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热点观察

“赶走俄国人,留住美国人,控制德国人”,北约第一任秘书长伊斯梅勋爵以这样的话概括了这个联盟最初的目标。半个世纪过去了,北约的嬗变一直牵动着整个世界格局,即将出台的新战略更为世人瞩目。请看——
北约走过50年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丁刚
北约战机尚在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其19个成员国的领导人定于今日开始在华盛顿参加北约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这次活动之所以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它将确定引导北约跨入21世纪的新战略,另一方面因科索沃危机,人们对这个全球最大的军事集团的未来走向增添了许多忧虑。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1949年4月4日,其宗旨是各成员国“在集体防务和维持和平与安全方面联合努力”,“促进北大西洋地区的稳定和福利”。北约是冷战的产物,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北约成立至1991年,其间北约军事战略虽经几次大的调整,如1949—1954年奉行的是“地区性遏制战略”,1954—1967年修改为“大规模报复战略”,1967—1991年又调整为“灵活反应战略”,但其战略思想一直是“集体防御”,即遏制苏联,防范华约,保卫北约防区不受侵犯。公约的核心条款是第五条:“对大西洋一个或几个成员国的进攻将被视为对大西洋所有成员国的进攻。一旦出现这样的进攻,每个成员国都将立即单独或同其他成员国一起采取必要的行动(包括使用武力),以帮助受到攻击的成员国。”历史证明,北约与华约长期对峙,使欧洲维持了40多年冷战下的和平。
第二阶段是1991年至今。90年代初以来,随着东欧的剧变,北约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1年华约解散后,北约本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同年11月,北约举行罗马首脑会议,商讨北约的生存和今后战略问题。会议最后确定,北约除执行传统的“集体防御”任务外,将把战略重点逐步转向“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从而为北约继续存在下去找到了新的依据。会议还提出要缩小部队规模,提高其灵活机动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并将执行联合国授予的维和任务。随后,北约又逐步加强了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建立了“和平伙伴关系”的合作机制,并开始了其东扩的进程。
北约在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干预之后,美国鉴于其“集体防御”的原则不再适应需要,于是提出了“维护共同利益”的新概念。美国驻北约大使沃什波强调,未来的“北约并不只是保卫领土,而要维护共同利益。北约应该成为成员国保卫共同利益的一个可供选择的工具。”
促使北约做出这个转变的原因是,北约面临的威胁发生了变化。北约军事委员会前主席瑙曼说,北约现在面临四个危机:俄罗斯局势的不确定性;前苏联和东欧地区的区域和民族冲突;核武器和生化武器扩散的威胁;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等。美国认为,为应对这些危机,北约必须具有干预能力,并且应该把干预的范围扩大到成员国领土以外。此外,北约还可以在成员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不经联合国授权而采取行动。对于美国的上述观点,一些欧洲盟国有不同看法。但是应当看到,分歧只是在于要不要联合国授权,要不要把范围限定在欧洲,要不要采取一致同意、个案处理的方式来实施“管理”,而不是要不要“维护共同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北约的战略调整被认为符合欧洲一体化的需要。目前,欧盟国家的主权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少专家甚至认为国家主权的概念是冷战时的观念。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就曾说过,现存欧洲安全体制所依赖的主权概念不但不能保障和平,相反还是引发冲突的根源。实际上,一些欧洲盟国之所以会参与或支持轰炸南联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论认识。
北约战略调整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从军事政治组织向政治军事组织的转变。近年来,北约加强了对伙伴关系国的人道主义援助,加强了同他们在反恐怖、反走私等方面的合作,向他们提供技术、军事援助,并推动这些国家之间建立友好睦邻关系。其中,最关键的是推动中东欧国家军事和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北约认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防止东欧和中亚国家出现动乱。用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的话说,那就是在保证西方的民主、人权和法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和平的欧洲。
北约的政治军事化并非意味着要削弱他们在军事方面的努力。北约始终认为,苏联的瓦解和东欧的剧变离不开军事威慑。因此,即便是在冷战结束后的今天,北约特别是美国并未放松军备建设。1998年,北约19国的军备开支高达4200多亿美元,几乎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要多出一倍。而北约战机对南联盟的轰炸就更能说明北约对军事威慑的重视。
