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城市新观察1

  大庆今年40岁
  本报记者 董伟
  开篇的话:假如你整日行走在城市的高楼之间,时光流转,你也许会惊诧于这世间的变化;假如你是一位漂泊已久的游子,多年之后,也许再也认不出归家的路;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切都在变,共和国50年带给我们多少惊喜,多少憧憬。
  于是,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循着一些新兴城市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足迹,去感受共和国的发展脉搏。
  这些城市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它们出生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与时代一同成长。随着矿井的延伸,铁路、公路的畅通和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新的城市不断出现;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
  大幕已经开启,《城市新观察》专栏呈现在你眼前的可能不是多幕剧,只是精彩的片断,却也足以展示一座城市性格中最深厚的内涵,仿佛一位青年人坐在你面前,娓娓讲述着他青春的故事。
  城市新观察①
  ●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的铁人王启民是大庆精神人格化的代表;
  ●“可以盖些高楼,让大庆更美丽”;
  ●开始发展以高科技为先导的非油替代产业,大庆展现出的是一种成熟的骄傲。
  “老百姓生个孩子都叫‘大庆’,给国庆10周年献这么大的礼,我看也叫‘大庆’吧。”40年前的9月26日,“松基三井”出油,宣告了大庆油田的发现,同时,把我国贫油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上。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听到这个喜讯后说了上面一番话。于是,这个松辽盆地上叫大同镇的地方从此改叫了大庆。
  73岁的薛国邦是油田会战初期与铁人王进喜齐名的“五面红旗”(王马段薛朱)之一,是大庆油田第一支采油队的队长。4月8日上午,在薛老的家中,记者与老人一边翻着会战时期已经泛黄的照片,一边回忆那火红的年代。“1960年6月1日,第一车600吨原油从萨尔图车站发出,我累得昏睡了两天两夜。仿佛一觉醒来,大庆40年发生了我们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变化。”
  1960年2月13日,石油部党组上报中央,提出“打算集中石油系统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用打歼灭战的办法,来一个声势浩大的大会战”。中共中央于同月20日批转同意此报告,会战开始了,全国各地的人都来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朱德、董必武等先后来到大庆。在大家的关注之下,大庆开始了它的创业之路。
  40年来,大庆市已累计给国家上缴利税2100多亿元。大庆人总是骄傲地告诉你:“国家在大庆的投入产出比是1∶44。”据统计,大庆油田已累计为国家创汇482亿美元。高产稳产达23年之久,并将以年产5000万吨以上的原油产量保持到下个世纪头10年,可谓对共和国“功德无量”。
  大庆是一个年轻的城市,但它却拥有独特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铁人王进喜和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就是这个城市精神人格化的代表。在铁人王进喜率领的1205钻井队打下的第一口井旁,大庆修建了一个“铁人纪念馆”。春风习习,站在当年铁人用身体搅拌泥浆的池子边,耳边似乎仍能听到铁人“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大庆如今已颇具现代气息,可是,你却经常会在某一单位的大门上或围墙上看到“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等一些会战时期的标语。这就是大庆!
