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特别报道

  让法律不再打“白条”
  ——山东省审判机关加强执行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吴兢
  在一些地方,法院的判决成了一纸空文,被老百姓讽刺为“法律白条”……
  山东省各级法院正在为全面消除“法律白条”而努力。为了兑现“法律白条”,从去年9月份以来,他们展开了为期4个月的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行动,全力围剿“法律白条”;今年以来,他们又紧紧抓住“执行年”的契机,对执行工作采取最有力的措施,投入最大的人力,提供最优良的条件。
  前不久,青岛市一家房地产公司的20余名债权人,在拿到法院执行回来的款项后说:法院的判决,不再是“白条”了。
  想方设法,围剿“法律白条”
  当群众发明出“法律白条”这个名词时,我们便可以预料到,向“法律白条”宣战,清理执行积案,已是不可避免。
  “法律白条”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有的申请执行人对法院失去信心,私下雇人索债;有的引发了群体性纠纷,致使一些群众到处集体上访;有的则造成了矛盾激化,酿成恶性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损害,法律的尊严和权威被践踏,社会经济秩序被扰乱。
  在去年历时4个月的围剿“法律白条”的行动中,山东省法院共执行积案141797件,标的额172.3亿元,清理执行率达90%以上,执行案件数和标的额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法律的权威,最终得到捍卫。
  为了兑现“法律白条”,法官们可谓想方设法,绞尽了脑汁。在济南市,“被执行人会议”大大提高了执行的效率。济南市历城区法院院长杨进富告诉记者,他们去年11月5日集中传唤了100余名被执行人进行法制教育,敦促被执行人放弃侥幸心理,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当天,便有13起案件的被执行人全部履行了义务,还有41件案件的被执行人部分履行了义务。
  在潍坊市,“公告传唤”的执行方法,让消极对抗执行的被执行人俯首就范。潍坊市中级法院院长程茂仁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起案件。在执行一起乡政府欠款纠纷案中,尽管标的额仅3000余元,但该乡政府就是赖着分文不给。怎么办?“公告传唤”立竿见影。法院在该乡政府门口依法张贴了传唤公告,仅群众围观就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一次,只用了数小时,该乡政府便把本金和利息全数偿还。
  在青岛市,法院执行“先礼后兵”。青岛中级法院院长任群先介绍说,对被执行人一般先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督促其履行。对有能力履行却故意逃避债务而且制造事端、胡搅蛮缠的当事人,他们则依法果断采取强制措施。近一段时间,他们依法逮捕了2人,对3人予以了刑事拘留,对362人予以了司法拘留,有力地促进了执行工作的开展。
  多方支持,“执行难”不是绝症
  大江南北,法院内外,大家都在诉说“执行难”。事实上,法院当前的执行工作,的确面临着极为严峻的形势。那么,执行难,到底难在哪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被执行人法制观念淡薄,对履行法律义务持消极、逃避,甚至抗拒的态度。
  其二,当事人履约能力较弱。一些企业经济困难,有的甚至失去了执行能力。
  其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干扰严重。一些地方领导只顾眼前的经济利益,袒护本地区、本部门的被执行人;一些负有法定协助义务的单位却不配合法院执行,有的甚至阻碍执行。
  其四,法院内部执行的力度不够。一些法院对执行工作认识不足;而一些法院现有执行人员的素质不够高,执行手段也不够成熟、有效。
  山东省高级法院院长尹忠显说:“执行难,绝不是绝症,我们有希望也有信心‘治愈’它。当然,要解决执行难的问题,光靠法院一家是不够的,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尤其与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去年,在山东省法院系统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的行动时,山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委政法委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加强领导,积极支持,严格依法办事,保证人民法院依法顺利开展执行工作。他们的支持,为执行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为执行工作提供了坚强后盾;而新闻媒体的参与和支持,则是执行工作最有力的同盟军。法院与新闻媒体相互配合,对不履行法院判决者形成了法律和舆论的双重压力。许多被执行人因此转变了态度,主动履行了法律的义务。
  忠于职守,执行“斗士”不畏艰险
  但凡干过法院执行工作的人,都有同样的体会:执行真难!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山东省法院干警在执行公务中遭受严重围攻、殴打的事件多达160余起,170余名干警被打伤,有的甚至致残;还有40余辆警务车辆被砸毁。
  刚刚荣获山东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先进个人”称号的山东省高级法院执行庭助理审判员赵海滨告诉记者:“我最惊险的一次遭遇,是到西北的一次执行任务。当时,尽管我们亮明了身份,出示了证件,可是,当地的同志还是将我们关在储蓄所里,关了一个多小时。”
  已在执行前沿摸爬滚打了11年的淄博市中级法院执行庭庭长冯文生则对记者说:“执行确实是难!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1994年我们到济南一家机械厂去执行,结果陷入了包围圈。不明真相的职工们将我们团团围住,多达四五百人。最终我们只好暂时撤离。”
  而青岛中级法院执行二庭副庭长孙焕杰的执行经历更为惊险。在去年11月的一次执行中,由于被执行人多次拒绝执行,孙焕杰他们奉命对有关现场进行搜查。在别有用心的人的造谣和煽动下,受蒙蔽的群众对他们进行了围攻,从中午12点一直持续到深夜12点。整整12个小时,孙焕杰他们饭未吃上一粒,水未喝上一口,执行任务的5辆警车也通通被砸。
  执行,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有勇有谋。虽然执行工作很难,但这些忠于职守的执行法官们却都热爱这一行,他们忠于职守,尽心尽力。面对日益好转的执行环境,他们表示:“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我们越来越有信心。”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法制纵横

