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就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抓住世纪之交历史机遇 加快西部地区开发步伐
  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华社西安6月18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6月17日在这里举行的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他说,现在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应该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西部地区大开发。江泽民强调,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对于推进全国的改革和建设,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社会意义。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了昨天的座谈会。
  江泽民在座谈会上指出,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也是关系我国跨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和发展是高度重视的,强调要把逐步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中央和其他地区的支持下,中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团结奋斗,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江泽民在讲话中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他说,80年代,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同志对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就进行过深刻的考虑。他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一个大局,就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要在一个时期实现同步富裕、同等富裕是不现实的,必然会有的先富起来,有的后富。在发展战略布局上,必须有全盘的构想。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战略设想是,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条件,东部地区先加快发展,然后带动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实践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
  江泽民指出,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家支持的政策,经济和社会发展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的时机已经到来。中西部地区范围很大,如何加快开发,要有通盘的考虑。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可以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流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推动力量。
  在谈到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时,江泽民说,由于千百年来多少次战乱、多少次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这不仅对西部地区,而且对其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带来不利的影响。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不从现在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
  江泽民指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又地处边疆。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维护民族地区的稳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各民族共同富裕了,就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就会大大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巩固祖国边防,也就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思想政治基础。
  江泽民强调,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加快开发西部地区,要有新的思路。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新的对外开放环境,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国家要加强宏观调控,研究提出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开发,防止刮风,防止“一哄而起”。在编制下一个五年计划时,要把加快开发西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方针。
  江泽民说,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总的原则是: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开发西部地区应该是全面的,要把水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在突出位置。生态环境建设、普及科学教育、推广实用技术、发展特色旅游、交通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都要统筹规划。
  江泽民指出,国家已经采取的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措施要继续落实好,包括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技术改造和产品结构调整,在企业增资减债、下岗分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
  江泽民最后说,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难的历史任务。既要有紧迫感,抓紧研究方案、步骤和政策措施,又要做好长期奋斗的充分思想准备。西部各省区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坚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新的业绩。我们要下决心通过几十年乃至整个下世纪的艰苦努力,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副主任王瑞林,有关方面负责人王刚、温宗仁、滕文生、曾培炎、华建敏、盛华仁、项怀诚、傅志寰、戴相龙、由喜贵、王沪宁、贾廷安和有关省区负责人李建国、白恩培、毛如柏、王乐泉、程安东、宋照肃、马启智、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等。
(附图片)
  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就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
  组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新华社长沙6月18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苏扩善、新华社记者奚启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日前签署命令,组建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今天下午,宣布命令暨授旗大会在长沙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在会上宣读了江主席签署的命令,代表中央军委向新的国防科技大学授予军旗。
  迟浩田在大会上讲话说,原国防科技大学是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亲切关怀下成长、发展起来的综合性大学。1953年,国防科技大学的前身“哈军工”成立时,毛泽东同志亲自给学院写了《训词》;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直接关怀和倡导下,将学校重新列入军队编制序列;1991年3月,江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题词勉励:“办好国防科大,培养德、智、军、体合格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40多年来,国防科技大学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央军委决定,在原国防科技大学的基础上,长沙地区四所军队院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由军委直接领导。这是军委为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速高素质人才培养,推进我军质量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创办我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综合性大学的一个尝试。
  迟浩田指出,江主席和中央军委对国防科研和教育事业非常重视,对国防科技大学在实现我军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中所起的作用寄予厚望。国家要强大,科技是关键;科技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我军确立了科技强军战略,战略的贯彻实施,教育是根本。我们一定要按照江主席的要求,把人才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在新形势下,院校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新的国防科技大学作为全军科学和工程技术院校的最高学府,担负着培养军队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使命,尤其在实现我军现代化,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把国防科技大学建设成一流的名牌大学。
  迟浩田指出,办好国防科技大学,首先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讲政治”摆在重要的位置,把江主席关于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力争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先进水平的军事“英才”,出更多的一流的科研成果。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像江主席要求的那样,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激励广大师生为振兴中华而成才、成名、成家。要发扬“两弹一星”精神,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国防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要充分发挥高科技优势,积极为全军部队提供高科技服务。他强调,办好院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要加强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
  迟浩田强调,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大家要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副总参谋长钱树根、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湖南省省长储波等也在会上讲了话。四总部、广州军区有关领导袁守芳、王太岚、胡世祥、刘书田等出席了大会。


第1版(要闻)
专栏:

