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光彩事业前程远大
王兆国同志答本报记者问
光彩事业
编者按:在光彩事业开展5周年的日子里,本报记者专门就光彩事业实施五年来的情况,采访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王兆国同志。下面是这次访谈的主要内容。
记者:五年前,刘永好等非公有制人士为响应“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倡议发起了光彩事业,光彩事业五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王兆国:光彩事业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参与主体,以开发资源、兴办企业、培训人才为主要内容的面向贫困地区的扶贫事业。对这一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国家总体战略部署的带有方向性、全局性的新生事物,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和组织考察等形式,积极给予推进。五年来,光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考察推动”阶段顺利发展到“项目推动”阶段,逐步形成了以项目的选择、考察、论证、落实为主,辅之以政策协调、资金支持和服务咨询的实施方式,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一线、一片、多点”的项目布局,确立和推出了一批重点项目。最近,联合国有关组织还专门派人考察了光彩事业项目实施的情况,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目前,全国参与实施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已达2669人,实施光彩事业项目3589个,到位资金75亿元,培训人员33万人,安排就业38万人,帮助153万多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记者:您对光彩事业有何评价?
王兆国:我们认为,光彩事业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开创了社会扶贫的新途径,探索出一条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子,而且进一步拓宽了统战工作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领域,是新形势下积极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创新。光彩事业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机结合,体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高度统一,同时也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民间渠道和企业行为积极参与社会扶贫的新兴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社会实践舞台,对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未来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记者:作为一项开发式社会扶贫工作,光彩事业具有哪些特点?
王兆国:光彩事业开展五年来,主要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以“共同富裕”为旗帜。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光彩事业就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回报社会,积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自觉行动。为此,江泽民总书记亲自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二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光彩事业是一项德行并重、义利兼容的扶贫举措,既是一种互惠互利的经济行为,也是一种充满感情的道德行为。光彩事业要存在和发展下去,既要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同时又要提倡传统美德,加强政治引导。组织实施光彩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义利兼容的原则,把贫困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优势与个体、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使投资者和贫困地区群众共同得到利益,确保光彩事业始终是在一种良性循环当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记者:光彩事业实施五年来,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兆国:在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的组织和推动下,通过五年来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光彩事业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有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这是我们搞好光彩事业的基本前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光彩事业,李瑞环等中央领导同志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很大的鼓励和支持,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光彩事业也予以高度重视和支持,为我们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有一个非常好的宗旨,这是光彩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光彩事业以扶贫开发为宗旨,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致力于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完全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三是有一个科学定位,这是我们搞好这项工作的出发点。我们自觉将光彩事业与政府扶贫开发相结合,如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产业政策结合起来,与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县的扶贫项目结合起来,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扶贫计划结合起来,与党政机关的定点扶贫结合起来,与国家部署的对口支援协作扶贫结合起来等等。四是有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和工作人员队伍,为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光彩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有一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项目实施中起了带头和表率作用,各级统战部、工商联的工作人员发挥了很好的组织作用。
记者:光彩事业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王兆国:在光彩事业实施过程中,基层有的同志对非公有制经济和光彩事业的认识还不完全到位。同时,有的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其企业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
记者:您对光彩事业今后的发展有什么要求?
王兆国:在过去的五年中,光彩事业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继续关心、支持光彩事业,将光彩事业纳入到当地扶贫工作总体规划之中,使光彩事业成为国家整体扶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予以保障。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坚定不移地沿着光彩事业这条路走下去,努力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各级统战部、工商联、光彩事业促进会要把推动光彩事业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到光彩事业中接受考验和锻炼,在实践中培养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分子队伍。