  扫除反腐败的拦路虎
  孙焕英
  司法腐败和司法犯罪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严重关注。
  司法腐败问题,不仅仅是司法界本身的问题,更为严重的,它关系到我们反腐败全局。这个道理很简单:腐败案件,最终要纳入司法程序。因此,司法腐败,必然成为反腐败的拦路虎。
  司法腐败,必然挫伤人民群众反腐败的积极性,使反腐败斗争在人民群众中产生“狼来了”效应。人民群众所举报、所关注的腐败案件,由于司法腐败,由于公安受贿会不侦查,由于检察吃请会不起诉,由于法院枉法会不判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次又一次地高喊反腐败,在老百姓看来只不过是在喊“狼来了”。由司法腐败而带来了“狼来了”效应,反腐败斗争必然因群众的失望而最后导致失利甚至失败。
  司法腐败,由于包庇了腐败分子,纵容了腐败势力,就必然导致不仅不能打击腐败势力,反而助长腐败分子的侥幸和嚣张,使那些腐败分子即大大小小的老虎们,胆子越来越大,以身试法者越来越多。据了解,最近几年,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被查处的县处级及以上干部大幅度增加,因而反对司法腐败显得尤为迫切。
  反腐败斗争要取得胜利,根本的途径是法治,即依法治理。而法是由执法者掌握的。司法腐败,就会导致法而不治,甚至法被扭曲。最终,还会导致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危机。
  司法腐败,还会产生最为严重的后果,即反腐败斗争出现黑白颠倒、人妖混淆,反腐败斗争成了腐败反攻斗争。金融腐败,丢失的是钱财。而司法腐败,丢失的不仅有钱财,而且还会丢失健康的力量乃至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信心。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司法领域的反腐败斗争和教育整顿工作,这是明智之举,必要之举,积极之举,它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呼声。要知道,司法腐败这种反腐败的拦路虎,是更凶恶、更狡猾的老虎。他们一是手中握有司法权,二是具有反侦查的能力和经验。除尽这种拦路虎,需要下大力气,下真功夫,不可草率,不能做表面文章,不要刮一阵风,特别是要发现那种隐蔽在暗处的拦路虎,不要使它们漏网。只有除掉这种反腐败的拦路虎,我们的反腐败斗争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深入下去,才能取得真正的胜利。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法院为民服务到乡间
  河南尉氏县法院多年来坚持定期深入到各乡村的农户家、田间地头办案,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如今该县老上访户息诉稳定率达到了100%,从而为维护该县社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图为法院工作人员利用周末来到永新镇向农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时的情景。
  本报记者 张悦摄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人民满意的好法院好法官征文

