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北约狂轰滥炸
  卫星大展拳脚
  庞之浩
  在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中,不仅有B—2隐形轰炸机等海陆空的十八般兵器参战,还有50多颗形形色色的卫星在太空助阵,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中的不少卫星当初就是为了北约对抗华约而研制的,这回可算是派上用场了。
  为了知彼,以便有的放矢地去轰炸南联盟,北约动用了5颗照相侦察卫星和一些电子侦察卫星及海洋监视卫星。在这5颗照相侦察卫星中,有3颗是高级型锁眼—11光电成像侦察卫星,两颗是“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前者在天气晴好时,可提供分辨率达0.1米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尤其是卫星上的红外相机,能使卫星发现有热源的伪装物,并可在光线不足或全黑暗的条件下拍摄地面目标。“长曲棍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是冷战时期专门为了监视华约坦克而研制的,耗资数十亿美元。卫星上的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能克服云、雾、雨、雪和黑夜等条件的限制,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的侦察。它不仅特别适于跟踪装甲车辆和舰船的活动,监视机动式弹道导弹的动向,还能发现经过伪装的武器装备和识别假目标,甚至可以穿透干燥的地表,发现藏在地下数米深处的设施。
  美国还临时发射了3颗小型光电成像侦察卫星。法国的太阳神—1A光电成像侦察卫星可能也参战了。它们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作为补充参考之用。
  美国的“猎户座”、“大酒瓶”电子侦察卫星用于捕获塞尔维亚人的微波通信信号,包括步话机之间的远距离联络。其3颗“白云”海洋监视卫星则负责监视南联盟和俄罗斯海军的一举一动。如果地面战争打响,美国的“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也将大展拳脚,否则现已部署在阿尔巴尼亚的防空导弹就会变成“睁眼瞎”。
  此次空袭行动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动用10颗之多的气象卫星,其中至少6颗还是民用气象卫星,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气象条件对现代战争影响极大。例如,在出动飞机轰炸科索沃的要塞之前,需要知道那里的云层情况;在亚得里亚海航行的北约舰艇,也需要随时掌握海洋气象情报才能安全航行。为此,北约投入了大量气象卫星来洞察巴尔干地区的风云变幻,它们从不同角度获取气象信息,为空袭提供气象服务。
  与6颗民用气象卫星相比,美国的4颗国防气象卫星(见右上图)具有保密性强、图像分辨率高的特点,它们可提供分辨率达300米的天气图像,并已成为从空间获取战略目标和作战地区气象情报的重要手段。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的精确制导炸弹和导弹仅占全部投放炸弹和导弹的10%左右,而这回达到了100%,其中GPS导航卫星起了决定性作用。目前所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都装备了GPS中段制导设备,它替代了海湾战争中用的地形匹配中段制导系统,因而增加了导弹在选择发射点的飞行路线上的灵活性,也克服了导弹在水域上空飞行时地形匹配系统不能正常工作的缺点,并且减少了目标数据的装定时间,防区外发射距离增加了20%,命中率大大提高。
  使用GPS不仅使导弹、炸弹“长”了眼睛,节省了大量弹药,而且使投放武器的飞机也更加安全了。在3月24日的首轮轰炸中,包括B—2飞机在内的所有飞机,均是在南联盟防区外的安全距离发射武器的。
  最值得南联盟骄傲的一件事是打下了一架F—117A隐形战斗机,可惜没抓到该机的飞行员。这名飞行员是怎么跑掉的呢?他是借助随身所带的配有GPS接收机的无线电话,使营救人员马上得知了他的所在位置,从而获救。
  通信是现代战争的生命线。在这次空袭中,北约使用了多种通信卫星,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刚刚部署的载有“全球广播服务”转发器的特高频后继星—9,它在从本土向战区传送大量侦察情报和后勤保障信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湾战争期间,特别详细的作战命令只能用飞机送到航母上,而同样详细的作战命令用这种卫星在1分钟之内便可送达。
  当然,北约的卫星也不是万能的。南联盟有自己的“土招儿”来糊弄这些“太空间谍”。例如,把坦克藏在常绿的树林里,因为树叶是极好的绝热体,卫星的红外相机无能为力;在坦克附近放一些燃油灯,也会使高级型锁眼—11不知所措。
  南联盟情报分析员也在追踪、判断北约卫星的运行轨道,以推断北约拟空袭的目标。
  另外,由GPS制导的巡航导弹命中率远没达到设计要求,有的还飞到保加利亚等国。这是因为数字式景像匹配制导受季节、地形和天气的影响较大,而南联盟正好是地形复杂、天气多变的国家,所以导弹容易“走失”。
  总之,从这次北约空袭南联盟的行动中可以看出,卫星能极大提高地面武器的效能,并再次证明,在“火力+信息”的信息化战争中,军事航天力量正在逐渐成为“王牌部队”,并且还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主战武器。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贸组织出现“权力真空”
