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云南人民出版社举办
  “走进西藏”活动
  云南人民出版社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日前向社会推出一项创意独特、构思新颖的大型文化创作出版活动——“走进西藏”。近日,该社在北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发布了“走进西藏”文化考察活动的新闻,同时,也宣告了这次对雪域高原的文化考察活动拉开了序幕。
  “走进西藏”的具体内容和计划是:从5月中旬起至8月底,由七名中青年作家沿七条不同的线路徒步向西藏进发,8月28日在拉萨会师。这七名作家都是近年来在创作上具有一定实力,并且对西藏有一定了解和深厚感情的热血文人,他们是:扎西达娃、江浩、阿来、彭见明、范稳、龙冬、曾哲。他们将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文化的进藏路线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地点作深入细致的文化考察,最后形成七部文化考察报告及一部暂名为《作家镜头》的摄影画册,并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成书,以构成一套《走进西藏》文化丛书。
  (王木)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书里书外

  有感于“无一失误”
  魏信德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是当今世界上的畅销书。四十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就是被编入大全的纪录几乎无一失误。如此巨著竟“无一失误”,委实难能可贵。
  《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无一失误”,靠的是编辑极强的编辑道德原则,尽管负责处理申请和对纪录核对分析工作十分困难,工作量大得惊人,但吉尼斯的编辑们为了吉尼斯的声誉,为了读者,也为了科学,始终一丝不苟。说实话,四十多年来“无一失误”的纪录,这本身就完全有资格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精神来编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种一丝不苟,对书负责,对读者负责,对科学负责的编辑道德原则确是值得称赞的。说实话,在出版界,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如果我们的编辑在工作中多一点一丝不苟,多一点对读者、对科学的负责精神,我们的出版物,包括极其权威严肃的“全书”之类,就不至于有这么多的失误,包括错字、别字、漏页……如黄宗江先生曾在《新民晚报》撰文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的“苦干剧团”条目:“1942年成立的苦干剧团,主要领导人黄佐临,主要成员有姚克、吴仞之、黄宗江……”事实上,黄宗江先生指出: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苦干剧团。“全书”如此,其他书更不用说了——几乎到了“无错不成书”的地步。
  “错书”,不啻伪劣产品,而精神产品是不应该成为伪劣产品的,为此我想,应该以编辑《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这样一丝不苟的精神来善待出版物,使献给读者的精神产品无愧于“精神”的称号,迈上“无一失误”至少“少一点失误”的新台阶。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三联新书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德]诺贝特·埃利亚斯著王佩莉袁志英译
  本书是社会历史学的经典之作。第一卷研究西方国家世俗上层行为的变化,第二卷的内容是社会变迁和文明论纲。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著
  本书为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生前最后一部面向大众的普及性著作,凝聚了他一生的学术追求和对中华文明起源问题博大精深的认识,是本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传世之作。
  《海上学人漫记》吴中杰著
  本书精选上海知名学人朱东润、蒋天枢、王元化等三十家,一家一篇,作者以同这些学人数十年亲身交往为基础,述其坎坷生涯与治学路径。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
  本书是福柯的成名之作,包含福柯思想的大部分主题。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
  本书显示出福柯思想中最具批判性的一面。福柯通过揭示近代西方监狱制度,全面批判现代社会对人的压抑和禁闭。
  《真之追求》[美]奎因著王路译
  本书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奎因晚年总结性著作。他在书中对当代哲学中的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苇草集》[读书文丛]何兆武著
  本书收集著名史学家、翻译家何兆武先生二十余篇随笔性质的论文,渗透着作者半个多世纪的思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地址: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邮编:100010
  电话:010—64001122(总机)64002712(发行部)
