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万众一心 合力攻坚
  目前,以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目标的扶贫攻坚,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决战阶段。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如期完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决心和信心。
  缓解和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伟大理想。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长期努力。新中国的建立,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的制度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农村政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全面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和物质基础。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把我们党和政府领导的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事业,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20年间,我们解决了2亿多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较快发展,经济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这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成就。在世界范围贫困人口不断增加、贫困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中国扶贫开发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和政府对生存权、发展权这个最基本人权的高度重视,是中国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在扶贫攻坚的决战阶段,我们既要看到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也要正视面临的客观困难。要如期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00年末,除了一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对象和一部分缺乏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特困人口,其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必须基本解决。就是说,今明两年每年要力争解决1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任务。但无论有多少困难、多大困难,扶贫攻坚的目标绝不能改变,决心绝不能动摇。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是关系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中西部发展、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步骤。全党必须统一思想,从政治的、战略的、全局的高度认识扶贫攻坚、解决温饱的重大意义。应该看到,完成这个任务既有困难,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支持,中央和地方不断增加扶贫投入。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贫困地区有了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做好今明两年的扶贫攻坚工作,首要的问题是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把路子搞对头。第一,必须坚持以贫困村、贫困户为扶持对象,绝不能不分贫富一起扶。第二,必须集中力量解决贫困户的吃饭问题,绝不能搞与解决温饱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第三,必须保证扶贫工作进村入户,绝不能浮在上面一般号召。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对象,集中力量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这些在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一定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更好的贯彻执行。
  扶贫攻坚、解决温饱是我们党和政府在本世纪必须完成的光荣、艰巨的历史任务。现在,中央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任务已经明确,只要全党和全社会进一步动员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合力攻坚,就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分别会见老挝和匈牙利客人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老挝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朱马利·赛雅贡中将和由他率领的老挝高级军事代表团。
  朱镕基说,中老两国是友好邻邦,都面临着发展经济、振兴国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都需要和平、稳定的环境。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断巩固和发展业已存在的中老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朱马利对长期以来中国给予老挝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帮助表示感谢。他说,老挝政府和军队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中将、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副主任詹懋海少将和老挝驻中国大使苏塔旺·高拉参加了会见。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匈牙利总理府部长什敦普夫·伊什特万一行。
  朱镕基说,中匈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传统友谊,中国政府重视对匈关系,愿与匈方共同努力,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等原则基础上发展面向21世纪的中匈友好合作关系。
  什敦普夫表示,匈牙利新政府高度重视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愿与中方一道努力,把中匈经贸合作推向新的水平。
  什敦普夫是应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的邀请来华访问的。外交部副部长杨文昌、匈牙利驻华大使叶桐等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灵活运用利率杠杆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本报评论员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6月10日起再次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这是综合分析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良好。夏粮可望获得较好收成,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企业效益出现回升,财政收入增幅较高,金融运行保持稳定。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和不少困难,外贸出口和引进外资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增长放慢。针对这种情况,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解决面临的问题。在货币政策方面要适时下调利率水平,正确调节有关方面利益关系,以促进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好势头。
  这次利率下调表面看来居民存款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实际上,由于市场物价总水平下跌幅度更大,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水平仍然不低。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同期下降2.2%,以此计算,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仍达4.45%,保持了历史较高水平。同时,按照《储蓄管理条例》规定,在利率下调日之前存入的定期存款,在到期以前仍按原存单利率计息,不受降息的影响。
  下调利率水平,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1996年以来,几次降息,贷款平均利率水平不断降低,企业利息支出相应减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这次降息,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小于存款利率,金融机构存贷款平均利差略有扩大,有利于商业银行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下调利率水平,有利于鼓励消费。目前物价持续下降,实际利率不断攀高,成为居民储蓄意向增强,消费倾向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降低利率有利于引导实际利率回到正常水平,鼓励居民扩大即期消费。同时,利率下降意味着消费信贷利息的减少,随着我国消费信贷的不断发展,促进消费的作用也将越来越明显。
  下调利率水平,有利于扩大投资。我国企业大部分经营资金来自银行贷款,降低贷款利率有利于扩大企业特别是民间企业的投资,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降低利率水平,有利于减轻出口企业财务成本,促进外贸企业出口,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下调利率水平,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证券、保险市场的发展,为广大居民投资提供了多种多样的选择,同时扩展了企业资金来源的渠道,适应这种发展要求,适时调低利率水平,有利于引导居民多渠道投资,有利于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本金,降低负债率,优化资产结构。
  这次下调利率,是根据当前经济运行的新情况采取的一项宏观调控措施,它必将对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第1版(要闻)
专栏: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
  今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5个百分点
  本报北京6月9日讯 记者施明慎报道: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9年6月10日起降低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并同时降低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
  据悉,此次降息,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降1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现行的3.78%降为2.25%,一年期贷款利率由现行的6.39%降为5.85%,逾期贷款利率由现行的日利率万分之三(折年率10.8%)降为万分之二点一(折年率为7.56%);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由现行的3.24%降为2.07%,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35个百分点,其中一年期再贷款利率由现行的5.13%下调到3.78%;再贴现利率由现行的3.96%下调到2.16%。
  据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降息综合考虑了居民、企业、银行各方面的利益,虽然降低了存款利率,但由于物价持续下跌,实际利率仍然较高。今年4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比上年同期下降3.5%,消费价格下降2.2%,降息后一年期储蓄存款实际利率仍达5.75%或4.45%,储蓄存款人的实际利益仍然得到了有效保护。
