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论著简评

传播的时代与当代传播学
钱红林
传播学的兴盛是二十世纪西方学术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自本世纪初第一个演讲学系在美国诞生,现代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而充满活力的学科便开始了不凡的学术之旅。在短短的八九十年中,传播学从最初的鲜为人知的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今天较有影响的人文学科。在一些高校开设了传播学系或类似传播学系的演讲学系、修辞学系、言语交际学系以及大众传播学系和新闻学系。当其他一些学科如文学、历史、哲学生源不足时,传播学却蒸蒸日上。与此相对应,传播学也形成了庞大的研究队伍,并有一种国际化的趋势。
从二十年代开始以演讲和话语为研究主体的现代修辞学的复兴为现代传播学播下了种子,作了理论准备。四五十年代之后传播业的繁荣给传播学带来了新的内容,大众传播学成为一门显学。其后,人际交际学、组织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比较传播学等研究领域的相继学科化,使传播学有了更多的、公认的学术空间。今天,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一个传播意义上的“地球村”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传播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现在交往和传播变得如此普遍、如此重要,传播与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文化领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关的研究也正在深入。比如传播与影视、传播与媒体、传播与法律等等。
“传播与文化”译丛,在全面而系统地介绍西方近一个世纪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的同时(包括有六本译著:《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与话语批评》、《当代西方修辞学:批评模式与方法》、《传播理论》、《跨文化传播学:东方视角》、《大众传播学:影响研究范式》、《重组话语频道》),也将推出有关传播与各个文化领域的研究著述。宏大的理论背景,与我们这个传播时代的各种现象相结合,这是专属于二十世纪的学科:时代的题目由这个时代颇领风骚的理论来分析解答。
(“传播与文化”译丛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为纪念古楼兰遗址汉晋代简牍出土一百周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于日前隆重推出竹简版《孙子兵法》,书法家刘炳森题写书名,简书书法家张有清手书正文。
《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吴孙子》,春秋末年吴国将领孙武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军事著作,几千年来广为流传。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汉简中,保存了《孙子兵法》竹简一百九十六支。“简牍”是指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
为出版竹简版《孙子兵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策划工作从三年前就开始了。为把竹简版《孙子兵法》做成收藏珍品,出版社精心选择优质竹材,用先进的工艺加工制作,保证质量并能长期保存。竹简版《孙子兵法》的外包装也非常考究,竹简放在做工精致的铜匣里,另放一个同样大小的文房四宝盒,内装景泰蓝毛笔二支、歙砚一个、鸡血石印章一枚、“金不易”名墨一支等。每一部竹简版《孙子兵法》配一枚三克纯金制成的收藏卡,并且编号限量,经由公证处公证。
姚图强文徐俊东图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三联新书
《梓室余墨》陈从周著
本书是中国古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倾注二十年心血的笔记体文集,内容除古建筑和园林外,广泛涉猎书画、文物及近代教育、礼俗等文化领域,天马行空又扎实丰硕,具有较高的文史和美学价值,为学术小品中的上乘之作。
《学科·知识·权力》华勒斯坦等著刘健芝等编译
福柯的“知识就是权力”乃当世名言,本书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学科是知识建构过程的重要中介,从学科的分类、体系的形成到当代知识系统权力地位的确立,读者得到新的思路和重要启示。
《漫话千禧虫危机》邹景平张成华著
2000年愈加临近,“千禧虫危机”愈加紧迫严重。作者是资深电脑专家,他们以浅显的文笔把复杂的电脑科技说得明白易懂,实例生动,信息与对策俱备,是一本企业和个人解决电脑千年难题的普及读物。
《音乐手册》(爱乐丛书)雪枫编译
本书详录音乐史和当代音乐家生卒年及著名音乐作品的首演时间、地点,以全年三百六十五天日历顺序排列,配有大量图片。资料详备,查寻方便,是爱乐者的必备工具书。
《网络营销》(经营智慧丛书)
