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征文

  振兴中华民族的又一盛事
  张谦
  澳门回归祖国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亿万中国人民正翘首以盼这个伟大的日子。追昔抚今,展望未来,我们深深地为祖国在本世纪内彻底结束外国人在中国领土上管治的历史而欢欣鼓舞。
  祖国统一直接关系到中国以什么样的面貌迈向21世纪。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重要时刻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第二站的任务,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世纪结束的赞礼,是为走向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奏响的凯歌。它不仅标志着澳门将迈向一个新纪元,而且由此使亿万中华儿女从中看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希望,看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民族全面复兴的光辉前景。可以预见,继香港之后,随着澳门的回归和海峡两岸逐步走向统一,中国将永远摆脱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轮回,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能够包容不同社会经济制度、少数民族地区享有充分自治的统一的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圣君贤臣的文治武功所不能获得的,也是以往任何太平盛世所不能比拟的。因此,中国在新的世纪之交有能力兵不血刃地收复失地,这是上可以告慰祖先,下可以激励后人的民族盛事,将会极大地增强中华民族胜利迈向21世纪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信心。
  澳门作为祖国统一的第二站,与第一站的香港既有共性,又有自身特殊性。澳门回归一方面受到香港回归成功经验示范的积极影响,有所借鉴,有所遵循;另一方面,由于回归后的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是长期的,澳门成功实践“一国两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香港产生积极影响,将有助于进一步鼓舞和增强广大香港居民在“一国两制”征途上克服各种困难的信心。
  同样,澳门顺利回归和成功实现“一国两制”也将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产生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将再一次以事实来证明“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增进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认同感和信心。进入90年代以来,澳台之间的经贸往来和民间交往积极增长,1997年澳门从台湾进口货值和向台湾出口货值已分别达到15.3亿澳门币和2.46亿澳门币。随着1995年底澳台通航,澳门机场成为祖国大陆和台湾“一机到底”航线的中转站,民间交往频繁,1997年经澳门往祖国内地的旅客达108万人次。澳门回归后,澳台关系将成为两岸关系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在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大大提升。
  祖国统一大业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必将为民族的全面振兴提供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澳门具有自由市场经济、自由港,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拥有单独关税区,实行低税制、外汇进出自由等优势,长期与祖国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进行经贸交流与合作。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底,澳门在内地的直接投资项目达6000多个,协议投资金额近100亿美元,实际投入资金为33.44亿美元,居祖国内地吸引外资的第十位。内地与澳门的经贸合作已由内地开放初期的贸易、一般加工制造逐渐向商业、金融、基础设施及劳务合作等多元化方向拓展。1998年澳门与内地进出口贸易总额比1997年的7.64亿美元又有所增长,达8.7亿美元。粤港澳三地长期有着传统的地缘、史缘、人缘的紧密关系,经贸往来不断加强,形成“一体化”区域协作经济早已是客观存在。可以预见,随着澳门回归,澳门与内地经贸交流合作将由现在的中葡外交关系转变为“一国两制”下的不同地区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建立从民间到政府层次的更广泛的协作关系。新当选的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就曾这样表示:“回归之后,澳门特区可以在中资与国际投资者之间担当一个重要角色。特区政府将有意识地加强粤港两地的经贸合作,利用澳门的一些优势,向欧盟和拉丁语国家推介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产品、投资环境及旅游资源,推动粤澳与国际的密切交往。”以澳门回归为契机,及时建立三地政府层面的合作机制,形成集资金优势、体制优势、管理优势、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等于一体的粤港澳大三角经贸科技协作区,将会形成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带,带动和辐射我国华南和西南经济发展。