  走审判改革新路
  ——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
  叶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二庭连年被评为院红旗单位,1995年度荣立集体三等功,1996年度、1998年度荣立集体二等功,每年均有数名同志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1998年全庭共审结案件3947件,人均结案400余件,并无一发回重审和申诉、改判案件。
  承诺树新风
  奉献见行动
  民二庭主要审理简易民事案件,审判任务重,每位法官每天要审理好几件案子。繁重单一的工作,很容易使人产生畏难情绪,缺乏上进心。结合本庭工作特点,他们制定了以“让人民满意”为宗旨的法官承诺,并将承诺的执行情况列入岗位目标考评,落在实处。
  针对无争议案件当事人希望从速开庭、从速办理的心理,他们把无争议案的审结时间从承诺的“三日结”缩短到一日,甚至是立时审结。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使一些矛盾易于激化的案件得到及时处理,避免诱发新矛盾,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推出了“假日法庭”。仅在去年,假日法庭就接待当事人280余人次,收案80余件,结案79件。
  “为人民不计功利,想事业甘于奉献”是海淀法院大力提倡的精神,民二庭法官以自身的行动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精神。
  工作中,民二庭的法官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原庭长索宏刚除了处理大量的庭务工作外,还亲自坚持办案,加班加点对他来说已是习以为常。支部委员武会珍每年审结案件400余件,工作成绩列全庭之首。1996年,她的父亲患癌症。作为女儿,她需要照护父亲;作为法官,她没有因家事而影响工作。为了方便当事人,她常常在中午休息时间接待当事人,下班后还继续开庭,常常晚上八九点钟才回家。那年,她结案468件,在全市名列前茅,人也瘦了一圈。今年3月,北京市高级法院授予她“优秀女法官”的称号。
  民二庭的法官们用自己的承诺与奉献换取当事人的方便,也用自己的承诺与奉献树立了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
  改革促效率
  科技助审判
  为了充分发挥简易民事审判“小、快、灵”的优势,提高审判效率,民二庭把“一庭审结,当庭裁判”当作改革的重点。
  1998年,该庭在1997年开展裁判案件尝试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一庭审结,当庭裁判”。即在查明事实、明辨是非的基础上,一次开庭解决问题,并当庭作出裁判,避免二次开庭带来的重复劳动。
  1998年民二庭以裁判方式审结了400多件案件,一庭审结率达93%,很大一部分案件能够做到当庭裁判,案件当事人在一个小时内即可领到法律文书。
  改革既锻炼了队伍,拓宽了结案渠道,又缩短了办案周期,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上级和各兄弟法院同行多次前往该庭观摩开庭,对他们的改革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还和清华大学紫光集团合作,开发出审理婚姻案件的程序软件,并运用到审判过程中。开庭时,书记员只须根据庭审情况单击鼠标,开庭完毕,一份整齐、清洁的开庭笔录立即自动生成,法律文书也可以按规范要求当庭制作完毕。利用计算机办案,既可使办案程序达到法定的规范要求,保证案件质量,又大大的节省工作时间,提高了审判效率。
  科技和审判相结合,充分展示了民二庭法官的远见和智慧,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视察海淀法院时曾饶有兴趣地观看了民二庭法官演示计算机办案。
  利用计算机办案,其方便、快捷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一位台湾籍妇女办理离婚案件仅用40分钟。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

  图片新闻
  江苏省盐城市1997年在全国率先实行交警、巡警合并,统一执法,统一管理。由于一警多能,一警多用,既管交通又管治安,实现了24小时路面有警,从而增强了城市的防控能力,密切了警民关系,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
  颜交轩摄(附图片)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政法短波

  政法短波
  山东开展中小学生消防知识教育
  本报讯 为了普及中小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增强中小学生自护自救能力,提高中小学生的消防安全素质,近年来,山东省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口号,在全省中小学生中大力开展消防知识教育,并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省开展消防知识教育的学校数已达一万八千多所,受教育学生四百多万人。城镇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了消防知识教育。(黄庆华)
  大连警方大力整顿机关作风见成效
  本报讯 辽宁省大连市公安局日前在全局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机关让基层满意,基层向机关看齐”的大规模机关作风整顿,取得了良好效果。他们自三月份开始在机关实行轮岗制,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机关民警下基层工作一年,加强一线工作实践和锻炼;领导干部和民警分别实行聘任制和聘用制,不称职的要解聘、调离,甚至辞退,彻底打破机关“铁饭碗”。机关作风整顿直接促动了全局各项工作和队伍建设。
(李维国 赵建礼)
  北京抓获两名抢劫犯罪嫌疑人
  本报讯 驾车在北京朝阳、西城、崇文等地区连续抢劫烟摊多起的犯罪嫌疑人郭瑞平、郭杰,五月五日又在丰台方庄作案时,被丰台公安分局的民警抓获。两名歹徒一个月内,在朝阳、东城、西城、崇文、宣武、海淀、通州和丰台等八个地区连续抢劫作案多起。(李志友)
  江苏徐州警方破获特大盗窃案
  本报讯 江苏徐州泉山区公安分局西关派出所和驻所刑警中队,近日联手侦破一起特大盗窃案,犯罪嫌疑人吴氏三兄弟被依法刑事拘留。去年十月至今年一月间,西关辖区连续发生多起沿街书店被盗案,被盗图书达三千余册,价值上万元。经查,曾因抢劫、盗窃“二进宫”的吴世彬,自去年四月始,伙同其弟吴世强,先后盗窃作案二十八次,窃得赃物赃款价值约二十八万元。
  (梁苏国 戴维辉)
  潢川公安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秩序
  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南潢川县公安局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大力整顿学校周边秩序,营造了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截至目前,共清理整治学校周边的公共场所、行业、个体商贩摊点一百七十余家,拆除违章建筑二十四处。同时,积极开展创建“安全学校”活动,共上法制课四十余场次,受教育学生达四万人次。(杨维建 夏俊涛)