多米尼克·夏代尔沈沁著夏骞译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营销将取代直接市场营销。本书着重勾勒两种营销方式的特点,并展望网络营销潜藏的巨大商机和广阔前景,是富有远见的未来世纪的经营者之必读书。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地址: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邮编:100010
电话:010—64001122(总机)64002712(发行部)
84010542(俱乐部)64071664(图书中心)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心灵的阳光
李建力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的话:你要给别人阳光,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近读解放军出版社出版、汪守德的散文诗集《倾听阳光》,我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理解。
作者生活在绿色军营,他用自己的心灵去倾听大自然,倾听生活。他对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不平常的发现的能力,使我看到了他一双独特的审美的眼睛。
《凉台》一诗中,作者透过一座旧凉台主人的变迁,写出了这些行伍出身的人独有的情趣。作者还通过对周围树木、鲜花拟人的写法,真诚地抒发了我军戍边一代代将士的豪情壮志。
战争与和平是文学的一个主题。那么,和平年代军人的心灵深处流淌着什么呢?作者在《军人》一诗中,揭示了军人的内涵,同时写出了和平年代军人的矛盾心态及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一诗,写的是部队演习前的小景:“……士兵,静止的时候是树,是挡风林,是坚硬的盾;发言的时候就是火,就是怒吼,就是摧枯拉朽的霹雳。”作者透过这一小景,写出了和平年代军人的形象,写出军人特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作者在倾听生活中,善于寻觅生活中的诗意。散文诗创作需要反复推敲,锤炼词句,创造意境。一个艺术家只有对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生活亲身经历、深切体验和理解,写出的作品才能有味道,才能打动人,这也是我读作品《倾听阳光》的一点感触。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读书一得

填平“代沟”的新思路
赵宇
“代沟”一直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一个难以弥合的裂痕。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晨光出版社合作研究与出版的《向孩子学习》一书,揭示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社会在代际关系和文化传承方面出现的革命性变化。研究表明:八十年代前后两个特殊的时期,造成了至少近二十年(1978—1998)悬殊的知识落差和文化断层。告别这个年代以后,信息革命所推动的“向孩子学习”观念,将促使老师、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化为“代桥”,两代人将携手走向“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新社会。
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代沟》一书中以非常幽默的笔调写道:“在不久前,老人还能说:‘你要知道,我曾经年轻过,可你却从来没有老过。’可现在,年轻人可以回敬说:‘你从来没有在我们的年轻时代里度过你的年轻岁月,你也不可能了。’”而刚刚推出的《向孩子学习》一书又进一步指出:怀着“向孩子学习”的心态和胸怀,父母与教师就会永远年轻,永远富有创造力,即使被“文革”耽误的一代也是如此。
《向孩子学习》从严谨的科学研究出发,用生动的事实、新颖的理论回答了“为什么要向孩子学习”、“向孩子学习什么”、“如何向孩子学习”的问题,深入而系统地阐释了“反向社会化”、“文化反哺”的思想。它的突出特色是不仅有孩子思想的火花,还有成人智慧的结晶。其间穿插着富有趣味又给人以无穷启迪的故事,而且都是中国人自己的。讲故事的人有老师、父母和专家,却都是关于孩子们的;他们也讲道理,却点缀着许多活生生的事例;他们怀着严肃的心态,却说着充满了人情味的话。
该书是全国几十位知名学者、几千名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研究成果,是以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基础的。1997年11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晨光出版社组成“向孩子学习”课题组。首先对北京两所学校的二十名小学生、高中生进行个案调查。接着分别在北京、沈阳、南京、杭州、福州、南宁、桂林、泰安八个地区,对一百一十六名中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访谈。又在北京、上海等地访谈了四十一位知名学者。1998年10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与晨光出版社、《光明日报·家庭周刊》、《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联合举办历时一年的大型有奖征文活动。这些努力的回报就是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比尔·盖茨出新书
