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

  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脱愚
  ——谈科学无神论宣传的必要性和意义
  任继愈
  内容提要:●无神论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也是一切近现代科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假如仍然相信鬼神存在和灵魂不死,不知道求助自己的力量和智能,而向神仙皇帝祈求解救,只能永远当奴隶,就不会有现代社会。
  ●近年来所出现的新的有神论的重要特点,是假借科学的旗号,歪曲科学的成果,或者利用科学手段为其张目。
  ●封建迷信活动往往彼此交叉、相互渗透,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是伪科学和新鬼神说的结合。
  ●历史经验表明,巫术活动总是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而不断改换自己的装束,惯于利用当时科学的理论成果,并加以歪曲。因此,反对伪科学、真巫术的工作不可能一劳永逸。
  ●当前国际上重大的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因此,在努力脱贫的同时,必须努力脱愚。
  新的鬼神信仰的主要表现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进行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正在一步步地壮大,科学文化水平正在一步步地提高。但是,在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脚步声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鬼神迷信的沉渣正在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帜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前,新的鬼神信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违背科学常识,公开宣扬新的有神论。近几年来,有人公开宣扬在人类居住的这个正宇宙之外,存在着一个由我们的亡灵组成的负宇宙,如此等等。
  众所周知,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一个最基本的成就,就是证明了世界是运动着的物质,神灵是不存在的。这样的思想成果使人类从有神论的长期统治之下解放出来,开动自己的脑筋,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了超过以往多少代人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没有近代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世界观的武装,就不会有近现代一系列的文明成果。因此,无神论思想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也是一切近现代科学思想的理论基石。假如我们仍然相信鬼神存在和灵魂不死,不知道求助自己的力量和智能,而向神仙皇帝祈求解救,只能永远当奴隶,就不会有现代社会。
  近年来所出现的新的有神论的重要特点,是假借科学的旗号,歪曲科学的成果,或者利用科学手段为其张目。新有神论者说的正负宇宙,不过是借用了正负物质说。然而,负物质也是物质,而所谓由亡灵组成的负宇宙却是个纯粹的臆造。他们说的可以用某种仪器把人们以前活动的信息重新显现出来,不过是借用现代科学术语的招魂术。他们宣称,可以用现代的照相技术拍出神灵的照片,或者拍出从人体释放的所谓光明体或某种意识体的存在,宣称可以用电脑来预测人的前途和命运,都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为历史沉渣张目的典型事例。
  宣传超物质、超自然的意念能力。如果说宣扬鬼神存在是说在人体之外、在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神秘的、超自然、超物质的力量,那么宣扬超自然、超物质的意念能力,就是认定在人体之内存在着一种神秘而巨大的力量。这种说法宣称,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凭意念可以移走或搬动物体,凭意念可以超越物质的障碍和时空的局限,从密封的容器内取出物体,或者产生只有物质才具有、才能产生的甚至非常强大的作用力。宣扬者称,只要按他们的办法去做,就能获得这种超自然的能力。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们曾经认为,君主或者巫师具有超自然的能力,所以不仅奉他们为领袖或人与神的中介,甚至把他们直接尊奉为神。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认识能力也在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不具备超自然的能力,于是这类神祇也被整个社会抛弃。然而这类神祇从未断绝,正如人类之中会出现返祖现象一样,当代那些自称或被称为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物,也就是新的神祇。而有些所谓的“大师”,也确实自称为神,甚至扬言,要把整个人类都度到某个光明的世界中去。
  贩卖伪科学,宣扬真巫术。伪科学或真巫术最典型的事例,是骇人听闻的外气效应。有人宣称能在远距离发功,实现只有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他们发出的外气可以改变导弹的航向,破坏正常的通讯系统;经由他们的外气处理过的食品、饮料或生活用具,都具有医疗、保健等等特异的功效;他们凭借外气可以治疗疑难杂症,可以透视物体,可以探矿、找矿,甚至可以呼风唤雨。
  气,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使用极其广泛,同时又包容庞杂、含义模糊的概念。大到云雾中的水珠、风沙中的尘埃、致病的细菌,小到微观世界中的量子,都被人们归在气这个范畴之内。气这个概念反映了古人对于世界比较粗浅的认识水平。气也是表示物与物相互作用的中介的概念,神学思想家把它推广到天人之间,认为人的行为善恶都能够凭借气使天发生感应,而且这种感应不论距离远近。宋代以宋徽宗的国师林灵素为代表所自称的呼风唤雨术,就是这种感应论的诈骗实例之一。他们宣称凭借自身发出的阴气或燥气,就可以感应天气下雨或是放晴。当前所说的外气现象,在古代被称为禁咒术,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巫术。施术者宣称,若善于行气,可以在一定距离之外,禁火不燃烧,禁河水倒流,使蛇虎潜踪,使疾病不起,甚至可使敌军的刀剑难拔,射出的箭再倒射回去。当前关于外气现象的说法,除了一些现代科学词语的包装,没有增加任何实质性的内容。
