毗邻而居……一批批参观者慕名来到北京锦绣大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观光园区,面对这些从未见过的高科技农畜产品不无惊诧:这也是农业?
  “锦绣大地”位于北京西山脚下的海淀区四季青乡。园区内,碧绿如茵的草坪,白墙红瓦的建筑,格外耀眼。跨入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绿色满眼,生机盎然。一侧的种苗培育车间,身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正聚精会神对种苗进行脱毒。从种苗培育车间发芽后的空心菜苗被移植到蔬菜工厂的深池浮板上,在循环流动的水面上生长;水下游动着一条条名贵的俄罗斯鲟鱼。“深池浮板技术是目前世界蔬菜种植业中最先进的。有此项技术,蔬菜生产工厂化已不是梦想。目前园区有节能型日光温室70座,3万平方米的蔬菜工厂,将年产各种绿色保健蔬菜500万公斤。此外,园区每年还为社会提供芽菜30多个品种24万盘。”园区接待部主任李加联在旁一一指点。
  “我们通常见到的马蹄莲都是白色的,但利用现代生物基因技术,可以培育出21个颜色各异的马蹄莲品种。”走进培养车间,红色、黄色、粉色的马蹄莲格外娇艳夺目,还有百合、鸡冠花、火鹤等,姹紫嫣红,煞是好看。李加联告诉记者,这里的花卉种苗采用的是组织培养进行繁殖,传统的耕田播种变成了组培室里的无菌操作。观光园区现有100亩花卉生产园,年产2000万株各种名贵花卉,而且通过人工调控,可以使鲜花在寒冬时节点缀京城。
  在基因工程实验室,一项“863计划生物领域项目——工程鲫”引起记者的注意。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教授的科研项目。通过利用4倍体和2倍体杂交,成功培育出了3倍体鲫鱼。这种技术不但使鲫鱼的生长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体重可达0.4—0.5公斤,是普通鲫鱼的1倍以上,这项成果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园区也被选定为我国工程鲫的示范基地。穿过一段20米的小路,记者进入园区的“动物胚胎及基因工程中心”。这是目前北京最大的胚胎实验室。在干净舒适的饲养棚里,来自加拿大的利木赞、夏洛来、意大利的皮埃蒙特等世界优良种牛和南非布尔种羊,神态轻盈地注视参观的人流。李加联介绍说,目前园区主要是利用人工受精、胚胎切割、胚胎移植等技术,大量生产良种牛羊的冷冻精液、牛羊胚胎,并大量供应国内市场,以加快国内优良种畜的培育,提高畜禽规模化养殖,为改善国民肉食结构尽一份力量。
  1998年2月开始组建的股份制公司“锦绣大地”,一年多时间就形成目前的规模,靠的是灵活的机制,靠的是北京地区科研院所雄厚的技术力量。“创业一年多,如果问我有什么感受的话,是全体员工的吃苦耐劳和主人翁精神。”总经理于飞的话,道出了“锦绣大地”人的风貌。有两件事情令记者感动:公司高层人员除公务出差外,都自觉吃住在公司,午夜12时后才休息是常有的事;园区建设家庭农场日光温室,海外承包商出价650万美金,而公司自力更生自己建设,只花了800万人民币。“今年2月10日,江总书记亲临园区视察,对我们是巨大鼓舞。我们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完成二期工程,将‘锦绣大地’建成京郊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于飞总经理对此充满信心。(附图片)
  “锦绣大地”的浮板蔬菜工厂。坤胜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光明使者
  ——记眼科专家谢立信
  本报记者贾建舟
  有人称他是手术台前的“艺术大师”,有人称他是妙手回春的“光明使者”,而更多的人则称他是平民百姓的“知心医生”。
  他,就是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眼科研究所所长暨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1975年以来,他已为4000余例角膜病患者和逾万例白内障患者做了复明手术。近8年,他年均完成门诊量4000余人次,完成手术1000余例,使许许多多的盲人重见光明。他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青岛25中语文教师李忠诚夫妇有3个女儿,不幸的是,这三姐妹相继失明。经诊断患的都是“发育性白内障”。为了给女儿医治眼睛,李忠诚夫妻提前退休,带着可怜的女儿到处求医。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得知青岛来了位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眼科专家,赶忙跑上门去求医。经谢教授诊断,必须进行白内障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的高难度手术。经谢教授的精心治疗,三姐妹终于重见光明。当大女儿重新看见10多年没有见过的衰老的妈妈时,母女俩抱头哭成了一团。
  面对前来求医的患者,谢立信为医院立下一条规矩:不论贵贱亲疏,做到一视同仁,对经济困难的病人,决不能因交不起费用而耽误治病。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他和医护人员尽量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在用药时,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可用国产药的,不用进口药。经谢立信提议,医院特设80张康复病床,专门供贫困的病人和家属住宿,广大患者称赞这所医院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医院”。
  谢立信主持创建的我国唯一具有国际标准化条件的眼库——山东眼库,1978年以来共为患者提供了6000余只眼球。1993年他率先在我国开展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打破了“白内障不熟不能摘除”的传统治疗观念,开辟了我国眼科界的一个新领域。1994年他在我国首次应用角膜层间切除术(MLK)治疗高度近视,使病人摘掉了厚如瓶底的眼镜,在亚洲地区开创了此项技术的先河。
