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视点·社会经纬)
专栏:文明窗口

  文明机关文明事
  辽宁省本溪市地税局,坚持做到优质服务、高效工作,赢得了纳税户的赞扬,税源不断扩大,税收大增,连续五年出色地完成税收任务,被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机关。
  本溪市是一个有两县、六区、一百五十六万人口的较大城市。到目前,地税局共有十二个征收局、六百三十四名税务干部负责全市三点三万余户国有、集体和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从一九九四年地税局与国税局分建后,新上任的局长王国超注重抓队伍建设。他们针对过去有些税务干部对纳税户存在的缺乏职业道德修养,如态度冷、硬、冲等不良现象,制定出五十多条严格的、完整的税收行业规范服务体系与工作程序,并规定了文明用语和忌语,公开让纳税户实行监督。从一九九五年以来,全局有三个基层单位被辽宁省文明委和省税务局授予“窗口行业规范服务”先进单位;有两个基层单位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
  本溪市地税局在加强队伍建设中,把税务干部深入基层,到第一线为纳税户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衡量税务干部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几年,该市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碰到一个最大困难是外地用户拖欠款太多,影响生产,保证不了税收。为此,各分局的局长带领税务干部,组成清欠组,纷纷深入到基层厂矿和单位,同纳税户共同商量,并同他们一起到全国各地清欠货款,对保证税收任务的完成,起了很大作用。两年来,仅为本钢、北台钢铁总厂就帮助贷款和清欠货款二点九亿元。此外,还帮助大型企业销售钢材六点五万吨、煤炭六千四百二十吨、水泥三千吨,价值三点三亿元。去年,本溪市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但没欠税,还实现税收十亿多元,比建局初期的一九九四年增收两亿多元,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晓波 贵军 英明 述举)


第8版(视点·社会经纬)
专栏:

  与工地结缘
  晓勤 春荣
  北京建工集团六建公司青年突击队队长何丰,近日对我们说了以下一番话——
  10年前,我走出北京建工学院的大门,来到北京建工集团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工作。从此,我与建筑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刚参加工作时,不论是风天雨天,还是严寒酷暑,我从不离开工地,没日没夜地与钢筋混凝土打交道。住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皮肤病和跳蚤害得我苦不堪言。这期间养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将使我受益终身。
  作为项目经理,随时面临着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随时面临着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挑战,这需要我全身心地投入。自从配了传呼机,我夜夜枕着它睡觉,一刻也不敢放松。1997年8月,北新3号楼工程接近尾声时,行家里手都替我们着急:由于外施队的原因,耽误了一个多月的工期,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按合同规定的日期竣工。分公司的领导和项目部的一些同志都劝我,赶快跟甲方签一个延期竣工协议,可我考虑到公司刚刚通过国际标准的验定,3号楼是贯标后竣工的第一个工程,不能失信。于是,我到兄弟单位求来援兵,通过齐心协力的奋战,3号楼按期竣工,并被评为市优质工程。
  栉风沐雨10年,如今,我被评为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优秀青年突击队队长。


第8版(视点·社会经纬)
专栏:

  送往山区的爱
  王常顺 康健
  4月中旬的一天,山西省晋西北山区乍暖还寒,但在静乐县政府的会议室里却春意盎然,爱心和挚情交织。由河北省人大代表、全国优秀福利企业家刘保生和来自北京中华书学会会长谢德萍、国家一级演员王树芳等书画家和演员参加的“扶助贫困山区捐资助学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书画家们捐赠30余幅书画精品拍卖后所得款项将全部捐献希望小学工程。
  说起这次扶贫助教活动发起人刘保生,连同他一手创建的保定市机电设备厂在河北冀中大地,为众多的人所了解。1985年一次意外车祸使他失去了左腿,他放弃组织上的优惠安排,率领一班残疾人与命运抗争,自强、自立,白手起家组建了保定市机电设备厂。现在厂里除安排近200名残疾人工作外,每年还要安排一些下岗工人进厂。十几年来,他慷慨解囊向大兴安岭火灾、长江洪灾地区等捐款、捐物达几十万元之多。
  远方的客人要走了,孩子们和众乡亲簇拥着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山口。刘保生和谢德萍等书画家们诚恳地说:“科教兴国,匹夫有责,我们只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事情。”


