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盛世修史
  布赫
  十年来,由内蒙古教育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分别出版的《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受到读者的欢迎和文学界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最近,这系列三部文学史的编撰者们,为了更加提高书的质量,认真听取广大读者和有关作家、专家的意见,重新修订,作了较大的修改、增删。三家出版社在迎接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即将来临之际,将这系列三部文学史的修订版,作为献礼书目,重新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很好的事情。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繁荣世界文化作出过突出的贡献。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涌起一浪又一浪文学艺术高峰,产生了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陆游、关汉卿、曹雪芹、鲁迅、郭沫若等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和世界各国的文学名著一起,共同构筑成世界文学的圣殿。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传统也源远流长,特别是神话、传说、史诗、民间文学非常丰富,从古代就对中华民族文学有宝贵的贡献。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三大史诗,填补了我国文学在史诗方面的空白,是世界文坛稀有的奇葩。十一世纪维吾尔族就有了著名叙事长诗《福乐智慧》,长达一万三千七百多行,是研究喀拉汗王朝社会和精神生活的百科全书。十三世纪出现的蒙古族的《蒙古秘史》,不仅是历史巨著,而且也是文学经典,是研究古代蒙古族社会、历史、地理、语言、文学、风俗习惯的最有科学价值的著作。那时候就出现了这些伟大的作品,很了不起。清代满族作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高峰,对我国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现代文学一方面继承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吸收了外国文学的进步因素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革命因素,在中国现实生活的土壤上,形成了自己的新的进步的革命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特色,开创了一条愈来愈宽广的道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作家。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辽阔土地上,没有了民族压迫,没有了阶级剥削,各民族平等、团结、和睦,共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不仅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文学创作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作家协会六千余名会员中少数民族会员有六百多人,达到会员总数的百分之十。我国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了自己的作家,有的民族还出现了作家群。我国的作家队伍,是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老中青相结合的多梯队的作家队伍。所以,从文学史角度认真调查研究和总结新中国建立五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当代文学创作的成就、经验和教训,向国内外广大读者介绍,很有必要,很有意义。这对我国多民族当代文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是一个积极的推进。
  特·赛音巴雅尔主编的这系列三部文学史,正是总结了我国多民族文学的发展历程,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先写蒙古族当代文学史,再写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然后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比较客观、公正、全面、系统地审视了少数民族文学在我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使人们更清晰、更具体、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融合和形成的历史过程,为爱好我国当代文学的广大读者和研究工作者提供了详细、可信而系统的史料。而且,还可以从介绍和论述的作品中看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前进步伐和所取得的成就。所以,很多评论家认为:这系列三部文学史的前两部,即《中国蒙古族当代文学史》、《中国少数民族当代文学史》有开创性质,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第三部文学史即《中国当代文学史》有自己独特的思路,有新的开拓和新的内容。它从新中国诞生开始一直写到1997年,单独章节介绍的作家有二百九十多位,其中少数民族作家五十多位,涉及到作品的作家四百多位;文学门类方面,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和电影电视文学;时间跨度之大,评介作家之多、内容之广泛和全面,与其他各种版本的当代文学史相比,具有自己的风格、价值和贡献。特别是通过单章单节介绍部分少数民族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的文学也是以汉族文学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学,新中国诞生以后的当代文学更应该是这样。这样编写文学史,反映这个事实,对国家的统一、国内各民族的团结,不仅有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过去出版的多种当代文学史版本,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把少数民族文学作为一种体系写进去,有的虽然写了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但为数甚少。所以,现在这系列三部文学史的出版,实际上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文学史研究领域的成果。
  现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闹民族纠纷、部族冲突,这个那个政治派别之间闹得不可开交,国家分裂,联盟解体,经济衰退。而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奇迹,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望。这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就巨大;另一方面,因为中国各民族真正平等,互相帮助,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传统的巨大的凝聚力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更是我们贯彻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的结果。
  (本文为三部文学史的总序,本报有删节)


第12版(副刊)
专栏:共和国之庆征文

  靖江形象
  朱荣康
  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悬索式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屹立在奔流不息的万里长江上。大桥即将开通时,位于长江北岸的靖江市供电局干部职工显得格外兴奋。
  六年前的4月,省、市要求在当年8月底建好三十五千伏的江阴长江大桥变电所——这是确保大桥如期开工的第一炮。
  时间紧,任务重。供电局奇迹般地七天就拿到了立项批复,十五天完成了变电、线路、土建工程的勘察设计,真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变电所选址在泥泞的田野里,设备进场十分困难,局领导果断决定:改陆运为水运——先后分四批把数百吨的主变压器等设备安全运抵工地。烈日当头,酷暑如煎,施工工地分不清谁是局长,谁是工人,仅用一百零五天就提前竣工,整个工期比同类变电所缩短了整整三分之二,靖江市供电局为建设江阴长江大桥立下了第一功。当看到英姿展露的大桥,靖江供电人脸上能不绽开欣慰的笑靥?
