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绿染黄沙四十年
——记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
本报记者李战吉
沙荒已经和洪荒、旱荒并列为危害人类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32.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4%,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左右,近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的阴影中。为了驱除沙害,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奔波在灼人的沙丘上,用科学和生命染绿肆虐的黄沙……
与沙害较量的“铁道卫士”
连接西北重镇的铁路干线包兰线,要从腾格里沙漠南缘横贯而过。1956年,中科院的科学家们一脚踏进了这片荒漠,在一个名叫沙坡头的村庄建立了第一个沙漠试验站,一住就是43年。成立于1959年、拥有246名职工的沙漠研究所也由此开始了漫漫治沙路。
为了防止沙害侵袭铁路,科技人员树起了三道防线——挡沙栅栏,固沙草方格和封沙乔木、灌木,把沙漠牢牢锁定在铁轨的千米之外。他们首创的“以固为主,固阻结合”、“机械固沙,生态固沙,化学固沙”的防沙、治沙模式,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们发明的用麦秆等材料编扎草方格固沙的方法已经被日本等国家采用。这些被日光和沙漠灼黑了脸膛的科技人员成了名副其实的“铁道卫士”。
1989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探出高产油气流,人们要在这里修筑一条石油公路。66位科技人员投入了沙漠腹地筑路的战斗,“沙坡头模式”又一次显示了神威。5年中,这片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丁称为“死亡之海”的大地上,横穿沙漠的70万米尼龙网阻沙栅栏立起了,55万平方米芦苇扎成的草方格沙障铺下了,在沙障里播撒一年生草本植物固沙的纪录诞生了……他们采用滴灌、渗灌等先进技术摸索盐水灌溉,在千里沙漠公路两侧建起绿色走廊。
如今,他们在研究基地上建起了一座200平方米的温室,引进18种蔬菜、4种绿草、8种花卉和14种沙生灌木,沙漠中挺起了5万株苗木,结出了嫩绿的黄瓜,引来了群群飞鸟,被认为“进去出不来”的“死亡之海”孕育出一片绿色的生命乐园。
向沙荒要地的“活财神”
位于黄河故道沙荒地的延津县风沙施暴、灾害严重,人称“车马延津路半程,连片荒草不堪耕”。1988年,沙漠研究所派出以研究员周玉麟为首的14人科技小分队,来到延津县胙城乡,建起了一个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模式的试验站。他们每人每年在站上工作300天以上,白天头顶烈日,察看地形、分析土质,晚上对着烛光整理资料、绘制图纸。他们接连几个月日夜奋战,一口气打了20多眼井;用桶提水、用盆浇水,浇活了百亩桃园。看到城里来的科技人员手磨出了血,脚磨出了泡,过路人感动得掉下了热泪。一位农民牵来骡子,拉起架子车,带领全家人前来助战。
终于,100亩苹果园、105亩桃园、16亩葡萄园拥上了荒沙地,试验区引种的61种苹果、32种桃、22种梨、12种葡萄和52种粮、棉、油、瓜擎起了累累硕果。
科学向农民展示了它神奇而伟大的力量,穷怕了的人们纷纷到试验站来请“财神”,科技人员就把治沙和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民。几年来,他们走村串户,放幻灯,放录像,发材料,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5万多人次;试验站共推广新技术7项,辐射面积达12.4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1亿公斤,增加农业产值6175万元;沙区人均收入由开发前的450元提高到1035元。
沙丘上挺起的科技先锋
1985年建立的我国第一个沙漠化定位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坐落在科尔沁沙地。这片曾以美丽、辽阔著称于世的大草原,近百年来已经急剧沙漠化了。1990年春天,现任站长赵哈林来到奈曼站,一下火车就遇到了沙尘暴。没有暖气的库房里,屋顶漏风,四壁阴冷,冻得他难以入睡。夏天,他承担了示范区1800公顷草场资源详查任务。一连几个月,他冒着地表五六十摄氏度的高温,只身骑着自行车,走10多公里作野外调查;每天早出晚归,中午靠两个馒头、一壶开水充饥;汗水湿透了衣衫,蚊虫叮肿了手脚,他蹲在草地上一干就是七八个小时。
9年来,赵哈林亲自带领民工勘查现场,浇注水泥桩,围建试验观测场,总结了沙地乡、村、户“生态网”、“多元系统”、“小生物圈”三级整治模式……
科学家把生命融入了沙漠,也从绿色沙地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近年来,赵哈林主持的攻关课题“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及恢复技术研究”被评为“八五”国家重大科技成果;主持的一项课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拯救干旱沙漠化土地成功业绩奖”。(附图片)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国策漫笔

实事求是综合解决人口问题
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
邓小平人口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精辟阐述了我国人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指导我们做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思想武器。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实践中贯彻和发展了邓小平人口思想,把我国的人口问题放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并提出在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中,人口是关键的重要观点。