第8版(视点·社会经纬)
专栏:人民日报评论部主办视点(二十三)

  我们怎样处理垃圾
  王义堂 周波林 齐敏
  编者按:只要生活就有垃圾。然而人们越来越深切地感到,日益增多的垃圾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大负担。而且这种情况有加剧的趋势。本期“视点”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的再生利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分析。它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只要大家行动起来,采取积极的对策,完全可以大大减轻垃圾的负担,甚至可以使之变成一种财富。变废为宝的前景,尤其令人鼓舞。
  我们每天都在造山,不是假山,不是金山银山,而是实实在在的垃圾山。
  愚公坚持每天挖山不止,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我们每天“造山”不止,却是在为自己,也在为子孙后代留下沉重负担。
  为生存,为发展,为自己,为后代,面对垃圾山,我们必须像愚公那样,坚持“每天挖山不止”。
  日趋沉重的垃圾话题
  航测表明,北京周围已被7000多座垃圾山包围,其中直径50米以上的垃圾山就有5000多座。另据统计,解放初期,首都每年排出的垃圾有40万吨;80年代中期,达到每年300万吨;现在已超过每年480万吨。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方式的改变,首都的垃圾产量以每年5%到10%的速度在递增。这些垃圾,覆盖了京郊8000多亩土地,使本来就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更为紧张。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本世纪末,处理垃圾还要占用农田2000亩。到2010年,必须再增加占地2000亩,增加投资近3亿元。这里还不包括每处理一吨垃圾,市政府需支付100元补贴,仅此一项,每年需要支付1.6亿元。
  全国数百座大小城市,已有2/3的城市被城区外的垃圾山包围,“城市垃圾”的年总产量已超过1.5亿吨。人们有意无意间抛弃的垃圾,比自己刻意冶炼的钢铁产量还要大得多。与此同时,每年废弃的可再生资源达250亿元。
  更为重要的似乎还不是这些数字,而是垃圾对人类的生存造成的威胁:
  垃圾中的有机物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恶臭,成堆的蚊蝇鼠类在这里繁殖衍生,垃圾中的有害物质使土地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变质,由此生长出来的粮食、瓜果、蔬菜,成为垃圾山培育出来的、危害人类健康的“苦果”、“害果”。
  医学研究证明,许多人正在受到由垃圾山散发的各种重金属的危害,镉、汞等元素在人体内的慢性蓄积,危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甚至引发癌症。
  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处理垃圾的办法仍十分落后,大多数地方还采取的是最原始的办法,将垃圾从城里搬到城外,或从近郊移动到更远的地方。随着垃圾山的移动,垃圾污染由此及彼,由城市到乡村,成为干扰人类文明、破坏青山绿水的罪魁。号称“黄金水道”的长江干线,已受到垃圾的严重威胁。仅重庆市长江段的船舶,每天排放的生活垃圾就达300吨左右,随着浩荡的江水顺流而下,直接影响着葛洲坝电厂的正常发电,污染着长江水质。从通州北关的大运河沿河而下,河中漂浮的垃圾令人心悸。万里长城脚下,各种废弃的塑料袋迎风飞舞……
  随处可见的垃圾,污染着环境;就是被掩埋到地下的垃圾,也常常给人类制造着不幸和灾难:70年代,首都一家照相器材厂被烧毁,祸首是地下掩埋的垃圾产生的沼气;90年代,广州近郊两个少年在树荫下嬉戏时突然身亡,“杀人凶手”也是地下掩埋的垃圾产生的沼气;1994年,湖南一城市的垃圾山爆炸,使几十米外的泵房和两道污水大堤受到严重损害;1995年,北京一职工点燃煤气炉时发生自燃,一家三口均被烧伤,元凶也是地下垃圾产生的沼气……
  今天,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人们拿起现代科学的利剑,向垃圾宣战的时候了!
  日新月异的垃圾产业
  变废为宝,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人类有这样美好的理想,人类更有这样强大的能力。
