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建言献策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如何迈向新世纪
  编者按:日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北京市政府、科技部《关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请示》。中关村的建设是继深圳等特区、浦东开发区之后,21世纪中国知识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龙头,是一项增强综合国力、迈向新世纪的战略决策。
  九三学社中央和中共北京市委于7月5日共同召开了“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发表了许多有益的见解,现摘要刊登如下。
  王文元(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园区建设应有以下政策措施:(1)便于创业人员自由进入和退出;(2)要允许新技术在这里“孵化”;(3)要建立风险基金;(4)允许在融资上给予方便;(5)要充分保护单位或个人的知识产权;(6)要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所得税和再投资的优惠,支持高科技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7)为成功的企业上市提供方便;(8)对企业要进一步放权,包括领导班子成员自定,研究项目自定,分配自定,产品开发自定。不要给那么多的限制,限制越多,发展的局限越大。
  王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从软环境上看,中关村科技中创新的成分远远不够,自主创新技术非常缺乏。目前,中关村还没有一项能打入世界的技术项目,这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在管理方面我们的差距更大。我们现在最需要两种人才,一种是具有市场观念的科学家,要培养出能对技术前沿有敏锐感的科学家;另一种是要培养真正的科技企业家。职业经理队伍的形成,标志着企业的成熟。要建立好的机制使年轻人脱颖而出。另外是产权改革,要让创业者、主要的经营者、技术骨干成为企业真正的老板,持有股份。对新兴企业来说,一开始就要明确。有了这样一些条件后,人才就能留住。
  郭励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产权制度是非常大的问题,也是国企改革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有三个观念问题还没有解决好:(1)现在的国企到底是国务院所有还是分级所有。过去把所有制和所有权混为一谈是不对的。所有制说的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问题;产权问题是所有者对于资产的所有权问题,和所有制不一样。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然会遇到很多产权的问题,有待解决。(2)国有还是法人所有。按市场经济概念,一个所有者拥有母公司,其下属子公司的所有者不是母公司的所有者,而是母公司,这就是法人所有的概念。如果中关村所有中央直属的企事业单位能在分级所属和法人所属的框架下主动解决产权问题,则更有利于中关村的发展。(3)应不应该给经营者产权,给创新者产权。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凭借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取得剩余资本权,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且扩散成为职工持股计划。
  胡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从北京市政府给中央的报告看,发展高科技园区在环境方面考虑多,金融方面考虑较少。而世界的科技园区发展规律是都有先进的融资机制。科技的发展过程,从种子期到创新期到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每个阶段都需要风险投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高科技园区发展都得益于有好的风险融资机制。我建议在中关村发展风险投资机制的构成要素,第一是发展高科技的互惠基金和小企业的投资公司;第二要有项目筛选机制,向大专院校中有好项目的专家、学者注入资金;第三要发展市场,在中关村发展高科技产权交易市场,使风险投资和高科技企业的产权可以交易。我认为,任何国家的先进的高科技园区,是和先进的融资机制相结合的。
  纪世赢(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家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自然科学院院长):机制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灵魂,理论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命脉,技术创新是中关村发展的根基。园区要想发展必须坚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要有一个创新的机制。地方政府如果真的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必须下决心解决好一般性的体制和机制性的问题。
  (周舜武根据录音整理)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统战工作论坛

  统一战线的中心工作
  童闻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共同奋斗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核心内容,各项工作都要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只有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都应该自觉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充分发挥统战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一个稳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为经济建设服务,要充分发挥和运用统一战线中知识分子多,人才荟萃,海外联系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独特优势,并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为经济建设服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开拓,结合当前统一战线工作的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
  党的十四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为中央的宏观决策和我国重点发展项目、区域经济和开发中西部地区等重大问题献计献策,有效地开展了智力扶贫、光彩事业,通过对京九线的考察和围绕京九线地区经济合作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京九沿线地区的开发和区域发展,促进党和国家的决策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在关键时期,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做好这项工作。积极参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要牢固树立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各阶层各方面人士的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共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同心协力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光彩事业

  “高油115”玉米与山区脱贫
  本报记者陈晓钟
