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产业化大趋势
  河南省副省长张以祥
  农业产业化有两个问题对我省来说比较突出:第一是怎么形成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如何提高龙头企业自身的实力和带动能力?如何使众多的乡镇企业转变成龙头企业?第二是怎么形成龙头企业和农户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当前,农产品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河南粮食连年丰收,小麦产量稳居全国第一,瓜果蔬菜无一不丰收,但由于市场规律的作用,农产品价格普遍走低。特别是粮食、棉花价格都要下降,势必影响到其他农产品的价格,造成增产不增收,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市场,影响整个市场需求。
  我感到,无论是进一步的开拓市场,还是扩大市场,无论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无论是进行深加工,还是进行产业升级,都需要依靠农业产业化这种形式。所以说,是当前农村经济的发展,逼着我们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于产业化。(附图片)
  大业公司在四川省凉山州的牧草生产基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龙头企业:应与农民互惠互利
  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黄守宏
  发展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型农产品养殖、加工、运销等龙头企业,将分散经营的、小规模生产的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形成包括生产、加工和流通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条,使农民不仅能从农产品生产中取得收益,也能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
  有些人认为,只要企业是从事农产品的养殖、加工的,就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从根本上来说,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与非龙头企业的区别在于在利益的分配机制上,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产品“买断”关系,而是通过多种方式与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机制。龙头企业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官封的,而是在市场经济的竞争较量中形成的。即使政府指定一些公司做“龙头”企业,如果它们不能和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没有能力成为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者、市场开拓者、营运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发挥不了中枢作用,同样不能算是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认为,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对企业来说没有多少好处,而且还很麻烦,不如直接买断简单省事。所以大多数公司还是在沿袭传统的买断关系,产销关系很不稳定。从利益关系上说,农民想贵卖,企业想贱买,结果当市场价高、产品畅销的时候,农户到市场上卖高价,企业急需的原料得不到保证;当市场价低产品滞销的时候,企业压价。这种不稳定的关系容易引起市场价格波动起伏,引发企业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兴衰与共的关系。建立了利益共同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也就奠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一是保证了原料的稳定供给和原料的标准化,二是减少了流通环节,节约了各项交易费用。而这两条通过传统的商品买断关系是做不到的。因此,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基本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中坚作用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杜鹰
  培育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联系当前我国农业发生阶段性变化的大背景来看,无论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还是农业结构的调整,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龙头企业在其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提升农业的品质、质量和效益问题。实现这样的结构优化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
  在新形势下,谁来充当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人、领头雁?广大农户无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和基础,但是仅仅靠农户的自发行为是不够的;政府当然可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但结构调整从本质上讲是市场行为。从全局来看,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包括合作组织,应当在这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骨干和中坚的作用。
  产业化经营很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龙头企业要唱好重头戏,就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是在市场开拓中起到开发和创新的作用。在市场约束情况下,虽然不像短缺经济那样有供给就有需求,但需求也是可以被创造的。开发市场就是开发需求,而这个能力也只有企业才具备;二是在结构调整中起到引导和带动的作用。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户,将市场需求通过产业化组织传递到生产环节,通过产业链条引导和带动基地建设和农户生产,龙头企业责无旁贷;三是在技术进步方面起到载体和传输放大的作用。小农户的技术需求有限,而企业要占领和开发市场,必定有着强烈的科技需求。它凝聚了科技创新活动的供给和需求,又通过一体化生产扩散到整个生产体系,从而使整个农业结构调整更富活力;四是在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中起到示范和辐射的作用。不同经济区域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是农业结构调整在宏观尺度上追求的目标之一。龙头企业客观上应起到为区域经济格局的形成奠基、培土的作用;五是要在体制改革中起到探索和突破的作用。结构调整必定伴随着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活动,本身就是体制转轨和机制转变的过程,龙头企业应当自觉地担当起这一重任。与此同时,政府要为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外部条件,促其健康发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龙头企业和农业现代化之路
  人民日报经济部副主任何加正
  我就龙头企业的地位、作用谈几点认识。
  第一,能不能这样说,发展以广大农村和亿万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为资源,以广大农户为依托,以人民生活水平升级换代所造成的新需求为广阔市场的龙头企业,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有希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我们现在遇到了什么东西都“过剩”的情况,农产品也不例外。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消费约束、需求约束这么一个阶段。这个约束实际上预示着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出现了新的瓶颈。无论是生产水平、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有待有一个新的提升。这为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我国现在城市到处是超级市场,它卖的多是经过加工的农产品,这种销售方式说明这个阶段已经逐步到来。这次会议一下子冒出这么多龙头企业,产值都是几个亿。这也非常清楚地表明这个增长点确实是存在的,前景广阔。
