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DVD:何时飞入百姓家
  本报记者白天亮
  曙光初现
  进入1999年,视听产品制造商们惊喜地发现,DVD一改往日的门庭冷落,销量逐渐上升。统计表明,在1998年,DVD在影碟机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在0.6%徘徊,但到了今年3、4月份却出现明显的上扬,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其中广州的比重最高,超过了30%,深圳为8.1%。据预测,在“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DVD的市场份额还可能有新的突破,全年销量有望接近100万台。经过了3年多的沉寂,DVD生产企业终于望见了一线曙光。
  销量的上升与价格的下调密不可分。在北京的蓝岛商场,“DVD特价销售”的标牌格外引人注目,货架上七八个品牌的DVD价格大抵都在2800元左右,与一年前四五千元的价格相比,下降了将近一半。商场的售货员告诉记者,降价的确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从前DVD柜台基本是有人看没人买的,但4月份以来销量有了明显增加,有时一天能卖出十几台。
  据了解,由于看到了广阔的市场前景,DVD生产企业已由尖兵变成方阵,除了从前生产VCD的厂家开始生产DVD外,一些高科技企业及彩电企业也开始涉足这个领域,国内目前共有30多家企业从事DVD的批量生产。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DVD的整机价格有了下调的空间,市场上甚至出现了2000元以下的DVD。这样的价位是极为诱人的,它仅比超级VCD高出500多元,但其清晰的画面、逼真的音质却远非超级VCD可比。江苏宏图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同时推出1999元的DVD,不到4天首批上市的2000台就销售一空。
  采用数字技术的高清晰度彩色电视的大批量上市也对DVD市场的启动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机是DVD重要的配套设备。如果电视机清晰度不够,即使拥有DVD也享受不到它高品质的画面效果。而现在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大屏幕彩电在清晰度上已基本符合DVD的要求。一份调查显示,在大中城市,购买大屏幕彩电成为彩电消费的潮流,25英寸以上的彩电约占彩电总销量的2/3。这一切都为DVD的强劲入市提供了条件。
  红花尚需绿叶扶
  曾有专家指出,当初VCD火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大量价格低廉的碟片出现,而DVD面世几年来的冷清,碟片缺乏也是一个主要的制约因素。
  信息产业部广播电视处的施国强先生告诉记者,为了缓解DVD碟片紧张的现状,有关部门已批准了11条DVD碟片生产线,两条母盘生产线,每条有大约500万张的生产能力,如果全部投产,DVD碟片的价格有望从现在的八九十元一张降到五六十元一张。但施同时也指出,这只是推动DVD产业向前发展的重要一步,在软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区域限制就是其中之一。
  细心的购买者会发现,在每台DVD机的后背都有一个地球状图案,中间标有不同的阿拉伯数字,这就是播放碟片的区域码,原是为保护碟片版权而约定的密码,即不同区域码的机子是不能通用的。区域码的规定在一开始就受到了DVD制造商们的强烈反对,到第三代DVD机时基本上都在出厂前重新设置,拥有全区域碟片播放功能。但DVD制造商们反对的却一直是世界各地的电影制片商们所拥护的。对于他们来说,实行区域码可以使同一部影片在进入不同区域制作DVD碟片时都收取费用,全球有6个区域代码,影片就可以收6次费,不仅获取一笔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给盗版增加了难度。中国DVD市场的片源不可能仅仅是国产片,区域限制无疑给国内DVD碟片的制作增加了成本。
  “红花尚需绿叶扶”,一种影碟机的普及离不开碟片的支持。DVD市场想要真正“火”起来,看来在碟片市场的开发上恐怕还要老老实实下一番功夫。
  专利再度成焦点
  启动DVD市场,专利费如何交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的白为民处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与VCD的发展不同,当国内企业准备向DVD市场进军时,DVD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产品,大部分关键技术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现在国内企业每生产一台DVD至少要交10美元的专利费,如果年产几百万台,专利费就要上亿元,增加了成本也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但如果说自己搞一个制式,首先投入会非常大;其次有些专利技术是无法代替的,例如DVD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用激光读取信号,外国公司如果把这种技术也登记成专利,那么这笔钱是肯定要交的;此外还要考虑一个时间问题,很可能出现新制式研究出来了按现有制式生产的DVD已经满天飞的情况。现在的状况是,已经大批量投入生产的企业希望沿用国外已有的制式,而还未进入这个市场或只做小规模生产的企业希望能有自己的专利。
  据了解,为妥善解决专利问题,在去年底,国内33家DVD骨干生产企业、研究所、大专院校发起成立了中国光盘产业(DVD)推进委员会,主要开展对DVD专利费的调查和谈判工作,摸清DVD里面到底有多少专利,哪些是必交的,哪些是可交可不交的。该委员会的高万骏先生在一次发言中表示,关于专利费一事,行业内的基本态度是尊重知识产权,该交的就交,能少交的尽量少交,可交可不交的坚决不交。他同时强调,在调查谈判的同时,国内企业还会抓好国产化调研工作,目标就是一些光头、机芯、板卡、IC等争取形成自己的产业化方案,有自己的技术和自己的知识产权。
  (压题照片为本报记者陶源明摄)(附图片)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时评

