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记者专访

期待朱总理访美成功
——访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何立强
本报驻美国记者马世琨张勇
电话从纽约打来:“我是何立强,很高兴接受你们的采访。”一个地道的中国名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他的英文名字叫约翰·何尔顿,头衔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接受采访的题目是朱镕基总理访美和美中关系。按照记者提出的问题,他用中文整整讲了100分钟,有细节,有议论,有建议,显然作了认真的准备。
何立强认为,江泽民主席和克林顿总统成功互访的事实表明,高层访问意义重大。为使两国领导人互访成功,双方政府官员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这是一个加强沟通的过程。新闻媒体也会大量报道,使两国人民相互关注,加深了解。何立强说,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比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要少,希望朱总理来的时候,“把中国的故事讲给美国人听,把中国的现实描绘给美国看”。他认为,衡量这次访问的成功与否,具体成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合作基础。
“美中关系既有重要性,又有敏感性”,何立强说,美中是两个大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都具有全球重要性,今后两国关系怎么发展,合作还是对抗,不仅对两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影响深远。目前,美中正在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这表明“双方是伙伴,而不是敌人,这一点很重要”。他认为,美中关系可分为两个层面。在政治方面,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年来起伏波动较大。与此同时,在商贸、文化、教育和科技等领域的交往却一直稳步发展。“两国文化背景不同,又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分歧很正常。遗憾的是,美国经常用自己目前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其实美国以前也有过类似问题”。何立强建议,中国政府现已了解国会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两国民间交流应有更大的发展;“近来美国报纸对中国的批评较多,但它们根本代表不了美国人民和政府的看法。不要根据它们的言论来下判断,否则肯定拿不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特殊的经历使何立强成为真正的“中国通”。他在北京、台湾和香港工作和生活了17年,当过翻译,做过美国嘉吉公司驻华代表,任过美中商会会长,有机会接触各方人士,因此他对中国的认识较客观和有深度。他说,邓小平理论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能够回答中国现代化碰到的问题。20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崛起,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何立强都有切身感受。他认为,中国变化最显著的是中国人民享有空前多的公民权,他们可以尖锐地批评政府,对政府机构改革、如何健全民主这类问题,都敢公开发表意见,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问:“你跟中国人打交道多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精神和才能。何立强认为,中国人具有善于抓住机会、敢闯敢干的精神。中国的改革开放解放了中国人的这种精神。他举例说,“20年前,北京没有一家私人餐馆,因为不允许,而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私人餐馆就像森林里的蘑菇一样大量涌现”。何立强感到,中国人对如何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很有创造性,“美国人老说中国人应该如何如何,其实中国人最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最知道该怎么做”。他还认为,中国人的个性如今得到了充分展现,中国人外向、乐观、幽默,又心胸开阔,大方好客,容易交朋友,“中国人和美国人相似的地方很多,美国人很喜欢中国人”。何立强的中国朋友就很多。
担任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半年来,何立强干劲十足。他把委员会的使命概括得简明好记:创造机会让美国人了解和学习中国,让中国人了解和学习美国。他们的主要办法是选择一些重大课题,双方进行交流、学习与合作。例如,中国现在正在大搞法制建设,委员会就组织法律专家代表团到中国演讲。他说,委员会当前头号任务是为迎接朱总理访美作准备,与其他机构一起筹备隆重的欢迎活动。
“在目前比较微妙的政治气氛中,这次访问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机会”。何立强认为,朱总理坦率务实,处事果断,风趣幽默,善于解决难题,美国人很喜欢这种风格,“他肯定会成功地与美国人对话,展现克服困难的艺术。我们期待朱总理访问成功”。
(本报华盛顿4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会见土中友好小组主席