比尔·盖茨的新作《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在全球二十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出版。
《未来时速》的核心思想是:企业必须能够使用数字信息流,才能快速地思考和运作,从而才能够在数字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尽管客户和竞争者的挑战在逐步增强,但数字工具使得快速的整体反应成为可能。(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中国西部散文》出版
《中国西部散文》上下卷,六十多万字,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这是二十世纪西部散文家一次全方位的展现,也是迄今较全面的西部散文大卷。由史小溪主编的《中国西部散文》荟萃了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陕西西北部、四川西北部汉、蒙古、藏、回、哈萨克、锡伯、羌等民族九十多位作家的二百余篇散文精品。这里既有活跃在当代散文界的西部名家的代表作,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的力作。它将一个完整的西部散文阵容全方位的摆在世人面前,使我们看到八十年代以来西部中国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看到西部民族融合演变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背景;看到西部大地上彩色斑斓的自然本色。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李向群的故事》出版
薄薄一本小书有着沉甸甸的分量——《李向群的故事》(漓江出版社出版)记叙了抗洪英雄李向群二十个生命年头的人生足迹,记叙了只有二十个月军龄的李向群锻炼成材的故事,记叙了只有八天党龄的李向群在抗洪大堤上的壮举。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宝贝儿》进京演出
应文化部邀请,济南儿童艺术剧院近年新创的力作《宝贝儿》于4月22日在全国政协礼堂汇报演出。该剧通过一个发生在独生子女丁放和小伙伴们以及盲老人梁爷爷之间的故事,向孩子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在别人为你付出的同时,你也应该为别人做点什么。
该剧已在济南、上海、南京、北京等地演出近三百场,受到儿童、儿童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家长们的欢迎。(琼闻)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剧谭

以小见大乐在其中
居其宏
珠海经济特区音乐剧团创作的音乐剧《四毛英雄传》日前亮相北京舞台,这是90年代以来我国原创音乐剧中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也是广东省首部进京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的展演剧目。
通过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呼唤真善美,是该剧的一大特点。很显然,从剧名看,《四毛英雄传》直接脱胎于《三毛流浪记》。虽然同是到大都市闯荡世界的流浪儿,同样遭遇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同样经受了种种挫折与失败,然而由于时代的天差地别,却导致了三毛和四毛迥然不同的命运结局——正是由于我们所处的这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才造就四毛这样的小人物成为真善美的阳光雨露培育起来的英雄花。
不仅如此,在我国原创音乐剧表现改革开放题材的作品中,《四毛英雄传》用特区人的开放心态来看待现实、臧否人物,赋予四毛和他的小伙伴八妹、点点以新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毫不留情地把他们置身于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摔打与失败,使他们的心灵在生活熔炉的千锤百炼中逐步净化,最后成长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特区人。因此,四毛这个艺术形象便具有了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
轻松幽默,寓教于乐,是该剧的又一特色。张林枝是一位写喜剧的能手,她笔下的四毛,天真、善良,涉世不深而富于进取心,耽于幻想而富于同情心——这类特区打工仔初来特区淘金,在激烈而严酷的竞争现实中难免处处碰壁,于是便生发出一系列的喜剧冲突。张林枝的高明之处在于,她在一系列喜剧冲突的展开中,引入了某些悲剧因素,使全剧风格带上悲喜剧色彩,在轻松、幽默、充满机趣的戏剧动作与对话中,蕴含着几分酸涩的人生况味,使观众随着情节发展时喜时悲,每每笑中含泪,泪中带笑——这种悲喜交集的审美境界,在我国原创音乐剧中是极其难得的。
