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且看美国如何扩军备战
  新华社记者
  一场战火,一场使一个昔日美丽宁静的国度生灵涂炭的罪恶战火,灼痛了全世界每一颗爱好和平、渴望和平的心。
  透过弥漫在美国高新武器试验场——巴尔干半岛上空的滚滚硝烟,人们不仅认清了谁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更看穿了美国竭力扩军备战的险恶企图。
  冷战结束,世界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人类要和平、要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却走上了质量扩军的危险道路。
  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不遗余力地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用于它的军备扩张:从陆军到海军、空军,加紧采用所谓的“信息嵌入”技术,加装信息处理和传输、指挥与控制、定位与导航等系统,以增强远程打击、精确制导和防护能力,全面提升技术优势,继续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军事技术差距,以图确保“在所有各类冲突中居于压倒优势和主导地位”,“打赢两场几乎同时发生的大规模战区战争”。
  在美国国防部1997年5月发表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质量扩军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它所提出的名为“塑造—反应—准备”的新军事战略,确定到2015年把美军建设成拥有“决定性战略优势的多能型军队”,以保证21世纪美国“独一无二的领导地位”。
  美国官员赤裸裸地宣称,“武力以及使人相信可能使用武力,对保卫我们的重大利益至关重要”。
  人们不禁要问:这个早在冷战时期便已武装到牙齿的国度,这个军事力量早就足以触及到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国度,这个总是以“世界领导者”自居的国度,究竟想要干什么?究竟要把世界“领”向何方?
  国际问题观察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扩军备战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其推行“新干涉主义”服务,为其推行新“炮舰政策”服务,为建立“美国统治下的和平”服务,妄图依靠占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把自己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强加于人,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所谓“国际新秩序”,从而“进入一个比过去任何时期更为强大的新的美国世纪”,重温帝国主义列强奴役全球的旧梦。
  扩军备战,需要寻找堂皇的借口,需要骗得国内纳税人的支持。精于贼喊捉贼把戏的美国政客们,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和“敌人”。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说,“在2015年前,多个野心勃勃的地区大国将力图并有能力从军事上对美国利益发起挑战”,它甚至居心叵测地预言,2015年后的中国和俄罗斯可能成为美国势均力敌的“全球性对手”。
  然而,谎言终究掩盖不了美国军费开支一直高居世界首位的事实———仅1999年,美国的防务开支就为2762亿美元,相当于英、法、德、俄、日、中六个国家开支总和的近1.67倍,今后6年内,还将增加1120亿美元。从人均军费占有量看,美国是俄、日、英、法、德等国的1.5—5倍。
  谎言同样掩盖不了美国武器装备数量和性能始终处于世界绝对优势的事实——连美军自己都公开声称,早在冷战时期就已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比发展中国家要领先20年以上,比它一些强大的盟友也要领先好几年。
  谎言更掩盖不了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火制造商和军火供应库的事实——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披露,1992年至1997年,美国的军火供应占有世界市场份额的40%至45%,相当于俄、英、法、德、以色列等国的总和。对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连美国自己也承认,它要在南联盟土地上试验新式武器,推动军事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这样一个世界上,有谁还能成为美国的“对手”?美国大肆扩军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狂妄和傲慢的美国在逆时代潮流而动。事实上,在这条歧路上,它已经走得很远了——
  从欧洲到亚洲、南美洲,美国以遍布几十个国家的27万海外驻军,继续保持着所谓的“前沿存在”。在欧洲,则通过北约东扩,推行“战略新概念”,强化美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把北约的欧洲成员国绑在其全球霸权的战车上;在亚太,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完成了对美日军事同盟的改造,给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埋下了罪恶的种子……
  为了实现穷兵黩武的全球战略,美国陆军正以“力量投送”为纲领,加速向全球力量投送型部队的转变;空军正以“全球参与”为纲领,加速向空天军的转变;海军正以“前沿交战、由海向陆”为纲领,加速向以近海对陆作战为重心的“棕色”海军转变……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美国打着“防止导弹扩散”的旗号,公然违反《反弹道导弹条约》,极力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政府还不顾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决定向台湾出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关键设备——远程预警雷达系统,企图把我国台湾纳入这一系统之中……
  所有这一切,不能不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心中埋下深深担忧:如果美国继续坚持冷战思维,一意孤行地扩军备战,无疑会导致冷战时期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卷土重来,破坏冷战后正在发展的大国关系,引发整个世界的新动荡。
