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劣质饲料切碎机切掉了农民的手,一种捕鼠器截去了农家孩子的脚趾;不合格喷雾器使农民中毒,假药假酒夺去了农民的生命——
不安全商品:令农民胆寒
樊晓国
假冒伪劣商品不断涌向农村市场,其中涉及农村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侵权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不合格产品———农民安全健康的隐形杀手
近年来,充斥农村市场的劣质农资产品和不合格生活用品,往往是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直接杀手。
镜头一:19岁的农村姑娘叶桂金,露出她那因罐装杀虫剂爆炸而惨遭毁容的面孔,泣不成声。她是福建建瓯县迪口村人。
镜头二:满脸伤疤、一条残臂的小孙海在哭泣,他年仅9岁,陕西周至县东林乡人,被柴油灯具喷出的火焰严重烧伤。
镜头三:49岁的农妇谢宋存,伸着她那失去了手掌的一条手臂,表情茫然,欲哭无泪,她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人,她的一只手掌被劣质饲料切碎机无情地剁掉。
…………
据有关部门统计,由于农药喷雾器质量低劣,农民每年因农药渗漏造成中毒事故达10多万起,不少农民死于因农药中毒而诱发的皮肤癌等疾病;1998年,在云南省被劣质饲料切碎机夺去手掌或手臂的农民就高达2000多人,至今类似的不合格农机恶性伤农事件仍在不断发生。
农民除需购买生产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还要购日常生活用品,农村市场上的大量假冒劣质生活用品同样带给农民无穷祸患。1998年山西朔州的特大假酒中毒事件,1000余人中毒,27人死亡,这些受害者几乎都是农民;今年发生在江西的劣质猪油中毒事件骇人听闻,无数的受害者同样是农民。其他因劣质生活用品而造成对农民身体伤害的严重事件更是层出不穷:1998年8月4日,福建一菜贩出售的小白菜喷过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导致福清市南霄村48名村民因食用而集体中毒;1998年3月,河北青县农民刘德旺5岁独生子的两个脚趾,被一种叫做“电猫”的捕鼠器截掉……
严格管理———保证农民安全健康的关键
农民善良质朴,法律意识淡薄,又因收入有限常光顾便宜货。劣质切碎机夺去了许多农民的手臂,但绝大多数受害者都自认倒霉,认为是自己使用方法不当造成的;不合格的喷雾器,屡屡造成中毒事件,但大多数农民却因其价格稍微便宜,仍然照买照用。
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是打假中的薄弱环节,农村消费者在受到伤害之后常常感到投诉无门,维权之路步履维艰。
这一切都使农民成为最易受到侵害的消费群体,使农村市场成为制假贩劣者的乐园,为牟取暴利,不法商贩置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于不顾,拼命向农民推销劣质、假冒、变质、过期的农资产品和生活用品。因此,严厉打击在农村市场上的不安全商品,切实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势在必行。对此,有关人士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对农资产品和农民生活用品的生产经营者进行严格管理,使他们保证向农村消费者提供符合安全健康要求的产品,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阶段,一定要消除有碍农村消费者安全健康的隐患;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质量,保证农民安全健康消费。
第二,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纠正、制止和打击损害农民安全健康权益的行为作为重点,对因制售不安全商品而造成的伤农事件,要加大力度严加惩处,使制假贩劣者没有可乘之机。
第三,社会各界都要关心、关注对农村消费者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加强研究,扩大宣传,综合治理,共同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安全健康权益,同时应努力唤起农民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使农村消费者在选择各种农资和生活用品时,注重把确保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农村市场不要啥
本报记者杜峻晓
如今,开拓农村市场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农民是一个极大的消费群,这几年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民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都有了新的变化。但是,商家可否知道农村市场不要啥?
