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三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
  本报评论员
  愚昧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抬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无神论的基本常识,缺少科学文化知识。破除愚昧迷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科学破除迷信,以文明改变愚昧。
  加强学习,包括学习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基本知识和最新成果。这是人类从迷信走向科学,从愚昧走向文明,经过漫长时期,付出巨大代价所积累的成果,所开拓的道路。走向新的文明,攀登新的高峰,必须加强学习,沿着人类文明的阶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前进。不学习,不用科学的理论和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就可能陷入迷津,甚至堕入唯心主义的深渊。
  科学与迷信的对立和斗争是长期的。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新鲜知识,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越来越深邃的未知世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果愚昧落后,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就可能被伪科学所愚弄,陷入新的迷误和迷信。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必须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特别是最新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技术揭穿形形色色假科学的伪装。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只是为了破除迷信,坚定无神论的信念,更重要的是为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真正成为清醒、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不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不确立无神论的世界观就永远不可能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一些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连无神论的世界观都不具备,却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这只能自欺欺人,甚至做出危害党和人民事业的蠢事坏事。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共产党人是用先进的世界观、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停顿学习,缺少新知,就很难保持其先进性。要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的愚昧,是最可怕的愚昧,领导干部的迷信,是最可怕的迷信。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就能带动全局,形成更大影响。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特别重视对于青少年一代的科学文化教育。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我们在下个世纪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力量,关系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因为他们生机蓬勃,对于新的科学文化成果有着巨大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创造能力;因为他们是一代新人,有着极为宝贵的可塑性,必须选择科学、正确、崇高、优秀的科学文化知识引导教育他们,使其成为大有作为的人。当今世界,科学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频率越来越高,科学力量对于人的素质的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成为一种决定性的力量。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发生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的愚昧迷信活动对于我们国家,特别是对于下一代的影响,进一步重视青少年一代的科学文化教育工作。
  我们民族曾以灿烂的古代文明照耀过人类,也曾因愚昧落后遭受西方列强的凌辱。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历史,记住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一个全面的大的提高,需要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一定要树立这样一个远大理想,崇尚科学,发奋图强,努力学习,争取以崭新的科学文明称著于新的世纪,为整个人类做出新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奋进之笔

  江西:还一湖清水创高效农业
  鄱阳湖蓄洪面积两年来增加一千多平方公里
  编辑点评鄱阳湖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江西从去年的洪涝灾害中吸取了教训,把整治鄱阳湖与农业综合开发紧紧结合起来,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可持续发展。既切实解决移民生计,又使湖面恢复到1954年的水平,达5030平方公里,闻之令人欣喜。
  近些年,我国内陆水面呈锐减趋势,洪涝灾害不断,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已成为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的大计。各地可以从江西的做法里得到启示。
  本报南昌7月4日电记者余清楚、傅丁根报道:初夏,记者走进鄱阳湖区,只见湖水碧波万顷,群山含绿吐翠,一片片灾民新村拔地而起。江西省以灾后重建为契机,把灾后重建与根治水患、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举全省之力,投资40亿元,综合整治鄱阳湖。还一湖清水,有效改善鄱阳湖区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创高效农业,使“鱼米之乡”再添风采。
  为解决湖区人民“三年两头灾”的切肤之痛,江西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灾后重建、根治水患的“32字方针”,实施鄱阳湖综合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多次深入湖区开展调查研究,与湖区人民共商治湖兴湖方略。舒惠国书记介绍说,综合整治鄱阳湖,是百年大计,既可解决灾区移民生计,又将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对于实现江西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令人欣喜的是,目前鄱阳湖区平圩退圩180座,还湖面积599.29平方公里,使鄱阳湖蓄洪面积由1997年的3900平方公里增加到5030平方公里,基本恢复到1954年的模样,已明显改善了鄱阳湖区防洪抗灾的能力。
  在鄱阳湖圩堤治理的同时,江西省高度重视移民建镇。全省将安置移民11.7万户、46.8万人,新建、扩建集镇37个、中心村150个、基层村788个,国家为此投资17.3亿元。目前,全省已开工建房8.8万户,竣工2万多户,盖好一层的已有5万多户。在汛期到来之前,移民基本搬出了湖区。
  为了切实解决移民生计,使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不返迁,江西省制定了8条优惠政策,并结合鄱阳湖区农业综合开发,推出了一系列“开发式移民”措施。一是开发宜农荒地,在防洪有保障的区域,大力改造中低产田,改革耕作制度,发展避洪农业和高效作物,变单一的水稻生产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等三元种植。二是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立体开发,在移民新(扩)建村的基础上,进行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发展湖区生态农业,大力推广猪—沼—果等工程,实施猪沼结合、果牧结合,形成以养殖业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联动种养业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推进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在鄱阳湖区建设百万亩水产养殖基地,鼓励和支持利用平圩退圩还湖水面进行网栏养殖和高水还湖面积开发精养鱼塘,引导农民从事渔业生产。四是在原圩堤内实行低水种草养畜,培育禽畜养殖专业大户。五是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促进湖区富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江西省还全面开展了“跨世纪绿色工程”,加大鄱阳湖区林草植被的恢复和建设力度。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农用地和坡度25度以下但水土流失达到强度级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在湖区通过封山植树,发展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构筑绿色生态屏障。


