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当代青年的一面旗帜
本报评论员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我们向读者介绍“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秦文贵的动人事迹。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涌现了一批又一批杰出青年,他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建功立业,秦文贵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是当代青年的一面旗帜。秦文贵22岁大学毕业以后的17年,是青春勃发、光彩照人的17年。17年来,秦文贵扎根在我国海拔最高、环境最艰苦的青海油田,以其学得的科学知识和青春热血,战胜了一个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事业中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的成才之路。
秦文贵这个先进典型再次告诉我们:青春最有生命力、创造力,被称作是“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爱国、进步是一种高尚情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困难是一所大学校,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一个大舞台。这几个方面一旦结合在一起,即青春一旦与知识、与科技、与爱国、与进步结合在一起,一个人的追求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闪现绚丽的光彩。
在秦文贵身上,起关键作用的是爱国和进步。1982年,秦文贵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青海油田。那是一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的生命禁区,没有强烈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就很难作出这种选择。1992年,秦文贵在加拿大学习期间,毅然放弃国外高薪聘请,再次选择回国报效,选择青藏高原上的青海油田。秦文贵以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贞,以现代科技知识,以坚韧不拔的献身精神,创造了不凡的业绩。
爱国、进步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只有把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把自己的知识、才华和能力献给祖国和人民,把个人的前途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取得了重大成就,还面临着很多困难,这是一个需要为之献身,需要英雄也造就英雄的时代。当代青年要以秦文贵为榜样,进一步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魏茨曼总统
宾主积极评价中以友好合作关系在广泛领域迅速发展
本报北京4月27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宾主双方积极评价中以友好合作关系在广泛领域的迅速发展。
李鹏委员长首先对魏茨曼总统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虽然这是总统首次访华,但阁下长期重视发展中以关系,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李鹏委员长说,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的友谊源远流长。中以建交后,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在广泛领域里得到迅速发展,高层往来频繁,经贸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对此我们表示满意。李鹏还对以色列政府长期以来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
魏茨曼总统说:“我在贵国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此次访问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昨天,我先后会见了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今天,我非常高兴与委员长阁下会面。”他说,中国人民对以色列人民怀有友好感情。中国有着悠久的文明史,以前只是从书本上了解中国,今天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中国的情况,才是真正了解中国。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国家,相信在下个世纪,中国具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魏茨曼总统说,以中两国人民有许多共同点,正是因为有这些共同点,才使两国得以建交,并在建交后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魏茨曼总统还向李鹏委员长介绍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情况。
李鹏指出,中国关注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希望以方采取更为务实的政策,推动中东和谈继续向前发展,早日实现中东地区全面、持久的和平。
李鹏委员长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李鹏说,中国全国人大和政府重视同以色列的关系,愿与以方共同努力,积极发展包括两国议会在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同时加强双方在国际领域的磋商与合作。
李鹏委员长还请魏茨曼总统转达他对丹·蒂宏议长的良好祝愿和问候。
参加会见的中方人员有李鹏委员长的夫人朱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吕聪敏、驻以大使王昌义、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以方人员有总统夫人瑞玛·魏茨曼、驻华大使南月明、总统府总司长肖默尔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苏丹外长
本报北京4月27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苏丹外交部长穆斯塔法·奥斯曼·伊斯梅尔。
胡锦涛副主席说,中苏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双方高层交往不断,经贸合作逐步扩大。我们对苏丹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和在人权问题上给予的宝贵支持表示赞赏和感谢。
胡锦涛表示,中苏两国同属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又都面临着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任务。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愿与苏丹共同努力,全面发展两国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胡锦涛还积极评价苏丹政府为推进国内和平进程、改善周边环境和振兴民族经济所作出的努力。
