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远离浮躁
张聿温
浮躁,按照字面理解,它是轻浮急躁之意。在现实生活中,浮躁既是一种不那么理智的情绪,又是一种不那么健康的心态,还是一种不那么良好的精神面貌。而这种情绪、心态和精神面貌,在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又影响他人,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浮躁的对立面是认真、稳定、踏实、深入。无论是治学、为人,还是做事、管理,如果沾染了浮躁,不但出不了成果,解决不了问题,还会陷入盲目性,导致新问题的发生。
浮躁的危害,择要而言,至少有三个方面:
浮躁,就不可能坐下来认真学习,更谈不上刻苦钻研。学习的重要性,已无需多说。但如果不远离浮躁,就会变成猴子的屁股坐不住,根本没有心思,或认为没有必要学习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其他有关知识。大凡浮躁者,均自满自足,自我感觉良好,其兴趣是不在学习上的。即便硬逼着他坐下来学,也是心猿意马,浅尝辄止,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毫无深度可言。而不学无术的危害,难道还不明显吗?
浮躁,就不可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新时期,调查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显得重要,因为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问题;也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怕就怕情况不明决心大,胸中无数乱拍板。可浮躁者,下得去吗?下去后蹲得住吗?即便下去了、蹲住了,“身入”能“心入”吗?还不是井里的葫芦,看起来沉下去了,实际还浮在水面上。作风的漂浮势必导致认识的肤浅,用肤浅的认识来指导工作,这难道还不危险吗?
浮躁,就不可能扎扎实实抓好工作落实。抓落实,可以说是领导者最根本的职责。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就要有一股认真劲,还要有一股狠劲、韧劲。即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狠狠地抓,持久地抓,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不出成果不撒手。在这里,不允许凑合了事,更不允许搞形式主义,欺上瞒下,哗众取宠。而浮躁者,恰恰做不到这一点。这难道还不是件很可怕的事吗?
学习、调研、抓落实,是领导干部的三件大事。要完成这三件大事,要在这三件大事上有所突破,取得明显成效,非远离浮躁不可,非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心态和精神面貌不可。浮躁的出现和蔓延,当然不是毫无来由的。在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历史时期,生活的五彩缤纷、变化多端、节奏加快以及矛盾增多,必然给人们思想上、心灵上带来某些负面影响,客观上给浮躁的滋生提供土壤和条件。但是,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政治修养和思想修养,在于个人的理想、志趣是否高尚,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否强烈。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言:“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范文澜治史,也有“二冷”之说。他的解释是:“我经常勉励研究所的同志们下‘二冷’的决心。一冷是坐冷板凳,二冷是吃冷猪肉(从前封建社会某些人道德高,死后可入孔庙,坐于两庑之下,分些冷猪肉吃),意思是劝同志们要苦苦干,慢慢来。一个做学问的人,有这样的决心,下这样的功夫,如果真有成绩的话,总会有人来承认你,请你去吃冷猪肉,何必汲汲于当前的名利呢?”他们的这些说法,旨在劝人志存高远,耐得寂寞,踏实本分地认真做事。今天看来,仍不失其教育借鉴意义。


第9版(理论)
专栏:

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强卫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在新的历史时期,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这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并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决定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相当的广泛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强烈的利益冲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明显的复杂性;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决定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具有一定的尖锐性;等等。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出现这些新特点并不是偶然的,有其主客观原因,涉及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如当前社会存在的利益关系的调整、对立和冲突;一些部门、单位工作不力、不负责任和少数基层干部为政不廉等问题;一些人思想认识和观念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等。因此,正确处理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处理好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水平。但是要发展,就离不开稳定。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国的各项改革进入攻坚的关键时期,触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何尽可能地减少和避免因利益的调整而引起的矛盾和纠纷,成为全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必须切实按照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在制定、实施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力,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着眼大局,兼顾局部,调节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稳定。只有这样,新形势下人民矛盾才能从根本上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坚持法制原则,把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运用行政、经济、思想、教育等各种手段,但从长远来说,还是要靠法治,靠法律手段来依法调节。这既是实现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也是新时期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措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时期,相当一部分人民内部矛盾属于公民、法人等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经济纠纷,法律是协调和处理这类矛盾的依据和准绳,只有通过法律途径,依法办事才能使各种矛盾和纠纷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用法律来规范人们之间的各种关系和行为方式,引导人民依法办事;另一方面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徇私枉法等问题,树立和维护司法机关的权威。各级司法机关特别是基层司法机关要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大对民事、行政、经济纠纷案件的调处力度,积极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重点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防止人民内部矛盾的激化。当前,改革不断深化,热点问题增多,既是诱发人民内部矛盾大量产生的重要因素,也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解决的重点。这些问题往往涉及许多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影响很大。