  垃圾是全人类面对的一个共同难题,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据有关资料介绍,90年代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生活垃圾的排放量基本上为每人每天1公斤。垃圾成为人类躲不开,化不掉,搬不完的难题,成为影响生态环境的一大障碍。
  目前,世界各国对垃圾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有三种方式:填埋、堆肥、焚烧。
  填埋垃圾,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相对简单。工业发达国家对垃圾的填埋处理,是在处理场加设防渗层和覆盖层,避免垃圾掩埋后对地下、地表水及周围空间环境的污染。但随着城市垃圾的逐年增多,场地占用、工程量和费用愈来愈大,且垃圾中的可用物质大量流失。特别是填埋处理周期很长,存有潜在污染的可能。美国、德国都有过垃圾填埋几十年后污染的先例。因此,从长远看,应该尽量减少填埋处理垃圾。
  将城市生活垃圾用于堆肥,也是国外处理垃圾的一种方式。但这种“垃圾肥”肥效低,使用也不方便,销售量有限,发展余地不大。
  焚烧垃圾具有回收热能和减量最彻底的特点。焚烧后的垃圾,体积可减少85%到95%。当然,这里说的焚烧,决不是简单的一烧了之,而是利用“垃圾专用焚烧炉余热发电”或“以垃圾制成固体燃料直接燃烧发电”。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技术。美国有这样的焚烧炉500多座,日本有300多座,使60%的生活垃圾得到了处理。这种集环保、发电于一体的垃圾工业技术,正在使垃圾成为一种新的资源,在国际上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和新的资源,并被列为未来30年间十大新兴技术中的第二位。
  我们国家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并不落后。但在使用上却不容乐观。1998年,杭州市建成的垃圾焚烧炉电站,并与系统并网试运行发电。该电厂全部由计算机实施自动控制,现已安装的两台发电机组,年发电量1500万千瓦时,全部职工仅有7人,专家估计,10年内可收回全部投资。
  首都北京,每天产生的1.4万吨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高得惊人。这些垃圾中,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各有1500吨,废织物600吨。如果将每天废弃的废纸回收,可生产1200吨新纸,节约6000立方米木材,少砍1.2万棵大树,可以节电77万千瓦时。如果将每天扔掉的废塑料回收炼油,理论上可得50万升无铅汽油和52万升柴油,仅汽油就可供1万辆小汽车行驶300公里。如果可回收的物资能全部回收,北京市的垃圾量将减少40%,垃圾清运车将减少往返1000多次,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还可减少每天40万元的垃圾清运费。
  正是看准了这一新兴的产业灿烂的前景,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我国“绿色环保发电站”研究、开发和建设的北京华联达环保能源技术开发公司,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论证及对国外处理垃圾方法的深入考察,将国外的最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提出了建设适合我国特点的新型垃圾电站的建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由华联达投资的北京市第一座垃圾焚烧电站正在朝阳区抓紧施工。该电站建成后,日处理垃圾可达1200吨,占北京市垃圾日产量的1/10,年发电量为1.2亿千瓦时。
  人人有责的治理工程
  垃圾山是我们大家造出来的,搬掉此山,有赖于全民素质的提高,也有赖于观念的转变、体制的改革和必要的经济政策。
  我国垃圾处理技术水平和国外相差无几,但缺乏应有的市场机制,垃圾资源的产业化依然举步维艰。正如国家环保局负责人指出的那样:我国在环保产业发展方式上“过多地依靠政府,市场调节能力低;过多地注意生产领域,忽视经营管理和资本营运领域,只注重社会、环境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只强调政府投入,忽视社会投入。”垃圾产业的前景是一片光明,垃圾产业的道路却是曲折漫长的。但不论怎样艰难曲折,我们都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我们没有别的道路可供选择,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逃避这种历史的、社会的责任。