穆斯塔法感谢胡锦涛副主席的会见,并向胡副主席转交了巴希尔总统致江泽民主席的信。他说,苏丹珍视同中国的友谊,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苏丹对近年来两国友好关系,特别是经贸互利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对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苏丹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苏丹驻华大使哈米德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
江泽民观看歌舞晚会《太阳·军旗·大海》
晚会前亲切会见人民海军新老英模代表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解放军报记者司彦文,新华社记者罗玉文、张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今晚在海军礼堂出席观看歌舞晚会《太阳·军旗·大海》,与广大官兵同庆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中央军委委员傅全有、于永波、曹刚川等观看了演出。
晚会开始前,江泽民等亲切会见了柏耀平、王天保、麦贤得、舒积成等人民海军的新老英模代表,称赞他们为保卫祖国海疆和建设强大海军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晚的海军礼堂灯火辉煌,洋溢着一派喜庆气氛。晚上7时30分,江泽民等领导在海军司令员石云生、政委杨怀庆的陪同下,在《人民海军向前进》的雄壮旋律中步入海军礼堂,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纪念日。半个世纪波澜壮阔,伴随着伟大祖国前进的步伐,人民海军不断成长壮大,如今已发展成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合成的近海防御力量,成为党和祖国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海上长城。今晚这台充满大海情韵的歌舞晚会,生动地展现了人民海军在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展现了海军广大官兵“爱舰爱岛爱海洋”、保卫和建设万里海疆的崭新精神风貌。
晚会在深情热烈的歌舞《欢乐的海洋》中拉开序幕。舞蹈《忠诚》、《搏击》艺术地再现了一代代海军官兵战风斗浪、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水兵故事》、《海岛小菜园》、《青春方阵》等歌曲充满浓郁的部队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海军舰艇部队、陆战队、航空兵和驻守岛礁部队官兵的战斗训练生活;说唱表演《海上雄风》以雄浑的气势,表现了海军官兵苦练海上作战本领,向现代化进军、保卫海疆的信心和决心;女声独唱《四海为家》、《飘带飞》等深情讴歌了海军官兵献身海疆、强我中华的赤子之情;歌曲《海阔天高》、《大海难忘》歌唱了人民海军英雄辈出、功勋卓著的光辉业绩。
晚会在昂扬激越的歌舞《太阳·军旗·大海》中达到高潮。舞台背景上映出江泽民主席为人民海军成立50周年的题词“为建设具有强大综合作战能力的现代化海军而奋斗”,礼堂里掌声如潮,气氛热烈,表达了海军官兵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向着新世纪破浪前进的豪迈气概和坚强决心。
晚会结束后,江泽民等走上舞台与演员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并合影留念。
一同观看演出的还有四总部和军委办公厅的领导隗福临、袁守芳、周坤仁、李继耐、董良驹等。
驻京海军部队1500余名官兵观看了演出。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在古巴访问
会见古共领导人并举行会谈
新华社哈瓦那4月26日电(记者孙光英、赵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今天在哈瓦那分别会见了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际部部长巴拉格尔和古共政治局委员、古巴中央工会总书记罗斯,并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上午,尉健行同巴拉格尔举行了会谈。巴拉格尔代表古共中央对尉健行一行访问古巴表示热烈欢迎。他称赞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希望,并祝愿古中两党、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巴拉格尔还详细介绍了古巴的国内形势和古共在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尉健行在会谈中说:“古巴革命胜利40年来,以卡斯特罗主席为首的古巴共产党领导古巴人民,以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顶住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外部压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令人钦佩的成就,对此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尉健行指出,中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与古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关系,愿意同古巴同志一起交流治党治国的经验,相互学习借鉴,以利双方共同发展。尉健行还向巴拉格尔介绍了中国的国内形势和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情况。
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张福森、中国驻古巴大使王成家以及古共中央申诉委员会主席米切尔、古共国际部副部长阿鲁费参加了会谈。
会谈开始前,尉健行向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纪念碑献了花圈。
下午,尉健行一行来到古巴中央工会总部,受到了工会领导人和职工代表的热烈欢迎。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古巴中央工会总书记罗斯不久前率古巴工会代表团访华时曾同尉健行进行过友好会见。他表示,在“五一”节前夕在古巴再次见到尉健行同志,感到十分高兴。他向代表团介绍了古巴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尉健行也介绍了中国工会的情况。他强调说,中古两党两国关系很好,两国工会之间保持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希望进一步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会见后,罗斯代表古巴中央工会授予尉健行同志古巴工会组织的最高荣誉勋章“拉萨洛·培尼亚”勋章。中共代表团全体成员和古巴各行业工会领导人参加了会见和授勋仪式。
当天,尉健行一行还参观了古巴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尉健行和由他率领的中共代表团是25日抵达哈瓦那开始对古巴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美国大华府华人考察团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26日在中南海会见了以华盛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贾浩为团长的美国大华府华人专业联合会考察团一行。李岚清对考察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向客人们介绍了国内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情况。
