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委员长会见叙总理
本报大马士革4月7日电记者刘华新、傅旭、吕志星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上午在叙利亚总理府与叙利亚总理祖阿比举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见。
李鹏委员长首先转达了朱镕基总理对祖阿比总理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李鹏说,总理阁下1996年底访华时,我们在北京进行了很好的会谈,今天有机会在大马士革再次见面,我感到十分高兴。李鹏对叙利亚在阿萨德总统的领导下,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道路,保持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表示赞赏,并高度评价叙对外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李鹏积极评价中叙双边关系。他说,中叙建交40多年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一贯相互支持、密切合作。对此,我们表示高兴和满意。
李鹏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加强和发展中叙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的既定方针,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助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中方愿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带入21世纪。
李鹏说,中国始终不渝地支持包括叙利亚在内的阿拉伯国家的正义事业和正当要求,支持中东和平进程,支持国际社会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一切努力。
关于两国的经贸合作,李鹏说,近年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叙经贸合作取得长足发展。上次总理阁下访华期间中叙双方签署的会谈纪要正在落实,并取得了进展。1998年,两国贸易额已达到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这说明,两国经贸合作潜力较大,开展互利合作的前景广阔。
祖阿比热烈欢迎李鹏委员长来访。他说,你是来自友好国家的一位老朋友,同你在叙利亚再次见面感到非常高兴。他对中国在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表示钦佩。祖阿比说,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建设自己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叙中建交以来,两国政治关系良好。他对中国一贯支持叙利亚和阿拉伯人民争取中东和平的努力表示感谢。他表示,叙利亚愿意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祖阿比说,叙在经济贸易方面实行开放政策,欢迎外国企业到叙投资。叙对中国在叙的投资和援建项目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评价,他说,我们十分欢迎中国企业参加叙利亚的经济建设,叙方将为此提供良好的条件。
祖阿比请李鹏委员长转达他对朱镕基总理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
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以及侯宗宾、江村罗布、范敬宜、于振武、杜青林、袁启彤、吕聪敏、吉佩定、万经常和中国驻叙大使吴珉珉参加了会见。叙方参加会见的有总理的高级助手和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
又讯李鹏委员长夫人朱琳今天前往叙利亚总理官邸,会见了叙利亚总理祖阿比夫人,双方就中叙友好和文化交流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交谈。随后,朱琳会见了叙妇联主席巴库尔及叙妇女界代表。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委员长与叙议长会谈
本报大马士革4月7日电记者刘华新、傅旭、吕志星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6日晚上在这里与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卡杜拉举行会谈,会谈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李鹏首先祝贺卡杜拉再次当选叙利亚人民议会议长。他说,议长阁下率团参加九十六届议会联盟大会时,我们在北京见过面,我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在大马士革与你相见。中叙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接触,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对加深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扩大合作是十分有益的。
