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洲反战呼声日高
美俄首脑举行电话会谈 安南访德展开和平斡旋
据新华社雅典4月25日电(记者张永兴)欧洲15个国家的25个左翼政党代表25日在这里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北约立即停止对南联盟的空袭并为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举行谈判。
这项决议是代表们在结束为期3天的科索沃问题和平会议时通过的。他们在决议中强调,应在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的基础上和联合国及欧安组织的框架内寻求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途径。
科索沃问题和平会议是由希腊左翼联盟倡议,于23日在雅典召开的,包括意大利共产党人党主席科苏塔及德国民社党主席比斯基等在内的欧洲左翼政党领导人出席了会议。
据新华社罗马4月25日电(记者刘儒庭)意大利各地群众数万人25日为纪念“全国解放日”举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法西斯并反对北约对南联盟的战争。
新华社华盛顿4月25日电(记者胡晓明)美国总统克林顿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5日就科索沃问题举行了一个小时电话会谈。
据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透露,叶利钦在会谈中向克林顿通报了俄罗斯特使切尔诺梅尔金的贝尔格莱德之行和俄围绕解决科索沃危机作出的和平外交努力。克林顿则重申了北约对结束冲突的几点要求,其中包括“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和“阿族难民在国际安全部队的保护下返回科索沃”。克林顿在会谈中还希望俄罗斯继续进行和平外交努力,为结束冲突发挥“建设性的作用”。洛克哈特说,两位领导人没有谈到北约对南的石油禁运问题。
据新华社莫斯科4月25日电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25日在莫斯科第六电视台发表谈话时强调指出,如果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地面军事行动,俄罗斯将需要重新考虑与北约国家关系的许多问题。
据新华社柏林4月25日电(记者吕鸿、王德峰)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5日晚抵达德国首都柏林,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展开斡旋。
此间分析家认为,安南将与德国领导人就联合国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中的作用以及由联合国授权组建国际维和部队等问题进行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致信阿拉法特
表示支持加快巴以谈判 阿盟要求欧盟向以施压
新华社耶路撒冷4月26日电(记者戴巍)据以色列《国土报》26日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致信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表示美国支持加快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希望谈判于一年内结束。
克林顿在信中表示,他支持在联合国安理会242号和338号决议基础上,加快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并希望巴以双方业已签署的和平协议能够尽快得到实施。
克林顿同时表示,反对巴自治政府单方面宣布建国,反对以色列采取的兴建和扩建犹太定居点的单方面行动。克林顿还表示支持加强美国与巴自治政府之间的关系。
这家报纸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中央委员会将于27日召开会议,讨论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克林顿致信的目的是劝说该委员会成员同意推迟宣布建国。
根据奥斯陆和平协议,巴以最终地位谈判应于今年5月4日结束。但自以利库德集团1996年执政以来,双方和谈长期陷于停滞状态。
巴自治政府表示,巴方有权在最终地位谈判期限到来之际宣布建国。对此,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扬言,如果巴单方面宣布建国,以将作出强烈反应,其中包括兼并约旦河西岸的部分土地。
据新华社开罗4月25日电(记者王亚东、张礼庆)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马吉德25日分别致信英、法两国外长,要求欧盟尽快采取干预措施,敦促以色列收回有关关闭巴勒斯坦驻东耶路撒冷办事处“东方大厦”内的部分机构的决定。
阿盟负责巴勒斯坦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卡迈勒25日在此间宣布,他于当天紧急约见了英、法驻埃及大使,向他们转交了马吉德致英国外交大臣库克、法国外长韦德里纳的紧急信件。他说,马吉德还将向欧盟现任轮值主席国德国外长菲舍尔发出类似的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意料之中的败局
方秋
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上,美国关于人权问题的反华提案4月23日未付表决即告流产。这是美国利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企图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第八次惨遭失败。与以往情况不同,美国这次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的对抗陷入空前孤立的窘境,其败局早在人们意料之中。
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是十分清楚的。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不断推进国内人权事业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进步。美国歪曲事实,指责中国人权状况恶化,根本站不住脚,是别有用心的。人们看得很明白,美国今年继续在人权问题上与中国搞对抗,完全是出于国内政治的需要,因此在国际上得不到任何响应,这是非常符合事情发展逻辑的。
