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农村经济)
专栏:

  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的信
  (节选)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新事物,而且从总体上讲仍处于初级阶段,如何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建立企业与农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如何适应市场需要培育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特别是发挥乡镇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依法保护农民利益,依法保护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利益?如何发挥政府的指导、协调作用,切实做到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防止重复建设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姜春云
  1999年6月18日
  当前,农产品出现结构性过剩,“卖难”问题影响了农民增收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深化农产品加工,有效地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特征。要保障农业产业化有旺盛的生命力,关键是建立农民和企业之间稳定的利益风险机制。要积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的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在此基础上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实行产业化经营,这样才能既保障了农民利益,又维护了企业利益。
  陈俊生
  1999年6月18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
  当前,多数农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价格下跌的局面。这表明,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供给数量不足的矛盾正在缓解,而农产品品质不高,适应不了需求变化的矛盾却开始突出。这种农产品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状况说明,只有尽快调整农业的生产结构,优化品种、提高质量,才能促使我国农业在新的台阶上健康发展。
  这次调整农业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的效益。这就必须向农民及时传递准确的市场信息,同时,也要使农民获得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技术,最终还要帮助农民使产品顺利地进入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能够帮助农民解决这些问题的,只有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决非单纯的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企业。能在产业化经营中真正发挥“龙头”作用的企业,至少都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都有很强的把握市场的能力。企业对某些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国内外市场状况有相当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包括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和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能够及时收集并向农民传导市场信息,引导农民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二是都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生产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从而有能力稳定地提高自己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这就为企业所带动的农民创造了稳定生产的最基本条件。三是都能给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少成功的“龙头企业”在与农民打交道时,都做到种苗送到户,饲料送到户,生产技术送到户,防病灭虫工作做到户,最后还到户收购产品。这样全面的到户服务,不仅解决了农民的一系列后顾之忧,还从根本上保证了初级产品的品质,为企业加工出优质产品奠定了牢靠的基础。四是都能处理好与农民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都能有长远眼光,把是否能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看作是自己能否建立可靠的原料基地、能否保障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企业真正具备了这些特点,农民加入到由它为“龙头”的产业化经营体系中来,也必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这样的“龙头企业”所带动的农民,就是融入市场、按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农民,就是能够采用先进技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农民,也是能够在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加工、转化中不断提高收益的农民,有了这样的农民,调整和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促使我国农业顺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就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了。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为产业化创造体制和政策环境
  盛夏时节,本报经济部与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河南科迪集团,在郑州共同举办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研讨会”。
  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它不仅作为一种理论,更是作为一种实践,在农村广受欢迎。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各地涌现了一批有规模、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它们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农民,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推进了农业的市场化改革,也给农民带来实惠。
  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理论和政策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及大中型龙头企业的代表,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和难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本版将分两次摘登这次会议的发言摘要(农业部副部长万宝瑞的发言已刊登在本报7月1日第十一版)。
  ———编者
  国家计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马晓河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具体表现为“四多四少”:
  第一是低水平、规模小的中小企业多,而规模大、竞争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少,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弱;第二是农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加工增值能力低;第三是大路产品多,名优特产品少;第四是企业与农户在利益连接方式上是松散型多,紧密型少。大部分地区由于受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在同一平面上建设一些大同小异的生产项目,并集中在同一类产品经营上,结果造成产业结构雷同、产品销售不畅。
  现在各地一提起农业产业化,就简单地归结为,要建几个大基地、几大主导产业和几家龙头企业,但忽视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发育。致使我国农村市场一是法规不完备、体系不健全、秩序不规范,严重干扰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市场机制作用不充分,应该由市场供求决定的产品价格、资金、土地流转和技术转让,往往受到行政干预,限制了产业化发展。
  我认为,眼下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统一指导和协调管理;制定好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农业产业化指导方针、发展思路和政策取向,避免盲目性和重复建设。
