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危机
  八国外长拟就决议草案
  美俄同意尽快达成协议
  俄宣布愿派兵参与维和
  北约加强对南联盟空袭
  本报波恩6月8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西方七国以及俄罗斯的外长经过昨天和今天共12个小时的激烈争论,今天下午在德国科隆终于就一项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审议的关于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决议草案达成一致。
  昨天在波恩附近彼得斯贝格国宾馆开始的八国外长会议争论焦点集中在基本的政治问题上,即北约停止军事行动和决议的签字的时间顺序上。据透露。美国坚持南联盟必须先撤军,北约才能停止空袭。而俄罗斯始终坚持北约必须首先停止空袭,联合国才能通过决议。会议昨天未能取得成果,被迫延期到今天。
  八国外长达成的决议草案文本没有透露。德国外长菲舍尔在记者招待会上,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条,国际和平部队将确保难民返回家园,军事技术方面的问题已经解决。他还说,和平部队将拥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科索沃维和部队将以北约部队为核心并由北约指挥。
  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俄外长伊万诺夫说,这种文件不可能使所有人都满意,重要的是达到了停止空袭的目的。他不想谈俄罗斯的不满意之处。他还说,俄罗斯参加和平部队等细节还有待确定,所有军事问题都要以联合国的有关决议为依据。
  据新华社华盛顿6月7日电 (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7日在一次电话交谈中表示,双方同意尽快就科索沃和平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达成协议。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利维对记者说,美俄领导人同意指示正在波恩参加八国集团会议的外长们迅速解决科索沃和平协议的遗留问题。另据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当天在白宫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北约与南联盟关于撤军问题的军事谈判虽然中断,但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同时双方低级别谈判还将继续。这位发言人又称,在协议得到执行之前,北约将继续轰炸南联盟。据报道,南联盟与北约在撤军问题上许多细节仍存在分歧。南要求在撤军之前,联合国安理会必须通过有关科索沃和平协议的决议,北约应该停止轰炸,为南联盟撤军创造条件。俄罗斯与西方的分歧主要集中在未来驻科索沃部队的指挥权问题上。
  据新华社柏林6月7日电 (记者吕鸿)欧盟科索沃问题特使、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7日下午在此间发表谈话说,目前陷入僵局的北约和南联盟军方之间有关南联盟从科索沃地区撤军的谈判将继续下去。
  据新华社莫斯科6月8日电 (记者盛世良)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8日宣布,俄罗斯正在考虑向科索沃派遣5000至1万名军人,参与在当地的维和行动。切尔诺梅尔金是在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作出这一表示的。此前他与俄政府总理斯捷帕申和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就有关南联盟问题举行了会晤。
  切尔诺梅尔金强调,为了在科索沃实施国际维和行动,必须成立由中立国家、北约和俄罗斯三方组成的联合指挥部。俄罗斯坚决反对按“波黑方案”———俄罗斯维和旅由北约和美国指挥的方案,在科索沃实施维和行动。他明确表示,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坚决不受北约的指挥。切尔诺梅尔金说,向科索沃派遣维和部队虽然要承担很大开支,但事关政治和国家威望,因此,俄罗斯不能放弃。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6月8日电 (记者杨成明)8日,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进入第七十七天。当天凌晨,北约飞机轰炸了贝尔格莱德、潘切沃和诺维萨德等地区。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6月7日电 (记者赵金河)在南联盟和北约军事代表团关于撤军问题的谈判失败后,北约再次加强了对南联盟的空袭。在过去的24小时内,北约空袭集中在科索沃地区,北约飞机对科索沃进行了37次空袭,发射了110枚导弹。


第6版(国际)
专栏:

  吉总统会见钱其琛
  钱其琛同吉第一副总理会谈
  本报比什凯克6月8日电 本报记者孙勇军、新华社记者陈启民报道: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8日在吉尔吉斯斯坦国宾馆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阿卡耶夫热烈欢迎钱其琛副总理访吉,认为此次访问将为促进吉中友好合作关系作出积极贡献。他说,吉中作为友好邻邦,各个方面的关系都得到顺利发展,特别是经贸合作富有成果。他赞扬中国对吉的经济援助项目已经发挥良好效益。他认为,吉中经济关系的加强有利于吉抵御各种危机的冲击。阿卡耶夫总统请钱其琛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
