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专页)
专栏:

  时刻牢记祖国的嘱托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一等秘书 王辅国
  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正义呼声,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狂轰滥炸。当战火燃起时,使馆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们的同志没有一个退缩,反而加倍努力地投入了工作。大家都认识到,这场战争是维护主权和推行强权的斗争、是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我国政府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国使馆在此时此刻继续坚持工作,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维护正义、反对霸权的严正立场。我们认识到,考验的时刻到来了,我们要牢记祖国的嘱托,那就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坚守岗位,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我国的外交方针。
  使馆是一国主权的象征,按照国际法规定和国际惯例,理应受到保护,不受侵犯,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地时间5月7日深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导弹,从不同角度对我使馆和大使官邸进行了野蛮的袭击。随着剧烈的爆炸声,白光阵阵,浓烟四起,热浪扑面,瓦砾横飞。使馆和大使官邸的大部分房间瞬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只留下了一个残破的框架。我当时住在使馆3楼,一枚导弹就在离我头部1米处,贯穿楼板直插而下,我虽然幸免于难,但住在我楼上的武官任宝凯同志受了重伤,被埋在废墟中长达9个小时,他垂危的生命经过奋力抢救才脱险。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和她爱人曹荣飞就住在我楼下,曹荣飞同志被炸得双眼视网膜脱落,邵云环同志不幸遇难。光明日报社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则被另一枚导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在这次导弹袭击中,共有20多位同志不同程度受伤。一场外交史上罕见的惨剧发生了。
  潘大使当时住在官邸,他从废墟的夹缝中挣脱出来,奋不顾身地冲到浓烟滚滚的馆舍前,大声疾呼“同志们不要惊慌!”并开始组织寻找危急中的同志们。李银堂参赞、李君副武官也都挺身而出,协助大使组织紧张有序的救助。大家在黑暗中听到潘大使和使馆领导的呼唤后,觉得心中有了主心骨,立即投入了救助。轰炸还随时可能发生,所以在事发现场逗留十分危险。但是,潘大使不顾敌机还在周围轰炸,李参赞手上、脸上还流着血,他们一直带着几名同志坚持在一线抢险,到第二天早晨才最后撤离。
  负责使馆机要工作的同志们在轰炸发生后,有的尽管已经满脸是血,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没有下楼求生,反而相互呼唤,冒着浓烟毅然冲进了更危险的地方,保住了国家的机密。
  张存良同志临危不惧,用床单和电视天线编成绳索,先帮助住在隔壁的一位同志顺着绳索滑到楼下,接着又奋力救出另一位被困在浓烟中的同志,自己最后才离开险境。张存良同志现在还继续留在贝尔格莱德坚守岗位。
  使馆最年轻的董建同志年仅22岁,是第一次出国工作。他脱离险境后,看到大铁门因为断电打不开,消防车进不去,再次勇敢地冲进浓烟滚滚的办公室,找到了钥匙,打开了大门,使整个救援灭火工作及时展开,然后他又带着消防队员进入楼内寻找失踪的同志。小董现在也留在了前方。
  办公室主任刘锦荣和文化参赞刘鑫泉都受了重伤,但他们坚持留在现场,最后是被其他同志硬送上救护车的。到医院后,他们还一直在关心其他同志有没有脱险。在整个自救过程中,全馆同志都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当涉及到自己和他人时,都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宁可自己冒死的风险。
  我们现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们体会到祖国和人民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我们感受到经过磨难后与亲人团聚的欣慰。由于工作需要,潘占林大使和李银堂参赞、李君副武官、张存良、董建、陈立、赵志祥同志以及10多名新闻工作者仍然留在战火纷飞的贝尔格莱德,为党的事业,为祖国的利益而继续战斗。


第4版(专页)
专栏:

