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收藏话题

  世界邮展荟萃中外珍邮
  贺勤业
  本世纪最后一次国际集邮盛会———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吸引了众多国家邮政部门与集邮家的重视和参与热情。参加非竞赛性荣誉类的邮集就达十六部,它们以其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这次盛会增辉添彩。在这里,举出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邮集作一简要介绍。
  中国古典珍邮
  香港著名集邮家林文琰先生将再次携华邮之冠,以两个展柜二十五个展框向世人展示中国古典邮票的精华。
  1878年海关试办邮政时期,中国发行了第一套自己的邮票———大龙邮票。1896年大清邮政成立,为了应急,于1897年发行了红印花加盖邮票。在这期间,还发行了慈禧寿辰纪念邮票。这些邮票,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红印花加盖邮票已成为中国古典邮票的珍罕品,而红印花小字“当壹元”邮票又被公认为中国珍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为当时试盖两个全张(每张二十五枚)计五十枚,目前仅发现存世三十二枚,其中四方连只有唯一一件(为林先生所收藏),乃世界之孤品。此次特用一展柜展示它的风采。
  林先生展出的二十五框邮品有:大龙邮票实寄封,一、三、五分银的样票、版模、版式全张及重组等;红印花加盖邮票首日实寄封及国内挂号,红印花加盖邮票八宝等;慈禧寿辰邮票实寄封、各种分数票及全格、样票、加盖票、错体票、漏齿票和著名的四覆八倒票;小龙邮票实寄封、贴大、小龙、万寿、红印花加盖票的中式封,还有珍稀的“北海伍分”全张等。
  英国伊丽莎白二世藏集
  英国皇家邮集保管者查理斯·古德文对展品的精彩处作了以下说明:由于“邮政之父———罗兰·希尔爵士”所倡导的“便士邮政法”,引发了一场世界邮政的重大革命。
  在展出中,我们可以看到1840年2月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的原图手稿。邮票面值以便士计量,用黑色油墨印刷,故称黑便士邮票。
  另一件珍品是贴有黑便士邮票的实寄信函。之所以称其为信,而不叫封,是因为,邮票粘贴在折叠好写有收件人地址和姓名的信纸上,而并未装入信封内。可以说,它是一枚最早的自制邮简。黑便士邮票1840年5月6日正式发行,为达到宣传目的,5月1日就开始出售。按规定,5月6日邮资才有效,而这枚盖有5月5日八角邮戳的实寄信函就弥足珍贵了。
  毛里求斯舞会邀请实寄封
  世界珍邮之一———毛里求斯“邮局”邮票,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使其身价剧增。1847年9月,毛里求斯总督夫人戈姆女士举行舞会,为邮寄请柬的需要,毛里求斯邮局特发行了一套邮票,共两枚,分别是橙红色一便士、深蓝色二便士。发行量各为五百枚。据查,两种面值邮票的存世量共约三十枚。而罕中之罕要数实寄封。
  这次将要展出的实寄封是史维林秘书长接受瑞士集邮家费尔德曼的请求,以展柜单独展示。邮票贴在写有H·AdamEsq·Junr字样的小型舞会邀请信封上,票面还有黑色边框的“已付”字样的戳记。应该说,这枚品相极佳的实寄封是距邮票发行日最近的一枚。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一个喝黄河水长大的青年人,怀着对母亲河、黄土地的依依眷恋,十二年来,春无倦怠,夏耐热风,秋踏晨霜,冬顶寒流,孜孜以求地坚持拍摄壶口瀑布,全神贯注地展现黄河的雄姿和神韵。他就是山西日报摄影记者王悦。天道酬勤,王悦精选了黄河采风的作品,出版了《壶口》大型画册,并于近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题为“展黄河雄姿、树中华魂魄”的黄河壶口摄影作品展。图为展出的作品之一。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我看电视文化
  秦露
  电视除了作为舆论工具外,它也是一种休闲方式。眼下,电视的休闲方式已成为最受宠幸的大众娱乐手段和信息来源。电视的影响无所不在,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
  我们必须对电视文化进行批评,以监督和改善我们的文化生存环境,就像要监测大气、水源和治理污染一样。
  我国人口教育程度不高,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最大比重,为大众文化提供了最广大的消费者,同时也决定了我国现实的大众文化品位尚不可能很高。1994年之后我国城市人口加上第三产业人口第一次超过了真正从事农业的人口(六点三亿比五亿),标志着巨大的大众文化消费者群体———当代市民大众正在形成,并且迅速膨胀,占据着更大的社会空间。
  在这样的大众环境中,高雅文化所体现的理想境界、崇高品格、悲剧意识和学术价值等距离实际生活较远,而百姓终日劳作、精打细算的生活经历养成了大众对文化产品特殊的选择标准和欣赏习惯。他们更多地关注细腻的生活实感、市井常谈、闺房碎语,不避琐屑,喜爱离奇,在每一次文化“投入”之中宣泄一下平日郁结心头的种种烦恼的生活感受,暂时放松一下生活的重负和社会竞争的压力。显然,这种需求基本上属于娱乐型,而最能快速满足这种精神需求的就是大众文化。这种文化作品贴近实际生活,平易而通俗,不雕琢,不虚伪,不艰涩,表现出生活的幽默和真诚。
