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整”出一片新天地
  ——巩义整理土地十年新增耕地五万亩
  夏珺 夏俊
  隆冬时节,河南巩义市的沟壑之间,处处回荡着开山炸石的炮声和推土机的轰鸣声。成千上万的劳动大军,在开荒整地、改河造田、打井修渠、垒坝砌堰的工地上各显神通。广袤的巩义大地处处涌动着土地开发整理的热潮。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近10年来,巩义市多元化筹措资金9860万元,开发整理土地59513亩,新增耕地52513亩。这些新增的耕地,累计增产粮食6800万公斤。巩义市因此获得了“全国土地开发复垦先进县(市)”的殊荣,并两次被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和人事部命名为“全国土地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节流开源并举
  巩义人民对土地开发整理为何如此钟情?主管土地工作的副市长韩石头向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巩义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北邻黄河,南接嵩山,陇海铁路、开(封)洛(阳)高速公路、310国道等交通干线纵贯该市。改革开放以来,巩义市经济发展迅速,是河南省乡镇企业最发达、经济实力最强的县(市),连续3年在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评比中榜上有名。巩义还是全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项目示范区,在河南省和郑州市更是投资建设的重点。经济建设总要占用一定数量的土地,包括一定数量的耕地。而巩义市的现状是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全市人均耕地仅有0.66亩,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和郑州市的人均水平。严峻的人地矛盾,使巩义市领导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节流”“开源”并举,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采取切实措施狠抓土地开发整理,才能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规划是合理开发整理土地的前提。1989年和1996年,巩义市政府先后两次组织市、镇、村干部600多人,由副市长带队,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进行调查,摸清了荒山、荒沟、荒滩及旧宅基、旧厂址的面积,制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并落实地块、时间、办法、标准、责任人。该市每年初对乡镇政府下达土地开发整理计划,由乡镇按照“因地制宜、先易后难、综合治理”的原则组织实施。巩义市土地管理局局长赵俊杰介绍说,截至1998年底,全市开发荒沟荒坡5000多亩,开发整理黄河滩地1.8万余亩,复垦旧厂址1.6万多亩,开发整理旧宅基、零星废弃地及小流域2万多亩。
  优惠的政策是完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的保障。早在1989年,巩义市政府就发布了《关于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1997年市政府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工作的意见》,规定每开发一亩耕地,奖补400—600元;每复垦一亩耕地,奖补150—250元。市政府设土地开发单项奖,年终验收兑现。土地开发整理实行“谁投资,谁受益”,10—15年内免交承包费,在承包期内可以继承、转包。
  在政策鼓励的同时,巩义市对土地开发整理还有两条硬性规定:一是纳入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目标管理。对完不成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的乡(镇)、村,评选先进时实行“一票否决”;二是实行“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对完不成市政府下达的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的乡(镇)、村,停止对其各项建设用地的审批。10年来,该市坚持落实政策不动摇,农民吃了“定心丸”,干部身上有压力,土地开发整理热度不减。
  功德碑的述说
  巩义市还有一项创举,即对投资多、连片开发面积大的有功单位和个人,除给予资金奖补外,市政府还立功德碑、挂功臣匾予以表彰。据统计,1989年以来,巩义市委、市政府共为连片开发耕地30亩以上的单位或个人立功德碑48块,为开发土地功臣挂铜制匾牌3块。
  土地开发功德碑立在大地上,刻在人心里。这些功德碑、功臣匾,记载着巩义人民改天换地、重整河山的历史。北山口村把开发整理土地当作“功在当代,造福子孙”的伟业,治理一条河,填平三道沟,平掉百户旧宅,开发土地420亩。康店镇对黄河滩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开发、统一承包”等整理措施,奋战两年,形成了田、路、林、渔综合治理的新格局,种植面积增加1.1万余亩。小关镇丁烟村发扬愚公精神,砌石垒堰,5年间把两个矿石坑周围用水泥、料石砌成高20多米、长百米的石堰,用汽车到2.5公里外运土垫地,投资30余万元,荒山造平原70亩,被称为“千里百车一亩田”。芝田镇对巩义二电厂排满灰渣的荒沟实施改造,投资10余万元,从2公里外运土造地145亩。米河镇小里河铝厂二线工程为了少占耕地,推掉一个山头,填平两道沟,把厂建在岭上,增加耕地面积150亩。赵沟村自1997年底开始,投资72万多元,出动装载机、推土机10余台,苦战4个月,拆迁房屋、窑洞1894间(孔),搬运土石58万立方米,在3.5公里长的荒沟旧宅基上闸沟造地1200亩。