  靖江市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长期以来电力基础设施落后,成了制约靖江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靖江供电职工不等不靠不要,苦干实干,兴建扩建了遍布城乡的供电网络。内行人都清楚,要在确保全市正常用电的情况下完成二百二十千伏变电所二期工程扩建任务,增加一台十二千伏安的主变压器,难度相当大,稍有疏忽,小则全市断电,大则人员伤亡。那是一个淫雨绵绵的日子,主变压器安装到了关键时刻,工人们抬的抬,扛的扛,技术人员精心测量,精心计算。十二点过去了,一点过去了,饭菜摆在工地上热了凉,凉了热,直到下午三点多钟,初步调试正常,大家才端起饭碗……人们不会忘记,主变进所时的走向、现场带电部位人员看守、审批“三表三措”——这每一颗螺丝钉都牵挂着全局上下的心——当二期扩建工程一次启动成功时,靖江市供电能力增加了一倍,不啻为经济建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个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的夏日傍晚,一阵霹雳过后,发现一百一十千伏安的礼士变电所唯一的一台主变压器受雷击损坏。正值盛夏用电高峰,靖江西片五个乡镇有三个霎时被抛入黑暗之中,伸手不见了五指,原先轰鸣的车间鸦雀无声,灯下习作的孩子不知所措。多少年来罕见的意外事故给靖江供电人出了一道难题:是否能征善战?是否纸上谈兵?是否束手无策?也只几秒钟工夫,局指令军事化般到达一线:立即转供!把已损坏无法现场修复的主变压器运送常州厂家修理,把备用变压器连夜运回现场!夏日的田野燠热似蒸笼,已上墩的变压器被烈日曝晒得炙人,胶鞋踏上几分钟就“丝丝”冒黑烟,散发出令人作呕的糊味。施工一天,人们脸上、手上活活脱了一层皮——五天后恢复供电……
  每当浓浓的夜幕降临,每当天上的星星开始眨眼睛的时候,靖江供电人把光明送到了千家万户。而更令人感叹的是,他们同时也点亮了文明行业的明灯。按靖江风俗,来了客总要以酒相迎。但靖江供电局明文规定,严禁中午参与或安排饮酒。一次,省局几位处级干部路过靖江,他们同局的领导十分熟悉,私人交往也不止一次尽兴地喝过酒。到了午饭时间,省局来人被带到职工食堂,铺着雪白台布的圆圆的大餐桌上,放了几个家常菜,没有客套,没有寒暄,饭也盛在了碗里。局领导打招呼了:中午禁酒。一年难得来几次的省局客人没感意外,青椒土豆丝、红烧肉、番茄炒鸡蛋这些菜吃得香喷喷!不仅上级局,就是兄弟局或取经、或路过、或检查工作来靖江,真的是滴酒不沾,都在职工食堂吃工作餐——这些小事在全市流传开来,有口皆碑。严禁工作期间安排或参与娱乐活动,严禁违章作业、违章指挥,严守劳动纪律……近几年修订、完善的《靖江市供电局企业标准》多达十一篇、七百多条,条条严格执行。严出素质,严出形象,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和综合先进在泰州供电系统考核评比中,靖江供电局以最高分名列各市、区同行之首。
  他们认为,供电行业形象其实事关政府形象。这不,哪一条线路、哪一度电不同群众生产、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先给个别村电工只要送一瓶酒、一条烟就可免去整月的电费,权力电、人情电这两项每年多支出二百五十八万元,靖江农民为此人均要多负担四点六元,而二十四个乡镇电管站平均每个站多达十六人,人头费开支一年又是三百多万。改革来实的,靖江供电局不怕得罪人,坚决辞退了不能胜任的电管站职工和村电工八十二人,一年减少工资及费用支出近一百万元,更进一步理顺乡镇电管站关系,让人、财、物直归市局管理,出台财务、核算、票据统一管理等九项制度,收支两条线,农户电费微机开票,一票到户。越江乡新民村农民徐立德的家过去三年多电费是一笔糊涂账,白纸条、收据一大堆,多少钱说不清理不顺,微机开票后,每月电费总在六十三元左右,再不为电费磨嘴皮。近两年来,靖江市已奇迹般地遏制住了权力电、人情电,农村照明用电降到了零点六一元/千瓦时以下,农业生产用电零点五八元/千瓦时,靖江农村电价成了江苏省最低的县、市之一,靖江农民每年因此减轻负担三百多万元。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过去供电部门的“三难”。靖江供电局就从除“三难”做起,建成专门面向社会的用电营业厅,一个窗口对外,用电只要进一个门、找一个人,事定办成。就说电表增容吧,这是靖江居民过去最头疼的事。