  总干事人选难产
  据新华社日内瓦5月2日电 (记者李敬臣)4月30日和5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就新总干事的人选问题举行长时间的紧急磋商会议。然而,由于该组织内部在这一问题上分歧严重,连续两天的会议未能就此达成一致。
  此间舆论认为,由于世贸组织原总干事鲁杰罗和其他三名副总干事已于4月30日任满离职,因此,眼下该组织实际上已处于“权力真空”。此间有关官员指出,这是世贸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出现的一场重大危机。
  在4月30日举行的世贸组织大理事会会议上,大总理事会主席、坦桑尼亚大使姆楚莫宣布,在世贸组织134个成员中,支持新西兰候选人摩尔的有62个,支持泰国候选人素帕猜的有59个,另有13个尚未正式表态,因此他建议大理事会任命摩尔为世贸组织新总干事。但姆楚莫的建议立即遭到东盟国家和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的强烈反对,它们对西方某大国操纵新总干事推选工作表示不满,并强烈要求以表决的方式选出新总干事。
  据悉,4月30日以前,素帕猜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支持者主要是以亚洲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以及部分欧盟成员国,而支持摩尔的则主要是美国、一些拉美和南部非洲国家。
  泰国政府全力支持素帕猜竞选世贸组织总干事。泰国总理川·立派亲自出面游说,并一度说服欧盟主席国德国外长菲舍尔支持素帕猜。泰国方面甚至把世贸组织新总干事的竞选与该国的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明确指出美国从中作梗、阻止素帕猜出任总干事的行为将伤害泰国人民的感情。
  摩尔的竞选不仅得到新西兰政府的支持,而且还得到美国鼎力相助。摩尔的支持率起初曾落后于素帕猜,但美国借助“协商一致”这张牌,并施展影响,使摩尔与素帕猜的差距逐渐由原来的35%比65%缩小到不相上下,并于4月30日首次超出。美国一再声称,新总干事必须通过“协商一致”的办法产生,反对进行表决。
  此间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进行表决,素帕猜的当选早成定局。而“协商一致”则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操纵世贸组织总干事人选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第7版(国际)
专栏:综述

  2000玻利瓦尔计划
  本报驻委内瑞拉记者 管彦忠
  4月10日下午3点钟,加拉加斯市的新塔卡瓜区。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轻轻按动电钮。随着一声声巨响,450公斤炸药所产生的威力在3秒钟之内,将两幢10层高的简易楼炸塌。顿时浓烟升起,瓦砾遍地,两幢70年代建筑在很不稳定的地基之上的居民楼消失了。未来这里将建成体育运动场和居民的娱乐场所。从这一天开始,委内瑞拉政府实施的“2000玻利瓦尔计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今年2月10日,查韦斯总统向全国宣布实施“社会紧急计划”,其中一项内容便是推动“2000玻利瓦尔计划”。22日,他正式宣布政府从当月27日起实施该项计划,目的是消除贫困,改善大多数委内瑞拉贫穷居民的生活条件。这项计划由共和国总统负责总协调,政府的基础设施部、国防部、劳工家庭部等8个部门组成部际协调机构具体实施。为了落实这项计划,中央政府专门拨出150亿玻利瓦尔(约合2580万美元)。总计将动员7万名军人和8万多国家各级公务员及社区群众参加。
  “2000玻利瓦尔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上下水道,公园和花园等,检修幼儿园、老人院和其他福利机构;二、开展预防和治病活动,尤其是治疗登革热、疟疾等常见病,维修医院、救护站和诊所,为贫穷居民看病;三、推动建立大众市场,与各地生产者协调,直接向低收入居民出售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四、改善环境,清除垃圾,回收废铁等;五、支持培训计划和协助失业者就业,为创办家庭和社区微型企业提供咨询,推动建立新的就业合同;六、在教育方面,修复一些破损的学校,维修和办好学校食堂,加强教育管理,组织志愿者参加教育工作等。
  委内瑞拉政府推出这项计划,是为了缓解严重的经济危机对贫穷阶层的冲击,进而增加就业和恢复国家的经济。由于经济恶化多年,目前委内瑞拉85%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其中40%处于极端贫困状态。查韦斯总统指出,委内瑞拉因两极分化造成的社会冲突“如同一颗定时炸弹,如不尽快拆除,将会发生爆炸”。“2000玻利瓦尔计划”的第一阶段称为“国家计划”,在改善各地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主要是为最贫穷的阶层提供各种社会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多月来在首都地区已修复1700多项基础设施,包括1300多所学校和医院、急救站、养老院等。军队和地方的医生免费为穷人看病20多万人次。很多地方长时间堆积的垃圾被清除,环境面貌焕然一新。80%的军队驻地开展了保护环境的活动。在多罗中学,首都的警察与学生和市政府官员一起清扫垃圾,修理桌椅。在地铁的卡普奇诺斯站,全国社区居民阵线开办了一个大众市场,由生产者直接向居民出售农产品,价格比一般的市场便宜30%。军队的食品服务机构也低价向居民出售农副产品。在苏利亚州,军人为上万名失业者提供就业咨询,其中一些人已经找到了工作。在玻利瓦尔州,100个流落街头的孩子得到收容。由于军民联防打击犯罪活动,首都地区的犯罪率已有所下降。
