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碧海青天赤子情
  ——记青岛海事法院院长王延义
  杨俊杰
  1998年青岛海事法院收结案件的数量均已跃居全国海事法院系统首位,人均年结案数从十几件猛增至五六十件,从建院10多年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到终于拥有了一座设施先进的办公楼……问该院干警是什么力量推动?回答很简单:有一个好班子、好领头人。王延义是1997年6月由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调到青岛海事法院任院长的。上任伊始,他没有急于烧“三把火”,而是沉下心来,细致深入地进行调查摸底,找出了海事法院沉积的各种矛盾、各类问题的症结,药方也出来了:“急不得,要像炖骨头那样,用文火耐心地煨出上下同心”。他坦诚地对大家说:“我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派。我提倡淡化矛盾向前看。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凡事不做则已,做就要务求成功,争创一流,这是王延义的座右铭。他常常对干警们讲,干工作要敢想、敢干,勇于追求第一。他同院党组一班人确立了“争创全国一流海事法院”的奋斗目标,围绕着这个目标,他带领党组一班人勤奋工作,通过建章立制对行政、人事审判进行规范管理。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重新制定修改内部规章29个,使全院的各项工作有规矩可依,运行有序。这些措施和制度极大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审判员岗位目标责任制,规定每人年审结案件的任务。由于有了合理完善的奖惩措施,审判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1998年人均结案数居全国海事法院之首,档案管理也由三级跃进省级一级先进行列……
  针对审判法庭狭小,办公楼与另一单位共有,管理混乱的实际,王延义带领全院干警克服困难,多方努力,使办公用房面积增加了2500多平方米,青岛海事法院成为全国海事法院办公条件最好的法院之一。
  为适应现代审判工作的需要,青岛海事法院克服经费紧张等困难,给各办公室配备了先进的电脑,实现了院内联网及与省高院联网。
  问及王延义工作的特点是什么,青岛海事法院干警深有感触地说,王院长这个人做事意识超前,眼光长远。他调到海事法院后,用很短的时间熟悉了海事司法工作的特点,认为只有高素质、高层次的法官队伍,才能在未来的国际海事审判行列中有一席之地。他严把进人关,只有专业对口、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能进。他注重海事司法学术交流,鼓励干警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增长知识,锻炼才干;组织中层领导干部学习考察了兄弟法院,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院里的干警谈到他们的王院长时,会用朴实的山东话告诉你,王院长这个人实在,办事公道,无私心,一心扑在工作上,什么都不求,只求把工作搞上去。院里给干警分房子,3000多平方米的住房他没要一平方米;当事人诉讼难,他不顾手术后身体尚未复原,亲自带人跑遍了山东沿海,确定在烟台、威海、日照三地设立派出法庭。他这种敬业精神无声地影响着其他干警,齐心协力干好工作的风气日渐浓厚,原来的派性对立消弭无踪,干警的思想转变了,整个法院从内到外面貌焕然一新了。
  天道酬勤。1999年1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给王延义记个人一等功。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好法官征文

  老班底新改革
  ——记江苏镇江中级人民法院
  汤流吴绍祥
  “法院不像法院,法官不像法官”,这是早些年法官和诉讼当事人对江苏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共同感受和基本评价。一座2000平方米兼审判、办公双重功能的简易楼,容纳了130余名干警。一间办公室里往往同时开两三个庭,乱哄哄的。少数法官纪律松弛,工作拖拉,案件质量不高,超审限问题突出……
  1998年初镇江中级法院新的领导班子组建后,针对干警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决定从法院基础建设着手,明确提出了“工作高效率,执法高水平,队伍高素质”的工作思路,院党组书记郑宏章在全院干警大会上立下军令状:一年强基础,两年大变样。一年半过去了,如今的市中院已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在队伍建设中,市中院党组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有效的思想教育举措,注重以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引导、激发干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热情;自办轮训班10余期,加强和提高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因时建章,依势立制”是院党组一班人的共识。一年多来,院党组一面对原有制度进行修订,一面及时制定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新规章,并切实付诸实施。去年以来,结合开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对干警队伍中业已存在的突出问题动真碰硬,大力整饬。对群众不满意、反映强烈的有关人员毅然作出处理,依据制度,该免职的免职,该待岗的待岗。明确法官的责权,错案必究。
