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农村的“厕所革命”
  ——联合国儿基会援华农村环卫项目透视
  本报记者吴绮敏
  每一个生命自呱呱坠地时起,就与周围生存环境结下不解之缘。环境的安危决定人类的安危。
  在1990年的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宣言中,“安全的环境卫生”被作为帮助儿童获得最基本需求的一项重要目标而提出,受到全球普遍关注。此后联合国儿基会在世界各地不厌其烦地反复提醒着人们,广大发展中国家亟须加速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这是改善儿童生存空间的需要。
  最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官员邀请来自北京的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走访安徽的国家级贫困县舒城,考察了儿基会援华农村改水/改厕项目的示范点。在那里,一个令所有记者意想不到的结论摆在人们面前:农村的厕所革命是解决中国农村环境卫生难题的重要方面。
  几千年来,中国人受封建文化的影响而耻于谈厕、不屑于谈厕;后果则是直到1993年,全国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仅有7.3%,位居世界最低的第四等级,甚至比不上我们的近邻——处于第一等级的韩国、马来西亚,以及处于第二等级的印尼、斯里兰卡。儿基会的郑惠明女士对记者说,不卫生的厕所正是中国农村最大的、最难改造的污染源。它导致了环境卫生状况恶化,与之相关的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病毒性肝炎、蛔虫病、鞭虫病等,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儿基会的资料表明,在中国农村5岁以下的儿童中,每年有近3万人死于腹泻,34.3%的孩子发育迟缓。此外,44.9%的儿童感染了蛔虫,12.6%的儿童感染了鞭虫。儿童不慎跌入露天粪池或不安全粪池的事件常有发生。
  记者了解到,自1994年开始,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立了供水与环境卫生(WES)项目,先后在8个省的贫困地区建立了示范点,在各地政府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儿基会在这个为期5年的项目中投入约540万美元,组织了各个层次的教育培训和经验推广。国务院于1997年作出决定,在农村继续以改水、改厕为重点,带动环境卫生的整治。
  近年来,改善供水的进展相对顺利。截至去年底,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已达90.61%,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九五”计划中规定的2000年达到90%的目标。改厕虽有进展,全国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35.03%而进入世界第三等级,但与《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规定的到明年底达到40%的目标相比,尚有距离,与国际上呼吁的人人享有卫生厕所的目标更是相去甚远。
  在改厕工作颇有收效的安徽省,记者看到推动改厕工作的关键体现在观念的转变,特别是领导观念的转变。安徽的成功经验在于它有一个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领导班子,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宣传部长王明方等亲自出面推动改厕工作,人们亲切地尊称他们为“改厕专家”。
  在安徽省卫生厅的具体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共青团组织因地制宜统一组织改厕。记者在舒城县走访了5个试点村落,看到在农居小院内、在村镇中小学校园里,建起了一间间整洁的三格式厕所、沼气厕所。不少农民对记者讲,现在已不能容忍过去那种到处滋生蝇蛆的如厕环境了。农民们的共同切身体会是,厕所状况的改善使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粪便肥效大大提高。那些因改厕而用上沼气燃料的农户,更是获益匪浅。
  厕所的卫生水准,是一方文明的写照。我国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影响到旅游业、外商投资和国际交往,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厕所和粪便处理问题多次作为大事提上议程。到80年代,人们终于喊出了“中国需要厕所革命”的口号,引起国内外的反响,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也都曾参与中国治理与此相关的环境卫生问题。定于今年7月底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将把改厕问题作为重点。人们期望通过实施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改变人们对厕所的观念,并从硬件设施、建设机制、管理机制、使用行为等诸方面彻底改变现状。为了孩子们明天更美好,为了国家的未来,全社会有责任呼唤文明与健康,共创安全与卫生的生存空间。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发表经济白皮书
  出现复苏征兆难言已至谷底
  新华社东京7月16日电(记者乐绍延)日本经济企划厅16日发表的1999年度日本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出现了复苏的征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并建议实施经济结构改革以增强经济活力。
  白皮书说,日本陷入战后最严峻的本次经济衰退主要有三个恶性循环。首先是需求减少、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的恶性循环;其次是信贷紧缩、投资减少、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自有资本比率下降的恶性循环;第三是金融机构破产、生活不安、消费减少的恶性循环。
  白皮书认为,在一系列大规模经济对策的刺激下,这三个恶性循环已经有了改善。增加公共投资使内需开始增加;宽松的金融政策使信贷紧缩的问题得到改善;金融体系基本稳定、股价回升使个人消费有所增加。以上因素致使今年第一季度的日本经济出现了6个季度以来的首次较大幅度增长。