  中国有12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他们中的一部分生活在海拔1000至3000米以上的贫困山区。由于交通、地域、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了山区经济的发展。因此,积极开发山区经济,不仅是山区农民尽快脱贫的需要,而且在国家经济建设中也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重庆山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智强认为,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首要问题是种子。“高油115”玉米是中国农业大学宋同明教授在美国杜邦公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近10年潜心研究培育出来的高产、高品质杂交玉米,含油量相当于普通玉米的3倍,每亩可提取玉米油50公斤,相当于种1亩菜籽的产油量;成熟期籽黄叶青,可收全绿多汁秸秆2500公斤,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越冬上好青贮饲料。一个品种同时激活两个产业,形成“人”字形开发态势。1998年重庆山地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重庆市玉米产业化工程”项目,成功地引进了“高油115”玉米。由公司无偿提供种子,在黔江开发区管委会统一部署下,开发区农业局统一布点,在石柱等5县试种1000多亩。结果表明:海拔800米以下,亩产480—500公斤;海拔1000米以上,亩产高达660—750公斤,产量翻了两番,较成功地解决了高寒山区低产问题。公司顺利完成了“高油115”玉米在该地区的制种试验,为今后大面积种植提供了种源保障。
  根据黔江开发区农业局对种植高油玉米及高油玉米制种的比较效益估计,农民种1亩普通玉米,纯收入仅70元,而种1亩“高油115”玉米则可达到370元,这是因为种高油玉米一是产量高,二是价格每公斤高出普通玉米0.40元,保证了农民增产增收。搞1亩高油玉米的制种收入,则相当于种1亩普通玉米的6倍,农民手中的玉米可直接转化成数以万计的现金,扶贫效果十分明显。高油玉米的生产与深加工,还必将促进该地区包装业、运输业、化轻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使黔江开发区迈入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高油玉米生产基地1999年已安排种植5万亩。汪智强展望说,2000年将达到10万亩,2001年完成40万亩规模。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互惠互利,风险共担原则,实施玉米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经营,通过与农民签订合同,使公司与农户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可带动20万至25万农民稳步脱贫致富并安置三峡库区移民1200人。汪智强说,共同致富就是我们的心愿。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视点(二十六)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
  本报记者刘小明
  编者按:体育运动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逐步成为一个消费热点,体育产业也因之而迅速发展。本文以改革的精神,探讨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思路、途径。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体育完全可以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强体、娱乐等需求中,成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兴产业。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逐步认识到体育不仅有利于增强人的健康、健全人的精神,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产业。然而发展体育产业需要投入,需要花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可能把开展体育运动、兴办体育事业的经费都包下来。怎样才能把体育产业做大,让老百姓分享其成果呢?
  不久前,体育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高级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分析了体育能否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论证了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可行性。
  体育产业方兴未艾
  体育能否成为一种产业?如何从理论上界定体育产业?10年前这曾是一个较有争议的问题。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体育改革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体育事业中应当含有体育产业的内容,体育产业同文化、教育产业一样,属于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国家体育主管部门几年前就在文件中明确了我国体育改革的目标是要“形成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走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我国体育界人士习惯于从内容上把体育产业分为三大类:本体产业(体育竞赛、表演、培训等产业)、相关产业(体育用品、体育传媒、体育彩票等产业)、体办产业(体育系统自办的其他方面的企业,如房地产、商店、饭店等产业)。
  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从80年代即初露端倪,但真正有所发展是在进入90年代后。主体产业中,足球产业发展最快。以前中国足协单纯依靠国家拨款时,每年经费不过50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今中国足球运动已发展成年产值近7亿元、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名副其实的第一体育大项。今年年内,中国足协计划举办一次足球产业博览会,展示我国足球改革的成果。
  篮球、排球、乒乓球等项目陆续走向市场后,经费来源和项目自身发展的活力也大大增加。
  健身娱乐市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在一些大中城市发展很快。现在上海人均每月体育消费达100元以上,仅保龄球馆设施建设一项投资,全市达到20亿元,这里面国家未出一分钱。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现已达到300亿元左右,可惜这个市场约有一半被国外企业的品牌所占。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日常生活支出中,体育用品和体育消费支出排在第六位,今后几年排位很可能会上升。
  体育彩票经国务院批准自1994年发行以来,谨慎稳步地推开,广东等沿海地区发行趋势相当不错,今年全国预计发行40亿元左右。如果能够增加足球彩票等新的品种,实际发行潜力将大大超过上述数字。体育彩票的收益金大部分用于各地修建体育设施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另外还用于举办大型运动会的补助。
  既有制约也有优势
  我国体育产业比起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不错。美国、英国的体育产业均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不过,他们的体育产业在50年代以前发展十分缓慢,真正迅速成长并分别跻身于本国前15名和前10名产业之列,乃是80年代以后的事。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经历告诉人们,在第一、二产业(基础产业)尚未充分发展起来之前,在人民生活水平尚未达到小康以上的阶段之时,体育产业难有大的发展。
  我国“体操王子”李宁1989年退役后,跳入体育用品产业的商海中摸爬滚打了10年,他深有体会地说:目前国内老百姓还不具备大量消费体育的条件,从事体育产业的企业现在要做的事,首先是要像运动员练基本功一样,扎扎实实地练内功打好基础,为下个世纪初的大发展作准备。
  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也认为,在我国国民收入正处于从中下等水平向中上等水平过渡的阶段,在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社会上就业问题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消费还不大具备成为消费热点的条件。