  每个市民都要按照我国政府提出的处理垃圾的“最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三化”原则,充分认识垃圾处理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自觉地、积极地承担起垃圾减量化和分拣分装的责任。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生活模式,不仅要做到不乱扔垃圾,还要做到少扔垃圾,养成良好的投弃垃圾的习惯。垃圾的分装、投放和收集是垃圾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居民思想认识、生活习惯的一场变革。成堆成山的垃圾并不都是废品,人们扔掉的东西未必都该废弃,垃圾中有不少是“放错了地方的原料”。垃圾管理的变革,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垃圾焚烧厂的运行,更是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必须的措施。
  必须建章立制,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遏制垃圾的增长势头。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的数量膨胀,难度加大。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垃圾收集、运输、处理由市政统包,费用由财政拨款,这已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垃圾的生产者应当承担社会的经济的责任。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投垃圾谁出费”的办法,可以使人们在投放垃圾的同时,既增强了环保意识,又支持了垃圾的无害处理。事实上,对排出垃圾者收费,早已是国际惯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立法,并以垃圾处理成本及排出量计费。例如,韩国从1995年起,正式实施垃圾袋收费制度。市民必须购买规定的垃圾袋丢弃垃圾。收费两年来,垃圾量减少了37%,资源回收率提高了40%,城市的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变。因此,我国的城市居民和工商企业缴纳一定的生活垃圾管理费,是我们做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必要措施。它不仅体现了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减轻了日益增加的市政管理负担,支持了城市垃圾管理的正常运行,而且还可以支援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限制和减少垃圾的排放。
  垃圾无害处理需要庞大的资金,需要我们探索和建立一种有效的投资责任约束机制,规范项目法人行为,组建股份制公司,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向投资股东和政府的贷款项目负责,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承担后续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同时,垃圾收运、处理、发电都应建立相应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营机制,使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照片说明:日前,昆明市一条有名的“垃圾带”变成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绿化街”。这里原来是一条数公里长的废弃铁路(见左下小图)。从去年起,昆明市政部门着手拆除铁路,在原址上建成了一条新街,栽种了大量花草树木。这是改建后的绿化新街。
  新华社记者 王长山摄(附图片)