  寻找支点
  ——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科技兴企纪实
  本报记者 王科
  从江苏扬中乘轮渡过长江,船至泰州口岸镇,古渡口旁耸立着的气派非凡的乳白色建筑群,就是被称为“扬子江畔药业城”的扬子江药业集团。
  比这栋栋高楼更引人注目的,是有关扬子江药业集团的一组数字:一个创业之初家底不足10万元的镇办小厂,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赢得飞速发展,1988年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产值过亿元的医药企业;1996年以后,连续3年综合经济效益位居江苏医药企业榜首;1998年,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十强。
  探询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发展轨迹,我们惊奇:论基础,它不是最强;论条件,泰州也不是最优,是什么推动其像滚滚长江水一样,一浪高于一浪地跳跃式前进?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扬子江药业集团高速发展的奥秘,就在于找准了科技兴企这个“撬动市场”的支点。
  “扬子江”的科技情结可以追溯至80年代。当初的“扬子江”,虽是个只生产感冒药的小企业,却拥有“板蓝根大王”这一响亮的名头。从1980年起,创造了产值、利税连续8年成倍增长的骄人业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产品单一、设备老化,企业渐渐显出底气不足。面对困境,“扬子江”当家人徐镜人果断拍板:开发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国家级新药。
  如今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济济一堂的扬子江药厂,当时的科研力量还很薄弱。开发国家级新药谈何容易。一个偶然的机会,徐镜人闻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学界泰斗董建华教授有一个集40年临床经验研究出的治疗胃病的验方,但这项成果长期却只能以中草药煎熬成汤的形式出现。以新剂型批量生产,是董老多年的心愿。“我可找到你了!”喜出望外的徐镜人连夜挤上北上的火车。一次次登门拜访,一次次坦诚交谈,终于,深受感动的董老郑重地将验方托付给这位苏北汉子。
  5年的论证、试验,扬子江人积累11320个实验数据,投入了数百万元研制经费。1993年6月,根据董教授验方,“扬子江”成功研制出胃苏冲剂,这是我国自《新药审批办法》实施以来,经卫生部批准的第一个纯中药国家级胃药。
  这一高科技新药,为“扬子江”叩开广阔的市场,公司60辆八吨大卡车组成的车队昼夜不停地行驶在全国各地。胃苏冲剂使成千上万的胃病患者告别了病痛,“要想胃舒,请服胃苏”,这一广告词一时风靡大江南北。
  如果说,胃苏冲剂的成功带有几分偶然性,目光深邃的徐镜人却由此看到了一条必由之路:以科技强力为支点,带动企业高速发展。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代”。走进扬子江药业集团北厂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过道两侧竖立的宣传标牌。这17个大字,真切地透出扬子江药业集团决策层的心思———以科技为支点,首先需要一支高科技队伍。
  在这个企业,很多人会告诉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企业领导决不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而是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几年来,扬子江先后推出了“育人工程”和“聚才工程”。扬子江领导层有个不成文规定:出差在外,别的地方可以不去,有医药专业的大专院校不能不去。目前,扬子江已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等1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1993年至今5年来,每年都有几十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跨入扬子江的大门。如今,企业30%以上的员工是专业技术人员。
  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扬子江药业集团又一得意之笔。我们在扬子江采访时,正遇他们为引进一位姓李的博士而上下努力。其情其景,让人感动。扬子江深知,引进一个博士,不仅能带来一批人才,更能获取大量世界前沿的科技信息。公司老总徐镜人对我们说:“要与知识经济握手,先要和博士握手。”有如此睿智的当家人,难怪扬子江药业去年4月成为江苏省医药行业中第一家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目前,投资2000万元的博士后工作站大楼正在筹建之中,一批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设备正陆续购进。
  人才库的充盈,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扬子江已拥有10多个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国家级新药,胃苏冲剂、黄芪精口服液、金胆片、银杏叶片、脉络通冲剂等被列为全国中药保护品种,荜铃胃痛冲剂列入全国中医院急诊用药,源源推出的新品成为扬子江经济效益的主要增长点。资料显示,国际上开发一个新药一般需要10年以上,而扬子江的目标是:每年开发10个。如今,生物工程、抗肿瘤等一系列高科技新药的研制开发,已在扬子江悄然启动。
  步入扬子江,充满现代气息的固体制剂楼、液体制剂楼无言地道出了扬子江的实力。被列入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的固体制剂楼,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药品GMP达标验收。走进固体制剂楼,洁净区、控制区、缓冲间、人行道、物流道布局合理;敞亮的车间里,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的高效包衣机、沸腾干燥机、湿法制粒机高效运转。从意大利、德国等地引进的全自动胶囊充填机,等等,令人眼界大开。
  1997年4月竣工的万吨级提取综合楼,是扬子江药业城的又一骄傲。这里拥有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中药提取设备的工艺,井然排列的直桶式提取罐、三效浓缩罐、喷雾干燥机、一步制粒机、高速离心分离机……让你目不暇接,仿佛身临世界医药机械博览会。
  翻阅有关扬子江药业集团的新闻剪报,仿佛看到它一次次飞跃的雄姿:1980年到1988年,由一个镇办小厂迅速扩张为江苏省医药行业排头兵;1993年以后,确定了科技兴厂这一支点,以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占领全国市场,完成了由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向技术密集型集团公司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致力于由单一生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的扬子江药业集团,抖擞精神,蓄势待发……古渡口畔的扬子江人,高唱“从口岸走向世界”的厂歌,心中涌动着一个跨世纪的追求——让中药这一民族瑰宝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