  巩义的土地开发整理可谓“八仙过海”,各具特色,这是由复杂的地形地貌决定的:沟壑纵横,坡岭起伏,山、岭、沟特色分明。大自然的沉淀,为土地开发整理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巩义已绘就跨世纪土地开发整理蓝图:到2010年,全市开发整理土地2.8万亩,扣除建设占地和退耕还林用地,净增耕地5000亩。
  巩义人民整理土地,建设家园,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压题照片为芝田镇土地整理现场。马少林摄)(附图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微型调查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近些年不少农副产品出现“卖难”。然而,在农业大县江西省信丰县,其众多的农产品——草菇、脐橙、萝卜、西瓜等,却俏销市场——
  这里缘何无“卖难”
  刘璋琦 曾日堂
  信丰依靠什么避开了“卖难”?正如县委书记黄光南所说,信丰农产品之所以无“卖难”,主要是确立了“一手抓品质,一手抓市场”的生产营销策略。
  信丰农产品,曾经走过了一段以数量扩张为主的粗放型生产之路。面对买方市场,这种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为此,信丰人以提高产品品位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挑战市场,走精品农业发展之路,使一批适合市场品质结构需要的农产品应运而生。近些年,信丰人咬定发展脐橙不动摇,并重点发展“纽贺尔”、“朋娜”、“华脐”等五个“部优”脐橙品种,提前做好以脐橙为主的水果精品生产。当去年全国水果市场出现大面积滞销时,信丰脐橙却在国内外市场大出风头!市场上的统装货每公斤一直保持6元以上,一级品每公斤还卖到了12元,尽管价格高出国内脐橙平均价格的3倍以上,但信丰3.6万吨优质脐橙不到年底就全部售罄。
  信丰抓产品品质还包含另一层意思,即农产品不但要有好的品种、产品,还要有好的包装和深加工产品。黄光南称之为告别“蛇皮袋经济”。所谓“蛇皮袋经济”是说过去信丰农民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统统用装过化肥的塑料编织袋(当地农民称蛇皮袋)装上出售,这样不分优劣,降低了农产品的档次,很容易被市场拒之门外。举例说,信丰红瓜子曾经红遍了整个东南亚地区,但由于在包装、深加工上没有跟上市场发展潮流,市场销售空间不断缩小。从1996年起,信丰引进现代真空包装技术,以“极富”的商标注册,将享誉国内外数百年的信丰红瓜子包装一新,赶上了国内外红瓜子生产经营的最新潮流,使信丰红瓜子重新抢占了东南亚等地市场。举一反三,从去年起,信丰所有的农产品都开始注重产品包装,彻底告别了“蛇皮装”。
  有市场才谈得上生产发展。信丰人抓市场的力度并不比抓品质小。乡镇干部分流的第一走向是领着农民闯市场。全县500多名乡镇干部,兴办了百余家农业示范实体,不但带着农民发展生产,解决良种、技术问题,对他们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是看有没有带动所在乡镇内的农产品销售。到目前,信丰已在香港、深圳、厦门、武汉、北京、上海等50多个城市设立了农产品的固定销售窗口。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苦干铸辉煌
  ——运城地区村村通公路纪实
  竹建华 娄宝山
  1998年11月28日,对于地处王屋山深处的山西省垣曲县蒲掌乡南蒲村的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个世世代代走羊肠小道、靠肩扛畜驮的小山村,终于修通了出山公路。它标志着运城地区经过6年苦干,全区333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基本通油路。
  运城地区是山西的粮棉大区,但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大量的农产品运不出去,农民需要的物资运不进来,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民们只好守着“金山”讨饭吃。交通不便,还使许多前来考察项目的外商望路兴叹,即将到手的项目结果告吹。到90年代初,全区仍有5个县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要致富,先修路。”从1993年开始,运城地区把公路建设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来抓,全区公路建设由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要修路,首先面临的困难是资金缺乏,靠国家拨款不可能,而运城又是一个农业地区,地方财政也拿不出多少资金;其次,只靠交通部门一家修路,速度又太慢,难以在短时间内使公路建设有大发展。
  地、县领导在广泛的调查中认识到: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只要把群众发动起来,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很快,义务修路在河东大地热了起来。各县市纷纷搞规划,定措施,并出台了一系列倾斜政策,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修筑商品路,采取群众义务投工投劳、干部群众集资捐款、银行贷款、政府补助等各种形式筹集修路资金。
  为了组织和发动群众,临猗县抽调组织协调能力强,思想作风过硬的干部下到各乡、村抓修路;闻喜县把新提拔的120名干部全部派往修路一线。
  地区交通局作为修路的指挥中心,全局干部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每一条道路上都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局长赵笃康白天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到修路一线现场办公,晚上汇集情况,研究解决难题,有时一干就是大半夜,6年来,他几乎没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