北约战略的调整是在美国主导下进行的,它自然反映了美国的利益。按照美国人设计的欧洲政治格局,欧洲安全的责任应该由北约来承担,欧盟“主管”经济发展,欧安组织则负责有关人权和民主等方面的事务。欧盟对这一分工显然是不满意的,因为它认为欧洲的事务应该由欧洲人来管,但鉴于它现在尚未形成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而且在安全上一时还离不开美国的保护,所以眼下还不敢同美国闹翻。因此,在制定北约新战略这一关键问题上,欧盟的发言权有限,最后很可能还是美国说了算。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胃口不小
池北偶诗朱根华画
生逢冷战年代,
北约披甲登台。
旨在争夺霸权,
美国拉帮结派,
疯狂扩军备战,
打着防御招牌。
半个世纪过去,
借口不复存在,
本该散伙收摊,
告别军备竞赛,
却不善罢甘休,
坚持强权挂帅,
地盘竭力扩大,
战略准备修改。
不限摆布盟国,
全球也要主宰,
充当世界警察,
到处安营扎寨。
进行军事干涉,
科索沃作彩排。
如此发展下去,
必成一大祸胎。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放眼全球

危险的新战略
张宝祥
北约今天开始在华盛顿举行为期3天的50周年庆祝活动。参加会议的除原北约16国外,还有波、匈、捷3个刚入盟的新成员国和24个北约的和平伙伴关系国。除了庆典,会议还有两个内容:一是讨论并通过新的《北约战略新概念》,二是讨论科索沃局势。北约秘书长索拉纳称它是塑造“新北约”的一次“跨世纪”的盛会。
这个新的《北约战略新概念》文件虽然要两天后才能通过和公布,但从美、欧领导人和北约秘书长最近的讲话及舆论披露的情况看,其主要内容已清晰可见:北约将对其“集体防御”的原则赋予“捍卫共同利益”的新解释,并将它的职权范围扩大到欧洲防区以外的中东和亚洲等地区。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解释说:“在21世纪要把北约改造成一个能够对付来自成员国领土以外的挑战、在需要时能随时迅速派遣部队的联盟。”
北约华盛顿首脑会议即将通过的《北约战略新概念》表明,北约已从昔日的“集体防御”原则转为主动进攻,即通过采取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把不利于或有损于北约各国安全与利益的各种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北约自1949年成立至1991年,曾对其战略作过两次重大修改,从开始奉行的“地区性遏制战略”先后修改为“大规模报复战略”和“灵活反应战略”。1991年,欧洲形势发生巨变,华约解散,苏联解体,北约失去了生存的理由。面对这种形势,北约于同年11月在罗马召开了首脑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北约战略新概念》等文件,强调北约在继续保持“集体防御”思想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管理地区性危机和防范冲突上。这不仅为北约继续生存找到了依据,同时也使北约在从“集体防御”转为主动进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北约东扩是其从“集体防御”转为主动进攻的第二步,波、匈、捷3国入盟,使北约的前沿地区向俄罗斯边界推进了650至750公里。今年3月24日,北约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公然向一个主权国家南联盟发动了一轮又一轮的空中打击,从而使北约最终改变了它初建时的“防御”性质,演变成为一个具有侵略性质的军事集团。
人们注意到,《北约战略新概念》极具进攻性和危险性:它想把其边界继续向东推进;它要在世界各地到处插手;它企图不经联合国授权便向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军事打击。这个战略若真的被通过并付诸实施,将打破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必将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坚决反对。北约正处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当三思而后行。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俄罗斯面对北约双扩
本报记者唐进修
北约正在推行的双扩战略,一是指北约成员国数目的扩大,即通常说的北约东扩;二是指北约职能的扩大,这是即将出台的《北约战略新概念》的核心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北约职能的扩大比成员国的增加更具影响和冲击力。
北约增加成员国和扩大职能对俄罗斯的安全和地缘政治环境是极为不利的。尽管俄无力阻止东扩,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北约扩大对俄造成的消极影响和损害,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和举措。
首先是坚决反对北约东扩。在北约接纳波、匈、捷三国前后,俄始终坚持反对东扩的强硬态度。这次,北约拿科索沃试刀,对俄罗斯的“塞尔维亚兄弟”动武,更加触痛了俄罗斯人的神经。俄罗斯举国上下都做出了强烈反应。叶利钦总统发表声明:暂停同北约的一切关系。普里马科夫总理立即调转机头取消对美国的访问。
其次,在军事上保持足够的防御和威慑力量。俄罗斯目前仍拥有能与美国匹敌的核武库。俄主张优先发展战略核武器,保持一支强大的核威慑力量,放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与此同时,俄努力实现独联体军事一体化,特别是重视与处在西线前沿的白俄罗斯的军事合作。科索沃危机爆发后,南斯拉夫正式提出加入俄白联盟。尽管俄对是否吸收南入盟仍未最后拿定主意,但可以看出,俄南关系确实非同一般。
第三,守住第二道防线,反对北约向原苏联地区扩展。东欧“失守”后,俄宣布不惜一切代价保住波罗的海—黑海防线。如果北约吸收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俄将做出强烈反应。俄还努力改善与乌克兰、外高加索、中亚国家的关系,以尽量减少北约在这些地区的影响。
第四,广交朋友,反对北约到处插手。俄罗斯的一份官方文件指出:凡不希望看到以美国一个超级大国为首的单极世界的国家都是俄罗斯的盟友。俄罗斯特别注意改善同欧洲国家的关系。因此,叶利钦提出欧洲事务应由欧洲人来管,反对“外来大叔”指手画脚。