  她为和平与正义而献身
  新华社《参考消息》报总编辑 夏海涛
  1999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5枚导弹袭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新华社驻贝尔格莱德分社记者邵云环同志,不幸以身殉职,时年48岁。
  邵云环同志是今年3月中旬离开北京去贝尔格莱德的。当时,南斯拉夫局势非常紧张,科索沃战火一触即发,邵云环同志精通塞尔维亚文,又懂英文,她主动请缨,前往充满着危险的贝尔格莱德,同事们劝她要多加小心,她说:“没什么,大不了一条命!”她临行前,我们对她说:“你去那里条件很艰苦,工作很危险,要有思想准备。”她说:“我不怕,我有在波黑战争前线采访的经验,我会很好地完成任务,一定不辜负新华社对我的期望!”我们说:“等着你凯旋!”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我们的永别。
  邵云环同志到南斯拉夫后,果然不负众望。在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发回了大量的公开报道和参考报道。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动空袭,她在当天迅速发回了第一篇战地通讯《悲壮的贝尔格莱德》,这篇稿件,是新华社科索沃危机报道中的一篇优秀作品。文章深刻地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战争的罪行,热情地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大敌当前、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她在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春天本是一年中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春天来了,可是谁的心里都明白,战争已经逼近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这篇战地通讯,经过新华社播发后,不仅被国内报纸普遍刊登,而且被国外媒体广泛采用。
  两天后,3月26日,邵云环同志按照约会,要去联盟大厦采访南联盟副总理利利奇,她刚一出门,就听到刺耳的空袭警报声,要不要去呢?联盟大厦正是轰炸的重点目标,利利奇还会等在那儿吗?邵云环同志不禁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大踏步地上路了。她后来在采访纪实中写道:联系这么高层次的采访不容易,不管利利奇是否等在那里,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失去这次宝贵的采访机会。她在空袭警报声中来到了联盟大厦,发现里面空空荡荡,所有工作人员都按规定进入了地下室,但利利奇却独自一人等着她来采访。利利奇对她说,我们在这儿谈话,炸弹随时可能掉下来打断我们的谈话。她在采访时,已经听到远处传来飞机的轰鸣声。她在次日发回的专访里,称赞这位副总理“不顾安危”,其实,她作为一位女性记者,在敌人飞机的轰鸣声中进行采访,不是需要更大的勇气吗?
  邵云环同志是一个政治强、业务精的记者,她不仅通讯写得好,专访写得好,她的评论也写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的短评《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炸毁了火车,他们说是“失误”;炸了居民区,又说是“失误”;炸了医院,他们还说是“失误”。邵云环同志以一个热爱和平、主持正义的中国记者的良知,从心底发出愤怒的斥问:“北约‘意外失误’几时休!”
  我社同志在清理袭击现场时发现,邵云环同志的写字台上摆着一本塞文字典,抽屉半开着,她穿得整整齐齐,虽然是在午夜,显然还在工作。她是在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神圣的新闻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邵云环同志所拥有的,只是一支笔,一台电脑,她手无寸铁,她不过是讲了真话,履行了一个新闻记者的神圣使命,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竟然杀害了这样一位从事正当职业的新闻记者,他们还有什么资格侈谈“人道主义”、“人权”和“新闻自由”!
  邵云环同志牺牲了,她为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她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要学习她的崇高精神,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为人类的和平与正义的事业,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4版(专页)
专栏:

