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

历史小说《赵飞燕》研讨会召开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近日在京召开了女会员严淑琼长篇历史小说《赵飞燕》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赵飞燕》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一个原本应该是十分香艳的题材,作者却赋予它严肃的主题,以开阔的视野、新颖的视角,把附着于封建王朝的以赵飞燕姐妹为首的几十位女性群体的命运放在历史的大框架上,展开了一场浩繁宏大的西汉王朝中央集权内部生活的立体画卷。作者把社会、权力、阴谋、亲情、爱情、伦理等有机地熔为一炉,揭示封建王朝衰落的必然趋势。作品人物形象生动,情节跌宕起伏,尤其是在人物内心描写上,有独到之处。(缪 文)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

长篇小说《羊的门》出版
华夏出版社近日推出长篇小说《羊的门》,这是作家李佩甫笔耕四年完成的一部中原城乡题材的力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四十年不倒”的呼家堡的当家人呼天成的形象。作者在呼伯(天成)身上,集聚了中国社会四十年的风云,以这样的“一滴水”折射那偌大的“太阳”。书中另一主要人物是县长呼国庆,作者通过他在当今仕途官场上的沉浮、挣扎,把现实的温情与残酷、合作与较量、本真与异化、情感与利益等等,汁液淋漓地呈奉在读者面前。(乌 苏)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

小说集《日光愈拉愈长》出版
青年作家东西的小说集《日光愈拉愈长》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其中收入作者十数篇小说近作,作品以独异的文字对“沟通”、“语言”和“生存”等基本问题进行关注,文字中洋溢着创造的欢愉和沉痛。(燕子)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

诗集《鄂西倒影》出版
土家族诗人刘小平的诗集《鄂西倒影》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诗集共分三集,收入诗人近百首诗作,是土家族乡土生活的清丽颂歌。(卞文)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每期话题

一首在部队流传很广的歌这样唱道:“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打仗。”但世界的现实境况使我们始终难以完全忘怀具体的历史语境。“手握宝剑是获得和平最可靠的办法。”历史和身边的现实都告诫我们:我们有必要永远保持对于战争的清醒和警惕。战争与和平交织环绕,成为文学永恒的话题之一。军事文学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占有突出的位置。值此“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我们约请几位军中的作家、评论家,来共同关注倾听这一曲——
沉雄军歌
本报记者 杨少波
在世界文明史、艺术史中,军事文学历来占有重要的位置。从荷马《伊利亚特》的战争史诗到我国古代“黄帝战蚩尤”、“刑天舞干戚”的神话故事,从藏民族的《格萨尔王传》到汉民族的《三国演义》、《水浒传》,从俄罗斯的《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到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的《吕梁英雄传》、《新儿女英雄传》、《林海雪原》、《保卫延安》乃至新时期以来的《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及《战争和人》……战争宏阔背景下的世界、历史、人心都被那灼热的火光映照得酷烈而明亮。
“战争是对每一个民族的全部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全面考验。”战争和围绕战争而产生的非常境况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情感体验、思想认识都受到了尖锐的冲击和检验,因而也为作家的抒写展示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和雄浑沉实的天幕背景。
韩静霍说:我喜欢写战争,想写战争,一直在寻找着战争大开大合的背景,有了这样宽阔大气的背景,许多人事情感都会显现出更逼真内在的历史意义。我写《孙武》、《西施》这样回溯式的历史小说,也希望把智者孙武、美丽的女性西施放在战争的背景中去考察。人性要在真正的烈火上去炙烤才能见其绚烂多彩的真相,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火。
生与死、成与败、荣与辱都凝聚于战争这严酷、壮烈的舞台场景之中。战争,这政治、经济矛盾的最激烈解决方式,使所有的社会结构及深层关系和人们的心理都被惊骇逼人地推到了戏剧的前台。人们对战争的表现也有了更多的角度和方式。