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有条件解决的,应尽快解决,不可拖延推诿;一时无法解决的,也要认真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特别是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出台时,要加强预测研究,认真分析潜在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预案,防范于未然。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防止不安定因素萌芽发展,防止局部问题扩大为全局问题,非政治性问题演变成政治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避免矛盾激化和复杂化。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人民内部矛盾直接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处理好这些矛盾,最重要的是关心群众疾苦,切切实实地解决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然置之,致使矛盾激化。这种情况尽管是少数,但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到,能否高度重视、认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实际上是一个对待群众的根本立场、根本态度问题。忽视和漠视群众利益就是最大的脱离群众。因此,一定要改变工作作风,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想方设法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办法、新途径。
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政策性强、难度大的工作,处理得当,可以有效化解矛盾;处理失当,则可能使事态扩大,矛盾激化。处理好群体性事件,关键在于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用不同的办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群体性事件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殊表现形式,尽管表现形式激烈,但从总体上讲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范畴。因此,对一般的群体性事件要立足于疏导,进行说服、教育、劝阻,切不可简单从事,态度粗暴,从而导致规模扩大、事态升级。但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干扰正常秩序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孤立、打击其中的违法犯罪分子,教育争取一般参与的群众,及时果断地制止事态发展。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简评《当代哲学人类学》
夏永翔
韩民青撰写的四卷本《当代哲学人类学》一书最近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科学和社会发展提供的新材料相统一的原则,善于思索,勇于创新,提出了哲学人类学研究中的新见解。
在人类与文化的关系上,该书把人与文化内在地联系起来,把文化作为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各种物质存在的特质去理解,从而深化了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有助于人们理解为什么人类历史实质上就是文化发展史的根本原因,弄清人类发展方向的文化趋势。
在人类社会组合方式及其演变上,该书改变了把各种人类社会组合都简单视为有机整体的观点,而是把整体组合与群体组合区别开来,并认为人类社会是沿着由有机性较低的群体性组合向有机性较高的整体性组合的方向转变。
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上,该书提出了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外环境,文化是人类的内环境的观点,并且认为自然的外环境不断转化为文化的内环境,自然世界经由人类的作用而转变为文化世界即第二自然。
在人类发展的最终趋势问题上,该书以科学的态度把“人类的结局”作为一个严肃的理论课题提到了人们理论思维的面前,并突破有的学者关于人类将毫无作为地走向灭亡的消极结局观念,提出人类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与地位,这就是:人类是第一自然通向第二自然的桥梁,人类最终将使旧的自然世界转变为一个全新的物质世界。由此可见,摆在人类面前的并不是可悲的消亡结局,而是创造一个新世界的光明前景。


第9版(理论)
专栏:

抓住乡镇建设这个关键
马万令
做好农村工作,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村级是基础,乡级是关键。抓住这个关键,保持农村稳定就有了主动权,发展农村经济就有了可靠保证,基层政权才能得到巩固,广大农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加强乡镇建设,要以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指针,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加快发展乡镇经济和切实保持农村稳定为重点,融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稳定工作为一体,为实现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和社会长治久安创造良好条件。
建好班子,全面提高乡镇干部队伍素质。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乡镇干部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建设一个团结、正派、高效的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必须有高度的积极性、主动性想干事,有科学务实的态度会干事,有坚韧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干成事。第一,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现在,乡镇工作面临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正视客观现实,着重在主观努力上下功夫,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迎难而上,务实苦干,这是不断使工作取得新进展的重要基础。第二,强化公仆意识。每一个乡镇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都要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把老百姓受益程度和满意程度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第三,创造性开展工作。乡镇是一级政府,既要有服从意识,又要有“独立”意识。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时不折不扣,在工作部署和实施上不等不靠,独立思考,独立作战,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第四,注重学习提高。乡镇干部经常与群众打交道,单凭工作经验和朴素的感情是不够的,必须懂政策、懂法律、懂经济,会做群众工作。应注意加强学习,学习邓小平理论、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现代科技文化知识,积极研究和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不断提高领导和驾驭农村工作的水平。
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和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就经济工作来说,县级应发展区域经济,乡镇应发展特色经济。乡镇的经济发展,应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独辟蹊径。确定发展思路和规划,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就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基本思路应是以开发打基础,以开放求发展。一是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粮油生产、畜牧业开发和以温棚为主的高效农业开发。二是进行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高效农业、畜牧业、优质林果业为主,产品结构调整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为主。三是实施科教兴农,大力推行种子工程,改良农作物和畜产品品种;加强科技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在具体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是富乡与富民的关系。应把增加农民收入与扩大乡级财源紧密地结合起来,既解决农民致富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花钱办事向农民伸手的状况。其次是打基础与求发展的关系。经济建设有其本身的规律,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要立足当前,挖掘潜力,加快发展,又要着眼长远,积蓄后劲,防止短期行为。第三是挖掘内部潜力与借助外力发展的关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基本特点是有潜力、有优势,但开发能力不足,资源利用率低。因此,一方面应立足于向内使劲,挖掘潜力,同时应借助外力,抓住机遇,大力推进东西合作。