李鹏说,中叙友谊源远流长,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进行了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也一直相互理解和支持。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不断,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了解,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他说,1991年我访问过贵国,这次再次来到叙利亚,目睹大马士革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对叙利亚在阿萨德总统领导下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感到十分高兴。中国十分珍视同叙利亚的传统友谊和业已存在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加强中叙友好,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李鹏说,中国全国人大愿意进一步加强同叙利亚人民议会的交往与合作,我愿与议长阁下共同努力,通过两国议会不断加深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把两国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带进21世纪。
李鹏还介绍了中国全国人大的组织结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和刚刚结束的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取得的成果。
卡杜拉议长说,叙中两国自50年代建交以来,不管国际形势发生何种变化,我们都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委员长的这次来访是我们两国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叙非常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珍视同中国的友谊。叙利亚人民感谢中国长期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对叙利亚的帮助。叙利亚愿意发展两国、两国议会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7日晚上,卡杜拉议长和夫人举行晚宴,热烈欢迎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及其一行。
又讯李鹏委员长7日晚在大马士革亲切看望了中国驻叙利亚大使馆工作人员、中资机构和留学生代表。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文明古国再塑文明
本报记者张静宇安国章
埃及是文明古国,川流不息的尼罗河曾经孕育出璀璨的古埃及文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记者在采访中欣喜地注意到,面对发展变化的世界,埃及人民没有沉醉于往昔的辉煌,而是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到了未来。不少政府官员和群众在与记者交谈时都表示:传统需要继承,文明更须光大。在人类文明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今天,埃及人民正视自己的国家在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竞争中所处的暂时落后现状,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扎扎实实为下个世纪的经济发展奠定科学文化基础。
在新兴的工业城市——“10月6日城”,记者参观了全部由埃方技术人员管理和控制的卫星地面站。在这里,10多个频道的自办电视节目通过属于埃及本国的广播电视通信卫星传向全国,内容包括新闻、教育、影视、卫生、体育和娱乐等多种类别,节目格调清新,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在埃及的短短几天里,记者无论是漫步开罗街头,还是驱车到外省采访,沿途所见用于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卫星天线密布各式建筑屋顶,就是在地处大漠深处的阿布辛布勒地区,卫星接收天线亦为寻常之物。从一个侧面显示,埃及政府正在致力于加快本土文化的建设。
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埃及朋友特别强调了现代化传播手段在提高民族凝聚力、普及国民教育、促进社会沟通与进步等多方面所具有的特殊效用,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尽量利用世界上一切能够利用的先进技术手段,加快国家和民族的科学文化建设。
在吸收发达国家科学文化和借鉴国外成功发展经验的过程中,埃及政府不妄自菲薄,而是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并从维护阿拉伯传统道德观念出发,积极抵制一切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埃及新闻署长奥斯曼先生在会见记者时表示,他非常赞赏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的那句话:窗子打开后,新鲜空气吹进来,也会混进一些苍蝇,但绝不应为此而关闭窗户。他认为,埃及在某些方面同中国一样,也面临来自外界的消极文化影响,抵制的办法之一,就是教育人民记住自己的历史。