  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为自己却想得太少太少。邓小平同志在油田会战时期曾两次来到大庆,1978年9月14日,邓小平同志再次来到大庆,看到大庆楼房很少,人们仍然过着很艰苦的生活,不由地说,要关心职工的生活,可以盖些高楼,让大庆更美丽。“这样,才有了今天这般美丽的大庆。”大庆人都这么说。
  “磕头机”是大庆的一大景观,一出大庆火车站,就可以看见10个“磕头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许多人在“磕头机”身上读到的是某种精神和诗意,可记者每次看到“磕头机”,总感觉那是一个个步履艰难的老人。石油毕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1990年2月,江泽民同志来到大庆,视察完后留下一句话:要“未雨绸缪”!大庆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花园般的住宅小区,气魄的铁人广场,宽敞无比的大街,以及和大庆的历史脉脉相通的城市雕塑。大庆的美是一种很有品位的美;发展非油产业,发展以高新科技为先导的替代产业,力争到2010年使其成为大庆市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产业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庆人现在的骄傲是一种成熟的骄傲。
  像广袤的松辽平原当初以宽广的胸怀接纳第一批参加石油会战的勇士一样,今天的大庆更以大开放的姿态吸引着国内外广大的投资者。刚刚从华东三省一市招商引资回来的大庆市市长杨信兴奋地对记者说,签约总额达242.1亿元,占了全省的一半还多。“这虽然有大庆市软环境和硬环境的优势,但是,给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大庆’这两个字所具有的无法量化的无形资产。”杨信说,这是以两个时期铁人为代表的大庆人用对共和国的忠诚和奉献凝聚成的无形资产,我们要珍惜,要用好,更要以我们自身的努力使之发扬光大,让大庆永远繁荣、美丽。(附图片)
  题图:大庆油田工人住宅。
  1960年6月1日,大庆首车原油外运。
  大庆市居民小区。
  高科技采油。 王青龙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记者见闻

  四月二十三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左右,由成都开往乌鲁木齐的三一三次列车经过“百里风区”时,突然遭遇到十二级大风,顷刻间,车窗玻璃破碎,气温骤降,列车上的全体人员开始投入——
  与狂风搏斗的十三个小时
  田丽华 陈沸宇
  列车刚刚通过红层车站,原先不紧不慢的风忽然大了起来。狂风裹挟着砂石,发出魔鬼般的叫声,列车不停地摇晃,车速明显地慢了下来。
  这时,列车正要开午饭。正在餐车上炒菜的唐师傅望了望窗外,告诉徐士荣车长:“这风不对劲呀!”话音未落,只听“哗”的一声,他身后的车窗玻璃不见了。紧接着餐车前后台的车窗玻璃全部被飞石击得粉碎。餐车内顿时锅飞盆舞,乱成一团。“快!快灭火!”徐士荣大喊一声。唐师傅去拧水龙头,流出的水被刮得不知去向!去铲炉灰,炉灰刮得满天飞舞!急中生智的老唐喊着:“快拿灭火器来!”两个炊事员飞奔着拿来灭火器,老唐抢过来拧开开关对着火花飞溅的炉膛猛浇。长年跑车的他知道,万一发生火情,风助火势,火助风威,根本无法救治,后果不堪设想。连着灭了两个炉膛的火,老唐松了口气。这些事发生在不到一分钟内。
  在餐车玻璃粉碎的同时,其余十几节车厢都有玻璃被击碎,刺骨的寒风夹杂着粗粝的砂石一股脑儿地往车厢里灌,车厢成了过风洞。旅客们一声惊呼之后就是哭喊和拼命躲避,车厢里一片混乱。各个车厢列车员这时冲在最前面,招呼乘客们用大件行李堵住窗户。16号车厢维吾尔族列车员凯依撒尔迎着狂风跳到座席上,抓住行李架大声喊:“快把烟灭掉!大家不要慌,先想办法把车窗堵上……”然而,他的声音被呼呼的风声和旅客们的吵闹声淹没了。
  就在这时,广播员从容镇定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在各车厢响起:“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解放军和武警同志们,请协助乘务员用大件行李堵住被风刮坏的车窗,保护旅客生命财产的安全。”旅客们渐渐平静下来,纷纷拿下自己的行李和列车员一起去堵车窗。