化解矛盾,切实促进农村稳定。保持农村稳定,关键是及时、准确地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理顺情绪,依法治理。目前最重要的是抓好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改进乡镇干部作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几项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的政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进一步安定民心。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项工作必须抓细抓实,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定期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的规定。二是控制人员,减少支出,对于乡镇机关超编人员加以清理和分流,与乡镇财政脱钩;实行村组干部兼职,减少享受补贴人数。三是严格财务管理,实行财务统管、财政公开,严格手续,强化审计。改进乡镇干部作风,主要是引导他们在廉洁从政、依法办事的同时,及时了解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做好工作。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能解决的及时妥善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取得谅解,决不能推拖,更不能搪塞群众。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应当做到“三严”,即“严打”——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严管”——严格管理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对执法犯法者从严处理;“严治”——从严治理社会治安,健全网络,明确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


第9版(理论)
专栏:

搞好“三讲”教育加强党的建设
——学习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思想
中央纪委研究室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三讲”集中教育过程中,我们重温和认真学习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思想,倍感亲切,进一步体会到这次“三讲”教育的现实意义。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陈云同志为首、由一百人组成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重建后的中央纪委紧接着就开始着手工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实现拨乱反正,重新形成好的党风,以实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有力领导,是陈云同志考虑的一个基本问题。在中央纪委常务书记黄克诚、副书记王鹤寿向他请示中央纪委的工作时,他当即指示:“抓党风,中纪委的工作指导方针是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他认为,充分恢复和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并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这是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对于把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于党内安定团结,乃至对于我们党真正承担起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负有的责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把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的基本任务认真地担负起来,也就是在这个伟大事业中尽了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
紧紧抓住党风问题,是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指导纪律检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作为政治战略家,他不仅从现实的要求上,而且从深远的历史角度,对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作了深刻的理性思考。1980年11月,陈云同志在中央纪委召开的第三次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座谈会期间,提出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一著名论断。这是在总结我们党执政三十年和一些国家执政党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一个经典性的政治论断和理论论断。这一论断使抓党风问题的本质意义得到了透彻的揭示。
执政党的党风问题之所以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在陈云同志看来,根本性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的党是植根于人民之中的党,广大群众是党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党风,党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存在的基础;再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在于,如果不正之风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纠正,就会使许多党员、干部涉足其间以致腐败变质。其结果,必然导致我们的党自行瓦解,不攻而亡。基于这种考虑,在进入八十年代之后,他又曾两次具体阐述了他的关于党风问题的论断。一次是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针对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他说:“对于利用职权谋私利的人,如果不给以严厉的打击,对这股歪风如果不加制止,或制止不力,就会败坏党的风气,使党丧失民心。所以,我说过:‘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一次是在1985年3月13日同王鹤寿、韩光同志的谈话中,针对不少的共产党员,在不正之风刮来的时候丧失党性原则,被卷了进去的情况,他指出:“从党的建设角度看,这是个值得严重注意的问题,发展下去,不就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问题吗?”
对于陈云同志关于党风问题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80年12月25日,他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极少数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非常不利于恢复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我赞成陈云同志讲的,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
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社会上就出现了一种“经济要搞活,纪律要松绑”的错误观点。这种观点的流行,严重干扰了执纪执法工作,也极大影响了改革开放的正常进行。针对这种观点,陈云同志在中央纪委常委会的一份报告上明确批示:“党性原则和党的纪律不存在‘松绑’的问题。”他指出:没有好的党风,改革是搞不好的;共产党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党的纪律。陈云同志这一论述,对当时乘机违法乱纪的人是一个严重打击,同时也有力地排除了党内和社会上许多人心中的疑虑,对于各级执纪执法工作更是一个极大的支持。