家住城北的刘玉明老汉从申请到接表到用上电整整等了四十八天,电冰箱、电视机、电热水器、微波炉买了也不能用,对着这些电器只能发愁。供电局新的领导班子大刀阔斧斩乱麻,规范装表接电流程,明确收费标准和报装时限,增容从受理到装表接电最多只要十天时间,张茹老师家只用了三天就增容了。靖江供电局公开报修电话,全天候值班,电力故障随叫随到,对全市三百八十多户孤寡老人、烈军属建立特别服务台账,定期上门免费提供线路安全检查、维修家电常见故障,代为收费……为了让这些事透明,他们又聘请了三十六位行风监督员,主动邀请市政协委员、乡镇领导视察和座谈,发放上万份的服务质量征询函,结果在市组织行风评议中靖江供电局综合得分第一名。现在,这个局已涌现泰州市级“文明示范窗口”四个,“文明营业窗口”十八个,占全市供电窗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一点六。去年8月,靖江供电局首批成为“文明行业”,实现连续安全生产一千四百八十八天无事故,其安全生产、优质服务被江苏省电力局评为“先进单位”,农村电气化、用电标准化、调度自动化、“三为”服务达标分别通过省部级检查验收……
  形象树起来了,风气正起来了。靖江城乡的群众都说:“供电局有一个好的班长,有一班过得硬的人!”在局职代会评议和测评中,这个班子成员测评得分优秀率为百分之百。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奖揭晓
  本报大地副刊发表的杂文《老鼠的口味》(作者:朱铁志)、散文《不倒的村子》(作者周树山)双双获金奖
  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和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联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复评暨’98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评选,已于近日在北京揭晓。一百三十六件佳作从参评的七百一十一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分获金、银、铜奖,其中金奖十五件,银奖三十五件,铜奖八十六件。评委会推荐十二件作品参加第九届中国新闻奖定评。
  获金奖的作品是:人民日报的《老鼠的口味》、解放军报的《难得明白》、工人日报的《车到柳园》、法制日报的《分手时不再回头》、解放军报的《长江之子》、新民晚报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北京日报的《恋家》、吉林日报的《伤心白马寺》、衢州日报的《造“骚”》、福州晚报的《一片“菩提树叶”》、攀枝花日报的《山乡女儿红》、长沙晚报的《堤》、北方市场导报的《有创新,但还是包装》、重庆晚报的《书运与国运》、人民日报的《不倒的村子》。(傅文)


第12版(副刊)
专栏:路边拾翠

  心灵的憩园
  穆玉敏
  织毛活儿是女人的专长。但是现在喜欢织毛活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却始终不放弃这个活计,并非我的手艺不错,更不是有这个嗜好,而是钟情于织毛活时那种恬淡自适。
  每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忙完家务活儿,照料孩子入睡后,一个人静坐灯前,随着双手自如的穿梭飞舞,心灵沉浸在一片自娱之中,这时你尽可以放飞思绪,神游天地,访古探今,将海市蜃楼、“蟾宫折桂”编织进丝丝缕缕中,绣入布巾绢帕里,钩进窗纱提兜内,使身心得到很好的调剂和休息。
  我们每人每天都被工作活动排得很满,生活节奏被弄得很匆忙很局促,我们会因忙碌和单调而感到烦恼和困顿,而我们又不可能把今天和昨天安排得截然不同。有时累的感觉并非只来自身体的劳顿、生活的急促和缺少变化,而是在精神上沉于倦怠,陷入被动。这时,就需要独处静思,给自己制造一个好心境。
  独处是一种很美的感觉,那是一种心灵生活。当代作家金马说:“独处,是心灵复原和精神自娱的另一个人生舞台,它以独有的隐秘性,赢得灵魂的复苏和自我的抚慰。”乔·斯威夫特在《心之官能》一文中也写道:“对于智者来说,没有独处相伴是最寂寞的。”
