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竞争激烈优胜劣汰进程加快
企业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陈清泰
当前对企业来说,明显的感受是市场约束增强,企业竞争激烈,优胜劣汰作用强劲,企业间两极分化的进程加快。一些过去雄风一世的企业,现在正经历痛苦的磨难;一些有巨型生产能力的企业,现在却开工不足,甚至出现亏损。
对大多数国有企业来说,当前应当做也可以做的是什么?
(一)摆脱对政府的依赖,丢掉幻想,走向市场
现在,维持直接管理企业的政府手里的那“一把米”已经没有了,各种吃偏饭的“优惠政策”正逐步取消,在竞争性行业,很多国有企业的不可替代地位已经不复存在。时至今日,当企业在市场上失去用户信赖的时候,政府已爱莫能助。面对现实,国有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必须丢掉幻想,下决心摆脱对政府的依赖,自主自立,义无反顾地走向市场。
从1998年开始的政府机构改革,第一项原则就是政企分开。政府的主要职责正逐步转向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管理企业为主要职能的政府部门撤部变局,转变职能,不直接管理企业。因此,企业依赖政府的后路已经阻断。面对现实,企业要认真研究的是,如何自立自强,适应政企分开的形势;如何利用这一时机,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机制转换,走向市场。
(二)视顾客为“帝王”,大力开拓市场
市场是企业运转的中心,是企业竞争较量的战场;顾客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是决定企业兴衰的“帝王”。办企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市场。当顾客有了充分选择权之后,企业的成败就在于顾客对其产品和服务的选择。受到青睐的企业,顾客的“货币选票”纷纷送来,企业利润丰厚,市场空间扩大;企业一旦失去顾客的宠爱甚至被顾客抛弃,就会陷入困境。
转向买方市场之后,市场竞争才真的开始了。要在建立有效的销售服务体系上下功夫,下决心培育营销能力。要主动、虚心倾听顾客意见,千方百计提高质量,改善服务,满足顾客现实和潜在需求,培养稳定的顾客群和中间商。
(三)重新研究自己的发展战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企业发展前途的不确定性增加,使得企业走一步看一步,要冒巨大的风险。必须要有一个纵观全局、经系统考虑、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打算和安排,来指导企业以后要走的路——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开发独特产品的能力,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和创造先进营销手段的能力。主导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发展战略就是企业通过对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全面评估,发现和分析企业的比较优势,从而作出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和对策选择,以使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使新机制长久不衰。当前,大型企业必须要重新研究的战略问题包括:企业组织制度和组织结构的选择;公司进入和退出的市场领域和地区的选择;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协作的选择等等。
(四)建立更具合理性的专业化协作体系
一般来说,大型企业最重要的是建立强大的产品、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营销体系,这是企业实力的标志,也是别人所不能替代的。至于生产环节,重要的是掌握关键工艺和增值最大的环节。一般说,凡是通过采购可以以低成本获得的,自己就没必要生产;凡是可以通过别人投资而实现的,自己就没有必要干。深圳华为是一家电讯产业公司,8000名职工,技术研究和开发人员占40%,市场营销和服务人员占35%,管理人员占12%,但生产人员只占13%。
由全能型生产组织方式转向专业化协作,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性措施,是走向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经之路,是工业结构的一场革命。它能带来的变化是:产品、工艺、技术水平迅速升级;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低成本、短交货期的生产经营,满足顾客不断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生产组织方式转变过程中,将培育一批优势强大企业和众多的“小型巨人”。总之,生产组织方式的转变将会增强经济活力,提高我国产业的总体水平和企业的市场应变力、竞争力。
(五)抓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抓技术开发,培育新的增长点
开发什么技术、开发什么产品,这属于战略性决策。如果说这一战略决策过去主要靠政府审批,效果并不理想的话,那么现在如果凭厂长、经理拍脑袋、闭门造车,风险就会更大。周密的市场调查是新产品开发的第一道工序,深入了解市场需求,科学地划分市场,找准市场目标,选好顾客群体,这是做好开发工作的基础。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企业所不熟悉的,必须尽快学会。
现在是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在传统产品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的同时,还有大量社会需求要靠进口产品才能满足。当前风险较小的领域是有选择地开发进口替代产品。这些产品先期开拓市场的成本已经支付。针对已探明和开拓了的市场及客户群,开发出可以替代的产品,以优质低价位夺回市场是完全有可能的。冰箱、彩电、空调等就基本走完了这一过程。进而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企业的水平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口替代的空间是相当大的。
(六)调整结构,强化主业,培育核心竞争力
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包括兼并、收购、扩张,也包括企业的分立、转让、收缩和“减肥”。企业充分利用有利形势,审慎扩张是一种发展战略;在特定情况下收缩战线、强化主业,甩掉不赚钱的包袱,也是一种战略。
近年来,一些庞然大物贸然进入自己不熟悉的行业而惨遭败绩,一些企业经不住眼花缭乱“超高利润”的诱惑跌入房地产、股票、期货陷阱而不能自拔。从他们的经验教训看,当前,对那些处境艰难的大企业收缩战线和减肥可能是更需要研究的战略。
目前,我国许多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状况是:横向产业跨度过宽,纵向产业链过长,核心产业虚弱;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孙孙公司,层次过多,结构松散,尾大不调。说起来企业块头很大,管起来四处跑冒滴漏,算起来没有多少能赚钱。当前,要闯过市场约束造成的困难,就要收缩战线,挤压泡沫,果断地甩掉那些不赚钱的公司,退出对自己没有前景的行业,集中力量,壮大主业,提高资产质量。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农民增收:畜牧业里有文章
贾幼陵