  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如何
  冉永平
  我国是世界VCD生产第一大国,官方的统计是年产1600万台,民间估计有3000万台。1600万也好,3000万也罢,总归我们的规模够大。
  但是如此大的规模并没有多少值得骄傲之处,因为我们关键部件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换句话说,在VCD上,我们充其量是“组装工业”。
  还别说VCD,其他家电领域也没好多少,彩电、冰箱、洗衣机,我国都可以堪称世界生产大国,产量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而且,这些年来随着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我们单个企业就一种产品的规模也不可谓小。如长虹的彩电、科龙的冰箱年产量都已跻身世界前几强。但是,看看我们真正掌握的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究竟有多少?电视机,看起来我们这个“称王”那个“称霸”的,很热闹,但核心的显像管技术我们掌握多少?最新的38英寸、镜面等显像管全部要进口,国外推出等离子电视,我们马上也有企业跟着推出,看似紧跟,但细看一看,那上面哪个技术甚至哪个零件是自己的?
  没有核心技术的规模是虚胖,虚胖就潜伏着危机。前一段国务院一位领导到某著名家电企业考察后深感忧虑:“就凭借国外淘汰的技术怎么走向世界?怎么参与国际竞争?”
  这种忧虑绝不仅仅是某一家企业的,我们的家电行业甚至我们的整个工业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高新技术?
  客观地讲,技术离不开实力,国外大跨国公司每年投入的技术开发费用动辄几亿几十亿美元,甚至比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大,人家的技术也是拿钱堆出来的,急又有什么用?
  但是,不急又不行。未来竞争明摆着是技术的竞争,谁掌握先进技术谁通吃天下,再靠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规模取胜已难有作为,没有技术这一杀手锏我们怎么能有竞争力。
  怎么办?我认为路有两条。一条是大家都说,也都认为应该的联合开发。联合的道理很简单,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是因为企业各自打自己的“小九九”。最近有一种观点提出,国家增一个技术开发税种,或在某一税种中拿几个百分点,形成专门的技术开发费,由国家集中投入到选定的开发中心,以“强制”形成联合开发的局面。这看起来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
  另一条路是放弃一部分,集中力量超前研究开发。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主动退出我们已经没有希望追赶的领域,而集中力量于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领域,力求决战明天甚至后天。这要求我们必须克服短期行为,卧薪尝胆,耐得寂寞,才能十年不鸣,一鸣惊人。
  DVD市场目前尚未大规模启动,各企业是继续走VCD的老路还是寻求新的思路,值得三思。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

  不到两千元的DVD可靠吗?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DVD的价格一般在2000元以上,而且基本上是保本无利。这个价格是怎么定的?有人算了一笔账:“由于我国不具备DVD的机芯和解码芯片生产技术,DVD制作核心零件依赖进口,美国和日本几家大公司作为DVD机芯和解码芯片供应商,给我国企业的价格为2000元左右,加上电源板、卡拉OK板、机壳、控制面板笔输出面板费共约500元。”如此算来,国产DVD价格“一般”的确应定为2500元。最近,江苏宏图高科技股份公司推出了1999元的DVD,引起市场震动,有人认为,他们是在赔本打品牌之战,更有人认为,宏图的原材料有问题,可能是用了计算机的DVD—ROM机芯。最近,宏图公司公开做了解释。
  宏图是上市公司,受董事会领导、监事会监督。如果赔本打品牌战,宏图DVD销1台就亏损几百元,年产50万台要亏损上亿元,从国家到股东、从董事会到监事会,谁会听任我们这样胡来?!此其一。
  其二,宏图用的是DVD—PLAYER机芯,也就是说真DVD,而且是通过了权威认证的。
  那么,宏图DVD这个1999元的“特殊”售价又是怎么来的呢?宏图这样解释:
  他们采取的不是由国外一家公司提供全套散件加工组装的路子,而是自己“点菜”,关键部件在美国、日本几家大公司中选择质量好、成本低的斯高柏解码芯片、松下的光头和伺服芯片,其余部件自行研制,这样成本大大低于简单全套进口的产品。同时,宏图高科与美国斯高柏公司合作进行软件开发,所以不需向国外公司付软件费、专利费,大大开拓了利润空间。(季典)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权威论坛

  家电业多元化之路
  知易而行难
  春兰集团公司总经理陶建幸
  ●多元化是好东西,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弱小时,要埋头主业,只有原始积累完成后才可以说多元化
  家电业非朝阳工业
  多元化是历史潮流
  纵观国内外家电企业的发展,多元化已成为一个潮流、一种方向。日本家电除大金外,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无一不是多元化企业。而我国家电企业大多产品结构单一,总体生产规模偏小,整体实力单薄,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弱势。中国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向更广阔的领域拓展,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天,春兰的空调已经发展到150万台这样一个规模,如果再发展,我们也可以搞到200万台、300万台,但我们不想在这样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单一产品上做得太大。我们也不想垄断,这既不可能,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要成为国际化、高科技的世界著名企业,春兰的必由之路就是多元化。早在1994年春兰空调如日中天的时候,春兰就已经进入了电子信息产业和摩托车、汽车领域。那时候我曾讲过,家电行业已是一个夕阳行业,这是从世界范围内看的。今天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都已证明了这点。去年我收到了日本主要家电公司的业绩报表,它们都毫无例外地亏损。前年日本家电业只有索尼没有亏损,到今年已是“一片红”了。中国家电业虽不至于这么悲观,但也绝非我们所说的朝阳工业。