  电视使大众文化突破了时空障碍迅速涌入了各个阶层,实现了文化的社会共享。电视文化的兴起是一种文化进步,它蕴涵的信息意识、现代科技意识、开放意识和商品意识,对于原有的小生产意识、封闭意识和非商品意识来说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精神,但仍存在很多隐患。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带有明显的工业流程性质,内容模式化或标准化,批量生产、大规模仿制。电视文化还带有强烈的流行性质,电视广告所倡导的品牌经济,商家通过“包装”在电视上制造出明星文化,等等,文化被虚拟化,进入了经济主导的形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价值高低与文化产品雅俗并不等同,高雅产品通常是极富个性的创造,需要高深的专业素养和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很难进入有很高的时效要求的工业流程式的生产程序,也较难充分利用电视媒介。
  今天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与其说是不同阶层大众的文化差异,不如说更多反映了大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作为电视媒介,就要在高雅与通俗之间找一个相契点,让高雅文化逐渐为大众所接受,高雅也就成了通俗。同时电视文化又不等同于学术与文学,不能以学术或艺术化形式要求它,通俗化永远是其最大特征与优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喜洋洋夏日奉献
  近日,喜洋洋唱片公司的零点乐队、黄绮珊再接再厉,于1999年第三季度再推单曲。零点乐队的《梦》和黄绮珊的《午夜DISCO》都是他们各自改变风格的作品,是他们在歌唱道路上一次新的尝试。
  零点乐队自出道以来,作品以情歌见长。表达的多为都市人无奈的情感纠纷以及错位的爱情故事。此次零点乐队推出的新作《梦》,首先在内容上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变化,它侧重于对意境的追求、对环境的描写,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梦境。其实,这更是一种对纯真感情的向往,一种心灵的回归。当都市尘埃落定,人们对孩提时代的真情、初恋的美好感觉的怀念才会涌上心头。
  黄绮珊是喜洋洋公司新近推出的歌手,一首《似水流年》在榜上成绩不俗。这次,黄绮珊一改前曲歌路,劲歌一曲《午夜DISCO》。这是一首来自上海的作品,词曲均出自上海年轻作者李维明之手,后由词坛才女赵赵稍加润色。这首歌曲原本不是为黄绮珊量身度作的,对词曲内涵的共同感悟才促成了这几个人的合作。《午夜DISCO》是典型的舞曲风格的作品,由丁宁操刀编曲,动感十足,充满活力。这首歌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个是我们在广播中打榜时可以欣赏的;另一个则只有在迪厅中才可以听到,当然它的节奏更为强劲。(倪妮)(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旅游视点

  古镇的变迁
  罗仕湘谢念
  乘汽车从省城贵阳出发,一直往北。四个小时之后穿过仁怀市区,沿着崎岖山路一直向下十三公里,便是茅台镇了。
  茅台的称谓有人经过考证,认定起源于宋代。因为长期居住在此的居民在一块长满茅草的土台上祭祀,故简称为茅台。元朝以后,县以下设寨、村、坪、部,从此正式定名茅台村。1932年设立茅台镇。
  穿过流经全镇的赤水河上的茅台大桥,登临对岸的小山之巅,就到了红军当年四渡赤水的纪念地。放眼远眺,茅台镇风光尽收眼底,依山而建的座座小楼,构成奇特壮观的别墅群。陡峭的砂砾岩坡上,一排排宽敞、整洁的厂房、宾馆、科研所、职工宿舍和办公室拔地而起。各建筑物中间的空地上,点缀着绿树、鲜花与草坪。投巨资兴建的博物馆、文化城、小区园林,占地近万平方米,既有江南园林的别致,又具现代建筑气派,已成为贵州北线旅游的重要景观。
  司马迁《史记》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生产的苟酱酒就已经很有名气,汉武帝命令出使南越的大臣唐蒙绕道取回饮而“甘美之”。到了清代乾隆时期,这里成为黔北重要的交通口岸,川盐入黔和黔货出海大部分都要从这里集散。有诗云:“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唯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繁荣盛景持续了二百多年。
  建国后,茅台镇一度成为仁怀市府的所在地。后来由于公路开通,水运渐失优势,茅台镇也就冷清了好多年。改革开放之后,茅台酒大肆走红,大批客商又云集于此。
  徜徉茅台镇,处处可以感受具有鲜明黔北川南边缘文化特色的朴实民风。而令人吃惊的是,无论大人小孩,几乎每一个人都能谈出一大串关于茅台的传说,其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当数“怒掷酒瓶振国威”的真实故事。
  那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北洋政府以“茅台公司”的名义,将土陶瓶盛注的茅台酒送到美国旧金山参展,由于当时中国低下的国际地位,加上包装简陋,外国人不屑一顾。情急之中,与会的中国官员愤怒地将酒瓶摔碎在地,顿时阵阵酒香袭人,引得举座皆惊,于是乎茅台酒得以“黄袍加身”。