  对于女人来讲,织毛活是独处静思的绝好佳境。女人在静思的时候,最能获得精神上的美丽。其时,貌似静思,实则是灵魂的奔放,灵性的活跃,灵悟的高扬。你会发现此时拥有了一个自主的、自由的、可以无羁浪漫的梦幻世界,你可以在这里借爱的梦幻寄思给自己所钟爱的人,可以在这时借创造性的想象,为自身的未来构筑各种各样的事业大厦,你可以充当风情独领的人,也可以随心所欲地构设神话素材,还可以给自己设计一点传奇,可以被自己的故事感动得泪水盈盈,也可以为虚构的一件荒唐事痴笑……
  作为女人,我不喜欢“妩媚”、“漂亮”、“窈窕”等字眼,于是我在织毛活时,常常营造一种“空灵”、“清静”、“秀雅”的氛围,把自己安排成一个穿着碎花小袄,戴着宽边草帽,穿着平底布鞋,走在田园的清丽女子,或想象成打着雨伞,结着愁怨,在小巷里徘徊……
  红颜易老,女人的皱纹比男人多,男人可以灰头土脸地拱猪、打麻将,女人比男人更追求完美,那么,静思抚平了女人脸上和心里的皱纹。静思还可以使一个平庸的女人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使一个智慧的女人更智慧。
  静心织毛活时,也是检点和反省一天里的行为,总结一天来的得失曲直的好时机。随着双手不紧不慢的活动,将一天来所做的事情一件件在脑子里“过”一遍,总结得在哪里,以便“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检查失在哪里,以避免闯入深山幽谷,让当日的获得为明天的更大收获做积淀,让今日的残缺和被动成为日后的教训和历史,为明天的活动作好最佳安排,这样,你就能避免误入藕花深处,做生活的主动者。
  因为静思使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安抚,会使心灵宽厚起来。有时,白天不愉快的事此时再回味,就会轻松地从复杂和迷离中走出来,笑自己“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在创作手中一件件图案美丽的作品时,也编织了心灵的那块自我意识的“圣地”。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写好自己的“起居注”
  蔺时工
  封建社会里虽然皇权至上,且有着“为尊者讳”的古训,但封建集权并不能完全逃脱各种监督和约束。言官诤臣的冒命直谏是其一,而“起居注”,则是又一种形式的监督。
  且说这一日,宋太祖没事偷着乐,在后宫苑里用弹弓打雀,侍御史张霭称有急事要见。皇上听罢汇报,尽是些稀松平常的事情,很是扫兴,愤而质问为何小题大做,扫了朕的雅兴。张是个直肠子,便实话实说:臣以为这些小事,也比打雀要紧。皇上恼羞成怒,操起柱斧柄敲掉了他两颗门牙。张慢慢俯下身去,捡起落齿揣在怀里。皇上说:你想以此为证,告我的状吗?张吐了一口血水答道:为臣不能状告陛下,但自有史官将此事写进史书。宋太祖为之悚然,立马转怒为喜,好言抚慰,并赐了一大堆金银财帛。此事见于司马光《涑水纪闻》。
  由此看来,尽管宋太祖采取了补救措施,并且“不耻下贿”,然而照样未能“为尊者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够领略到宋太祖的这种“稍逊风骚”的劣迹,足见史官秉笔直书,如实记下了尊者的这段“起居注”。
  实事求是、无所隐讳的史官,世称为“良史”。先由春秋董狐,继之刘向、扬雄又称司马迁为良史之材。观《资治通鉴》,司马光亦有良史风范。春秋曲笔也罢,秉笔直书也罢,历史需要本色,拒绝虚妄,拒绝粉饰,拒绝隐欺,其真髓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历史的镜鉴作用,也即在于此。
  又据说,起居注是绝密文件,甚至绝密到连皇上也不能亲自“御览”。贞观年间,唐太宗问褚遂良:爱卿掌管起居注,都记些什么呢?身为皇上之人能不能看一看?褚对他说:如今的起居注,即古代的《左传》,记录皇上的所言所行,并且还要评判是非善恶,作检点警示之用,以求皇上不行非法之事。没有听说皇上亲自审阅的。唐太宗又问:我有不良之事,你也要记录在案?褚又答:守道义不如坚守做官的本份,我的本职工作就是记载起居注,您的言行必定如实记下来。此时,站在一旁的另一位大臣刘洎也进言: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之人也必定要记。此见于唐刘肃《大唐新语》。
  像唐太宗这颇具文韬武略的英主,对起居注是真的不明白还是故作忸怩呢?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未因这一次而让褚遂良下岗,说明他还是敬畏起居注的。没准他那是在考验褚遂良:你小子讲真格儿还是跟我玩片儿汤?