  他们是祖国的好儿女
  朱颖烈士的父亲、许杏虎烈士的岳父 朱福来
  几天前我去贝尔格莱德,看了我的孩子们,他们躺在冰冷的灵柩里。看着他们被杀死的惨状,我悲痛的心情真是无以复加。抓着血染的被子,我不禁失声痛哭。上面曾有他们的体温,现在却是呛人的硝烟。我失去了两个骨肉至亲、我们的使馆被袭击,家仇国恨同时钉在我的心上。
  朱颖是1992年从天津轻工业学院工业艺术系毕业的,后来到光明日报广告部做了美术编辑。工作干得出色,在广告设计大赛中拿过一等奖。
  后来,经人介绍,女儿和同在光明日报工作的许杏虎恋爱了。许杏虎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后到光明日报当了记者。许杏虎这小伙子为人质朴、宽厚,平时说话不多。虎子常年在光明日报国际部上夜班,但他从无怨言。报社的同志告诉我,每天虎子一进办公室就忙着看稿、画版,查资料送版样这类活他都抢着干。在夜班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5年。
  虎子虽然不善言辞,但心里却对同志和亲人们燃着一团火。去年,我国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尽管他每月工资除寄给远在江苏老家的双亲外已所剩无几,但他仍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000元人民币。
  女儿、女婿一同去了万里之遥的贝尔格莱德,我们舍不得。他们是为了工作,为了主持正义,为了呼唤和平,所以,我支持。但我们一家人无数次地在心里祈求他们的平安。
  自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以来,虎子他们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一直坚持在前线进行现场报道。在轰炸最集中的地区,在破坏最严重的现场,在满目疮痍的多瑙河大桥旁,在歌声震天的贝尔格莱德市中心广场……到处都留下了我女儿和女婿的身影。虎子说:“火线在哪里,战地记者就该在哪里。”为了让我们放心,他们经常在电话里告诉我们,安全没有问题,但实际上,为了获得第一手资料,虎子根本不顾个人的安危。他为了到风险莫测的科索沃进行战地采访,到南联盟主管部门磨了半天,获准采访高兴得了不得。从车辆出发到返回,其间10多个小时,颠簸、忙碌,他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上一口水,回到驻地,顾不得休息,又开始整理采访资料,直到把稿子发回。
  战争爆发后,他一边要完成大量的采访任务,一边开始写战地日记。他的战地日记《亲历炮火》记录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为南联盟人民大声疾呼,呼唤正义、呼唤和平。这些投枪、匕首般的文章在光明日报连载后,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到牺牲前,他和朱颖共发回照片37幅,新闻报道、战地日记近百篇,6万多字。
  其实,女婿的“军功章”里也有女儿的一半。我没想到女儿这么娇气的孩子,在战火中会这么坚强,并成为虎子的得力助手,尽可能地为虎子分担工作。比如,给车子加油、送资料、发送稿子,还包括起草文稿、买给养等等。后来家里与他们的联系越来越困难。5月1日他们给家里的最后电话留言是:“老爸老妈,我们挺好的!”
  说真的,他们搬到使馆以后,我们心里踏实多了。但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女婿,竟是在我国驻南大使馆里,在睡梦中,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残忍地夺去了生命。我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我的女儿还不到28岁呀!轰炸开始的第三天,也就是3月26日,虎子才过了31岁生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是我的生日,没有蛋糕。虽已买了蜡烛,但那是备战写稿用的,没舍得点。”看到这句话,我心里像刀在扎。
  我的女儿、女婿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是为祖国而捐躯,是为和平、正义而捐躯的。我为我的孩子们感到无比自豪和永远的骄傲,他们是祖国的好儿女。
  血的现实告诉我们,发展、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经济建设搞好了,综合国力才能增强,我们的民族才不会受到外国欺侮。我想和同志们共勉的是:团结起来,强我中华!


第4版(专页)
专栏:

  祖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副武官 王树工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二日上午十时,我们回到了家,回到了我们的祖国。当接送我们的专机缓缓降落在首都机场时,透过飞机舷窗,我看到机场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了,家人和朋友来了,首都各界群众的代表也来了。人们手持国旗,望眼欲穿地紧盯着飞机舱门,面对此情此景,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刚刚过去的五十个不同寻常的日日夜夜,那段我永远无法忘怀的人生历程。
  三月二十四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开始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狂轰滥炸。贝尔格莱德市立即陷入战争状态,我驻南联盟使馆的工作、生活环境变得异常险恶。但是,全体工作人员在使馆党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临危不惧,以旺盛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比平常多出几倍的工作中。即使是在发生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我使馆发动导弹袭击这样罕见的野蛮暴行之后,大家依然沉着冷静,齐心协力,有条不紊地完成我国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是什么力量使得我们能够临危不惧,处险不惊?是什么力量使得我们能够经受住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是什么力量使我们全体驻南使馆工作人员在战火纷飞中坚守岗位,不辱使命?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我们十二亿中国人民。
  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刚刚发生,我国党和政府就通过各种途径对外表明了自己的原则立场。这些声明和主张表明了中国党和政府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持正义的公正立场。我们为自己能够在第一线贯彻执行党的这一方针政策,亲身实践这一神圣事业而无比自豪和骄傲。有的同志本来任期已满,还有的同志按计划也可以回国休假,与家中的亲人团聚。但是,考虑到使馆正处在非常时期,临阵换人不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他们毅然留了下来与其他同志并肩战斗。
  空袭开始后不久,外交部党委就发来了慰问电,向我们转达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亲切问候。每当情况发生新的变化,国内都首先从人身安全角度要求使馆做好各项工作安排。我国驻南联盟周围几个国家的使馆也积极协助我们做好撤侨和其他工作,减轻了我们在一线的压力。国内有关部门为了解决我们的后顾之忧,从空袭一开始,就与我们的家人建立了热线联系,及时通报我们的近况。
  当地时间五月七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野蛮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制造了国际关系史上骇人听闻的惨剧。消息传到国内,外交部很快打来电话,转达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慰问。国内各地的慰问电也如雪片般飞来。这一切极大地鼓舞了我们的斗志,激励着我们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中继续战斗。五月九日清晨,中国政府处理中国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乘坐的专机平安抵达贝尔格莱德。专门小组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带来了全国人民的热情问候,也带来了我们急需的生活用品。
  当地华侨、华人的热心帮助和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有力声援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使馆被炸后,当地的一些华侨、华人及时赶到现场,送来衣物和生活用品,送来通讯和交通工具。世界各地华侨、华人团结一心,同仇敌忾,愤怒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暴行。
  随着空袭的升级,贝尔格莱德局势日趋紧张,一些未撤离的使团人士都非常关注中国使馆的动向。他们说:“中国使馆留,我们也留;中国使馆撤,我们也撤。”五月八日那幕震惊世界的惨剧发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都纷纷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野蛮暴行进行谴责,声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中国以自己的正义形象,中国以自己的实力和作为,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赢得了世界的支持,并再次向全世界人民表明,“中国人民不可辱”,“伟大的中国不可欺”!