  但是,我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开始出现对体育消费很大的需求。因此,对发展体育产业完全不必悲观。比如,全国政协委员、知名企业家朱树豪先生5年前投资20多亿元兴建的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和乡村俱乐部,不仅解决了当地2000多农民的就业,促进了港商、外商对当地的投资,而且几年来俱乐部经营状况良好,资产正像滚雪球一样壮大。这项在内地看来似乎超前、投资不易见效的体育产业,在深圳则恰逢其时,发展得很成功。另外,我国体育产业从总量上看,即使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市场规模也不算小。这几年像保龄球一个小小项目,便吸引了上百亿元的资金。当然这里面存在一哄而上、无序发展的现象,如能加强市场和行业管理,类似的健身娱乐活动市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非常之大。
  改革体制扩大市场
  当前,要扩大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还需要解决一些观念和体制上的问题。
  我国体育界人士常常叹惜自己从事的体育项目在国内开展得不普及,体育人口太少,无法形成市场,很羡慕国外各项体育运动参与者众多。那么,增加体育人口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逐步形成的全民健身战略和奥运争光战略都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显著成绩。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从多年实行的体育体制看,体育人才的培养实际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沿着一条“精英”路线前进,尤其在青少年体育方面。稍有体育特长的孩子,早早地就被抽到专门的体育班、体校、运动学校中培养,而大多数学生的体育需求则不被重视。由于体育部门的财力、人力毕竟有限,体育班、校所吸纳的人数不可能很多,这一人数往往也就成了我国各项目的体育人口。这样的数字肯定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庞大的体育爱好者队伍相比(国内外统计方法也有不同)。过去,体育主要由国家和政府出钱办,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实行“精英”路线情有可原;今天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全民体育,扩大体育市场,必须开辟新的思路,探索新的体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行的体制不是在扩大而是缩小了体育市场,这种做法没有发挥全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怎么能谈得上是“举国体制”呢?增加体育人口应从少年抓起,国外大量的体育俱乐部、训练班可以放在普通学校里,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我们的一些退役运动员为什么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意深入学校担当园丁、组织体育俱乐部、重新创业呢?学校体育真正蓬勃开展起来了,体育产业何愁找不到市场。
  此外,国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不能忽视对体育的投入。体育从本质上讲,是完善人类自身的一项教育、一种活动,也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内容。经济学家认为,对国民健康、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领域的投资,可以看作对人的投资,是软件投资。必要的软件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和回报率,甚至超过对第一、二产业的投资。今后几年,如果我国各级政府能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以及学校体育的投入,不但有利于我国体育事业(包括体育产业)的发展,而且必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良性影响。
  明确产权规范市场
  我国体育产业尤其是竞赛市场的发展方面,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试以足球为例来作一分析。足球作为我国体育改革特别是体育竞赛走向市场的突破口,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初步构建起足球产业的框架。然而按照产业化的要求,足球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面临一系列新的课题。俱乐部作为足球产业的基础企业,如果不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明晰内部产权关系,长期没有实现盈利,这样的企业就很难发展。俱乐部不可能老停留在别人出钱赞助,自己仅仅是一个广告招牌的阶段。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职业足球、篮球俱乐部虽然已开始向企业化运作转变,但远未脱离冠名赞助阶段。
  在多数体育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中,职业体育俱乐部越来越少地以一家企业冠名,更多地是以所在城市或某种吉祥名称命名。为什么?因为那里的俱乐部已经是一个独立自主经营的主体,具备了自我造血功能,不再单纯依靠别人的输血而生存。不仅职业俱乐部如此,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型赛事也正朝这一方向发展,像网球的四大满贯比赛,环法自行车赛,F—1汽车比赛,世界杯足球赛等等。这些大赛事几乎都成立了独立的赛事经营公司,有关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指定产品的确定、场地广告的招商等,商业运作十分规范,形成良性循环。而那些还需以企业冠名的俱乐部和赛事,往往正表明它们尚未进入体育产业的高级阶段。
  当然,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体育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依靠冠名赞助等外部输血的做法,也是一个必经阶段。我国体育从国家一家办到走向社会化、产业化,职业体育俱乐部从企业冠名到不冠名,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企业家们都清楚地知道,企业要发展,要把市场做大,最重要的是有源源不断的投资。体育俱乐部的投资如果长期依赖一家企业、只有一条渠道,不管其靠山多么财大气粗,一元化的产权结构不利于俱乐部脱离对母体的依赖,也不利于俱乐部在市场竞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大发展。因此,近年来国外像曼联那样的著名俱乐部,有许多已走上股份制企业的发展道路,投资主体多元化。另外,会员制在国外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协会中十分普遍,不知为何在我国迟迟实行不起来,白白流失了一大笔体育经费和一大批体育人口。
  发展体育产业,体育部门面临着一个如何吸引“外资”的问题。如果总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识,老是希望别人多给自己赞助,甚至怀着“捞一次算一次”的念头,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和合作者的利益,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吸引社会上对体育产业的投资。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投资的软环境还不很理想,缺少优惠政策,在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方面也不明确,往往留不住投资者。这些问题需要引起体育部门同志的重视和反思。(附图片)
投资者看好的卡丁车运动正走向“火爆”。
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

  为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的宋庆龄立像近日赠送海南省文昌市。立像质地为汉白玉,高3.5米。刘林创作并摄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