  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幌子,大搞封建迷信活动。中华民族有数千年未曾中断的文化传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只能弘扬精华,不能弘扬糟粕。但是这些年来,一些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幌子下,塑神像,看风水,招亡魂,滥修小庙,向神灵求雨、求药,种种消沉多年的封建迷信活动又猖獗起来。在这些封建迷信活动中,最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在研究《周易》的名义下,进行占卜、算命,并且把这种腐朽的算命术叫做预测科学。《周易》原本是一部占卜书,经过古代易学家们的不断阐释,使它成为一部文字简明、内容繁富的文化典籍。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淡化书中以占卜为目的的神学迷信,强化对世界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但是,现在却有人把其中的糟粕说成精华,把迷信叫做科学。
  新的鬼神信仰活动种类繁多,不必一一列举。事实上,这些封建迷信活动往往是彼此交叉、相互渗透的。而其中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伪科学和新鬼神说的结合。一些所谓“大师”,不仅相信鬼神,而且也自称为神;那些宣扬鬼神存在、自称或被称为神的人物,同时也从事伪科学活动,贩卖伪科学学说。
  新有神论的理论伪装
  历史经验表明,巫术活动总是随着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不断改换着自己的装束,惯于利用当时科学的理论成果,并加以歪曲。当前,新的有神论的各种虚妄论调之所以能够招摇过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宣扬者采用了一系列理论伪装。他们的理论伪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盗用实践标准这一科学命题,把“实践”错误地理解为“眼见为实”,对眼前的错觉、幻觉以及魔术师的表演都信以为真,便当作客观事实。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科学的权威性在于经得起检验,在同样条件下,用同样方法,能得到相同的结果。而科学骗子往往用非科学的手法,利用现场观察者对科学的无知,运用魔术加骗术,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某些“大师”及其鼓吹者,打着科学实验的旗号,却拒绝严格的科学实验。他们玩弄的障眼法的表演,根本不是科学实验,与实践毫不相干。
  一些自称预测大师的算命先生,常常利用许多所谓占算准确的“事实”来证明算卦的灵验和有效。事实上,在对吉凶成败这两种对立因素或此或彼的选择中,根据数学概率原则,总会有一半是猜中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求卦者总是希望得到自己所企盼的结果,也总是倾向于记住与自己的希望相符合的结论,而在面对面接触的情况下,人的表情、动作,都能够传递信息,经验丰富的江湖术士巧于从求卦者那里获得他所需要的信息,于是,占算的准确率又会提高许多。然而,这并不是各种占算术本身的准确。算卦实践的某种准确度,决然证明不了算卦术的真理性。
  算卦术是巫术的一种,它的前提,是承认神灵的存在。算卦所借助的那些道具和五行、干支等符号系统,和占算的内容没有必然的联系,人们认为它们可以占算吉凶,是由于首先认为其中渗透着神灵的意志。古代的人们用这样的方式去预测前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长期的、反复的实践使古人一步步地认识到,算卦术是不可靠的,古代医学家早已指出,信巫不信医,病治不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也警告,靠占卜打仗,将导致亡国。时至今日,人类已经普遍地认识到,只有依靠科学的理论,依靠获得尽可能多的情报和信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人类千百年来的实践,不仅获得了足够丰富的认识成果,而且也批判地认识了自身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工具。其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认识到人自身的感官往往容易被假象所迷惑,因而不能仅仅依靠它们来认识真理。于是发明了种种科学仪器,来补充和延伸感官的功能。借助这些科学仪器进行科学实验,所得出的结果往往和感官所得出的是不同的。如在视觉中,太阳是东升西落,绕着地球转;实际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类似的例子,每个受过现代中等教育的人都可以举出许多。但是一些人却硬要人们仅凭肉体感官承认他们魔术表演的事实和对这种事实作出的解释。当有人揭露他们的骗局,指出眼见未必为实时,他们反而指责揭露者不尊重事实,不尊重实践。实际上,他们所谓的事实和实践,在严肃的科学面前,可以说是一文不值。
  宣称发现了当代科学所不能解释的“事实”,而他们对这些“事实”的说明是最新的、更高的科学。科学需要发展,发展是科学的生命。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科学的历史表明,发展往往是由于人类扩大了自己的实践范围,发现了新的经验事实。然而,迄今为止,那些宣称自己“发现了新的事实、而这些事实是当代科学所解释不了”的人,他们所说的事实不是魔术,就是骗局,没有一件经得起现代科学的严格检验。
  撇开他们的虚妄事实,仅就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而言,也没有一件是当代科学所解释不了的。所谓的外气问题,当代科学之所以不用这样的概念,是由于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今天的科学已能准确地判明哪些是电磁现象,哪些是声音的共振等等。至于人,他是一个热物体,能够放出红外线;他能发声,可以产生声波;他是一个生物,可以产生生物电,他的呼吸在吸进新鲜空气的同时,也要排出废气等等。这些就是人能够放出的外气。我们并不是不能解释人的所谓外气,而是可以更加准确地指出,这些所谓的外气是什么内容,并且指出这些外气的能量都极其有限,决没有某些人所说的那种巨大的能量效应。
  在这里必须指出,所谓意念场之类的概念,完全是臆造的、反科学的概念。世界上决没有这类场的存在。汉代思想家王充说,气是力。而力,在现代科学中更准确的表达就是能量。场,是能量的连续分布区。人在思维的时候要消耗能量,因而会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但是思维所产生的意念本身不是能量,也不会释放能量,因而没有什么意念场等等。这就好比工厂里生产产品,要消耗能量,因而会伴随声光电磁等能量场的产生,但是产品本身没有场,比如没有桌子场、玩具场、电冰箱场等等。不同的是,工厂的产品是物质产品,这些产品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产生各种场。但是,意念等等不是物质产品,它们在任何条件下也不会释放能量,不会有什么意念场之类的东西产生。
  任何经由长期实践和严格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科学定律,都是客观的真理。任何客观的真理不仅是相对的,而且是绝对的。绝对真理并不是存在于相对真理之外某个遥远的地方,而是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相对真理在自己适用的范围之内,是绝对的,不可违背的;违背了,就要犯错误、碰钉子。
  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