  钱其琛向阿卡耶夫转达了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说,中吉建交7年多来,两国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了解与信任不断加深。中吉两国睦邻友好,两国发展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睦邻周边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深化中吉友好合作关系,让中吉两国人民永远友好相处。
  双方都表示满意地看到,1996年两国签署的《中吉国界协定》确定了绝大部分两国边界线走向。前不久,双方专家本着互谅互让原则,就最后一块争议地区的划分达成了一致。双方都认为全面解决边界问题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两国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双方就在吉首都比什凯克举行中、吉、俄、哈、塔五国元首会晤交换了意见,一致表示积极支持这一重要会晤。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外经贸部部长助理何晓卫、中国驻吉大使馆临时代办张晓玲,吉国务秘书阿布杜拉扎科夫、外交部长伊马纳利耶夫以及总统办公厅主任和国际局局长等参加了会见。
  当天晚上,阿卡耶夫总统在国宾馆设宴,热烈欢迎钱其琛副总理一行。
  本报比什凯克6月8日电 本报记者孙勇军、新华社记者陈启民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8日下午在这里同吉尔吉斯斯坦第一副总理西拉耶夫举行会谈,双方就促进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深入交换了意见。
  西拉耶夫说,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努力创造全面发展经济的条件,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比较稳定。作为中国的邻国,吉政府和人民都非常关心中国的发展,并感谢中国对吉的大力支持。吉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吉方认为两国的经贸合作至关重要,尤其希望加强两国在交通方面的合作。
  钱其琛说,中吉是友好邻邦,两国建交后关系发展顺利,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对推动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去年双边贸易有很大发展,这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也说明两国发展经贸合作有巨大潜力,并具有地缘优势。钱其琛感谢吉方对中国统一大业给予的一贯支持。
  双方还就发展交通运输、开放口岸、便利公民往来以及其他合作项目深入交换了意见并达成共识。
  会谈结束后,钱其琛和西拉耶夫共同会见了两国记者。西拉耶夫高度评价两国关系。他说,吉中在不长的时间里确立了在相互信任与理解基础上的真正友好睦邻关系,两国间不存在妨碍发展合作的任何矛盾和问题。
  钱其琛说,中吉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相信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后,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会更好。中国政府愿意鼓励中国企业家到吉投资。我们对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充满信心。
  随后,钱其琛和西拉耶夫出席了中国政府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提供无偿援助文件的换文签字仪式。
  钱其琛副总理一行是于6月8日上午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飞抵比什凯克,开始对吉尔吉斯斯坦进行正式访问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国大赢得南非大选
  本报比勒陀利亚6月7日电 记者李新烽报道:7日19时30分,南非第二次不分种族的大选在此间揭晓:执政党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获得66.36%的选票,仅一席之差就可获得超过国民议会400个席位的2/3,同时非国大在全国9省选举中赢得8省的胜利。
  在上次大选中仅获1.7%选票的民主党,这次赢得9.55%的选票,替代新国民党成为南非最大的反对党;新国民党仅赢得6.87%的选票,屈居第四位,并失去西开普省的统治地位。因卡塔自由党保住了第三大党的位置,得票率为8.59%,并保持在夸祖鲁—纳塔尔省的领先位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日前表示,南非的这次大选“巩固了新南非取得的民主成果”,并对大选的成功表示祝贺。14日,南非新一届议会将举行首次会议,正式选举新总统。16日,南非将举行新总统就职庆典,届时曼德拉将正式向姆贝基移交总统权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6月8日,北约再次轰炸了南潘切沃炼油厂。图为炼油厂油库被炸起火。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人民又选择了非国大
  ——南非大选结果初析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
  6月7日揭晓的南非第二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结果表明,执政党非国大赢得接近2/3的选票,比上次大选的得票率高出约4个百分点,再次以绝对优势赢得大选。面对这一胜利,非国大主席姆贝基自豪地说:“人民又选择了我们!”
