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区区千元贷款短短一年时间
贫困户稳定解决温饱
  扶贫攻坚步入良性循环 请看——
  小额信贷帮大忙
  ——对云南省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调查
  本报记者 张帆 董纪新
  整贷零还 直接到户
  云南省小额信贷扶贫工作,是从1997年4月开始的。为使这一原本是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总结的扶贫经验更适合我国国情和云南省的实际,并有所发挥,1997年,云南省在全省17个地州的25个乡进行了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试点工作。
  具体做法是:由党委、政府推行,各级扶贫办牵头协调,财政、农发行提供扶贫贷款资金,妇联、共青团等有关部门直接参与,通过在贫困乡村组建工作站、小组、中心组向贫困户直接发放小额信贷,帮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脱贫。
  据对小额贷款的使用情况调查,绝大多数项目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一大批参与试点的贫困户开始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记者在云南省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昭通地区采访时了解到,在昭通地区1998年解决温饱的30万贫困人口中,有18万人是靠小额贷款脱贫的。
  云南省在1997年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础上,1998年加大了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实施力度,全省共投入小额信贷扶贫资金3.6444亿元,实施范围也从1997年的25个试点乡扩大到113个县,占全省127个县市的89%,覆盖全省321个扶贫攻坚乡、16103个自然村,使269917个农户获得贷款。1999年,云南省政府又在1998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力度,扩大了小额信贷扶贫的范围。
  数目不大 好处不少
  1000元钱,对于富裕的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那些渴望早日脱贫,又无任何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却是一笔“大钱”。
  广大贫困户贷到款后,都十分看重这笔贷款。这些资金几乎都是投入到那些与解决温饱、增加收入密切相关的家庭经营项目上,如饲养鸡、羊、牛、猪,购买良种、化肥、地膜、农药等,也有的开展加工、编织、缝纫、做小生意等。
  小额信贷实现了“三个满意”,即群众满意、银行满意、政府满意。不少贫困户都说,小额信贷帮了他们大忙,是“真扶贫、扶真贫”。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少数农户因项目实施失败(如养的猪得病死了)或天灾人祸外,95%以上的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的扶持,增产、增收成效明显,部分贫困户还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
  以前,人们大都对贫困户的还贷能力持怀疑态度。然而,由于小额信贷的管理措施到位,一次还款又只有几十元,如个别贷款户一时不能按期还款,小组内的其他几户还有义务先帮着垫上。因此,小额信贷的还款率基本上是100%。贷款银行对此也很满意。
  在云南省采访期间,不论是省扶贫办的同志,还是地、县、乡的领导,他们和广大贫困户一样,都认为小额信贷扶贫工作适合云南的省情,适合中国的国情,是一条最直接、最有效解决贫困户温饱问题的新路子。
  新生事物 尚待完善
  云南省推行小额信贷扶贫,总体进展是顺利的,成效也十分明显,深受广大贫困户的欢迎。然而,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种全新的扶贫模式,它也存在着一些尚待完善和改进之处。
  目前,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小额信贷的额度是否一定要限制在1000元?特别是对那些经过一年贷款的扶持,生产和家境都有了变化,想稍稍扩大一些生产投资的贫困户,贷款限度应定多少?能否增加到1500—2000元?还款期限能否延长到一个月,或更长一点?推行小额贷款扶贫,帮助贫困户解决了生产经营方面经常性的资金不足问题,使贫困户能够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却没有得到加强,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众多从事小额信贷扶贫工作的同志希望,有关部门应组织专家对上述问题,以及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新问题予以调查、研究,并加以总结,以便从宏观上完善小额信贷扶贫工作,使其在扶贫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附图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品种退化,价格下跌,鲁北白山羊市场“失宠”;引“洋”改良,身价倍增,无棣养羊业重振雄风。有关专家称赞无棣县——
  诚招四十“洋女婿”
  喜得两千“小银牛”
  王青
  3月25日,从山东省无棣县“山东省波尔山羊原种场”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去年2月引进的43只波尔山羊,与无棣县鲁北白山羊杂交,已产下了1820余只“混血”羔羊和132只纯种羔羊。这些杂交羔羊一出生,便以每只羔羊超过一头成年牛的价格,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
  无棣县地处鲁西北平原,是鲁北白山羊等优良山羊品种的集中产区,养羊业曾给该县带来了丰厚收益。但是,随着当地山羊品种的退化,山羊肉质疏松,个头变小,其价格急剧下跌。1998年初,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实施“肉山羊改良工程”,从新西兰引进了43只世界公认的专用肉山羊品种——波尔山羊,建起了“山东省波尔山羊原种场”。县畜牧部门根据波尔山羊生长快、肉质好、繁殖率高、体形较大、适应性强及对普通山羊改良效果显著的特点,在加速波尔山羊纯种羊繁育进度的同时,挑选当地精壮山羊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鲁北白山羊等品种。目前,该县已繁殖第二代杂交及纯种波尔山羊近2000只。
  第二代波尔山羊享有“无棣小银牛”美誉。去年10月,第一批“无棣户口”的波尔山羊出生后,成为供不应求的市场宠儿。山东泰安、青岛、潍坊及临近的河北等省市的客商纷至沓来。