  利用目前农产品供求平衡的良机,敞开农产品市场,构成公平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打破行业、部门垄断,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封锁,鼓励农民实行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联合,组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的农民流通组织和龙头企业;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创办民间科技组织,鼓励和扶持产学研一体化企业的发展。
  特别要利用银行资金供大于求的机会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和贷款规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投入农业;积极引导工商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上市数量,尽快培育和扶持一批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给这些企业以资金、技术、市场准入和进出口贸易权,鼓励他们迅速发展,具备同国外企业竞争的实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用利益机制把农民引入市场
  河南科迪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清海
  让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资源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程度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因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的一头牵着农民,一头连着市场。
  正因为农业产业链的一头是农民,所以产业化最终要使农民进入市场。然而改变农民的观念意识、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并非易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使企业和农户结成真正的受法律和合同约束的利益共同体,用利益机制把农民引入市场的做法值得探索。只有农民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符合市场的要求,产业化的链条才会越拉越长,产业化才会有高质量。另一个问题是企业要让利于农民,设法保护农民的利益。企业和农民不应是买断关系,更不能靠压级压价剥削农民而求得发展。企业产生利益的主要环节是加工,反过来没有农民的长远利益也决不会有企业的长远利益,农民失去了企业便失去了进入市场的桥梁,企业失去了基地便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企业和农户只有结成利益共同体,携手挑战市场才能求得长远的发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专业合作连心联利
  山东凤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传立
  在农业产业化这个链条上,企业和农民是有着各自利益而又互相依存的两个关键环节。从本质上说,维系企业和农民的内在联系是利益。而在现实的经营活动中,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分配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二者的经济交往活动更是具体、复杂的。因此,要想使农业产业化链条更加牢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企业和农民间稳定、科学的关系。
  实践证明,发展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将可起到强有力的纽带作用。
  有了专业合作社这条纽带,企业和农民的利益关系还需要法律形式加以规范,以合同形式确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统一核定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合理确定各方的责、权、利。通过这种方式,公司、基地、农户三者才能结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连心联利,共同发展”的紧密的经济共同体。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鼓励多种产业化模式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陈川
  “公司+基地+农户”,以这种模式来代替农业产业化的全部内涵,是不全面的。我们应当鼓励发展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我们广夏公司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就是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经济条件和不同经济资源的变化而变化的。
  我们在四川搞了个广夏金风公司,特色产品是芦笋。四川的特点是地少人多,农民离不开土地,公司无法单独大规模成片开发土地。因此,这里的产业化模式只能是“公司+农户”。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依靠科技,提高芦笋产品附加值的问题。这是我们的四川模式。另外,我们还在中国西部发展了西北模式。比如说在宁夏,有相当多的沙漠、荒地可供大规模开发。我们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了近三万亩沙漠种植麻黄。在这里我们就无法套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因为在茫茫沙漠上你根本就找不到农户。这种西北模式的核心就是我们自己的资金和科技,还有人员。因此我说,搞农业产业化,不能死框在一个概念模式里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产业化应插上科技翅膀
  四川光友特色有限公司总经理邹光友
  农产品加工,如何实现利润最大化?现阶段,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已经形成,各地农产品都比较丰富,并且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过剩的问题。如果仅从价格上打主意,意义不大。再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些传统的初级加工品,已渐渐难以满足大家的消费需求,市场只会越来越窄。
  一筹莫展的时候,睁眼看看这几年闪亮登场的那些新潮食品,还是那些原料,可厂家采用了新的加工方法,再加上精美方便的包装,尽管价格比以前还要贵,仍很受欢迎,销售一下就上去了。这些看起来似乎只是外观上的变化,实际上,那都要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才能实现。
  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建设富有活力的龙头企业,最有效的捷径,就是在提高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上做文章,给农业产业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龙头企业应有自身特色
  江苏银杏生化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
  朱蔚荣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资金来源、成本构成、市场风险及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应有自身特色。其一,投入应该多元化。资金问题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种植这一块,让农户成为主体,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保护农民投入的积极性。十万亩高标准银杏叶基地建设总投入五亿元左右,农户的自发投入约占百分之八十;在公共基础设施及加工增值这一块,企业的投入居大头,主要是利用了自我积累、贷款、社会融资、改制后职工的股份入股及政府的优惠政策等多渠道。其二,必须抓好基地建设,使龙头企业有稳定、量大、质优的基地依托,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其三,龙头企业的着眼点和落脚点要落在让农民致富得实惠上,和他们建立真正的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机制,同时发挥环境治理的优越性,发展绿色农业。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拉长、拓宽产业链条
  黑龙江华润金玉公司副总经理阎振国
  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我们公司是以玉米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为了提高加工增值效益,我们在实践中推进了农业、工业、养殖业三环一体化工程,即把农业视为一个链环,把工业视为一个链环,把养殖业视为一个链环,三环叠加成为一体,然后再围绕链环把产业链拉长、拓宽,这样就使原来最初的产品经过精加工、深加工,变成增值的产品推向市场。
  比如农业链条,我们要求把玉米全部“吃光榨尽”。把玉米粒脱脐脱皮走“油路线”,生产出玉米脐子油、色拉油和调和油,渣滓最后回配生产酒精。玉米淀粉走“酒精路线”,生产食用普级、优级、特优级酒精,渣滓加工成高蛋白饲料和复合饲料。玉米瓤子走“醇路线”,生产出木糖普醇和高醇。剩下的渣滓又走“菇路线”,将其生产成各种养菇的菌棒,卖给周围的农民让他们去养菇、养金针蘑,这样产业链条就给拉开了。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业产业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
