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政策扶持 财政支持 广揽人才
  黑龙江农村教改生机勃勃
  本报讯 黑龙江省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采取多方面的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呈现出勃勃生机,从而使全省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90年的4.6年提高到7年,为建设农业强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经费上,他们贯彻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和优先发展教育原则,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全省县级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去年达到30%,并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农村各类学校危房率由5%降到1%,砖瓦化校舍达到87%,规范化学校达到65%。近两年又筹集学校建设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装备教学器材。现在,农村的中小学大多数是当地最好的房子、最美的环境。特别是在支持农科教结合上,他们每年由省财政拨出专项资金1200万元,省农行安排专项贷款5000万元,用以鼓励搞得好的地区和单位,哪个地方匹配得多就往哪里投。此外,各级财政坚持紧缩其他开支办好教育的方针,每年都根据实际需要列出一笔计划机动资金用于农村教育,去年省财政就一次性拨出1.3亿元。
  在实用科技教育基地上,他们给农村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划拨土地。由省政府统一下文件,提出农村学校实验田、示范田、种子田和生物园的参考标准,每所中学不少于45亩,小学不少于30亩,全省达到60万亩。“三田一园”既是实用技术的教学基地,引进新技术的实验基地,也是县乡党政领导和村干部抓科教兴农的示范基地,同时也为学校开辟了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补贴教师生活,降低学生费用。
  他们还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一线服务。省政府出台了鼓励大部分教育科研单位科技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专门文件,市县乡各级政府对于农业科技人员下基层进行办班讲学、兼职任教、科技指导等服务,都制定了有偿服务的优厚政策,促进上挂、横联、下辐射。今年又专门组织了10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参加的科技服务团,带技术、带项目、带成果、带良种、带生产资料下乡服务。(王风光 张广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东部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提出
  重视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本报大连六月二十三日电 新华社记者葛素红、本报记者丁伟报道:为期四天的东部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今天在大连闭幕。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提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精神,认真总结东部地区干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工作经验,推动全国计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张维庆说,近些年来,东部地区积极探索计划生育工作的新方法和途径,把综合治理和优质服务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关键措施;把计生工作纳入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社区综合服务体系之中,实行人口属地化管理;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以流入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在农村积极稳妥地推进避孕节育措施的知情选择;建立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机制,解除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后顾之忧;落实企业法人代表责任制以及积极开发生殖健康产业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生育工作的新做法和新经验。
  张维庆强调,计划生育工作涉及到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事业,各级计生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从单纯追求人口数量的控制逐步转到既重视人口数量也重视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他要求计划生育工作者必须把人民群众作为计划生育的主人,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志,坚决纠正计划生育工作中侵犯群众权益的行为。
  在国家计生委召开的东部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山东、吉林、福建、辽宁等省区市的有关负责人交流了本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与会者还参观了大连市中山区、甘井子区两个街道、大连造船厂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计划生育工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育部通知要求
  教育系统要切实贯彻全教会精神
  本报北京6月23日讯 教育部今天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广大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李岚清副总理所作的报告;深刻理解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召开这次全教会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增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努力完成这次全教会提出的各项任务。
  《通知》要求教育部门、学校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继续加强和改进智育工作,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高质量的教育迎接21世纪的挑战。
  教育部还要求教育部门、学校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紧制定本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乔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为之,难者亦易
  新声
  西宁人民绿化南、北两山的动人事迹,再一次昭示了这样的真理:不为,易者亦难矣;为之,难者亦易矣。当然,这“为”不是蛮干,而是尊重客观规律、依靠科学技术的巧干;这“为”,不是浅尝辄止、遇难即退的假干,而是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苦干。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生态环境问题,再造秀美山川是中华儿女跨世纪的一项艰巨任务。在经济欠发达、自然条件恶劣的西北地区,尤其需要发扬巧干加苦干的科学务实精神。只要全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坚持不懈地绿化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美好河山就会更加明丽妖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西宁树起绿色丰碑
  本报记者 赵永新
  林业专家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地方,树就无法生存。然而,西宁人却用铁的事实打破了这一禁律——他们在海拔2200米以上、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高达1700毫米的南山、北山两座山上,用10年时间种活了2979多万棵树,绿化荒山3万亩,在青藏高原上树起一座绿色丰碑。
  6月21日,记者乘车沿着蜿蜒的山路缓缓爬上北山。山坡上一片片的白杨树、松树、云杉……傲然挺立,令人神往。在海拔2400多米的青海省贸易厅绿化点,记者看到,原本光秃秃的荒山变成了一座绿色公园:绿树成荫,青草遍地,流水潺潺,飞鸟怡然。放眼望去,遥遥相对的南山上,绿树隐约可辨。西宁人用什么绝招,在草木不生的生命禁区创造了一个绿色王国?