  中午12时,列车终于停泊在“百里风区”的中间站十三间房,这时测风仪上显示的风速为每秒45米,已经远远超过了12级。令人不安的是,残存的车窗玻璃还在被刮起的鹅卵石击碎,大家想尽办法堵住破碎的窗口。玻璃破碎最多的是3号和8号车厢,在列车员的带领下,乘客把几十斤重的行李横放在窗口,大家轮流用脊背去顶。为了一位孕妇的安全,软卧车厢的女列车员用身体在刺骨的窗口堵了一个多小时,嘴唇发青、打着哆嗦的她,直到别人找来毛毯钉在车厢板上才走开。
  16号车厢的旅客们赶紧将未被打碎的玻璃也堵上。忙乱中,忽然传出一声“有人让风刮跑了!”乘务员赵玉玲向外一望,一个旅客不知怎么在车下被风掀了几个跟头,双手紧紧抓住钢轨趴在地上,情况十分危险。赵玉玲顾不得多想,一边说:“不怕死的跟我来!”一边打开车门跳下车。她一点点爬到那个旅客跟前,抓住他的胳膊,带着他爬到车门口,两个小伙子在上面接着,把那人拉了上来。
  313次列车被困十三间房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乌鲁木齐铁路局。下午1时,列车长徐士荣艰难地来到运转室向上级汇报。
  几分钟后,乌鲁木齐铁路分局鄯善办事组接到紧急电话:“313次列车被困十三间房,情况紧急,请你们火速采购2300多份食品和矿泉水,15时之前准备好!”办事组组长带着十几个人把当地所有商店、食堂、饭馆的馕饼、馒头、面包、饼干、点心等都买来了,好容易才凑够了2300多份。下午6时,装满食品的救援列车开出鄯善。刚一到红台车站,机车驾驶室的玻璃便被打碎。飞石打在驾驶台上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司机只得蹲在地板上驾驶。平时只需1小时的路程,这次足足走了4个小时,直到晚10时才到达十三间房。
  这时的313次列车像一条受到重创的巨龙,一动不动地停在那里。列车上仅有的一些小食品全都送给了老弱病残和重点旅客。乘务员们忍饥受冻,一直在堵车窗、安抚旅客……下午5时的时候,列车已经没电了,广播也不响了,有的旅客已经表现出精神不正常的狂躁,许多旅客对有无食品已不太关心,只关心列车何时能开出危险地带……
  情况越来越危急,为了广大旅客的安全,乌鲁木齐铁路局的领导经过左右权衡后决定:开车,以每小时10公里的速度往前运行。24日凌晨1时,在十三间房停了13小时的列车开始启动了。
  24日拂晓5时50分,饱受折磨的313次列车终于平安驶进了鄯善车站。7个小时后,列车到达终点站乌鲁木齐。
  附:据事后统计,此次风灾击碎313次列车车窗玻璃224块,2300多名旅客无一伤亡,行包物品无一丢失,列车备用品除被风刮跑两条枕巾外,全部完好无损。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招聘不要走过场
  王楚
  最近,深圳市某部门对几家大医院正副院长实行“公开招聘”,这是提高卫生系统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但是,招聘中的有些做法却让人颇为费解。
  通过考试招聘,可以防止走过场,但如何考试却是关键。5月1日起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规定,医生必须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后方能行医。此番考试的第一道关是写一篇“假如我当院长”的千字文,如果文章写得好,就认定可管理现代化的医院,那是拿人命开玩笑。如果仅因为文章没有写好,真正的人才得不到选拔,就更有遗珠之憾。
  防止招聘走过场,谁来主持招聘也是重要一环。医生职业专业性很强,冠以“专家”招聘小组,却对“医”十分陌生。招聘中医院院长、副院长,“专家”小组没有一个懂中医中药的。甚至把人大、监察局的干部拉进“专家”招聘小组,这就难免有花架子之嫌疑。
  招聘中另有一条“限于市内卫生系统”,这更与深圳以往的作风相左。招聘的目的是广纳天下之贤才,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敞开她那博大的胸怀,“问才干,不问籍贯”,举天下英才而用之。卫生系统急需人才,谁料此一规定竟把无数有志者挡在了门外。
  如今,各行各业的招聘越来越多。应该说,招聘可以部分消除用人中的不正之风,起到举才纳贤的作用。要使招聘不走过场,关键是要真招实聘,考什么,不考什么,怎么考都应该从行业特点出发,拿出切实的办法来。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以实干凝聚人心
  湖南省邵阳市市长 孔令志
  孔令志,现年52岁,大学文化。历任湖南江麓机械厂工会主席,湘潭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市长,现任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当前,群众对干部最反感的是说空话,不办实事;说假话,不办真事;说套话,不办难事。我认为,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既要有较强的宏观决策能力,更要有真抓实干的作风。如果只说不做,整天泡在会里,喊在嘴里,忙在应酬上,再好的决策,也只是一纸空文;再好的设想,也不可能变成现实。