  今年以来,镇江市中级法院大力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为提高办案质量,加大执行力度,实现法院工作的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上又采取诸多新举措,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审限流程跟踪监督责任制”、“案件督办制”、“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执法、执纪、行风廉政监督员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法院工作,实施双休日工作学习计划等,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法院还是原来的法院,法官还是原来的法官。”市中级法院已焕然一新。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为法官充电
  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为培养跨世纪的现代型法官,于1998年4月创办假日学校。他们利用休息日,为全院干警举办邓小平理论学习,审判业务和电脑操作培训,开办专业知识讲座,不断拓宽干警的知识面。图为下课后,老师正在为好学的干警讲解专业知识时的情景。
  裴维奇摄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心血倾注
  ——记贵州册亨县人民法院院长王永松
  黄成学
  王永松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布依族女干部。18年来,她努力履行一个人民法官和领导干部的职责,把心血倾注于审判事业,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作了应有的贡献,被最高法院政治部、中国女法官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女法官”荣誉称号。
  常言道:“女子做事九分苦一分甜。”的确,她是在苦中干出来的。在法庭工作时,庭里只有3名干警,一个顶着几个用,自己是庭长,更要带好头。她的家离单位比较远,为了上班不迟到,她总是比别人早出门,提前把小孩送到学校,让孩子站在教室外等候老师开门上课。有一次,她爱人出差,她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和同志们下乡办案了。走时估计孩子放学前能回来,不料案件的有关当事人居住分散,都在大山深处,等她办完案翻山越岭走了6个多小时的山路回到家里,孩子静静地斜靠在门边,身子蜷曲着,身上冰冷,软软的,这是孩子因中午没有吃饭过度饥饿造成的。当时,她的心像刀割一样,泪水不停地流下来。她拖着疲惫的身体抱着孩子进屋去,慢慢生火做饭。
  她从严治院,院党组制定了13个方面的行政管理制度,并带头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为了带头严格遵守上下班制度,她把家务放在别人休息的时间去做,常常因下班回来太迟,来不及做午饭,为了不影响下午上班,她就到街上打米粉作为全家人的午饭。平时哪怕是两个小时的外出,她都写假条交政工科。
  她认为,女同志只要努力去办终会办得好事情的。多年来,她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赤诚办铁案
  ——记河南卫辉市人民法院法官王建平
  李建民
  在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有一位以办铁案闻名的女庭长,她就是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获得河南省优秀审判长、新乡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的王建平。
  “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这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是我们审判人员的天职。”正是对党对人民对法律的一腔赤诚,使王建平对待案件不论大小难易,在各个环节上都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她办理被告人尹贵全盗窃罪案时,被告人供认,赃物起获,乍看是一起事实十分清楚的案件,但她没有马虎和放松。通过仔细阅卷,她从现场照片所显示的被盗仓库后窗的高度,发现了腿有残疾的被告人不可能攀高撬窗入库的疑点,她带被告人到现场做实地表演,结果当场露了马脚。被告人不得不如实供认了仓库保管员高某(与尹是亲戚)共同作案而由他兜揽责任的真相。
  同志们提起她慧眼识诈和细心辨假的案件更是交口称赞。刘彦新,一个四进宫的罪犯,因巨额盗窃案转法院,同时转来的还有被告人因急性脊髓炎致下肢瘫痪而被取保候审的决定书。高度的责任感、敏锐的洞察力使她打了一个问号:被告人作案后在逃,抓获后即病,会不会有诈?她先后三次到被告人家中进行查访,发现了一些破绽,便勒令被告人住院治疗,以期得到进一步确定,然而各项检查结果都表明被告人病情属实,怎么办?有的同志劝她不要太认真了,但王建平却固执地说:“不行,我不能让这样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得到放纵!”她又带着被告人来到省精神病院法医鉴定委员会,亲自楼上楼下地陪着进行每一项检查,鉴定结论为诈病。这个狡猾的惯犯终于现出了原形,他被人抬着出了监狱,而又不得不自己走了进去。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黑龙江省绥化市人民法院采取公开执行、开庭执行、曝光执行、强制执行等多项有力措施,解决“执行难”问题,仅半个月时间便执结案件62件,总标的达115万元。图为公开执行大会上被执行人自动履行的场面。关德胜摄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办案女状元