  84010542(三联读书俱乐部)64071664(韬奋图书中心)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读书天地

  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
  涂石
  《民俗学概论》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系统介绍民俗学研究的对象及其历史、方法、理论成果的著作。它全面介绍中国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可以增强读者对中国历史文化和基本国情的认识;系统介绍民俗学基本理论,认识民俗学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掌握从事民俗调查和研究工作的理论与方法。全书分绪论、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岁时节日民俗、人生仪礼、民俗信仰、民间科学技术、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语言、民间艺术、民间游戏娱乐、中国民俗学史略、外国民俗学概况、民俗学研究方法等十六章。这部由我国现代民俗学家钟敬文教授主编的学术著作,汇集了国内民俗学各个方面颇有建树的知名学者马学良、宋兆麟、连树声、张振犁、陶立璠、李耀宗、陈建宪等人的文章;洋洋三十五万字篇幅充分显示了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经过百年曲折发展,从描红期步入成年期,形成中国学术气派和钟敬文学科体系的清晰历史轨迹和学术面貌。
  在文化价值上最值得指出的是全书贯穿了主编钟敬文的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学科新命题——民俗文化学(从民俗学到民俗文化学这一命题的形成是这个学科认识上的一个质的飞跃)。钟敬文认为,民俗文化学就是从文化角度去研究民俗学,将民俗作为整个文化背景下的一个内容来考察,从而使民俗不单作为一个孤立的事象,而是作为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去认识,使它的价值、作用、意义都得到了重新的定位和确认。因此,民俗文化学是一门以研究人类社会各种风俗习惯为内容的社会科学。本书为读者认识人类自身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事象、历史变迁及其理论思考诸多方面提供了系统的、完整的历史文化知识,因而具有广泛的、深厚的文化史价值。
  又由于本书在理论架构、学术见解、研究方法等内容上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八十年来科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体现了中国现代民俗学百年发展史中的学科要件和发展标志,加之资料积累、研究成果的成熟,以及它所达到的当代国内民俗学研究一流水准,因此,它的出版无疑在中国现代民俗学史上或在中国学术出版史上都是一个丰碑。这正是它历经八年精心磨砺成功出版的价值所在。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王忠瑜文集》出版
  七卷本的《王忠瑜文集》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文集收录了王忠瑜半个世纪以来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涉及各种文学样式,计有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文艺理论以及电影、电视、广播剧等文学剧本,约四百万字。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读书天地

  三峡刻石传艺术
  由中国画研究院、湖北省美术院、广东画院三院联手举办的“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活动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华人书画家,历时三载,几经艰辛,终于完成。
  活动创立的“三峡刻石第一观”的艺术新景观地处湖北省宜昌县东的石门景区,环形岩壁大部分背长江而立,刻石面积约一千平方米,长约一公里,由一百四十六件摩崖刻石书画、一百三十七件大型印章石雕组成,气势不凡。
  为此,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精美的大型画册《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用图片记录了所有刻石作品,并介绍了这一活动的始末及作者简况。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民之所欲 天下和平
  ——《掀开霸权者的面纱》观后
  东耳
  5月16日,北京电视台对外部紧急制作的《中国之窗》特别节目《掀开霸权者的面纱》播出后引起较大反响。这部五十分钟的特别节目以分析“北约新概念”为由头,通过二战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形成历史、抗美援朝、越南战争、炮击金门、海湾战争以及中美人权较量等六个历史文献专题片,穿插演播室中的国际问题专家访谈,生动形象和令人信服地揭露了美国在二战以来一以贯之的霸权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和强权作斗争并能争取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袭南联盟并悍然袭击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激起了中国及世界各国人民的震惊与愤怒。如何使人们从这一事件的背后进一步认清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认识到这一事件是美国冷战后以北约为军事工具强行推行其独霸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这是新闻媒体当前最迫切的一项任务。为此北京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新中国外交》的编导者们在三天时间里赶制了这一期特别节目。