推进人权事业的发展,并不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专利,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在为此而积极努力。各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体制不同,对人权问题的理解与关注的重点当然也会不同,这本来是十分正常的。但美国硬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国,把人权问题政治化,进而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这就理所当然会引起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和抵制。因此,问题的焦点并不是要不要人权,而是要不要平等地对待其他国家,要不要尊重别国主权。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十分明确。今年美国为了给反华提案多造一点声势,事先曾大肆游说。但许多发展中国家主持公道,不愿对美国的提案随声附和,有的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公开谴责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玩弄双重标准、干涉别国内政的行径。中国能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屡次挫败美国的反华图谋,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仗义执言和大力声援是分不开的。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人权事业的巨大进步,中国关于在人权问题上要对话、不要对抗的正确主张,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欧盟国家已经连续两年不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搞反华提案。这表明,利用人权问题与中国进行对抗的做法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年,直到会议规定的提交方案的最后期限,除东欧一小国外,美国竟连其他一个联合提案国也没拉到,几乎落到了孤家寡人的田地,可见美国这样做多么不得人心。美国不顾世界潮流,一意孤行,不仅注定要失败,而且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中国发展自己的人权事业,态度是十分认真的。同时,中国反对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立场也是十分坚决的。美国在人权问题上挑起对抗,只能是徒劳的。这种做法损害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与美国政府所承诺的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背道而驰,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是非常短视的。我们奉劝美国当局从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汲取一些教训,不要被一时的国内政治需要所左右,在对华人权政策上多一点历史感,早日回到与中国平等对话的道路上来。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看守内阁建议解散议会
据新华社新德里4月26日电(记者李家声)以瓦杰帕伊为首的印度多党联合政府看守内阁今天在此间决定,建议总统纳拉亚南解散人民院(下院),尽快举行中期选举。
据报道,看守内阁解散议会的建议是根据纳拉亚南25日晚会见瓦杰帕伊谈话的精神和对当前形势的看法作出的。目前,无论是印度国大党、第三阵线还是以印度人民党为首的多党联合政府都无法争取到议会半数以上议员的支持,因此无法建立一个稳定的政府。
瓦杰帕伊政府是4月17日在议会信任投票中被反对党击败的。在过去的一个多星期中,印第二大政党印度国大党竭力想建立一个由该党领导的少数派政府,但由于部分反对党不支持,使得国大党的组阁努力受挫。
看守内阁新闻广播部长普·马哈詹今天说,根据印度宪法规定,两届议会之间休会的时间不能超过180天。本届议会是4月22日开幕的,下届议会最晚必须在今年10月21日开幕。但看守内阁没有确定下次大选的具体时间。他说,看守内阁在位的时间越短越好。


第6版(国际)
专栏:

亚太经社会部长级会议开幕
本报曼谷4月26日电记者成元生报道: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第五十五届年会部长级会议今天上午在此间的联合国会议中心开幕。50多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及一些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亚太经社会执行秘书穆伊在致词中说,尽管金融危机对亚太地区的影响比预先估计的要严重得多,但目前一些国家已出现复苏的迹象。亚太经社会将致力于援助本地区发展中国家共同对付各种挑战。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本届年会发来贺电。
泰国副总理披猜·拉达军在开幕式致词说,经济全球化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本世纪末的一股重要力量。亚太各国需要调整政策,保证本国经济的安全,努力将全球化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并应争取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获益。
亚太经社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迈入21世纪:信息技术、全球化、经济安全和发展”。