农村市场不要假货。记者在农村采访时,有的农民告诉记者,那些制假贩假的不法分子利用农民“贪贱买老牛”的心理,将已被城里人识破的假货频频倾销到乡下。近年来假种子为无数农民带来绝收损失的例子已非个别,但山村里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听信了贩假者的虚言,一个接一个地上当。几位因购买了假西红柿种子使承包的菜园子分文未收的农民含泪对记者说,去年刚过年,就有穿戴斯文的一男一女来到他们村,说是推销某农科所新研制的优质西红柿种子。那女人满脸真诚,不仅拿出了印刷精美的画册让他们看,还拿着一家小报上登的某某农民因种了这种西红柿而收入大增的报道。淳朴的农民相信了他们,结果可想而知。
农村市场不要劣货。有家县城的百货公司在清库时,发现了不少款式过时的服装和过期食品,这些商品在县城削价出售时,受到了市民斥责。无奈,百货公司把这些东西拉到县城周围的农村销售,仍没能卖得出去。经理拍拍脑袋说,应当到更远的地方去。这次小有收获,一些过期的罐头食品卖了出去。据买了过期食品的农民介绍,罐头的马蹄铁盖子上已生了铁锈,打开有一股明显的异味。花钱买的东西,舍不得扔掉,大多数又让孩子们吃了,结果到卫生所打针输液花的钱比买罐头的钱多出了不知多少倍。农民们气愤地说,商家把农村当成了垃圾场。
农村市场不要冒牌货。一位农机专业户因一时不慎,购买了送上门的冒牌收割机,满以为在小麦成熟时既可以为乡亲们好好服务一把,又可以为自己增加点收入。哪知道,农忙时节,他的收割机却不断“闹罢工”,三天两头得修理,急得这位农民脸都肿了。麦收后,农民找到厂家讨说法,却被告之是冒牌货。还有位农民以比市面便宜近200元的价格买了送到乡下的名牌电视机,没想到看了不到一个月就不出图像了,修理人员打开机子后盖一看,说这台电视机除去外壳是真正厂家生产的,里边的东西都是从收回来的旧电视机里掏出来的。
农村市场虽然广阔,但绝不可以用假冒伪劣去开拓,倘如此,只会坏了“开拓者”的信誉。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吃气”与“顺气”
夏珺
山东兖州市沙河村党支部书记刘运库是一位模范村支书,前不久各大媒体都对他的事迹做了报道。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他因为按政策办事而挨了不理解的农民的一巴掌,也曾因按政策收缴公粮而被人用棍子打倒在地。村里有人气不公,提出要为他“出口气”,被他劝阻了,他说:“当干部不仅要能吃亏,而且还得能‘吃气’”,“为了做好工作,我吃点气怕什么?”
村党支部书记,可以说是中国最小的“官儿”,但刘运库所表现出的胸怀却很宽广,令人钦佩。他所说的“吃气”,就是“吃”一些农民的怨气———或因政策落实得不好,或因一时不理解某些政策而产生的意见。
毋庸讳言,眼下农村不少地方干群关系欠佳,甚至十分紧张。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与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直接关系。这样的干部往往把自己的位置摆错了,不是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而是凌驾于农民群众之上;不去或不善于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而惯于发号施令,不服就动横的。这样的干部自然“吃”不得农民的半点怨气。长此以往,只能导致恶性循环,干群关系雪上加霜。
农村中干群关系的矛盾,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但如何处理,却关系重大。作为处在一线的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的怨气首先要有能“吃”的度量,即听得进农民的意见(哪怕是尖锐的意见),才能找到产生怨气的“病灶”,以便对症下药:对合理的意见、要求,要虚心听取,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或因不理解而产生的误解,则要苦口婆心地做耐心细致的说服、解释、劝导工作,以火热的心肠去化解农民心头的冰霜,体谅农民的苦处,理顺农民的心气儿。农民的心气儿顺了,干群的心贴近了,一切工作都不难做。
当然,改善农村中的干群关系,需要“软硬兼施”。干部作风、工作方法好比“软件”,必要的制度,如村务公开、干部廉洁自律等制度是“硬件”,“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方能奏效。但无论如何不可忽视“软件”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干部能“吃气”,农民才能“顺气”,农村才能稳定。但愿农村中更多一些像刘运库这样能“吃气”、为农民办实事的好干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小冬枣长成大产业
——沾化县引进高科技培植农业名牌纪事
潘盛洲王福录吕国廷
短短几年,山东省沾化县就成了“冬枣之乡”。枣树成了农民致富的“摇钱树”。沾化县委书记步乃章深有感触地说:“搞农业结构调整,要更新思路,培植支柱产业要瞄准市场,冬枣产业的发展得益于高新技术的推动……”
调整,要瞄准两个市场
沾化县地处渤海湾畔,人口稀少,土地广阔,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然而,沾化又是个穷县,是国家认定的贫困县之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使沾化农民解决了温饱。但是,农民有饭吃没钱花,囤里满满口袋里瘪瘪。怎样通过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让农民增收?这成了县委、县政府经常思虑的问题。