  第二,应该说,龙头企业实际上也是中国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龙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龙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希望所在,它折射出来的就是农业现代化的曙光。龙头企业的意义在哪里?不是看它生产了什么东西,而是看它在怎么生产,是以一种什么方式在生产?它的生产方式形成它的社会意义。龙头企业可能使我们几千年传统的生产方式产生变革。从这个意义上,应该说它不仅仅是个农业产业化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大事。因为有了这些龙头企业,中国的农业就有可能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一家一户,拎着小篮子上街去卖,或者是自产自销,自产自吃的那么一种农业逐步转变成现代化的农业。
  第三,龙头企业是中国农业和亿万农民走向市场的火车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农村实现的一个催化剂,或者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现在我们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讲来讲去,大部分讲的是城市的经济,讲的是工业。农村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么搞,走的是一条什么路?我觉得龙头企业在这里面起的作用是很大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几亿农户靠拎着小篮子,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不可能的。通过政府部门组织农民进入市场,我觉得有必要,但也很难,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按照经济规律再选择的那么一个过程。龙头企业就产生于市场当中,跟着市场需求走的,它适应了中国市场发展的需要,所以它就能把农民带进市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政府企业专家应当形成合力
  中国农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安晓宁
  发展农业产业化,应该实现三个行为的有效结合,就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专家行为。
  首先说政府行为。在产业化进程中,政府应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企业行为应该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尤其是龙头企业发展当中的核心行为、主体行为。
  专家行为就是要在龙头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起一种决策咨询作用。
  总的来说,政府行为、企业行为、专家行为三者应当形成一种合力,共同作用到龙头企业这个市场主体上来,促进龙头企业的迅速成长。再通过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带动基地、农户,使整个农业产业化经营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让龙头强起来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在农业产业化这个长链条中,龙头企业是“火车头”,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
  我国整体经济形势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与此相适应,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龙头企业如果自身不够强大,将无法带动千家万户的农民,顺利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还要善于在和广大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过程中不断强大自身。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直接面向农村,面向农户,利用当地的农村资源和农村劳动力,通过资金、科技、产品、市场的组合,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践证明,这些“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不仅促进了当地养殖业的发展,而且使公司形成了以饲料为“龙头”,上下延伸到种植、养殖、肉食品加工、鱼粉生产等领域的农业产业链。最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城乡互补,推进奶业产业化
  河北三鹿乳业集团副总经理高金成
  “养一头奶牛脱了贫,养两头致富,养三头奔小康,养四头不求银行,能养五六头就能盖座小洋楼”,这是河北奶农编的一段顺口溜。的确,与我们公司建立合同关系的农户养一头高产奶牛,年收入可达五六千元。目前我们的相关业务已辐射二十七个县市。
  河北三鹿乳业集团的产业化经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公司+农户。扶持农户饲养奶牛,从奶农手中收购鲜奶进城,城乡结合共同发展。二是公司+基地+农户。鲜奶进城,使龙头企业扩张发展,坚持富裕奶农,让利于奶农的原则。三是资产一体化。一九九三年以来,以品牌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组建了集团,走上联合闯市场之路。可以说,十三年来,我们始终抓住奶农养殖奶牛的“三难六险”解决问题,三难即卖奶难、配种难、治病难,六险即投资、市场、技术、饲养、收入及政策的风险。首先在服务上下功夫;其次,巩固各方利益,始终坚持了“反哺”饲养业的方针,使产业链环环相扣。(附图片)
  三鹿集团奶制品车间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产官学联合推动产业化
  长江农业集团总裁侍守江
  最近,日本政府推出了产、官、学结合,联合推动经济发展的新举措,就是由学界制定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建议,政府进行政策调控,产业界负责具体实施。这一做法值得我们搞农业产业化时借鉴。
  在农业产业化事业中,产、官、学体制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学界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调整自身研究课题和教学内容,政府可以通过政府保护,支持农产品出口;而产业化龙头企业则在政府、学界的宏观指导下有计划、有目标,适度规模地发展各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从而推动我国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事业健康、持续地高速发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用系统工程方法推进产业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卢凤君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到现在,涉及的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果不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加以认识和进行管理,将不利于农业产业化的进一步健康发展。
  一、政府的有关决策应当系统化。农业产业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领域,作为一个系统来讲,农业产业化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各个领域之间关系的处理应当是不一样的。二、龙头企业的管理也应当系统化。企业管理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不能简单地采取某一种模式。三、是人事流和信息流管理。怎么样用人,怎么样用信息,如何扩大人事流和信息流在企业中的作用,成为这个阶段企业管理的重点。四、也就是最高层面,主要是思想流管理,即战略管理。如何管理战略,形成思想,思想形成后如何扩散,如何更新,这一点对于很多企业非常关键。我发现现在一些乡镇企业集团,企业家的思想流可以,但是他这个半径比较小,如何扩大到整个企业,还需要在管理上进一步下功夫。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四种模式
  河南大学改革发展研究院耿明斋