  非国大之所以能赢得此次大选,是因为其政策和政绩赢得了民心。首先,民族团结政府将民族和解作为重要任务,提高了广大黑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同时强调包括白人在内的各个种族都是国家的主人,注意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注重逐步消除种族隔离时代造成的种族鸿沟,使各族人民平等地生活在一起,避免了种族间的重大流血冲突,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各大政党在这次大选中都表示,他们的选票来自各个种族的选民,这就有力地说明,南非的种族和解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其次,经济政策的成功和经济成就也赢得了民心。“重建与发展计划”和“增长、就业和重新分配”政策是本届政府实施的两个支柱性经济政策,经过5年努力,其主要目标已经基本实现。政府为300万贫困黑人建设了80万套新居,使他们有房可住;给黑人重新分配了22万公顷土地,使他们有地可耕;建设了1万多间教室,使他们的孩子有学可上;建设了500所医院,使全国6岁以下儿童和孕妇可免费就医……
  第三,在对外关系方面,新南非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迅速重返国际舞台,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南非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四,在竞选策略上,非国大重视竞选宣言的作用。在竞选中,非国大提出“为改变我们的生活而共同奋斗,为大众创造美好的未来”这一顺应民心的口号。姆贝基多次强调,非国大将继续实施现行的治国方略,以负责的精神和谦逊的态度,与其他党派一起,“共同建设强大的、属于各种族人民的南非”,并携手促进“非洲复兴”。非国大提出的未来5年的治国目标是: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打击犯罪,惩治腐败,加快社会变革步伐,建设美好家园和美好世界。
  最后,非国大推出的竞选领袖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个人威信,也为该党赢得了不少选票。南非人民以拥有曼德拉这样的总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因为他以其宽广的胸怀实现了南非的民族和解与国家稳定。历时5年,南非人民当初脸上的愁云和心中的迷茫已被信任和理解所替代,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谈到姆贝基,人民普遍认为,他是目前南非“最合适的总统人选,具有治国的才能和声望”。最近进行的几次民意测验表明,曼德拉和姆贝基是南非人民“最受欢迎的政治家”。
  在这次大选中,民主党一方面提出“不让非国大的得票数超过2/3”的竞选目标,一方面提醒选民“不要让新国民党再次使你失望”的告诫,这两点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不少选民、特别是白人选民的心理。加之该党历史上主张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积极参与南非和平进程,给选民留下了良好印象,从而使其得票率从上次的1.7%一跃超过9%,成为最大的反对党。
  此间舆论认为,新国民党在大选中一败涂地,与其领袖范斯考克韦克缺乏“魅力”和民主党直接与其争夺白人选民有关系,更与新国民党积重难返、改革乏力密不可分。作为种族隔离时代的执政党,新国民党不可避免地留下那个时代的烙印。上次选举中,新国民党赢得20%的选票,一是因为其代表白人的利益,二是由于其当时的领袖德克勒克为南非的民主化进程做出了贡献。然而,5年过去了,德克勒克退出了政坛,新国民党仍未能拿出新的改革措施,加上其内部分歧,无疑削弱了该党原有势力,结果从第二大党沦为第四大党。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南非人民又选择了非国大,赢得民心的非国大将与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再次组成执政联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南非美好的未来。
  (本报约翰内斯堡6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国大部分人对美国不满
  泰国曼谷大学研究中心于五月下旬在曼谷地区进行民意调查,向一千四百九十一人提出“泰国人心目中的美国形象”这一调查内容。近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泰国大部分人对美国的作为表示不满,美国形象降到相当低的水平。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联盟一事,有百分之五十三点一的人表示反对。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一事,有百分之五十八点一的人认为是蓄意轰炸,绝对不是误炸。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呼吁紧急支援安难民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七日发表声明,对“安哥拉日益恶化的人道主义状况深表关注”,并呼吁国际社会“紧急支援在安哥拉境内进行的人道主义活动,以免出现大规模的人类悲剧”。据报道,自今年四月一日以来,安哥拉又有七十八万人沦为难民,使这个国家的难民及无家可归者人数上升到一百五十万。