  邵阳市是湖南省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这几年之所以有大的变化,有新的发展,关键是市、县两级领导班子齐心协力,带领干部和群众实打实地干。看准了的事,不徘徊不争论,雷厉风行,一抓到底;没看准的事,不乱发号召,不轻易决策;没有干好的事,不作假,不糊弄上级,是一不说二,是差不遮掩。比如,我们针对邵阳区位条件比较差,工业基础比较弱的问题,提出“民营突破”战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实施这一决策,从市到县各级领导组成若干小组,分头抓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年初签订责任目标书,年末组织群众评议,公布考核结果。重点项目由领导坐镇指挥。由于坚持真抓实干,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加快。自1995年以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每年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民营经济迅速崛起,从业人员达150万人,占全市总劳力的40%。乡镇企业总产值达364亿元,增幅连续4年名列全省前茅;粮食总产达32亿公斤,实现了由缺粮市向余粮市的历史性跨越;招商引资由过去每年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现在的2700万美元;城市建设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每年投入几亿元,一年相当过去的十几年。
  看看这几年的变化,我觉得干什么事都要人去做,去抓。干,可以出思路,出办法,出经验,出成效。我们为官一任,就要负一方责任,为一地百姓,干一番事业,以实干凝聚人心,以实干赢得政绩,以实干树立形象。(附图片)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不恋机关图创业
  玉泉干部争下乡
  本报记者 杜若原
  刘宇本是一名机关干部,如今却“下海”了,成天在乡间与农民打交道。在湖北当阳市玉泉办事处,像刘宇这样走出机关的干部有18人,占办事处总人数的2/3。
  机关人浮于事,农民有困难却苦于无人帮扶,这种现象引起了办事处领导的重视,但要让干部下基层,却颇费思量。刚开始动员时,愿意去的并不多,原来他们心存顾虑:一是怕丢面子,搞不好工作,别人看笑话;二是怕丢票子,担心收入无保障;三是怕丢位子,下派之后,与行政脱钩,丢了职务划不来。
  为了让干部安心深入一线,办事处党委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如干部身份不变,待遇不变,提拔、评优向一线干部倾斜等等。除却了后顾之忧,干部纷纷报名。
  在干部转岗“换角色”之前,玉泉办事处做了充分调查,哪些岗位需要人,需要什么样的人,然后根据下派干部的特长和本人意向确定岗位。这样,下派干部既乐意到所派单位工作,基层也不会认为是上级转嫁负担。
  从1997年办事处实行干部下乡任职以来,基层反映相当不错。办事处纪委书记郭圣清任子龙村党支部副书记,既甘当配角,又主动当参谋,去年以来协助办事处党委对村级财务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对6个村办企业大胆进行租赁、拍卖,共回收集体资金226万元。办事处副主任冯友定,领办星光磷化公司,目前公司资产达3200万元,年销售收入9000万元。
  从机关到基层,玉泉办事处的干部在转换角色的过程中付出了代价,有了许多收获。冯友定对记者说了一番肺腑之言:“坐在机关虽然轻松一些,却很难发掘出自身的潜力;下基层、办企业,可以经一经风浪。”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草药医难症
  ——访著名草药专家来春荣
  本报记者 傲腾 王学孝
  来春荣大夫是一个“坐着飞机上班”的人。他在北京、天津、广州、福州、杭州、沈阳等大城市分别设有门诊部,20多年来,他从无假日,一直在为患者奔波。
  现为杭州市疑难杂症研究所所长的来春荣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但他从小就热爱中草药,曾从师于一位七代行医的老人,得益良多;其后,边采药边行医,矢志开掘中医药宝库,普济苍生。来春荣为发掘采集到的方子的最佳效应,在缺乏现代分析化验设备情况下,只好效法历代宗师们最原始的方法,亲口尝百草,以身试百毒……