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个发展问题,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普及文化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妇女地位、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能仅就人口谈人口,仅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要从更宽的角度认识人口问题的本质,看到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实现各个方面工作的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10年,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时期。实现跨世纪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最重要的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坚持把邓小平人口思想作为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作为统领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在走有中国特色解决人口问题道路的伟大实践中学习和运用邓小平人口思想,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进程中必定会不断涌现大量的新事物,也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人口思想,提高理论水平,才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勇于创新,开拓前进,自觉遵循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规律,切实推进综合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践和发展。
要以邓小平人口思想为指导,注重对中国人口问题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和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既要报喜,更要报忧,自加压力找差距,正视问题不护短,并借鉴国际社会的有益经验,认真解决好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客观规律,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推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把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胜利推向21世纪。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走进齐鲁园
夫子
在世博园内的齐鲁园中倘佯,那围绕“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主题而展示的博大精深的人文景观与雄奇秀美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情不自禁地陶醉于“文章乃纸上山水,山水乃纸上文章”的佳境之中……
齐鲁园自南向北,依次由孔子文化景区、趵突泉景区和泰山景区三部分构成。高6.38米、宽10.14米,由90多吨精美玉石雕刻的齐鲁牌楼仿曲阜孔林“万古长春”坊而制,庄重大方,气势恢宏。牌楼上的龙、凤、龟、鹿等图案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刻于“齐鲁园”三个大字两侧的“仁者乐水智者乐山”和“河清海宴国泰民安”16个字,辞约义丰,堪为画龙点睛之笔。
被称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畔,两株金枝柳新芽初绽,婀娜多姿;池内一泓碧水中三股泉眼迸发,水涌若轮,争上恐下,甚为壮观。趵突泉前的观澜亭是一座攒尖式的四角木质古典建筑,坐在其中赏泉,“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诗句便跃然而出,相映生辉。
穿过题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楹联的望岳榭,“五岳之首”泰山便凸现于眼前。虽无真泰山之大之高,却兼具其势其神。放目远眺,主峰傲然雄立,群峦起伏跌宕,松柏森然,山花烂漫。从“渐入佳境”处拾级而上,好景不断:孔子登临处、雄峙天东、玉皇顶、十八盘……在云步桥观龙潭飞瀑,但见高山流水,虹吸龙吟,直叫人心驰神往。
园内的1171株疏密有致的奇花秀木,与其中的雄山、秀水及齐鲁大地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充分地体现了本届世博会“人与自然——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主题,给世界各国的游人以无尽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
(下图为齐鲁牌楼。李松摄)(附图片)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救死扶伤不为钱
——正骨专家陈维国小记
本报记者段心强
沈阳市沈河区第八医院正骨专家陈维国出生在中医世家。为了加厚自己的理论根底、提高操作技术,他到辽宁省中医学院进修两年。两年中,他整天和各种人的骨骼标本打交道,人体206块骨头的形状、大小、位置,他都了如指掌。辽宁省安全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周文强右下肢骨折后,被送进医院。陈维国内外用药,加快骨头愈合,治疗48天痊愈。周文强一家人登门致谢:“在来您这里之前我们去过其他医院,他们要开刀治疗,给带来痛苦不说,还不能保证痊愈。可您用手捏了一捏,吃几服药就好了。”
陈维国在生活中逐渐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固然需要继承,但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因此,他继承先辈的正骨技术,但不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他父亲陈仲三在研究先辈正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出许多绝招,在沈阳名气很大。陈维国不满足于抄袭他父亲的疗法,在接骨和用药上不断创新。他根据患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的身体状况,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沈阳市电车公司副经理潘建南掌骨骨折合并脱位,复位后需要吃药。陈维国从潘建南的心脏病情出发,把药量减少一半,结果疗效很好,30天痊愈。沈阳市和平区某水暖安装公司经理马继春左下肢胫腓骨开放性骨折,身上没有其他疾病,就是非常虚弱。为了让他的骨折尽快痊愈,除让他正常吃药外,还在他食品中加入适量药物,加速了他骨折的治愈,仅45天时间,他就能正常走路,正常工作。