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部长助理武东和今天上午在会上发言指出,虽然金融危机所造成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负面影响还远未消除,但是我们对亚洲国家在克服危机、恢复经济方面的能力和潜力,对亚洲经济的前景充满信心。他强调,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维护经济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紧迫课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首脑会议落幕
公布联盟战略概念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5日电(记者袁炳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25日在里根国际贸易中心闭幕,为期3天的会议始终伴随着美国民众抗议北约轰炸南联盟的示威活动。25日上午,北约19个成员国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波黑以及克罗地亚等国的领导人举行了会议。会后发表的新闻公报称,北约支持该地区国家维护领土完整和主权,并为这些科索沃危机“前线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如果它们“因为支持北约打击南联盟而受到来自贝尔格莱德的挑战”,北约将会“作出反应”。
美、英、法等北约成员国当天还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高加索3国举行了首脑会议,呼吁高加索国家加强地区融合与合作,避免出现类似科索沃危机的动荡。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24日电(记者刘江、袁炳忠、张征东)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首脑会议24日晚上在此间通过了新的《联盟战略概念》。这份面向21世纪的北约新战略文件提出,北约今后将继续坚持“集体防御”政策,但同时将对其周边地区的冲突作出反应,确保欧洲—大西洋联盟地区的安全。
北约通过的战略概念共65条,主要包括4项内容:联盟的目的和任务,战略展望,21世纪维护安全的方式,北约军事力量指导原则。文件认为,冷战时期的危险已不复存在,但北约仍然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前景,新的机遇与危机并存。由于战略环境的改变,北约遭受常规武器大规模入侵的可能性很小,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可能性依然存在。
北约领导人强调,“以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所有成员国的自由与安全”是北约“根本、持久的目的”。他们同时强调,北约今后也将积极参与处理危机,有效地预防冲突。文件说,北约在解决21世纪的安全问题时,不仅要采取军事措施,而且还将在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动用“广泛的手段”,以便建立一个“欧洲安全大厦”。
这是冷战结束后北约提出的第二份有关战略概念的文件。1991年,北约在罗马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第一份战略概念文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红十字会主席索马鲁卡二十六日下午在贝尔格莱德举行记者招待会说,他同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谈。南斯拉夫方面同意向国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开放科索沃境内的所有道路,并为其提供安全保障。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各界抗议通过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
据新华社东京4月26日电(记者乐绍延)日本数十个工会组织和市民团体今天在国会大厦周围举行集会和静坐,抗议日本众议院特别委员会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
数百名来自日本陆运、海运和空运系统的20多个交通运输工会的代表在众议员会馆前举行集会,抗议日本众议院特别委员会通过“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和“日美物品劳役相互提供协定修改案”。日本社民党党首土井多贺子和日本共产党委员长不破哲三也来到了集会现场,并呼吁废除这一协助战争的相关法案。
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等10个团体的代表今天还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并发表了要求取消相关法案的联合声明。
近期一直在静坐示威的“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和有事立法百万人签名运动”召集人小田原纪雄说,“这样下去将会使日本进入以美军为首的军事机构,所以必须动用一切舆论以便使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成为废案”。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北约聚会分歧显露
本报驻美国记者王如君
25日,为期3天的北约首脑会议在华盛顿落下了帷幕,北约19国发表了《华盛顿宣言》、《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和新的《联盟战略概念》等文件。北约成员国还同23个伙伴关系国就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当前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科索沃局势等进行了讨论。会议原计划隆重庆祝北约成立50周年,结果由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造成了科索沃危机的恶化而落空。会议不得不降低了调门,议程也一再修改。科索沃问题成为始终伴随会议的阴影。第一天上午北约19国就首先讨论科索沃问题,原来期望的欢乐气氛没有出现。此间有分析家指出,这不是“计划中的生日聚会”。