音乐完整,唱段动听,风格具有时代感,是该剧第三个特点。刘振球是在严肃歌剧和音乐剧创作两方面都卓有建树的“两栖作曲家”。他的音乐以完整、流畅、富于戏剧感见长,《四毛英雄传》的音乐同样体现了他的一贯特点。令人高兴的是,他在《四毛英雄传》创作中为了与特区年轻人的生活题材相适应,将全剧音乐纳入了流行风格的框架———不但使用了某些现代流行手法和节奏,而且在唱段写作中有意识地追求通俗性和流行化,并且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月光光》、《雪花飘》、《请不要挽留我》三个重要唱段写得优美动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为了戏剧展开的需要,他又引用了贝多芬《英雄》、《命运》交响乐的两个主题并加以贯穿发展,使之成为全剧音乐的统一因素,总体上显得协调自然。
导演与舞蹈编导对全剧喜剧风格的把握是准确到位的,舞美、灯光等各部门对戏剧情境的营造、渲染、烘托也比较统一协调,因此全剧的舞台呈现很流畅,也很好看,具有较强烈的剧场效果。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创作手记

《居里夫妇》的突破
魏晓平
去年我将法国话剧《科诺克或医学的胜利》搬上了北京舞台,今年我执导的另一部法国话剧《居里夫妇》又在京公演。作为导演来说,我总是力图给舞台造就一些新鲜的东西。比如这次的《居里夫妇》,我想让观众看到一个与以往心目中迥然不同的科学家形象。可能一些观众开始难以接受,因为这涉及到如何塑造英雄人物的问题。在我国过去的舞台上,英雄人物或多或少都摆脱不了“高大全”的约束。其实很多艺术现象是共通的。比方对待英雄人物的态度,美国的好莱坞是最喜欢“高大全”的,他们为了塑造英雄人物不惜一切代价。法国也许比美国好一些,但他们也是倾向于把英雄作为圣人来对待的。因此,《居里夫妇》在法国也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这个戏是1989年上演的,当时就引起争议,评论界还有人大骂,说敢碰圣人。但观众接受了这个戏,它连续演了六七年。我觉得,如果按以往的戏剧观,将居里夫人塑造成一个科学的圣人,那未尝不可。但我们戏剧家还应该写出他们在生活中的本来面貌,尤其不应该以此告诉青年人,科学家就等于苦行僧。
从这个角度看,《居里夫妇》在北京上演很有现实意义。这些年国内一直在探讨如何塑造丰满的英雄人物,我们往往把英雄人物塑造成一尘不染的人,普通人往往不可企及,英雄人物太远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仿佛他们除开牺牲以外就没有别的特质,仿佛个人生活、情感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价值。而《居里夫妇》不仅仅写他们对事业的追求,还写他们对生活、对生命的爱;这二者又是交融在一起的。我以为,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对生活、对生命执著热烈的追求和真诚的热爱,就不可能有所创造。
我在导演《居里夫妇》时,力图从人的角度去挖掘居里夫妇的内涵。这大概是我寻求的一个突破口。
我在排戏时,反复对演员强调,你演的是人,是一个人,而不是什么法国人。我想尽办法去展现居里夫妇两人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首先我要适当强调居里先生,因为剧本对居里先生着墨不多,我怕大家因此忘掉居里先生。我通过各种舞台手段来强调,使大家看到,是居里夫妇两个人共同走过了这段路程。居里夫人对她的丈夫有着特别深的感情。另外,他们两人对爱情的追求,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我排戏时着力最多的方面。我尽可能用短小的篇幅、强烈的手段、风趣的对话、幽默的语言与形体动作,去表达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热爱生活的品质。因为一个科学家的时间被实验室占去的更长,留给他们自己的很短,因而他们会对这点时间更珍惜,生活必然更浓烈。艺术的目的是要给观众在人生方面以启迪。我想,这个戏说明了,居里夫妇的价值不仅在于他们发现了镭,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和生命的追求,同样是最大的价值。(附图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电视需要包装
李四平
包装,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代表一种文明进步。在电视发展的今天,电视的整体包装和具体节目的包装,已经成为电视台整体实力的体现,更显示着电视工作者的观念。而具体的包装样式与效果,也是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央电视台精品赏析栏目为此邀请专家、学者,针对包装观念以及成功的电视包装作品进行了探讨分析。
彭吉象(北京大学艺术系教授):包装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很密切。首先应该有好内容,再加上好形式,就是说好的质量加上好的包装。电视包装有自己的特点,它的画面稍纵即逝,它需要利用声、光、电等多种艺术手段来包装,而且越来越朝着高科技发展。