  人们不会忘记,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武备,恃强凌弱,所发动的一次次力量不对称的战争;人们更不会忘记,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美国所干下的种种勾当:1990年以来,美国先后出兵40多次,仅强力军事干涉就达10次之多。1998年8月20日,美国以“摧毁与恐怖分子有关系的目标”为由,用导弹袭击阿富汗和苏丹;1998年12月17日,美国绕开联合国,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动代号为“沙漠之狐”的空中打击……
  一次次的出兵,一次次的武装干涉,加大了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频度和强度,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人道主义灾难”。仍在进行的这场科索沃战争中,就已导致1300多名无辜平民惨遭杀戮,6000余人受伤,近100万人沦为难民。美国《华盛顿时报》认为,北约的轰炸使南联盟的经济水平倒退了10—20年。
  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推行扩军备战、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美国,已经成为世界战争的主要策源地,已经成为和平的主要威胁者。可以预言,今后世界上还会有更多的国家成为美国高新技术武器的试验场和战争机器的牺牲品。
  然而,“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穷兵黩武从来都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先兆。如果美国不悬崖勒马,继续为所欲为,必然会激起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反对,其结果必将以可耻的失败收场。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王义堂
  增强对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在“三讲”教育中有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认为,在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中,“尊重需要”是一个高层次需要。从个人心理来讲,所有来自群众的赞扬,来自亲人、朋友、上级、下级的赞扬,都是对本人的品格、能力、政绩、价值的肯定,都是一种精神享受。相反,在批评中,这些都是很难得到的。因而,听批评就不如听赞扬舒服。这就难怪唐太宗也曾有过怨怒魏征的时候,甚至下决心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为了江山社稷,唐太宗不仅理解魏征,以善于纳谏名传后世,而且在魏征死后,誉魏征为纠正自己过失的三面镜子之一。这样,能不能接受批评,不仅有一个“个人心理”承受能力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江山社稷”的问题。
  共产党人的强大在于,不是为个人,不是为了什么人的“江山社稷”,而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利益敢于牺牲自己的一切,还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吗?恰恰相反,有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与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依靠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不断清除思想污垢,抵制有害的政治微生物的侵蚀,保持了党的健康,增强了党的战斗力,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但也不能否认,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党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受到很大损害,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同志,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有的自我批评谈情况,批评别人谈希望;有的听到一点不同意见,就火冒三丈,老虎屁股摸不得;有的遇到有点出入的批评,就更不得了,认为是恶意攻击,诬告陷害;更有甚者,给那些敢于批评的同志“小鞋”穿。这样的心理承受能力,很不利于在党内展开积极的健康的思想斗争,妨害年轻同志的成长,也妨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增强对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品格。古人云:“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合天下之耳听之,而后聪也。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合天下之目视之,而后明也。天子之心,不能自圣,合天下之心思之,而后圣也。若夫天子唯以两耳听之,两目视之,一心思之,则十步之内,不能闻也;百步之外,不能见也;殿庭之外,不能知也,而况四海之大,万枢之繁者乎?”我们是共产党人,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社会主义事业,从根本上说,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的干部必须不断地从人民群众那里汲取力量和智慧,置身于人民群众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中。在今天,我们改革开放事业正在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我们面对着世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剧烈竞争的压力。我们所担负的重任不允许我们有太多的失误,太大的失误。而我们的认识能力却又极为有限,这就需要用整个人类认识的成果来弥补我们认识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不断增强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的心理承受能力。
  当然,在强调接受批评的同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我们也要强调正确地使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武器越尖锐,使用起来越要当心,它既容易杀伤敌人,也容易伤害自己。因此,在使用这个武器的时候,我们既要大胆,也要谨慎;既要有良好的愿望,更要追求良好的效果。