张志忠说:对于战争的表现,九十年代更加多样,叶楠采用民间化、传说化的方式,赵琪的《穷阵》、徐贵祥的《决战》、韩静霆的《孙武》及庞天舒的《落日之战》都侧重对历史题材的延伸,充满了浪漫的气质和想象的自由。朱秀海的《穿越死亡》则是潜入战争心理学的内部来细剖,它甚至可以作为“战场心理学”来研读。
韩静霆说:军事文学就是要写“山崩地裂之后的柳丝花朵”,写大气阳刚之下潜流的缱绻柔情,这不单纯是阳刚的东西,也不单纯是阴柔的东西,只有在战争境况下,才能更真切地凸现这两者并存兼备的浑然状态。战争,我们还远远没有写完,与军事相关的题材、主题远远没有开掘够。在战争的抒写中,有使我惊心动魄的东西,有使我高山仰止的东西。
“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打仗”,战争是爱好和平的人们不得不选择的自卫之剑,关于战争的叙写将更长久地与人类历史相随相伴,关涉战争的一切都将成为人类自警自醒自认的沉痛文化资源。苏联三年的卫国战争,作品却写了近半个世纪,继托尔斯泰、肖洛霍夫之后的艾特玛托夫、帕斯捷尔纳克等一大批作家,仍然在舔舐着俄罗斯这块曾经伤痛的大地上的血迹,不断创作出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记而又具备人类共通情感的宏伟篇什。
“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被军事文学作家们同等重视,特别是关于“怎么写”的艺术形式自觉在他们的作品中逐渐清晰。这同时也带来了军事文学作家、评论家对于自身素质的进一步要求和反思。
阎连科说:在整个文坛,关于小说“怎么写”的问题的讨论差不多已进行了十年,而我们军事文学中,关于语言、叙述、结构等形式因素的关注还有待发展。这关系到我们整个军事文学和整个文坛相比肩时的水准问题,更不要说和世界文学的对话关系了。
乔良说:从文学史的战争名著看,我们军事文学的语言、结构等形式应该有更多样开放的格局,作品结构常常凝结着一个作家对生活最深刻内在的发现,对这种坚实、深刻、具有意义开掘力的结构形式的重视是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的问题,否则将会长远影响我们军事文学向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邢军纪援引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对安德烈·包尔康斯基这个人物的巨大的转变和微妙心理的描写,来说明一个作家面对一场战争时所能表现的丰富性和复杂度,指出我们某些军事文学审美可能性的单一,暴露了作家在素养与准备方面的欠缺和薄弱,这关系着军事文学作家群创造的“起点”问题。
韩静霆以自己的体会谈到了作家的多方面准备和素养问题。他谈到为创作话剧《和平之翼》深入空军的感受时说:在与我们那些曾经驾机在法兰西上空、在莫斯科上空、在英格兰上空飞行表演过的双学位飞行员的接触中,我感到了生活的落差。他们能够在零高度跳伞的反应能力体现着超强的生理、心理、文化综合素质,他们写出的《蓝军指挥员手记》、《飞行手记》中的出奇智慧和朴素真挚带有飞行生活原生态的语言,使我们作家惭愧。我感到作为一个作家,我们对部队的了解、认识和反映还有局限。我在绘画、音乐、动画制作等多方面的努力就是希望能够增强自己在表现这多重丰富生活时的手段和力量,使绘画感和音乐感能进入我的文字。
“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歌词道出了中国军队和农民及土地的天然血缘关系。在军事文学中,有一批从农家土地走出的作家,把目光聚集在“农村兵”在军营战场的生活和心理上,有人把这部分作品称为“农家军歌”。
朱向前说:“农家军歌”是九十年代军事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以阎连科、陈怀国、徐贵祥等为代表的一批作家的“农家题材”,非常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军人”的生存状况。如果说八十年代莫言、李存葆写农民军人是一种俯视角度,九十年代的农家军歌则是以平视角度来写。
阎连科特别提及周大新的一系列作品和陈怀国的《黄军装、黄土地》、《懋雪》、《遍地葵花》等,他说:陈怀国的这些作品是怀着对农村、对土地、对基层官兵深厚的爱而写就的,这一点在今天尤为难得。作者是在尊重一个普通人的丰富性的基础上,把一个人真正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不同程度上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如何把军人也当作一个正常的人来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陈怀国的一系列作品中得到启示,这最起码会构成我们一个平实真切的起点,没有这扎实的一步,就很难有下一步的提高和飞升。