美国大华府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由美国22个华人专业团体组成。考察团此次应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邀请做短期访问。考察团在京期间将走访有关部门,随后还将赴大连、青岛、上海、成都、南京、昆明等城市访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会见英国政府文化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中南海会见了由文化、新闻和体育大臣克里斯·史密斯率领的英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双方就加强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交换了意见。
代表团是应文化部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泰国总理川·立派抵沪开始访华
新华社上海4月27日电(记者周解蓉)泰王国总理川·立派今天下午自汉城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
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今天晚上拜会了川·立派,双方就经济发展情况交换了意见。
川·立派是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邀请来访的。访华期间,他将出席’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


第1版(要闻)
专栏:

防洪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好于往年
各大江河主要堤段防洪能力提高
本报北京4月27日讯记者江夏报道: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周文智今天在此间宣布,经过一个冬春的紧张施工,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各项防洪工程进展顺利,质量好于往年,各大江河主要堤段防洪能力有所提高。
周文智介绍说,去年汛后,国家增加水利基建投资218亿元,投入以堤防加固为重点的防洪工程,特别是对去年洪水中位置重要的病险工程、渗漏严重的堤基已作了处理。去年长江为抗洪加筑了600多公里子堤,其中挡水的360多公里,今年如果再发生去年那样的洪水,就用不着再筑子堤挡水,一些重要堤段险情将明显减少。
另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汛期主要雨区可能北移,防洪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从南到北各大江河的防洪工程正在加紧进行。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联盟国庆日遭北约轰炸
南斯拉夫提出和平新建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27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7年前的今天,在前南战争的硝烟中,塞尔维亚和黑山通过宪法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而今天南联盟的国庆日是在北约的疯狂轰炸中度过的。
27日1时05分,北约再次轰炸了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乌什切大楼。该楼内的塞尔维亚社会党总部及6家电台、电视台的通讯设备被彻底摧毁。在轰炸现场,一位警察对记者说:“北约再次把这里作为目标,是为了在国庆日这一天威慑南斯拉夫政府和人民,企图迫使我们屈服。”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27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据此间媒体报道,南斯拉夫方面提出了停止战争、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新建议。这一建议是由南联盟副总理利利奇向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提交的。内容包括:北约停止对南军事行动;组建没有参战国参加的多国维和部队;遣返难民;科索沃在南联盟范围内实行自治等4点。
南斯拉夫驻俄大使昨天证实了这一消息。他说,南斯拉夫同意接受文职观察员,南方允许他们穿军人制服、戴蓝盔执行任务。


第1版(要闻)
专栏:

4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北京海军礼堂会见为保卫祖国海疆和人民海军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海军英模代表。新华社记者王建民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拼搏奉献写青春
——记青海油田高级钻井工程师秦文贵(上篇)
本报记者唐维红
1954年5月,一支长长的驼队载着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踏进了青海省西部的柴达木盆地。从此,这块广阔而神秘的戈壁荒漠上,开始有了奋斗和挫折,有了欢乐和泪水,有了青海石油人的历史。
28年后,一位文静、瘦削的青年背着简单的行囊,带着憧憬和理想也踏上了这块土地。他的名字叫秦文贵。
17年来,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秦文贵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扎根油田,拼搏奉献,一步一个脚印,由一名大学生成长为油田的科技骨干,为油田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高高挺立的钻塔上,他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沉睡在昆仑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怀抱中的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就是人们对这里生存环境形象的概括。
然而,正是在这片人们望而却步的盆地内,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石油天然气的储量十分丰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早在60年代初,青海油田就成为我国当时继玉门、四川、克拉玛依之后的又一个石油基地。
秦文贵1982年从华东石油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油田。当时,他也有过犹豫,因为那里是石油行业人人皆知的全国海拔最高、生活最苦的油田。但他也深知,那里地域辽阔,油气发展潜力大,年轻人到那里一定会有所作为。于是,他怀着“头戴铝盔走天涯,昆仑山下送晚霞”的豪情走向了戈壁瀚海。
秦文贵的家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小山村。行前,年近八十的老父亲特地去买了本地图,可查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儿子所说的原油生产基地“花土沟”。老父亲有7个孩子,文贵是最小也是唯一走出大山的孩子,却去了一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地方。
虽然有些不舍,但曾当过游击队小队长的老父亲懂得小家与大家谁轻谁重的道理,他叮咛儿子:“娃,你记住:不管走到哪里,不管那地方有多苦,你都要对得起国家!”
