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广场隆重揭幕。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高20米,宽1.6米,深色花岗石碑身正面镌刻着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金色碑名。新华社记者王毓国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
  中国希望印巴尽快恢复谈判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真诚希望印巴双方切实尊重克什米尔控制线,尽快恢复谈判。
  章启月说,克什米尔争端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复杂问题,它最终只能也必须由印巴双方通过对话谈判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当务之急是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防止冲突进一步升级。
  她说,从维护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愿望出发,我们真诚希望印巴双方切实尊重克什米尔控制线,尽快恢复谈判,按照两国共同发表的拉合尔宣言精神,寻求公正、合理解决包括克什米尔问题在内所有分歧的途径。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第4版(要闻)
专栏:

  回顾党的历史祝贺党的生日
  中直机关举行纪念座谈会
  本报北京7月1日讯新华社记者王黎、本报记者陈鹏报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的纪念日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部分同志在京聚会,祝贺党的生日,回顾党的历史。与会者表示,中直机关是党中央身边的工作部门,直接从事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家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紧密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中直工委常务副书记武连元在会上讲话。他说,在我们党经历了风风雨雨走过灿烂辉煌的78年之际,江泽民同志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这个讲话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刻总结了建党以来的历史和现实的宝贵经验,全面阐述了在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特别是搞好“三讲”教育的重要意义,科学地回答了党的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对于进一步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武连元要求中直机关各级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切实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要深刻认识在和平建设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以讲话精神为指导,去研究这些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三讲”的辩证关系,把握住讲政治这个核心。要全面贯彻党中央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三讲”教育的指示精神,精心部署、精心组织,高标准、高质量地搞好党中央直属机关的“三讲”教育,切实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做好思想和组织准备。
  今天的座谈会由中直机关工委主办。会议由中直工委副书记贾祥主持。
  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联络部、全国妇联、人民日报社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纪念香港回归共创美好明天
  内地香港青少年联欢庆祝晚会举行
  胡锦涛出席并观看演出
  本报北京7月1日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亮、新华社记者赵新兵、本报记者王彦田报道:“共创美好明天”——纪念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内地香港青少年联欢庆祝晚会,今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同近8000名首都和香港青少年一起观看了文艺演出。
  晚会在雄浑的大合唱中拉开帷幕,身着各民族服装的上百名青少年,挥舞着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牡丹花和紫荆花的舞台背景下同台歌唱,歌声表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
  晚会由“献给我的祖国”、“我们共有的家园”、“我们共同的心愿”和“共创美好明天”4个部分组成。香港歌手演唱的《中国人》和香港青少年表演的舞蹈《水》,表达了香港同胞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之际对香港前途的信心和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内地学生和著名艺术家也纷纷登台献艺。舞蹈《欢腾的节日》、《苗山童趣》、《吉祥的祝福》等反映出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阔步走向富裕文明之路的精神风貌和喜悦心情。刘斌、腾格尔、宋祖英、曲比阿乌等歌手先后演唱了《东西南北兵》、《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歌曲。整场晚会高潮迭起,大会堂不断回响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
  晚会在《歌唱祖国》的雄壮乐曲声中结束,全场观众起立,放声高歌,共同祝愿伟大的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演出结束后,胡锦涛等领导人走上舞台与演员们亲切握手,祝贺演出取得成功。王光英、程思远、成思危、许嘉璐、蒋正华、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孙孚凌、经叔平、罗豪才、周铁农、王文元以及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晚会。
  晚会由中华海外联谊会、教育部和香港中华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金共同主办。


第4版(要闻)
专栏:

  丁关根参观革命英烈事迹展览时指出
  要认真学习英烈的崇高精神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今天在参观《为了共和国的诞生——革命英烈事迹展览》时指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英烈们对共产主义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对国家和民族无限热爱的崇高精神,真正做到一心为公,一心为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
  丁关根和中央宣传部的其他负责人、展览主办单位负责人及中宣部处以上干部观看了展览。他说,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78周年纪念日。看了《为了共和国的诞生——革命英烈事迹展览》,非常感人,深受教育,深深感到没有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中宣部机关处以上干部都来参观革命英烈事迹展览。这是一次深刻的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教育,也是中宣部进行“三讲”教育的重要一课。
  中宣部机关干部参观展览后,感到这个展览令人震撼,催人奋进。他们表示,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扎扎实实搞好“三讲”教育,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上下功夫,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锤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时,我们要把宣传革命先烈的崇高思想,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积极促进改革发展,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第4版(要闻)
专栏:

