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常驻联合国代表强调
中国主张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
新华社联合国4月19日电(记者顾震球)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19日在此间强调指出,中国主张通过政治方式解决南联盟科索沃危机,反对将任何解决方案强加于南联盟政府的行为。
秦华孙今天对记者发表讲话说,中国对北约继续对南联盟实施军事打击、使巴尔干地区局势日益恶化“深表关注”,赞成通过政治方式解决科索沃危机。
秦华孙是在有关国家近日就解决科索沃问题提出一些方案后说这番话的。他说:“我们认为,任何解决方案都必须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切实尊重南联盟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保护南联盟科索沃地区所有民族的合法权益。”
秦华孙认为,在就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方案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取得南联盟政府的同意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中国“反对将任何解决方案强加于南联盟”的行为。
秦华孙强调说,目前“当务之急是北约立即停止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世纪末的战争
王天玺
当人们希望有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世纪降临之时,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却爆发了一场战争。从3月24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动对南斯拉夫的空袭。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当前世界各种矛盾的集中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急欲独霸世界。它为此制定了东西呼应的战略:在东方,强化日美军事同盟,以此控制亚洲;在西方,实现北约东扩,以此控制整个欧洲。北约东扩的关键点,则是趁俄罗斯国力衰弱之际,把处于东西欧和亚欧交汇之处的战略要地巴尔干地区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为此,美国主导的北约利用了南境内阿族极端势力的分裂活动。
阿族极端势力的分裂活动由来已久,但闹到目前这样的地步,显然与美欧国家偏袒阿族分裂主义的政策有关。据《自由比利时报》1月29日披露,阿族武装中一支名叫“黑鹰”的突击队1992年成立于比利时的斯哈尔贝克,此地就在北约的总部附近。该突击队的黑色军服和武器是驻比美军提供的。他们在科索沃与阿尔巴尼亚边界的阿方一侧拥有训练营地,以小分队为行动单位,偷袭和骚扰塞尔维亚军警,得手后又退回营地。作为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当然不允许反政府武装存在。可是每当南斯拉夫军警和反政府武装发生冲突时,美国即指责南斯拉夫“侵犯人权”。美国口口声声说不支持科索沃独立,其实一心想通过“黑鹰”突击队这样的反叛武装把科索沃从南斯拉夫分裂出来,不然就以“维和部队”占领之。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南斯拉夫人民怎么会吞下这样的苦果呢?于是就发生了北约对南斯拉夫的狂轰滥炸,就有了一个超级大国以一个军事联盟为工具在世纪末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是不祥之兆。一个超级大国,受其独霸世界的野心驱使,凭借其强大的力量,再纠集几个盟国,想炸谁就炸谁,肆意发动侵略战争,世界还有什么和平可言?
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国际法的经典原则。这些原则是:侵略是对和平的最大犯罪;国家边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国家都不能干涉别国内政;国家有防止分裂的完全权利。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践踏了这些国际关系的经典原则。就连不少美国人也对空袭是“反对侵略”的欺人之谈嗤之以鼻。《今日美国报》3月26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南斯拉夫“只是试图平息分裂分子的叛乱,毫无过错可言,仅在90年代就有其他几十个国家做过同样的事”。“美国军队攻击这样一个没有攻击过美国、也没有攻击过美国的盟国、甚至没有攻击过邻国的国家”,“是明目张胆的、十分可耻的侵略行径”。
既然抛弃了国际法的经典原则,美国及其盟国就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原则,即所谓“保护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这次战争就是为了实践这个新原则。这个新原则有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第一,一国的人权状况是应当由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第二,衡量一国人权状况的裁判是美国及其盟国;第三,美国及其盟国无须通过联合国,可以采取一切手段,包括发动战争去“纠正”某些国家的人权状况。处在欧洲南部地区而又有民族冲突的弱小的南斯拉夫,注定要成为这个新原则的实验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世界众多国家都存在“人权”问题和民族问题,如果确立了这样的新原则,它们就获得了主宰其他国家命运的特权,就有了肆意干涉别国的内政,甚至发动侵略战争的特权。