“农民作为革命的主力”从我国革命伊始就已基本形成,军队和土地、农村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社会历史上一个反复出现的重要问题。我们有理由更加关注这类被称之为“农家军歌”的作品,它们是那片广大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在绿色军营里的生存延续,与他们的声音相呼应的是养育万众的土地的回声。军中农家子弟所占的巨大比例都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两点: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相当一批作家将从他们当中产生;从土地的延续声音中产生的合唱也必定会在他们那里激起最广泛最持久的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倾力关注这“农家军歌”,而不是把它作为浅唱小调,意义极为深远。因为它毕竟是关乎着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大地的事情。
军事在当今世界上仍保持着最活跃的存在。科技、人文的每一最新发展都无不给它带来新的变化。在新的战争可能条件下,战争与人的关系被我们军事文学作家重新思考。“未来战争”成为作家和军事专家及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关心的话题,关于战争的诸多思考也进入了作家们的视野。
周大新说:尽管人类一再宣称要制止战争,可战争这个怪物今天依然在世界各地出没并给我们带来恐怖。人们因此开始检查关押战争这怪物的铁笼,发现上面新出现了两个洞口:民族仇恨和宗教纠纷。一些作家可能会用自己的作品去追问:为什么仅仅因为我们从属于某一民族、有某一种信仰就该被杀戮?化解民族间不同宗教信仰间仇恨的途径究竟有哪些?人,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杀自己的同类?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的新特点已经引起政治家和军事家们的注意,我想,很快也会引起从事军事题材创作的作家们的关注。
乔良曾经以预言式的作品《末日之门》表达了他对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理解,以及他对于世界大势的走向和中国军队的使命的思考,在这场“未来战争”中涌现出的是另一种智慧,另一种勇敢,战争对于人类来说,是人的全面精神质量和身心综合力量的竞技场。他最近出版的军事科学著作《超限战》更是以新的思维方式,对世界未来战争的格局进行了超越性的思考。这种在思维纵深开掘和新知迅敏掌握方面的勇气和魄力应该成为我们今天军事文学作家的一种自觉和准备。
国防大学张召忠教授以一个军事专家的紧迫感对军事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希望军事文学能够更加以其时效性、新闻性来反映现实中最新的军事动态。他希望能看到和高科技密切结合的军事文学作品,今天的军事文学只有和高科技知识充分结合,才能增加其可信度。面对全新改变了的战争技术、战争与人的关系,读者不愿再读那些弯弯绕绕远远落后于现实军事发展的作品。他在自己的著作《谁能打赢下一场战争》和新著《战争离我们有多远》中,试图在军事和文学的进一步结合上进行尝试,他直言不讳地说:我希望和乔良这样的作家对话,希望能听到来自无比活跃、极具个性的作家们新鲜独到的观点。
军事文学作家们面临着更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阎连科说:关键是作家自身的思考问题,创造的可能空间很广大,就怕你没有才华,没有胆量,没有勇气。今天在艺术的创造上,往往是自己,而不是什么行政文件、什么领导干预构成了限制。
韩静霆说:我们的作家首先要自己心灵解放,以我们作家的素质和责任感,是足以担当运用得起国家和人民给予我们的这份自由和放心的。因为说到底,自由到天了,骨头也不能超过皮肉。
关于“军事文学”概念的划分,关于“军事文学作家”或者“军旅文学作家”的称谓,其实也有颇可商议斟酌之处。但好在所有的概念划分和称谓冠名只是来扶助阐释事物本身而不是限制其发展活力,我们在更为开阔的参照系中看到军中诸多作家的路程轨迹:周大新以其《第二十幕》阐释了家族、工业和资本的兴衰史,从中我们可以参悟到人生世事的一幕幕戏剧真情。阎连科的《日光流年》表现了人类面对生存的勇气,在更深层的精神通道上实现了对人类的关注。
朱秀海说:我甚至还有一种更为乐观的看法:以长远的目光看,军旅作家长途跋涉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军营,而是整个民族和人类的历史和心灵。
和平安宁是全人类的希望,古罗马的贺拉斯在他的颂诗集里这样说道: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但对于一切爱好和平的善良者,战争,从来都不是他们以此为目的的主动选择,而是历史境遇派定给他们的命运。我们以战争为描写中心的作家们是善者中的善者,他们以守护守望之心来潜入这血雨腥河深处,让人类以最小的伤痛代价为生者和后人树立起一巨大的警示纪念碑。他们以善者的柔软善感之心,在为战争所伤痛的大地上发出坚定的和平之音,让我们都来倾听这伤痛中萌生的关于爱和安宁的沉雄军歌。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金台文论

呼唤英雄
孔晓燕
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有这样的诗句镌刻在英雄的纪念碑上:“这些战士我们永记不忘,为了保卫多羊的忒盖城他们战死异乡,为了保卫城邦他们拿起长矛,决不让声名远扬的希腊头上被夺走自由。”“为给子孙留下一个繁华自由的城邦,他们宁愿战死在前方。”从特洛伊战争中神猛的将领,到敢与天帝争雄的刑天壮士,从众多民间传说中舍生取义的勇士,到董存瑞、黄继光、欧阳海、雷锋……英雄始终与人类的历史相伴。舍身成仁,勇猛无畏,自我牺牲的英雄行为像一道道闪电,不断地穿云破雾,照亮人类前进的行程。