  澳门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作为一个区域性非主权实体形成了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特的法律地位,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较为广泛的关系和密切的联系。特别是与南欧、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占世界人口总数1/3的拉丁语系国家有着长期稳定的特殊关系。截至1998年5月,已有41个国家和地区向澳门派驻了总领事或领事,联合国难民署和欧洲联盟也在澳门驻有官员;澳门与1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参与的国际或区域性组织和协定有80多个,其中加入及参与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就有30多个,澳门是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成员;在澳门有效运用的国际公约、双边公约也有100多个。此外,澳门政府在葡萄牙里斯本和欧盟总部设立了办事处,在10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15个城市设立了旅游办事处,已与32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或草签了航空协议,与世界上65家航空公司签订了联营协议,与33家航空公司签订了特别分摊票价协议,并已有23条航线运营,与有关航空公司的合作已形成航空服务网络。这些都是澳门对外联系的纽带。根据澳门基本法的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可在经济、贸易、金融、航运、通讯、旅游、文化、科技、体育等适当领域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单独地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及有关国际组织保持和发展关系,签订和履行有关协议。与香港一样,回归后澳门的广泛对外关系将成为国家整个对外关系的特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对外关系交往中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系新华社澳门分社工作人员)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巧用强势打“侨”牌
 ——陕西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小记
  孟西安祁勇
  不沿江、不沿边、不沿海的内陆省份陕西,外商投资企业中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为侨资企业,达一千六百多家,一九九二年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在陕西投资项目二千三百一十八个,合同协议资金四十四点四五亿美元。谈起这些成果,省有关方面负责人说,陕西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虽只有三万多人,但我国在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数达三千多万人。作为中华古文明集大成的省份,我们转变观念,不只把工作对象面向陕西籍海外侨胞,也面向海外的三千万侨胞,因为这三千万侨胞的文明之根都在陕西。
  这位负责人的话在一年一度的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公祭炎帝和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中得到充分证明。据统计,通过这些活动,引荐促成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投资的项目一百五十八个,吸引外资九亿多美元,办理捐赠二百九十一批,折合人民币六千五百多万元。
  与华人华侨接触中,他们发现,很多海外侨胞投资国内、推动祖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到国内观光、祭祖、探亲的时间有限,而国内一些企业经常又没有科学详实的招商项目介绍及可行性报道,使海外侨胞投资国内的愿望无法实现。为此,他们建立了“两库两网”,即:招商引资项目库、侨情资料库、省内重点企业家联系网和海外联系网。“两库两网”可以迅速准确地为海外侨胞提供国内企业及合作项目的情况,优化了投资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
  结合陕西省对外开放战略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省侨办在全省分行业、分区域建立了四个重大联系网点,即: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西安市未央开发区、陕北榆林资源区和五个大型企业,随时掌握它们的最新信息,向海外华侨企业家介绍,促成双方的合作。
  为侨服务,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至关重要。做好归侨、侨眷的工作,是团结、吸引、凝聚海外华侨华人的基础和保证。一九九三年,陕西省人大颁布了归侨侨眷保护法的《实施办法》,省侨办设专人接待、处理来信来访三千多件次,开展执法检查二十多人次,解决了归侨侨眷的许多实际问题。“为侨服务”这句话在陕西各级机关被分解为十二个字:知侨情、得侨心、取侨力、兴经济。
  从华人华侨的角度着想,细致周到、体贴入微地为他们服务,使陕西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近年来,陕西官方共接待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一万多人次,其中来陕旅游参观、探亲、讲学的高层次的海外侨胞四百八十九批、五千二百七十多人次。他们的来访,带来了大量投资和国外侨情、经贸文化科技信息。据统计,一九九二年以来,由侨务部门牵线搭桥,直接或间接促成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投资的项目一百五十八个,意向协议资金十三点八五亿美元,其中外资九亿多美元。
  通过侨务部门联系和组织的华裔学者来陕进行科技交流讲学的活动相当活跃,讲学和科技交流项目遍及医学、免疫血液学、机构学、材料学、航空航天、法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省侨办牵头组织、邀请著名华裔专家主讲的“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讲座,历时十天,重点介绍了结构陶瓷、功能陶瓷的最新研究成果。参加听讲、讨论的学员来自国内十一个单位,共计六十人。