本报安卡拉4月5日电记者刘华新、傅旭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土中友好小组主席杰马尔·屈拉赫勒和该小组其他成员。
李鹏说,中土议会间的交往日益增多,两国议会领导人、专门委员会及双边友好小组之间常来常往,进一步加深了两国议会间的相互了解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对促进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土中友好小组的朋友们为发展两国议会的关系作出了积极的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中国全国人大愿与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发展关系,并加强双方在各国议会联盟等多边领域的合作。李鹏强调,中土都是发展中国家,共同点远多于分歧点,双方加强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
屈拉赫勒表示,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将发挥更大作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土中友好小组愿为推动两国议会交往发挥积极作用。他欢迎中国全国人大中土友好小组访问土耳其。
会见结束后,屈拉赫勒设午宴欢迎李鹏委员长的随行人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何鲁丽及其他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出席。
此前,李鹏委员长来到位于安卡拉市最高点之一的马尔泰山向土耳其国父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陵墓献了花圈。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于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建立后出任共和国第一任总统,1938年去世。这座陵墓建于1953年,主建筑包括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寝陵和由“自由”、“独立”等10座城堡组成的围廊和胜利广场,陵墓整体建筑气势雄伟。(附图片)
4月5日,正在土耳其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安卡拉与土耳其国民议会议长切廷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各界人士和华侨社团积极准备
热烈欢迎朱总理访美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4日电中国总理朱镕基即将对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美国各界人士和旅美华侨华人正准备热情隆重地欢迎朱总理的到来。
洛杉矶是朱总理到访的第一站。这里100多个华人团体的代表专门召开会议,积极安排各项欢迎工作。除组织侨胞和留学生到机场隆重欢迎外,他们还将安排一个有千人出席的盛大宴会,欢迎朱总理。洛杉矶市市长雷登表示,洛市将“张开双臂欢迎朱镕基总理”。加利福尼亚州州长戴维斯也将从州府赶到洛杉矶,欢迎中国总理到访。
连日来,华盛顿地区的华侨华人社团纷纷举行座谈会,表达欢迎朱总理访美的欣喜心情。许多人写信给中国驻美大使馆,要求参加接待朱总理的活动。100多个社团决定联名登报,预祝朱总理访问成功。由华裔名人组成的“百人会”,将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多个组织一起,为朱总理举行欢迎晚宴。
在波士顿,“新英格兰地区华人欢迎朱总理访问委员会”早在3月25日便宣告成立。委员会中72个社团的代表汇聚一堂,共商接待事宜。北美华人科技协会副会长、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朱正亚说,朱总理是继前年江泽民主席之后第二位访问波士顿的中国领导人。麻省理工学院此次争取到朱总理到校发表演讲,这不仅是这个学院的光荣,也是该地区全体华侨华人的骄傲。
在丹佛、芝加哥和纽约,当地政府、各界人士及华侨华人社团也都以极大的热情期待朱总理的到来,并精心安排朱总理的参观访问活动。
美国科罗拉多州州长欧文斯3日在州府丹佛市会见了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欧文斯在同李肇星联合会见新闻记者时说:“我非常感谢朱镕基总理将科罗拉多州和丹佛市包括在他的访美行程之中。”
美国企业界人士也热烈欢迎朱镕基总理的到访。美利坚航空公司(集团)总裁唐纳德·卡蒂和副总裁阿诺德·格罗斯曼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利坚航空公司欢迎朱镕基总理访问美国,希望他的访问能够进一步加强美中两国的经贸合作。
美国标准公司总裁、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坎普里斯表示,他和其他许多美国企业家一样,衷心欢迎朱镕基总理访美。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驻朝越大使祭扫烈士墓
本报平壤4月5日电记者赵嘉鸣报道:中国驻朝鲜大使万永祥今天率使馆部分成员来到安州市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合葬墓敬献花圈,寄托对志愿军烈士的怀念与崇敬之情。
安州市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合葬墓地位于安州市郊文峰山上,有7座志愿军烈士墓,共计1178名烈士长眠于此。1984年,根据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指示,安州市将原在新安州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部队烈士纪念碑移至合葬墓地,并对纪念碑进行了改建。