总之,五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开展光彩事业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更是一项播种希望和幸福的宏伟事业,具有旺盛的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光彩事业在21世纪一定会取得新的发展,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短评

致富不忘国家 自觉回报社会
今年4月是光彩事业开展5周年。
光彩事业缘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提出,是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物为了服务和落实国家这一重要计划而采取的实际行动。这项活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江泽民总书记曾为之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称赞光彩事业既是一种扶贫的经济行动,又是一种充满感情色彩的道德行为。
五年来,参与光彩事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中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支持这些地区发展经济,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光彩事业不仅是一项事业,而且也是一种精神。它的核心是互惠互利、互助互爱。互惠互利,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平等、公平的原则,把贫困地区的资源、劳动力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投资者和贫困地区群众共同得到利益;互助互爱,就是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富了不忘国家和人民,自觉回报社会,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只有互惠互利,光彩事业才有生命力,才能持久地坚持下去;只有互助互爱,光彩事业才有凝聚力和影响力,才能发扬光大、健康向上。这是光彩事业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江泽民同志曾经郑重地向全党提出:“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步伐,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问题,是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光彩事业作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支生力军,已经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各级统战部和工商联把光彩事业作为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面旗帜,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回顾过去,放眼未来,我们还要继续通过光彩事业活动,让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亲身感受老、少、边、穷地区的落后和贫困,加深理解党和国家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他们奉献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国心。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经营管理者也能在扶贫开发中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自觉做到爱国、敬业、守法,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光彩事业

光彩事业简介
发起为配合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4月23日10名私营企业家在全国工商联七届二次常委会上联名发出“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的倡议。倡议号召先富起来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到老少边穷地区培训人才、兴办项目、开发资源,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动一份真情,献一份爱心,做一份贡献。
内容光彩事业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参与主体(包括港澳台侨工商界人士),以自觉自愿、平等互利为原则,以投资开发扶贫项目为主要形式,通过民间渠道、运用市场机制,把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优势同个体、私营企业的信息、市场、经营、资金、技术等优势结合起来,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与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携手共求发展,共谋利益,共创利润,共享文明。
宗旨1996年4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为光彩事业题词:“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是光彩事业的宗旨和旗帜。
理念光彩事业以社会主义义利观为思想基础。“义”是对爱国主义情操和共同富裕理想的追求,是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道德精神表现;“利”是对正当、合法的实际利益的追求,是物质利益的表现。光彩事业就是要提倡义利兼顾、义利结合,使“义”和“利”二者统一起来。
组织为了把那些高举共同富裕的旗帜,实践义利并举的理念,积极投身光彩事业的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团结起来,互相促进,共同奋斗,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于1995年10月联合成立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
成果光彩事业实施五年来,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热烈响应,积极行动,已有2669位个体企业、私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参与光彩事业项目投资,实施项目3589个,到位资金75.35亿元,培训人员32.97万人次,安排就业38.01万人,捐资办学及其它公益事业6.59亿元,扶贫人数达到153.01万人。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当惊世界殊
——记联合国官员考察光彩扶贫项目
本报记者陈晓钟
五年来光彩事业蓬勃发展。“一石激起千层浪”,光彩扶贫事业的成绩,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3月初,以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主任经济事务专员赖尚龙先生为首的农业专家一行三人来华,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安排下,考察了光彩扶贫项目。
专家们行程近万公里,深入到河南、湖北、山西、甘肃、广东、海南等省的贫困农村,考察了形式多样、效果各异的光彩扶贫项目。联合国专家们曾在世界各地组织、参与过扶贫工作,但中国的“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在永青集团,公司总裁林青山向专家们介绍:公司从农户中承包了近万亩贫瘠的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平整、修渠、修路,再提供化肥、优良品种,将改良好的土地返包给农户。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带动农民在冬季种植反季节瓜菜。公司凭实力编织了销售网络,产品远销北方各省。这种以市场带动龙头企业,企业带动基地,基地带动千家万户的模式,得到了专家们的称赞和首肯。
在刚刚盖好的砖瓦结构的新房前,联合国专家们听取了香港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庄水莲先生的扶贫介绍,他们对外界只投入部分资金,农户也须打石、备料、出工才能盖好新屋的做法表示称赞,认为农户自己参与脱贫奋斗比依赖“输血”更具活力。
庄先生介绍说:我们向每个贫困户分送10只母羊、1只公羊,三年内母羊可产羔羊90只,除向公司交纳40只羊羔(公司用于下一步分发扶贫),自己的收入可达1.3万多元,完全达到脱贫的标准。来自印度的专家米思瑞先生听了,连连用英文说“棒极了!”
联合国的官员及专家们对我国政府和党组织在光彩扶贫事业中所起的作用给予了完全的肯定。他们指出即使在最偏僻的山村,也能找到村委会和党支部的组织。这支力量在支持外来企业家、协调与农户关系、组织农户生产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其它国家,即使有大量资金,由于没有健全的组织网络,事倍功半的例子也不少见。他们表示,一定要将中国扶贫的经验和业绩带到国际会议上去,向世界展示光彩事业。(附图片)
图为联合国专家米思瑞(右一)考察亨通实业有限公司的水果红毛丹种植基地,听取扶贫介绍。陈晓钟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农业产业化与扶贫
——记海南恒泰公司的光彩之路
晨声