第6版(国际)
专栏:

  洛克比空难案的审理推迟
  负责审理洛克比空难案的国际法庭七日应辩护方要求,决定将对两名利比亚嫌疑犯的审讯推迟六个月,以便使辩护方有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一设在荷兰海牙扎斯特军营的国际法庭在一份声明中说,对两名利比亚嫌疑犯的审讯目前定于二○○○年二月四日当天或之前开始;如果需要,辩护方还可要求审讯进一步延期。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拿马向东部边境增派警察
  巴拿马政府七日向东部临近哥伦比亚的边境地区增派警察部队,以保护本国边民的正常生活和避免哥伦比亚游击队入境骚扰。这是巴拿马内政部部长玛列拉·萨赫尔当天向新闻界透露的。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芬兰总统缘何任欧盟特使
  本报驻瑞典记者 章念生
  6月2日晚,当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作为欧盟特使,与俄罗斯总统特使切尔诺梅尔金一起飞往贝尔格莱德的时候,人们还在怀疑阿赫蒂萨里带去的一纸和平协议能否被米洛舍维奇总统接受。3日傍晚,参加欧盟首脑会议的阿赫蒂萨里正式宣布,南联盟总统和塞尔维亚议会都已接受这一协议,“科索沃危机已向和平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北约当晚只对科索沃地区进行轰炸,从而使居住在科索沃以外的南联盟老百姓有了一个难得的平静夜晚。然而,北约与南联盟军队代表6日在南军队撤出科索沃所需时间的问题上却未能谈拢,当晚,北约又恢复了对南联盟大片领土的狂轰滥炸。
  看来,要解决科索沃危机,并非像一些欧盟国家领导人想象的那样乐观。然而,阿赫蒂萨里却因其在斡旋危机时的表现而成了西方的“英雄”。4日,当他回到芬兰的时候,受到了英雄凯旋式的欢迎。
  据分析,当初欧盟选择阿赫蒂萨里出任特使有以下考虑:一是因为他有丰富的外交经历和处理国际问题的经验。1977年至1981年,他在担任联合国纳米比亚事务秘书长助理期间,有数年时间辗转在南部非洲,为纳米比亚1989年最终独立作出过不懈努力。他曾于1982年至1983年,1987年至1989年两度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1992年至1995年期间还担任过前南地区波黑问题协调人。他6月3日在科隆的记者招待会上说:“这次坐在谈判桌对面的大部分人都认识我,知道我的脾气。”芬兰在欧盟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芬兰是欧盟中的非北约成员国,和俄罗斯打过多年交道,又是今年下半年的欧盟轮值主席国。不久前,科索沃的一个芬兰法医专家小组在所谓塞尔维亚人集体屠杀阿族人问题上还为塞尔维亚人正了名。另外,还有一点不可忽视,那就是西方国家对阿赫蒂萨里主政期间芬兰所奉行的外交政策印象颇深。
  阿赫蒂萨里于1994年3月1日开始出任芬兰总统,对芬兰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自1995年1月1日加入欧盟后,芬兰采取紧紧依靠欧盟的策略,密切与欧盟主要国家的关系以“跟上欧洲主流”;同时还拉拢俄罗斯参加欧洲建设进程,并通过参与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等加强同美国及北约的关系,同时也注重与中国等世界大国发展友好关系。为了跟上欧盟建设的步伐和与大多数欧盟国家保持一致,芬兰坚持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在欧盟东扩问题上,芬兰强调与德、法等欧盟主要国家步调一致,主张在波罗的海国家中应先吸收爱沙尼亚入盟,并不惜因此得罪瑞典和丹麦;而在对俄关系方面,芬兰于1997年9月提出了“北部延伸”计划,强调利用欧盟的资金来开发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而达到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目的。由于芬兰的不懈努力,“北部延伸”计划被列入了去年12月欧盟维也纳首脑会议的正式议程,会议最后授权芬兰制定具体的计划。
  对于这次阿赫蒂萨里出使南联盟等国,《瑞典日报》4日是这样评论的:不论它最终是否会促成科索沃的真正和平,但阿赫蒂萨里却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做了一件恰当的事情”。
  (本报斯德哥尔摩6月7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