至今,秦文贵都记得刚到井队时的情景。先是坐了3天火车,又坐了两天汽车,当懵懵懂懂的他走下班车时,迎接他的是一阵打得脸颊生疼的黄沙。当时的花土沟只有几间低矮破旧的泥坯房,职工都住帐篷,家属来了没地方住,就四家各住帐篷的一角,几块布隔着。有些人干脆在荒滩上斜着挖一个坑,支上废钻杆,铺上油毛毡,再装盖上沙子,就是个家了,外面看起来与荒漠无异,俗称“地窝子”。刚来时,秦文贵常被从“地窝子”钻出来的人训斥和埋怨,因为他踩到了人家的“房顶”上。
初到井队,队长让他从最细小的事情做起———扫钻台、擦机器、收工具、打吊钳……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却睡不着觉,还总流鼻血。别人告诉他,这叫高原反应。
两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大地被惊醒。井喷了!不一会儿,井口压力已上升到了200多个大气压,而放喷管线又被结晶盐堵死,若不立即处理,将会抬翻井口,造成井毁人亡的严重后果。
秦文贵看到睡梦中惊醒的钻工们连安全帽都没来得及戴,甚至光着膀子就跳进齐腰深的泥浆中。在巨大的地层压力作用下,数千米深的盐水泥浆狂龙般喷涌而出,暴虐地扑向靠近它的每一个人。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秦文贵感到血在往上涌。愣怔片刻,他把外衣一脱,跳进泥浆,加入到抢修管线的人群中。
黎明时分,井喷终于被制服了。为了洗掉身上的泥浆和油污,秦文贵学着师傅们的样子,先用汽油一遍又一遍地擦,再用肥皂一次又一次地搓,浑身蜇得火辣辣地疼,不久身上开始脱皮。
经受了盐水泥浆的“洗礼”,秦文贵意识到,来柴达木需要勇气,而为柴达木献身更需要一种崇高的精神。在身边这些钻工们的身上,秦文贵看到了那些柴达木英烈们的影子———那位为了寻找失踪的骆驼而倒在柴达木的年仅18岁的范建民,那位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宁舍生命不舍油井的肖缠岐……从钻工们身上,秦文贵感受到了柴达木人顾全大局、艰苦奋斗、为油而战的可贵精神。
渐渐地,大漠的风沙吹粗了他的皮肤,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晒黑了他的面庞。在全队掰腕子比赛中,他已排名第二。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了如指掌。
闯过了生存关的秦文贵,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跨越。在高高挺立的钻塔上,他建立了自己的人生坐标。那就是,只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他的人生才有价值。
在苦地方苦熬不算真本事,只有自强创业,才有真正的价值
秦文贵在最艰苦的井队一干就是5年。5年中,他从不摆大学生的架子,和工人们一起摸爬滚打。
硫酸钡重晶石粉能增加井压,但是要靠肩膀扛到井上。油田高价雇来的民工刚扛了两袋石粉,就不干了,卷起铺盖往戈壁里跑。钻工们追上去,这些甘肃山丹来的民工说:“我们那儿驴子也不干这活儿。”
秦文贵就和师傅们一起扛。6袋重晶石粉压在他的身上,鼻血浸透了胸前的工服,但他仍一步一步向井架挪去。3个月下来,他们硬是扛了1万多吨的重晶石粉,相当于2000辆解放卡车的运量。
渐渐地,秦文贵发现,柴达木盆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油田相对落后的技术装备严重阻碍了青海油田的进一步发展。要改变现状,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实干。他深知,在艰苦地方苦熬不算真本事,只有自强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才有真正的价值。一种强烈的责任心、紧迫感促使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领导、同事,还是家人,对秦文贵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两个词,是“肯吃苦”和“爱学习”。青海石油局副总工程师彭礼浩告诉记者,许多大学生分到油田后,最先丢掉的就是外语。可秦文贵没有丢。彭总下井队时,每次都能在秦文贵的斗室里看到一桌子摊开的专业书,墙上糊的报纸上写满了英语单词。