  这次较大幅度下调贷款利率和罚息水平,减少了企业利息支出,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这次降息,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使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在前几次利率调整后明显缩小的情况下有所恢复,这对于改善目前商业银行经营效益下降的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本次降息是在综合分析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特别是针对目前物价持续下跌的趋势尚未扭转、实际利率继续升高、市场需求不旺的情况而采取的重要决策。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贷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活期存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下降幅度大于短期贷款利率,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国债发行成本,推动居民调整金融资产结构,推动国债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较大幅度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加大了中央银行利率的调控力度,为进一步改进利率管理体制,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创造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重申,各金融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利率法律、法规,任何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贷款利率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其高息部分,任何单位、个人、金融机构均有权拒付。对违反国家利率政策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中国人民银行将依法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苦干实干夺取扶贫攻坚最后胜利
  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不论今后两年扶贫攻坚任务多么艰巨,全党全国都要同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
  李鹏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出席朱镕基主持并就认真贯彻落实江总书记讲话精神作部署
  本报北京6月9日讯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孙杰、本报记者何加正报道: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今天在北京闭幕。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全国扶贫攻坚已经到了关键阶段,全党全社会要进一步动员起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地苦干实干,夺取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江泽民在讲到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巨大成就和伟大意义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重要任务,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展之快,成效之大,为世界瞩目。这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贫困人口减少最多的历史时期。现在,我国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12亿中国人民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江泽民指出,在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按照统一的部署,筹集巨额资金,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长期开展扶贫开发,这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解决了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这个事实,无可辩驳地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是彻底消除贫困的根本制度保障。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共同幸福和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为推进跨世纪伟大事业增强了思想政治基础,凝聚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江泽民指出,组织扶贫开发,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是一项伟大的社会工程。这一壮举向世界表明,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和发展中国人民的人权事业,为保障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进行了锲而不舍、艰苦卓绝的努力。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是中国人民基本权利最坚决最忠诚的维护者。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我们维护人权的最基础最首要的工作。不首先解决温饱问题,其他一切权利都难以实现。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几亿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他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保障,为他们享受其他各项权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发展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最重要最伟大的成果,也是对世界人权事业的重大贡献。
  江泽民说,我们进行的规模空前的扶贫开发,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一个国家就难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我国的贫困县,大多分布在我国的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十分紧要。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经济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明显改善,社会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我们加强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维护边疆安定的重要基础。
  江泽民说,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表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为我们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增添了极为丰富生动的教材。各地各部门都应认真总结,广泛宣传,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奋斗。
  江泽民在讲到确保实现八七扶贫攻坚的战略目标时说,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这个战略目标必须实现,也完全有条件实现。实现这个战略目标,标志着中国人民将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新世纪。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200万。现有的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地域偏远、交通闭塞、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地方。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扶贫工作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今后两年,每年要力争解决1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难度是很大的。扶贫开发已进入最艰难的攻坚阶段。不论今后两年的扶贫攻坚任务有多么艰巨,全党全国都要同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始终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当前,农村贫困人口最盼望最着急的就是吃饱穿暖,进而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这个愿望,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实际的体现。全党同志都要从坚持党的宗旨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都要把解决最后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义不容辞地完成好。
  江泽民说,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必须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关起门来搞。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要大胆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一切进步的东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否则我们就难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得更大发展。但必须深刻认识到,我们具有需求潜力十分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优势。实现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并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必将有力地促进开拓国内市场,把潜在的市场需求变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大大增加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活力。
  江泽民强调要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他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项任务以后,扶贫开发仍然不能放松。下个世纪继续开展扶贫开发,要首先解决剩余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扶贫成果,使已经解决温饱的人口向小康迈进,同时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项工作,必须同我们对下个世纪整个经济发展战略的考虑结合起来,同加快中西部地区建设、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结合起来。
  江泽民说,逐步缩小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能设想采用平均主义的办法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发达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西部地区幅员广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我国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也多在中西部地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对于合理地配置资源,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将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扶持的力度,优先安排水利、电力、交通、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项目。东部发达地区要继续帮扶西部贫困地区,以改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主持会议并就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讲话精神作了部署。
  湖北、四川、甘肃和贵州四省的负责人在今天的会议上介绍了当地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
  丁关根、温家宝、布赫、王忠禹、胡启立、白立忱等出席了今天的闭幕会议。(附图片)
  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江泽民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