  不过,良史和起居注都是被动的,主动的、关键的在于明君良臣能否廉洁自律。起居注的内容不外乎言与行,比较而言,“言”倒好说,口头上承认自己腐败的没有几个(牢狱里的自供状另当别论),非但如此,还可以激昂慷慨,大唱高调,把自己扮演成反腐败的光辉形象。而“行”则不然,稍不留神,就往往如潘金莲,紧要关头在一身缟素之中,偏偏露出了一角小红袄。


第12版(副刊)
专栏:

  鬓堆霜,丹心在
  ——访穆青同志
  周光华
  拜访他,是我早就有的心愿。
  这个心愿是从我读了他那篇赫赫有名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后就萌发了的。那是几年前我刚从南方调到北京工作,为了适应新的任务,我读了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这一篇了,不仅为回荡在文章里的铮铮正气,更为作者强烈的爱憎和深沉的思考。我想,能够写出这样作品的人,也一定是不平凡的:目光逼人,言词犀利,处处显现慑人的锋芒……但是,那天当我如约走进穆青老师办公室的时候,我先前在心中勾画的他的形象一下子改变了,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形象。他的质朴,他的和蔼与平易近人的谈吐,倏地拉近了我同他的距离,使我感到,我面对的,实实在在是一位慈祥可亲的长者。他那光彩照人的思想,完全是从一种平和的表述中透射出来的。这位新闻界的老前辈,已过古稀之年,从事新闻工作也已半个多世纪,可谓足迹遍于国中,文章著作等身。他的办公室除了书架和桌椅,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简朴得不能再简朴了。他着一件旧茄克衫,精神很好,一谈起他的事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但表达时却又非常简洁。他告诉我,他已在六年前从新华社社长的职位上退了下来,但他的心始终没有离开新闻战线,始终关心着新的时代大潮在我们的国土上展现的壮丽景象。他尤其关注老百姓的命运,正如他在《金缕曲·黄山抒怀》一首词里写的:
  文章不为千金卖。沥肝胆,青史巍巍,冰操皑皑。光明顶上啸天风,著我炎黄气概。对群峦,心潮澎湃。赤子深情终未改,欠多少父老相思债。鬓堆霜,丹心在。
  他这首退任后的新作,最能表达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博大胸襟。他不想清享晚年。为此,他一刻也不得清闲,自己给自己加任务,他说:“退下来,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个新阶段。可以干那些以前在位时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干的事情。”他觉得,不把心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写出来,就是欠了“相思债”。因此,他不顾年高,还是像以前那样笔耕不辍,好文章连连出手,有记述辉县共产党员孙钊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而奉献自己一切的《难忘那双手》,有怀念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恩师梁雷的《泪洒偏关》,《涑水情》则是对植棉能手吴吉昌的人生礼赞,《两张闪光的照片》文情并茂,讴歌了修建红旗渠的劳动模范任羊成到了九十年代依然奋斗不止为人民开山修路的光辉业绩。而《情系人民》堪称《焦裕禄》的姐妹篇,写的是河南省辉县前任县委书记郑永和以老八路精神带领群众建设新生活的事迹……时代的变迁,人间的冷暖,英雄的悲欢,生活的波澜都在穆老笔下谱成了一曲曲高亢动人的正气歌。两年前,他特意把他采写过的有关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的文章编辑成册,以《十个共产党员》的书名出版,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反响。穆老在谈到他为什么要出此书时说:“现在,有些人已经逐渐把他们淡忘了,甚至怀疑世界上是否真有那样无私奉献的人,怀疑共产党员是否真能做到那样公而忘私。我之所以把这十名共产党员事迹集中成册,就是想让大家看看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什么样子;就是想重现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就是想说明这些几十年前的典型人物的现代意义;就是想借他们的榜样力量来鼓舞今天正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们的信心……”
  我被穆老的一片赤心深深感动。当时间静静地流逝,该结束我的采访的时候,我请穆老对我们年轻的一代新闻工作者说几句话,穆老欣然送给我两册他的著作,其中一本就是《十个共产党员》,他说:“你看看范敬宜同志为我这本书写的序言吧!那里就表达了我的心声。”我打开封面,翻到“序言”,有这样一段话最让我动心,穆老说:“我们这代人好在尝到了老百姓保护我们,爱护我们的滋味,所以一辈子也忘不了,总怕自己做得不好,对不起他们;总是告诫自己:千万不能忘了老百姓,要处处想到他们。只要永远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里就踏实,就有抵制各种错误东西的力量。”他还多次说过,勿忘人民。
  也许,这就是穆老最想对我们晚辈说的话了!(附图片)


第12版(副刊)
专栏:

  书法王加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