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再留老区 矢志脱贫
  ——民建会员赵再诚扶贫小记
  裴伯铭
  破庙,水泥桌凳,蜡烛。这就是江苏省常州市下派扶贫干部赵再诚所要相伴二载的溧阳市社渚镇政府所在地。1994年冬,常州化工厂能源设备科科长、民建会员赵再诚来到这里的头个夜晚,失眠了,他想着如何改变这贫困的状况,才不负使命。
  社渚地处苏皖交界的革命老区,三分田,三分坡地,三分荒丘秃岭。老赵爬山越岭,跑遍了全乡20个行政村,提出了开发经济林的构想。他请来了农林专家实地考察、论证、规划,以翔实可行的方案从老区开发促进会申请到部分开发资金。他与村民一起挥锄一个冬春,栽植了板栗、茶叶、早园竹各100亩。去年,龚家村百亩茶林开始收获,仅劳务收入村民就获得10万元左右。几年后,这“绿色银行”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年收入,村民劳务年收入可得三四十万元。
  随后,老赵又历经一年的论证、筛选,选择了效益、技术和市场相匹配的氰尿酸(一种无污染的除净剂中间体)这一极具潜力的项目。他连续几个月吃住在工棚,从设计、安装到调试,夜以继日,终于建起了社渚化工厂。
  工厂就要投产了,可老赵两年的挂职到期了。老赵请求组织:“这里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还是让我再干一任吧。”组织上得知情况,很快就批准了老赵的申请。
  新产品投产了,老赵从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到市场营销手把手地进行传授,使企业当年就获得盈利,去年销售额达到730万元,盈利60余万元。
  光阴荏苒,去年冬老赵延长挂职任期又到了。他再次要求延长挂职任期,他恳切地说:“我对这里的情况已经很熟悉了,需要我做的事还很多,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再为老区人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组织上被他的决心所感动,今年年初再一次满足了老赵的心愿。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武汉
  私营经济人士倡议努力安置下岗职工
  本报讯 日前,在湖北武汉市召开的“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再就业工作动员大会”上,富豪家亻私集团、爱娣服饰集团、致胜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私营企业负责人集体郑重倡议:要在去年接收1万多名下岗职工的基础上,今年再接收3000名下岗职工。
  这50家私营企业公推的代表郭殿方在大会发言时表示: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和富民政策,没有国有经济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支撑,就不可能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他倡议全市500多家私营企业要抓住国企改革、下岗职工需要安置再就业的难得机遇,尽可能多地接纳下岗的职工,为发展壮大自身企业奠定人才基础。
  据介绍,武汉市私营企业在市工商联的组织、引导下,自1997年以来,通过各种方式安置下岗职工3.2万余人。这次50家私营企业集体倡议,就是他们从用工实践中看清下岗职工的确是“财富”而不是“包袱”后作出的抉择。
  (周国应)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杏林工程“林成荫”
  马莎
  一份关于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实现2000年我国人口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全国政协优秀提案《开展“杏林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经过三年的实施和运作,已培养出一大批从事农村医疗卫生保健的专业人员,杏林工程林已成“荫”。
  这份提案一经提出,就引起了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其中有关建议已被吸纳到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有关规定之中。而提出这个提案的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副主席阎洪臣教授看重的却是提案的后续效果。在他倡导下率先启动的吉林省第一所民办中医专修学院,首批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0%以上,被吉林省教委誉为“教学质量高,社会效益好”。最近,又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学历文凭试点单位。与此同时,该学院还与5所学校达成协议,联合办起7个教学班,生源遍布全省6个地区的30多个市县,在校生达到1000人。如今,新的教学大楼正在拔地而起,为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在开展教学、科研、医疗一体化的同时,学校还把杏林工程的含义不断延伸:培训下岗职工,办留学生班等等。
  现已毕业的2000多名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促进农业发展贡献力量。人们欣喜地看到,杏林工程绿已成荫。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合肥
  国企私企共商合作大计
  本报讯 安徽省合肥百货大楼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第一家商业企业国有资本运营机构,下辖一大批大中型国有、集体商业企业。进入1999年,在零售业消费趋势相对疲软的走势下,国有商企为搞好资本运营,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发展增量,合肥百大集团控股公司主动与合肥市工商联合会联系,寻求私营企业界的合作。
  合肥市工商联领导对百大集团的要求极为重视,认真听取了汇报并作了部署,召开了有16家信誉好、实力强的私营企业和7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百大集团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王宏珍向私企经营管理者们介绍了百大集团的经营方针、发展历程、销售和资信状况以及市场发展前景,提出以招商方式欢迎私营企业加盟百大集团,并就此举真诚征求意见。私企经营管理者坦诚交流、畅所欲言,并认为国有企业有困难主动找私企商量,我们义不容辞应予帮助。与会私营企业代表就各个项目的招商及合作方案提出了建议。会后有关方面就共同感兴趣的项目进行了进一步洽谈。
  (尔冬)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率领农户出口“洋花”换回“洋钱”
  新希望集团加大扶贫力度