  一次,美籍华人心理学博士陈训教授到西北大学讲学,通过亲身感受,陈先生回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后主动向政界人士宣传陕西。一年后,他再次来陕时带来了宾州州长致陕西省省长的信函,建议和陕西结为友好州省,加强联系和往来。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香港经济渐有起色
  本报记者冯霄
  时光飞逝,香港回归祖国两年来饱受亚洲金融风暴的侵袭,经济持续衰退。670万港人自强不息,固本培元,使经济在调整中渐有起色。
  半个世纪以来,香港经济经历了两次重大转型,一次是50年代由转口贸易转向加工贸易,一次是从80年代起由加工贸易转向服务业。亚洲金融风暴的袭击,暴露了香港经济基础过于狭窄的弱点。针对这一态势,特区政府一方面巩固原有金融服务业、旅游业及进出口贸易业务,同时为现有经济注入活力,即发展创新科技和高增值产业。
  今年3月,特区政府新年度财政预算案公布之后,多项措施令业界与市民逐渐恢复信心;近几个月来,香港经济逐渐稳定下来,多个经济环节渐有起色。
  股市转活,楼市稳定。今年以来,港股多在万点徘徊,3月5日之后升至万点以上;4月末出现13300点高位,比年初上升20%;6月17日,摆脱美国加息的阴影,一跃升至13408.27点的高位。恒生指数惯称“经济晴雨表”,由此显示香港经济阴霾渐去,晴空在望。香港楼市3月开始活跃;4月更加畅旺,全月共有1.3万宗买卖登记,合约总值达340亿港元,分别较上月增长22.5%及16%。几个月来,楼价在稳定的轨道上运转,显示楼市泡沫渐消。
  旅游业率先复苏,贸易开始改善。旅游业是香港服务经济中的关键行业,特区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振兴旅游,今年首季访港游客达240多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13%以上,香港酒店入住率也随之提高。出口贸易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逐渐增长,沿“V”字形轨迹发展,欧美市场保持稳定,对亚洲及东南亚国家出口也有明显改善。
  金融体系保持稳定。实施16年的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一项重要制度,港元汇率一直保持稳定,今年首季现汇仍保持7.75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去年8月金融保卫战后推出的巩固货币发行局制度措施已见显效,实施逐步调升兑换保证汇率后,金融市场运作如常。今年3次减息,息率已低于金融风暴前的水平;银行业成功处理了重创导致的资产价格下降及利率大幅波动的问题,其资本充足率仍达18.6%的水平。
  市场消费跌幅缩小,内外投资相应活跃。今年头两个月零售物价跌幅收窄,3月公布财政预算案,4月实现退税,促使市民消费意欲渐强,零售业、饮食业渐露生机。近期香港立法会通过了特区政府对数码港项目的投资,海外及本港已有20多家资讯公司前来洽租;洽建迪士尼乐园、兴建中药港、邮轮码头、渔人码头及湿地公园等多项计划均在顺利进行之中;多项基建项目将陆续展开,这对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均是利好因素。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澳门基本法知识竟赛有奖问答

  澳门基本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谁?
  澳门基本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用于规定澳门特区实行的制度,保障国家对澳门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实施。所以说,澳门基本法是全国性的法律,不是地方性的法规。它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澳门基本法的第八章明确规定,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对基本法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内的条款自行解释,对基本法的其他条款也可解释。但如果澳门特区法院在审理案件时需要对基本法关于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事务或中央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关系的条款进行解释,而该条款的解释又影响到案件的判决,在对该案作出不可上诉的终局判决前,应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条款作出解释。如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作出解释,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在引用此条款时,应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解释为准。但在此之前作出的判决不受影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基本法进行解释前,征询其所属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的意见。
  基本法还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基本法的修改提案权属于三个方面,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还规定,澳门基本法的任何修改,均不得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既定的方针政策相抵触。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台金融证券业加快在港投资
  本报记者陶世安
  香港回归以来,台湾金融证券业加快在港投资步伐,一家家台资银行、证券公司不断在港设立分支机构,进行大型收购投资,发展速度、投资规模超过香港回归前。
  90年代初,随着两岸经贸投资迅速发展,台金融业率先登陆香港,开设多家台资银行香港办事处,随后陆续开设分行。其后,台证券业也陆续来港投资。香港回归后,台金融证券业在港发展趋势依然持续。两年间,在港开设分行、办事处或财务公司的台资银行已有八九家,等候来港发展的台资银行有五六家。