  ——记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法官王家新
  张晓敏肖荻
  她,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轻声细语。但,就是这位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审判工作的王家新,1998年办结民事案件538件,其中调解结案占70%以上,且无一件错案。这一成绩创下天津市有史以来个人办案的最高纪录。
  538件案子,就是538个摩擦已久、一触即发的社会矛盾,那里面潜伏着说不尽的弯弯绕。王家新办理这些案件既具有公正办案的高质量,更具有争分夺秒的快节奏。
  每天,一个又一个急如星火的挑战:
  一家外资企业租用了天山路封闭市场出让的土地,很快发生了承租该封闭市场柜台的40余户个体户与出租方的租赁纠纷。审理这一案件的王家新立即意识到:此刻正当春节期间,案件既涉及招商引资的大局,又涉及许多个体户的生计。为确保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王家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她反复摆事实、讲道理,使被告出租方认识到,原告承租柜台眼巴巴盼到销货黄金季节,却在毫无思想准备又无主观过错情况下终止了租赁柜台合同,确实难以接受。同时又让原告方认识到,市区招商引资建大荣超级市场关系国际间商贸信誉,也应看到这个大局。通过协调,被告同意对原告给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和安置,原告也同意迁出该封闭市场。经过王家新3天紧张的奔走和调解,一场剑拔弩张行将激化的矛盾,在双方心悦诚服的情况下圆满地解决了。
  去年冬天,她受理过一件年过七旬的老两口告儿子腾房案。儿子一家三口本来住着一个两居室楼房,但心里一直惦着老两口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小平房,趁母亲去医院陪床看护父亲时,小两口来了一个协议离婚,把房子、孩子都让给女方,自己住进老两口的平房里,平时上锁,让出院后的父母到外面找房住。哀哀二老到处流浪,经人指点愤而上告。
  王家新接案后深思熟虑,心生一计,晚上11时和书记员来到被告所住平房,见门上锁,立即掉转马头奔往其原住楼房,反复敲门,门开了,小两口双双在内。解释没用,假离婚!但此时已是凌晨1时多了。第二天开庭,在铁证面前,被告理屈词穷,不得不接受法庭的批评和调解,立即给老人腾房。王家新在深夜奔走取证时,身后不远处总有一个高大的身影悄悄跟随,原来那是她爱人曹志强躲在暗中“保镖”,知道真相后,王家新感动得哭了……
  作为一个人到中年的女性,王家新对自己的家人怀着深深的歉疚和感激,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八旬老父费尽母亲心力,原来中午庭审一结束王家新立即赶回家帮帮忙,但近年来工作更紧张,只能赶回家吃饭。母亲很理解她。每到中午就趴在阳台上瞭望女儿,进门就快快端上热饭热菜。母亲自己几次犯心脏病住院,脱离危险后第一句话就是催女儿、女婿快去上班,王家新总是眼含热泪离开好强的母亲,而从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次开庭。
  王家新就是这样把女性的细腻、法官的严肃、快速的节奏融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行曲。这几年她跨越一个个“三八红旗手”、“津门女将”、“全国优秀人民法官”和法院一、二、三等功的荣誉称号,可依然是一颗质朴无华的平常心……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为了神圣的事业……”
  ——记山西省原平市法院经济二庭庭长杨俏峰
  贾双槐
  1999年5月,山西省原平市委授予原平市法院经济二庭庭长杨俏峰“跨世纪杰出青年人才”称号。这个忠诚事业、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年轻庭长,在他所钟爱的审判事业中扎扎实实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和行动。
  面对众多企业在“三角债”困扰中步履艰难的严峻现实,杨俏峰在长期的经济审判实践中感到,光搞好经济审判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审判服务机制,及时有效地提供全程的法律保障和服务。为了摸清企业不景气的状况,他和干警们勇挑重担,跑城镇,进企业,过矿山,走访调查了160多个中小企业。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发现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是企业法人普遍不懂法,缺乏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的管理能力。对此,他带领干警主动深入到原平市焦化厂等33个企业,开展法律咨询442人次,培训企业法人164人次,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48条,被采纳率80%,提高了企业法人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一举打开了经济审判的新局面。