  白皮书指出,日本经济还存在着设备过剩、债务过大、雇佣过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严重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或引发金融体系再度动荡。
  白皮书认为,应通过改革经济结构来提高经济的活力,特别要构筑起新的金融风险秩序。同时扩大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筹资的比率,并期待个人投资逐步从储蓄向信托投资的方向转移。
  新华社东京7月18日电日本经济企划厅长官界屋太一18日在此间电视台节目中表示,日本经济还难说已跌至谷底,因此需要制订1999财政年度的第二次补充预算以刺激经济回升。
  关于当前的日本经济形势,界屋措辞谨慎:“我并不想用已到谷底的表述,可是社会上普遍使用我也不否定。如果今年夏天经济状况看好,恐怕就可以说到了谷底了。”
  界屋说,由于明年上半年公共事业投资将减少,明年第一季度民间设备投资也不会增长,因此政府必须制订第二次补充预算,进一步刺激经济发展。他认为,补充预算的规模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即5万亿日元左右。
  近两个年度,日本经济连续出现负增长,但今年第一季度出现较上一季度增长1.9%的好成绩。舆论认为,这是政府加大财政投入的结果。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迈向宇宙一大步
  ——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
  庞之浩
  今年7月21日是值得人们纪念的一天,因为30年前的这一天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梦想。它不仅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成为人类迈向宇宙的第一步,而且对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繁荣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成为20世纪最著名的科技“大手笔”,对人类未来产生重大影响。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十分庞大复杂。它开始于1961年5月,历时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投资如此之大,参与的单位和人数如此之多,均属前所未有,因此管理难度也十分大。但它的成功对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也为目前正在实施的更大规模的国际空间站工程奠定了基础。
  “阿波罗”登月充满风险与坎坷,需要有大无畏的献身精神。1967年1月27日,3名航天员在阿波罗4号飞船内做发射前的飞行实验时,因电路短路着火而被当场全部烧死。死前,太空飞行员格里索姆中校通过话筒向世人告示:“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而应把它看成一次普通的事件,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不希望因此影响计划的进程,征服宇宙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此言可谓惊天动地,至今令人还难以忘怀,它大大振奋了人类一定要登上月球的决心和信心,也激励着许多仁人志士去为科学而献身。
  1969年7月16日,40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亿万人的关注下徐徐升空,载着世界第一艘载人登月飞船阿波罗11号飞向月球。飞船上载有3名航天员,他们经过数天的长途跋涉,于20日进入月球轨道。此后其中两名航天员进入飞船的登月舱,另1名航天员仍留在飞船的指挥舱内。当一切就绪后,激动人心的伟大时刻到来了。21日凌晨2时许,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到月面实现软着陆,母船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在所有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指令长阿姆斯特朗率先打开舱门,一步三停地带着电视摄像机走下梯子,踏上了月球。这时他激动地说了一句名言:“对于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整个人类来说,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
  19分钟后,登月舱驾驶员奥尔德林也走出登月舱。这两名航天员在月面上安置了激光测距反射器、宇宙线探测器、太阳风收集器和月震器等仪器。他们还竖了一块金属纪念碑,上面镌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
  完成任务后,他们带着22千克月岩、土壤及所拍摄的照片乘登月舱返回环月轨道与母船会合对接,并最终于7月25日安全回到地球,从而宣告人类首次登月圆满成功。
  首次载人登月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反响。它使人类亲眼看到了月球并不神秘,那里没有令人向往的广寒宫、多姿的嫦娥和芳烈的桂花酒,人在月面上可自由行动,等等。它为此后的5次成功登月开辟了光明的前景,也为未来建立载人月球基地、开发月球资源进行了有意义的尝试。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的实施导致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新型计算机、无线电制导、液体火箭、微波雷达等一大批高度发达的工业群体的产生。后来,又将“阿波罗”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间应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发展与工业繁荣。“阿波罗”工程使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和加工自动化等许多科技领域飞速发展,导致了多种交叉学科的出现。
  今天,人类沿着“阿波罗”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最引人注目的是,1998年1月6日升空的月球探测器,结果证实了月球两极存在大量冰态水,其意义重大,它不仅能供航天员使用,在地外栽培作物,还可分解出氢和氧,为空间探测器提供燃料。据探测,月球上还有一种地球上没有的氦—3,它可作为核聚变反应的理想燃料,其储量可供人类1000年的能源需求。