  当前国际上重大的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因此,我们在努力脱贫的同时,必须进行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那就是努力“脱愚”。只有整个民族摆脱愚昧,才能真正地脱贫。摆脱愚昧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
  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是必要的,在当前的建设年代同样是必要的。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并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提倡科学精神,主张用科学的世界观代替落后和愚昧。当时科学口号的直接对象之一,是所谓“新灵学运动”,这是中国传统迷信和国外洋迷信的杂烩。他们用现代的技术去“证明”鬼神的存在,宣称只有发扬鬼神之说,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五四运动的先进分子,坚决反对旧的和新的迷信,从而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对于此后中国人民团结奋斗、向着新的社会制度前进起到了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中国共产党人最忠实、最彻底地继承和发扬了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建设年代,都十分注意在领导群众参加革命工作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方式多样地用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教育广大人民群众。新中国建立后,由于科学无神论的教育和宣传工作的深入开展,曾一度几乎使巫婆绝迹,迷信潜踪。这对于激发广大群众建设新社会的热情,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建设,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这些年来新的鬼神迷信之所以能够抬头,除了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外,与一段时间以来忽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基础知识的教育有关。而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之一,就是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十九世纪末叶,鉴于当时思想战线上的斗争形势,恩格斯曾经建议当时德国的社会主义者,翻译和大量传播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著作和无神论著作。列宁继承恩格斯的思想,更加明确地指出,要使广大人民群众摆脱落后和愚昧,单是进行“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是不够的,还应该把各种无神论的宣传材料提供给群众,把实际生活各个方面的事实告诉群众,用各种办法来影响群众,帮助群众从愚昧迷信中解脱出来,建设自己的新生活。
  一般地说,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无神论的关系,类似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关系。只有具备初等数学的扎实功底,才能学好高等数学;只有具备坚定的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才能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无神论的关系,又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的关系。不懂初等数学,或者初等数学的基础不好,就不可能谈论高等数学;但是有些不具备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人,却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者。从这种自认出发,他们往往做出一些害人害己、甚至危害社会的蠢事,还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要掌握一门科学,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知识。
  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应注意处理好科学无神论宣传教育与维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我们长期进行的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是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以前进行科学无神论宣传和教育的时候,确实有过这样那样的偏差,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一度盛行用“左”的一套对待群众的思想问题和对待宗教。有些人片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消亡学说,以为讲宗教消亡,就是现在去消灭宗教。他们组织群众和宗教信仰者进行有神无神的大辩论,甚至强迫宗教信仰者放弃信仰。这些做法不仅伤害了宗教信仰者的感情,而且违背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学说。正本清源,我们一面要大力宣传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一面要依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两个方面,忽略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错误的。在当前,首要的任务是破除新的有神论,破除这些年来滋生的各种迷信,反对打着宗教旗号进行的各种非法、违法活动。因为这种新的有神论和种种貌似宗教、实为迷信的活动,不仅侵蚀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影响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而且也损害了正常的宗教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宣传科学无神论,也是为了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和教育,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坚持正面宣传,把道理向群众讲清楚,一点一滴地帮助群众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关心下一代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一步一步地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就一定能促进我们的民族精神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习不仅仅是读书