总之,北约东扩与俄罗斯反东扩是一个难以调和的矛盾。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较量中,俄由于国力衰弱,军力下降,对东扩难以阻挡,只能通过讨价还价,以减轻东扩对俄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北约在实现首批东扩后,胃口越来越大,不仅要继续东进,而且要推行全球干预政策。一个月来,北约在美国的推动下,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充分揭示了北约要充当“国际宪兵”、称霸世界的真面目。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风云百年
风云百年
1907年在俄国工人阶级革命的冲击之下,沙皇做出了向人民让步的姿态,但采取的却是两面派的手法。继1906年俄国召开的第一届国家杜马夭折后,1907年1月,召开了第二届国家杜马。6月16日(俄历6月3日),第二届杜马又以“叛国”的罪名被沙皇解散,它比第一届杜马还要短命。这次事件被称为“六三政变”,标志着俄国1905年爆发的革命的结束。
8月31日,英国与俄国达成在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划分势力范围的协约;在此之前,7月24日,日本强迫朝鲜签订第三次《韩日协约》(前两次分别是在1904年和1905年),至此,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保护国。新老帝国主义瓜分世界你争我夺的争斗依然未有穷期。(四)(薛飞)(附图片)图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英国“无敌号”战舰三月十六日在英北部港口格拉斯哥下水。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

波匈捷入盟后的难题
本报驻波兰记者李增伟
波兰、匈牙利和捷克3月12日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完成了其“回归欧洲”战略目标的第一步。为了摆脱地缘政治困境,增强自身安全,波、匈、捷三国积极入盟,其更深一层的目的,是加入欧洲经济体系,拓展生存空间、争取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波、匈、捷加入北约,一方面将促进三国军队现代化,提高国防水平,加快“融入欧洲”的步伐。但是另一方面,三国也不得不面对一系列难题:首先,高昂的军费开支使三国财政不堪重负。据估算,三国在军事上真正实现与北约一体化需花费350亿美元,其中约一半费用需三国分摊。波兰1998年的国防预算中仅用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费用就增加了21%,今年还将大幅增加,此外,波每年还要向北约交4500万美元。沉重的财政负担将严重阻碍各国经济的发展。其次,如何处理同独联体国家,特别是同俄罗斯之间的关系是个难题。作为北约的东部前沿国家,处理好与俄的关系是三国在今后长时期内面临的棘手难题。第三,如何在北约内部处理好与欧美盟国的关系和在欧美之间寻找平衡,是三国的又一个难题。它们必须谨慎从事,因为任何一方它们都得罪不起。最后,三国入盟伊始,就发生了北约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实施军事打击的严重事件。三国国内本来就有很多人反对加入北约,认为这将导致国家在军事和外交等方面丧失主权,他们难忘冷战时期受人支配的痛苦经历。目前,三国人民反对北约的呼声日渐高涨。如何平息百姓反对北约的情绪,也是各国政府要解决的问题。
进一步扩大北约是美国的既定战略,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三国入盟仪式上明确表示,“北约东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进程”。北约已将波罗的海三国、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列为进一步东扩的对象国。对此,北约三个新成员国都表示支持,其中以波兰的态度最为积极和主动。还在入盟前,波兰国防部长就要求“北约东扩不应在吸收三国后停止,东扩的进程必须继续下去”,认为“俄罗斯对其它国家加入北约的态度,也会像对波、匈、捷加入北约的态度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波兰除明确要求北约应尽快接纳波罗的海三国外,还公开表示乌克兰也应成为北约东扩的对象。波兰舆论近日普遍认为,虽然波、匈、捷加入北约后,将会促进北约东扩,但也不能不看到北约对南联盟动武将对北约东扩的进程产生不利影响,北约进一步东扩势将更容易诱发冲突。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视点

新概念老主义
外交学院教授周尊南
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4月6日公开宣称,北约在21世纪将承担超出北约成员国领土以外的使命,直言不讳供认目前在科索沃问题上采取的军事行动是实施这一使命的“试验”。她一语道破了北约战略新概念的实质。
仔细研究一下历史,就不难发现,今天美国为北约制定的战略新概念并不新鲜,不过是杜鲁门主义的重版。众所周知,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力图凭借自己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美国前总统胡佛就公开鼓吹,“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政策强加于全世界”。为了称霸世界,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布了他精心设计的“全球性反共政策”,这就是“杜鲁门主义”,其借口是希腊人民的革命斗争造成了“威胁”,对欧洲和全世界都具有“灾难性”,因此,美国必须利用一切经济和军事手段来控制希腊。杜鲁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和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杜鲁门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夺取巴尔干半岛和东地中海的战略要地,把美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边界。对比一下1947年3月的杜鲁门主义和今天美国制定的北约战略新概念,何其相似乃尔!