  本片对冷战时期和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揭露。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北约成立,当时美国及北约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对社会主义苏联和新中国进行遏制进而实现其全球霸权,这一时期发生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就是其具体体现。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全球战略的宗旨就是要长期维持和强化霸主地位,北约是美国实现其意图的军事操作平台。由于没有了对手,美国实现其霸权意图的方式和手段也就越来越肆无忌惮,巴拿马事件、海湾战争、科索沃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
  该片在表述以上内容后,镜头对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美国在推行其全球霸权的过程中,改革开放、爱好和平的中国成了其最大障碍,因此美国决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强大。在这一政治大背景下,该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事件的分析,使人们充分认识美国在不同时期通过不同的手段来寻求世界霸权的本质。片子还通过两位国际关系专家从美国官方和美国学术界两个方面关于美国全球战略问题的分析,有力揭露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如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近作《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政治》称:“最大的潜在危险是中国与俄罗斯或许还有伊朗结成大联盟。……”因此,“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美国必须同时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东部和南部边缘巧妙地施展地缘战略手段。”
  该片中一些图像资料非常珍贵,许多镜头都是人们头一次看到。编导对这些资料的运用颇费心机,片中纪录的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失败后狼狈逃跑的镜头和在海湾战争胜利后趾高气扬的镜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们能更清楚地认识侵略者的嘴脸。片中演播室里的讨论由一位主持人和两位国际关系问题专家共同完成。讨论中阐述娓娓道来、分析鞭辟入里,把文献资料专题片和演播室访谈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十分钟的节目紧紧围绕揭露美国全球霸权战略及我们不畏强权、反对霸权并取得了胜利这个主题来展开。因此,尽管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引用的资料多,却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透过历史,让人们看到了民之所欲,天下和平,和平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六十年后重聚首
  老同志演唱《黄河大合唱》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创作演出六十周年。来自文化部老艺术家合唱团、广电总局老干部合唱团、首都老战士合唱团、北京老教授合唱团和延安大学校友会合唱团的二百多位老同志,日前聚集在装修一新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对这部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的音乐作品,作了精彩演绎。现年八十五岁的词作者光未然、原延安鲁艺音乐系主任吕骥、当年多次指挥《黄河大合唱》的金紫光及指挥了首次演出的邬析零和在合唱首次演出中担任领唱的田冲等一批在延安参与过这部作品创作、演出的前辈,出席了这次由延安鲁艺校友会、北京电视台主办,北京派格影视文化公司承办的音乐会。这是《黄河大合唱》首演以来,他们首次在“风在吼,马在叫……”歌声中的大聚会。(西央)(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舞台屏幕

  普通人的英雄本色
  墨非
  由野鹤编剧、阚卫平导演的电视剧《奶妈》写了一个普通乡村妇女,是北方农村随处可见的那种。但是看过之后,你无法说她是个小人物,或者说,这部片子使我们不由自主地重新注意周围的普通人和普通事,在似乎千篇一律的、庸庸碌碌的凡俗生活中发现诗意,发现激情和力量。
  奶妈在战争年代救过一个共产党干部,她并非不知道利害。虽然这个人说他是贩羊皮的,但他不能掩饰他身上的枪伤,他也不曾想到奶妈其实是识字的,她看得懂到处张贴的告示上的通缉令。村里人为留外乡人而受苦送命者不止一个,奶妈知道她在冒着什么危险;她也并非是受过组织培养的积极分子,专门要去救助共产党的伤员。但是她却遇上了这种事,于是她就做了。