据新华社河内4月5日电(记者侯鹤祥)中国驻越南大使李家忠和一些大使馆工作人员今天分别前往越南北江、山西等地祭扫了中国援越烈士墓。中国大使馆、越中友协和越南当地政府的代表在中国烈士墓前默哀并敬献了花圈,对为越南人民的抗法抗美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身的中国烈士们表示深切怀念。自1951年至1976年,中国共有1442名援越人员牺牲并安葬在越南国土上。


第6版(国际)
专栏:

洛克比空难两疑犯移交
本报突尼斯4月5日电记者王传宝报道:利比亚政府今天正式向联合国负责法律事务的助理秘书长汉斯·柯瑞尔移交了两名涉嫌制造洛克比空难的利比亚人阿明·哈利法·费希列和阿卜杜拉·巴塞特·阿里·迈格拉希,两人随后将在汉斯的陪同下乘联合国专机前往荷兰,接受苏格兰法官的审判。
简短的移交仪式是在的黎波里国际机场进行的,阿盟助理秘书长、意大利外长迪尼和洛克比事件国际调解人、沙特驻美大使班达尔亲王、南非特使等一些国家和组织的代表参加了移交仪式。他们是应利比亚方面的邀请前来对疑犯的移交进行见证的。据报道,押送两名涉嫌人的飞机将于格林尼治时间今天下午1时30分抵达荷兰。
埃及中东新闻社今天也证实了这条消息,这家新闻社称,两名利比亚涉嫌人已经被正式移交,并称这是全世界期待的历史时刻。美国有线电视网则发表评论称,审判工作已经进入倒计时。
联合国方面此前曾宣布,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联合国将在两名涉嫌人抵达荷兰后,正式宣布这一消息。根据利比亚与有关方面达成的协议,两名涉嫌人将被送进设在海牙附近的扎斯特军营的国际法庭接受苏格兰法官审判。据报道,负责审判的苏格兰法官及100多名警察都已先后抵达荷兰。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从轰炸看北约阴谋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吕岩松
自上月24日起,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空中打击已近两周。其间北约的暴行不断升级,轰炸对象从军事目标扩大到民用设施,炸弹落点从荒郊野岭转向人口众多的城市。尽管在军事上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北约狂妄的构想并未化为现实:南斯拉夫人民没有被北约的战争淫威所吓倒,保家卫国的呼声日益强大;科索沃局势进一步恶化,30多万难民外逃;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进程彻底中断,整个巴尔干地区的安全也受到冲击。可以说,北约已经在政治、道义上失败,正一步步陷入进退维谷的难堪境地。
然而,战争贩子也有自己的强盗逻辑。既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不实现狂妄的野心他们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仔细观察一下北约近日来的行为,不难看出西方大国正酝酿着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北约最初的轰炸对象是南斯拉夫军队的防空系统,其目的是打掉对方的还击能力。随后北约开始袭击南部署在科索沃等地的部队,试图以此来阻止南向阿族非法武装“发动进攻”。日前北约开始袭击民用设施,轰炸的目标从工厂、学校、医院到政府机构,无所不包。不过总的来说,受打击最严重的目标有两类:其一,道路、桥梁等交通干线。目前,南联盟境内多瑙河上已有3座桥梁被炸,为破坏贝尔格莱德至黑山港口巴尔这条铁路枢纽,北约甚至丧心病狂地将战火烧到了波黑境内。其二,油料供应系统。贝尔格莱德热电厂、潘切沃炼油厂、普里什蒂纳油料库多处遭到轰炸。北约重点袭击这两类民用设施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彻底摧毁南联盟的战争机器”,使南人民军失去调动、作战的能力。
北约不断增派飞机加大对空中打击规模的同时,正不断向南联盟周边地区集结兵力。除去已在马其顿部署的上万人作战部队,4日又一支北约部队以保障向难民分发人道主义援助为名进驻阿尔巴尼亚。虽然西方领导人一再表白“目前还没有地面进攻的计划”,但这不过是掩人耳目的烟幕。英国国防大臣罗伯逊4日扬言,北约将调动全部力量迫使南斯拉夫就范。据悉,南联盟总统府已列入轰炸目标。舆论认为,北约很可能以“护送阿族难民回家”为名向科索沃派遣地面部队。
不过,这对北约来说的确是个十分冒险的选择。即使撕破脸皮不顾政治上的无理,军事上的风险则不能不考虑。权威人士认为,北约很可能继续加大对南斯拉夫的轰炸力度,在南经济陷入危机、军事实力受到重挫后挑起一场地面战争。(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斯拉夫潘切沃炼油厂四日凌晨遭北约轰炸,两名工人当场丧生,多人受伤。图为尚未脱离生命危险的两名伤员。
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英再次轰炸伊拉克
据新华社巴格达4月4日电(记者刘加文)伊拉克军方发言人4日晚宣布,驻在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美、英两国战斗机当天下午再次侵犯伊领空,并轰炸了一些民用设施和军事基地,造成一名平民受伤。伊拉克通讯社援引该发言人的话说,13批美、英战斗机编队于当地时间下午3时35分侵犯了伊南部纳赛利亚、萨马瓦和巴士拉等省的领空,伊拉克战斗机拦截了敌机。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部队开进阿尔巴尼亚
美增派战机加强对南攻击
英称地面部队不强闯入南
十九具美军尸体运往希腊
荷责北约未防止人道灾难
据新华社地拉那4月4日电(记者李季玉)数十名北约官兵4日晚抵达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这标志着北约向阿提供援助科索沃难民物资的行动和向阿派遣军队的开始。