今天美国利用北约对南斯拉夫动武,其目的同样是要夺取巴尔干半岛的战略要地,为北约东扩扫清障碍,把美国的势力范围推进到俄罗斯的边界,使俄罗斯退到二战前的地位,并进一步削弱俄罗斯。所不同的只是当年杜鲁门主义打的是“反共”的旗号,而今天北约标榜的是“人道主义干预”、“维护人权”,旗号虽然不同,但本质不变,只要美国认为“与美国的安全有关”,“不论什么地方”,美国都决心要进行干涉,而且不惜动武,美国要充当世界宪兵,杜鲁门主义便成为世界性的干涉主义。而今天美国则可以用“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保卫”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共同利益”,把北约变成为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目标服务的国际警察。这不是什么战略新概念,是新干涉主义,新杜鲁门主义!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资料库

北约大事记
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冰岛、挪威、葡萄牙、意大利、丹麦12国外长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约宣告成立,随后在法国建立总部。
1952年2月,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
1955年5月,联邦德国加入北约。同月,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和民主德国缔结《华沙条约》,与北约对立的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
1966年7月,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但仍是北约政治成员。北约总部从巴黎迁至布鲁塞尔。
1982年5月,西班牙加入北约。
1990年7月,北约伦敦首脑会议宣布冷战结束,并提出对北约进行改造,使其从军事政治组织转变为政治军事组织。同年11月,欧安会巴黎首脑会议签署《新欧洲巴黎宪章》,标志冷战结束。
1991年7月,华沙条约组织解散。11月,北约罗马首脑会议通过了《北约战略新概念》,明确北约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预防冲突和处理危机”。
1992年6月,北约外长理事会决定成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专门承担西欧以外欧安会范围内的维和使命。12月,北约决定以军事力量介入前南斯拉夫地区危机。
1994年1月,北约首脑会议批准并决定实施由美国倡议的《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以加强同前华约和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治和军事合作关系。
1994年4月,北约在联合国代表授权下,连续3次空袭波黑塞族阵地。12月,开始向波黑派出维和部队。
1995年12月,北约向波黑派出由6万人组成的多国部队,监督波黑和平协议的执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4个非北约成员国也参加了多国部队。
1996年6月,北约柏林外长会议同意在北约内部发展“欧洲支柱”,成立一支由西欧联盟指挥的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
1997年5月,北约与俄罗斯签署《北约与俄罗斯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同年7月,北约马德里首脑会议确定接纳波、匈、捷三国为新成员,启动了东扩进程。
1998年10月13日,北约绕过联合国,擅自下达对科索沃采取空中打击的“行动命令”,对南联盟施压。
1999年3月12日,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国外长在美国密苏里州签署加入北约文件,从而成为北约正式成员国。
1999年3月23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布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的命令。24日,北约对南联盟的空袭开始,这是北约自成立以来,首次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武力干涉。(曦)


第7版(国际周刊)
专栏:国际回声
国际回声
●在这个联盟第三个十年开始的时候,应当重申这样一些基本原则:第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需要的;美国对北约承担的义务将仍然是有效而又有力的。我们美国人仍然认为欧洲的安全就是自己的安全。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纪念北约20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1969年4月10日)
●联盟存在的30年使北约牢牢地成了保障西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最重要的工具。我毫不怀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它将仍然是这样。
——北约秘书长伦斯为纪念北约成立30周
年发表的讲话(1979年4月4日)
●在庆祝本联盟成立40周年之际,我们心怀自豪总结它的业绩……本联盟的长期目标是:确保在欧洲和北美洲防止战争和任何形式的恫吓;确保各国政府理智行事,不动军事入侵之念,亦不采取军事入侵行动;建立军事力量的存在只是为了在世界上为维护国家独立与领土完整奠定基础。
——北约为成立40周年发表的首脑会议声明
(1989年5月30日)
●当白宫里面香槟酒杯互碰、互相敬酒和克林顿总统宣布北约组织新的“战略构想”的时候,城镇被夷为一片平地和房屋仍然燃烧的情景在世人的心中会记忆犹新。
——美国《纽约时报》(1999年4月11日)
●下周华盛顿准备举行盛大的生日庆典。但是庆祝活动的一项内容很可能取消:计划的北约飞机的表演。人们认为在别的飞机向塞尔维亚的桥梁和建筑物扔炸弹的时候进行这种表演会倒胃口。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提醒人们,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并不完全是为了礼仪之用。人们要将它们用于杀戮。
——美国《华盛顿邮报》(1999年4月16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