要和平,要发展,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是浩浩荡荡奔涌向前的时代浪潮。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美国以“保卫人权”、“防止人道主义灾难”为借口,为实现霸权而任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略弱小国家,造成真正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完全是逆时代大潮而行的暴行。
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的内政,应该在尊重南联盟主权和领土完整、保障该地区各民族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目前,美国及其盟国正面临着两条道路:其一,听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呼吁,停止空袭,回到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轨道上来。其二,将战争升级,甚至派地面部队入侵南斯拉夫,占领科索沃。看来,美国和北约有可能走第二条路。然而,只要跨出这一步,北约军队就会陷进游击战争的泥潭,整个巴尔干地区就会出现大动乱,而且北约和俄罗斯就会形成直接的紧张对抗的局面。美国和北约的领导人实在应该三思了。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从读者来信看人心向背
本报驻德国记者江建国
自从3月24日北约发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空袭以来,巴尔干地区的战火就成为此间舆论界和老百姓关注的焦点。
德国人对这场战争的到来并不感到突然,前南地区的民族冲突毕竟已经持续将近10年。但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是否就必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举动武,这场战争将会打出一个什么样的巴尔干,塞尔维亚人是否就是万恶之源……种种疑问,使人们议论纷纷。连日来,许多读者投书各种报刊发表意见。
对于北约打起“防止人道灾难”的大旗发动空袭,一位名叫潘斯基的教授向《法兰克福汇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道义高还是法律高?他说,赞成空袭的人或多或少不加考虑地把道义置于法律之上,却没有看到,讲道义要求尊重法律。如果仅仅依据道义、“人道”理由就可以超越法律,那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信念之战。联合国显然没有授权,也就是说,它缺乏《联合国宪章》规定的法律基础;北约的条约法律基础就更谈不上了,因为它只与其成员国相关。
一些读者不赞成北约某些领导人声称的“别无选择”、和平手段已经用尽的托词,并且对朗布依埃协议的内容提出批评。科隆读者福格尔康普在《法兰克福汇报》上说,为什么不让欧安组织扩大其使命,在北约之前就先承担起欧洲政治解决的担子?既然南斯拉夫拒绝朗布依埃协议的要害在于北约部署军队问题,为什么不由联合国出面来监督协议的执行呢?自我授权的北约发动战争是有意破坏国际法,损害了欧洲和平秩序。柏林的一位退休法官布塞在写给《法兰克福评论报》的信中说,朗布依埃协议的附录之二(军事部分)对南斯拉夫提出的要求决不是仅仅在科索沃驻军,而是要求占领整个国家。根据协议第十条,北约可以无偿使用全部基础设施;根据第六条,北约在一切法律程序方面享有豁免权。他直言不讳地说,除非是军事上彻底失败,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会接受把一个主权国家变成北约的保护国。北约提出无法让人接受的要求表明,它从一开始就寄希望于使用武力,它进行的是一场违反国际法和宪法的进攻战,其结果是使所有各方民众的人道灾难成倍增加。
对于德国也参加了这场美国主导的战争,奥托布伦市的米勒在给《法兰克福汇报》的信中说:“我们这一代人,听到过英美的轰炸机在德国上空轰鸣,亲眼见过德国的城市在冰雹般的炸弹中被摧毁。二战结束后,我们和我们的父辈决心永远不再让这些事件重演……德国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德国现在已经处于战争之中了。人们根本还没有认真考虑过,冲突之火可能会变成无法控制、后果难以预料的燎原大火。”纽伦堡的胡英尔女士在《星期》周报上说,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任务是根据基本法严格限于国防,而轰炸南斯拉夫与国防毫无关系,“道义”的义务也不能改变轰炸违犯了基本法乃至国际法的事实。一位95岁高龄的法兰克福人在给《法兰克福评论报》的信中说:“我10岁那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现在极度吃惊地看到,巴尔干的局势发展与当年多么相似。”他恳切地呼吁道:“不要毁了未来几代的前途!”德国知名政治家、前总理施密特和基民盟老一代领袖人物德雷格尔反对北约空袭南斯拉夫的立场得到许多读者的赞同。法兰克福的一位法学博士马克斯在给《法兰克福汇报》的信中说,施密特和德雷格尔都参加过二战,他们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死亡和恐惧。他忧心忡忡地说,也许我们已经贴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了。
毋庸讳言,相当一部分读者赞成北约在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希望“快刀斩乱麻”,迅速平定局势。但即使在这些人中,也有人承认,这是“最糟糕的解决办法”。正如一位读者所说,暴力能成为更坏的暴力的萌芽。
(本报波恩4月1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报批评北约在南制造严重暴行
罗反对党反对北约要罗开放领空
克马不愿北约用其领土对南攻击
据新华社华盛顿4月19日电(记者袁炳忠)美国《华盛顿时报》19日刊登专栏作家赫芬顿的评论文章,严厉批评北约对南联盟实施的狂轰滥炸政策。文章指出,北约在“良好意愿”的名义下,正在制造20世纪“最严重的暴行”。
文章说,北约轰炸科索沃难民车队后,北约发言人却大谈北约的“崇高愿望”,称北约的行动是为了拯救平民的生命;美国总统克林顿15日也声称,北约在科索沃的轰炸是为了制止杀戮,拯救生命。文章质问:“在我们停止轰炸,并意识到自己已经犯下20世纪最残酷的暴行之前,有多少无辜的阿尔巴尼亚族人将死去?又有多少塞尔维亚族人同时成为牺牲品?”