北约官兵是随4架向阿运送食品的美国军用运输机和若干架意大利军用直升机抵达地拉那附近的里纳斯机场的。随机抵达的北约援助行动指挥官美国将军希尔顿宣称,北约的此次行动只是执行人道主义任务,北约军队将与阿尔巴尼亚军队和警方一起负责保证北约提供援助物资行动的安全。
他说,在今后几天内,还将有数百名北约官兵陆续抵达阿尔巴尼亚。
本报华盛顿4月4日电记者王如君报道:美国将派24架阿帕奇直升机以及2000名支援部队前往阿尔巴尼亚,以加强对南联盟的攻击。这是五角大楼发言人今天在这里的一次吹风会上宣布的。
五角大楼发言人贝肯辩称,部署阿帕奇直升机“绝对不是”表明将向科索沃派出地面部队,这只是扩大空中打击的一部分。
贝肯还说,国防部长科恩已经签署了派遣阿帕奇直升机的命令。
阿帕奇直升机是美军用以攻击地面部队和坦克的重要装备之一。
据新华社伦敦4月5日电据5日出版的英国《太阳报》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对该报记者说,北约不会派地面部队强行进入南联盟。
《太阳报》同时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名为《不要派我们的部队去送死》的社论。这篇社论称美英两国一些主张对南联盟发动地面战争的“所谓军事专家”是“疯子”。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4日电据南通社从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报道,马其顿海关人员证实,装着北约空袭南联盟期间丧生的美国军人的19具棺材4日经过马其顿海关运往希腊。
新华社布鲁塞尔4月5日电(记者郑甦春)北约成员国荷兰国防大臣德赫拉弗日前批评北约未能有效地防止“仍在蔓延的巴尔干人道主义灾难”。他说,北约在轰炸南联盟问题上犯了“幼稚”错误。
据来自海牙的消息,德赫拉弗4日对荷兰电台发表谈话时表达了上述看法。他还说,北约当时只想到军事干预,决定对南联盟实行空中打击,没有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结果,这“太幼稚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一批俄志愿者抵达南联盟
俄国家杜马主席将赴南斡旋
阿族领导人鲁戈瓦会晤俄驻南大使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4月4日电南斯拉夫“兄弟情谊”国际基金会主席米丘诺维奇4日在南联盟北部重镇诺维萨德向南通社发表声明说,第一批俄罗斯志愿者已抵达南联盟。
米丘诺维奇说,俄罗斯志愿者渴望尽快加入抵抗北约对南联盟野蛮侵略的行列。
第一批俄罗斯志愿者的领队阿斯表示,希望南军事当局组成俄罗斯志愿军连队,俄罗斯志愿军连队将在南联盟领土上同南斯拉夫军队并肩作战,共同保卫南斯拉夫、俄罗斯以及所有受到威胁的国家。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记者韦政强)俄罗斯民防、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灾害后果部部长绍伊古5日宣布,从本月7日起,俄将开始向南联盟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将于6日晚率领俄罗斯代表团前往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与南联盟领导人继续商讨解决南斯拉夫危机的措施。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5日电俄罗斯外交部5日证实,科索沃阿族领导人鲁戈瓦5日在普里什蒂纳自己的家中同俄罗斯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科托夫举行了会晤。据透露,鲁戈瓦与科托夫在会晤时讨论了寻求解决科索沃冲突和制止北约轰炸南斯拉夫的途径问题。俄外交部当天还驳斥了俄一些媒体有关鲁戈瓦与科托夫在会晤时讨论了有关鲁戈瓦要来莫斯科的报道。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继续谴责北约
据新华社北京4月5日电综合本社驻外记者报道,国际社会继续强烈谴责北约强化对南斯拉夫联盟轰炸的侵略行径。
塞浦路斯议长基普里亚努3日在尼科西亚市中心举行的声援南联盟人民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北约“打的是保护人权的旗帜,干的却是破坏人权的事”。
越南《人民军队报》3日发表评论说,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表明,它已经变成一支主动向境外进攻的力量。
黎巴嫩《信使报》3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这一战争旨在建立北约组织的“保护国”,并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旅居南非的塞尔维亚人3日要求曼德拉总统出面制止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并在美英驻南非大使馆门前举行示威。
旅居匈牙利的塞尔维亚人2日在美国驻匈大使馆门前举行集会,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
智利政府3日发表声明,谴责北约在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实施军事干预。
本报华盛顿4月4日电记者王如君报道:大约有1000多名群众今天在华盛顿白宫外面举行示威游行,抗议美国及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空袭。示威者说,对南联盟的空袭是非法的和不道德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