记者通过观察感受到,由穆巴拉克总统亲自倡导的这个思想在埃及已经得到切实的贯彻。近十几年来,包括文化宫、图书馆、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在内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一批从事民族音乐、舞蹈、文艺评论、影视、民间艺术研究的专门机构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积极贯彻继承与创新并重、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存的原则,不断为古老的民族文化艺术增添新的内容。1989年,国家拨出巨额资金,创办了中东地区最大的影视艺术城。影视城负责人自豪地称这里是“新一代阿拉伯文化的策源地”,具有每年拍摄100部影片和数千小时电视节目的能力,已经在繁荣国家文化创作事业上发展出重要作用。
文化振兴,教育为本。埃及政府和社会各界近年来重视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争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扫除文盲。一大批教育基础设施陆续出现在埃及的大地上,记者前往参观的阿布辛布勒地区,常住居民不过千余,就建有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普及程度可见一斑。政府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接受初、中级正规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数已从1981年的不到760万人增加到去年的1500多万人,由政府和私人投资兴办的大学和各类高等技术学校从199所上升到397所,仅开罗大学就有在校学生15万人。国民教育的各项指标与18年前相比,均有了成倍的增长。截至1998年,埃及全国已有2200所学校引入了计算机课程,在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国际互联网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国家信息服务中心、《金字塔报》等单位还开设了各自的网站,用阿拉伯文和英文两种文字向全世界发布动态信息。
这些变化使记者联想起,在阿斯旺水坝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采访时,遇到的一群行进在上学路上的努比亚小学生,从他们那充满自信的笑脸和落落大方的神态中,从不远处校园中迎风飘扬的埃及国旗上,我们似乎看到了埃及的希望与未来,并且有理由相信,在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埃及人民致力国家复兴、再创现代文明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附图片)
上图为开罗老城区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门。
本报记者刘水明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指出
解决人权分歧不能搞对抗
据新华社日内瓦4月7日电(记者陆大生)出席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宗淮大使7日在全体会议上强调指出,对话有助于解决各国之间在人权问题上的分歧,对抗没有出路。
乔宗淮说,各国国情不同,对人权问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对话与交流妥善处理分歧。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最好办法。乔宗淮对欧盟今年再次决定不在人权会上提出针对中国的提案表示赞赏。他说,这是明智之举,对双方对话以及缓和人权会上的对抗气氛都有好处。
乔宗淮指出,美国政府3月26日宣布将在人权委员会提出涉华提案。美国代表在前几天的发言中歪曲事实,对中国进行无端攻击,并声称提出指责中国的人权提案是个“原则问题”。他说,美国置委员会多数国家的呼声于不顾,独断专行。如果这是个原则的话,那就是冷战的原则、霸权的原则、对抗的原则。
乔宗淮还介绍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权状况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于3月22日在日内瓦开幕,将于4月30日结束。本届会议讨论的议题有发展权、经济社会文化权、公民和政治权利、妇女和儿童权利等20多项。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一位年轻人在贝尔格莱德街头出售抗议北约侵略的纪念章。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呼吁西方勿拒绝南倡议
俄国家杜马建议俄向南提供军援
本报莫斯科4月7日电记者刘刚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致函西方七国领导人,呼吁不要拒绝南斯拉夫关于停火的倡议,希望他们积极地、不带有条件地研究这一倡议。
俄总统新闻发言人说,昨天南领导人宣布在科索沃单方面停火后,叶利钦立即签署了致美、法、德、英、意、加、日7国领导人的信函。信中说,贝尔格莱德决定停止一切针对阿族“科索沃解放军”的军事行动,与阿族政治领导人展开直接对话达成和解并研究解决遣返难民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4月7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7日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一项决议,建议俄总统和政府向南联盟提供军事援助。
俄国家杜马在“关于采取紧急措施制止北约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和恢复科索沃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的决议中说,俄总统和政府应在4月15日之前讨论并采取必要措施,向南联盟提供武器、技术兵器及其零部件,并向南联盟派出军事代表团。俄国家杜马还建议总统和政府向有关国家派议会代表团解释俄对南局势的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称