  奶妈救回了伤员,心里并不踏实。丈夫比较胆小,责怪她多事,冒失,她也不知所措。但是在惶惑之中却仍有一股力量支撑着她:这件事,非如此不可,别无选择。这一段戏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却十分细腻而准确。
  于是,伤员被留下了。于是,一个普通妇女做出了一件需要英雄气概的大事。
  多年以后,奶妈的养子大龙在“文革”中因为父亲的牵连受到迫害,虽然尚未成年,却像成年人一样站在台上受批斗。此时的奶妈很难说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可以判断是非,但是眼看着自己抚养大的孩子受辱,她却无法忍受。虽然她知道情形有多么凶险,虽然她知道她自己也难自保,但是她却冲了出去,挡在孩子面前,结果是她自己当众受到了凌辱。据说有的鳝鱼在被放进油锅里时会躬起身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的肚子里怀着小蟮鱼,它在本能地保护自己的孩子。不管是否经得起推敲,许多人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奶妈不是在救自己的骨肉,但她是母亲,她不能让孩子受折磨。天地良心,她不能面对无辜的受害者坐视不管。及至后来她救助一对因贫困辍学的姐弟,也并非因为她有太崇高的目的,而是优秀的学生失学这件事本身刺激着她,而此时的她又完全有能力帮助他们。她做的都是普通人能做到,而普通人通常不愿做的事。这样就使得所有人从她身上看见了自己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看见了英雄深深扎进常人本性中的根须。
  这部剧在中央电视台八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反响不错,又在二套播出,并且在全国卫星台联播。这种精致的短剧给看惯了长篇连续剧的观众带来了新的感受。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继承优秀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
  中国京剧院评剧院在京展演
  本报记者 刘玉琴
  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七周年,走过近半个世纪风雨历程并迎来四十五岁华诞的中国京剧院5月18日起在修建一新的北京人民剧场推出十二台京剧专场演出。北京市文化局和中国评剧院从18日起在新落成的中国评剧大剧院举办评剧展演活动。
  此次展演所选剧目突出了不畏强权,呼唤和平,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题。《红灯记》、《杨门女将》、《花木兰》、《将相和》等剧都曾家喻户晓,久演不衰,此番重新上演,其爱国精神、英雄主义气概将更加激荡人心。《野猪林》、《白蛇传》、《长坂坡》、《女起解》等也是剧院多年来的保留剧目,体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坚定信念。这十二台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异彩纷呈的剧目是剧院从四十多年来创演的近四百出剧目中精选出来的,它们曾因梅兰芳、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李世济、刘长瑜等京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而显得光华灿灿。此次展演由冯志孝、吴玉璋、耿其昌、杨春霞、于魁智、张建国、江其虎、李海燕、李胜素、袁慧琴、邓敏等一批中青年演员担纲主演,他们大多是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员。
  十二台剧目从剧本、表演、舞美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包装与修改。《杨门女将》在今年3月赴欧巡演广获好评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打磨,《花木兰》为复排后首次在国内登台亮相,《将相和》是近四十年来的第一次完整演出。为便于观众接受,增强观赏性,每场演出的念白唱腔将全部打出字幕。
  新落成的中国评剧大剧院坐落在北京宣武、崇文、丰台三区交界的西罗园地区,建筑风格呈现出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鲜明特色。剧院有可容纳八百余人的双层观众厅,并设贵宾包厢、观众休息厅、化妆间、排练厅、练乐室及多功能娱乐厅等配套设施。
  为祝贺剧院落成,此次评剧展演活动共推出《花为媒》、《秦香莲》、《金沙江畔》、《张羽煮海》、《杨乃武与小白菜》等十台大戏和一台折子戏。北京、天津等地评剧名家谷文月、刘萍、李惟铨、戴月琴、宋丽、齐建波、马惠民、高闯等将携北京戏校评剧班学员一展风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播种须选沃土
  马战校
  近几年,一些作品随意性太强,臆想成份太浓,有的不顾客观环境,不了解观众心理,胡编乱造。笔者在不同场合,数次听人讲:“现在许多影视片,一看就是纯粹瞎编!”一些作品刻意追求形式,美玉其外,像水仙花。创作者关在屋子里写,脱离生活,无视现实,怎么稀奇古怪怎么来,以为这能吸引读者、观众,能挣大钱。假、大、空、洋、阔都搬进了作品。