  有一种叫“天南星”的中草药,具有解毒、泻火、抗癌治病的特殊功效,尤其对抑制肺部癌细胞的繁衍生长有非凡的神力,但其本身含有巨大的神经性毒素,一般规定的极限用量为5克,能否加大剂量?来春荣决定亲身一试。第一次加大到10克,没有不良反应,第二次增到20克,仍无异常。30克、40克、50克……他终于成功突破了中医学上规定的10倍的大关,一剂治疗肺癌的神奇药方诞生了。
  惟有尝百草,才能治百病,惟有试百毒,才能成奇医,古代医学家的成才规律在来春荣这里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在浙江淳安山区,有一种能治疗恶性肿瘤的神奇草药,叫“蛇不见”。来春荣下决心要找到这一种草药。他在一个大雪封山的日子背着干粮进山了,一连半个月都在白雪皑皑的大山腹地里转悠,最后干粮吃完了,他就靠喝山泉水充饥,找山枣填肚子,一连三天三夜没吃上一粒米,正当他快要支撑不住的时候,突然遇上一位山里的老猎人,他给了来春荣一包黑米枣,就是靠着这一包野果充饥,来春荣经过20多天的跋涉,终于找到了“蛇不见”,为他后来制成那神奇的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红斑狼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春荣最擅长治疗红斑狼疮。红斑狼疮是一种胶原组织即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它与癌症、艾滋病并列为当今三大难症。从80年代中期治好第一例红斑狼疮病人至今,来春荣大夫已先后收治了海内外近2万名患者,有多少不幸的家庭在他回春之手的引领下走出了苦难的门槛。
  来春荣敢于向当代人类第一恶魔癌症挑战是被逼上梁山的。那是20多年前,最疼爱来春荣的老祖母患上皮肤癌,找遍了省城名医专家诊治,一致断言仅有几个月的生命。还有一位大夫撂了一句话:“除非你做大夫,可能能救你奶奶的命。”
  来春荣在遍访民间偏方,遍采草药过程中,获得一种治蛇咬的拔毒单方,他又加进几味药,奶奶脸上那些腥臭脓血被一点点逼出来,并长出新肉。经过一年多治疗,病居然好了起来,竟然活到90高寿……
  从此,他开始关注起戕害人类的第一恶魔。他研制成功的“707健康口服液”,无疑是癌症患者的一个福音。来春荣就这样不断地跋涉,不断地探索,在他看来,与死神争夺生命,是一件快乐的事。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查遍党政机构序列表,也难以找到“工商服务局”。这是工商客户对济南市开发区工商局的亲切称呼——
  只付出 不伸手
  范立山
  1992年,济南高新技术开发区成立。这年7月,肩负组建开发区工商分局重任的马风帜同志率两名同志从市局来到了这里。
  “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济南市开发区工商局领导为全体干部制定了一条准则。
  围绕这一准则,他们创造了为客户服务的“一腔工作热情、一张笑脸、一口文明用语、一张明白纸”的“四个一”标准和“嘴勤、手勤、腿勤、心勤”的“四勤”工作法。
  为使辖区内的所有工商客户都能够尽快发展,工商局的同志们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去年6月,他们从上千家私营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110家,组织开展了以“展示科技新产品、展示新技术,招合作伙伴、招下岗职工”为主题的“双展双招”洽谈会。在历时3天的活动中,共展示新产品800多种,新技术500项,吸引天南地北的观展人员1.5万人。
  每当提起这些,工商业户总是感激万分:“我们企业自己没想到的,工商局为我们想到了;他们只尽义务,只付出,却从不向我们伸手。”建局头几年,辖区内的工商业户对这个局里的年轻人揣摸不透,变着法子想与他们套近乎。时间长了,客户们都摸准了工商人员的脉搏,于是,送的请的就慢慢少了下来。
  这个局还有许多特别之处:建局仅6年,但他们帮助发展的企业却扩展了几十倍;人数只有24人,但却管理着辖区内的近3000家企业。他们先后获得了“全省工商系统先进集体”、“全市双文明单位”、“济南市廉洁勤政十佳集体”等众多荣誉。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健身热在深圳市悄然兴起,全市城乡2000多个住宅区基本都有居民自发成立的健身队。这是益田村小区的老人们正在晨练。 本报记者 胡谋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