  开始引进波尔山羊时,咋也不相信品种改良能产生巨大效应的无棣县农民,眼瞅着一只只新出生的改良羔羊被各地客户高价买走,咧着大嘴笑了:“这品种一改良,价格就‘吱吱’地往上蹿,波尔山羊下的崽儿,咋就能顶头大牛卖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边疆
  播棉
  今年以来,农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巴音郭楞支行投资6000万元支持兵团农二师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图为当地28团场正在喜播棉花的场景。 叶万曦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发展特色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
  河南省周口地区行署副专员 薛显林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增多,增幅明显回落。以周口地区为例,“八五”期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为24.7%,而近两年则分别跌至15.7%和2.1%,农民增收难,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周口地区的实践看,要使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长,除了以小城镇为依托,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外,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科学规划,着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的自身效益。
  调整优化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第一是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特别是黄牛和槐山羊饲养,周口地区有独特的优势和传统。畜牧业要在品种质量、饲料改良、降低成本上下功夫。林业重点发展精品高效林业,增加林产值。第二是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突出种植特色。在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加大经济作物比例,重点提高经济效益。第三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产品、名牌产品和绿色食品。
  转变增长方式,发展集约农业。周口地区人多地少,目前全区间作套种面积发展到800多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复种指数达216%。这几年,我们探索总结了一菜一麦两土豆一玉米等五种五收、六种六收的高产高效生态模式达40多个,经济效益成倍提高。立体种植和保护栽培技术的应用也发展较快。仅扶沟县利用日光温室和塑膜棚生产蔬菜,年收入就达1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00元来自蔬菜。
  实施名牌战略,发展效益农业。周口地区已经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周麦12”,面粉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可代替进口面包面粉。“豫豆24”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达64%,超过国标。同时,还培育和筛选了黄牛、猪、蔬菜的优质品种。
  提高产业化水平,发展市场农业。要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建设,特别要搞好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组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使之成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周口地区的鹿邑县以宋河酒厂为龙头,带动了小麦、高粱、饲料业、养殖业的发展。项城市以莲花味精集团为龙头,带动了玉米、淀粉、饲料业的发展。两大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两县市经济的腾飞,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1993年,两县市双双跨入了全省财政收入“十强”行列,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也明显高于其他县市。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敢问路在何方
  ——山东金乡县发展大蒜产业化侧记
  盛夏
  鱼山镇和马庙乡是山东省金乡县大蒜种植最集中、面积最大的两个乡镇。车辆穿行在田间的黄土路上,视线所及全是绿油油茁壮生长的蒜苗。早蒜薹已到收获期,不少忙碌的蒜农正在提蒜薹。
  据介绍,鱼山镇3.5万亩耕地基本上全种着大蒜。全县75万多亩耕地,大蒜面积近50万亩,大蒜已成为全县的第一大主导产业。金乡人常说的一句话是“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面对长势喜人的大蒜,蒜农喜中有忧。从乡、镇到县领导谈的更多的是市场问题,谈到市场风险,不时有人提到80年代后期发生在距他们不远的山东苍山“蒜薹事件”。忧患意识使大蒜之乡的人们时刻警惕着来自市场的信号。
  面对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冷静的思考使金乡人得出结论,“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继续保住金乡大蒜在全国的霸主地位,必须加大科技投入,靠质量、靠品牌占领市场。县委书记石柱说:“名牌其实就是‘命牌’,提高金乡大蒜质量和知名度,使全国全世界都知道金乡大蒜,占领国内外大蒜市场也就不愁了。”于是,金乡人制定了“稳数量、上质量、种精品”的九字方针。