  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融入世界多元化潮流。所以,春兰的多元化起步较早,跨出家电行业,向高档、大排量摩托车进发,并一举获得了成功。
  行业门槛已经很高
  多元化难一蹴而就
  多元化是个好东西,但并不是谁都可以信手拈来的“香馍馍”。发展一个新的产业必须进行大投入。例如搞信息产业,如果没有几十个亿、上百亿的投入就不能真正称之为“信息产业”。如果资金不足,不仅多元化搞不起来,还会影响原来的产业,而资金恰恰是阻碍许多企业进入多元化的瓶颈。缺乏核心技术也使大多数企业难以在多元化领域长期立足。搞电视机的不生产显像管,搞空调和冰箱的很少生产压缩机,视听产品的芯片依赖进口,这种缺乏核心技术的工业是“组装加工型”工业,被媒体称为“中国家电没心脏”,其生命自然不能长久。
  不同的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多元化模式,曾有朋友担心春兰的多元化步子太快,跨度太大。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但春兰的多元化是依据自己的特质和专长确定的。
  我们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和摩托车、汽车领域,其一是春兰“体魄”健壮,已经具备这样的经济实力。春兰拥有120多亿的总资产和70多亿元的净资产,而且全部是在没有国家一分钱投入和贷款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迄今我们没有一分钱三角债。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产业核心技术的“心脏”强劲。我们现在每年的科技经费投入达7亿元之多,我们的发动机、压缩机制造技术大致能与世界保持同步,春兰拥有100万台发动机、100万台空调压缩机和200万台冰箱压缩机的生产能力。集成电路技术也有相当水准,并正进行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的商业化研究。
  其三,多元化须有专业化的基础。我本人是长期从事动力研究的,我们集团的几个副总当中,有一个发动机专家,有一个副总搞了30多年的半导体,我们产业公司和下属制造工厂中也有一大批相关的专业人员,我们对搞压缩机、发动机这些动力机械很有心得,这就是我们的基础,是春兰多元化成功的重要保证。不具自身资金和技术条件盲目搞多元化的企业,在各个行业门槛已经很高的今天要担很大的风险。
  多元化要顺势而为
  研究市场寻找机遇
  即使资金、技术和人才内在条件都全部具备,也不等于多元化就能成功。原有市场已经瓜分完毕,你要分一杯羹,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市场,寻找机遇。
  1994年我们进入摩托车领域时,摩托车行业的一些企业已很强大,如当时嘉陵、建设的产量已超过百万辆。有人提出疑问:全国年产量已超出800万辆,你再生产,卖给谁?但我们发现一个机遇,当时摩托车产品基本上都是中小排量,高档、大排量的摩托车很少。市场给我们留下了缝隙,我们抓住机遇,顺势而为,获得很大的成功。
  顺势而为应当是多元化的一个原则,“势”就是机遇,也是基本条件。在我们相对弱小时,我们只敢兢兢业业,埋头把主业做大,不敢轻言多元化。当我们完成原始积累,并结合产品经营和资本经营,使企业迅速壮大之后,才将多元化提上议事日程。
  多元化不熟不做。春兰进入摩托车领域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搞了30多年的发动机,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则因为我们已在半导体领域进行了3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核心技术芯片已成为我们的强项。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多元化准备期已远远超出10年,因此才能够顺势而为,大胆跳出家电行业,向新的领域拓展。(附图片)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中国C网在全国铺开
  由我国自主设计开发的高科技信息网络工程——中国C网开通近一年来收效良好,已在国内数十个城市设立联机服务中心,并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在全国各地共建起360个二级市场,发展200万个人用户。中国C网采用非在线查询方式,能有效解决网络占线、拥堵问题,同时也降低了网络的投资费用。(小白)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将举办
  由外经贸部和信息产业部主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博览会将于9月6日至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这是首次由中国政府牵头举办的电子商务大型展示会,展览总面积1.6万平方米,除推出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应用成果等之外,还将举办近20场技术研讨会。(小龚)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诺基亚科技之星大赛举行
  由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内几所著名大学联合主办的“诺基亚科技之星大赛”将于1999年7月至12月举行。本次大赛以“科技以人为本”为主题,侧重发掘学生将科技知识运用于生活生产中的能力及鼓励他们创造出旨在提升人们生活素质的科研成果或科学构想。参赛作品包括科研论文、科技作品和模拟系统。获一等奖者可得到诺基亚公司资助的出国深造机会或科研项目。(陈宇红)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气象信息处理实现自动化