据新华社布加勒斯特4月19日电罗马尼亚总统府新闻处19日证实,北约已向罗正式提出“无限制开放领空”的要求,罗当局将于近日就此作出“相应决定”。但是,各反对党几乎异口同声,纷纷表示反对。
罗民族团结党主席塔伯勒指出,北约的要求严重侵犯了罗的国家主权,并将使罗直接卷入对南战争,这有违于罗南两国签署的友好睦邻基本条约。
大罗马尼亚党主席图多尔强调,北约正在实施消灭一个联合国成员国的政策,罗必须坚决拒绝北约的这一要求。
罗最大的反对党社会民主主义党副主席沃克罗尤表示,罗南两国关系一直很好,并签署了双边友好睦邻基本条约。如果罗马尼亚想赢得尊严的话,就应尽量少介入对南战争。
据新华社萨格勒布4月19日电(记者王森)克罗地亚驻欧盟大使和驻北约特使弗拉尼查尼日前透露,克政府已向北约明确表示,不希望北约使用其领土作为对南斯拉夫联盟采取地面行动的基地。弗拉尼查尼是在布鲁塞尔对克罗地亚《晚报》记者发表谈话时作上述表示的。
据新华社地拉那4月20日电(记者李季玉)斯科普里(马其顿首都)消息:马其顿国防部长克柳舍夫19日宣布,马其顿的领土不能被用来攻击其它国家。据马通社报道,克柳舍夫是在会见法国议会代表团后对新闻界作此表示的。这是马其顿军方首次就这一问题明确表态。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中友协纪念西藏民主改革
据新华社新德里4月19日电(记者白景山)印度中国和平友好协会和印度孙德拉尔亚洲研究所18日晚在新德里举行集会,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与会者高度评价西藏民主改革40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强调藏族同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印中和平友好协会秘书长、曾作为专家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博拉普先生在会上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旧西藏的落后状况。他说,所谓的西藏问题根本不存在,完全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协会成员尚迪勒亚曾在西藏许多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回国后著有《西藏在前进》和《中印关系》等书。他向与会者讲述了他在西藏的见闻和西藏在中国中央政府领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其他发言者认为,印中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应该加强友好与合作,这种关系将成为世界和平友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驻印度大使周刚向100多名与会者介绍了西藏百万农奴在封建农奴制度下遭受的迫害和1959年民主改革后当家做主的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美总统紧急电话磋商
北约加紧向阿运送武器装备
本报贝尔格莱德4月20日电记者吕岩松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同美国总统克林顿昨天就北约空袭南斯拉夫一事进行紧急电话磋商。据白宫发言人宣布,叶利钦总统要求北约立即停止对南轰炸的同时,表示俄罗斯不会卷入这场巴尔干战争。
此次电话磋商是应美国方面的请求进行的,双方的谈话持续了近50分钟。这是3月24日北约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打击以来美俄首脑首次直接对话。据报道,两国总统此次会谈未能取得明显进展,双方在北约是否停止空袭以及国际社会在科索沃的军事存在等问题上依然分歧严重。叶利钦强调,北约立即停止对南轰炸是解决危机的必要条件。
19日,叶利钦总统召集俄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等高级官员在克里姆林宫开会,专门讨论南斯拉夫问题。在此之后,俄外长伊万诺夫举行记者招待会,全面阐述了俄罗斯关于停止战争、政治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基本原则:立即停止包括“暴力及镇压”在内的一切军事行动;南斯拉夫从科索沃撤出“多余的”军队和警察部队。与此同时,北约从与南毗邻的阿尔巴尼亚、马其顿撤走进攻性部队;保障难民安全返回家园,为国际人道主义机构不受干扰地工作创造条件;恢复南政府与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之间的政治谈判,在保障南领土完整的前提下给予科索沃广泛的自治;国际社会合作推动南斯拉夫的经济重建。
又讯据报道,从18日起,一批先进的美国雷达和防空导弹发射架以及一些装甲战车陆续运抵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的机场。约420名意大利军人19日抵阿。与这些军人同时运抵的还有120辆卡车、密封货车、挖掘机、一辆装甲车以及发电机等。


第6版(国际)
专栏:

北约继续疯狂轰炸南斯拉夫,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图为南境内的部分遇难者。
本报记者吕岩松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图为改建后的德国国会大厦玻璃穹顶内景。该大厦建成于1894年,这里曾是希特勒第三帝国时期德国国会的所在地。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时把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大厦的顶上。1991年德国联邦议院决定迁都柏林,并决定将这座大厦改建为联邦议院大楼。改建工程于1995年启动,耗资达6亿马克。
今年4月19日,德国联邦议院在这里举行了迁址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团结合作迎接挑战
——加勒比国家联盟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驻委内瑞拉记者管彦忠
为期两天的加勒比国家联盟第二届首脑会议4月17日在多米尼加共和国首都圣多明各结束。与会领导人一致认为,这次首脑会议对于加强环加勒比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加勒比国家联盟是一个地区性协商、协调与合作组织。它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这次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国领导人聚会圣多明各,就实现上述宗旨应遵循的原则和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应采取的共同行动纲领进行了讨论。