增加农民收入,启动农村市场,是稳定和发展农村经济的首要问题,也是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一环。然而,当前增加农民收入面临的困难很多。比较而言,发展畜牧业对广大农民增收更为切实可行。第一,由于畜牧业生产对耕地依赖性相对较小,和种植业比较,受各种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制约小,畜牧业生产具有地域和时间上的广泛性;第二,农户家庭养殖投资少,回收快,且由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常规养殖技术已被广大农民所掌握;第三,我国现代化规模养殖和农户个体小规模养殖并存,既能利用配合饲料,促进粮食转化,又能充分利用各种秸秆、糟渣等农副产品,降低饲养成本;第四,由于畜产品市场放开较早,畜牧业生产者已能以积极的态度适应市场变化,对市场波动的把握和适应能力大大加强。
发展畜牧业,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条。
面向市场,优化产业结构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要,增加市场短线产品的生产。肉蛋奶等大宗畜产品生产,要改良品种,提高质量,加大良种比例,增加花色品种。目前我国肉类结构中,牛、羊肉所占的比重仍偏低;猪肉中,瘦肉率高的猪肉比重低,造成我国人均动物脂肪摄入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因而今后要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突出发展草食型、节粮型畜禽业。生猪生产要优化猪群结构,加快优质“二元杂交”母猪的生产,增加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三元杂交”和配套系商品猪的生产比重。
提高兽医卫生质量,稳定和扩展国内外市场
目前,国际上对动物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不但加强了对动物疫病的检测,而且对药物残留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这种技术性控制将逐步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要方式。在国内,随着《动物防疫法》的出台、生猪屠宰检疫的加强,动物食品安全问题也正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执法不到位,造成畜产品兽医卫生质量不达标,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因此,今后要稳定和扩大国内外市场需求,尤其是克服我国动物食品出口的阻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提高畜产品的兽医卫生质量。要围绕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从疫病防治和产品检疫的重要环节入手,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防疫环境和产品监管制度,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肉”,让更多的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业化进程
要加大适用科技推广力度,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攻关、攀登计划等科研中取得的成果,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以畜牧业“丰收计划”为龙头,按照生产中急需、实用的原则,结合成套技术开发示范、优质高效畜牧业发展试点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工作,推广一批重点适用技术项目,如优良畜禽养殖技术、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饲料配合技术等。力争在本世纪内使科技进步在畜牧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达到50%,提高优质畜产品比重,降低成本,实现优质高效。
(作者为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局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三年脱困管理任重
姜宪志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上摆脱困境。按照这个要求,沈阳市委、市政府紧密结合沈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头年起好步,三年树形象,五年上台阶”的目标,并通过“抓大放小”、实施“三改一加强”等措施,使国企改革与脱困工作初见成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去年,全市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工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18户企业集团实现工业增加值6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特别是6户重点企业集团的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利税13亿元,增幅高达50%。
纵观1998年的国企改革与脱困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到,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中,一项须臾不可放松的根本性基础工作。
从所取得的成效看,强化企业管理是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
从目前国有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上看,强化企业管理已到了时不我待的关键时刻,必须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来。
据对我市亏损企业的调查,有60%的亏损企业是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这些企业的经营者对管理工作的认识还存在偏差,重改革、轻管理,以改代管、以包代管、以转代管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单位和部门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和下岗分流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企业管理工作,没有能够摆正改革与管理的关系,从而使得企业管理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生现象。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虽然在强化企业管理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工作不深入、“执法”不严格,或管理手段和方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也使企业的管理工作收效不大,或流于形式。
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角度上看,进一步强化企业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两手抓”。