第1版(要闻)
专栏:

  十一世班禅朝拜大昭寺释迦牟尼佛像
  本报拉萨6月18日电 记者张忠、王建新报道: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今天上午专程前往拉萨大昭寺,朝拜释迦牟尼佛像。
  夏日清晨的古城拉萨一派宁静祥和气象。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大昭寺装饰一新,寺内香烟袅袅,供灯齐明,僧众手执幡幢,列队静候十一世班禅的到来。
  上午6时,十一世班禅在扎什伦布寺民管会主任喇嘛次仁和经师等陪同下,从拉萨班禅住地雪林多吉颇章来到大昭寺,依次朝拜两个佛殿并在殿前诵经后,虔诚叩拜了释迦牟尼佛像并献哈达。随后,十一世班禅在佛殿对面的宝座上坐定,领诵经文,接受大昭寺僧众的朝拜,为他们摸顶赐福。
  供奉在大昭寺主殿的释迦牟尼像在藏传佛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心目中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据藏文典籍记载,该佛像系唐朝文成公主自长安带进西藏,相传是释迦牟尼在世时铸造的12岁等身像。
  81岁高龄的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佛协西藏分会会长波米·强巴洛珠今天抱病前来迎候十一世班禅并陪同朝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十一世班禅前来朝拜释迦牟尼佛,是件非常吉祥的事情。看到十一世班禅健康成长,我非常高兴。衷心祈愿十一世班禅勤学精进,福慧双修。”波米·强巴洛珠是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金瓶掣签仪式的掣签人、十一世班禅的剃度师和受沙弥戒的授戒师。大昭寺民管会主任格列喇嘛和大昭寺僧众也纷纷表达了对十一世班禅的拥戴之情。
  十一世班禅昨天到达拉萨班禅住地雪林多吉颇章时,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帕巴拉·格列朗杰和西藏自治区党政军领导以及僧俗群众的热烈欢迎。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
  国家旅游局近日提供的情况显示,今年前四个月,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来华旅游入境人数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据统计,前四个月,我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4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85项建筑工程荣获鲁班奖
  全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6月18日在北京颁奖,天津邮电通信网管理中心等85项建筑工程获此殊荣。据了解,鲁班奖自1987年设立以来,每年都推出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工程,迄今共有452项工程获奖。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深圳成立小企业服务中心
  占据深圳经济大半壁江山的中小企业,眼下成为当地政府经济管理和服务的“新宠”。深圳市6月18日成立了小企业服务中心,拉开了对全市8万多家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服务的序幕。深圳现有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它们创造的工业产值、出口产值均占全市的60%以上。(均据新华社电)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练外功与练内功
  李翰斌
  最近参加“三讲”教育的讨论会,一位同志提出练“外功”与练“内功”的问题,发人深思。
  所谓外功,就是跑关系、干面子活、做表面文章,以求得上级欢心。所谓内功,就是自觉地在思想理论上、业务上、文化知识上,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对于各级党组织来说,善于识别外功强与内功强的人,是干部工作中的难点。应当说,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各级领导班子集中了民族的精华。但是,有些领导常为一些人的外功所迷惑,加上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搞“一言堂”,致使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出了偏差。
  帮助练外功者改练内功,最关键的是在干部选拔上,让练外功者得不到甜头,而真正能够把那些道德品质好、有真才实学、有实干本领的同志放在适合他们的领导岗位上。那些靠练外功升迁者,群众并不服气;职务高了,本领更相形见绌。我们要认清在领导干部的权威中,职务权威与业务权威有不同,要靠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使自己的权威中多一些政治领导能力的权威、业务能力的权威和以身作则的权威。


第1版(要闻)
专栏:

  包头钢铁公司加大改革步伐,摒弃陈旧经营观念,全力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成本,取得较好经济效益,逐渐走出困境,今年五月实现盈利一千万元。图为包钢正在加紧生产市场畅销的线材。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参观中国轻工业博览会
  本报北京六月十八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郭亮、新华社记者秦杰、本报记者傅旭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观了九九中国轻工业博览会。
  李鹏与夫人朱琳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各个展区的展台。李鹏不时与展台里工作人员交谈,询问企业的发展情况和产品的销售状况。李鹏在参观后说,轻工产品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要开拓市场,注重质量,提高竞争能力。要努力调整轻工业结构,繁荣城乡消费品市场,迎接国际挑战。
  这次博览会由国家轻工业局主办,充分展示了建国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轻工业发展成就,是一九九二年以来举办的全国最高水平的轻工业博览会,共有三百五十余家企业参展。博览会展示了家用电器、食品饮料、家具、装饰材料、皮革制品、玻璃制品、陶瓷制品、钟表、自行车、缝纫机、五金制品、轻工机械、衡器、制盐、工艺美术等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和新品种,体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现代化管理发展轻工业的新成果,汇集了一大批轻工业名牌产品和优势名牌企业。展览于六月十六日开幕,将于二十日闭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吴阶平、曹志,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何椿霖等也参观了展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