  山西鼓风机厂一度资金周转困难,外欠货款难以收回,技改项目更难上马。杨俏峰带领干警突击奋战20多个日日夜夜,采取限期履行、电视曝光、公告催示、为多方原告、被告共同清理债权债务等办法,为该厂依法追回货款80多万元,还主动登门协助该厂建立健全了经营管理制度,审查完善了购销合同和生产责任制条款,使该厂当月实现扭亏30余万元。
  杨俏峰由于没日没夜的工作劳累,曾经连续一星期高烧不退,尿液发红,并引发了腰胸肌疼痛等多种病症,抬头展腰都很吃力。当接到当事人的请求,他忘记身有重病,说服妻子和大夫,毅然带上输液吊瓶,揣上药片,当晚踏上了去河北灵寿县清理债务的征程……这种带病工作的事情在他身上已是十几次了。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松柏风骨
  ——记湖南岳阳市东茅岭法庭庭长袁高林
  唐汇锦
  袁高林年近五旬,扎根法庭18年。18年来,袁高林审理各类纠纷案件1200件,拒礼拒贿上百次近10万元,先后15次被市中院、区委、区政府和本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荣记三等功或嘉奖。连续两年被湖南省高院评为人民满意的法庭庭长。
  在市吕仙亭法庭时,他为了将法庭搬出低矮的平房,先后10多次找多个部门领导请示汇报,争取支持。在解决部分资金后又将家里准备买家具的1000元钱拿出来垫在了法庭的建设上。
  1999年1月,法庭在执行岳阳巴陵石化飞达出租车公司与张某拖欠购车款纠纷一案中,张某自恃是本地人,亲友多,公然抗拒执行,法庭依法对张采取拘留措施时,张父拿着一把锹,在围观的群众面前大肆叫嚣“谁敢拘留我儿子,我就跟谁拼”。张某也气势汹汹地在执行人员面前撒野。面对这些法盲对法律的公然挑衅和亵渎,袁庭长临危不惧,大步跨上前去一把扒开围观的群众,奋力夺过张父手中的铁锹,义正词严地予以训诫。老袁的一身正气和大无畏的勇气震慑了张姓父子,围观起哄的群众深受教育,自觉地让开一条堵住的去路。
  他常对人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脱下制服我是普通公民,穿上制服我是人民的法官,为民排忧解难是我应尽的职责。岳阳市某娱乐城是一家由深圳某老板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发生亏损,拖欠公司95名员工近半年的劳动报酬20余万元。这些员工在本市举目无亲,把最后一线希望寄在了法庭身上。面对情绪激愤的员工,法庭一方面依法查封了公司,一方面与远在深圳的公司总经理熊某联系,迫使公司主管将娱乐城抵押给他人,用所得部分款项支付了拖欠员工的劳动报酬。


第11版(法律与生活)
专栏:

  铮铮人生
  ——记广西灌阳县黄关人民法庭庭长蒋述义
  谢良豪周蹈汤员荣
  蒋述义,一个极普通却又在八桂大地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字。
  1981年10月,37岁的他从部队转业回广西灌阳县人民法院黄关法庭。风风雨雨18年,他用鲜血和汗水浇筑了一块高大的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丰碑。
  1990年7月的一天,蒋述义正在法庭审理案件。
  “救命啊!”一个急切的声音突然传来。
  蒋述义赶紧出门一看,只见被砍得满脸是血的贺某正被手持砍刀的李某紧追不放,情急中贺某边喊救命边向法庭跑来。
  “把刀放下,不准行凶!”蒋述义挺身而出,大声喝道。
  可是,丧失理智的李某不仅不听,反而更凶。面对滴血的屠刀和疯狂的李某,蒋述义奋不顾身与李某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丧心病狂的李某持刀乱砍乱刺,蒋述义的脸部、耳朵、背部被连砍三刀。在生死关头,蒋述义强忍巨痛,拼尽全身力气夺下李某的凶器,并在其他干警和群众的协助下,制服凶手。
  贺某得救了,而蒋述义却血流如注,被送进医院进行紧急抢救。
  18年来,像这样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处理突发事件,蒋述义就经历了8次!
  不为人情所动,不受金钱诱惑,不被权力左右,不向恐吓低头。这是蒋述义的一贯信条。
  1995年9月,县房地产开发公司与黄关部分群众为土地赔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给付问题发生纠纷。恰巧蒋述义的侄媳王某就是当事人之一。王某来到蒋述义家说情送礼,蒋述义没有接受,而是耐心地规劝她好好配合处理此案。该案判决生效后,侄媳家应退“两费”28782元,但她拒不履行。几十户该退费的当事人一下子都把眼光盯在蒋述义的身上。为了把此案处理好,蒋述义主动提出对该案实行强制执行。首先依法拘留了他的侄媳,直到她把应退的“两费”付清并写出检讨承认错误才给予释放。此事在当地影响极大,50多户该退“两费”的当事人很快将50多万元全部归还给县房地产开发公司。
  1994年以来,他每年主办案件均在100件以上,列全院之首。为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他还经常为辖区中小学上法制课。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默默奉献在了这个贫困山区小县的小法庭里,他先后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法院系统优秀审判员、先进法官,被荣记个人三等功五次,个人一等功一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