  哈萨克斯坦副总理兼外长将访华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在今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外交部长唐家璇的邀请,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副总理兼外长卡·托卡耶夫将于7月7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人生走了一个圈”
  王华超
  因退休而再度引人注目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谈及退休后的生活,满怀深情地说道:“清华园是我儿时长大的地方,今天早晨起来,从我住的招待所的窗户看过去,就是我念小学的学校,我有种异样的感觉,好像人生走了一个圈。”杨振宁明确表示,他有生之年将留在北京。
  杨振宁的一生是充满着追求、是闪光的一生。杨振宁从小就立志摘取科学界的最高荣誉:“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到诺贝尔奖!”自一九五七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之后,他的名字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在世界科学殿堂上做出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和骄傲。杨振宁的学术成就,在国际上有着公认的极高评价。丁肇中先生认为,中国人在国际科坛上建立不朽之功绩者,自杨振宁始;苏联高能物理研究部主任巴汀认为,杨振宁是当代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被誉为美国“氢弹之父”的杰出核物理学家泰勒则认为杨振宁应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奖。还有人称誉“杨振宁是爱因斯坦之后,最有贡献的物理学家”。但在成功之后,杨振宁却曾有过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说法,可见其眼界和心胸,而这也是从小养成的“大气”。有人问爱因斯坦:“你一生做了些什么?”爱因斯坦答:“我不过拾了一些蚌和螺。”据说这个典故,在少年杨振宁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对于有价值的人生来说,杨振宁追求的更高境界是对社会、对人类的更大贡献。
  “人生走了一个圈”,圈中包含一颗滚烫的“中国心”。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一次欢迎仪式上说过:“杨振宁教授是一位热爱祖国的科学家,他是第一个回祖国访问的外籍华裔科学家,在这一点上是没有任何一个外籍华裔科学家能和杨振宁教授相比的。之后,他几乎年年回国,每一次都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他是祖国的忠实儿子,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值得回味的是,一九五七年,他和李政道共同领取诺贝尔奖时,他们持用的还是当年出国留学时的中国护照。杨振宁在简洁的演讲辞中说:“我沉重地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只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的文化的共同产物。我一方面为我的中国血统和背景而自豪,一方面将奉献我的工作给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科学,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杨振宁一直关注中国的事业,关注中国的发展。一九七一年,当杨振宁得知中国的“两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消息时,“他离开宴席走进了洗手间,那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这是多么可贵的赤子情怀,多么可贵的中国心。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杨振宁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近年来,西方观察者一致认为,中国是一个有无比潜力的国家。二十一世纪可能是中国的世纪……在这伟大的时代里,在这个有重大历史传统的高等学府,请不要忘记你们就是中国的无比潜力。二十一世纪是不是中国的世纪,就要看你们的努力。”杨振宁充满激情的讲话博得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
  “人生走了一个圈”,这是一个十分庄严的反思,十分完美的回归。杨振宁,中国人做人和做事的风范与楷模!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揭幕仪式上的讲话
  (一九九九年七月一日)
  胡锦涛
  同胞们、朋友们:
  在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由江泽民主席题写碑名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正式落成。我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香港特区政府、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两年前的今天,江泽民主席在这里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随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升起,神州欢腾,举世瞩目,香港历史从此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建立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让我们的子孙永远铭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彪炳史册的重大事件,世代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香港同胞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是一座记载中华儿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奋斗历史的丰碑。100多年来,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统一,包括广大香港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英勇抗争。在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政府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通过中英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了香港问题,洗雪了百年国耻,实现了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历史夙愿。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是一座讴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丰碑。两年来,“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香港继续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继续保持自由港地位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继续保持同世界各国、各地区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广泛联系,香港居民充分享有各种权利和自由。事实雄辩地证明,“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各国投资者的利益,是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是一座标志港人当家作主、开始了建设香港新里程的丰碑。两年来,广大香港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香港事务的管理。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香港特区政府,稳健地处理香港的各项事务,沉着地应对面临的各种挑战,成功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对香港的强烈冲击,保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特区政府带领广大香港同胞在战胜困难和风险中继续前进的坚实步伐向世人昭示,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是完全有智慧有能力驾驭复杂局面的,香港人是完全可以管理好香港的。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是一座铭刻中国人民对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丰碑。香港回归祖国,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和争端的成功范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天下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伟大人民。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一切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的行为。我们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人类和平进步的崇高事业而努力。
  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是一座矗立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不朽丰碑,它将永远起到告慰先人、激励今人、教育后人、催人奋进的作用。
  同胞们、朋友们,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50年来,香港同胞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祖国内地的发展包含着广大香港同胞的重要贡献。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将进一步密切,香港必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内地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将为香港的繁荣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同胞们、朋友们,借此机会,我愿意在这里重申,中央政府全面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基本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支持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依法施政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都将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坚强后盾。我们完全相信,有“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有600多万香港同胞的勤劳和智慧,有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全国各族人民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一定能够克服前进中的一切艰难险阻,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新的世纪,创造出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
  (新华社香港7月1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纪念日
  胡锦涛出席特区政府升旗仪式
  本报香港7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薛建华、汪金福,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今天是香港回归祖国两周年纪念日。清晨8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
  7时50分,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和夫人董赵洪娉的陪同下,乘车来到会展新翼广场东侧,下车后沿红地毯步行至贵宾席。胡锦涛沿途向欢迎的群众频频挥手致意。香港各纪律部队仪仗队向胡锦涛等敬礼。
  8时整,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迎着初升的朝阳徐徐升起。在场的1000多名中外嘉宾和香港各界人士、普通市民及青年学生庄严肃立,向缓缓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行注目礼。此时,两架悬挂着国旗、区旗的直升机在3架直升机的护卫下从空中飞过,喷洒着彩色水柱的消防轮和水警轮也从海面上徐徐驶过。
  1997年7月1日零时,香港市民目睹了五星红旗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升起,心中充满了神圣与激动。今天又在这里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许多人百感交集,兴奋不已。
  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晖、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福今、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姜恩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马毓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熊自仁、政委王玉发等出席了升旗仪式。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署理财政司司长许仕仁、律政司司长梁爱诗、行政会议召集人梁振英、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等也出席了升旗仪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在香港的各项活动
  胡锦涛回到北京
  本报北京7月1日讯新华社记者薛建华、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圆满结束在香港的各项活动后,今天下午乘专机离开香港回到北京。
  胡锦涛副主席是6月29日抵达香港的。在港期间,胡锦涛出席了香港特区政府举行的香港回归祖国纪念碑揭幕仪式和回归两周年升国旗、区旗仪式,会见了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行政会议成员和立法、司法机构负责人,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中央驻港机构和主要中资企业负责人,还视察了中银大厦、香港联交所和葵涌货柜码头等地。
  今天上午,胡锦涛副主席一行乘游艇参观了维多利亚港湾。维港山峦屏护,水深港阔,面积达5000公顷,可供数百艘远洋轮船停泊,是一个天然良港。随后,胡锦涛一行还参观了全球最长的公路铁路两用桥——青马大桥。途中,胡锦涛与董建华以及特区政府主要官员亲切交谈,气氛十分融洽。
  下午2时许,胡锦涛副主席一行从港岛中环站乘机场铁路快线直驶香港新机场。在机场候机大厅和陈列室,听取了有关新机场现在与未来情况的介绍。这时在机场候机的旅客们自发地鼓起掌来,胡锦涛频频向旅客招手致意。在香港国际机场落成时江泽民主席莅临揭幕的纪念牌前,胡锦涛与董建华等合影留念。
  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晖、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福今等也随机回到北京。
  在离开香港时,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署理财政司司长许仕仁、律政司司长梁爱诗等到机场为胡锦涛副主席送行。
  前往机场送行的还有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姜恩柱、外交部驻港特派员马毓真、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司令员熊自仁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就欧盟推迟对我国木质包装实施新检疫标准
  外经贸部发言人发表评论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李佳路)外经贸部发言人胡楚生今天就欧盟决定推迟对来自我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一事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一决定将有利于减少我国已候港待运货物所受损失。
  胡楚生说,我们已经注意到,欧盟将对来自我国的货物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的日期推迟至7月10日。这一决定将欧盟对中国木质包装实施新的检疫标准的宽限期延长了一个月,有利于减少中国已候港待运的输欧货物所受损失。他指出,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正在积极努力,适应欧盟有关规定,力争将欧盟新的检疫标准对中国出口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
  他希望欧方按照双边经贸合作协定的精神,在制定双边经贸政策时,加强相互协商,避免单方面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影响双边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方同时希望欧盟及其成员国在执行有关规定时,减少随意性,不要影响双边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


