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泰山深处书声琅
——青年教师吴光银办学记
姜华
最近,吴光银这个名字与他仅有7个学生的学校在泰山脚下广为流传。他自动放弃在山村小学教书的职位,主动请缨到条件更艰苦的远离乡村的深山中教授那里的几个儿童。五年来,他跋山涉水,行程数万里,把自己的光和热全都倾注在山娃子们身上。
药乡,坐落在泰山背后的一座山峰上,过去是个鸟儿不到的地方。1993年,吴光银自愿从7公里外的藕池小学来到这里执教。
从他家到药乡近13公里,一条羊肠小道在七沟八梁间盘旋,近13公里路要走三个半小时。这条路他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一走就是五年。
吴光银选择的事业是清苦的。3间教室半挂在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除去每天紧张的工作外,每夜独自伴孤灯,每餐开水、煎饼就咸菜,为烧水做饭,每天还要到山上捡松子、枯枝、干柴。
吴光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动员适龄儿童入学。他挨家挨户摸底排队,发现有三名该入学的儿童,两名已十一二岁,另一名正好7岁。他一次次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说服动员,然而家长要么避而不见,要么严词拒绝。他记起以点带面的道理,决定先攻破一个堡垒,带动其他两个家长。他选择了村民刘庆全家。刘家十多岁的儿子,已跟他劳动好几年了,俨然是个很好的帮手。吴光银这次去他家已是第五次了。吴光银大道理讲了一大堆,刘庆全理都不理。他三番两次找到田间替刘庆全做些活儿,边干边做工作。刘庆全终于有所感动,只欠没表态。
这天是星期天,是吴光银回家添给养的日子。回到家,他怕夜长梦多刘庆全再有变化,匆匆吃口饭,带上妻子准备好的煎饼咸菜,就返回药乡。半路上,下起瓢泼大雨,平时干涸的山沟里,洪水夹带着乱石轰鸣而下,吴光银几次差点滑下悬崖,他磕磕碰碰赶到药乡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他不顾跌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体,不顾浑身的泥水,立即赶到刘家,继续做工作。孩子的父母看在眼里,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天就把学生送进学校。在刘庆全的带动下,其他两名儿童也很快入了学。吴光银终于有了自己的学生。
时光荏苒,山里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到1997年时,吴光银来药乡已是第四个年头了。他的学生也发展到7名。其中三年级3名,一、二年级各2名。三个年级的课程加起来有20门,在正规学校要七八个老师任教,而在药乡只有吴光银一人兼,工作量相当重。7个孩子三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里,吴光银不得不白天马不停蹄地分别给学生授课,晚上再把第二天的所有课程备一遍,每天工作量都长达十三四个小时。虽然十分辛苦,但他却累得高兴。
乡亲们说,吴老师为了孩子们连命也舍得。那是1997年冬季的一个星期天,吴光银晚上发高烧达41度。第二天学生们来上课,第一次发现老师没有正点站到讲台上。等到9点还不见老师来,便推开他的门,喊他不应,推他不动。孩子们见此情景,边喊着老师边哭作一团。还是大一点的孩子跑到附近的林场里喊人来,大伙七手八脚地把他送到山下的乡医院。这天,他昏迷了一整天。第二天,他吃力地从病床上爬起来,从药房买了些药,拖着还未退烧的身体悄悄离开了医院。他不知哪来的这么大力气,平时还要走四小时的山道,他只用了三个小时便赶回药乡,下午又照常站到讲台上。多少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登门去学生家补课辅导;多少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他领孩子们上山采蘑菇、挖首乌。缺少课外读物,他自费订上报纸刊物,买来图书,并亲手做起书架。春秋易感冒,他熬药让孩子们预防。学生看病难,他自费买来常用药。孩子们课间好到山溪中喝生水,他专门买口大铝锅,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烧好一天用的开水。对家庭困难的孩子,吴光银更是特殊关照。学生吴红的母亲是个聋哑人,智力不全,腿还瘸,连饭都不会做,父亲也患有慢性病,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吴光银就掏自己的腰包给她交上;学生们要到山下考四年级了,别人的孩子煎油饼、煮鸡蛋,吴红的父亲只给她做了几个玉米饼子带着。吴光银看到后,二话不说,转身去买来面包和方便面交给吴红的父亲。这个山里人竟感动得落起泪来。
当有人问吴光银今后是否打算进城去?他真诚憨厚地一笑,说:“我生在泰山,长在泰山,我是泰山的儿子,一辈子也不会离开这座大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保护环境倡导新风

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中央文明办与光明日报联合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记者丁伟报道:今天,中央文明办与光明日报联合召开“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专家学者座谈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清华大学、北京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21世纪管理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议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生态环境现状,采取有力措施,将“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逐步引向深入。
会议认为,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问题,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近年来,我们虽然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环境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环境问题成为人民群众非常关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新风”活动,有利于形成人人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和文明风尚,推动环境保护方面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专家学者们呼吁,各级决策者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予以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提高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加紧研究或引进有关资源合理利用、清洁生产、污染防治等技术。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唤醒全民环保意识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他们指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每个人每天都在消耗环境资源,都是一个污染源,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要从我做起,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形成合力,综合治理。
座谈会上,专家学者们还就搞好生态建设、清理白色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治理水源污染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两院院士章申、李文华、魏复盛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陈吉宁、王彦辉、吴文伟、郭日升、陈印军等到会发言。