  谢立信教授从医30多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1篇,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9项,1998年获中华眼科学会奖,1999年获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眼科杰出成就奖并被聘为客座教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有理还须有礼
  阎晓明
  不久前,在太原康乐街的早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市容执法人员查获了一名乱摆摊点的摊贩,摊贩拒不接受处罚。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围观的路人,不问青红皂白异口同声谴责执法者,舆论形成了一边倒。执法者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本来很正常的执法行为,以执法者的让步收场。作为目击者,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康乐街的混乱,市民反映非常强烈,常有埋怨政府执法不严之词,为何当执法人员严格执法时,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形?究其原因恐怕症结在于执法者与公民之间的隔阂。执法者与公民之间的隔阂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就执法者方面而言,个别执法者的贪赃枉法、少数执法部门的衙门作风、较普遍存在的执法水平低等等,这些都影响了执法者的形象,影响了公民对执法者的信任。
  有了隔阂,就要沟通。这中间的主动者应当是执法者。对于执法者来说,文明执法是防止出现类似问题的关键。执法的方式是连接法与公民的重要环节,也是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执法方式不当,会使人们对执法产生逆反心理,直接影响法律法规的执行。
  许多时候,犯了错误的人尽管理屈,却未必词穷,还往往因此恼羞成怒,强词夺理起来。这时若自以为理直便可以气壮,摆出执法者的架式来,就难免会把有理之事办砸。国人早有谚语,“礼多人不怪”,“有理不在声高”,执法者自然有理,但若能有理且有礼,则既能让犯错者气顺进而服从,又能好好地完成执法任务,何乐而不为?文明执法也是法对执法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无礼执法本身就有碍于法律的顺利执行,自当杜绝才是。
  当然,公民也有了解法律,提高法律意识,严格守法的义务。近年来,人们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了,但与时代的发展还有相当的距离。在类似康乐街这样的冲突中,有人总是以“起早贪黑做点生意不容易”为依据来谴责执法者,这显然是以人之常情来替代法律了。更有甚者,在一些地区屡屡发生暴力抗税以及偷袭森林警察的流血事件。这表明,提高公民学法、懂法、守法意识,是十分迫切的任务。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眼界开阔路子宽
  中共吉林省桦甸市委书记杨顺东
  杨顺东,1950年生,大学文化,1968年参加工作。1990年以来先后任吉林省舒兰市常务副市长、桦甸市市长,现任中共桦甸市委书记。
  从走上书记岗位的那天起,我就感觉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但我始终有这样一种信念:既然挑起这副担子,就要掌好舵,有所为。
  桦甸市地处长白山脚下,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新兴工业城市,这些年来,桦甸依托资源优势,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吉林省十强县(市)行列。但是,同国内先进发达县市相比,桦甸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总量不足,资源优势明显但特色不突出,基础条件较好但总体效益不高。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引导各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紧紧抓住特色资源做文章,才能使桦甸经济有一个更大发展。
  我们首先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启动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根据产业化、多元化、社会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构筑新的运行格局,那就是打破企业隶属关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发展条件;打破城乡界限,城门、寨门同时打开,努力沟通城乡统一大市场;打破思想局限,搞好外引内联。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一批境外投资企业落户桦甸,并形成了以中草药材、林蛙乳、山野菜、建筑石材、畜牧土特产品等的精深加工为主的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目前,台湾华良药业有限公司带动了我市中草药、人参等资源的开发,形成了医药产业龙头;吉城、新汉等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加快了我市农副产品深加工进程。
  实践证明,走发展特色经济的路子是对的。现在,我们眼界开阔了,路子宽了。两年来,我市招商引资总额已达11.72亿元,招商项目677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超过20个,安置下岗职工和闲散劳动力5万余人。同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为改观,进入全省卫生城市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08元,城乡职工年收入达5600元。我们坚信,只有坚持走特色经济之路,县域经济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富民强市的目标就能实现。(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