围绕科索沃问题,北约各盟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美英等国力主对南斯拉夫加大打击力度,而意大利和希腊则持有异议。对于美国主张的要对南斯拉夫实行海上石油禁运,法国总统希拉克指出,那是“战争行为”,对其合法性和可行性提出严重质疑。意大利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国家电视台极为不满,意外长说那是“可怕的事情”,不属于“计划之内”。在是否向南斯拉夫派出地面部队的问题上,美英力主出兵,一些盟国则表示反对。会议通过的《关于科索沃的17点声明》只强调北约将继续对南加强军事和经济压力,直到南总统米洛舍维奇无条件地接受北约的条件,而对出动地面部队则暂时不提。
这次华盛顿会议围绕科索沃问题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北约成员国内部对北约的职能、“区外行动”的范围和“由谁授权”等方面的分歧。美国本想在这次会议上通过它的北约“新战略概念”。它从去年开始兜售的新战略就是让北约可以不经联合国授权,为了保卫盟国的“共同利益”而进行“区外”行动。在本次首脑会议上,围绕新战略中的“区外”行动和“授权”问题,一些成员国并不赞同美国的看法。法国明确指出,北约行动应当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希拉克总统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在采取行动之前是否需要请求联合国同意,“我与克林顿总统有很大的分歧”。至于行动的范围,这次通过的文件也限制在北约的周边地区。
美国本想通过这次纪念北约50周年的会议,回顾以往,展望未来,以便显示北约的凝聚力,结果北约成员国在一些被认为是重要的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分歧。
另外,美国本来希望通过华盛顿会议缓和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同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内的伙伴国继续推进合作,减少冷战带来的分歧,以建立一个‘整体和自由’的欧洲”。但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拒绝出席会议,对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表示抗议。俄罗斯并且已经表示不会接受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石油禁运,认为除了联合国,谁也不能禁止别国向南斯拉夫运送石油。一些北约成员国担心,如果强行对南斯拉夫进行海上封锁,势必导致与俄罗斯的关系更趋紧张。看来美国要想修补同俄罗斯的关系还得费一番周折。
尽管如此,华盛顿会议毕竟意味着北约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本次会议通过的宣言和声明中,人们不难看出北约今后的走向:美国将通过北约继续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新战略”强调北约坚持“集体防御”的同时,将对其周边地区的冲突作出反应,也将积极参与处理危机;北约继续东扩,即所谓的“向欧洲所有国家继续敞开大门”;美国将继续主导欧洲事务,《联盟战略概念》称,“美国在欧洲保持常规武器和核武器对于欧洲的安全至关重要,欧洲的安全与北美的安全密不可分”,就是这个意思。
目前,北约正在猛烈地轰炸南斯拉夫,并且酝酿出动地面部队,北约到底以一个什么样的面目进入21世纪,值得世人警觉。
(本报华盛顿4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概念翻新欧洲犯难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魏崴
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为北约确定了21世纪的“战略新概念”,为冷战时期产生的这个集体防务组织“勾勒出50大庆后的新形象”。北约的性质也因此而发生了根本变化。
战略新概念的核心是:“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维护“民主、人权和法制”,为欧洲“公正持久的和平秩序奋斗”;“不仅要保证成员国的防务安全,而且还要为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联系到4月23日北约各国首脑一致通过的关于科索沃问题的声明,人们就可以把战略新概念的实质概括为以下3点:1.从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这个“更强大也更广泛的”跨大西洋政治军事组织,实际上不再是维护各成员国自身安全,而是要捍卫北约领导人认可的“自由、民主、人权和法律秩序”等价值观念;2.只要北约认为有必要,就可实施对外干预,即使需要大动干戈也在所不惜,而且一旦动武,还要“决心取得胜利”;3.北约决定对外采取军事行动时,外无需取得联合国的授权,内可采用“自愿结合”的原则,比如,美国想干的,欧洲国家同意的可以跟它一起干,不想干的反对也没用。
说得明白些,所谓战略新概念,其实就是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全球战略的体现,它要把北约变成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因此,想在未来世界上成为完全一极的欧洲,自然首当其冲,成了北约实施新战略的第一个受害者。北约于3月24日夜间空袭南联盟,从而在巴尔干半岛点燃了战火。
空袭破坏了欧洲稳定。在二战结束后的整个冷战时期,欧洲虽然处于东西方对峙的前沿,可是一直太平无事,和世界其他地区比较起来,算是安全稳定的。巴尔干半岛战火一开,大批科索沃难民在空袭的硝烟中涌入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等周围邻国,加剧了这些国家内部的民族矛盾和社会冲突,现在就有人担心马其顿可能成为“第二个科索沃”。不仅如此,整个欧洲大陆的安全和稳定也受到严重挑战,战争将影响到一些国家政府和社会的稳定。比利时一家报纸登载的一篇读者来信说,西欧也有民族问题,如巴斯克人问题、布列塔尼人问题和比利时弗拉芒人与瓦隆人的矛盾等,要是北约都以现在的方式行事,后果不堪设想。法国一位国际问题专家就悲观地预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欧洲“可能持续地处于混乱、多变和不稳定的局势之中”。
据此间新闻界透露,美国曾向它的欧洲盟友保证,凭借最先进的、处于绝对优势的空中军事力量,短期内即可令南联盟屈服。如今,在空袭一个月后,克林顿却一再呼吁要多给他一些时间,说“如果我们有耐心,我们就会赢得胜利”。如果军事打击这样没完没了地拖下去,那它给欧洲带来的麻烦和灾难是难以估量的。