陈维国从来就不把正骨当成“摇钱树”,就是患者真没有钱也给治病。去年冬天,一个青年人骑自行车摔倒,右大腿骨折,被行人送到门诊部。患者十分可怜地问:“大夫,我刚刚下岗,没有一点收入,您能给我治腿吗?”陈维国笑了笑说:“我开门诊需要钱,但我治病不是单单为了钱。你就放心吧,特别是下岗职工,我会格外优惠。”在陈医生的精心治疗下,这位青年的骨折很快康复。在吉林大学任教的美国教授鲍勃·杰拉德患上骨病,疼痛难忍,不能坚持工作,他慕名来到沈阳接受陈维国治疗。陈维国在父亲的指导下,仅用10天时间就给他治愈,使他重返工作岗位。这位专家回国后,立即向陈氏父子发出邀请,请他们到美国讲学,并负责代他们办理一切手续,在加利福尼亚州开中医诊所。陈氏父子都没动心,陈维国回信说:“祖国培养了我,我要献身于她。她越是穷,我越不能离开她。”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让光明永驻
——著名青光眼专家刘磊素描
本报记者赵永新
青光眼是我国常见的四大致盲疾病之一。由于该病种类繁多,发病机理各异,有些至今原因不明,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而患者一旦发现视力障碍,往往已导致视功能损害,治疗难度很大,致盲比例比其他眼病明显偏高。因此,青光眼一向被认为是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留住光明,一批批医学工作者向青光眼发起了挑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刘磊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乍起,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6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刘磊,毅然投身于青光眼临床研究工作。20多年过去了,凭借着对医学事业的满腔热情、对日常工作的全身心投入、对科研的执著,刘磊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的青光眼专家、同仁医院眼科主任兼青光眼科主任、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青光眼学组委员。
担任青光眼科主任后,刘磊指导科内医师对难治性青光眼开展了抗青光眼手术及白内障、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以及硅胶阀门植入物等新疗法;并对长期无前房的病人开展了前房角分离前房形成术,使以前认为无法治疗的病人重获光明。
长期临床治疗经验证明,青光眼如果在早期被发现,通过手术或用药等手段治疗,可以长期、以至终生保持有用的视力。如何精确地对青光眼视神经进行记录和监测,是诊断青光眼的关键。刘磊参与北京市眼科研究所研制的国产青光眼视神经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激光治疗青光眼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由于具有创伤小、不易感染、术后合并症少、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国外采用较为普遍。自1986年以来,刘磊带领青光眼科的同事相继开展了“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氩激光小梁成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氩激光睫状突光凝术及半导体二极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和“激光外滤过手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在临床治疗的同时,刘磊积极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多年来,在住院医培养、眼科教学和培养研究生等方面,她倾注了许多心血。对青光眼科的年轻人,她总是主动地为他们创造机会,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她主持了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与眼局部及全身血流动力学关系的研究,运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她指导研究生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恶性青光眼发病机理进行探讨,首次提出了测量睫状突厚度及睫状体晶体赤道部距离的方法。她还利用业余时间著书立说,主编了《现代青光眼治疗学》,参加编著了《新编眼科临床手册》和《眼科临床理论与实践》,并发表论文20余篇。
在患者眼中,刘磊教授总是那么和蔼,那么耐心,让人充满希望。
“给病人治病是医生的天职,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生最大的快乐。”多年来,刘磊一直实践着这一诺言。按规定,每周两次专家门诊都是半天,一次只挂12个号。考虑到青光眼患者需要定期随诊,不少患者更是从外地慕名而来,为让他们能及时得到治疗,刘磊特意告诉挂号处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当然,这明显地加重了门诊的工作量。每到刘磊门诊的那一天,诊室门前总是患者不断,最多的一次她连续诊治了42个病人,从早晨8时一直看到下午3时30分,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更为可贵的是,无论病人有多少,刘磊从不敷衍了事,总是耐心对待每一个患者,认真检查,精心提出治疗方案。遇到难治性青光眼或者牵涉到其他眼病的患者,刘磊就带着他们找到其他专业的大夫会诊,共同选择最佳方案。青光眼患者在自我护理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刘磊总是耐心地回答,尽量令患者满意。用她自己的话说,“病人找你看病,就是把眼睛交给了你,作为医生一定要千方百计恢复患者的视力,让光明永驻。”(附图片)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为了计生户更幸福
武宪威
山东省成武县计生委主任鲍言亭任科级干部二十年如一日,努力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助手,使成武县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1998年,他被评为全区计划生育系统唯一的“省劳模”。
1995年,鲍言亭上任伊始,走乡串户总结摸索适合当地情况的计划生育工作方法,开创了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齐抓共管人口问题的工作局面。
鲍言亭重点加强生产、生活、生育等方面的服务,从引导和组织育龄群众共同创建“少生优生、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新家庭入手,把帮助计生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放到突出位置,采取政策倾斜、结对帮扶等措施,使成千上万个计生户走上致富路,开始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据统计,1993年与1998年相比,该县人口出生率由15.21‰下降到11.07‰,计划生育率由87.31%提高到96.75%。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漫游海世界