第1版(要闻)
专栏:

  调整结构增加投入
  我国夏粮品质提高丰收在望
  据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记者鹿永建)来自夏粮主产区和有关部门的消息说,尽管今年夏粮面积比去年有所减少,但是单产提高,总产量可望超过去年,而且在品种优质化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去秋以来我国许多地方干旱少雨,但是经过各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粮食生产形势得以稳定。虽然以冬小麦为主的夏粮播种面积为4.66亿亩,比上年减少1200多万亩,但由于单产增加,今年小麦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夏粮总产量比去年略有增长。
  结构调整是今年夏粮生产的主旋律。虽然小麦总体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但优质品种却增加到4000万亩,这是我国夏粮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从全年整个粮食生产形势看,种植结构调整的力度已明显加大:稻谷面积扩大,其中品质较差的早稻继续减少,而质量好、效益高的中稻和北方一季稻增幅较大;玉米、薯类种植面积与去年基本持平。
  节水灌溉和科技投入增加是夏粮丰收的重要原因。我国把农业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近三年投入资金约250亿元,在全国建设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450万亩。推广使用新技术成为确保夏粮丰收的重要手段。华南地区广泛推广有节水之效的水稻旱育秧技术。各地农技推广部门还大力推广优良农作物品种、先进的农药施用技术以及配方施肥和化肥深施技术。


第1版(要闻)
专栏:

  黑龙江优质粮播种面积逾7000万亩
  占全省粮食作物的60%左右
  本报哈尔滨7月4日电记者董伟报道:黑龙江五常市的水稻新品种“长粒香”,市场售价每公斤5元,是普通大米的1.5倍。据统计,全省今年优质品种播种面积达7150万亩,占粮食作物面积的60%左右。
  连续9年的农业大丰收,使黑龙江的农民在尽享丰收喜悦的同时,也迫切感受到市场的压力。今年,黑龙江省各级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作物、经济作物、名优特品种、绿色食品。经过努力,全省优质水稻面积已达1100多万亩,产品打入京、津、沪和华南、西北各省,形成了一定的信誉,销售价格也比较好;优质小麦品种已筛选推荐10多个,优质品种面积达600多万亩,特别是引进的加拿大罗伯林、野猫品种,在国际农业博览会上分别获金奖、银奖,其产品销往北京大型优质面粉加工厂作为兑制原料;高蛋白、高脂肪专用品种大豆和高淀粉、硬粒型玉米品种面积也分别达到1800万亩和1600万亩。
  黑龙江省部分地区根据自身的环境质量情况和积温特点,发展特色农作物生产和绿色食品,创出名牌,打入国际国内市场。泰来县针对本地风沙干旱、土地瘠薄的自然特点,积极发展小绿豆生产,种植面积30多万亩,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肇源县依托本县建立的高粱批发市场,发展高粱生产,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其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名酒厂;阿城市亚沟镇发展糜子、云豆生产,建立豆包加工专业村,在市场上作为名牌销售,实现了优质优价,农民增收。另外,黑龙江省已有44个市县、36个农牧场生产绿色食品,绿色食品产地监测面积349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2%。


第1版(要闻)
专栏:

  陕西开发扶贫结出硕果
  累计1000多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
  本报西安7月4日电记者孟西安报道:陕西省开发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1200万人下降到本年度的120万人,全省50个国定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75元,人均占有粮达到406公斤,已有22个县越过温饱线。
  记者从日前结束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来陕西省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到去年年底,全省50个国定贫困县兴修基本农田面积达到123.5万公顷,贫困户人均达1.3亩,贫困行政村通电率达94%,通路率达88.5%;全省农林主导产业开发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和重点开发项目产值已占到当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民纯收入中的60%来源于主导产业;全省贫困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下降到8.48%,98%的乡有了卫生院,75%左右的贫困户的主要劳力基本掌握了一两门农业适用技术,农村人口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大大改善。
  在扶贫开发中,这个省商洛地区创造出符合本省贫困地区实际的小额信贷扶贫到户模式,在全省推广后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全省组织各行各业联县包乡扶贫,形成了全社会团结协作合力攻坚的局面,对扶贫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1997年起,全省已有6000多个党政事业单位、4万多名干部投入扶贫第一线。
  陕西省决定,省级领导干部继续实行联系一个县包扶一个村的做法,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扶贫,每个单位必须选派一两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包村扶贫,把重点扶贫与培养、选拔、锻炼干部结合起来,同时加大扶贫投入,确保今年17个、明年11个贫困县越过温饱线和120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


第1版(要闻)
专栏:

  对子孙后代的承诺
  ——烟台市致力创建生态文明城纪实
  姜文强刘磊
  烟台市最近向子孙后代作出了庄严的承诺:把烟台建成生态文明城市!这一承诺,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拥护和响应。
  保卫碧海蓝天
  烟台人重视环境建设,首先从城市规划入手。90年代初,烟台市就聘请了新加坡高级城市规划师刘太阁先生为顾问,依据城市生态系统理论指导制定烟台市区整体发展规划,以生态结构组合城市,将城市划整为零,进行“滨海组团式”的五区城市建设,使各区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如今,烟台市各区间隔适宜,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城岛相映,融山、城、海、岛于一体的发展格局已见端倪。
  在产业调整和大规模的市政基础建设以及旧城改造中,烟台市共有20万人由市中心迁移近郊甚至远郊,中心城区户籍人口减少了近10万。近几年,全市共投入资金20多亿元,搬迁治理了位于市区的烟台造纸厂、钢厂、铜材厂、印染厂等33家企业。
  在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和城市空间的同时,烟台市又把目标盯在“碧海蓝天”的建设上,以唤回滨海城市净水、净土、净气。他们首先大刀阔斧地砍掉15个万吨制浆能力以下的造纸厂,取缔28个污染水源的小电镀厂,拒批100多个内外资污染项目,扳掉9万多个冒黑烟的烟囱,停止市区的摩托车挂牌,强制报废2500余辆老旧机动车,车辆全部使用无铅汽油,并安上净化装置。市区及城乡结合部1吨以下的各种燃煤锅炉、浴用炉、茶水炉、饮食炉全部改用气、油、电等清洁能源。为避免居民冬季取暖造成燃煤污染,全市先后建起了19个集中供热小区……
  为了增大城市“肺活量”,烟台市千方百计建设市区森林和绿地。利用旧城改造的空地,建造草坪和街心花园;利用楼前楼后、道路两旁的点滴空间,见缝插针地营造充满大众情调的“绿色城墙”和“绿色围墙”;开展了全民绿化达标竞赛活动,商城广场、APEC广场、天地广场、河边广场、边海路广场等多处大型广场绿地相继建成;在市区周围海域,大力培植以藻类为主的“海底森林”绿化工程……
  特殊的“碧海蓝天”保卫战,使烟台市的自然生态大为改观。全市11个集中水源地的水质,14个理化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7条河流、3个海湾的生态环境均达到可供养殖的标准,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1%,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7.67平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9分贝,烟台成为名副其实的静谧温馨家园。市区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五个区大都符合一级(优)的标准。
  循环经济新模式
  工业污染是破坏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也是烟台市创建生态文明城治理工作的重点。80年代末以来,他们高点起步,超前防范,创造了“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新模式。
  如今,市区的工业污染源不仅全部达标或实现了零排放,而且有较高的资源回收利用率。城市“白色污染”是令人头疼的事,烟台市石油制品有限责任公司1996年开始从事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研究,开发出先进的废塑料油化技术,日可处理废旧塑料10吨,年处理量可达3000吨,生产成品燃油2100吨,可吞掉全市废旧塑料排放总量的三成多。像这样从事资源再生的生产企业,仅市区就有80多家,年创经济效益2.4亿元。在烟台市郊区,资源再生生产也搞得红红火火,出现了许多靠“吃”工业废料而富裕起来的村镇,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塑料村”、“秸秆乡”、“煤灰镇”。
  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烟台“循环经济”模式向更高层次迈进。这已成为烟台文明工业的发展趋势。全市“闭环式城市生态工业链”已经扩大到包括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在内的多种产业领域,并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科技支撑了烟台的“循环经济”新模式。烟台市在建立“环境工程设计院”和“环境保护科学院”两处研究机构的同时,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国内知名科研单位广泛联姻,先后研究出超临界流体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先进技术,用于废物无害化处理、回收利用和资源再生领域。一些技术成果还解决了我国冶金工业污染治理工作的重大难题。
  全民参与,依法治污
  去年10月,为保护市区的绿色,迎接APEC交展会,烟台市组织了一次“同心护绿”行动。消息一传出,立即有60家单位的数千人,认领了50多条路段6万多平方米的绿地。后来,要求“护绿”的市民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便在南山公园开展了栽植纪念树活动,一时间上千名市民提着水桶、扛着铁锨,浩浩荡荡地上山争植“爱情树”、“成长树”、“常青树”、“成人树”、“八一树”、“缅怀树”、“友谊树”,每棵树上都写有植树人的姓名,以便呵护,“同心护绿”变成了“同心植绿”。如今,这一活动已经演变成了今天的“生态保护志愿者行动”。
  城市生态环境,需要全体市民的共同参与维护,也需要政府行为这个硬杠杆,将其托到一个新高度。烟台人把保护城市生态的愿望变为“铁律”,以法治污,以法治市。他们先后出台了《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生态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等37个地方城市生态文明方面的规范性法规文件,使生态文明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还在部分乡镇建立起生态环境专管机构。
  政策向生态倾斜。针对创建生态文明城的要求,鼓励和扶持与城市生态相关的产业项目,增加生态环保事业的预算拨款和补贴,对无污染、高效益的企业,在贷款和其他方面给予优惠,从而使全市的各种生态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
  洒辛苦汗水,结丰硕成果。烟台市在争创生态文明城市的进程中,获得了一项项“单打冠军”:“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国家卫生城”、“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透过这些荣誉,我们看到了烟台市“创建生态文明城”的承诺,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利用外资发展特色经济
  本报昆明7月4日电记者汪波报道:云南充分发挥资源、区位和气候三大优势,努力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特色经济。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714户,协议引进外资22.2亿美元,实际引进外资10.7亿美元。外商投资涉及全省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对云南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到1998年,全省已批准国外贷款项目72项,批准借用国外贷款17.97亿美元。外资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从80年代的1%增加到1998年的3.5%。特别是对烟草配套产业的形成,旅游业和花卉产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如今,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已成为云南税收的新增长点。到1998年全省三资企业上缴税收已达5.2亿元,其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全省税收的增长速度。
  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楚大高速公路和鲁布革水电站,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建设的程控电话、微波、光缆传输系统,利用世行贷款进行的滇池环保治理工程、农业扶贫项目和丽江地震恢复重建项目等,都对全省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已开工的外商投资企业已为社会提供了5万多个就业机会,并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外向型人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新疆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截至今年5月底,新疆与外商共签合同项目27个,金额350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592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8.8%、75.4%、55.4%。今年以来,外商除继续看好新疆的石油、农业、食品加工、金属加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投资外,进一步看好新疆的旅游、风力水力发电等行业。高新技术领域在新疆也正面临着零的突破,由瑞士与泰国银行共同投资8000万美元的精细化工项目的协议书已经签订,现正进入立项研究阶段。目前共有12个国家与地区在新疆投资。(陈沸宇)