  现年74岁的青海省原副省长,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副总指挥尕布龙不紧不慢地道出了其中的答案:一靠科学,二靠苦干。
  风吹沙飞无鸟影,下雨泥石落西宁,是南、北两山的真实写照。在这两座坡陡、沟深、风大、盐碱多的山上植树,历史上不知多少有识之士想过、试过,但均以失败告终。马万里等几位老干部经过调查、研究,认为只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就一定能把树栽活。1989年,青海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水利工程和造林绿化同步进行”的科学决策,从湟水河引水上山。据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张奎介绍,10年来修建水泵站27处,安装小流量高扬程水泵41台,修建蓄水池118座,埋设主管道40多公里,支管道80公里,保证各绿化区每年灌溉3—6次(包括冬灌),使树木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
  选苗是植树造林的又一关键。绿化指挥部从新疆、宁夏、内蒙古、东北等地引种树苗30多种,最后筛选了小叶杨、油松、沙冬青、红柳等12种耐寒耐旱的乔、灌木推广。如今,这些绿色使者在南、北两山安家落户,生机盎然。
  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在南、北两山的绿化攻坚战中发扬到了极致。尕布龙以身作则,10年来一直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带领专业绿化队面朝黄土背朝天,风餐露宿,整地挖坑、担水挑土……青海省人大、贸易厅、建设厅、水利厅、环保局等10多个绿化承包单位的广大干部职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植树造林作为共同的第二职业,望之弥高,攻之弥坚。
  10年辛苦不寻常:黑发人变白发人,秃荒山变绿园林。据统计,南、北两山10年的绿化面积相当于西宁1989年前34年绿化总面积的两倍多。过去是年年栽树不见树,现在是年年栽树树成林;过去是下雨泥沙遍地流,现在是泥不下山,水不出沟。
  地处江河源头的西宁人仍不满足。尕布龙真心实意地对记者说:“眼下,南、北两山还有4万多亩宜林荒山没有绿化,道路和给水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只要投入到位,我们保证能把南山和北山绿化好,绿化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座谈会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记者尹鸿祝)经过严格评选,《汉语变调构词研究》等100篇学位论文日前被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届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两部门今天在京举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座谈会,探讨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问题。
  教育部部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陈至立在座谈会上指出,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对于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创造性人才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评选,不仅检验了培养博士生的总体水平,更重要的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形成了抓质量、比创新的氛围。她强调要把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庆市中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到铁人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是铁人小学的学生们在参观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打的第一口油井。
  本报记者 张悦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科技合作奖在京颁发
  本报讯 记者杨良化报道:199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日前在京颁发。加拿大国际开发署官员、高级能源专家让·萨朴汉先生接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奖牌和证书。由国务院设立的国际科技合作奖,专门奖励为推进科技进步,增进中外科技界合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员和科技管理专家。另一位获奖者是法国科学院院长、数学家利翁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多媒体教材《地球科学》出版
  本报讯 记者毕全忠报道: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部多媒体教材《地球科学》,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观看之后一致认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这部教材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推出的第一部多媒体电子教材。
  这部由南京大学组织专家承担的多媒体教材分从混沌到有序、生命的起源与演化、地球的物理化学结构、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地质作用与物质循环、地球资源和人类文明、环境、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等7个光盘,全面介绍地球科学知识,反映当今这一学科的新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民航暑期对师生实行机票优惠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记者林红梅)国家计委、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决定,从1999年7月1日起至9月15日,教师、学生乘坐民航国内(含国际航线国内段)飞机,实行统一折扣优惠,教师优惠25%,学生优惠40%。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素质之路》光盘出版发行
  本报讯 纪实专题片《中小学素质教育系列片——素质之路》VCD日前出版发行。这部10集专题片初步总结了前一阶段素质教育的进展情况。该片由中央电视台与民革中央教科文卫委员会联合拍摄,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董洪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