  本报讯 以饲料业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大力开展扶贫工作,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万寿菊是新希望集团1996年从美国引进种子、种植技术、资金和加工设备的创汇项目,鲜花经粗加工后出口可以提取叶黄素、天然香料和药用物质,经济价值极高,国际市场畅销不衰,价格稳定,效益良好。两年来,新希望集团将自身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四川凉山地区推广种植,收获鲜花近千吨,出口创汇近百万美元。同时也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集团利用私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包村、包户、包进度,派出科技小分队,深入千家万户,向农户提供种子,举办讲座,散发资料,培训示范户,传授科学种植和采摘技术,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问题。集团还联合外商增加投资,添置生产设备,兴建新的收购和加工基地,敞开大门,保底价、保量、现金收购万寿菊。农户种植万寿菊的积极性高涨,不仅凉山地区的农户种植,凉山周边地区的农户、下岗职工也纷纷参与这项目,种植面积从几千亩扩大到上万亩,有近万农户种植,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今年可收获鲜花上千吨,出口创汇逾百万美元,集团也由此获得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刘育贤)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光彩事业

  抒写光彩人生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光彩事业发起人之一、贵州神奇集团董事长张芝庭先生,在企业日益壮大、高速发展的同时,自觉回报社会,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1994年,张芝庭在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参与发起“光彩事业”的倡议之后,回到贵州即不辞辛苦,亲自深入全省最贫困的荔波县,多次到贫困乡村调查了解,探讨扶贫方式,确定扶贫项目,并慷慨解囊,到特贫乡——瑶山乡、瑶麓乡开展光彩事业。
  通过多方论证,张芝庭先生决定采取出资重点扶持养殖业、优先招收瑶山青工的劳务输出方式对瑶山进行扶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他第一次投入资金47万元为两乡的贫困户购买黑山羊1481只,分户喂养;还购买金银花籽种3.5万株分包农户种植。到1996年,黑山羊已发展到2.1万只,户均收入5000元,两乡农户脱贫速度迅速。瑶山乡董别村卢家宝一家5口人,以前住草棚,衣食无着,1996年人均收入3000元,早先喂养的35只羊已发展到205只。乡民欧明德1995年净收入1万元。
  在扶贫中,张芝庭约定已脱贫的农民不需还钱,只须按原来分到的羊数,将羊只转给其他未脱贫的乡民喂养即可。1996年他又购买1250头猪崽交由两乡的250户农户喂养,并在当地出资44万元建了两个饲料厂,由一家饲料公司管理,向农户提供饲料,并负责防疫工作,肥猪出栏由饲料公司按市价收购,并保证农户每出售一头猪纯收入不低于150元,养猪本金再用于扶持其它贫困户。张芝庭通过无偿出资120万元资助贫困的瑶山地区发展科学养猪事业这一项目,使当地许多农民从原来收入不到200元增加到500元以上,从而摘掉了贫穷的帽子。
  此外,张芝庭先生还扶持瑶麓乡改造输电线路,使全乡用上了电。神奇制药厂又先后接收了瑶族青年数十人到厂里做工,青工们累计收入共达10多万元。神奇公司在扶持瑶山地区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还每年负责培训当地少数民族青年30名。凡是得到张芝庭扶持的农户生活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摆脱了贫困,有的农户还盖起新房,购买了彩电、自行车等。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为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贵州神奇公司无疑也迎来了自己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张芝庭认为:“神奇集团能有今天,完全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支持,因此神奇集团时时都应尽力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在带领神奇集团企业飞速发展、再创佳绩的同时,张芝庭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投身光彩事业,为贫困中的父老乡亲奉献一片爱心,为社会扶贫工作继续贡献一份力量,抒写一位现代企业家人生新的光彩!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新闻追踪

  再造绿色长城
  ——来自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报告
  本报记者 胡斌
  编者按:大兴安岭素有绿色长城之誉,这里不仅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而且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然而多年的超限采伐,使林区自身陷入了“越砍越穷,越穷越砍”的怪圈,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后果。
  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大兴安岭人亲切地称这一工程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尽管向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告别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今天的大兴安岭人正逐步树立起新的资源观、发展观,由以采伐原始天然林为主,向经营人工林和开发利用林区多种资源过渡,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走可持续发展的林区经济之路。
  大兴安岭从60年代开发至今,已累计为国家提供1亿多立方米的木材,上交利税30多亿元,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思想支配下,高强度、高频率、大规模的砍伐使林区的可开采资源由开发初期的3.2亿立方米下降到1.7亿立方米。资源数量和质量的负增长与林区社会人口的正增长之间的矛盾已严重制约着林区经济的发展。
  更为严峻的是,由此引发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大兴安岭地区自开发建设以来,发生了100多次灾情。1987年的“5·6”大火烧掉活立木蓄积3781万立方米,直接损失5.7亿元;1991年爆发了罕见的大水,使11.5万人受灾;1998年,嫩江、松花江爆发了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使大庆告急!哈尔滨告急!