  作品思想的重量和力量来自现实生活。文艺创作,最终要接受人民的评判,只有源于生活,发扬求实的作风,才会受欢迎。记得有一年参加中宣部主办的河北三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会上得知何申长年在农村工作,其作品中的“乡镇干部”系列,都是他在工作中接触到的。几年间,他跑遍了二百多个乡镇,从来不当旁观者,直接参与生活,深入群众,同吃同住。他说,“我到村子里遇到的事,无论如何也编不出来,只有在生活中才会看到。”关仁山生长在农村,常年当村长,才体会到“雪莲湾风情”。深入生活有感,不得不动笔,作品生活气息就浓,就受老百姓欢迎。前年,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延安慰问,《延安颂》受到观众欢迎。其成功诀窍,在于充满对老区人民的深情,真实反映老区的生活,热情歌颂延安精神。否则,创作脱离实际,脱离生活,一味从想象出发,虽身入群众,近在咫尺,也会心隔千里。“欲取鱼者,先通于谷,欲采鸟者,先树于木;水积鱼聚,木茂鸟集。”一个作家,如远离生活,不“行万里路”,沸腾的生活就不会投影到他的心灵上,期望写出感人的佳作,只是一种空想。欲想作品感人,必须根植于群众之沃土,作品才能和群众心心相印。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命运的决战》封镜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为建国五十周年制作的三十集电视连续剧《中国命运的决战》,日前在香山双清别墅拍完了最后几组镜头。该剧全方位地表现了在抗战胜利后中国命运面临抉择的特殊时刻,国际大格局中,中、美、苏三国四方高层领导人斗智斗勇、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高层领导人之间的智慧、意志的斗争为主线,以历史的大事件为经纬,细腻刻画领袖人物们的形象,是这部电视剧的一大特点。
  该剧是我国第一部将中国革命战争放在世界大格局中来表现的电视剧。
  该剧总导演王进,毛泽东、蒋介石、周恩来、刘少奇分别由古月、许道临、孔祥玉、郭法曾扮演。“十一”期间在中央台一套黄金时间播出。(陈林)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北京女人》在京研讨
  由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金广广告公司联合摄制的二十集电视剧《北京女人》近日在京召开了研讨会。
  这部根据良妮同名小说改编的当代题材电视剧,在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下,透过几位北京妇女的家庭生活变化和情感纠葛,折射出近十年来京城社会物质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化,以及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北京妇女的性格魅力。出席研讨会的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等专家和影视评论人士认为,该剧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观众。
  该剧由张华峰编剧,李三林、尹大为执导,娟子、刘波、雷恪生、常兰天、周正、舒耀宣、英达等饰剧中人物。
  (巴人)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报业走向市场的知识之门
  ——读《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
  陈力丹
  前些年,在新闻研究领域“经济新闻学”的研究比较薄弱。随着报业走向市场,关于报业经营的文章和著作多了起来,开启了认识报业经济的最初阶段。然而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即新闻学界缺乏对经济学的深入了解,同时报业的市场经济实践也不够多,于是所谓的经济新闻学,套用一般经济学的概念较多,有的概念使用不当或含混不清。由于没有“报业经济”这个基本概念,于是造成一种误解,似乎经济新闻学就是研究报纸的经营管理、发行、广告等等。这些年市场经济理论的逐步完善,我国报业在市场经济中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这就为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报业经济学提供了条件。于是,唐绪军同志的这部著作应运而生。
  如果常识能与科学重合,学术研究就完结了。本书的第一个小标题为“什么是报纸”,我不由得自问:难道这就是学问吗?但是再看下去,我不能不重视作者从经济学角度对“报纸”概念的严格界定。我们以前用生活经验理解的报纸概念,确实对科学地研究报纸经济学造成了认识偏差。这本书的几乎每一章,都是这样从“浅出”开始,对常识性的概念加以梳理,带给人新意,随后不知不觉地把人一步一步引向报业经济学的“深入”,每一个人们似乎熟悉的概念和问题,在作者笔下有了较科学、深刻的内涵。将“报业经济”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概念,这是作者的一个基本点,也使我国的经济新闻学的研究获得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
  从历史与现实的世界报业经济的视角,讨论我国的报业经济;掌握和科学地运用我国报业和文化状况的各种最新的材料,这两点是我看了书后最明显的感觉。
  我国的报业经济理论是滞后于实践的,当读者的选择已经影响着报纸的生存、广告已经成为报业的经济基础、企业资金已经渗透进报业时,理论界还在争论报纸是不是商品、“市场”概念能不能引入报业、报业的经济形式能不能多样化。这本书的出版令人欣慰,它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我们的理论研究有可能指导现实了。理论不能长期滞后,经过最近十年的实践,现在应该改变这种情形了。这本书适应了这一转变的需要。形成此书,当然不能忘记许多前人为每一个报业经济学的新观念所作的艰苦的抗争,他们铺了路;但是本书作者的努力,翻阅如此众多的国内外著述和悉心考察中外报业,则为实现这一目标奠定了牢固的学术基础。
  古希腊哲学家有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我们的报业认识清楚自己了吗?这本书是一面镜子。
  (《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