1992年,当时担任下洼镇长、现在担任县委常委、镇党委书记的刘星泰到农户家中搞调查,无意中尝到了香脆可口的冬枣。回到镇上,翻开《林业志》一看,全镇散落在农家院中的冬枣树有13棵,这使他心里一动。他通过林业技术员了解到,冬枣是一种晚熟品种,富含人体所必需的19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价值极为丰富。他又带人到国家信息中心咨询获知,全国无1000亩以上的冬枣连片种植,冬枣开发是个空白。于是下洼镇做出了决定,把冬枣从庭院引入大田,建设万亩冬枣园,开辟一条农民增收的门路。不到5年,这个镇的冬枣密植园就发展到了1.5万亩,栽植冬枣树59万株,1998年冬枣产量达20万公斤,市场价格达到60元/公斤,远销京、津、沪及港澳等地。据镇长颜炳华介绍,1998年全镇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民已达100个,仅冬枣一项,全镇人均增收450元……
下洼镇的成功,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不可人云亦云跟着别人跑,必须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需求,突出自己的特色,唱自己的“拿手戏”。于是,县委、县政府决定立枣为业,把冬枣作为振兴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一体化开发,每年栽植冬枣树30万株,重点发展千亩以上的丰产方。到现在,全县已经发展冬枣2.2万亩,栽植150万株。
发展,依赖高新技术
冬枣,为什么在沾化县这样迅速地发展成了支柱产业?说起这,分管农村经济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张秀淼津津乐道:“靠的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
他们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清华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从北京请来了全国著名的组培专家王玉英和高新一。在专家的指导下,他们投资340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冬枣研究所,运用“克隆”技术,在试管里培养枣树苗;建起了可年产100万棵冬枣成品苗的组培脱毒育苗场,缩短了育苗时间。为了优选枣树品种,该县从全国各地引进了237个枣树优良品种,进行优中选优。同时,县里下大功夫培养了2000名农民冬枣技术员,使全县形成了完善的农业技术繁育体系。
冬枣是鲜食果品,能否保鲜十分重要。为此,该县多方联系,建起了300吨的恒温保鲜库,使得冬枣采摘后,保鲜期达到3个月以上。
枣树研究所负责统一供应树苗,冬枣实业总公司负责统一销售,两大龙头向上连接广阔的市场,向下辐射千家万户,形成了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格局。目前,该县冬枣研究所直接连带的育苗专业户有400个,面积800亩,一年可育苗100万株。
开发,需要政策护航
枣树生长缓慢,发挥效益的时间长。如果没有政策护航,冬枣产业肯定发展不起来。为此,沾化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党的政策,用红头文件告诉全县农民:一、对冬枣园等经济林使用权,实行拍卖到户;二、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三、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农民对栽植的枣树有继承权,可以进入市场买卖。下洼镇有1.5万亩冬枣园,共拍卖给了3382户,期限30年。
拍卖林地使用权,延长土地承包期,得到了农民的积极响应。下洼镇张三村有895口人,耕地810亩,有4年生的冬枣密植园400亩。村党支部、村委会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将农户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承包没有枣树的耕地,一部分承包冬枣密植园的耕地。然后,划定拍卖标的,实行竞价投标。全村180户农民踊跃投标。经过他们的精心管理,去年全村冬枣产量达3万公斤,总收入180万元,收益提高了3倍。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政策,使沾化县的小冬枣长成了大产业。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今年灾区种田很划算!”
唐勇
3月18日下午,天下起小雨,久旱的小麦、油菜得到雨水的滋润,湖北公安县委常委王世新带着农牧局、种子公司和农村信用联社的负责人,踏着泥泞小路来到孟溪灾区的杉木桥村七组,了解春耕备耕情况。找来的6户村民你一言他一语地说开了:七组有水田278亩,而劳力只有37人,去年遭洪灾后,又有10人外出打工,140亩田没有劳力种。
王世新听到这些情况坐不住了,带着一行人直奔村委会,村支书严若见介绍说:“全村外出打工的有500多人,550亩田缺劳力耕种,但今年找到村里来要求承包种田的外村人不少,这550亩地全部都签订了承包合同。”严若见进一步解释说:“今年我们灾区种田有很多有利因素,县委、县政府明确对今年的好几种税费按去年下达的年度任务减半征收,并且免交“三提五统”费中县级统筹部分;乡镇级提留和统筹也压缩30%;加上洪水泡过的农田今年不需施太多的肥,往田里的投入少,种田有钱赚。昨天,刻木村养猪大户彭家勤找上门来与我们签订100亩的种田合同,他要把去年的损失通过今年种田夺回来。”听完介绍,王世新脸上才有了笑容。
接着他们又赶往杉木桥村所在的章田寺乡政府,乡党委书记王俊海说:为了减轻农民种田负担,我们乡正在分流吃财政、统筹饭的行管人员。乡长李发云接着说,今年全乡有1.1万亩农田缺劳力,现在已有6000亩田承包出去,还剩5000亩田正在落实之中。王世新追问这5000亩田如何落实。李乡长说:近几天如还没有人承包,我们就派专门的村干部负责出钱请人来种田,因为负担轻,种田绝对有赚头。
随行的县农村信用联社的负责人插言道,我们为孟溪灾区准备1000万元春耕资金,其中章田寺乡有400万元,将通过村代办员陆续贷到农户手中。
种子公司负责人也表示,我们已为灾区准备了充足的良种,过两天还派出流动车队直接将种子送到农户手中。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上街区
教给农民想学的
许发成