北约对南动武系新使命试验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6日电(记者符泉生)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6日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演讲时公开宣称,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19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目前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试验。
她说,北约下个世纪的主要任务仍是负责19个成员国的防务,但它必须承担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这些使命,可由成员国来承担,也可与非成员国共同承担。
奥尔布赖特在为北约轰炸南联盟问题辩解时说,这是为把一个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巴尔干半岛纳入“欧洲主流”。她声称,轰炸才能迫使南联盟接受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也是北约在下世纪尚未开始之前执行成员国领土之外任务的试验。


第6版(国际)
专栏:

列宁陵墓重新对公众开放
专家对列宁遗体进行防腐检测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安置列宁遗体的列宁陵墓于六日重新对公众开放。列宁陵墓是今年二月二日停止向游人开放的。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列宁陵墓所属的生物学结构科研中心的十二名生物医学专家对领袖遗体进行了深入检查,结果并未发现任何不正常现象。为了使列宁遗体始终处于适宜状态,专家们使用一种专门配制的气溶胶溶液对遗体皮肤做湿润处理并采取了其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批准加入消除种族歧视公约
印度尼西亚人民代表会议(国会)六日批准印尼加入联合国《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国会各个党派的代表在发言中一致赞成消除种族主义。印尼民主党代表在发言中呼吁政府废除一九六七年颁布的包括限制当地华人保持和继承自己的传统习惯的有关宗教、信仰的总统令。武装部队代表在发言中要求政府尽快废除所有同国际公约法相违背的国家法令。


第6版(国际)
专栏:

卢旺达大屠杀三位涉嫌人被捕
设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的联合国卢旺达战犯法庭六日发表声明说,三名涉嫌卢旺达大屠杀事件的前卢旺达临时政府官员当日在喀麦隆被捕。他们是:在一九九四年卢旺达临时政府内担任公职部长的穆吉拉内扎·普罗斯珀、外交部长杰尔姆·布尔卡姆帕卡和商务部长朱斯坦·穆根齐。(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联合政府危机加剧
由海军参谋长被解职问题引发的印度联合政府内部危机,六日进一步加剧。联合政府执政党之一的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总书记贾亚拉莉达决定撤出该联盟在内阁的法律和地面交通部长和负责财政和人事事务的国务部长,该联盟两部长已向瓦杰帕伊总理递交辞呈。全印安纳德拉维达进步联盟作出此项决定,是因为内阁拒绝了该联盟的三项要求,即:将费尔南德斯调离国防部长的敏感位置;让被解职的海军参谋长官复原职;成立联合议会委员会调查海军参谋长被解职问题。此间舆论认为,这是贾亚拉莉达撤消对联合政府支持的前奏。由于该联盟在人民院有十八个席位,一旦撤消支持,印度人民党领导的联合政府在议会就失去了多数地位。(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随笔

血腥的实弹演习
何刚
北约空袭南联盟所动用的武器备受瞩目,但北约对此言语含糊。不过,根据各方面断断续续透露的信息,大致可以替北约理出一份武器清单。
这次北约动用了近20种航天系统、调遣了400多架最先进的战机和轰炸机,携带数百枚炸弹和巡航导弹扑向南联盟。战斗机主要是F—15、F—16、F—18、“幻影”、“旋风”、“鹞式”、EA—18“徘徊者”等,轰炸机有B—1和B—52,特别动用的有E3—SENTRY预警飞机、A—10反坦克攻击机、F—117A隐形战机和B—2隐形战略轰炸机,此外还有U—2侦察机、“阿帕奇”战斗直升机、“大力神”运输机等。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机型中,B—2隐形战略轰炸机因首次参与实战而最惹眼。该机造价高达21亿美元,防雷达性能良好,能突破最先进的防空体系,探测、发现并摧毁移动目标,可携带16枚重900千克的精密制导炸弹或8枚重1800千克的打击掩体炸弹不间断飞行1万公里,最适合进行洲际打击。该轰炸机此次在实战中的首次亮相,更像一次精心策划的军品演示:3月23日五角大楼就放风说,B—2轰炸机可能参战;第二天两架B—2轰炸机即从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数千公里,在南联盟投弹后顺利返回。西方媒体对此大加渲染。
北约得意忘形过早了。3月27日夜里,一架美F—117A“夜鹰”隐形战机在贝尔格莱德以西坠毁。南联盟称系“击落”,北约则强调不排除是机械故障所致,因为F—117A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用的隐形战斗机,当年入侵巴拿马、空袭伊拉克曾出尽风头。但无论北约如何闪烁其词,一度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隐形战斗机竟在实战中头一回栽跟头,美军总是脸上无光。