  到茅台当然要饮茅台酒。三杯两盏,不觉月上东山。微醺之间,仿佛感到这座小镇就是一部历史,不知不觉飘然起来。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世纪风”原创歌曲大赛征集作品
  今年11月将举办的’99上海亚洲音乐节,有印度、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及港、澳、台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歌手及代表参加,是本世纪最后一次亚洲歌坛盛事。音乐节主题为“世纪风”中国原创歌曲大赛,包括新创作歌曲比赛与歌坛新人比赛,旨在发现和推出一批优秀歌曲,培养扶持歌坛新人。此次大赛在亚洲各主要国家、国内各主要城市分设若干赛区。由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北京赛区目前正面向北京地区征集作品。(木土)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世纪之交的农民
  需要什么样的电影
  吴红敬
  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富裕起来的农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需求都在发生变化。那么,世纪之交的农民需要什么样的电影呢?近日,笔者对湖北省六个县(市)农村电影市场进行了调查。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传统的武侠片和港台枪战片成为农村电影市场的主流。目前,这类影片除在部分青年当中尚有一定市场外,农村相当部分的农民反映这类影片总是老一套,我们看腻了,厌烦了。农民对电影的需求,不是那些脱离时代的离奇的通俗故事,而是更加需要接近自己的生活实际,表现自己喜、怒、哀、乐的喜剧片、故事片。如《乱点鸳鸯》、《异想天开》、《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男妇女主任》、《贿赂警示录》等备受农民喜爱。
  世纪之交的农民,致富欲望强烈。农业科教片在推广农业科技新成果,对促进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作用显著,因此农民特别欢迎农业科教片。南漳县大力推广抛秧新技术时,在该县涌泉镇建立了水稻种植科技放映点,逐村放映,农民反复观看,使抛秧新技术在该镇及周边乡大面积推广。该县桑蚕大镇巡检镇放映《新法养蚕》、《立体养小蚕》等科教片,推广养蚕新技术,仅科学养蚕一项就使该镇农民人平增收近百元。钟祥市电影部门1998年深入乡村巡回放映《防治花生病虫害》、《水稻旱育抛秧新技术》、《林果栽培与管理》、《畜禽、水产养殖》等十多部科教影片一百八十多场,观看的农民达七万多人次。在科技影片的帮助下,该市长寿镇涌现出了种田过一百亩、年纯收入过十万元的农民种植能手三十八人;猪鱼配套养殖、年纯收入过十万元农民养殖能手二十六人;承包经济林基地过一千亩、年纯收入过十万元林果能手四十五人;开发温泉资源五百亩发展甲鱼生产、年纯收入过一百万元的农民特产养殖能手十三人。在他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该镇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奔富路的热潮,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经常性播放科技影片的愿望日益增强。
  当前,农民每看一场电影要求必放一部科教影片,不满足于光看故事片。基层干部和农民纷纷反映农业科教影片一是太少;二是跟不上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三是农民急需的介绍农业科技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的科教影片更是缺乏。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四川电视节今秋在成都举行
  作为中国今年唯一的国家级大型国际广播电视交流活动的’99(第五届)四川电视节,将于10月底在成都举行。
  从199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的四川电视节,其规模愈来愈大,已逐步成为中国和亚洲重要的电视节目和电视设备、视听产品交易市场之一。以“和平、友好、交流、合作”为宗旨的本届电视节仍然以上述项目的展示和交易为主要内容。电视节组委会主席、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表示,电视节的举办不但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影视界的业务交流,对四川及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繁荣内陆经济文化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本届电视节将比往届规模更大、更富有新意和地方特色,使其影响更广泛。(西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少儿戏曲荟萃京华