  首先,他们依靠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下创名牌的基础。为此金乡县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大蒜研究所,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优质高产攻关。针对大蒜播期提前,影响大蒜营养生长的现实,研究所通过严格的试验,找出播期对大蒜品级和产量的影响系数,计算出最佳播期,全县统一时间,集中种植;针对大蒜长期种植出现退化的现象,政府组织科研人员集中攻关,请大蒜专家给农民讲学,向农民发放“明白纸”。使40万农民学会了选种、药物脱毒、配方施肥、覆膜种植、科学灌溉等10余项种管技术。县里还及时组织蒜农对蒜产区的土壤进行压碱改良,疏通蒜产区的小河流,实现了汲河水而灌溉,培肥了地力,保持了地表土温。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蒜亩产量由原来的600公斤提高到1200公斤,最高亩产达3000公斤,出口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到95%,而且蒜农还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出大、小、扁、圆等各种不同规格的大蒜。在晾晒、切须、仓贮等后期加工方面也达到了有关部门颁发的技术标准。据中科院组织有关专家化验测定,金乡大蒜所含具有防癌和抑制肿瘤作用的药用成分比其他产区的大蒜分别高2至8倍。
  提高质量是第一步,金乡人还要让金乡大蒜名扬四海。1997年金乡大蒜的广告登上了中央电视台二、四套节目黄金时段,一播就是两个月,成为全国首次由政府出资给农民做的广告。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花卉产业旺春城
  近年来,“花都”昆明依靠科技优势,将科技成果大量注入花卉产业,使昆明的花卉产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和高档化方向发展。养花专业户遍及城镇周围,年鲜花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图中这位顾客是从深圳来昆明参加世界园艺博览会并特地到花卉公司购买鲜花的。 新华社记者 谭熙鹏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胡集一年省电费六百万
  本报讯 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农村电价由前几年的1.37元/度降为目前的0.73元/度,平均每度电降价0.64元。全镇农民年减电费负担达600万元。
  去年下半年,该镇在电力部门的支持下,更换节能变压器,整改线路。同时,全镇共配备村电工50人,精减村组电工290人。该镇还实行电务公开,电表直抄到户,接受群众监督。
  (姚桂林)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明水治穷治愚强农兴工
  本报讯 10年前还是全国极贫县的黑龙江省明水县,近年来在黑龙江省财政厅的帮扶下,强农兴工、治穷治愚,农村经济迅速发展。
  如今,该县已被评为全国脱贫工作先进县,人民生活水平和各项事业建设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目前,这个县先后被国家评为平原绿化先进县和水土保持先进县。(卞江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城万张科技挂图下乡
  本报讯 日前,江西省石城县将3000张早稻旱床育秧抛秧栽培、莲藕消毒和白莲人工授粉、烤烟化学抑芽等农业种养科技挂图,分别送到全县15个乡镇140个行政村。
  去冬以来全县共印发农业种养技术简易挂图1.2万余张,涉及当地农业十大支柱产业的生产技术项目68个。
  (宋贤霖)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莫忘清理废旧地膜
  ●来信
  编辑同志:
  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被人们誉为“白色革命”。但是,地膜碎片残留在土壤中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被人们称为“白色灾难”。废旧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仅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化学污染,而且影响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造成作物减产。据统计,如果所用地膜的46.2%残留在土壤中,可使当年土壤含水量减少4.7%—4.9%,粮食减产15%。因此,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在春耕时切勿忽视对废旧地膜的清理;各级政府和农技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做好残留地膜的清理工作。
  另外,各地供销社及物资回收部门也应切实做好废旧地膜的回收工作,以促进废旧地膜的清理。
  河南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 崔文学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村市场
  不简单
  张大为
  当国内贸易局公布了市场饱和的指数后,很多企业都蒙了。那600多种商品呈现出的供需平衡,无异于亮起红灯。谈到找出路,理论界、产业界不约而同地指向农村市场。产生这样的思路是正常的,据统计,在商品供应充分,而且商品零售价同比下降了2.1%之后,全国消费品市场仍然没有增长。而占总人口70%的农村市场,实现的消费品零售总额还不到总消费的一半。
  消费得少,最简单直接的结论,就是消费需求潜力大。“开拓市场要以开拓农村市场为重点”的方略是对的,在此思路下,投资也好像一下子找到了重点,比如农电。在国家大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加强农电投资,消除农村市场的瓶颈限制,促进农村市场对生活用品的消费,成了一个潜力无穷的大蛋糕,好像所有的企业都能从中得益。国家已经准备拿出200亿元专门用于扩大农村电网的改造,其他地区也都开始进行巨额投资。
  可以肯定地说,农村的供电问题很快就能解决。问题在于有了电,就一定有市场吗?很多人认为,电的问题解决之后,开发和生产出结实耐用、操作方便、价格实惠的农用产品,就能打开市场,因为农民不会像城里人那样挑剔。但一个简单而十分重要的环节被忽视了:没有经过城市化的广大中国农村,并不是现在大量积压的城市商品的市场。
  除了电视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家电产品,都不会在农村找到人们所期望的那个大市场,因为农村没有产生那种需求城市商品的城市文化,也没有城里人手中由工资攒成的购买力。农民不必用微波炉来节省时间,也不用空气清洁剂来清除厕所的异味。农民有自己的消费和价值观,在沿海地区那些已经很富有的农民家里,你也会明显地感到,他们是农民。他们的钱是自己终日劳作的血汗钱,因而对商品更挑剔。真要打开这个大市场,绝不是把电送到农家、再到村里开个商场那么简单。在城里遍地可见的抽着洋烟、到发廊理发、穿着时髦衣裳、喝着可口可乐、到影剧院看电影的普通消费者,在农村里则可能被称为“败家子”。
  开发农村市场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还得造出真正是他们需要的商品。很多厂家并不掌握农村市场的确切信息,也不真正了解农民到底要什么?在这个前提还未把握时,就把农村市场当成救星,是不是有点忒自作多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