第4版(要闻)
专栏:

  改革艺术创作体制,力求继承创新,一批新人新剧走上舞台——
  黄梅戏再展新姿
  本报记者 谢卫群
  40多年前,一曲“夫妻双双把家还”把黄梅戏唱遍了大江南北。今天,人们惊讶地发现,黄梅戏不仅有当年的“天仙配”、“女驸马”,还有了“风雨丽人行”、“木瓜上市”、“柳暗花明”、“秋千架”、“乾隆辨画”等一批新戏新曲;人们不仅还记得名演员严凤英、马兰,还能叫出韩再芬、李文、孙娟、余顺等一批新秀。最近,黄梅戏演出从安徽走向全国,已形成了新一轮黄梅戏热。
  专业人士称,黄梅戏的第一个高峰是50年代,代表是严凤英、王少舫;第二个高峰是80年代,以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而第三个高峰就是现在,以韩再芬、李文等为代表。在经历了90年代中期的萧条之后,黄梅戏再展新姿。
  黄梅戏位居全国五大剧种之一,享誉海内外。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制定“九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时,明确提出“打好徽字牌,唱响黄梅戏,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并确定1998年为黄梅戏艺术年,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亲自策划,周密部署。黄梅戏不是简单的地方戏曲,而被看成是安徽标志性的文化形象。一年间,黄梅戏出了7台新戏,同时又创作了舞剧、话剧、徽剧各一台,并集中进行了展演。一个剧种在一年内推出这么多台剧目,在安徽的戏剧创作历史上没有过,在全国也不多见。
  黄梅戏艺术工作者花大力气进行剧目创作,力求继承创新,出人出戏。已展演的剧目均为新作,以安徽的真人真事为创作原型,并进行了颇多新意的艺术探索。“木瓜上市”和“柳暗花明”是现代戏,为一直比较薄弱的黄梅戏现代戏创作积累了新经验;“乾隆辨画”和“斛擂”多有阳刚气概,使黄梅戏的柔美风格得到拓展;“风雨丽人行”引进诗化结构,把一部剧作写成情深意长的诗作,多出了几分儒雅的书卷气息;“秋千架”带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开辟了一片美视美听的戏曲新天地。
  有了创新,还需要观众的认同。黄梅戏在50年代的繁荣,一个重要的标志是拥有数以亿计的热心观众。黄梅戏艺术年期间,创作者与组织者尽力为黄梅戏贴近观众作出种种努力。他们通过卫星电视举办“安徽黄梅戏选萃”专场晚会,向全国现场直播,使传统艺术与现代传媒结合,扩大在观众中的影响;举办少儿黄梅戏歌谣演唱大赛,培养明天的黄梅戏演员与观众;举办黄梅戏新人大赛,旨在推出一批有号召力的新秀,用明星效应赢得观众;向全国发行黄梅戏音像制品,以吸引爱好者。至今,黄梅戏新剧目已上演数十场,多次出现爆满场面,大多数场次上座率都在八九成。
  负责这项工作的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对10场新戏,一出不落,一一观看。他深有感触地说,戏曲不景气,不是观众不愿看戏,而是不愿看不好看的戏。事实证明,只要有好戏,观众还是愿看戏的。繁荣戏曲,关键是看你演什么,怎么演。
  为了保持黄梅戏的持久生命力,安徽正在着力改革艺术创作体制,改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向多种经营过渡。省委、省政府已确定文化建设以黄梅戏优先发展的战略,并初步拟出“安徽省黄梅戏艺术事业振兴发展纲要”,以使黄梅戏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事实证明这一思路是可行的。有几台剧目从一开始就注重文企联姻,“带电作业”。以“龙凤奇缘”为例,它由企业投资,将剧目搬上舞台,同时拍成故事片、制成音像制品,政府没有投一分钱。在举办黄梅戏艺术年期间,组织者刻意举办了“全国黄梅戏演出洽谈会”,邀请各地演出公司参与观摩,进一步把黄梅戏推向全国舞台。光“秋千架”一戏,就签订了200场的意向演出合同。至今,一批剧目已开始在江苏等省市巡回演出,一出全新包装的新剧“徽州女人”也将在近期上演。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在江苏举行
  本报北京6月1日讯 记者刘玉琴、刘琼报道:记者今天从文化部获悉: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00年10月在江苏举行。艺术节期间将有全国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以及国外的80台左右优秀剧目参演,并设立“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国艺术节特别奖”、“中国艺术节纪念奖”和分艺术门类奖项。同时将举行国际性中国书画大展,举办江苏名品新品精品交易会,组织一定规模的艺术研讨活动。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是在世纪之交举办的国家艺术盛会,也是第一次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举办的国家艺术节。
  第六届中国艺术节除在南京设立主会场外,还将在苏州、无锡、常州、扬州设立分会场。


第4版(要闻)
专栏:

  6月1日,北京市儿童工作委员会邀请北京远郊区县和下岗职工贫困家庭的150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和北京海洋馆。
  图为小学生们高兴地在北京海洋馆观赏奇妙的海底世界。 本报记者王景仁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昆明国际艺术节开幕
  本报昆明6月1日电 记者汪波报道:由云南省与(加拿大)国际艺术节组织委员会联合举办的’99昆明国际艺术节今天在昆明云南艺术剧院拉开帷幕。
  ’99昆明国际艺术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在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举行的一项具有国际性的大型系列艺术活动,也是云南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将历时5天,主题为“五洲同庆”。
  本次艺术节门票收入一半将捐赠给云南省文化厅作为少儿艺术教育基金,另一半捐赠给云南省教委作为残疾儿童教育基金。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记协举行座谈会
  揭露西方“新闻自由”本质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曲志红)“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人民,对他们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在南斯拉夫几十天轰炸中制造的灾难和对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犯下的罪行,到底知道多少?!”首都主要新闻单位的代表在中国记协今天就揭露西方“新闻自由”本质举行的座谈会上,发出质问。
  3月24日以来,美国为首的北约借口维护人权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致使数千名平民死亡,无数人流离失所。5月8日又对我国驻南使馆发动袭击,造成3名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面对如此暴行,西方主流媒体却进行一系列歪曲事实的报道,欺骗舆论。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的代表,以各自从工作实践中掌握的大量情况揭露西方媒体所谓“新闻自由”的本质。他们以事实说明,美国、英国等西方主流媒体以极不客观甚至混淆黑白的态度制造“新闻谎言”,为美国为首的北约的侵略行径和霸权主义推波助澜。与会人士认为,一向标榜自己“最自由”、“最公正”的西方媒体,充分暴露出它们的虚伪性、两面性,它们以自己的所作所为,所说所写,表明了它们不过是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工具。也给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上了生动一课,彻底暴露了它们在“自由、公正、客观”等动听的口号背后的真实面目。
  在会上发言的还有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社科院新闻所的代表。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党组书记郑梦熊也在会上发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天气趋势分析
  (6月2日20时—6月3日20时)
  据中央气象台提供的信息:未来两三天内,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华北、东北和我国西南部地区。预计2日晚上到3日,新疆北部、青海东部、甘肃东部、西藏东部、四川大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有小到中雨,局部地区有大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其它地区为晴到多云天气。


第4版(要闻)
专栏:

  《新编千家诗》出版发行
  本报北京6月1日讯 记者孟扬报道:融诗画书于一体的古典诗选《新编千家诗》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由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主编的这部诗选在宋元以来流行本《千家诗》基础上,选取自汉乐府以来的古诗佳作152首,由著名书法家陈孟康用小楷书写,配以戴敦邦等20位知名画家的绘画,雅俗共赏。该书分小学版、中学版和普通版三个版本,编排图文并茂,注释言简意赅,题解深入浅出,方便青少年阅读。


第4版(要闻)
专栏:

  宋平向印度专家颁发“友谊奖”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宋平同志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印度专家拉加拉姆博士,并向他颁发了“友谊奖”奖牌和奖章。
  这是中国政府授予在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励。目前,已有420位外国专家、国际友人获此荣誉。
  拉加拉姆先生是国际知名的小麦育种专家,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小麦项目主任。从80年代以来,他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小麦育种科技交流,促进中国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先后与中国小麦专家合作培育了5个小麦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万学远及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负责人利维思等出席了颁奖仪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评前南刑庭起诉南联盟领导人
  指出这是美国等少数北约国家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今天在这里指出,起诉南联盟主要领导人,是美国等少数北约国家精心策划的政治阴谋,其目的是企图把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的侵略战争合法化,进一步对南联盟施压,干扰和破坏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努力。
  他今天在外交部新闻发布会上就前南刑庭检察长日前起诉南联盟领导人并发出逮捕令发表评论时作了上述表示。
  他说,前南刑庭作为独立司法机构,应该维护法律尊严和其独立公正司法的权威,而不应甘当美国等少数北约国家的政治工具。


第4版(要闻)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迟浩田会见罗马尼亚军队总长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今天在这里会见了来访的罗马尼亚军队总参谋长康·德杰拉图一行。
  布赫会见保加利亚客人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保加利亚欧洲左翼党副主席、国民议会副主席佩蒂亚·绍波娃一行。
  傅全有会见泰国国防部次长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上将今天下午会见泰国国防部次长提拉德·米偏上将一行。
  对外友协庆祝中马建交25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刘云非)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今晚在这里举行招待会,庆祝中国同马来西亚建交25周年。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正在这里访问的马来西亚外长赛义德·哈米德·阿尔巴在招待会上讲了话。
  外交部长唐家璇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招待会。
  周可仁同塞拉利昂农业部长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记者王晓东)外经贸部副部长周可仁今天下午同塞拉利昂农业、森林和环境部长哈里·威尔举行对口会谈,双方就进一步扩展在水稻种植技术和农机具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探讨。
  俄罗斯外长抵达北京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应外交部长唐家璇的邀请,俄罗斯外交部长伊戈尔·伊万诺夫今天晚上乘专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伊万诺夫首次访华。访问期间,唐家璇将与伊万诺夫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中国领导人也将会见伊万诺夫一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