第10版(立法与执法)
专栏:执法者风采

  已当了16年民警的陈瑜每天沉浸在忙忙碌碌服务他人的快乐当中,他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实属分内的小事,请看——
  大上海小民警
  新华社记者 王雷鸣 本报记者 柳晓森
  上海繁华。南京西路是全国闻名的商业街,一个叫陈瑜的16年前就在这条街上当民警,他也有名。“有困难找陈瑜”这话在他的管段里家喻户晓。
  陈瑜不久前收到市红十字会转来的一位老华侨寻找昔日挚友的信件。信中能提供的旧址、旧貌早已变化,在偌大的上海想找一个50年前的人谈何容易。陈瑜没说话,独自一人坐在档案室,在发黄的户口档案里找了3天,发现华侨的那位老友1951年已迁至黑龙江省。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老人。越洋电话打到老华侨那里,老华侨很高兴,陈瑜也高兴。
  当一个管片的小民警,能让陈瑜高兴的事很多。他在大热天里帮居民买米、换煤气,帮失散在繁华街头的乡下孩子找到亲人,就在蜜月期间他还曾背去世的老人到火葬场。陈瑜忙碌着、愉快着。他的快乐是靠帮别人做一点事情实现的。所以他和辖区里的居民关系很好,老百姓喜欢和他聊天。
  快乐的陈瑜也有烦恼,在他的脑子里有几个问号,他的辖区是上海的中心街区,建筑工程多,洋居民多,也有不少下岗职工。如何帮助民工与居民处好关系?怎样让生活优越、交往层次高的洋居民从拒绝民警管理到欢迎?咋能切实帮助下岗职工解决生活困难?他把这3个问题作为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的重点工作考虑,因为脑子里总是琢磨这几件事,渐渐也就理出了头绪。
  一项新工程欲建,他先到建筑队找领导,一方面表示欢迎,一方面请建筑队大力配合,共同维护社区文明。在建筑队打桩施工之前,他先让民工到社区刷墙、种树、搞一些公益活动。他对民工光着膀子就去逛南京路以及随地吐痰的坏习惯也提出善意批评。施工期间,陈瑜更是常到建筑队串门。一些民工下班之后无所事事,既无聊又容易滋事,他请来社区里的书画家、工程师为民工办讲座。去年春节期间,陈瑜联系一家宾馆,让民工中的先进分子免费住宿3天。他的细心工作没有白费,辖区内48层的中信泰富广场在施工3年期间未发生过一起民工违法犯罪行为。楼渐盖渐高,民工的素质也愈来愈好。
  陈瑜不会骑自行车,每天步行上下班都要经过一幢涉外商住楼。他发现楼里的孩子每天上学都要急穿过车水马龙的延安路,到马路对面去等校车,这存在着危险性。他很快与大楼物业公司联系,安排保安在孩子上学时手持小红旗送到街对面。紧接着他又与学校商量让校车直接停到楼下接送外籍小朋友。孩子们的安全得到保障,这也换来家长与陈瑜关系的日益亲近,只要发现不利于治安的情况,都会及时向陈瑜反映。
  陈瑜是一个爱动脑的人,他在调查中发现下岗不久的职工,其心理失衡因素往往大于生活贫困因素,这时的他们更需社会的关心。每当得知社区中有职工下岗,他总要和居委会干部一起上门看望,并想尽办法鼓舞职工士气,尽可能就近安排工作。几年来,已有45名下岗职工在陈瑜的帮助下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陈瑜认为自己做的都是“实属分内的小事”。这个上海大都市里的小民警每天沉浸在忙忙碌碌为他人做事的快乐当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