  “中国剧协’99宝安杯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演出本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参加本次演出的节目共三十余个,其中包括京剧、评剧、豫剧、晋剧、秦腔、越剧、沪剧、黄梅戏、淮北梆子、粤剧、广东汉剧、台湾哥仔戏、客家山歌剧、湖南花鼓戏、川剧高腔、甬剧等十六个剧种以及戏歌、戏舞、器乐合奏等。这些节目是从二十二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戏剧家协会推荐的一百三十一名小演员表演的一百一十二个节目中遴选出来的。
  参加演出的小演员大多来自各地专业或业余戏校(班),他们都是痴迷于戏曲艺术的“戏娃娃”,年龄在五至十四周岁之间,其中不乏三四岁就登台并在当地小有影响的“角儿”,还有一些小演员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艺一)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电视剧《大清蒙古王》开机
  由内蒙古电视台和内蒙古大力房屋建设开发总公司联合摄制的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大清蒙古王》日前在北京开机。这部全面表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长篇电视连续剧,以清代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主角。
  (国明)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人间正气》热荧屏
  西央
  今年5月,一个名为《人间正气》的电视栏目悄然在中国教育台一套节目中亮相。两个多月过去了,如今这个每周六晚21时30分播出的节目,不仅引起了全国公检法人士的喜爱,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周末夜观看这个内容丰富的“普法、说法”节目。
  《人间正气》以“检察的眼光看社会,从社会的角度看检察”为切入点,将镜头伸向检察工作的最前沿,通过实景拍摄、跟踪采访、观众参与、专家评述等多种表现形式,及时、生动地将检察机关执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方面面情况,展示在观众面前。该栏目由“今日焦点”、“经纬传真”、“法制信箱”板块构成。深度报道检察及其他执法领域的重大事件、老百姓关心的热门话题,是“今日焦点”的主要内容。对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及时的法律剖析,形象、真实的审案幕后报道,使得每周末夜的“今日焦点”一时成了公检法战线的“焦点访谈”。“经纬传真”力争以最快的时间告知人们检察及政法战线所发生的事,同时使社会各界尽快了解了国家新出台的法规政策。“法制信箱”,因为以亲切的面孔准确回答观众提出的法律问题,已赢得了“法律知心大姐”的口碑。由此构成的《人间正气》,如今是全国检察及政法战线唯一的常年性电视栏目,其报道的及时,形式的新颖以及内容的丰富与悬念成分,使之开办以来在中国教育台保持着前三位的收视率。
  承办该栏目的中国检察日报天正影视中心,多年来着力于普法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曾拍摄出了《十大杰出检察官》、《见义勇为好青年》等系列电视节目。该中心负责人认为,《人间正气》受欢迎,正因为她反映了推行法制、呼唤正义的社会心理。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绿色的阳台》二度进京
  近日,广东话剧院实验剧团演出的小剧场话剧《绿色的阳台》二度进京向建国五十周年献礼演出。
  这台讲述百姓故事、体现人间真情的剧目以昂扬的基调、真实细腻的人物刻画、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生经历,哲理性地揭示了人们对绿色的渴盼和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寻。
  该剧在一九九八年文化部“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新剧目”交流演出活动中荣获“优秀编剧奖”、“优秀表演奖”等六项奖,在广东省第七届艺术节上荣获八项奖,同年十月代表我国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中、日、韩三国戏剧交流演出。该剧已演出五十多场,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刘文)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越剧《西厢记》入选上海国际艺术节
  将于十一月在上海举行的国际艺术节共有三十台剧目正式参演。本届艺术节引进市场运作方式,中外各项演出活动主要由演出公司或演出中介机构负责操作,自负盈亏。在日前结束的国内演出剧目洽谈会上,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西厢记》以强有力的竞争力入选。这出戏虽然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九十年代初推出的“老戏”,但它经过不断的演出实践越显精致,著名演员茅威涛的名字隐含着商机。另外确定下来的四出国内演出剧目为藏剧《文成公主》、曲剧《烟壶》、音乐剧《未来组合》和舞剧《阿炳》。(吴蒂)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中国农影喜庆五十华诞