比美军更关心这些高精尖武器在战场上表现的则是各大军火商。战场是最好的“军火展销会”,硝烟就是看样订货的“开幕剪彩”。美军的“爱国者”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中名声大噪,后成为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乐坏了美国军火商。“战斧”式导弹最远射程达2500公里、精确度为80米范围内,在实战中表现不俗。
这次北约对南动武,有7艘海军舰只和潜艇发射了上百枚舰载“战斧”式导弹,但据说其实际命中率不到20%,有些还被南联盟防空军拦截,看来制造和销售“战斧”式导弹的军火商今后生意要难做了。
取代“战斧”式导弹而引人注目的,是B—2隐形轰炸机携带的一种新型炸弹。俄国防部披露,这种炸弹爆炸时会发出一种电脉冲,类似于核爆炸发出的电磁波,对电子设备的破坏力极强,其威力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是一种新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研制这种炸弹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所正是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者。据说这种炸弹研制成功后苦于无处实战,这次在南联盟找到了用武之地,俄官员愤然说,“美国将南联盟当成了新式杀伤性武器的试验场”。
冷战结束后,世界军火贸易连年萎缩,军火商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如今全球军火市场上60%的武器虽然仍由美国制造,多数军工企业还是不断滑入困境,它们一直盼望着战火再起。这次北约对南实施大规模空袭,美军仅补充大量消耗的巡航导弹就需花费2亿美元,美国军工企业今年的利润估计可以增加10%左右。
军事强国和见利忘义的军火商往往是好战分子,或为霸权,或为暴利。在它们看来,一场战争不过是一次实弹演习,至于千百万平民因战火而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它们可不管。然而,这次北约动用了如此多的先进武器,却不能让塞尔维亚人屈服,那些动不动就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算是撞上“南墙”了。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洛克比危机有望了结
本报驻突尼斯记者王传宝
4月5日上午,利比亚在的黎波里国际机场大厅内举行了把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人移交给联合国的仪式。随后,这两名嫌疑犯与他们的家属、医生和律师团一起乘坐联合国的专机,前往设在荷兰海牙扎斯特军营的国际法庭受审。对此,美英两国首脑表示满意。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说,长达10年多之久的洛克比危机已朝最终化解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疑犯移交后不久,利比亚对外联络和国际合作总人民委员会(外交部)发表一份声明说,利比亚是按照总人民代表大会去年12月14日作出的决定完成移交的,这是包括沙特、南非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本人等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去年8月利比亚与美英两国首次在将疑犯移交第三国审判问题上达成一致后,国际社会为推动洛克比问题的早日解决做了大量的工作。沙特、南非两国的特使不断在有关方面进行穿梭调解。安南秘书长去年底还亲赴利比亚做外交努力。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于3月19日宣布接受美英提出的有关移交两名疑犯的新方案。这项新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由设在荷兰的国际法庭根据苏格兰法律,在联合国的监督和南非与沙特的参与下,对两疑犯进行审判。若两人被裁定有罪,他们将在联合国的监督下在苏格兰监狱服刑并接受将在荷兰设立的利比亚领事馆的保护。该方案突出了联合国的监督作用,避免了美英两国单独操纵审判,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利比亚对美英可能借此危害其现政权的疑虑,从而为疑犯的顺利移交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自1992年联合国在美英推动下对利实施制裁以来,利比亚的经济遭受了沉重打击。据利比亚最近向联合国提交的一份报告称,截至去年2月,利比亚因制裁蒙受的损失已高达240亿美元。今年以来,美英两国曾两度对利发出加重制裁的威胁,据透露,新的制裁措施包括对利进行石油禁运。如果新的制裁措施得以实行,利比亚经济的主要支柱石油工业将遭受致命打击。因此,利比亚期望洛克比问题能够早日得以解决,使利社会和经济发展尽快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利比亚遭受制裁已长达7年之久,利比亚人民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国际社会对制裁日益不满,对利比亚人民深表同情。非统组织去年作出决定,抵制安理会对利实施的空中禁运。一些非洲国家领导人还接连访问了利比亚。所有这一切都对美英形成强大的压力,促使两国放弃强硬立场,并最终同意两名疑犯由联合国监督在第三国审判。另外,利比亚是北非地区最大的产油国,欧洲10%的原油是从利比亚进口的。目前,一些欧洲国家正积极准备发展与利比亚的关系。
总之,在国际社会努力和有关方面让步的情况下,利比亚两名疑犯终于得以顺利移交。现在,人们关注的焦点将集中在对疑犯的审判和联合国取消对利制裁的问题上。国际舆论希望有关各方信守承诺,使久拖未决的洛克比案早日画上句号。(本报突尼斯4月5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