于舒兰侯再宏
坐落在北京动物园内的北京海洋馆像一个蓝色的大海螺,把神秘浩淼的海底世界拥在怀中,“雨林奇观”、“海底环游”、“触摸池”、“鲨鱼馆”、“鲸豚湾”……处处美不胜收。在这里,游人不但能看到世界各地的3万多尾色彩绚丽的鱼及多种珍稀哺乳类海洋动物,领略大海的情韵和美丽,还可以坐在能容纳3000位游人的“海洋剧院”里,尽情观赏海豚、海狮和鲸鱼精彩的表演。
该内陆海洋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万多平方米,建筑风格独特,技术设备先进,是一座能充分展示海洋生物并进行科普教育的海洋生物科普馆。它以“陶冶大众、教益学生、维系生态”为宗旨,融旅游娱乐与科普教育为一体,是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科教旅游场馆。馆内设有几百个详细介绍海洋生态、海洋生物及鱼类的展示牌,并拥有大量的影像资料,通过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向广大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展示海洋生物,普及海洋知识。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云南省会泽县近年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去年前来越冬的黑颈鹤达到350只,最近被列为省级黑颈鹤保护区。李纯摄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如何诊治婴幼儿肺炎
肺炎是一种小儿主要常见病,婴幼儿时期最多见,是婴幼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肺炎主要有大叶肺炎、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三种类型,婴幼儿最易患的是后两种。肺炎患儿一般都有咳嗽,呼吸、心跳增快等症状,多伴有发热,重者口唇发紫、呼吸困难。医师听诊时可听到中、细罗音或喘鸣音。
肺炎患儿都应及时诊治,轻者可以在家治疗,重者需要住院。细菌性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加用中药,病毒性肺炎多数没有特异药物,一般都是中医治疗与对症治疗,但对疑似病毒性肺炎者加用一种抗生素也不算滥用,重症毛细支气管炎可用三氰唑核苷(病毒唑)雾化吸入。
肺炎患儿的护理十分重要,室内要每日通风2—3次,应避免过堂风直吹患儿。室温18—20℃、湿度60%以上为宜。患儿应经常变换体位,勤翻身或抱起。要勤喂水,食物以易消化者为宜,食量较平时减少一些亦不妨。(张梓荆)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科学防治青光眼
最常见的青光眼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两类。前者起病隐匿,早期对视力没有影响,或仅有轻度眼胀,晚期明显影响视野和视力。这种青光眼在有青光眼家族史、高度近视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因此应该提高警惕,定期进行眼部检查,例如测量眼压、检查眼底和视野,避免晚期造成视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
后者是另一类常见的青光眼。其中慢性者的症状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很相似。急性者在早期常有轻度的眼痛眼胀、视物模糊,看灯时灯光周围有彩圈,称为虹视。休息后这些症状可消失,但在情绪波动或长时间暗处工作后突然发作,眼压急剧升高,出现剧烈的眼胀、头痛,可有恶心、呕吐,同时视力急剧下降。这些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急诊治疗,否则不但造成极大的痛苦,还会永久丧失视功能。
虽然不同类型的青光眼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就是“节源开流”。节源是减少房水的生成,开流是增加房水的排出。对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来说,一般先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如果药物治疗不满意,可采用激光或手术治疗。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当及时进行诊疗,尽快降低眼压,避免视神经受到不可逆的损害。然后根据眼部情况选择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对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应当及时进行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或小梁切除术。(毛进)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精神情绪与癌症
大量科学实验证明,不良的心理状态、社会刺激因素也是强烈的“促癌剂”。北京市的一组资料,用科学对比方法调查,发现癌症病人中有明显不良心理刺激因素的高达76%,而一般内科病人中只有32%。研究认为,郁闷、孤僻、忧思多愁、急躁易怒、长期忍气吞声、因丧失亲友哀痛而不能自慰、蒙受打击而不得解脱、精神长期紧张等都利于癌症的发生发展。所以我们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振作精神、善于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工作有劳有逸,保持良好的群体和家庭关系,尽量避免急躁暴怒等不良情绪。(初子建璋)


第11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健康城

调衡法可抗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浙江省浦江县红十字会医院院长黄峰根据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确立了调衡法为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法则,并制定了“仙华汤”作为基本处方在临床上辨证使用。其中药物组成由百余种中草药,形成系列配方,对癌病采取“文”“武”相交辨证施治:“武”即采用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的中药,而“文”则采用能改善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肿瘤能力的药物,从而产生抗癌、抑癌效应。
(余凤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