空袭也打击了欧元。1月4日,欧元诞生的那一天,欧元对美元的比价是1∶1.19,应该说是比较强硬的。可惜好景不长,北约对南联盟空袭两天后,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便跌到1∶1.0720,创下最低点。4月16日,因为北约加强空袭,这一比价曾一度为1∶1.0628,再创新低。23日,即北约首脑会议开始的当天,它又降为1∶1.06050。战争对欧元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现在已越来越明显,因为持续轰炸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和人们的消费心理。
欧洲一些明智之士,对北约实施新战略是有清醒认识的,法国一位学者尖锐地指出,“北约打击南联盟与国际正义毫不相干”。北约质变,遭殃的首先是欧洲。这是活生生的现实,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它迫使人们去反思,去应对。(本报布鲁塞尔4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石原公然虚构历史
吴广义
东京都新任知事石原慎太郎,不顾他担任的公职身份再吐谰言。他不但抱着反动的侵略史观不放,不思悔改,继续歪曲历史,而且还竟然诋毁中国要求日本为过去的侵略战争道歉是“无耻的行为”,其军国主义分子的嘴脸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石原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开脱是一贯的。为了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翻案,石原在几年前就大肆兜售他的“南京大屠杀虚构论”,他在1994年发表的一篇文章,标题便是《排除对历史的篡改,“南京大屠杀”是一场虚构》(日本杂志《诸君》1994年7月号)。
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屠杀人数,战后中国和国际法庭早有定论。1947年3月10日,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判定:“谷寿夫在作战期间共同纵兵屠杀俘虏及非战斗人员”,“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判决书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判定:“在日军占领后最初六个星期内,南京及其附近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总数达20万以上。这种估计并不夸张,这由掩埋队及其他团体所埋尸体15.5万人的事实就可以证明了。根据这些团体的报告说,尸体大多是被反绑双手的。这个数字还没有将被日军所烧毁了的尸体,投入到长江,或以其他方法处分的人们计算在内”(《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显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定屠杀数字20万人以上,不包括日军毁尸灭迹的数字。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判日本战犯时,曾经在长江边组织日军毁尸灭迹的原侵华日军南京啶泊场部员太田寿男供认:日军将被害者尸体投入长江,或焚烧掩埋,大约有15万具(太田寿男笔供藏中央档案馆)。可见,中国和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罹难人数的判定是一致的。
石原为了证明南京大屠杀是“虚构的”,便在南京的人口问题上大做文章。石原声称:“南京当时的人口不到20万,为什么被害人口达到30万?”那么,当时南京的人口,果真如石原说的只有“不到20万”吗?
据南京市政府1936年4月统计,南京城乡人口总数为1019148口(见1936年5月南京市政府致内政部咨文,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日本南京商社编《南京人口概况》也记载:1936年南京人口共计1006968口。
上海沦陷以后,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机关、学校、企业等纷纷西迁,大量市民也随之迁徙,南京市人口减少。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1937年10月28日从东京发给驻中国北平森岛参事官的电报称:“南京市内公务员和军人眷属均已避难,人口剧减。据警察厅调查,现有人口53万余,都是各机关公务员、财产无法转移者和当地商民等需要在南京坚持到底的人”(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合编《南京大屠杀图证》)。11月23日,南京市政府致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公函:“查本市现有人口约50余万”(原件藏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另外,从上海、芜湖、镇江等方面逃来的难民和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兵,估计有10多万人;中国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率领约14万军队守卫南京。唐生智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命令将下关至浦口的轮渡撤除,禁止部队渡江北撤,以求背水一战。从11月23日至12月13日南京沦陷的20天,虽有一小部分南京市民、外地难民和伤兵撤往外地,但是大部分南京市民“需要在南京坚持到底”;另大部分外地难民和伤兵因下关至浦口的轮渡撤除,一时难以疏散而滞留南京。南京沦陷时的人口情况显而易见,石原慎太郎所谓“南京当时的人口不到20万”纯属虚构。他就是用这个虚构的“论据”来炮制“南京大屠杀虚构论”,其用心就是妄图从否定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入手,进而否定日本对华战争的侵略性质。但是,南京大屠杀血写的历史,是石原慎太郎之流虚构多少个“论据”也抹煞不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