  韩玉芳
  党的十五大以来,一个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正在全党兴起,广大干部把理论学习摆上了重要位置。但也有少数同志说,《邓小平文选》三卷我都看了,再学还学什么呢?言下之意,似乎是书读过了就等于完成了理论学习的任务。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因为学习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它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
  学习首先是读书。这种读书不仅是开会学习,更重要的是独立阅读。早在延安时期,张闻天同志就号召全党干部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读书是学习的第一个环节,要想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就必须满足第一个条件——学习理论。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模范,不仅下过扎实的学问功夫,而且还做到了博览群书。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了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完整、准确地把握它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还要多读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著作。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著作,不能满足于看过一遍,而必须联系新的实际反复研读,这样才能常读常新。
  学习理论,光读书是不够的,还要靠思考。或者说,读书和思考本来就同属于一个学习过程。“学而不思则罔”,只读书不思考,读过的书就如过眼烟云,不甚了了;或者只记住了某些词句,而不得要领。只有在读书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书中的真谛才能如“思想的闪电”,照亮人的心田,使人豁然开朗,头脑明澈。所以,学习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只有用心思考,才会开卷有益。思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思考是学习的灵魂,思考使人成为学习的主人,能走到书里去,领悟科学理论的论证过程,掌握科学理论创立者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思考能使人尝到学习的甜头,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如果离开了思考,学习理论就可能流于形式。现在有些人学不进去,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思考,不善于思考。
  学习不仅仅是读书,实践是学习的又一课堂。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说实践同读书一样不可缺少。毛泽东同志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这是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中我们才能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和科学体系;才能把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化为实实在在的能力和才干。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否达到了目的,主要是看其能否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事物,解决矛盾。所以,要善于读“活”书本,读“无字之书”。在实践中学习,首先,要善于调查研究,深入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其次,要善于总结经验,将实践中获得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不系统的、零散的知识上升为系统的、有条理的认识,并且让这种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以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而总结经验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
  学习除了读书、思考和实践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改造主观世界。江泽民同志说,“自我改造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提高人们特别是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而要使科学理论真正转化成个人素质,就非经过改造主观世界这个环节不可。古人说得好:“读书不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是朴素的,并非深奥难懂。关键是能不能照着去做,这就不仅是个读书的问题,更是个改造主观世界的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延安整风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把学习与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今天要把理论学习提高到新水平,就要把改造主观世界的自觉性提高到新水平,切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改造主观世界,解决为什么人的立场和感情问题;解决一切从实际出发和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相一致的思想方法问题,从而真正把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同整顿思想、改进作风结合起来。


第9版(理论)
专栏:

  农村信用社的新课题
  艾永锡
  二十年的改革使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农村信用合作社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如何适应新形势,正确地解决这些新课题,既是摆在农村信用合作社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又对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题