第8版(视点·社会经纬)
专栏:

  根深叶茂 老树新花
  ——吉林省第一建筑公司依靠职工办企业纪事
  本报记者 袁建达 新华社记者 胡清海
  编者按: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进一步形成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强大力量。为了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本报《社会经纬》专版从本期起陆续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多侧面报道国有企业在改革和发展中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经验和体会。今天推出的这篇通讯,反映了国有企业——吉林省第一建筑公司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质量兴企、科技兴业的思路和做法,值得借鉴。
  如果把国有企业比作是一片森林的话,那么,吉林省第一建筑公司便是其中一棵苍劲挺拔的老树。屈指算来,这家拥有1万名在册职工的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已有49年历史了。有道是:根深方能叶茂,老树也绽新花。正是由于这家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才取得了一连串惊人的成绩——
  今年年初,吉林省一建一项工程获得国家最高质量奖——鲁班奖。建国以来,吉林省仅有五项工程获此殊荣,其中三项由该公司获得;
  公司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公司各项综合经济技术指标连续5年居吉林省建筑施工企业之首;
  公司两个文明一起抓,被授予“全国建设系统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称号……
  “企业深化改革,没有广大职工参与将会一事无成”
  在吉林省一建公司,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有其实实在在的内容。公司总经理徐保政说过一句发自内心的话:“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如果没有广大职工踊跃参与,那将会一事无成。”
  去年,这家公司为了加快发展步伐,作了一系列改革。在这些涉及企业前途和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中,公司始终落实“六坚持”。这“六坚持”就是:坚持职代会制度,坚持职工代表视察制度,坚持对企业领导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坚持改革必须取得职工拥护并能够承受的指导思想,坚持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不变,坚持工会的参与权利和作用。
  去年是公司改革力度较大的一年,仅出台的文件就有二十几个。公司将文件讨论稿全部打印下发,原原本本地交给全公司职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他们还充分尊重职工代表的意见,认真修改文件内容,然后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有的文件由于职工认识不一,一时难以接受,尽管政府有关部门已有具体规定,但公司还是尊重职工的意见,暂不交付职代会表决。由于通过的文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都能顺利得到落实。
  公司的职工代表视察制度也颇有特色。他们每年两次组织职工代表深入到基层单位视察,发现问题,立即向决策层反馈。视察结束后,写出综合报告,发给各单位和有关部门,并把主要问题和意见、建议送达到公司党政领导的案头。职工代表的视察意见为公司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依据。
  “质量兴企、科技兴业就是要让职工时刻不忘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
  这几年,吉林省一建公司在职工中提出了一系列振兴企业的口号和目标,其中最响亮的就是“建一座工程,树一方丰碑”。
  1995年,吉林省一建公司曾一度进入困难时期,全公司2500多名干了一辈子的离退休职工工资没有着落,大批职工下岗。当年,吉林省建设主管部门对公司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年富力强的徐保政出任总经理。公司新的领导班子一上来就提出,国有建筑企业有一支过得硬的职工队伍,有一个重视质量的好传统,这就是优势。“我们以质量振兴企业,就是要让职工时刻不忘自己的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徐保政和党委书记李玉福在多种场合与职工交心,鼓舞职工的士气。
  质量,是建筑业的生命。但是,如果没有一支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就不可能造出高质量的工程。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公司仅去年一年就举办了5期各类人员培训班和中层干部培训班;财务、材料系统实行了考试上岗制度;职工实行全员培训。
  “质量兴企、科技兴业”是公司近年实行的名牌工程战略。为了贯彻实施这一方针,公司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将过去公司下属工程处的二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三级质量控制和经济核算管理体制。公司授予质检部门和质检员以停工权、返工权、罚款权。
  为了进一步强化全公司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对每一项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目标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公司领导、公司总工办、公司质量监督检查处,都要进行严格详细的论证和评审,然后根据公司年度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目标,确定高于合同要求的内控质量标准。施工项目开工前,项目经理部要把基础、主体、门窗、地面、屋面、墙面、采暖、给排水、通风、电器照明、装饰等分部分项工程的详细质量要求、操作程序和施工方法,向生产班组和每个工人进行交底。
  1997年10月,公司顺利通过国家权威机构主持的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评审验收。自1995年以来,公司承建的项目中,有2项被评为国优工程,17项被评为省优工程,17项被评为东北三省省会城市样板工程,39项被评为长春市优质工程,反映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质量意识和综合实力。
  “关心职工就是关心企业,企业领导应该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
  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是吉林省一建公司领导班子的共识。
  这几年,吉林省一建公司的干部职工通过艰苦奋斗,不但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也改善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公司下属的一分公司、二分公司、构件分公司、地运分公司、材料分公司等都盖起了新的办公楼,三分公司、职工医院在原有的基础上装修了楼房,与职工生活密切的食堂、宿舍、浴池等福利设施都有了很大改善,初步实现了办公环境庭院化、职工宿舍旅店化、职工食堂餐厅化的标准化目标。
  为了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公司工会去年组建了职工业余文化艺术团,在施工季节,到工地巡回演出。
  一线职工劳动强度大,条件艰苦。公司处处为他们着想,投资修建了一批工地休息室。这些休息室窗明几净,有的还配有电视等文化用品。
  这家公司的工会主席诚恳地说:“关心职工就是关心企业,企业领导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强大的凝聚力,使职工视企业为家,再苦再累也舍不得离开。
  一家将近有50年历史的老企业,能够在短短的几年中起死回生,焕发出新的生机,雄辩地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坚持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国有企业这棵大树,就会根深叶茂、枝叶常青。
  压题照片:吉林省一建公司承建的吉林电力微波楼荣获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