第4版(专页)
专栏:

  我们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三等秘书 陈波
  从1998年初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南联盟当局践踏科索沃阿族的人权为由,突然对这块仅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兴趣”。1999年3月,科索沃冲突双方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策划下重开谈判。西方把自己一手炮制的朗布依埃协议硬塞给南联盟,限期全盘接受,否则将对南进行军事打击。这份名为协议、实为迫降的文件,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南联盟的拒绝。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此为借口,向包括科索沃在内的南联盟进行空中打击。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剥夺了南联盟人民的生命权。截至5月初,南联盟已有1200多人死于空袭,终身致残者5000多人,受伤者不计其数。导弹多次命中居民区,造成的死亡数以百计。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给南联盟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沉重打击,严重侵犯了南联盟人民的发展权。炼油厂、发电站这些民用设施,遭到轮番轰炸。经过几十天的轰炸,南联盟几乎丧失了所有的重要桥梁和重工业生产能力。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空袭,是打着维护科索沃自治地位,保护科索沃阿族人权的旗号进行的。然而空袭开始后,科索沃当地却成为遭轰炸最多的地区,阿族人自己却成了南联盟境内受害最深的群体。空袭开始后,几十万阿族难民背井离乡,逃往邻国,形成巨大的难民潮。4月14日,一列正是要准备返回家园的阿族难民车队,在科索沃西部遭到导弹袭击,64人被炸死,20多人重伤。
  作为一名常驻南联盟共和国的外交官,我以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一个普通人的正义感和良知,在这里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已经进行和正在进行的一切,根本不是什么所谓的“维护人权”、“保障人道”,而是一场惨无人道的灾难!
  1999年5月上旬,在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相继发生了两件事。5月2日,是一个周末,在这一天,三名被南联盟俘虏的美国大兵获释。他们欢天喜地地踏上归程,与亲人团聚。几天以后,5月8日,也是一个周末,在这一天,三名无辜的中国记者魂断异乡。他们的亲人只能肝肠寸断地捧回他们的骨灰。两桩事情,两种结局,一生一死,一喜一悲。这是多么强烈的反差呀!
  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逻辑,我的大兵从事的虽然是反对你南联盟的军事行动,但他们也是人,也享有人权。仅仅保证他们的生命权,这还远远不够,南联盟还必须保证他们有不受虐待的权利,保证他们有与家人联络的权利,最后则是保证他们有不受惩罚、大摇大摆回家的权利。而我们中国人可是住在象征一国主权的大使馆里的呀。我们从事的可是促进和平的外交事业和新闻工作呀。怎么我们的三位同胞就连生命权也要被剥夺掉呢?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不是很爱讲什么“人权高于主权”吗?现在我们可以读懂这六个字了。我们是从美国大兵的笑脸、中国母亲的泪眼以及满目疮痍的南联盟国土上读懂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实质是:强者的人权高于弱者的主权,大国的人权高于小国的主权,轰炸者的人权高于被炸者的主权,美国的人权高于别国的主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人类20世纪末所进行的这场以维护人权之名,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之实的野蛮战争,必将被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无论西方的辩护士们怎样巧舌如簧,也不能使他们得到解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