从严执纪,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进入新时期以后,他针对各个阶段出现的严重不正之风,提出了许多重要意见,这些意见构成了他的新时期必须更加严肃党纪的基本思想。
在这些思想观点中,陈云同志旗帜鲜明地表示:共产党不能容忍在自己的党员中出现不讲党性原则、不按党员标准做事的行为。他针对八十年代初一些农村出现的党员集训、开会还要误工补贴的问题,曾尖锐提出:“我看一切集训、开会要钱的人,不能成为共产党员。”
在一股歪风猖狂袭来的时候,陈云同志认为必须施以重典,以儆效尤。对八十年代初广东一些地区走私活动猖獗的问题,他坚决主张:对严重的经济犯罪分子,要严办几个,判刑几个,以至杀几个罪大恶极的,雷厉风行,抓住不放,并且登报。
在执纪的问题上,陈云同志认为必须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论是谁违反党纪、政纪,都要坚决按党纪、政纪处理;违反法律的,要建议依法处理”。
在对不正之风是否做到认真执纪问题上,陈云同志提出要搞责任追究制:“对于危害社会主义建设,败坏党风、社会风气的歪风邪气,熟视无睹,听之任之,除了追究那些为非作歹的个人外,还要追究那个单位、那个地区的党委的责任,包括纪委的责任。”
陈云同志在强调执纪必须从严的同时,还强调了在处理人的问题上,“必须实事求是,查清事实,核实材料,再处理问题,并和本人见面”。这一原则性意见的提出,对于在办理案件中准确惩处违纪行为,保障党员权益,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从问题的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他的从严执纪思想。
提高共产党员素质是党的建设上的一个根本问题
在抓党风问题上,陈云同志认为,根本的问题,是提高党员素质;要提高党员素质,一是靠学习,二是靠教育。
陈云同志非常重视党内学习问题,他曾多次讲起在延安时期毛主席要他学哲学的事。1981年3月,他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几点意见》中,又以自己的学习为例,讲体会,讲学习马列著作、毛泽东同志著作尤其是学习其中哲学著作的重要性。他说:“在党内,在干部中,在青年中,提倡学哲学,有根本的意义。”“只有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上、工作上才能真正提高。”这表明,他之所以特别强调学习哲学,目的就是要从共产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结合上,来解决党员素质的提高问题。除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陈云同志还要求学点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对于青年人来说,这方面学习更为必要。
对于党内的教育问题,在党执政以后,特别是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客观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后,陈云同志更加关注。到了八十年代中期,当看到关于党内和社会上出现许多丑事、坏事的反映时,陈云同志深深意识到,“一切向钱看”的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正在严重地腐蚀我们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他认为,如果我们对此有清醒的认识,高度的警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那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入并不可怕。但是,值得严重注意的是,目前许多党委和党员干部,对此没有警惕。因此,他要求全党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陈云同志认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党内教育,应当把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作为中心的内容。他指出: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才使党始终有战斗力,使革命取得了胜利。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更要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精神。针对进入新时期以后在一些党员中出现了淡漠理想的情况,他反反复复地讲:“我们是共产党,共产党是搞社会主义的。”他要求,一定“要使全党同志明白,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非常重要。”他警告说:“任何单位,任何领导干部,如果忘记或放松抓社会主义的理想,这是很危险的。”
在强调必须抓好理想教育的基础上,陈云同志进一步指出必须抓好党员的党性、党纪教育。他指出:相比于查处违法乱纪的案子,“更重要的是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自觉遵守党的纪律的教育。”这是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党员如果不具备坚强的党性,不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就很容易走向反面。
要抓好教育,陈云同志认为,和思想政治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问题,就是必须使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具有权威。1985年9月23日他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郑重提醒全党,现在一些丑恶现象的发生,同我们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削弱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作用和权威有关,应引为教训。因此,各级党组织在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都要积极维护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权威”。
共产党员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在陈云同志的党风廉政建设思想中,围绕抓党风这个核心,体现了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的要求,除了要严以执纪和抓好学习教育,再一个方面,就是党员要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的名称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作为共产党组织的一个成员,应该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最终实现而奋斗,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另外的个人私利,甚至连生命都是属于党、属于人民的。所以,陈云同志提出:“共产党员的标准是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为真正达到这样一个标准,首先就是要坚定信仰共产主义。在陈云同志看来,这既是个教育的问题,也是个党员自我要求的问题。他自己在这方面就是一个光辉的榜样。他坚信共产主义必胜,并为这一伟大事业奋斗了一生。特别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他的这种奋斗精神体现得愈发昭然。在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中,他充满信心地指出:中国现在还很穷,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根本制度比资本主义优越得多。“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无可改变的法则。”
作为党员要真正达到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就要在群众中作出榜样,起到带头作用,严以律己。陈云同志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身体力行,作出榜样”。1986年,针对有一些高级干部争相调换高级小轿车的问题,他在一个批示中就曾建议:“做表率首先从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和国务院的各位同志做起。凡是别人(或单位)送的和个人调换的汽车(行政机关配备的不算),不论是谁,一律退回,坐原来配备的车。”他还特别要求,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在教育好子女的问题上,要给全党带好头,决不允许他们依仗亲属关系,谋权谋利,成为特殊人物。其次是老党员、老干部应该以身作则。陈云同志对于一些老党员、老干部在不正之风刮来的时候,迷失方向,跟着跑,给全党特别是年轻党员造成很坏影响的事实,是极为痛心的。所以,他反复强调了老党员、老干部的榜样作用问题,明确指出:“在以身作则、关心党风党纪、发挥监督作用上,没有退居二线和离休、退休的问题。只要是党员,活着就永远处在第一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