  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经过努力,从气象数据的采集整理到分析研究至发送服务全部经计算机处理,由网络传输完成,业务运行基本实现了计算机化。
  作为全民航气象服务的业务中心,民航华北空管局气象中心负责为全国高空飞行的航班提供统一和规范的气象服务,制作、发布高空和中低空气象飞行文件及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同时承担国内外航空气象情报信息的收集与交换的职责。(张彦峰)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3Com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校园网
  7月15日清华大学和3Com公司在北京签约,共同开发新一代校园网。作为长久合作开发新一代校园网应用的第一步,3Com公司将向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提供开发实验所需的全部网络设备和技术支持。(张新)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北京天雄伟业成为富士通代理
  北京天雄伟业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近日与富士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富士通服务器特级代理,主要负责北方市场及销售渠道的建立。 (赵胜玉)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信息

  高校大屏幕投影设备集团采购协议签订
  高科诚华电子工程有限公司与全国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会技术物资委员会日前在京签订了高校大屏幕投影设备集团采购协议,此次集团采购的推荐产品为日本NEC的投影机。(郑秋蕾)


第12版(市场专题)
专栏:业内巨头

  数字化管理
  深圳金蝶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少春
  我们知道每一种管理思想都与各阶段的经济运行状况相适应,本世纪以来,行为管理模型、X理论、Y理论、企业再造等均创造过辉煌的历史。如今,经济一体化正席卷全球、信息化浪潮奔涌而来,21世纪的脚步已声声在耳,许多有识之士又开始发问:“21世纪的管理是什么?”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是数字化管理。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论数字化,究竟什么是数字化?简单地说,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为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他们转变为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一个过程。
  数字化不仅是一种技术,不仅是信息部门的工作,数字化的出现将带来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甚至生活方式的变革,以前企业和管理软件供应商,均不对连续运行的企业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数字化分析,将人工管理模拟系统变成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神经系统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管理思想与理念。它告诉我们如何在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去开展管理工作,在激烈的竞争中稳操胜券。
  数字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有本质区别,从管理要素上看,传统管理追求效果和控制,明显带有大规模工业化时代的特征,这种观念视员工为工业时代的零件,该做重复和单一的工作,管理者要求达到一个效果,但很少考虑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工具;而数字化管理思想的要素是效率和速度,为他们提供达到效率的工具。
  传统管理思想的管理形式是金字塔形,从管理和员工的角色来讲,传统管理思想认为管理者是监督者、控制者。你是我的员工,我就要控制你,但是新的管理思想告诉我们,管理者是服务者、是创新者。因为先进的管理工具,比如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管理者提供过去和现在的数据,他们只需要思考未来以及怎样引导下属走向未来。
  对于员工,传统的管理工作者认为,他们是机械的工作者,不应超越权限做事,数字化管理强调开放,认为员工是知识工作者。他们在生产知识、传播知识和共享知识,他们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决策和自主决策。过去有这样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意思是,谁拥有了知识,谁就比别人强,但数字化管理思想告诉我们,知识要分享,只有我们分享知识,才能互动,个体才能得到回报并获取更多的知识。
  过去的管理手段是人工模拟系统,现在的管理手段是数字神经系统,运用数字事实的力量,倡导务实的工作风格。
  有这样一个等式能够高度概括数字化管理思想的本质,那就是:
  知识资本=能力×激情。
  未来信息化社会中的企业主要目标是创造知识资本,企业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和知识工作者的激情是影响知识价值的两个最主要因素,这种影响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乘积。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富有竞争优势的数字神经系统,激情是知识工作者从事知识工作的高昂热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