加勒比地区全部是发展中国家,其中许多是国土面积小、经济落后的小国和穷国。世界经济区域化,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使加勒比国家经济发展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它们普遍感到一国势单力薄,唯有联合起来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实现经济一体化成为加勒比国家多年来追求的目标。
1973年8月,13个加勒比国家组成加勒比共同体和共同市场,迈出了经济一体化的第一步。1992年,加共体提出建立加勒比国家联盟的倡议后,得到墨西哥、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三国集团以及中美洲共同市场成员国的积极响应。
1994年7月,由上述三个集团的25个国家和12个未独立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加勒比国家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加勒比国家开始走上了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道路。但由于三个集团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之间在贸易方面存在分歧,联盟一体化进展不快。这次圣多明各首脑会议继续就一体化问题交换意见。虽然未能在所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但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共识。
根据加勒比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这次会议决定继续将贸易、旅游和交通作为成员国主要合作项目。加勒比国家联盟各成员国年对外贸易总额目前已达1400亿美元,但成员国之间进行的地区贸易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因此扩大地区贸易是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与会领导人表示要扩大成员国之间关税优惠政策,促进双边贸易发展,最终实现加勒比地区贸易自由化。
旅游业是大部分加勒比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这一地区每年旅游创汇110多亿美元。《圣多明各声明》提出,加勒比国家应充分利用本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关键手段。会议要求各成员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加强合作,协调行动。由于交通运输滞后是阻碍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本届首脑会议着重讨论了发展交通问题,决定继续推动地区交通运输一体化,努力实现加勒比地区航空和航海联运,推动旅游业发展。
此外,保护环境也是加勒比国家共同关注的课题。各国领导人表示支持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活动,支持加勒比共同体提出的宣布加勒比为“可持续发展特区”的建议,将其作为加勒比环境战略的组成部分。为使本地区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成员国拒绝利用加勒比海运送有毒核废料。反对利用加勒比海地区进行贩毒活动。《圣多明各声明》要求美国停止实施赫—伯法,强调反对对任何国家实行域外立法。
拉美舆论认为,尽管加勒比地区经济一体化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加强团结合作,抓住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这一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已经成为加勒比国家联盟成员的共识。
(综合本报墨西哥城、加拉加斯4月19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东京市民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新华社东京4月20日电日本部分学者和市民团体今天下午在首都东京举行集会,反对日本国会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要求将法案作废。
据时事社报道,部分参加集会的群众还在参议院议员会馆举行了记者招待会。明治大学前校长冈野加穗留教授表示,日首相小渊惠三想把国会通过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作为其本月29日访问美国时的见面礼。他说,“不能让小渊首相把左右国家前途的问题当做礼物”。前参议员、日本女公民同盟会长纪平悌子表示,即使这些法案通过了,他们也要继续举行反对这些法案的活动。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法案是为了实施1997年9月日美两国签署的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而制定的“周边事态法案”、“自卫队法修改案”、“日美物品劳役相互提供协定”3个法案。其中的“周边事态法案”规定,在日本周边地区发生武力纷争时,日本可以向美军提供后方支援,进行搜索和救援等活动。最近一个时期,日本的和平团体、反战团体以及工会组织和多数市民都强烈反对这些有可能将日本引向战争的法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土耳其总理辞职
新华社安卡拉4月19日电(记者郑金发)土耳其总理埃杰维特19日在这里宣布,他已向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递交了辞呈,并得到了批准。
土耳其总统府新闻中心发表声明说,德米雷尔在接受埃杰维特的辞呈时,感谢埃杰维特在执政期间所做的工作,并希望他继续执政到新政府成立。
土耳其18日举行立法选举,埃杰维特领导的民主左派党赢得了大约22.45%的选票,从而成为土耳其议会中的第一大党。但由于在议会550个席位中未能赢得超过1/2的议席,所以该党不能独立执政。
根据土耳其宪法,土耳其总统将授权议会第一大党组阁,预计埃杰维特将会同其他议会政党磋商组建新的联合政府。
去年11月,在前总理耶尔马兹领导的政府因土耳其议会通过了对它的不信任案而辞职后,埃杰维特受命于今年1月组建了少数派联合政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