第1版(要闻)
专栏:

  四川省米易县是我国著名的生态农业示范县,通过大力推广地膜技术,种植超季玉米、精细蔬菜、花卉等,畅销全国十余个省市,每年增收1亿多元。图为米易农民种植的地膜蔬菜。新华社记者刘前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成都活水公园获环境设计奖
  继一九九八年获得国际水岸中心颁发的“优秀水岸奖”最高奖后,日前,成都活水公园又获得了由美国国际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和美国“地域”杂志联合授予的又一国际奖——“环境设计奖”。活水公园位于成都市中心,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新概念公园。(梁小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微软大连合作培训下岗职工
  辽宁大连市政府和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培训大连下岗职工项目日前启动,该项目包括电脑操作、软件使用和其他信息技术等现代办公技能的培训。微软公司将为此项计划提供十万美元的现金资助。(张书政)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成昆铁路加快电气化改造
  由昆明铁路局负责建设的成昆铁路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全线各关键性控制工程施工进展顺利。成昆铁路南段电气化改造工程始于去年8月,至今年5月底已累计完成国家建设投资4.72亿元,埋设通信光缆324.9公里,电力机车接触网施工完成207.8公里,新建供电线路57.43公里,新建生产用房6000多平方米;沿线隧道病害整治也取得重要成果。(张帆王建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