  查韦斯总统在总结“2000玻利瓦尔计划”第一阶段的实施情况时说,计划取得了很大成功,在实现共同目标时将军队和社区团结在一起。这项计划得到了民众的支持,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这项计划的第二阶段“祖国计划”从4月10日开始实施,主要任务是动员社区和居民在全国住房协会等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下兴建住房。计划今年建成7万套经济型住房,部分满足无房户的需要。每套住房的建设可创造6—7个就业岗位。同时帮助居民建立微型企业、合作社和社区服务企业,从事建筑、服务及环境保护等活动。作为公共部门和私人企业的合同服务单位,对他们进行技术培训,这有助于他们增加收入,摆脱贫困状态。
  负责这项计划协调工作的有关人士指出,“2000玻利瓦尔计划”是一项长期计划,对扭转国家的经济衰退和消除贫困将发挥一定的作用。尽管筹集资金和计划的组织协调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政府将坚持实施这一计划。
  (本报加拉加斯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非洲经济发展已走出低谷
  发展仍面临资金短缺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2日电 (记者陈才林)从4月30日开始,来自非洲国家和联合国机构的经济与金融专家们在此间举行为期5天的会议,讨论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问题。本次会议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非洲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发展资金短缺的挑战,加速本大陆的经济发展。
  众所周知,非洲是当今世界最贫困的大陆。据联合国统计,非洲大陆目前有半数居民处于贫困状况,尤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人口比例更高达60%。根据联合国的一项非洲脱贫计划,非洲到2015年要减少一半贫困人数,也就是说,从现在起非洲要做到每年减少4%的贫困人数。按照该计划,除非非洲达到平均每年7%的经济增长率,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则要达到8%,否则,该项脱贫计划是不可能实现的。
  非洲要发展,除了必要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外,还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发展资金。但是,出席此次会议的非洲经济专家们指出,非洲目前在筹措发展资金方面遇到了许多困难。
  首先,国际上对非洲大陆的官方发展援助正在减少。据统计,对非洲的官方发展援助1975年至1984年期间每年增长2.7%,到1985年—1989年期间增加到每年6.2%,而1990年—1996年期间则平均每年递减2.5%。
  其次,国际上对非洲的外部直接投资远低于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额。1997年,非洲接受的外部直接投资仅为47.6亿美元,只占全球外部投资总额的3%。
  三是非洲国家资金外流严重。非洲是被外国人掌握资金比例最大的大陆。据统计,1982年—1991年仅撒哈拉以南非洲低收入国家的外流资金就达220亿美元,相当于该地区发展所需外部资金的一半。
  四是非洲国家国内储蓄和投资都低于其他地区发展中国家。1997年非洲国内储蓄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6%。非洲投资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3%,大大低于消灭贫困所需的32%以上的要求。
  五是非洲外债负担沉重。1998年非洲外债高达3500亿美元。1996年非洲国家不能按期偿还的外债达640多亿美元,占全部外债的1/4强。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俄服务舱
  经济拮据 发射不投保
  一旦失败 损失无赔偿
  新华社莫斯科5月2日电(记者秦德岐)由于俄罗斯经济拮据,将于今年秋季发射的国际空间站的基础组件——服务舱未向保险公司进行发射投保。
  据俄媒体援引俄航天部门官员的话说,造价3亿多美元的俄罗斯服务舱如向保险公司进行发射投保,其保险费将不少于300万卢布(24.5卢布约合1美元),然而服务舱的装配者航天火箭能源公司却拿不出这笔钱,负责对服务舱进行发射控制的俄航天局亦筹集不到这项资金。因此,如果发射出现事故,其损失将不堪设想。
  俄罗斯火箭能源公司4月26日在莫斯科附近科罗尔约夫市的一个工厂为国际空间站的服务舱揭幕。
  俄罗斯制造的国际空间站的服务舱是国际空间站的基础部分,是首批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的生活场所。
  由于经济困难和技术障碍,俄罗斯没能按时完成它的制造,使国际空间站计划一拖再拖。(附图片)
  图为揭幕仪式现场。
  服务舱将被运到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准备在今年秋天发射升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