  我们发展绿色食品的初衷,就是在满足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饮食消费需求的同时,积极探索通过企业行为,提高产品档次,发展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据统计,1998年产值过亿元的绿色食品企业有65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绿色食品企业有35家。这些企业大都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它们在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首先是龙头企业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带动农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是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创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促进外向型农业的发展。第三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开发绿色食品过程中,许多企业通过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让农民充分享受产业化的好处
  中国社科院农发所副所长韩俊
  农业产业化的实质,就是按照市场的机制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使三者之间由原来的单纯买卖关系变为以利益为联结纽带,以契约为联结方式的新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促进农业发展的新机制,推进农业走上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轨道。
  从国外经验看,农业产加销一体化这种经营方式,并不是普遍适用于一切农产品,而主要是适用于一些商品率高、需要深加工的农产品。
  我国近年来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发展较快,比较成功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养禽业以及蔬菜和水果种植等领域。比较而言,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较少,而果菜、畜牧和水产业的产业化经营组织较多。一般来讲,这些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较高,产业链条较长。
  在推行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不同农产品的特性。我国许多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水平还很低,在这种条件下是很难推行一体化经营的。
  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是在生产、加工和销售之间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建立什么样的利益联接方式,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产品性质、企业实力、农户素质等。今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仍将以“龙头企业+农户”作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契约作为基本的利益联结方式。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仍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龙头企业素质高、竞争力强,农产品及加工品才能立足市场、占领市场,农业产业化才能顺利进行。
  龙头企业在发展方向上,要高起点,坚持以质取胜,以效益取胜。龙头企业要处理好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与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把合作制的原则引入龙头企业的建设,让农民充分分享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好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选准项目是前提
  辽宁北方绿色食品公司董事长
  兼总经理金连武
  选准项目是确保农业产业化经营纳入正常轨道的重要前提条件。比如,我们经过两年多国内外市场调研和实践,并结合铁岭地区的具体实际,提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综合开发绿色食品总体建设项目》。瞄准了就要发展优质产品。原来我们一些产品出口到西欧和日本,但是特别困难,他们都要一些绿色产品。从国内来看,总起讲,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已大有提高,日食三餐的层次要提高,营养价值高、没有污染和安全优质产品大有市场。比如,山野菜是纯绿色的食品,日本和韩国的应购量很大,在各大中城市也很受欢迎。
  可以说,发展绿色食品这条路子,我们走定了。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降低成本从“头”开始
  草原兴发集团党委副书记姚秉中
  谈到降低成本,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招数。然而,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还必须考虑到第一生产环节,即农民的生产环节。因为,第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高低也将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加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种养户的生产成本增加,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收入,这将损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制约着种养规模的稳定发展,这是龙头企业不愿看到的;再者,当农民种养成本增加,而又不能违反合同必须维持生产时,他们有可能采取非常规的办法降低成本,从而影响初级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最后必然增加加工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加工企业如果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降低成本从“头”开始,充分考虑到农户的收益问题,在企业自身发展中,才能赢得主动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企业要和农民共同闯市场
  成都大业国际投资股份有限
  公司总经理助理江滔滔
  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的矛盾是主要矛盾,深入讲即是工业化生产关系与小农经济的矛盾。产业化进程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条件,而这要通过企业加工运作提高农产品市场价值来实现,其间涉及到农民、政府、龙头企业及银行等多方面的利益主体。在具体收益分配上,企业和农民也要形成共识,即企业的利益获得量要足以使企业不断发展;只有企业的长久发展才能保障共同的利益,才有农民持续增收的希望。只有双方进入良性的、持续的、相互理解的合作机制中,共闯市场大关,“龙头企业+农户”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草原兴发集团的肉鸡生产流水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产业化不要格式化
  宁城老窖集团总经理马德海
  我们在二十年的摸爬滚打中深深感受到,农业产业化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但是,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建立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关系,我们不必限定得太死。我们眼界应放开一点,超脱一点,利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和操作方法拉动产业发展,这样才是现实的做法。
  举个例子。我们宁城集团一直搞白酒加工,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不久前又开发了“宁露”杏仁饮料。宁城县过去山山沟沟都是杏树,可老百姓愣是守着大山过穷日子。现在,我们企业的杏仁饮料一产出,山沟里的老百姓自然就发动起来了,当地政府再稍微号召一下,漫山遍野都种上了杏子,群众自然得到了实惠。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杏仁露这个产品,企业要让群众去栽树,人家才拿捏你呢!麻烦事多了。因此,按市场引导的观点,企业和农民组成的这种松散型的关系,同样能实现产业化,企业同样起到龙头作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业产业化
  与龙头企业(上)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广夏(银川)公司酿酒葡萄基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工商企业进军农业需量力而行
  湖北龙发集团副总经理李年君
  工商企业进军农业需量力而行,要全面分析自身的资源、技术及市场的开发能力,否则难以为继。
  首先要看企业的资源开发能力。一要确认有资源可开发,二要具备适应农业开发周期长所需的雄厚资金,能“压得住,压得起”,具备把资源优势转变成商品优势的能力。
  第二,要看技术开发能力。一要体现在良种选育、栽培养殖技术、病虫害防御等提高农业水平的重要方面;二要体现在加工转化资源的综合利用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三是市场开发能力。工商企业只有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化解市场风险,拥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这要求企业必须有较强的市场开发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