  以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有的农民承包了大面积农田,有的农民成为种植或养殖专业户,有的农民兴办了加工、制造业,办起运输业或干起商业、服务业等。这些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投入是农民自身所不能承担的,这就给农村信用社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明确职能。由于贷款的对象、目的、用途、额度都发生了变化,农村信用社必须在职能上有一系列的改变:在贷款对象和用途上,对于农村商品生产所需资金,应当给予支持;在贷款额度上,应根据偿还能力并考虑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适当扩大;在贷款期限上,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生产周期决定。
  面向市场。改革开放前,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主要是帮助农民解决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所遇到的问题和贫困农民生活上的困难。改革开放后,配置资源主要靠市场力量,激烈的竞争驱使人们努力满足社会需求,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在很多情况下,有没有资金就成了关键所在。农村信用社必须跟上形势的变化,面向市场,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及时给予贷款,促进农村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组织资金。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而农村信用社在筹集资金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它广布基层,联系千家万户,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社会闲散资金,积少成多,续短为长,变消费资金为生产经营资金,支持生产和流通。如果农村信用社下功夫改善服务,提高信誉和运营效率,就能够把千家万户的钱集中在一起,在农村商品生产的迅速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
  新作用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消极地被动地提供贷款,而要发挥有力的杠杆作用。
  推动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投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推动力量。某一项生产经营有了资金,就能迅速发展起来;反之,就是再好的生产经营项目,没有资金也难以启动。经营管理科学、具有敏锐市场眼光的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调整结构。农民走向市场的过程,也是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农村信用社根据宏观经济的需要和微观生产的条件,对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的产品和产业,给予资金支持,通过贷款与否和贷款多少控制产业规模的扩大或缩小,从而帮助农民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村的产业、产品按照市场的需求健康发展。
  正确引导。农村信用社对农村经济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有时也会误导。如果农村信用社不了解市场需求,不顾当地生产经营的实际条件,贷款投向盲目,任意扩大投资规模,或以信贷掩盖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就会损害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深化改革,走规范经营之路,从机制上确保正确地引导农村经济的发展。
  新要求
  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新课题和将发挥的新作用,要求它必须深化改革,按合作制的办社原则进行整顿规范,提供金融服务。
  统一办社原则。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自愿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农民服务的金融机构,这是农村信用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农村信用社的整顿规范和改革发展都必须本着这一原则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理顺各种关系,建立规范的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村信用社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改进服务方式。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多层次的,贸、工、农综合经营的格局已经形成,这就要求迅速建成与之相适应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信用社适应新形势,改进服务方式已是当务之急。比如延长服务时间,搞好流动服务,在经济繁荣的村镇增设新的储蓄网点,开办一些代办业务,做到存多存少一样欢迎、新老储户一样接待、工作忙闲一样周到,从而把各方面闲置的资金尽量组织起来。同时,在资金投放方面,坚持市场前景预测、风险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等,不贷“人情款”、“关系款”,把坚持社员优先与效益原则结合起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完善、周到的金融服务。
  提高职工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做好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和前提,但目前农村信用社的职工大多文化水平低、业务素质差、思想基础还不稳固,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因此,在把好进人关的同时,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迅速提高农村信用社职工的文化水平,增强其业务操作技能,提高思想认识,使农村信用社的广大职工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既有熟练开展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又能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农村市场能够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有效地进行资金筹措和投放,出色地发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