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自去年11月份以来,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活动。最近,笔者在这里看到,全区农村社会稳定,村与村、组与组之间你追我赶的气氛十分浓厚。
上街区是全国闻名的“铝都”,河南省的综合改革试点城区,面积17.7平方公里,人口近7万,其中农业人口不足1万人。上街区委、区政府清醒地认识到,农民的素质是决定农业和农村工作标本兼治、长治久安的关键。因此决定开展农民素质教育。
在教育活动中,他们确定了“农民要求学什么就安排什么”的新思路,把农民群众渴望学习的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村民自治的法律知识、村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怎样才能当好村干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等都纳入了教育的内容,并同时组织了7个工作组,分赴各村广泛开展了农村清产核资、村务公开、完善村规民约、扫除封建迷信和“走千家、听万言,察民情、送温暖”,实施“村村书架工程”等活动,把政策交给农民,把市场经济知识传给农民,把好的经验教给农民,把致富的路子指给农民。50多岁的任庄村民代表王金凤说:“教育活动让我知道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市场经济,教我学会了如何致富。”
过去曾组织村民上访告状,和村干部对着干的朱寨村民代表傅连波感慨地告诉笔者:“开始时,我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来的,但在实地察看了区、乡领导去年为群众所办的件件实事和巩义市的竹林村以后,我感到自己原来的想法错了。”
上街区开展的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知识,理顺了干群关系,而且推动了全区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据统计,到2月底,该区的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77.88%,创下了本区历史的最高纪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渴望修理下乡
编辑同志:
在农村,富裕起来的农民纷纷把较现代的农机、电器“请”进家门。然而一旦农机、电器出了毛病,常束手无策,当地虽有农机站却专卖农机而不修农机,常见毛病也只是换换零件。各电器修理部呢?往往是一些“半路出家”的“土郎中”,技术不敢恭维。手扶拖拉机、农用三轮、电动喷雾器等“大家伙”出了毛病,只得望“机”兴叹。
希望有关部门及时组织修理下乡,对农民的农机和电器一一“望闻问切”,更希望在修理下乡中帮农民掌握一些修理知识,培植乡村修理业。
江西兴国县 李人庆 李萧寒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流动渠道”
地处苏北高亢地区的江苏省邳州市四户镇,坚持常年打井,全镇现有机井980眼,同时用喷灌机灌溉,用塑料胶管代替了固定的水渠,可以把水送到250米以外,被群众称为“流动渠道”。“流动渠道”方便灵活,又节约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还降低成本,遇到干旱严重时,一眼机井能安3台机子同时抽水,灌溉面积90%以上。这是栗家村三组村民在用喷灌机灌溉小麦。栗振国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
仙居开发森林旅游资源
本报讯日前,浙江省仙居县把俞坑5000余亩常绿阔叶林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开发为森林公园,昔日砍树木种香菇的当地山民,成为卖门票的守门人,做起旅游生意;既增加山民收入,为保护区管护积累资金,又保护了常绿阔叶林资源。
仙居县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浙东南地区最好的一片阔叶林,近几年来,由于保护区每年需要10万多元的管护投入。为此,该县林业局把俞坑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开辟为原始森林公园旅游区,门票收入用于保护区管护与进一步开发。(朱汉多)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张东明专利收益200万元
本报讯河北省广平县肥唐庄村农民张东明研制的“康佳”富硒果品获国家专利3年来,不仅自己收益近200万元,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本县和邻县100多个村300多户农民年收入达到9000元,创经济效益近千万元。(赵凤山田庆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岳西实用技术保增收
本报讯安徽省岳西县积极开展科普培训,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去年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40期,培训人员3.4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6万余份,基层干部受培训面达95%,仅推广地膜水稻、玉米、鲜薯、瓜菜等项就使农民增收886万元。(张斌)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大坡乡运用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栽种大棚茶,使茶树提前4个月萌发新芽。1998年全乡建起茶叶大棚126个。焦永春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江苏省宿豫县认真抓好8万亩桑园的田间管理工作,为夺取春茧丰收夯实基础。图为保安乡保安村群众正在桑园地里喷药治虫。符明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