座谈会由中央文明办副主任胡振民主持,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在会上讲了话。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家海洋局预测今年海洋灾害
赤潮和风暴潮是两大防范对象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记者任建民、贾西平报道:国家海洋局日前发布1999年海洋灾情预测结果指出,今年我国风暴潮将比去年严重,赤潮灾害也将频繁发生。
去年我国沿海出现七次台风风暴潮过程,其中三次造成危害,直接经济损失约10亿元。海洋专家预计,今年我国沿海灾害性风暴潮发生的次数将比去年偏多,程度也将比去年加重。6月至10月将会有四到五次灾害性风暴潮发生,主要影响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其次为福建、浙江和上海沿海。其中8月至9月将会有一次灾害性风暴潮影响长江口以北沿海。渤海湾和莱州湾沿岸将有一到二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
专家警告,今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频率仍将和去年一样。主要集中在莱州湾、渤海湾西部、长江口、珠江口、胶州湾、闽南近海等污染较重、水体交换不良的海域和养殖区。
本世纪以来最强的厄尔尼诺现象1997年12月达到最高值,1998年春季开始衰减,1998年5月这次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到去年10月拉尼娜现象形成,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1998年我国气候变化异常。今年厄尔尼诺还会再来吗?专家们指出,目前,拉尼娜现象已过强盛期,将继续缓慢减弱,预计今年下半年结束,今年内将不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十六所学校获健康促进学校奖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记者艾笑报道:今天,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西总布小学、六十五中学等16所学校,分别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季卿礼和北京市有关领导颁发的“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促进学校”金、银、铜奖。
旨在促进学生身体、精神健康和健全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促进学校,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提倡开展的一项国际活动,自1995年5月起,作为试点在北京市东城区的40所学校中开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培育少年世纪林
本报讯由中国科协和北京市科协共同开展的培育“北京少年世纪林”活动,日前在丰台区王佐乡青龙湖畔举行。首都两千多青少年代表和科学家种植了象征新世纪即将到来的两千株油松、国槐树等,建立起第一个“北京少年世纪林”。(王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王昌油画书法展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六日讯公安部宣传局等举办的“王昌油画书法展”今天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公安部部长贾春旺、著名书法家沈鹏等各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李凤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二十一世纪安全减灾战略》出版
本报讯由北京减灾协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单位组织编写的《中国二十一世纪安全减灾战略》一书,最近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专著倾注了一百多位专家的心血,是继《中国减灾规划》之后,中国安全减灾学者又一新成果。(晓川)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普教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受表彰
本报北京四月二十六日讯全国教育工会与中国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今天联合在京举行全国普教系统老有所为先进工作者表彰会。来自二十四个省、市、自治区的八十三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东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届“亚农杯”农业贡献奖颁奖
本报讯由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会设立的“‘亚农杯’农业贡献奖”首届评选日前在西北农业大学揭晓。60位在西北地区农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农业科研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获奖。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是由香港爱国人士郭兆明博士和香港汇丰银行副总经理刘智杰先生等于1994年设立的。(蒋建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举办百店图书大联展
本报讯由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联合百余家出版社举办的图书大联展,日前在北京城区、郊县140余家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同时拉开帷幕。图书联展汇集了全国500余家出版社近年出版的各类中外文图书10余万种,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门类的专著和普及读物。本展将持续到5月11日。(玛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云居寺二期修复工程基本竣工
本报北京4月26日讯记者吴坤胜报道:4月25日,一座用花岗岩和青白石建造而成的古式建筑“款龙桥”横卧在云居寺门前的杖引河上,使该寺中轴线上的古建筑恢复了往日的庄严。至此,历经一年的北京云居寺二期修复工程基本竣工,为今年9月9日石经回藏奠定了基础。始建于隋唐年代的北京云居寺,因刊刻和珍藏房山石经而闻名于世,素有“北京敦煌”之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壮学研究硕果累累
本报南宁电记者杜峻晓报道:记者从日前召开的首届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了解到,近10年来,我国壮学界专家学者潜心研究,共出版壮学方面的专著30多部,发表论文数百篇,壮学研究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600多万,大多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研究中心成立
本报讯记者钱江报道:瑞士再保险公司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组建的“自然灾害风险与保险研究中心”日前在京举行签字暨揭牌仪式。该中心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主要任务是收集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记录及由其造成的保险损失信息,为保险界提供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风险估算的结果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