  1998年8月,国务院决定在国有重点林区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无疑为大兴安岭林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又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记者踏上了这块土地,发现这里有了许多新的变化。
  转变,首先从观念开始
  “再也不能吃祖宗饭,造子孙孽了,”在塔河县塔林林场采访时,今年57岁的省劳动模范臧胜昌激动地说,“看着林子这样一天天砍下去,我们真是心痛啊!大兴安岭刚开发时,进森林就像进了林海,树一棵挨一棵,遮天蔽日。那时一个工段建一个采伐点可以干上三四年,现在一个冬季干下来,要搬三四次家,树越采伐越小,材质越采越差。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真是太及时了,再这样砍下去,我们的子孙在这里吃啥呀?”
  “天保工程”深入人心的程度超出了我的想象。从1998年9月1日起,大兴安岭所有的中小学都添了一门新课———天然林保护工程知识。陪同采访的大兴安岭地区宣传部干部姜杨告诉记者,地区教委共印制了5万册“天保工程”教材发到全区中小学生手中,使“天保工程”走进课堂,走进孩子的心中。
  国务院决定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大兴安岭林区迅速行动,确定了119.9万公顷重点生态公益林为第一批天然林保护试点林地,这一面积是国家下达任务的10倍,占全区天然林面积的19.7%。这些林地主要包括:护路林、护岸林、国防林、风景林、母树林和自然保护区等。
  划出了保护区,林子能不能保住?大兴安岭人用事实回答了我的疑问。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在乌苏里江边的一个施业区经过调查设计,能够生产13000立方米的商品材。当采伐点已经建好准备作业的时候,得知这里被划为重点国防林保护区,林场在已经投入2万多元的情况下,毅然从采伐点撤了出来。
  地委书记杜宇新告诉记者:“现在在大兴安岭林区,不管是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森林不仅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更是林区人民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决不能以过度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
  放下油锯斧头,拿起洋镐铁锨,变砍树人为栽树人,这种角色的转变早已在悄悄地进行。小兴安岭有个受到朱总理表扬的先进典型马永顺,在大兴安岭也有一个马永顺式的典型,他叫宋乃常,是塔河林业局塔丰经营所职工。他从1967年参加工作开始共砍了4万多棵树,这些年来,心里总觉得自己欠了大山一笔账。宋乃常从1984年开始承包造林,到现在已造林100多公顷,植树5万多株,不仅还上了他所欠大山的“账”,而且还超额1万多株。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更多的马永顺、宋乃常将涌现出来,过去,他们是伐木英雄,今天,他们又成了栽树的英雄。
  落实,措施得力见成效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再造山川秀美的大兴安岭,成了大兴安岭人义无返顾的选择,他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走出了4步棋:
  调减木材产量:1998年调减27万立方米,1999年调减78万立方米,2000年调减136.6万立方米,比国务院原来批准的“九五”采伐限额减少46.3%;实施分类经营:将森林划分为重点保护的生态公益林(禁伐区)、保护经营兼容的生态公益林(缓冲区)和商品林三大类,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企业进行转型:将所属的呼中、阿木尔、图强和加格达奇4个林业局确定为全部转型林业局,重点转向现有森林管理和营造人工林;人员分流转岗:到2000年,大兴安岭林区将有11.7万人下岗分流,由主伐生产转向森林管护、造林和其他加工、服务业。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各林业局普遍加大了造林的投入力度。地区营林局副局长朱列云告诉记者,由于去年计划下来得晚,今年苗木不够用,又紧急从伊春等林区调进了3649万株苗木。这位扎根大兴安岭已有35年的中原汉子激动地说:“‘天保工程’是天字第一号工程,就是头拱地也要把它完成。”
  记者来到塔河县营林局的时候,办公楼里空荡荡的,原来局里正在办造林培训班,工作人员都上课去了。局党委书记洪青林告诉记者,今年全局春季造林总共投入3000多万元,比往常增加了1000多万元,要实现人工造林2000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更新10000公顷,人工抚育2500公顷,封山育林13482公顷,建良种基地1480公顷。