  这与回归后香港金融制度维持不变有关。亚洲金融风暴暴发后,香港依然保持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在港的银行经营获利继续增长,香港已成为台资银行海外分行中获利最快的地区。
  近两年来,两岸经济往来加速,也推动了台资进入香港。在祖国大陆的台资企业已有3万多家,在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政策下,这些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后,再难从母公司筹措资金,会陆续面临筹资和扩建的问题。他们将目光投向香港,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到香港上市,已出现颇具规模的筹资市场。这就吸引了台湾金融机构纷纷到香港“入户”。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对台资银行来港的审批比回归前更为宽松,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台资银行于1998年底至今,以几乎每两个月一家的速度在港开设办事处。
  台湾证券业在港投资发展速度也日见加快。亚洲金融风暴发生,部分外资证券业者撤出香港,台证券业者则认为正是扩大香港投资、提升竞争实力的最好时机,于是在港进行了大型收购行动。台第一综合证券公司于1998年中斥资800万美元成功收购香港三洋证券公司,易名亚太第一证券(香港)公司。台湾宝来证券公司于不久前完成收购两家新鸿基集团属下的投资管理公司及信托基金管理公司。早期来港的台证、元大、日盛、群益等台资证券公司,近两年都大规模增资,壮大经营实力。迄今,来港的台资证券商已有20余家,香港成为台证券商迈向祖国大陆、走向海外发展的最重要桥梁。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台湾金融、证券业者在港投资将更加活跃,会有更多的台资进入香港。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迎九九话澳门

  督治“自治”殖民管治
  (下篇)
  纳娅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局发生变化,11月李安道总督抵澳履新。他上任后,认识到澳门的权力集中于里斯本影响澳门社会的发展,遂决定草拟新的澳门政治章程。1976年1月6日,第1/26号法律——《澳门组织章程》获得通过,同年4月25日颁布生效的《葡萄牙共和国宪法》予以确认。这部宪法首次承认澳门为葡萄牙管理下的中国领土,由一个适合其特殊情况的章程管理。这个章程为澳门现行政制奠定了基本模式,实施以来虽经多次修改,一直沿用至今。依萄人的说法,《澳门组织章程》是澳门走向真正自治的章程,其具体表现是首届拥有实质立法权的立法会在当年选举产生,并投入运作。
  尽管如此,目前的澳门,既非附属他国的殖民地,亦非一个独立的城市国家,而是葡管中国领土。葡萄牙100多年殖民管治的架构在澳门现行政体中清晰可见。主权与治权的完全分离,是澳门政制的一大特色。澳门不是政治实体,主权不为人民所拥有,也不由人民行使。总督不由选民推举,也无须向立法会负责,立法会也不是一个百分之百的民意代表机构。《葡萄牙共和国宪法》仍部分在澳门地区生效,无论是澳门总督还是立法会都不完全拥有自主权。
  澳门现行的政制,基本上是一个以行政为主导、立法制衡及司法独立的政治体制。行政权的代表是澳督,立法权的代表是立法会,司法权的代表是澳门法院及检察官公署。澳督具有领导本地区一般政治、统筹整个公共行政、财政及治安的权力;并有权在当地实施必要的法例及其他法规。会同澳督运作的有谘询会,其可就澳督的施政、立法提出意见,但意见不具约束力。澳督的工作班子由政务司组成。
  立法会作为澳门的另一个“自治”机构,与澳督分享立法权,其权力受到很大制约。立法会通过的法律,须经澳督签署后方可生效;如果澳督拒绝签署颁行,立法会复议须以2/3的多数票再次通过;若澳督仍不同意颁行,或澳督与立法会在其他方面发生矛盾而无法协调时,澳督有权以“公共利益”为由,建议葡国总统解散立法会。根据《澳门组织章程》的规定,澳督还可以通过委任部分立法会议员来影响立法会。这种以行政权为主导的特殊体制明显地带有殖民地时代的色彩。
  殖民色彩的另一体现是,司法权方面,虽有1991年葡国国会通过的《澳门司法组织纲要法》,规定澳门可以拥有适应自身特殊情况的司法组织,但葡国最高法院仍保持着在澳门的审判权。
  澳门的市政制度历史已有400多年,前身是158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成立的内部自治机构议事会,但随着殖民管治在澳门的影响日甚,总督的权力日益膨胀,作为自治机构的议事会沦为单纯的市政机构,仅负责道路维修、市政卫生等。1974年“四二五”葡国革命后,市政厅亦有所改革,但仍保留殖民色彩,全部市政议员均由澳督委任,居民无参政机会。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签订后,市政架构再度改革。
  100多年来,澳门的官方语言一直为葡萄牙语,中文在1992年1月才获得官方语言地位,占澳门人口95%以上的华人懂葡萄语的寥寥无几。由于语言障碍,直至80年代,整个行政架构中绝大多数公务员仍为葡萄牙人和土生葡人,只有最低层的职位向华人开放。这种状况随着澳门回归祖国的步伐而日渐改变。澳门的历史将揭开新的一页。(附图片)
  17世纪20年代葡萄牙人修建的大炮台,早已失去昔日的威严,如今它已成为葡萄牙侵占澳门的历史见证,成为一个旅游景点。王毓国摄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从1999年7月1日起,香港前港督府正式更名为“香港礼宾府”。就更名问题,香港有关部门先后两次征集公众意见,共有2300多项易名建议,最后定名为“香港礼宾府”。
  鱼澜摄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瑞金三台胞捐建“农家书屋”
  本报讯6月25日,革命老区江西瑞金市云石山乡下龙村热闹非凡,由该村梁文芳、梁小柱、钟茂三位台胞捐资4万元的“农家书屋”建成并开放,百余村民在宽敞明亮的书屋里,寻阅自己所需的信息和农技书籍。果农梁山泉翻阅着《脐橙高产知识问答》,欣喜地说:“台胞为我们致富添了把劲啊!”
  梁文芳、梁小柱、钟茂三位台胞非常热心家乡的公益事业,多次捐钱、捐物修桥补路。他们看到村里父老乡亲在劳作之余,不是凑在一块闲谈,就是打扑克、下棋,市场信息不灵,农技知识贫乏,于是决定捐资建一个“农家书屋”,花费4万元购回各种书籍2000多册,并添置了桌凳。现在,“农家书屋”已成为大家的好去处。(刘美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