即一手抓“开源”,一手抓“节流”,这是多年来在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应当继承和弘扬。但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开源”和“节流”已经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二者的关系上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是我们在强化企业管理工作中必须认清的。所谓“开源”,并非是单纯传统意义上的依靠扩大再生产,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所谓“开源”,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来实现企业增产增收目标。“节流”也并非简单意义上的省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厂规厂法,并通过严格的监督考核制度,来规范每个人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行为,从而有效地建立起为降低成本、节约每一个铜板的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千方百计地减少或杜绝企业内部的跑、冒、滴、漏和损失浪费。
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上看,强化企业管理必须在体制和制度上大胆创新。
应当看到,在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些原有的管理办法与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的企业运行机制不相适应,从而造成了企业管理的相对滞后,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先进技术设备的不断应用,管理作为一门科学也应当随之改进、随之发展,否则就跟不上现代企业发展的步伐。另外,国有企业原有的管理制度是在计划经济时期产生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也面临改革,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过去的企业管理,多限于对企业内部生产组织过程的管理,而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就不应当仅限于此,还应当特别注重市场营销,这就需要国有企业把市场作为企业管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对企业管理进行新的探索,依据市场情况决定管理的方式、方法。
从企业管理工作的自身情况看,强化企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当今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我们一方面要靠继承和发扬党的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结合中国人看重伦理人情的特点,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营造宽松和融洽的工作气氛,启发人的觉悟,感化人的情感,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焕发出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改革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创造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良好条件,激发出人的活力,激发出企业竞争的原动力。此外,还要努力做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任人为贤、因才施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住强化企业管理的核心,带动整个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作者为沈阳市副市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化区位优势为旅游优势
段增庆
丽江拥有高品位、世界级、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有世界纬度最低的冰川玉龙雪山,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虎跳峡,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被称作“东方第一奇景”的泸沽湖,还有老君山九十九龙潭,老君山丹霞地貌,万里长江第一湾等。丽江还是滇川藏大三角文化圈和中华民族长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有被称作“天下第一奇书”的东巴文,有被称作中国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有世界绝无仅有的母系文化,丽江古城还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活档案,被称作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
发展丽江旅游业,要做的工作很多,当前要突出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丽江有较好的区位优势,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缺人才、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开发程度低,没有形成相应的经济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要充分利用好区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大胆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文明成果。要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要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厚的回报、优质的服务吸引内、外商。要实施“北上南下,东出西进”战略,全方位对外开放,充分发挥丽江滇西北中心点的辐射作用,加强同邻近地州和工业基地的合作交流,真正架设起经济文化桥梁,使丽江这个昔日的茶马古道重放异彩。
二是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交通建设,在今后两三年内,建成丽江至大理二级公路,丽江至宁蒗的三级公路,丽江至石鼓的二级公路,石鼓至齐宗的三级公路,丽江至下虎跳峡的二级公路;同时完成丽江机场的改扩建任务。二是加强城市的保护和建设。丽江城市建设要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即一保护,二建设,使丽江成为既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又有时代特色、现代风格的花园城市。三是加强商业和旅游设施建设。商业设施建设要突出批发市场和交易市场建设,同时注意发展民族名特优新产品的生产。(作者为中共云南丽江地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建设专业特色市? ⊥平??蚓?梅⒄?