对英雄主义的抒写始终是军事文学的着力之笔,对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书写是我国军事文学的两面旗帜。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们在战争的土壤中孕育生长,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们激励、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成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样说:我们在英雄们的影响护卫下走到了今天。
当英雄的形象从神、半神半人走向普通人的时候,人们开始对英雄的存在心怀疑惑起来。当社会历史一步步走到今天时,人们对英雄的疑虑也进一步强烈起来。在今天到底还有没有英雄?军事文学中还要不要抒写英雄主义?传统的英雄概念于今日许多“消解”性的置疑如何面对?一系列关于“英雄”的提问多少使我们对英雄主义的进一步抒写陷入了尴尬。
但真诚直面的态度会使我们有勇气来面对“尴尬”。英雄每个时代都有,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迁不断产生着新质和内涵。在英雄的身上,体现着人类对自身的理想期盼。对英雄的期望和敬仰,其实是对人类自身某种精神素质和理想品质的期待和敬仰。罗曼·罗兰说:“英雄就是做他能做的事,而平常人做不到这一点。”“英雄是尽其所能的人,凡夫则是非但不尽其所能,还猛盼无法成真之事,所愿难遂仍不肯干休的人。”在罗曼·罗兰对英雄的定义中,我们窥见了英雄背后的“秘密”:英雄首先是普通人,然后才是靠努力、奉献和牺牲而成为英雄。英雄从普通人出发,从而在艰难的搏斗、挣扎和奋进中飞升到超拔之境。“真正的英雄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远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当代军旅作家阎连科在谈到陈怀国的一系列“农家军歌”式的作品时,这样理解“英雄”的概念:毫无疑问,英雄主义是军事文学最需要张扬的主题,但是英雄建立的基础是需要考虑的。它不应该是口号式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应该把英雄首先当成人来写。把英雄从“人”的层面写起不是降低,恰恰是回归式的上升,真正的英雄是从人升起来的,那些不是从真正丰富、完整意义的人之上构建的英雄是飞升不起来的,即便是飞起来也是要跌落的。我们在当代军旅题材的小说中看到了人物生存的韧性,面对生存危机坚强抗争,不被琐屑泥淖式的生存压垮的毅力都是英雄式的举动,或者说是古典的英雄主义很好的补充。
鲁迅先生更是以其冷峻而尖厉的反向剖析力给出了我们又一种英雄的参照体系:“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对英雄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理解显示着人们对自身和他人的不同理解角度和深度。认识他人是认识自身的返照,从对待英雄的不同态度上,我们可以见出时代的差别、个性的迥异。
现代社会、现代战争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关系、对抗越来越稀薄少有,但新的英雄也会在新的关系、对抗中产生。乔良的“近未来预言小说”《末日之门》的主人公李汉,是电脑网络高手,他既是一个充满侠义的“黑客”,又是具有高度现代战争观念的中国军人。他用自己的战争智慧,参与了在中巴边界和中国南海的战斗,又通过娴熟的网络技术和出生入死的勇气,在最后关头粉碎了恐怖分子的罪恶计划。
高尔基说:“生活里总有让人做出英雄行为的地方。”英雄的光芒始终没有离我们远去,我们总能在杂沓世事的纷纭扰攘中辨认出他们那挺拔的身影。
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历史如何发展,英雄个体的勇敢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自我牺牲精神和为他人谋福利的先人后己的精神都是弥足珍贵的品质。时代更易,而道德有所易有所不易,英雄的品质永远像我们头顶的星空一样闪耀着不变的辉光。
英雄是每一代人的共同期盼,那种拒绝英雄的心理似乎可以转述为:对于英雄过分强烈期盼而带来的逆反。只不过我们一代比一代对英雄的期盼更带有自我审视、自我发现和自我期许的性质,而所有的期待和发现都无不指向具体历史境况下和现实社会性中的人类自身。
古希腊一首名为“斯巴达”的短诗只有两句:“这儿青年的长矛如花似锦,诗神的歌声嘹亮,宽广的街头有正义,维护着美好的事业。”我们每一代人都该有自己英勇的“斯巴达青年”和嘹亮的“斯巴达之歌”,我们在这英雄气息的护卫守望下有着嘹亮的歌声和如花似锦的生活。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的开篇段落这样结尾:“——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

豪情唱大风
汪守德