中国古代有个“买椟还珠”的寓言,它向来被视为批评只重其表、不重本质的典故。而中国人也一直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东西好用不着包装。其实,在比较完善的市场化社会,包装是非常重要的,电视作为一种商品,同样要包装。
孙泱(作家):好的包装要鲜明、简洁和富有文化底蕴。美国的“国家地理”频道标志就是这样。它把动与静有机结合,画面好看,虚与实的关系处理得好,变与不变安排得和谐,这就丰富了画面的形式,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激发了观众了解自然、关注自然的兴趣。
电视包装有很多层次和区别,从范围来讲,有电视台的包装,也有电视频道的包装和栏目、节目的包装。由于各自的具体特点不同,地位不一样,包装也就会有区别。各个频道有各自的功能,那么频道的包装既要表达出自己的功能,又要保持与电视台内在的统一,栏目也是如此。比如中央电视台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台,它的一些片头包装就非常大气、庄重,体现出国家级电视台的气派。在包装中,有很多因素要考虑,比如标识、音乐和主持人,都是包装的对象。
王长田(电视策划人):近年来,中国的电视包装进步很快,我们看到的包装和过去有很大不同,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包装强调大气,强调中国文化和视觉美感,而且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感,说明中央电视台在民族化和现代化方面寻找一些发展的突破口。电视创作者越来越注重用不同的包装来吸引不同的观众,传达一些信息和理念,这是一个大进步。
我们已经有一些好的包装了,像《东方时空》的片头,有一定思想性,有东方特色、中国特色。烽火台是中国特色,和平鸽代表和平,它穿越时空,另外四季的更换,给人积极、昂扬向上的启示。当然,有些小栏目在做片头时只追求大气,小马配大鞍,是不合适,看起来也是不舒服的。
频道、栏目的包装要有变化,但也不能变得太快,要把握好度。不同的电视包装,从深层讲是不同文化的反映,我们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在包装上比较讲究稳重、大气,讲究东方色彩。反过来说,则显得变化不大。相信在一两年内,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包装会比原来更好看。
(此文由中央电视台研究室精品赏析栏目提供)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北京人》登上银幕
由北京金合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连华丰企业集团和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根据戏剧家曹禺先生话剧改编的电影《北京人》,近日已制作完成。
该片保留了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保持了原作含蓄、深沉、诗化的风格和意境,又在电影化上作出可喜的探索和发展。
制片人黎静于1996年从曹禺先生处购得版权,经过两年集资,在金合欢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及北影的支持下,终将这一名著搬上银幕。影片由北影女导演秦志钰与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林洪桐联合编剧,秦志钰导演,曹禺夫人李玉茹女士任艺术顾问,主演程前、吕丽萍、黎静。(杨文)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第二次初恋》拍竣
北京电影制片厂影视部、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影视部和北京万泉新新花园联合录制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第二次初恋》日前摄制完成。
该剧通过主人公罗慧在生活、爱情、事业上曲折坎坷的经历,反映了九十年代中国妇女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精神,歌颂了中国妇女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艰辛、失败与成功的高尚品德。该剧是配合即将颁布的国家新婚姻法宣传工作的首部电视剧。
艺术上,《第二次初恋》采用“戏中戏”的结构方式,生动展示了经历不同年代的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进步。此剧编剧费明,导演耿小震,主演迟志强、张金元、曹桂谦,其他角色也在影视界小有名气。


第10版(舞台屏幕·读书天地)
专栏:

《昨日的承诺》在京首映
彩色故事片《昨日的承诺》首映式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反贪局长林石喜依据丰富的生活积累创作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的这部影片,围绕着南都市城建局小区工程建设中索贿、行贿、受贿的犯罪活动和侦查斗争,塑造了反贪干警刚正不阿、公正执法的形象,表现了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反腐倡廉的呼唤和支持。
影片由杨在葆执导并饰演主要角色。
(向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