许昆峥
长安区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面对跨世纪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坚持从区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围绕“规模经营、突出特色、规范管理、完善服务”下功夫,大力发展专业特色市场,并在投资、建设和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全区形成了以装饰材料、花鸟鱼虫和水产品为龙头的特色市场体系,促进了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市场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长安区原有马路市场多,市场规模小,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我们以拆除马路市场为契机,加强新一轮市场建设的宏观调控和指导,搞好统一规划,调整结构布局,提高市场整体功能。对功能相近、设置分散的进行适当集并;对发展前景良好、竞争力强的市场给予扶持,积极推进市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投资方式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建市场向政府牵头、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市场转变。我们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多种优惠政策,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各类经济组织投资市场建设,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先后有60多家企业和个人投资市场建设,吸引社会资金6000多万元。同时,我们鼓励国有、集体、外资企业进入市场经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在同一市场竞争局面,以竞争促发展。
市场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我们以“着眼长远,放水养鱼”为指导思想,把培育特色市场作为发展区域经济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点,成立了市场管委会,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市场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经营户做到了“五不限制”,即:不限制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规模、经营范围、经营方式;同时,我们在市场内建立了集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于一体的全程一站式服务体系。
(作者为中共石家庄长安区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搞活农产品流通的着力点
陈梅芳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尽快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农民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江西抚州地区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着力走活农产品流通这步棋,促使产销紧密衔接,确能显著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当前农产品供给较为充裕,市场相对饱和,农产品结构性卖难此起彼伏,要确保农民丰产丰收,极大地激发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尤其需要贯彻落实好《决定》精神,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对此,我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务必把握好以下几个着力点。
(一)抓品质创品牌,不断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今市场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质品牌的竞争。搞活农产品流通,首先必须使农产品有优良的品质,叫得响的品牌。以往有些农产品之所以不能稳固占领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品种落后,品质退化,不受消费者欢迎。为此,要切实转变观念,下大力气优化农业结构。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紧扣市场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市场可容量决定品种取舍,安排生产计划。一方面,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优势,对传统农产品品种进行挖潜、筛选,把确有特色、有市场、有深度开发潜力、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产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改良和提高,以新的品质占领市场;同时,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不断推出新的优良农产品品种,多方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按照产业化要求,对一些大宗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使其改头换面,提高品质,增加功能,以引导消费,在买方市场中开拓卖方市场。
(二)抓引导重培育,大力发展农村民间流通组织。近几年,抚州地区在发展农村经济、搞活农产品流通中,涌现出一些农民个体和联合体购销组织、社区性或专业性的流通服务组织、多种经济成分组合的联合组织以及农业经纪人队伍等。这些民间流通组织和经纪人,由于在农村分布广泛,销售手段轻巧灵活,承载的农产品流量大、品种多,尤其与农民的利益联系紧密、直接,因而日益成为流通领域最为活跃、最具潜力的生力军。为此,应在继续发挥好国合商业流通优势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大力发展农村民间流通组织。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制定更加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对农村民间流通组织予以扶持和保护,引导民间组织从自发无序状态向调控有序状态转变,从单纯追求利益行为向带动和服务群众致富转变,从短期性、随意性、口头性的约定向规范化、合法化的合同转变。尤其是对那些信息灵、市场广、销售活、销量大的运销能人,应因势利导,悉心培育,使其不断壮大规模,发展成营销大户,组织和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市场。
(三)抓创新促营销,积极探索农产品流通的新方式。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农产品流通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不能以为农产品流通只能是初级产品的长途贩运、沿街叫卖,这样只会限制更多的农产品进入市场,不利于扩大销售途径,流通的整体效益难有大的提高。为此,必须积极探索,抓好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创新。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表明,把现代营销方式运用于农产品流通之中,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促销的层次和水平,实现良好的营销业绩。主要是实施积极主动的营销战略,立足本地农产品资源打出特色品牌,敢于面向大中城市找准市场定位,把握消费者购买行为改进包装,以低价位策略赢得消费群体,采取产销直挂、开架自选、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各种方式,形成全新的农产品流通、营销格局。我区广昌县昌顺公司立足本地丰富的香菇、莲子、梅干笋、黄花菜等农副产品,开发出具有江西特色、适合自选商场销售、能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的“昌顺”系列产品,向自选商场、连锁超市推销,受到商场和消费者欢迎。
(作者为中共江西省抚州地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铁四局五处团委在新一轮铁路建设新高潮中,充分发挥团组织的先锋突击队作用,3000名青年团员围绕国家重点工程中的急、难、险、重、新施工任务,开展生产突击,使各项工程进度不断加快。图为青工奋战在国家重点工程株六铁路资水大桥工地。徐宝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