  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质就是逐步实现由封闭、落后的自然经济和传统社会形态向开放、先进的现代社会形态转化的过程,到目前为止,我国农村地区大体上走过了如下三种不同的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
  其一,外部要素启动模式。其二,商品经济意识催生模式。其三,优势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然而,对于涉及众多农村人口和广大面积的欠发达平原农业区来说,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至今仍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难题。在这方面,科迪公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可以说,科迪的道路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第四种模式。
  科迪公司的成功源于资源、要素的合理组合,对市场机遇的巧妙捕捉和开拓,企业家创新力的发挥与不断超越自我的追求,以及规范、有效的企业制度建设和管理。(附图片)
  科迪集团的现代化奶牛饲喂系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建立稳定的联系机制
  安徽省农经办杨振宁
  龙头企业如何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对于稳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与非农产业比有着天然的弱点,且单个农户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资金匮乏、技术落后、竞争实力弱等缺陷。因此,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市场能够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龙头企业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公司与农户相互依托、互相利用,其利益联结关系越紧密,一体化程度就越高。可以说,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和稳定的风险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由初始阶段向完善阶级转变、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目前,各地在实行农业产业化时形成的利益机制和风险机制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总的原则应当是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切实考虑双方的利益要求,充分尊重各利益主体的自主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龙头企业与企业家
  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丁力
  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主体,而龙头企业的企业家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中坚力量。其一,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人,他追求利润、敢冒风险,而且是自然人。讲产业化经营的市场行为,不能光看到收益,更要看到企业家冒了很大的市场风险。其二,是企业家的经营力。农民能够分享的利润是靠企业家的经营力创造出来的,企业家把各种生产要素,比如科技、信息、土地、劳动力等等,进行优化配置,创造出了递增效益。应该承认企业家的巨大贡献。其三,企业家是从市场中拼搏出来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苦辣酸甜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还有一点,要看到企业家在带领农户进入市场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企业家与农户的关系。中国的农户是分散的、小规模的,不要埋怨这种现实,应当看到它的合理性,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农民的剩余劳动力、回避风险,等等。但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要进入市场就有困难,就要靠企业家引导。一般的农民不具备企业家的才能,他们要靠企业家的示范、带动,才能进入大市场。企业家和农户是两个市场主体之间平等交换的关系。交换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交换,而不是扶贫。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关键是建立新型的利益机制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关锐捷
  具有开拓市场、连接农户功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具有技术创新、资金融通、资产整合、市场运作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能够有效地解决农业集约化水平低的问题,能够克服政府难以组织农产品进入市场的矛盾,能够找到农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但是要实现与广大农户的有效对接,理顺利益关系,往往遇到种种障碍。
  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各自追求其切身利益,难免产生利益冲突,这是对立的;而企业要获得稳定的原料来源或质优适销的产品,就必须与农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产品和质量结构,这与农户要求生产的产品能卖得出去、并卖个好价钱又是统一的。然而这种对立统一往往需要一个渐进的、甚至是痛苦的磨合过程。
  实践向人们提示,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确需中介组织作为桥梁和纽带,而农业合作社和专业农协是各类中介组织中最为有效的形式。因此,应积极引导、鼓励提倡“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农户”的运作模式,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打破社区范围和所有制界限,通过资金、土地、技术、设施和产品入股,使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合理流动、优化配置;通过实行保护价、优质服务、利润返还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利益连接机制,充分调动各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倘若与农户的关系仅仅是产品的买断关系,就不能称之为龙头企业,就不应当成为扶持的对象。各地在择定龙头企业之时,应有计划地优先扶持农民参与面大、资源支撑面广、群众受益面宽、科技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把有一定规模、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关系紧密的企业,培育、改造为实力雄厚的大型和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附图片)
  大连金州区的产业化生产基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紧紧依靠农民
  得利斯集团宣传处长 马捷
  农副产品初加工,增值率低,风险大。龙头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真正起到农业产业化龙头的作用,除了紧扣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还应当紧紧依靠广大农民,和农民群众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只有这样,农民才会向企业按时按量提供最好的原料。这是农产品加工企业面向市场求生存、抵御市场风浪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成败的关键所在。
  企业要想和农民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想方设法照顾和保护农民的切身经济利益。为了加深与农民及农村社区的感情,得利斯近年来累计投资二百四十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使当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十几年来,得利斯得到了当地广大农民群众的信赖、支持和拥护,正是这种深厚的感情基础,才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