  创建于一九四九年六月的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日前庆祝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农影始终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为己任,运用影视手段促进“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五十年来,生产农业科教内容为主的影片八百零五部,其中八十七部获国内部级奖项,三十部获中国电影政府奖(华表奖),一部获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九部获金鸡奖提名。此外,还有十五部在国际各类电影节上获大奖。(邓中)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创作手记

  为中学生写音乐剧
  王正
  《月光摇篮曲》是我专门为当今中学生朋友写的音乐剧,目前正由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排演,剧院准备用它作为国庆五十周年的献礼剧目。
  我小时候逃难,在鄂西土家族地区生活过两年。前几年与我同住一座楼的歌唱家吴雁泽经常唱的一首歌《清江放排》,就是表现那个地区的生活情景的。我常常想念那个地区,不知道那里现在是什么样子。
  也巧,中国儿艺的作曲家邹野是从湖北来的,他也是我的邻居,他对鄂西山区的情况很熟悉。剧院派他与我合作,共同创作这部新的音乐剧。他向我谈到鄂西山区的情况,说有些深山里还很闭塞,没有电,看不到电视,与外界隔绝,因而这些地方传统的文化韵味非常浓。不过,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那里将会发生变化。
  我设想,深山里的孩子一定非常想知道外面的事情。1996年6月2日,我为未来的剧本写了第一段歌词:“我家住在高山/头顶一片蓝天/伸手摘下一片白云/太阳时常跟我作伴/大雾在我脚下飘过……”
  当时,整个戏还没有一个故事,我脑海里只朦朦胧胧有一个深山男孩子的形象。他站在高山上,向往着外面的世界。这样一个形象,这样一段歌词,成了我的整个剧本构思的契机。
  邹野还告诉我,他在湖北的时候,曾多次到土家族采风,那里的民歌很好听。我这样就想象这孩子的爷爷是民歌手,这时来了一位采风的女作曲家,作曲家和深山里的孩子成了朋友,这样就引出了这山里的孩子下山,沿着清江、长江到了一座座城市,开始他的流浪生涯的故事。
  在北京,在全国所有城市,我们都常常可以看到来自广大农村和山野的人。他们是出来打工,谋生,同时他们也是要打破原有封闭的生活圈,接触外面现代化的社会。我觉得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我所写的这个孩子,就是这千千万万人中走向外面的一个。
  剧本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改到后来,已经把最初的那段歌词,最初的那个采风的作曲家,最初主人公沿着江河流浪的情景,以及他在一个个城市里的种种遭遇,都改变了。
  原来的剧本叫《高山梦幻曲》,现在的剧本叫《月光摇篮曲》,描写这个山里的孩子到北京寻找他的母亲。他已经不记得他的母亲长得什么样了,但这首月光摇篮曲驱使他对母爱的苦苦寻觅。在山里,乡亲们唱着土家族传统的民歌,在长江木排上,船工们唱着优雅的民间小曲和气势雄伟的号子;在北京,山乡少年爱的追寻,感动了许多人,特别是感化了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现代城市少年。
  剧本保留了流浪的重要情节,但贯串其中的是对母爱的追寻和宣扬。
  我们写的是中国剧本,我们的作品一定要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但是,这一次,我的认识有了一点变化,即:音乐剧是城市戏剧,是现代戏剧,它必须适合城市人观赏,它必须要有现代气息。民族化和现代化的融合,是我追求的目标。
  音乐剧是用音乐和舞蹈为语言来演戏。这和话剧是不同,但它到底是戏剧,因而和歌剧(我这里指的是西洋歌剧)、歌舞又是不同的。首先戏要好,同时又要适合用音乐舞蹈来表现,这的确很难。我写这个剧本前后花了将近三年的时间,写了七稿,这在我过去的创作经历中从来没有过的。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还珠格格》走了
  《鹿鼎记》来了
  在褒贬不一中一直吸引着不少人的《还珠格格》续集,终于要走下荧屏了。而另一部同样出自港台作者笔下的古装电视剧《鹿鼎记》,又将于近期在北京电视台的《红星剧场》推出。作为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金大侠笔下最后一个,同时也是被认为内涵最复杂的主人公。也许由于这个原因,《鹿鼎记》曾被数度拍成影视作品。此次继周星驰、梁朝伟之后由陈小春饰演韦小宝的这部新版四十五集电视剧《鹿鼎记》,也被称为一部诙谐中不乏新意的电视作品。
  (向文)(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