军旅生涯是一种特别容易产生诗情的生活,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豪杰横槊赋诗唱大风,留下让后世咀味不尽的名篇佳作。那些身在军旅的历代将卒缘何每每壮怀激烈,仰天长啸?我想一定是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为国戍边的强烈责任,使作为国之长城的军人,常常在胸中郁积着一腔壮志豪情,或发而为低回长吟,或发而为慷慨悲歌,这些浩歌撞在人们情感回音壁上的,便是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亘古不绝的雄浑旋律。
在今天军旅诗人这个队列里,我们又看到了殷德江的身影。我们终于有一天读到他的诗集《心泉流韵》和《心灵的脚印》时,就如同在和一个老朋友进行某种推心置腹的交谈。
殷德江的诗歌大致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如哲理诗、抒情诗、咏物诗、讽喻诗等。哲理诗也许是其最具特色的作品,这些诗篇大多如灵感突至的触动而急就成章,虽短小率直,却很耐人寻味。如:“做事/决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靶/却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打靶有感》)诗作想必得之于靶场,诗人在据枪瞄准时那种反复睁眼闭眼的体验,使之联系社会生活作逆向思考时,就迸出了诗的哲理的火花,这首短诗也表达了诗人正直的品格。再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即使/地上有路/没有人走了/便没了路。”(《有路和无路》)这首化用鲁迅名言的诗篇,无疑是对原本立意认识程度的一种深化和递进。可以认为这不仅不是诗人在作语言的游戏,而且可以视为诗人有着生命体验的一种感怀。
抒情诗在殷德江的作品中占有不少的数量,这些作品大都写得明白晓畅,感情真挚,抒发出了一名当代军人具有的炽热情怀。“我喜欢/洁白洁白的云/因为/它白得纯真//我喜欢/乌黑乌黑的云/因为/它黑得单纯//我厌恶/不白不黑的云/因为/在天空的世界里/它左右讨好/两面为云。”(《云》)这是诗人憎爱分明而襟怀坦白的写照。“我把你——士兵/看做上帝/在我肩章的金星里/含着你辉煌的分量/在你行进的队列里/排开我美丽的希望。”(《士兵,我的“上帝”》),这是军官对士兵价值的体认,也是军官对士兵真情的流露,只有怀着这样一种情感,作为诗人,他才能写出如此真意切的诗句;作为军官,他才能带好自己的兵。“出巡一身橄榄绿/归来一身白战袍/战友相视哈哈笑/满身冰雪应声掉。”(《巡逻归来》),短短一首小诗,有声有色地描绘出巡逻士兵冬日里的艰苦生活和在他们身上洋溢的乐观昂扬的战斗精神。
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的诗人,总是对社会百态和人生风雨最具感应能力,并能通过有力的针砭而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眼镜蛇/下身着地/两眼死死盯着你/你不动/它决不会咬你/你一动/它就扑过来/咬你一口/咬不死/也让你受伤。”(《眼镜蛇》)表达了诗人对那种等待时机恶意伤人者的极端鄙夷和深切痛恨。在《乐佛》一诗中,诗人写道:“婚宴喜庆时你笑/五谷丰登时你笑/欢度佳节时你也笑//地震来临时你笑/洪水肆虐时你笑/送葬出殡时你也笑//如果你真是/行善为本/慈悲为怀/就不会/老是一付面孔/——笑。”诗人通过乐佛的形象,讽刺了那种看似满面笑容,却对人间疾苦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另如“一心追求光明/却从不正视黑暗。”(《向日葵》),“爬得虽然很高/却要靠别人撑腰。”(《爬山虎》)等,也都显示出诗人独特的见地和思想的锋芒。
殷德江的诗歌创作是有其明显成绩的,他不是那种无病呻吟的诗人,而是同现实生活结合得很紧,并且用诗篇倾吐他对生活的明确态度和从生活获得的诸多感受;同时他竭力进行诗意的追求,使读者在得到审美快感的同时,也同样得到催人奋进的力量。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新作一瞥

《吴阶平传》 (人物传记)
作者 邓 立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吴阶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国著名泌尿外科医生,曾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保健医生。