(附图片)
  宇航员与月球车


第7版(国际)
专栏:

  应对累累债务
  大宇加速结构调整
  据新华社汉城7月19日电(记者高浩荣)韩国五大企业集团之一的大宇集团19日在汉城宣布,该集团将以金宇中会长的私人财产以及集团共计10.1万亿韩元的资产作为担保,保证在半年内完成结构调整,以摆脱债务累累的困境。
  大宇集团结构调整本部部长郑周浩宣布,如果在半年之内不能完成结构调整,债权银行可以随意处理该集团的担保金。
  据报道,截至去年底,大宇集团的债务达到60万亿韩元。目前大宇集团所负的偿还期不超过10天的超短期债务就达6万亿至7万亿韩元。韩国政府担心,大宇集团的结构调整失败会导致韩国金融、企业结构调整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为此,政府和债权银行与大宇集团经过协商,决定把大宇集团的超短期债务延长为6个月,并提供4万亿韩元的资金援助。作为条件,大宇集团必须进行“令人满意的结构调整”。大宇集团正是在这一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作出“背水一战”的决定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重视生命科学
  日本拟设研究机构
  据新华社东京7月17日电(记者张可喜)日本科技厅根据“创立生物技术产业基本战略”决定新设三个研究机构,以增强对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能力。
  据科技厅提供的资料说,计划于明年新设的三个研究机构分别是染色体组信息应用医学研究所、尖端发生和再生科学综合研究所、尖端植物综合科学研究所。
  染色体组信息应用医学研究所将重点对多种基因形态和基因病因进行综合性研究,构筑有关多种基因形态的数据库,查明多种基因形态与基因功能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的差别制定和实施最佳医疗和保健方案。
  尖端发生和再生科学综合研究所将对发生、分化和再生等生命现象进行研究,揭示其机理,并在移植医学和再生医学方面加以应用。
  尖端植物综合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开发课题是破译植物的基因,并用来进行分子育种等。


第7版(国际)
专栏:

  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
  ——记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
  徐卫东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5月对全球各大商学院的一项权威评比中,英国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名列第七。作为欧洲最佳商学院之一,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一直以提供实用、高质量的工商管理教育而闻名。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诞生于1967年,是英国最早成立的三家商学院之一。二战后,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美国。一个英国考察团到美国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企业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落后,制约了企业的活力,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于是在西欧各国中,英国60年代率先从美国引进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每年招收260名全日制学生。学院对生源要求非常高,它招收的学生平均有9年工作经验,来校之前多担任企业或公共管理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职位,40%的学生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职业和文化背景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不同企业文化下的商业运作。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学院有120名教师。这些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素养,而且具备多年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许多人曾在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务。比如从1986年起出任院长的李奥·莫瑞教授,原来便是著名跨国公司乐富门国际集团负责市场营销的执行董事。在学院极为重视的财务管理、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等教学领域,更是拥有一批欧洲知名的教授。
  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实行开放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发言、吵得不可开交是经常现象。这种极具挑战性的环境,培养了学生很强的竞争能力。一些国际著名企业长期与该学院合作,学生们有不少操作实际项目的机会,每年毕业的200多名学生被视为优秀的管理人才,吸引着众多跨国公司竞相招聘。该学院也很注重吸取他人之长,如案例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案例是采用美国著名商学院如哈佛商学院编写的案例。