  地委书记黄有泉把修路当成“富民工程”抓住不放,主管交通的副专员尚平安沉到一线亲自抓。领导带了头,群众有劲头。盼路心切的老百姓就像当年支援前线一样支援公路建设,为了修路,他们不惜拆掉自己的房屋、果园。
  轰轰烈烈的义务修路活动,唤起了河东人民冲天的干劲和热情。为了筹集修路资金,有的农民卖掉了牲畜,小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压岁钱,老人们拿出了平时积攒的零花钱,连在外地的工作人员也主动捐款。捐款数额从几十元、几百元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
  村村通公路的难点是山区。到1997年底,全区还有198个村没有通公路,这些村地理条件恶劣,资金短缺,每修一段路,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为了攻克难关,地委、行署又专门召开动员会,行署专员张少农与县市长们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一场攻坚战役又打响了。
  人心齐,泰山移。经过6年艰苦拼搏,运城地区交通面貌发生了巨变。全区共筹集资金11亿余元,投入义务工12953万个,完成土石方16435万立方米,修建通村公路8158公里,铺筑通村油路4915公里。6年修路里程是建国43年修路里程的5.5倍多。现在,全区每一个村庄的公路都通向了太原,通向了北京,通向了世界。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国土资源部决定——
  未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地区
  将被冻结农地转用计划指标
  本报讯 国土资源部近日决定,今后对未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冻结其下年度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
  国土资源部日前为此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按《土地管理法》的要求,切实做好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补偿平衡工作。通知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要明确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按照省、区、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通知要求,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城市和村庄、集镇土地开发利用方案论证时,必须考虑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在投资预算中安排开垦耕地资金。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区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原则上实行先补后占,新增加耕地经验收合格后,才可以办理用地报批手续;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内占用耕地进行建设的,必须先补后占,新增加的耕地经省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农用地转用。(邹清丽)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保险勿忘农村市场
  卫文省
  前些日子,笔者在与农民朋友闲聊中得知“这里的保险市场静悄悄”。对农村人口占近80%的我国来说,这是一种不正常现象。笔者还了解到,时下农村只有在比较大的城镇,才有县级保险公司的代办点,而代办业务也不外乎“子女婚嫁”、“车险”、“养老保险”等城里常见的险种,农民朋友最关注和最渴盼的家庭财产保险、医疗保险、养殖业保险和种植业保险,却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笔者认为,造成农村保险市场“失衡”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农民朋友的保险意识差,主要体现为“惜财”与“守财”。农民一方面珍惜辛勤劳动得来的成果,不遇到大的自然灾害和生、老、病、死等,认为参加保险不划算,是“把钱扔到了水里”,意识不到参加保险是分散和转移自身风险的一种好形式。
  其次,是保险机构营销观念差,认为农村市场“无利可图”,甚而造成直接的经营亏损,意识不到抢占农村保险市场会使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其三,是宣传不够,农村保户与保险公司沟通过少。
  为带动和促进农村经济腾飞和社会稳定及保险公司自身发展,笔者建议:
  一是要加强农民保险的意识。真正让“人民保险造福于民”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让农民意识到加入保险是为自身发展保驾护航,为农民分担忧愁,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一种更为舒适方便的生产生活环境。
  二是保险公司要加强力量拓展农村保险市场。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下,如农户遭灾、遇难的时机,趁热打铁,加大宣传力度,拓展业务。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户中剩余农药应统一保管
  编辑同志:
  冬天,农民用来除治病虫害的农药闲置起来。剩余农药往往由农户各自单独存放,但这样会带来一些害处:1.农户不能科学存放,导致药效损失。2.农户一般都把农药放进厕所或阴暗潮湿的地方,药瓶的标签常有脱落;过去常有农民误把矮壮素等当作其他除虫农药施用于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的事件发生。3.容易被儿童接触,或被家畜损坏,造成对人畜生命的危害。建议各乡、村要积极引导农户将剩余农药统一存放,由专人负责保管,以免发生危害。