  实施“天保工程”,给广大林业科技人员提供了用武之地,地区营林局开设了13项专题研究,其中“苗木保鲜袋”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提高造林成活率15%。在图强,林业科技人员正进行着“杨柳树枝条扦插造林”试验;在西林吉,正在进行“机械播种”试验;在新林,正在进行“引种西伯利亚红松”试验。
  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一切非法活动,是实施“天保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1998年8月,“天保工程”一启动,塔河县塔林综合林场就成立了领导小组,选派了13名责任心强的干部、工人组成护林队,成立了4个检查站,并配备了一辆212吉普车,对进入林区的5条干线进行检查,实行责任到人;松岭林业局开展了三次“木材专打集中大行动”,打掉了8个盗伐团伙;韩家园林业局在“天保工程”实施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查处毁林开荒案件14起。据统计,1998年全区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162起,300多违法违纪人员受到了惩处,使乱砍滥伐、偷拉私运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发展,着眼于替代产业
  到2000年,大兴安岭木材产量将调整到210万立方米,生产能力过剩一半还多,这意味着将有11.7万人下岗。人,往哪里去?
  面对保护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大兴安岭必须走出双赢之路,既要保护好有限的资源,又要把经济发展搞上去。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非林非木的替代产业。大兴安岭地区把1999年确定为结构调整年。
  发展替代产业,大兴安岭有着自己特殊的困难。首先是气候酷寒,这里一年的取暖期高达8个月,仅此一项成本就高出内地许多。其次是地理位置偏远,产品成本本来和内地成本差不多,一加上运费,就很难有竞争力了。第三是经济结构过分单一,加之林区流动人口少,为发展第三产业带来了很多不便。
  大兴安岭气候严寒,却很适宜土豆生长。这里的土豆病虫害少,淀粉含量高,亩产量超过其他地区一倍,如何把这一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大兴安岭人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发现国内精淀粉的市场很大,于是他们以超常规的速度从国外引进生产设备,建起了国内第一家精淀粉加工厂,年产1万吨精淀粉。
  大兴安岭盛产中草药和野生浆果,80年代中期就建起了中美合资的北芪神有限公司,形成了北芪神保健茶、饮料、冲剂和啤酒四大系列。如今北芪神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实施“天保工程”之后,大兴安岭地区决定对这一优势产品增加投资。
  过去,大兴安岭运出的是一车车的原木,原字号的产品没有经过加工卖不上价钱。如今大兴安岭人在提高精深加工比重和综合利用水平上下功夫,建起了恒友木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先进的家具生产线,这个以前只能给别人加工板材的小企业,如今已能自行开发设计生产实木家具,产品已打入哈尔滨、上海等市场,预计到2000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
  开动脑筋,解放思想之后的大兴安岭人发现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发动职工从事山野菜、中草药的采集、加工等,目前已发展到7万多人,1998年产值达到2亿元。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大对外开放的步伐,主动向三九集团、娃哈哈集团、希望集团、哈药集团等大企业靠拢,引进先进的管理和优秀的人才。1998年全区在木材产量调减27万立方米、影响销售收入1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8.5亿元,增长了8.6%,高出全国、全省的平均增长水平。
  (本栏未署名照片由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提供)(附图片)
  老采伐工人蔡树清(前)带着儿子蔡志成一同上山种树。夏明晶摄
  繁茂的人工种植林。
  大兴安岭造林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检查苗木种植质量。 夏明晶摄


第8版(新闻追踪·统一战线)
专栏: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组成的考察团赴吉林省,视察了农业生态保护、小流域生态治理等项目。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团长(中)在辽源市禄山村视察“玉米秸掰棒,青黄贮存”喂牛的项目。 陈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