吴阶平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出身于旧知识分子家庭,受到极好的中西合璧式的教育,并曾到美国求学,却在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嬗变时,十分从容地成为新时代建设大军中优秀知识分子的典型,在事业上一帆风顺,成了我国泌尿外科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作为医学界的学术权威及北二医的创办者之一,在“文化大革命”中,他是北京几十所高校中唯一没有被揪斗的校长;在一片混乱中,依然坚持医学科学研究与临床医疗技术的创新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吴阶平全面承担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作为江青的保健医生,吴阶平仿佛置身于一片烟雾之中,处处有陷阱,常常临深渊;作为周恩来医疗组的组长,自1972年开始,为了总理的健康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吴阶平直接参与毛主席遗体的保护工作,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工作在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为毛主席遗体保护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
吴阶平不仅工作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而且还经常带医疗组出国为外国元首治病。他曾为印尼总统苏加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治病,凭借高超的医术与高明的斡旋能力,出色地完成任务,有“医疗大使”的称号。
《吴阶平传》以纪实文学的手法,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吴阶平丰富多彩的一生。当你沿着吴阶平平实而又闪光的足迹,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在阅读的不仅仅是一个当代名人的传记,还是一部当代的历史。在这部历史中,主人公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或长歌当哭,或喜极而泣。
《吴阶平传》的撰写与出版得到吴阶平的帮助与支持,亲自审阅提纲与书稿并作序。书首所插二十多幅吴阶平各个时期的珍贵历史照片亦为本书增色不少。 (陈巧丽)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新作一瞥

《梨花村风云》 (长篇小说)
作者 范明乐 学范出版社出版
七十万言的三卷本长篇小说《梨花村风云》,在建国五十周年前夕与广大读者见面。梨花村是坐落在黄河边的小村子,黄河水害频仍,几经淹没驱逐,梨花村所在地政府——河东县城失却了古昔辉煌与重建缘由,被上级批准采取断然措施整个迁出,当地百姓固守本土自发地滞留下来,又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历经千难万苦、血火洗礼逐渐走向中兴,成为趋于富裕的农村典型。梨花村的变迁,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三座大山废墟上和各种自然灾害及其封建愚昧中走向共同富裕、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曲折历程。
作品紧紧围绕着如何寻求致富途径和村级政权建设,展开了以老四为首的正义力量与非正义力量进行的殊死的较量;围绕着如何招用专业人才搞好联合企业的现实问题,展开了社会主义企业的人才观与封建家族势力及其落后企业人才观的反复较量;围绕着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市场竞争观与反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落后市场竞争观的斗争,小村里也产生了种种纷争。从而在大量社会现实矛盾中,揭示出旧体制必然被新体制所取代,改革这一新鲜事物在大量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本质特征。紧扣这一时代主旋律,作品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以党支部书记老四、妇联主任万瑞红、小队长刘坚等一批血气方刚、栩栩如生的农村基层干部群体,还描写了张阿宝等一批暴发户典型人物及以王混为代表的流氓无产者的形象,描绘了大量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农民群众的英雄群像。
作品富于传奇色彩,情节跌宕起伏,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格和民族特色。
(蒲 风)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文艺信息

《老舍评传》研讨会召开
日前,《老舍评传》 (作者关纪新,重庆出版社出版)一书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书用大量笔墨资料撰述了老舍的创作思想、创作特色及创作道路,并在“传”的基础上,从老舍作为一个满族人的角度,“评”析了老舍从事文学创作的心路历程。关纪新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编审。该书大陆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台湾版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辟 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