  河北威县 王韶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仁农民靠技术致富
  本报讯 湖南省安仁县坪上乡岸下村农民靠技术走上了致富路。全村共有二百七十八户,一千一百一十二人,去年靠养殖技术外出务工的有二百零八户,今年外出户又增加了五十多户。目前,该村已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农户新建了二至三层高的楼房。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二千七百元,人均储蓄二千五百多元。目前,该村的养殖技术人员已分布全国二十多个省份的大中城市。(张九绩 陈郁)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汉川大力发展莲藕生产
  本报讯 素有“鱼米之乡”的汉川市,抢抓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机遇,根据水产资源丰富的特点,针对当地已经形成的植藕习惯,放手发动农民集中连片,大规模地种植莲藕,一举成为湖北省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植藕农户,发放补助,提供贷款,免去相应的水利工。目前,汉川市新增莲藕面积三万亩,达到十万亩,其中大棚莲藕二百亩。该市已与广东等省签订莲藕外销合同五千万公斤。(李新春)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井陉水土保持常抓不懈
  本报讯 河北省井陉县地处太行山腹地,是个十年九旱的贫水县。县委、县政府认识到要彻底改变山区面貌,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和后续能力,就必须走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路子。去年入冬以来,全县共完成水利工程一千一百九十二项,动用土石方三百五十四万立方米,投资五千五百一十七万元,完成治理面积六十七平方公里。(于瑞平 范景堂 武建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打工仔左锋被评为全国百优外来务工青年
  本报讯 共青团中央、公安部、司法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作出决定,授予在枝江创业的温州籍青年左锋等为全国百名优秀外来务工青年。左锋系温州市泮桥镇马桥村人,一九九七年初,在枝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左锋牵头成立枝江市温州工贸有限公司,投资一千一百二十万元,在枝江城区兴建营业面积三千平方米的温州商贸城,温州商贸城可容纳一千一百多人就业。(杨子发 阮丰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薇菜”出山
  何吉安
  春节前夕,一派节日气氛。500多贫困农户走进湖北鹤峰县农副产品贸易公司,拿着崭新的票子乐呵呵地说:“这是张经理带领我们开发薇菜的成果。”去年底,总经理张长友被国家农业部表彰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这个靠贷款白手起家的山里人,现拥有净资产1180万元,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600万元,创汇190万元,利税250万元,走出了一条以薇菜出口创汇为主的产业扶贫开发之路。
  1992年,年近“不惑”的鹤峰县保险公司工会主席张长友,毅然下岗闯市场,带领30名下岗职工,贷款30万元,办起农副产品贸易公司,开始了他的农副产品经营。
  鹤峰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这里资源丰富,素有南方“薇菜之乡”的美誉。薇菜在日本、韩国视为筵上珍馐,誉为“山菜之王”,是一种纯天然、高营养的绿色食品。过去,这里薇菜“养在深闺人未识”。张长友眼盯国际市场,大胆地实现由“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经营“土特产品”到“创汇产品”的市场大转移。
  1997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他投资150万元,建起3500亩薇菜基地,带领1500多户贫困户投入这一富民产业的开发。去年他又在武汉设立国际贸易部,与欧洲国家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入冬以来,豫南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干旱。中国工商银行河南省驻马店分行鼎力支持该市鸿羽喷灌机厂开足马力生产,有力地支援了该地区抗旱浇麦。图为买到如意产品的农民喜笑颜开。李文波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浙新人
  喻晓社
  在江西奉新县西部连绵起伏的群山丘陵之中,坐落着一个特殊的村庄——浙新村。
  说其特殊,是它在当地的历史只有24年,它的第一代居民均来自浙江省新昌县。当年为了支持国家水利建设,14户人家拖儿带女,来到了远离家乡的奉新县罗坊区(后改罗市镇)港下村,在当地政府划给他们的230多亩水田旱地上开始了新的谋生之路。
  进入90年代,“奔小康”成为了浙新人的新追求,他们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吕新波率先走出本村,借贷12万余元搞起了200亩的果园基地;何家华到南昌开发苗木基地50余亩,现已累积资金50余万元;王亚明到抚州育苗50多亩,同时又在本村发展银杏基地25亩……
  一个只有18户人家百余人口的小小村庄,家家都成了苗木花卉专业户,户均年收入达2万余元,靠自己的勤劳闯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共同富裕的新路。


返回顶部