第4版(要闻)
专栏:

  朝韩副部长级第二轮会谈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7月1日讯记者徐宝康报道:朝韩副部长级会谈时隔4天后于今天下午在北京举行了第二轮会谈。双方因在解决离散家庭重聚、黄海交火事件、化肥援助以及南北往来的人身安全保障问题上存在分歧,会谈未取得任何进展。
  据悉,在一个半小时的会谈中,朝韩双方各自进行了主旨发言。朝鲜代表团团长朴英洙就朝韩黄海交火事件再次阐述了朝鲜的立场,并提出会谈应把解决离散家庭重聚问题与韩国向朝鲜提供化肥援助问题联系起来加以讨论。
  韩国代表团团长梁荣植在主旨发言中提出了解决离散家庭重聚问题的详细方案,并建议设立一个“保证人身安全特别委员会”,以确保双方在人员往来和交流中的人身安全问题。
  会谈是否继续举行,双方决定通过电话另行商定。


第4版(要闻)
专栏:

  《走近澳门》在京首发
  本报北京7月1日讯由人民日报海外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走近澳门》一书,今日在京首发。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等为该书题词,澳门特区候任行政长官何厚铧题写书名并作序。
  该书共分6章,有30多万字,并附有澳门特区区旗、区徽图案和多幅精美图片。书中收入的100多篇文章,不少出自海内外知名作家、资深记者、澳门问题专家之手。文章或以朴素简洁、生动准确的文字,或以诗的语言和散文笔法,多角度、全景式地介绍了澳门这方“莲花宝地”的政治、历史、经济、社会、文化、景物和风土人情,描绘了澳门同胞期盼回归的急切心愿,记录了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为实现澳门的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重大进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