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份,地处热带。由于种种原因,全省仍有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5个省级贫困县。作为全国工商联理事单位的恒泰芒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把扶贫和自身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参加光彩扶贫事业。
恒泰公司认定,芒果、西番莲等热带水果种植是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道路。热带水果种植先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贫项目、绿色食品重点项目、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为了使农民得到实惠,公司的种植基地覆盖了海南省的10个贫困县,还扩展到了广西百色地区、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为解决当地农民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起到了直接推动的效果。
荣获中国光彩事业奖章的恒泰公司董事长李长盛曾在高等学府任过教授,他深有体会地说:“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产业化。为了摆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方式,我们采用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以公司基地为‘龙头’,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公司自己开辟了种植基地2万亩,建立了一系列加工企业,吸收了当地5000余人就业。除此之外,公司通过种植推广方式合作开发芒果、西番莲生产基地10万亩,与广西百色政府合作开发芒果基地33万亩,吸收当地10万农民参加到热带水果种植的队伍中来。作为“龙头”的恒泰公司通过几年的建设,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生产链。公司调动自己的实力,采取统购包销的形式,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一方面利用公司的鲜果营销网络、营销战略和营销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零散农户、农场的商品果鲜销产量;另一方面将暂不能鲜销的果子,由公司全部收购制成原浆或其它干果制品。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果农的鲜果出路,基本上扭转了“果贱伤农”和卖果难的局面。(附图片)
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将分散的一家一户小农经济带入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市场经济。图为恒泰芒果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广西百色地区的现代化水果原浆生产线。海仁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参与光彩事业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1997年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
刘永好、许智明、卢志强、王命兴、丘松安、伍淑清(女)、孙广信、庄水莲、李长盛、李安民、李晓华、杨叶、吴炳新、汪远思、张彦、张少华、张永珍(女)、张江平、张芝庭、陈金飞、赵祖源、郑跃文、梁文海、雷菊芳(女)、樊孝先
1998年光彩事业奖章获得者
于果、王玉锁、王国庆、史英文、刘志强、刘希贵、刘金虎、许连捷、李力、李春明、李家杰、杨学忠、杨敏德、邱广基、张德树、陈金义、陈春林、林富强、金会庆、施纪光、姜维、郭占春、崔裕峰、韩真发、温开金
1998年光彩事业组织奖获得单位和个人
北京市光彩事业促进会、河北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山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辽宁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安徽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江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甘肃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呼和浩特市光彩事业工作委员会、武汉市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深圳分会、中国农业银行信贷处处长彭毛字、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学军、江西省赣县县委书记谭晓林、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光彩事业促进会会长孙学华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李家杰:
情系哀牢山
1994年云南省的李家杰夫妇毅然放弃了去日本留学机会,卖掉了房子、汽车,取出所有存款,创建了凯雄公司。他们把科技兴农、科学种蕉的思路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思路和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手段。几年来,公司建立了四个绿色基地,一个年产400万株香蕉组培苗工厂和一个试管苗圃场。公司和周围县市2000多农户建立了较固定的香蕉种植协议。针对部分农户无力购买种苗和对试管苗心存疑虑的情况,公司先把种苗、农药、化肥等全部赊给农户,收获时若没有利润,公司不收任何款项;若有利润,农户可用香蕉等实物折价抵还上述款项。公司还为蕉农提供免费技术培训和上门服务,对收购香蕉实行最低保护价。实行这些办法,使许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蕉农黄兴忠就是其中之一。1995年前黄兴忠全家6口人年收入2000多元,1996年后用上述办法种植香蕉50亩,两年纯收入已达5万元。如今,受益的农户已不止是哀牢山的苦聪人。李家杰他们生产的试管香蕉苗已辐射到本省的石屏、元阳、墨江、镇沅等国定贫困县及四川省的部分县、市。
李家杰深知,最需要知识的是农村,最渴望科技的是农民,今天少一个文盲,明天就多一份希望。因此,公司拿出10多万元建起了两所小学,教工工资由公司负担,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并规定,凡小学毕业考入中学、大学者,若家中无力供读,继续由公司资助完成学业。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哀牢山会走出十个、百个“李家杰”,苦聪人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供稿)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雷菊芳:
洛巴人眼中的“活佛”
1995年,原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甘肃奇正集团董事长雷菊芳随光彩事业考察团来到了西藏。身为科学家的她立刻被传统的藏医药迷住了,她决心挖掘传统的藏医药宝藏,并帮助藏族同胞摆脱贫困。为了选择好项目,她17次翻越唐古拉山,最终选定在林芝地区洛巴乡建立藏药基地。
洛巴人好奇地注视着这一切,在他们眼里,那些野草根本不值钱。雷菊芳选派有丰富经验的藏药专家,从识别到种植、到采摘,一遍又一遍地讲解、辅导,渐渐地洛巴人学会了。形状各异的草药在这片蛮荒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如今,已有80%的洛巴人种植、采摘藏药,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数百元。
雷菊芳还投资近千万元开办了林芝奇正藏药厂,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藏族残疾同胞进厂当制药工。进厂8个月后,人均存款2000元,每人平均月工资500元,超过了当地许多国有企业职工的人均收入。药厂投产几个月,就实现利润60多万元。当年上交社会福利发展基金8.8万元,这是林芝地区民政局自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笔社会发展基金。
雷菊芳也因其研制的“奇正消痛贴膏”登上了第二十六届日内瓦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的领奖台。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供稿)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光彩事业成果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8年6月30日,全国参与实施光彩事业项目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已有2669人,实施的光彩事业项目3589个,到位资金75.35亿元,培训人员32.97万人次,安排就业38.01万人,捐资办学及其它公益事业6.59亿元,扶助贫困人口153.01万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