  办学如同办企业,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经营得法,真正做到了名利双收。尽管每位学生每年须交纳高达3万美元的学费,但学费收入仅占该学院每年约4500万美元收入的15%,其它收入均来自学院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课程和向企业提供的管理咨询服务。该学院拥有一座集会议、餐饮及酒店于一身的管理培训中心,每年向企业提供100多个涉及企业战略、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和企业并购等短期培训课程,参加者2/3属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世界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公司,就把其中国公司的员工送到这里接受短训。另外,该学院每年还要向100多家跨国公司提供管理咨询。因此在克兰菲尔德,老师跟学生一样忙,除了教学,还要给短期培训授课和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国际化也成为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该学院负责国际事务的柯林·戈登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欧洲、北美和东亚是该学院当前关注的重点。同中国加强交流与合作,已成为该学院的发展战略之一。从1997年起,该学院负责中英两国政府为期5年的为中国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合作项目。每年约有10名具有多年出色工作经验并经严格考试获取英国政府奖学金的中国学生来这里学习MBA课程。戈登先生说,“对中国学生,我们要求与英国学生一样严格,因为这里是克兰菲尔德。”
  MBA教育在西方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在中国历史还不长。随着企业竞争的全球化,培养大批高素质企业高层管理人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急需。中国要培养自己高质量的MBA,克兰菲尔德管理学院的经验很值得借鉴。


第7版(国际)
专栏:

  小肯尼迪
  失踪案
  生还已无可能
  家族又添亡魂
  据新华社华盛顿7月18日电(记者汤水富)美国海岸警卫队负责人理查德·拉腊比18日晚说,海岸警卫队和空军进行了两天的全力搜寻(见左图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仍没有找到驾驶私人飞机失踪的小约翰·肯尼迪及其同机的妻子和妻姐,他们已无生还可能。
  拉腊比说,一个人在很冷的海水中不可能度过两天时间;另外,失事的飞机上面也没有救生设备。因此,小肯尼迪一行三人可能已经丧生。
  美国东部时间16日晚8时38分,小肯尼迪驾驶一架单引擎、六座螺旋桨式飞机,同其妻子卡罗琳·贝塞特和妻姐劳伦·贝塞特一起去海恩尼斯波特参加其堂妹罗莉·肯尼迪的婚礼。
  两天来,搜寻人员只发现劳伦·贝塞特的一个手提包及飞机的一些碎片。据悉,搜寻工作19日还将继续进行。
  今年38岁的小肯尼迪是1963年遭暗杀的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唯一的儿子。他于1996年9月同卡罗琳·贝塞特结婚。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俄美
  贸易
  钢铁战才罢
  化肥战又起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刘刚
  长达9个月的俄美“钢铁大战”7月14日刚告一段落,从美国又传出消息:美国公布了对从俄罗斯进口化肥的法院调查结果,认为俄罗斯有“倾销行为”,将对其进行“反倾销调查”。俄罗斯不得不面对美国向其宣布的“化肥大战”。
  据报道,美国对俄罗斯出口化肥进行法院调查,是由俄罗斯出口的农用硝酸铵引起的。一年前根据美国国会的质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进口硝酸铵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其中发现俄罗斯化肥对美国的出口量年年增加,且价格低廉。美认为俄对美搞化肥倾销活动,对美化肥市场造成冲击,给美企业带来损失。面对美国的指责,俄罗斯方面也有一肚子的苦水。俄官员说,俄罗斯打入美国钢铁、化肥市场实属不易。3年前俄罗斯还不曾向美出口过化肥,现在每年向美出口20万吨左右,占美国化肥市场7%的份额,而俄对美钢铁出口只占美钢铁市场份额的4%。可是,美国有关方面对俄罗斯在美市场这样微乎其微的份额却兴师动众,大搞“调查”和“抗议”,似乎俄罗斯的钢材和化肥冲击了美国市场。俄罗斯方面认为,俄罗斯以低于成本价格出口化肥是出于无奈,对美化肥出口每年只能给俄带来100万美元的收入,对俄经济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俄罗斯不能丢掉这笔钱。俄罗斯化肥可能会给美国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问题需要通过谈判解决,而不是动辄“调查”、“制裁”。
  俄经济专家分析说,近年来,俄罗斯产品被不断挤出国际市场,主要是由于俄困难的经济形势造成的。由于俄经济已经离不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离不开巴黎和伦敦俱乐部债主们的“宽宥”,俄罗斯在各种贸易大战中是以“欠债人”的身份与“债主们”进行利益纷争的,在这种情况下俄很难有效地捍卫自己的经济利益。(本报莫斯科7月17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非矿工再次
  抗议金价下跌
  本报约翰内斯堡7月18日电记者李新烽报道:数千名南非金矿工人周末再次来到英国驻南非和瑞士大使馆门前,抗议欧洲国家出售黄金储备。
  抗议者分别向这两个使馆递交了请愿书,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出售黄金和瑞士政府取消出售黄金的计划。全国矿工协会和矿业总会的联名请愿书指出:“自1997年以来,金价下跌已造成南非10.3万矿工失业,目前又有7万名矿工面临失业。”“采金业在非洲国家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出售黄金储备必将使这些国家提高失业率和更加贫困。”
  英国本月初抛售25吨黄金储备导致世界金价跌至20年来最低点,引起南非的强烈反应。由政府、矿工和工会三家组成的黄金危机委员会已派代表团赴欧洲和美国游说,要求欧洲国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停止出售或取消出售黄金储备的决定。
  南非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出口国,去年黄金出口占其外汇收入的16.7%。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前,来自四十二个国家的十二岁至八岁小画家在美国华盛顿共同创作一幅主题为《我们想象中的二○○○年》的巨幅壁画。创作壁画是今年国际儿童艺术节的活动之一。图为代表中国参加艺术节的八岁小画家蔚可人在作画。她是山西省太原市新道街小学一年级学生。这次她以一幅童趣盎然体现人与自然主题的画作入选本次艺术节。新华社记者王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