为学好英语,秦文贵自费订阅了英文《中国日报》、《北京周报》等报刊,长年坚持用英语记工作日记。劳累了一天后,别人已酣然入睡,他还就着昏暗的灯光学习。秦文贵坦言,扎实的英语底子,为他日后查资料、搞科研创造了便利条件。
在钻井队,他还不断琢磨研究各种设备,练就了一套千里眼、顺风耳的本领:看板房的灯光明暗,就知道井上启动了什么电机设备;听钻机的异常声音,就可判断出井上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毕业第五年,他入了党;第八年,他当上了钻井队队长兼工程师。
在油沙山一口井的施工中,为了防止把井打斜,他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出采用刚性满眼钻井技术和钟摆钻井组合工艺。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实践证明,不仅井身质量合格,而且钻井速度提高了20%,节约成本20多万元。
这一成功,使秦文贵进一步认识到,油田的开发需要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需要科学技术。作为一名年轻的科技人员,他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实际生产的需要,就是科技工作者工作的动力
青海石油管理局的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他们常说,西部不缺资源,也不太缺资金,西部缺什么呢?缺人,缺有奉献精神和专业知识的人。
1995年,秦文贵在处理一口井的技术套管事故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简化套管程序呢?这一技术一旦成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他放弃冬休,送走妻子和孩子,一头扎进研究中,查阅资料,设计方案,用去的草稿纸摞起来有1米多高。睡眠被压到了三四个小时,方便面成了他的一日三餐。两个月后,可行性报告通过了,秦文贵被任命为实验领导小组组长。
2月17日,实验井正式开钻。从这一天起,秦文贵就没日没夜地守在井旁。
初春的柴达木仍是寒风凛凛,秦文贵却虚汗淋淋。沾满油泥的双手冻裂了,结成血痂的双唇又冒出殷殷鲜血。实验终于成功,整个井场欢腾了。此时,秦文贵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唯有热泪潸然而下。此项技术在类似地质条件油井的不断推广,将给油田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疲惫不堪的秦文贵回家了。孩子盯着面前这位形销骨立、满头花发的“陌生人”,惊恐地躲在了妈妈的身后。妻子也惊讶得瞪大了双眼———这个又黑又瘦的人真是自己的丈夫吗?他那一头乌黑的头发哪里去了?过了好半天,妻子才反应过来,一把搂住他的脖子放声大哭:“文贵,你的头发怎么都白了,你才只有34岁呀!”就是从那时起,年轻的秦文贵就开始染发了。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战略的逐步实施,已任青海油田钻井工程处总工程师的秦文贵更觉肩负责任的重大。他常说,实际生产的需要,工人们的需要,就是我们科技工作者工作的动力。
他随着不同的井队南迁北移,风餐露宿,走遍了方圆上千公里的荒漠戈壁,组织研究和推广、运用了10多项新技术、新方法,为油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悠悠十七载,秦文贵把自己融入戈壁荒漠,把对事业的追求化作实实在在的行动,走出了一条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在苦干、实干中成长、成才的道路,先后获得青海油田“新长征突击手”、“双文明先进个人”、“优秀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特等劳动模范”,以及首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在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秦文贵也实现着自身的价值!(附图片)
图为秦文贵(中)和井队同志们在一起。周海波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